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南方低丘红壤区立体农业模式 被引量:3
1
作者 王明珠 《热带亚热带土壤科学》 CSCD 1998年第4期263-266,共4页
根据红壤坡位的理化性质分界,在低丘红壤上建立了“顶林-腰园-谷农-塘渔”立体种植模式,并在塘边建造猪场,以养猪为纽带,实行种养结合,建立“果(饲)-猪-沼气-菇-鱼-粮(菜)”链式循环,链环间再加以定量化调控,形成协调和系统... 根据红壤坡位的理化性质分界,在低丘红壤上建立了“顶林-腰园-谷农-塘渔”立体种植模式,并在塘边建造猪场,以养猪为纽带,实行种养结合,建立“果(饲)-猪-沼气-菇-鱼-粮(菜)”链式循环,链环间再加以定量化调控,形成协调和系统的良性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农业模式 调控 红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洋海笋海水立体农业模式的创建及其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冯立田 《农业知识(瓜果菜)》 2018年第7期28-29,共2页
近些年来,一种可以利用全海水灌溉的新型营养保健蔬菜——西洋海笋(sea asparagus)越来越多地地出现在世界各地市场上。西洋海笋是一种可利用全海水灌溉种植的新型经济作物,其幼苗和嫩尖是一种保健蔬菜,有“植物海鲜(plant sea-f... 近些年来,一种可以利用全海水灌溉的新型营养保健蔬菜——西洋海笋(sea asparagus)越来越多地地出现在世界各地市场上。西洋海笋是一种可利用全海水灌溉种植的新型经济作物,其幼苗和嫩尖是一种保健蔬菜,有“植物海鲜(plant sea-food)”和“海人参(sea ginseng)”的美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灌溉 立体农业模式 海笋 西洋 营养保健蔬菜 应用 经济作物 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药、网“多元一体”立体农业模式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洪百中 曾日秋 《福建热作科技》 2022年第3期58-60,共3页
为解决荔枝园单位土地种植作物过于单一、土地利用率低、产能不高的问题,研究了一种全新的农业模式—果、药、网“多元一体”立体农业模式:选择一个荔枝园,在荔枝树干上绑铁皮石斛,在园面梯埂处种植砂仁等,梯梗内侧根据不同季节种植金... 为解决荔枝园单位土地种植作物过于单一、土地利用率低、产能不高的问题,研究了一种全新的农业模式—果、药、网“多元一体”立体农业模式:选择一个荔枝园,在荔枝树干上绑铁皮石斛,在园面梯埂处种植砂仁等,梯梗内侧根据不同季节种植金线莲或绞股蓝等一年生草本药材,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复合生态系统,并结合网络电商平台、乡村旅游、科普教育、社会实践等,推动“线上+线下”载体融合建设。该模式充分综合空间、时间和功能上的多层次利用,优化了农业结构,提高效益,可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药、网“多元一体” “线上+线下”载体融合 多层次综合利用 立体农业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膜瓜田高效立体农业模式的研究与推广
4
作者 赵健勇 冯文清 +2 位作者 张桂娟 邱秀清 贺锐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1999年第3期13-15,共3页
采用单因子试验研究,结合生产检验,高效立体农业模式经过5年示范推广,创造了比原种植方式高得多的经济效益,相当于瓜田面积增长56%。
关键词 覆膜瓜田 间套作 立体农业模式 西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立体农业模式
5
作者 夏树让 《农家之友》 2003年第23期34-34,共1页
一、种、养结合1.形成种养自然生物链。利用立体农业技术,将种植美国提子和水蛭、鸡、蚯蚓巧妙结合起来,形成一个自然生物链,在有效的空间内创造生态立体效益。在3×2.5米的葡萄树行间,挖深1米、宽50厘米的沟,沟内放水。
关键词 现代立体农业模式 种植 养殖 生物链 作物秸秆 粪便 蚯蚓 稻田 养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镇立体农业模式研究
6
作者 顾时恒 陈启甫 《温州农业科技》 1989年第1期18-20,51,共4页
关键词 立体农业模式 农业群体结构 城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州市立体农业模式的研究
7
作者 蒋戍生 钱锦铭 《温州农业科技》 1989年第1期13-15,39,16,共5页
关键词 立体农业模式 农业群体结构 温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体农业的模式——稻田人工生物圈
8
作者 姚宇红 黄毅斌 《福建农业》 1996年第8期6-6,共1页
福建省农科院的科研人员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在间作套种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多层利用、种养结合的立体农业模式——稻田人工生物圈。它改变了传统稻田的结构和功能,将单纯以水稻为主体的稻田生物群体转变为稻、萍、鱼三者并重的生物群... 福建省农科院的科研人员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在间作套种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多层利用、种养结合的立体农业模式——稻田人工生物圈。它改变了传统稻田的结构和功能,将单纯以水稻为主体的稻田生物群体转变为稻、萍、鱼三者并重的生物群体,在保证水稻产量的前提下,多产商品鱼,明显提高了稻田产值和农民收入。 稻田人工生物圈关键在于田块、稻种、萍种和鱼种的选择以及田间管理。 田块应选择光照条件好、光源充足、排灌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人工生物圈 立体农业模式 红萍 生物群体 鱼种 水稻 细绿萍 福建省农科院 威优64 对口农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华立体农业五种模式
9
作者 陈志昌 丁祥海 《农村实用工程技术(温室园艺)》 1994年第3期22-22,共1页
金华立体农业五种模式浙江全华市农业局陈志昌,丁祥海金华市从70年代开始推广旱地分带轮作技术.形成了地上作物有高矮,地下根系有深浅的立体种植格局。进入80年代农村实行家庭联产责任制以后,农民增加资金、物质和劳力投入,探... 金华立体农业五种模式浙江全华市农业局陈志昌,丁祥海金华市从70年代开始推广旱地分带轮作技术.形成了地上作物有高矮,地下根系有深浅的立体种植格局。进入80年代农村实行家庭联产责任制以后,农民增加资金、物质和劳力投入,探索农、林、牧、渔综合利用新途径,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立体农业模式 金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都市不是梦——方兴未艾的立体农业模式简介之三——城市立体绿化
10
作者 松林 梁爽 《中国民兵》 2002年第8期56-58,共3页
诱人的城市立体绿化——21世纪的环保宠儿 古人喜欢绿色,他们经常满眼绿色,赞美绿色。“万绿丛中一点红”、“春风又绿江南岸”……简直与绿结缘。 然而,一个多世纪前,无论何种外国语言抑或丰富多彩的中国古代汉语中,都不曾有过绿化一词... 诱人的城市立体绿化——21世纪的环保宠儿 古人喜欢绿色,他们经常满眼绿色,赞美绿色。“万绿丛中一点红”、“春风又绿江南岸”……简直与绿结缘。 然而,一个多世纪前,无论何种外国语言抑或丰富多彩的中国古代汉语中,都不曾有过绿化一词,更无城市绿化概念。因为数百上千年前的先人们,大都生活在郁郁葱葱的绿色环境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农业模式 屋顶绿化 城市绿化 城市立体绿化 庭院棚架 高架道路 外国语言 生活环境 绿色环境 我国文化传统
原文传递
低碳农业发展的障碍、模式及对策 被引量:18
11
作者 秦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6期70-75,共6页
低碳农业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在我国,发展低碳农业会遇到传统的长期的化学农业生产模式、自然资源的匮乏、国内农业低碳技术水平不高、农业劳动力素质低下和制度约束等的限制。发展低... 低碳农业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在我国,发展低碳农业会遇到传统的长期的化学农业生产模式、自然资源的匮乏、国内农业低碳技术水平不高、农业劳动力素质低下和制度约束等的限制。发展低碳农业可以采用产供销一体化、碳捕获为目的的固碳农业及和谐共生的立体农业等三种模式。可以从提升农民低碳农业理念、加强技术创新、提高农业生产人员素质、财政支持和金融支持等方面来发展低碳农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农业 低碳经济 产供销一体化 固碳农业模式 立体农业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万大山北坡只强瑶族立体农业思想
12
作者 曾昭璇 张永钊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4-16,共3页
十万大山北坡只强瑶族立体农业思想曾昭璇,张永钊一、十万大山的自然环境十万大山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一条长约90公里的东北到西南单面山山脉,主峰1462米(芮良岭)为一条由白垩纪红色岩系所成的断层单面山,向南海坡为一急坡... 十万大山北坡只强瑶族立体农业思想曾昭璇,张永钊一、十万大山的自然环境十万大山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一条长约90公里的东北到西南单面山山脉,主峰1462米(芮良岭)为一条由白垩纪红色岩系所成的断层单面山,向南海坡为一急坡,相当断裂崖,向北坡为一单斜坡,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万大山 立体农业 过山瑶 “刀耕火种” 民族地区 地理环境 社会进化 华南师范大学 文化水平 立体农业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立体农业发展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
13
作者 梁敦富 《土壤农化通报》 1996年第1期4-8,共5页
本文概括地总结了四川发展立体农业的主要经验,分析了不同生态区立体农业的主要模式及其效益,针对立体农业和旱地改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和深入发展我省不同农区立体农业的主要途径与技术及前景。
关键词 立体农业模式 规范化栽培 分带轮作 非耕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庭院立体农业发展问题探讨
14
作者 张春松 何守华 《河南林业》 1992年第1期35-35,共1页
郑州市全水区有5个农业乡,人口2万多,8000公顷耕地,随着耕地的逐年减少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土地问题日趋突出,开发利用占耕地面积十分之一的庭院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近几年,郊区农民充分利用庭院的空间和地面,创造了各种各样的庭院立体... 郑州市全水区有5个农业乡,人口2万多,8000公顷耕地,随着耕地的逐年减少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土地问题日趋突出,开发利用占耕地面积十分之一的庭院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近几年,郊区农民充分利用庭院的空间和地面,创造了各种各样的庭院立体农业模式,农、林、牧、副协调发展,成为农民致富的一条捷径。一、立体农业的基本模式通过对金水区698户庭院立体农业生产情况的调查,大体可归纳为三种基本模式。 1、立体种植模式。即利用不同植物的生态特性,合理地利用空间和时间的种植模式。这种模式约占三分之一。例如庙李乡西史赵村冉青俊,在0.02公顷庭院种植葡萄23棵,地面营养钵育葡萄、无花果、桂花、月季苗木、地下建红薯窑贮藏红薯,年收入4000到6000元。 2、种养结合型模式。这种模式在庭院种植高大果树,地面养家禽、家畜,达到以农以牧养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农业模式 庭院种植 协调发展 基本模式 立体种植模式 经济意义 葡萄 开发利用 植物 生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体农业
15
作者 盘海勇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1997年第8期4-5,共2页
关键词 立体农业模式 时空结构 技术结构 种群结构 生态效益 环境控制 生物控制 物种多样性 能量投入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城:三模式推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16
《福建农业科技》 2011年第6期100-100,共1页
一是特色产业模式。主推茶叶、蔬菜、食用菌等主导产业,形成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渗透的生态产业化链条。二是专业合作模式。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全力推广“猪-沼-果(蔬、瓜)”等立体农业模式,全县有各类专业合作社(协会)中介... 一是特色产业模式。主推茶叶、蔬菜、食用菌等主导产业,形成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渗透的生态产业化链条。二是专业合作模式。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全力推广“猪-沼-果(蔬、瓜)”等立体农业模式,全县有各类专业合作社(协会)中介组织300多个。三是企业互助模式。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龙头,种、养、加互助,达到“加工-养殖(种植)-加工”的有机循环,提高农业产业的综合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经济发展 立体农业模式 农产品加工企业 农民专业合作社 三模 连城 生态产业化 产业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农业生态化战略的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林丽芳 《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15-18,共4页
列举了国内外若干个较具代表性的关于生态农业的定义。在讨论各种生态建设模式的基础上 。
关键词 农业生态化战略 生态农业 定义 立体农业模式 技术创新体系 农业生态转型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科技增收模式的探讨
18
作者 丁恒龙 郭杰 《农业装备技术》 2005年第4期4-7,共4页
科技园区模式、生态农业模式、立体农业模式、产业化模式、产学研联合体模式等是农民科技增收的重要载体,以此来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创新品种,增加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为了进一步推进农民科技增收,必须以有力的组织为引导,先进适用的... 科技园区模式、生态农业模式、立体农业模式、产业化模式、产学研联合体模式等是农民科技增收的重要载体,以此来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创新品种,增加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为了进一步推进农民科技增收,必须以有力的组织为引导,先进适用的技术为支撑,多元化的投资体系为保障,完善的技术推广体系和系统全面的培训为基础,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技 农民增收 模式 农业科技进步 生态农业模式 科技园区 技术推广体系 立体农业模式 产业化模式 改善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障农业持续稳定地发展——《农业发展后劲》专题研讨会综述
19
作者 郭犹焕 《科技进步与对策》 1987年第5期43-45,共3页
《科技进步与对策》杂志社举办的《农业发展后劲》专题研讨会,于七月二日在华中农业大学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武汉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社科院和农科院、湖北省科委、农牧厅,以及部分县的专家、教授、实际工作者。湖北省科委委员李... 《科技进步与对策》杂志社举办的《农业发展后劲》专题研讨会,于七月二日在华中农业大学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武汉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社科院和农科院、湖北省科委、农牧厅,以及部分县的专家、教授、实际工作者。湖北省科委委员李光柏同志出席并讲话。研讨会根据邓小平同志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意见和中央农业主管部门提出的关于保障农业持续稳步增长的建议,联系我国农业发展的实际,就农业发展后劲的意义、内涵、制约因子,以及增强农业后劲的对策等,展开了热烈地讨论。现将讨论意见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后劲 立体农业模式 农业持续 农业发展 制约因子 专题研讨 华中农业大学 综述 对策 国民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的思考
20
作者 江斌 《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 1992年第9期30-33,共4页
进入九十年代,福建传统的农业要转向优质高产高效农业,即在大农业中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要求,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和社会资源,实现各种生产要素的最佳配置,以同等或较少的投入达到质量优、产出多、效益高,实... 进入九十年代,福建传统的农业要转向优质高产高效农业,即在大农业中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要求,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和社会资源,实现各种生产要素的最佳配置,以同等或较少的投入达到质量优、产出多、效益高,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这是九十年代福建农业上新台阶和农民“奔小康”的希望所在。必然的趋势改革开放十多年来,福建农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高产高效农业 农业发展 立体农业模式 奔小康 开发利用 生态效益 福建农业 效益高 农副产品 耕作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