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03篇文章
< 1 2 9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技术在前列腺增生症治疗中的应用探索 被引量:4
1
作者 梁军 赵品婷 +3 位作者 邵秋菊 齐宇红 袁灿亮 尹永信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8年第10期1735-1736,共2页
目的:观察立体定向放射治疗(X刀)前列腺增生症(BPH)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应用X刀治疗12例重度BPH,靶区为整个前列腺,采用90%的等剂量曲线包绕靶区,(1.5-2)Gy/f,共(5-8)f,隔日一次,每周3次。治疗前、后比较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生活... 目的:观察立体定向放射治疗(X刀)前列腺增生症(BPH)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应用X刀治疗12例重度BPH,靶区为整个前列腺,采用90%的等剂量曲线包绕靶区,(1.5-2)Gy/f,共(5-8)f,隔日一次,每周3次。治疗前、后比较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生活质量指数、前列腺体积、膀胱残余尿量、最大尿流速。结果:临床治愈8例,显效4例,各项指标变化显著(P<0.01)。结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BPH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症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X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技术的进展
2
作者 王永刚 刘跃 +2 位作者 刘均 崔黎 吴昊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02年第5期469-471,共3页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包括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terotacic radiosurgery, SRS)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otactic radiotherapy, SRT),其共同特点是借助立体定向装置和影像设备准确定出靶区的空间位置,经计算机优化后通过γ线(γ-刀)或X线(X-刀...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包括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terotacic radiosurgery, SRS)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otactic radiotherapy, SRT),其共同特点是借助立体定向装置和影像设备准确定出靶区的空间位置,经计算机优化后通过γ线(γ-刀)或X线(X-刀)集束照射,使靶接受高剂量均匀照射而周围组织受量很低以达到控制或根除病变的目的[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 SRS SRT 放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波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技术在复发头颈部肿瘤再程放射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张新红 康静波 +3 位作者 温居一 展晓宇 张诩德 闫晓梅 《中国医学装备》 2023年第4期38-41,共4页
目的:评估射波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技术在复发头颈部肿瘤再程放射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57例复发头颈部肿瘤患者,均接受射波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并进行随访,评估治疗后疼痛缓解率、生活质量改善率、治疗有效率、... 目的:评估射波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技术在复发头颈部肿瘤再程放射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57例复发头颈部肿瘤患者,均接受射波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并进行随访,评估治疗后疼痛缓解率、生活质量改善率、治疗有效率、1年局部控制率、无进展生存时间、1年生存率及治疗后不良反应。结果:57例患者治疗1个月后,疼痛缓解率为90%,生活质量改善率为84.2%,治疗有效率为82.5%,临床获益率100%,1年局部控制率78.9%,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10.6个月,1年生存率62.0%,患者治疗期间的急性不良反应为乏力和局部疼痛,治疗结束后均逐渐减轻或消失,未出现急性黏膜炎。治疗后不良反应为口咽黏膜炎及吞咽不适,多数为1~2级,无3级以上不良反应。结论:射波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技术再程放射治疗复发头颈部肿瘤能较快减轻患者症状,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波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 再程放射治疗 复发 头颈部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技术在肝癌中的应用及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文扬 金晶 《肝癌电子杂志》 2019年第1期11-18,共8页
原发性肝癌是世界范围内的常见肿瘤之一,发病率居第7,而致死率位居第3[1]。在我国,肝癌的问题尤为严重,发病率位居第4,死亡率位居第3[2]。其中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占85%~90%以上。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放射治疗技术 立体定向 CARCINOMA 肝细胞肝癌 发病率 致死率 死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门控技术在肺肿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的剂量学优势
5
作者 周梦圆 王凡 《牡丹江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48-51,共4页
目的探讨呼吸门控技术在肺肿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SBRT)中靶区及剂量学优势。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疗中心治疗的20例原发性或转移性肺癌患者,20例患者全部行4D-CT扫描,将扫描所得数... 目的探讨呼吸门控技术在肺肿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SBRT)中靶区及剂量学优势。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疗中心治疗的20例原发性或转移性肺癌患者,20例患者全部行4D-CT扫描,将扫描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后,共得到10个时相CT图像,分别制订30%~70%时相呼吸门控计划(Plan RG)和自由呼吸下全时相常规放疗计划(Plan_(all)),比较两种计划的内靶区(internal target volume,ITV)体积、计划靶区体积(planned target volume,PTV)、靶区剂量、双肺体积、平均肺剂量(mean lung dose,MLD)、双肺的V_(5)、V_(20)、V_(30)、心脏D_(max)、脊髓D_(max)、食管D_(max)和近端支气管树D_(max)等剂量参数。结果与常规放疗计划相比,呼吸门控计划下的ITV及PTV的体积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门控计划下的双肺体积、MLD、V_(5)、V_(20)、V_(30)均小于普通放疗计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肺转移瘤进行亚组分析,呼吸门控计划肺部相关剂量学参数也均小于普通放疗计划(P<0.05)。结论呼吸门控技术可应用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及肺转移瘤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与常规放疗计划相比可以显著缩小靶区体积,减少正常组织受照剂量;对于肺转移瘤患者来说,也是一种有效的局部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呼吸门控技术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4D-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yperArc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颅内肿瘤分次内及分次间摆位误差分析
6
作者 李楠 于浪 +4 位作者 孙显松 曲慧颖 王忆君 杨波 连欣 《中国医学装备》 2025年第2期15-19,共5页
目的:基于超弧(HyperArc)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技术,利用六维自由床联合双面膜固定方式治疗颅内肿瘤,分析其分次内及分次间的摆位误差,为该技术的临床精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选取2023年3月至7月北京协和医院进行放疗的13例颅内... 目的:基于超弧(HyperArc)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技术,利用六维自由床联合双面膜固定方式治疗颅内肿瘤,分析其分次内及分次间的摆位误差,为该技术的临床精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选取2023年3月至7月北京协和医院进行放疗的13例颅内肿瘤患者,均采用HyperArc SRT技术进行治疗。对治疗中分次内及分次间采集的锥形束CT(CBCT)验证图像进行分析,分析左右(x)、头脚(y)和腹背(z)方向的3个平移方向和旋转方向的摆位误差。设每次初始摆位误差为A组、经六维自由床修正摆位误差后的剩余误差为B组,治疗结束后的误差为C组。B组和C组差异均为分次内变化。根据边界(Margin)外放公式,利用分次内摆位误差计算所需的外放边界范围。结果:在六维自由床修正联合双面膜固定方式下,共进行59次头部的HyperArc SRT,在A、B和C组六维方向的平均误差比较中,A组x、y方向的误差分别为(0.119±0.039)、(-0.133±0.047)cm,与B组的误差(0.004±0.002)、(0.018±0.005)cm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90、-3.224,P<0.05),其余方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旋转方向的俯仰(RX)方向误差为(0.033±0.021)°,与C组的(0.122±0.04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06,P<0.05),其余方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颅内肿瘤计划设计外放边界中,x、y和z方向分别为0.6、0.9和0.4 mm。结论:在HyperArc SRT技术进行颅内肿瘤放疗中,采用六维自由床联合双面膜治疗方式,能够显著缩小边界外放,在保证对肿瘤体积(GTV)精确照射的同时,减少周围正常组织的照射体积和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摆位误差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 六维自由床 颅内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摆位验证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恒 眭建锋 倪昕晔 《手术电子杂志》 2024年第4期8-12,共5页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otherapy, SBRT)是一种向肿瘤提供少分次、高剂量同时能够最大限度保留周围正常组织的高精度放疗技术,已逐渐成了肿瘤放疗领域的重要手段。其对于照射靶区的精准性有着极高要求,而摆位验证是影...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otherapy, SBRT)是一种向肿瘤提供少分次、高剂量同时能够最大限度保留周围正常组织的高精度放疗技术,已逐渐成了肿瘤放疗领域的重要手段。其对于照射靶区的精准性有着极高要求,而摆位验证是影响照射靶区准确的关键因素,将直接影响着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尤其在最大限度保留周围正常组织的前提下确保对肿瘤灶的精准照射更加显得至关重要,为此而开展的SBRT摆位验证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近年来,针对SBRT摆位验证的技术不断取得进展,各种先进的影像引导技术层出不穷,这些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SBRT摆位验证的精准性和可靠性,为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更好的保障。本文将重点围绕近年来SBRT相关的摆位验证技术展开具体综述,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更为全面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摆位验证 图像引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靶向寡进展病灶可以改善患者的结局
8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5年第1期72-72,共1页
寡转移被定义为转移数量和转移器官部位有限的、处于局限期和广泛性转移癌症之间的状态。《柳叶刀》(THE LANCET)发表的一项2期、随机对照研究表明,利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靶向寡进展病灶可以改善患者的结局。分析数据显示,与标准... 寡转移被定义为转移数量和转移器官部位有限的、处于局限期和广泛性转移癌症之间的状态。《柳叶刀》(THE LANCET)发表的一项2期、随机对照研究表明,利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靶向寡进展病灶可以改善患者的结局。分析数据显示,与标准治疗相比,SBRT+标准治疗延长了寡进展癌症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值得关注的是,接受SBRT+标准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其中位PFS相较于接受标准治疗的NSCLC患者延长了4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限期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随机对照研究 数据显示 寡转移 无进展生存期 靶向 癌症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4D-CT的三种呼吸门控技术对肺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计划靶区及正常组织器官体积、受照剂量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管浩然 闫冰 +3 位作者 李骁扬 李迪迪 吴广军 吴齐兵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926-930,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4D-CT的三种呼吸门控技术对肺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计划靶区及正常组织器官体积、受照剂量的影响。方法:收集108例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比较患者在基于4D-CT的三种呼吸门控技术下接受SBRT治疗的肿瘤靶区(GTV)、计划靶区... 目的:探讨基于4D-CT的三种呼吸门控技术对肺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计划靶区及正常组织器官体积、受照剂量的影响。方法:收集108例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比较患者在基于4D-CT的三种呼吸门控技术下接受SBRT治疗的肿瘤靶区(GTV)、计划靶区(PTV)体积和受照剂量,并比较三种呼吸门控技术下正常组织的受照剂量。结果:三种不同技术下,患者GTV与PTV体积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差异(均P<0.05),其中自由呼吸(FB)技术下的GTV与PTV体积较主动呼吸控制(ABC)、呼吸门控(RG)技术下高,RG技术下GTV与PTV体积较ABC技术下高(均P<0.05);三种不同技术下PTV受照剂量参数靶区适形度指数(CI)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种不同技术下PTV受照剂量参数靶区剂量均匀性指数(HI)、GI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FB技术下的GI较ABC技术和RG技术下低,HI水平较ABC技术和RG技术下高,ABC技术下的HI水平较RG技术下低(均P<0.05);三种不同技术下心脏、大血管、气管、食管以及脊髓的受照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种不同技术下双肺V_(5)、V_(20)以及平均照射剂量(ML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FB技术下的V_(5)、V_(20)以及MLD较ABC、RG技术下高,RG技术下V_(5)、V_(20)以及MLD较ABC技术下高(均P<0.05)。结论:基于4D-CT的ABC与RG技术相较于FB技术更有利于缩小靶区体积,提高治疗剂量,同时更有利于降低病灶危及器官与组织的受照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D-CT 呼吸门控技术 肺癌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计划靶区 受照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设备的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召 《中国医疗设备》 2024年第9期144-149,161,共7页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ic Radiotherapy,SRT)是治疗癌症的一种重要手段,其独特的剂量累积效应最大化地保护了周围正常组织。随着技术的进步SRT不断得到创新优化,多种类型的SRT设备被开发出来,在临床应用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ic Radiotherapy,SRT)是治疗癌症的一种重要手段,其独特的剂量累积效应最大化地保护了周围正常组织。随着技术的进步SRT不断得到创新优化,多种类型的SRT设备被开发出来,在临床应用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对SRT设备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比较现有SRT设备的技术特点,总结SRT设备的关键技术,对SRT设备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射波刀 伽玛刀 放疗治疗系统 放射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颈部肿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体位固定技术研究进展
11
作者 梁钧业(综述) 吴云强 +2 位作者 张义龙 李梓翔 吴一旻(审校)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213-217,233,共6页
头颈部肿瘤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30%,常呈浸润性生长,恶性程度高。由于头颈部解剖结构复杂,手术难度高、风险大,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SRT)已成为头颈部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其地位也日益提高... 头颈部肿瘤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30%,常呈浸润性生长,恶性程度高。由于头颈部解剖结构复杂,手术难度高、风险大,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SRT)已成为头颈部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其地位也日益提高。肿瘤靶区剂量高、周围剂量跌落快、剂量分布高度适形、肿瘤等效生物剂量高是SRT的主要优势。放射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体位固定技术,合理有效的固定技术可确保放射治疗过程患者体位的稳定性和重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体位固定 头颈部肿瘤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体定向放疗与常规分割放射技术治疗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12
作者 王婵 秦宁 赵隽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4年第23期87-90,共4页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放疗(SBRT)与常规分割放射技术(CFRT)治疗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肺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医院2021年10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86例老年NSCLC患者分为立体定向组和常规分割组,各43例。常规分割组...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放疗(SBRT)与常规分割放射技术(CFRT)治疗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肺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医院2021年10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86例老年NSCLC患者分为立体定向组和常规分割组,各43例。常规分割组用高能直线加速器进行CFRT治疗,立体定向组用立体定向高能射线6 MV-X SBRT治疗,均连续治疗4~6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量(FEV1)、最大通气量(MVV)和用力肺活量(FVC)]、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CA)125、癌胚抗原(CEA)和CA153]水平、免疫功能指标(CD3^(+)、CD4^(+)和CD8^(+))、生存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立体定向组治疗总有效率略高于常规分割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FEV1、MVV和FVC均较治疗前下降,但立体定向组FEV1、MVV和FVC均高于常规分割组(P<0.05);治疗后两组CA125、CEA、CA153均较治疗前下降,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立体定向组治疗后CD3^(+)、CD4^(+)、CD4^(+)/CD8^(+)均高于常规分割组,CD8^(+)低于常规分割组(P<0.05);立体定向组术后1年生存率高于常规分割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常规分割组(P<0.05)。结论SBRT与CFRT治疗老年NSCLC效果相当,但SBRT对肺功能、免疫功能造成的影响较小,可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立体定向放疗 肺功能 免疫功能 常规分割放射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在复发/转移性头颈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13
作者 刘小峰 张明 +1 位作者 王兵 刘伟 《医学综述》 CAS 2024年第24期2974-2978,共5页
近年来,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在复发/转移性头颈部肿瘤治疗中取得了显著进展。与传统的放疗相比,SBRT的治疗精度更高、副作用更小。SBRT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更小,且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更高。目前临床上对于复发/转移性头颈部肿瘤的治... 近年来,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在复发/转移性头颈部肿瘤治疗中取得了显著进展。与传统的放疗相比,SBRT的治疗精度更高、副作用更小。SBRT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更小,且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更高。目前临床上对于复发/转移性头颈部肿瘤的治疗方法良莠不齐,多周期长疗程的化疗、化疗联合免疫治疗、手术治疗、再程放疗、同步放化疗均未能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SBRT为复发/转移性头颈部肿瘤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在减轻不良反应的同时提高了肿瘤的局部控制率,但SBRT在治疗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未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相信SBRT将在治疗复发/转移性头颈部肿瘤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肿瘤 复发/转移性肿瘤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放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肺癌脑转移瘤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
14
作者 秦德华 卜亚静 +1 位作者 时昌立 安全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4期1-3,7,共4页
目的:分析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肺癌脑转移瘤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在该院接受伽马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121例肺癌脑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肺癌脑转移瘤患者的预... 目的:分析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肺癌脑转移瘤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在该院接受伽马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121例肺癌脑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肺癌脑转移瘤患者的预后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肺癌脑转移瘤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121例伽马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肺癌脑转移瘤患者预后不良40例,设为预后不良组,预后良好81例,设为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脑转移瘤最大直径≥3 cm、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3.80 ng/mL、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7.52 ng/mL、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50.81μg/L占比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CC-Ag≥3.80 ng/mL、血清NSE≥50.81μg/L均为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肺癌脑转移瘤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血清SCC-Ag≥3.80 ng/mL、血清NSE≥50.81μg/L均为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肺癌脑转移瘤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脑转移瘤 伽马刀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预后不良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小射野探测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坚 汪洋 +4 位作者 王业伟 鲁海玲 曹剑钊 徐丽丽 陈子印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4期404-412,共9页
由于侧向带电粒子平衡的缺失、主光子源的遮挡,以及在小射野测量中可以选择的探测器有限,对现代放射治疗技术进行小野剂量学测定提出诸多挑战,这些挑战极大影响了剂量学的准确性。过量辐射事故表明对小野剂量学测定的适当方法了解不足... 由于侧向带电粒子平衡的缺失、主光子源的遮挡,以及在小射野测量中可以选择的探测器有限,对现代放射治疗技术进行小野剂量学测定提出诸多挑战,这些挑战极大影响了剂量学的准确性。过量辐射事故表明对小野剂量学测定的适当方法了解不足。本综述介绍了目前适合在小野剂量学测量中应用的各类型探测器,包括微型电离室、半导体探测器、金刚石探测器、塑料闪烁体探测器、放射变色胶片、热释光探测器、放射光致发光玻璃探测器、光受激发光探测器、聚合物凝胶剂量计,为物理师在选择小野探测器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侧向带电粒子平衡 小射野探测器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两种固定技术摆位误差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6
16
作者 李玉成 程品晶 +4 位作者 陈维军 许亚萍 李建龙 王振华 张强克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600-604,共5页
目的:比较分析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使用热塑体模和负压真空垫两种体位固定方式治疗肺癌患者分次间的摆位误差,并比较两种摆位的时间。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间浙江省肿瘤医院121例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肺癌患者,分为... 目的:比较分析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使用热塑体模和负压真空垫两种体位固定方式治疗肺癌患者分次间的摆位误差,并比较两种摆位的时间。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间浙江省肿瘤医院121例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肺癌患者,分为热塑体模组(A组)43例,真空负压垫组(B组)78例。在每次治疗之前使用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进行扫描,再进行手动配准得出患者左右(X轴)、上下(Y轴)、前后(Z轴)方向的摆位误差,比较两组的摆位误差大小,并记录其摆位时间。结果:A组和B组X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16 0.09/0.25 0.11 cm,(P<0.05),在Y轴方向摆位误差分别为0.27 0.13/0.25 0.15 cm,(P>0.05),在Z轴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19 0.13/0.26 0.12 cm,(P<0.05),A组和B组平均摆位时间分别为57.66 s/58.09 s,(P>0.05)。结论:在X轴和Z轴方向上A组优于B组,在Y轴方向上无明显差异,A组摆位时间低于B组。在使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治疗肺癌患者时在不考虑患者年龄、心肺功能时热塑体模无疑是最好的固定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锥形束CT 摆位误差 体位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治疗颈静脉孔神经鞘瘤
17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2025年第2期91-91,共1页
研究背景: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SRS)对于颈静脉孔神经鞘瘤(Jugular Foramen Schwannomas,JFS)是一种微创、且有价值的替代治疗方案,既可作为初始治疗,也可以用于辅助治疗(在混合疗法中)。研究方法:本文回顾性分... 研究背景: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SRS)对于颈静脉孔神经鞘瘤(Jugular Foramen Schwannomas,JFS)是一种微创、且有价值的替代治疗方案,既可作为初始治疗,也可以用于辅助治疗(在混合疗法中)。研究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010年6月~2023年10月期间在洛桑大学医院(Lausanne University Hospital,LUH)接受治疗的病例:11例接受了SRS治疗,其中3例曾行过手术,2例在该中心作为计划中的联合治疗的一部分进行治疗,1例在其他医院接受了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神经鞘瘤 颈静脉孔 初始治疗 立体定向神经外科 经颅 替代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4DCT和形变配准技术评估呼吸运动对肺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过程中剂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吴文婧 李毅 +4 位作者 孙玄子 张晓智 孙雷焕 张斌 李军军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9年第12期1406-1410,共5页
目的:探讨肺下叶肿瘤患者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治疗时,呼吸运动对肿瘤和正常器官受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4例肺下叶肿瘤患者,均行平扫CT和四维CT(4DCT)扫描定位,获得平扫及10个呼吸时相的序列图像,同时记录患者放疗时的呼吸曲线,并得... 目的:探讨肺下叶肿瘤患者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治疗时,呼吸运动对肿瘤和正常器官受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4例肺下叶肿瘤患者,均行平扫CT和四维CT(4DCT)扫描定位,获得平扫及10个呼吸时相的序列图像,同时记录患者放疗时的呼吸曲线,并得到各呼吸时相维持时间占比。利用MIM工作站勾画肿瘤和正常器官,基于平扫CT制定放疗计划,将3DCT计划移植到各呼吸时相的序列图像中并计算剂量,按照时间占比叠加各个时相的剂量。结果:比较平扫CT计划剂量分布和叠加剂量分布,得出相比平扫CT计划剂量。叠加剂量中,PTV平均剂量、患侧肺V20、患侧肺平均剂量、健侧肺平均剂量和全肺平均剂量的4D加权叠加均小于3D剂量,分别减小了2.37%、5.08%、5.19%、3.61%和3.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的呼吸运动导致肿瘤和肺受量的降低,但在较小的变化范围内。利用4DCT和形变配准技术,引入患者各呼吸时相维持时间占比的因素,可更合理评估呼吸运动对肺下叶肿瘤SBRT放射治疗过程中剂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四维CT 形变配准技术 呼吸曲线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技术 被引量:8
19
作者 周凌宏 陈超敏 +1 位作者 吕庆文 王琦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CAS 2000年第4期219-220,232,共3页
立体定向适形放射外科治疗 (BodyStereotacticConformalRadiotherapy)就是利用直线加速器产生的X线 ,应用多叶准直器进行射束成形 ,产生与肿瘤外形轮廓一致的射束形状 ,对肿瘤进行分次、大剂量、多角度的非共面适形照射。
关键词 立体定向 多叶准直器 适形放射治疗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在寡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联合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杜倩倩 黎国全 +2 位作者 章贵昱 张盛 杨玉梅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7期1273-1277,共5页
寡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不同于广泛转移的晚期NSCLC,针对寡转移灶局部治疗可获得潜在治愈的可能。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作为有效的局部治疗手段,联合化疗、络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抗血管生成等可以为... 寡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不同于广泛转移的晚期NSCLC,针对寡转移灶局部治疗可获得潜在治愈的可能。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作为有效的局部治疗手段,联合化疗、络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抗血管生成等可以为晚期NSCLC病人带来生存获益。该文回顾了SBRT在寡转移性NSCLC的研究,从SBRT对寡转移性NSCLC的治疗效果、SBRT联合TKIs和SBRT联合ICIs的临床研究进展展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非小细胞肺 寡转移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