期刊文献+
共找到585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梁北二井立井井筒注浆堵水技术研究与应用
1
作者 饶鑫 《煤炭与化工》 CAS 2024年第6期49-52,共4页
为减少井筒出水量,保证施工安全,在梁北二井主副井施工中开展了注浆堵水技术的研究。在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帷幕预注浆+壁后注浆”的总体治理方案。计算岩帽厚度,确定注浆区段及注浆孔的布设方式,根据现场情况确定... 为减少井筒出水量,保证施工安全,在梁北二井主副井施工中开展了注浆堵水技术的研究。在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帷幕预注浆+壁后注浆”的总体治理方案。计算岩帽厚度,确定注浆区段及注浆孔的布设方式,根据现场情况确定了注浆参数及工艺。该技术应用后,井筒提前100 d落底,节省堵水费用500万元,经济社会效益显著,为类似条件下的井筒堵水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井井筒 注浆堵水 注浆压力 帷幕注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磷矿立井井筒掘进防治水优化分析
2
作者 冯冬 赵青 杨胜贤 《现代矿业》 CAS 2024年第5期213-217,239,共6页
某大型磷矿立井井筒掘进过程中遇灯影组白云岩含水层,存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涌水量大、井筒建设施工困难等问题。采用地面、工作面预注浆,对井筒浇注接茬处细小水点采用壁后注浆综合治理措施;采用现场注浆试验,对注浆工艺参数进行优化... 某大型磷矿立井井筒掘进过程中遇灯影组白云岩含水层,存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涌水量大、井筒建设施工困难等问题。采用地面、工作面预注浆,对井筒浇注接茬处细小水点采用壁后注浆综合治理措施;采用现场注浆试验,对注浆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研究,从+616 m工作面开始调整孔间距、钻孔角度,将钻孔数量由21个调整为23个,同时将开孔角度调整为4°,调整后开孔间距0.74 m,终孔间距2.13 m,落孔圈径14.966 m。结果表明,一序孔单孔注浆量更大,二序孔涌水量降低了82%;对细小裂隙进行封堵,减小工作面涌水量,改善工作面作业环境,获得了较好的注浆堵水效果,为类似大水矿山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矿 立井井筒掘进 地面预注浆 工作面预注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井井筒变形测量检测技术研究
3
作者 康立东 《大众标准化》 2024年第22期163-165,共3页
文章探讨了立井井筒变形测量检测技术,旨在提高立井井筒变形监测的精度和效率;分析了立井井筒变形的影响因素,包括地质条件、施工工艺、气候条件与温度变化等;介绍了常用的立井井筒变形测量技术,如全站仪法、GPS监测法、测斜仪法等,并... 文章探讨了立井井筒变形测量检测技术,旨在提高立井井筒变形监测的精度和效率;分析了立井井筒变形的影响因素,包括地质条件、施工工艺、气候条件与温度变化等;介绍了常用的立井井筒变形测量技术,如全站仪法、GPS监测法、测斜仪法等,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比较;提出了基于数字摄像技术的立井井筒变形监测方法,并详细描述了其工作原理和实施步骤,通过实地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为立井井筒变形监测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井井筒 变形测量 监测方法 数字摄像技术 地质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立井井筒施工设备的布置
4
作者 韩迎博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 2024年第10期0197-0200,共4页
煤矿立井井筒施工是矿井建设中的核心环节,其施工质量和进度直接影响到矿井的整体运营。在施工过程中设备布置的科学性、合理性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质量和效率。在煤矿立井井筒施工中设备布置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通过合理布置施工... 煤矿立井井筒施工是矿井建设中的核心环节,其施工质量和进度直接影响到矿井的整体运营。在施工过程中设备布置的科学性、合理性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质量和效率。在煤矿立井井筒施工中设备布置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通过合理布置施工设备确保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提高施工效率和保障施工安全。基于此,本文章对煤矿立井井筒施工设备的布置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立井井筒 施工设备 布置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井井筒非采动破裂的遗传-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 被引量:11
5
作者 袁志刚 王宏图 +2 位作者 胡国忠 刘年平 范晓刚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93-397,共5页
选取表土层厚度、底板含水层厚度、底板含水层水位速降、井筒外径、井壁厚度、井筒投入使用时间6个立井井筒非采动破裂的特征属性作为判别因子,以工程实测数据作为学习样本,利用遗传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参数,建立了煤矿立井井筒非采动破... 选取表土层厚度、底板含水层厚度、底板含水层水位速降、井筒外径、井壁厚度、井筒投入使用时间6个立井井筒非采动破裂的特征属性作为判别因子,以工程实测数据作为学习样本,利用遗传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参数,建立了煤矿立井井筒非采动破裂的遗传-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并对工程实例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预测精度高,回判估计的错误率低,为快速准确地预测立井井筒非采动破裂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井井筒 非采动破裂 遗传算法 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兖州矿区立井井筒非采动破裂的判别 被引量:13
6
作者 刘环宇 王思敬 +2 位作者 曾钱帮 胡波 夏正义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237-1240,共4页
煤矿立井井筒非采动破裂是一种新型工程地质灾害。该灾害的发生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为非线性的、不确定的。本文采用模糊神经网络对其中隐藏的规律进行了提取与捕捉。经检验结果表明,通过模糊逻辑判别与人工神经网络的相结合能够很... 煤矿立井井筒非采动破裂是一种新型工程地质灾害。该灾害的发生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为非线性的、不确定的。本文采用模糊神经网络对其中隐藏的规律进行了提取与捕捉。经检验结果表明,通过模糊逻辑判别与人工神经网络的相结合能够很好的对立井井筒破裂灾害的发生进行判别,且结果准确可靠,能够满足实际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井井筒 非采动破裂 模糊神经网络 模糊化 隶属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山立井井筒与表土之间的剪切力分析 被引量:15
7
作者 徐辉东 经来旺 杨仁树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85-391,共7页
揭示矿山立井井筒与周围表土之间剪切力的分布规律,为正确的立井井筒力学模型建立奠定理论基础。分析弹性剪切力和塑性剪切力的形成及特征,剖析以往解析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之上,利用莫尔–库仑强度理论、点的应力状态理论和桩... 揭示矿山立井井筒与周围表土之间剪切力的分布规律,为正确的立井井筒力学模型建立奠定理论基础。分析弹性剪切力和塑性剪切力的形成及特征,剖析以往解析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之上,利用莫尔–库仑强度理论、点的应力状态理论和桩土相互作用理论中的剪切位移法对弹性剪切力和塑性剪切力进行极为细致的分析,并最终获得反映两种剪应力随表土深度变化规律的解析解。研究结果对正确的分析立井井筒的应力分布规律、井壁危险点处的应力变化规律及立井井壁变形、破裂预测理论的建立具有重要作用,对桩土之间剪切力的研究也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力学 表土 立井井筒 弹性剪切力 塑性剪切力 剪切位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立井井筒非采动破裂治理新方法设计 被引量:4
8
作者 刘环宇 王思敬 +3 位作者 倪兴华 王同福 曾钱帮 胡波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0-193,共4页
在与现有立井井筒非采动破裂治理方法对比的基础上,分析了混凝土灌注摩擦桩加固地层的井壁破裂治理新方法的可行性及优缺点,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于治理前后底含处井壁附加剪力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在相同水头降的情况下,治理后的井... 在与现有立井井筒非采动破裂治理方法对比的基础上,分析了混凝土灌注摩擦桩加固地层的井壁破裂治理新方法的可行性及优缺点,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于治理前后底含处井壁附加剪力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在相同水头降的情况下,治理后的井壁附加剪力较治理前明显减小,因此认为混凝土灌注摩擦桩治理方法对于井壁非采动破裂治理具有很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井井筒 非采动破裂 摩擦桩 数值模拟 井壁附加力 煤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井井筒采动变形机理与防护技术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易四海 滕永海 +1 位作者 柏玉 郭轲轶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2-74,共3页
针对井筒保护煤柱的后期回收,提出在井筒建设之初即考虑其采动影响,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技术。研究揭示了采动影响下井筒在竖向上从弹性阶段到塑性阶段的变形机理过程;根据井筒的采动变形机理,采用了刚柔相结合的抗变形技术措施,实现井筒... 针对井筒保护煤柱的后期回收,提出在井筒建设之初即考虑其采动影响,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技术。研究揭示了采动影响下井筒在竖向上从弹性阶段到塑性阶段的变形机理过程;根据井筒的采动变形机理,采用了刚柔相结合的抗变形技术措施,实现井筒的安全防护,并着重论述了在岩层软弱位置加设橡胶砖可缩性井壁的柔性抗变形技术措施。实践证明,该研究成果能够很好的防止井筒受到采动影响而损坏,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井井筒 采动影响 变形机理 橡胶砖可缩性井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立井井筒非采动破裂的人工神经网络预测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环宇 王思敬 +1 位作者 曾钱帮 胡波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5-67,共3页
应用人工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建立了一个基于神经网络的煤矿立井井筒非采动破裂的预测系统,实现了立井井筒破裂预测的智能化。最后将神经网络预测结果与数值计算结果对比,认为应用人工神经网络对立井井筒破裂时间的预测比较准确、实用。
关键词 立井井筒 非采动破裂 反向传播网络 神经网络预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区立井井筒非采动破裂的距离判别分析预测法 被引量:25
11
作者 宫凤强 李夕兵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700-704,共5页
将距离判别分析方法应用于矿区立井井筒非采动破裂的预测问题中,建立了井筒非采动破裂的距离判别分析模型.选用表土层厚度、底含厚度、底含水位速降、井筒外径、井壁厚度和井筒投入使用时间6项指标作为距离判别分析模型的判别因子,以历... 将距离判别分析方法应用于矿区立井井筒非采动破裂的预测问题中,建立了井筒非采动破裂的距离判别分析模型.选用表土层厚度、底含厚度、底含水位速降、井筒外径、井壁厚度和井筒投入使用时间6项指标作为距离判别分析模型的判别因子,以历史上工程实测数据作为学习样本进行训练,建立相应判别函数对工程实例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距离判别分析模型分类性能良好,预测精度高,回判估计的误判率很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井井筒 非采动破裂 距离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兖州矿区立井井筒非采动破裂的非线性预测与判别方法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环宇 李晓 +2 位作者 曾钱帮 黄福昌 陈祥军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2005年第2期231-235,共5页
厚冲积层立井井筒非采动破裂工程地质灾害是人类工程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该灾害的发生给煤矿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采用神经网络及模糊神经网络的方法对立井井筒破裂进行了预测与判别,预测与判别的结果表明,采用神经网络与模糊... 厚冲积层立井井筒非采动破裂工程地质灾害是人类工程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该灾害的发生给煤矿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采用神经网络及模糊神经网络的方法对立井井筒破裂进行了预测与判别,预测与判别的结果表明,采用神经网络与模糊神经网络方法能够很好适用于立井井筒破裂的预测与判别,准确性高,能够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井井筒 非线性预测 判别方法 兖州矿区 采动 工程地质灾害 模糊神经网络 神经网络方法 井筒破裂 相互作用 自然环境 厚冲积层 经济损失 准确性 煤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立井井筒非采动破裂预测 被引量:10
13
作者 邵良杉 张宇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4-186,共3页
利用组合技术对KNN算法进行改进,并将其应用于煤矿立井井筒非采动破裂的预测.选取表土层厚度、底板含水层厚度、底板含水层水位速降、井筒外径、井壁厚度和井筒投入使用时间作为井筒破裂的特征属性,以工程实测数据作为训练样本,建立基... 利用组合技术对KNN算法进行改进,并将其应用于煤矿立井井筒非采动破裂的预测.选取表土层厚度、底板含水层厚度、底板含水层水位速降、井筒外径、井壁厚度和井筒投入使用时间作为井筒破裂的特征属性,以工程实测数据作为训练样本,建立基于组合技术的KNN预测模型,并使用测试数据对模型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预测精度较高,错误率很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井井筒 非采动破裂 组合技术 KNN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地应力深立井井筒围岩应力演化与变形规律及支护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宋朝阳 纪洪广 孙利辉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45-48,共4页
深立井井筒开挖至深部后,所处的地质力学环境比浅埋更加复杂。为研究深部复杂应力环境下水平主应力对井筒围岩应力演化和变形规律的影响,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在不同侧压系数λ与水平应力比值k条件下,不同轴比(b/a)的井筒... 深立井井筒开挖至深部后,所处的地质力学环境比浅埋更加复杂。为研究深部复杂应力环境下水平主应力对井筒围岩应力演化和变形规律的影响,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在不同侧压系数λ与水平应力比值k条件下,不同轴比(b/a)的井筒断面形状下井筒围岩应力演化和变形规律。结果表明:深立井井筒围岩的等应力轴比不同于深埋椭圆巷道的等应力轴比,深立井井筒围岩的等应力轴比与水平主应力的比值k有关;当侧压力系数与水平应力比值为定值时,不同井筒截面轴比时应力集中区主要分布在井筒x轴两端,变形较大处为y轴两端;从应力分布和变形角度分析,相同条件下井筒采用圆形断面开挖时围岩扰动效应最小;在分析井筒围岩应力与变形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井筒围岩双壳复合支护理念,并分析其加固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压系数 立井井筒 水平应力 断面形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结立井井筒壁内注浆封水施工技术 被引量:6
15
作者 方体利 王敏建 +1 位作者 崔建井 李建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6期88-90,共3页
冻结立井壁内无夹层注浆,可注性差,吸浆量小,扩散范围小,出水点不易确定。通过采用整体下行、分层上行注浆、对点注浆、连续注浆,以及含砂层上下层界面密布孔先注浆,后注中间段、安装孔口管防喷、止浆装置等综合注浆技术,保证注浆安全施... 冻结立井壁内无夹层注浆,可注性差,吸浆量小,扩散范围小,出水点不易确定。通过采用整体下行、分层上行注浆、对点注浆、连续注浆,以及含砂层上下层界面密布孔先注浆,后注中间段、安装孔口管防喷、止浆装置等综合注浆技术,保证注浆安全施工,加固了砼井壁,有效封堵涌水通道,提高了注浆封水效果,堵水率达8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井井筒 漏水 壁内注浆封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井井筒工作面预注浆堵水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4
16
作者 王志骅 汤友谊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6-118,共3页
平宝公司首山一矿主井井筒施工中,利用工作面预注浆堵水技术,顺利通过强含水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类似水文地质条件的井筒施工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 立井井筒 强含水层 工作面预注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井井筒特大涌水封堵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柴敬 王帅 +4 位作者 袁强 蒋旭升 刘峰 孙鹏 张万彤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45-47,51,共4页
为解决立井普通法施工过富含水地层时的涌水淹井事故,以五举煤矿主立井特大涌水为研究背景,研究了"静水位下施工混凝土止水垫"和"工作面深孔预注浆"的涌水治理方法及其相关施工材料与技术装备。该技术工艺成功封堵... 为解决立井普通法施工过富含水地层时的涌水淹井事故,以五举煤矿主立井特大涌水为研究背景,研究了"静水位下施工混凝土止水垫"和"工作面深孔预注浆"的涌水治理方法及其相关施工材料与技术装备。该技术工艺成功封堵了145.64m深水下高达360.97m3/h的井筒涌水,实现了被淹井筒的快速恢复,并顺利通过富含水地层,为相似地质条件下的淹井事故治理提供了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井井筒 普通法施工 涌水淹井 水下混凝土止水垫 工作面预注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井井筒掘进地质条件综合探查与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郭立全 张平松 +1 位作者 李圣林 胡富彭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3-46,共4页
为了探明淮南潘一煤矿主井井筒掘进前方F32断层准确位置及富水情况,针对单一地球物理方法存在认识多样性与结果多解性的问题,提出采用反射地震法和瞬变电磁法相综合的多参数综合物探方法对F32断层进行超前探测;并辅以数值模拟与物理模... 为了探明淮南潘一煤矿主井井筒掘进前方F32断层准确位置及富水情况,针对单一地球物理方法存在认识多样性与结果多解性的问题,提出采用反射地震法和瞬变电磁法相综合的多参数综合物探方法对F32断层进行超前探测;并辅以数值模拟与物理模型试验对井筒掘进前方地质条件超前探查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多种物探方法进行综合超前探测可以提升对掘进前方地质条件解释的准确率,其中反射地震波法可以定位地质界面位置,瞬变电磁法基于电性特征分析可以判断构造的富水特征,并可以辅助判定地质界面位置。现场应用得出F32断层的位置在-786.8~-792.8m段,岩层整体含水性不强;探测结果为井筒设计及安全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井井筒 掘进地质条件 综合探查 反射地震波法 瞬变电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井井筒基岩段壁后防水注浆技术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莹莹 李泽荃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9-30,共2页
根据宣东二号煤矿回风井立井井筒检查孔地质报告,预计了井筒施工中将揭露的含水层,决定采用井筒壁后注浆技术防治矿井涌水。文章从注浆原则、注浆材料及浆液配置、注浆压力、注浆设备等方面对壁后注浆技术进行了设计,并对壁后注浆施工... 根据宣东二号煤矿回风井立井井筒检查孔地质报告,预计了井筒施工中将揭露的含水层,决定采用井筒壁后注浆技术防治矿井涌水。文章从注浆原则、注浆材料及浆液配置、注浆压力、注浆设备等方面对壁后注浆技术进行了设计,并对壁后注浆施工的注浆顺序、注浆过程及注浆结束标准进行了探讨,实践表明,采用壁后注浆可以有效地将地下含水层的涌水封堵于壁后,同时还能起到加固井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井井筒 基岩段 壁后防水注浆 宣东二号煤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绳法立井井筒径向变形监测关键技术与实践 被引量:5
20
作者 席本强 金钊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2014年第1期104-110,共7页
阐述了悬绳法测量立井井筒井壁径向变形的原理及利弊。悬绳法实施动态监测有两大技术难题,即重锤摆动不止和径向分力太小。针对这两大难题提出了解决方案,设计了合理的机械结构以解决悬绳法测量中重锤摆动不止的问题,并综合运用位移传... 阐述了悬绳法测量立井井筒井壁径向变形的原理及利弊。悬绳法实施动态监测有两大技术难题,即重锤摆动不止和径向分力太小。针对这两大难题提出了解决方案,设计了合理的机械结构以解决悬绳法测量中重锤摆动不止的问题,并综合运用位移传感器技术及现代通信技术实现井筒径向变形在线监测,结合数学方法对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得到较为准确的立井井筒径向变形位移值。理论分析和实验证明,运用该方法能够及时掌握井壁变形变化情况,同时也为对井筒采取相应加固维护措施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绳法 立井井筒径向变形 在线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