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探讨立体定向神经核团毁损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效果
1
作者 王国涛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5年第5期49-52,共4页
目的分析帕金森病(PD)治疗中采用立体定向神经核团毁损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对运动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70例帕金森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掷硬币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给予立体定向神经核团毁... 目的分析帕金森病(PD)治疗中采用立体定向神经核团毁损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对运动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70例帕金森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掷硬币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给予立体定向神经核团毁损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运动障碍评分及认知功能评分。结果治疗组不良事件发生率5.71%低于对照组的22.86%,差异有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7.14%高于对照组的82.86%,差异有意义(P<0.05)。治疗组手的活动、说话和脚部的灵活运动障碍评分分别为(5.36±1.25)、(5.05±1.57)、(4.63±1.67)分,对照组分别为(7.89±2.11)、(8.11±2.14)、(7.66±2.03)分,治疗组手的活动、说话和脚部的灵活运动障碍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认知功能评分(28.35±2.97)分高于对照组的(26.39±3.51)分,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选择立体定向神经核团毁损治疗帕金森病患者,可以在改善患者运动障碍的同时强化疗效,不良事件少,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神经核团毁损 帕金森病 运动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体定向神经核团毁损治疗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障碍 被引量:5
2
作者 林恒州 张猛 纪涛 《中国医药导刊》 2011年第8期1336-1337,共2页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神经核团毁损治疗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立体定向神经核团毁损术治疗110例帕金森病患者,僵直型9例,震颤型15例,僵直震颤型86例。结果:110例患者冶疗前帕金森病评定量晴(UPDRS)运动评分,"...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神经核团毁损治疗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立体定向神经核团毁损术治疗110例帕金森病患者,僵直型9例,震颤型15例,僵直震颤型86例。结果:110例患者冶疗前帕金森病评定量晴(UPDRS)运动评分,"开"状态是(52.5±6.8),"关"状态是(61.3±6.0);治疗后7天UPDRS运动评分,"开"状态是(22.1±7.0),"关"状态是(23.7±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立体定向神经核团毁损术能够显著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各项运动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 神经核毁损 帕金森病 运动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体定向脑核团毁损术治疗老年帕金森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3
作者 何康 耿杰峰 刘志军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60-64,共5页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脑核团毁损术治疗老年帕金森病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某医院44例老年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2例。对照组采用多巴丝肼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脑核团毁损术治疗老年帕金森病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某医院44例老年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2例。对照组采用多巴丝肼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立体定向脑核团毁损术治疗,6个月后评估治疗结果。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帕金森氏病综合评分量表(UPDRS)、自主神经症状量表(SCOPA-AUT)及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神经功能相关指标因子水平和治疗后临床疗效,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UPDRSⅠ、Ⅱ、Ⅲ部分评分均降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6个月后两组SCOPA-AUT评分均下降,BBS评分均增加,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6个月后两组血清BDNF水平均增加,S-100β、NSE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出现构音障碍或语言含糊1例,谵妄1例,经相应的康复后患者均顺利出院。结论:立体定向脑核团毁损术可以改善高龄帕金森病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术后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效果好,安全性高,可在老年帕金森病患者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脑核毁损 高龄 帕金森病 有效性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脑电记录电极引导立体定向脑内核团毁损术治疗顽固性癫癎 被引量:7
4
作者 赵全军 田增民 +5 位作者 尹丰 林鸿 郝秋星 马英霞 张明华 于雪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429-1430,共2页
目的:评价深部脑电记录电极引导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顽固性癫痫的手术疗效。方法:对24例顽固性癫痫患者采用深部脑电记录电极引导立体定向脑内核团毁损术.并对其中4例进行了手术前后的神经心理学检查.主要包括瑞文智力、心算、图形配... 目的:评价深部脑电记录电极引导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顽固性癫痫的手术疗效。方法:对24例顽固性癫痫患者采用深部脑电记录电极引导立体定向脑内核团毁损术.并对其中4例进行了手术前后的神经心理学检查.主要包括瑞文智力、心算、图形配对、划清、记忆广度、指叩试验等。结果:随访3~28个月,发作完全消失12例,减少75%以上7例,减少50%~75%者3例,无变化2例。总有效率为22/24,显效19/24。神经心理学检查表明手术前后智力、记忆力无明显差异。结论:深部脑电记录电极引导立体定向脑内核团毁损术治疗顽固性癫痫创伤小,并发症少,不影响智力与记忆力。术中应用深部脑电记录电极、采用合理手术八路以及多靶点治疗是提高手术疗效的有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深部脑电记录电极 立体定向脑内核毁损 神经心理学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体定向毁损杏仁核簇不同亚核团和扣带回前区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 被引量:4
5
作者 李拴德 李涛 +4 位作者 王晓峰 姜克明 杨来启 胡淑芳 吴兴曲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076-1077,共2页
采用CRW立体定向仪和PICKER螺旋CT定位 ,用RADONICS毁损仪毁损杏仁核不同亚核团和扣带回前部治疗精神分裂症 3 5例 ,并进行了一年的随访。以临床疗效总评量表 (CGI)评定疗效标准为指标 ,评定病人疗效 ,旨在探讨立体定向毁损杏仁核不同... 采用CRW立体定向仪和PICKER螺旋CT定位 ,用RADONICS毁损仪毁损杏仁核不同亚核团和扣带回前部治疗精神分裂症 3 5例 ,并进行了一年的随访。以临床疗效总评量表 (CGI)评定疗效标准为指标 ,评定病人疗效 ,旨在探讨立体定向毁损杏仁核不同亚核团和扣带回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可行性和疗效。用WEISS量表对 3 5例病人手术前后的智力进行评定 ,总疗效评定结果 :显著进步 2 1例 ,进步 8例 ,稍进步 5例 ,无变化 1例 ,无恶化者 ;手术后病人的智力未见明显损害。结果提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仁核 扣事回前区 立体定向毁损 治疗 难治性精神分裂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技术行脑内核团毁损和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8
6
作者 马如钧 张伟 +1 位作者 刘永 孙伯民 《中国医药导刊》 2012年第8期1333-1334,1336,共3页
目的:观察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技术行脑内核团毁损和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6月~2010年6月216例帕金森病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二组,采用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技术行脑内核团毁损180例患者为毁损组,采... 目的:观察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技术行脑内核团毁损和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6月~2010年6月216例帕金森病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二组,采用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技术行脑内核团毁损180例患者为毁损组,采用脑深部电刺激(DBS)治疗的36例患者为DBS组;所有患者均随访6~12个月,观察二组治疗后症状改善情况及UPDRS运动评分。结果:二组治疗后运动评分症状改善情况显示,毁损组在开状态下,症状改善70例,占38.89%;关状态下,症状改善96例,占63.33%;DBS组在开状态下,症状改善10例,占27.78%;关状态下,症状改善19例,占52.78%;二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DBS组中23例在1月后症状改善,未调整参数,13例因治疗后症状未完全控制,经再次调整参数后症状完全控制,总有效率100%;毁损组随访6~12个月,显效101例,占56.11%;有效65例,占36.11%;无效14例,占7.78%,总有效率为92.22%,二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毁损组中共发生不良反应7例,发生率为3.89%;DBS组无明显不良反应,二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深部电刺激(DBS)是治疗帕金森病的新技术,术前根据患者的症状合理设置参数,同时在随访过程中可根据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进行调节,使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的控制,且术后并发症少,是治疗帕金森病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技术 脑深部电刺激 脑内核毁损 帕金森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护理干预微电极引导下立体定向核团毁损治疗扭转痉挛患者7例 被引量:2
7
作者 鲜继淑 吴南 +1 位作者 唐治菊 陈莉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8期1346-1347,共2页
扭转痉挛又称变形性肌张力障碍、扭转性肌张力障碍。是一种表现为肌张力障碍,在临床上骨骼肌、躯体肌呈缓慢而剧烈的不随意扭转为特征的运动。立体定向核团毁损术可有效地改善其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手术部位距离视束、内囊等... 扭转痉挛又称变形性肌张力障碍、扭转性肌张力障碍。是一种表现为肌张力障碍,在临床上骨骼肌、躯体肌呈缓慢而剧烈的不随意扭转为特征的运动。立体定向核团毁损术可有效地改善其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手术部位距离视束、内囊等功能区较近,所以手术定位要非常精确。微电极引导下的立体定向术,除了依靠螺旋CT或核磁共振等影像学进行解剖学定位外,还应用电生理技术进行功能定位,功能定位过程中需要患者意识清楚,积极配合,才能达到好的效果。因此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扭转痉挛 心理护理 心理干预 微电极 立体定向毁损 治疗 心理疗法 扭转性肌张力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体定向脑核团毁损治疗帕金森病 被引量:4
8
作者 陶振玉 杨天明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0年第2期220-223,共4页
立体定向射频毁损治疗帕金森病,是一种有效的外科手术方法,但由于个体差异较大,目前各定位方法难以达到精确定位,加之靶点最理想的毁损灶位置和大小尚不完全清楚等原因,术后常出现一些并发症。作者就立体定向脑内核团毁损的应用解剖基... 立体定向射频毁损治疗帕金森病,是一种有效的外科手术方法,但由于个体差异较大,目前各定位方法难以达到精确定位,加之靶点最理想的毁损灶位置和大小尚不完全清楚等原因,术后常出现一些并发症。作者就立体定向脑内核团毁损的应用解剖基础、靶点的定位、手术并发症等内容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 脑核毁损 帕金森病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电极引导下立体定向脑核团毁损治疗扭转痉挛 被引量:1
9
作者 吴南 冯华 +4 位作者 崔高宇 王宪荣 吴国才 张礼军 李飞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03年第2期104-104,107,共2页
关键词 扭转痉挛 微电极引导 毁损 立体定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体定向核团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0
作者 谷智明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7年第4期350-352,共3页
目的分析电极引导下立体定向核团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82例接受电极引导下立体定向核团毁损术治疗的帕金森病患者进行随访和神经功能评估,手术治疗前、手术后1周、1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不同服药状态下统一... 目的分析电极引导下立体定向核团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82例接受电极引导下立体定向核团毁损术治疗的帕金森病患者进行随访和神经功能评估,手术治疗前、手术后1周、1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不同服药状态下统一帕金森病量表(UPDRS)评分,采用Wilcoxcon检验比较手术后不同时间点UPDRS运动评分,以及与手术前的评分的差异。结果立体定向核团毁损术后6个月、12个月、24的随访显示:毁损术不仅能改善术前帕金森病患者的UPDRS评分,UPDRS评分逐渐减低,而且减轻了左旋多巴诱发的运动波动。患者术后口服抗帕金森病类药物用量较术前明显减少。核团毁损术永久性并发症的发生率约为1.2%(1/82),总体并发症发生率约为13.4%(11/82)。结论立体定向核团毁损术是中晚期帕金森病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能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UPDRS评分,减轻左旋多巴诱发的运动波动,但精确定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立体定向 毁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立体定向深部核团毁损术对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11
作者 邢俊领 王玉峰 马鹏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6期50-52,共3页
目的探讨脑立体定向深部核团毁损术对帕金森病(PD)治疗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PD患者92例,根据入院顺序进行排号,单号分为观察组(n=46),双号分为对照组(n=46)。对照组患者给予美多... 目的探讨脑立体定向深部核团毁损术对帕金森病(PD)治疗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PD患者92例,根据入院顺序进行排号,单号分为观察组(n=46),双号分为对照组(n=46)。对照组患者给予美多芭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另行脑立体定向深部核团毁损术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帕金森病评价量表(UPDRS)运动症状、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变化及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量表(PDQUALIF)评分变化,分析PDQUALIF评分与运动症状、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PDQUALIF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DQUALIF评分与运动症状评分呈正相关(r=0.673,P<0.05),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呈正相关(r=0.646,P<0.05)。结论脑立体定向深部核团毁损术可有效改善PD患者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生活质量的提高与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能力改善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深部核毁损 帕金森病 运动症状 生活质量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体定向丘脑核团毁损治疗帕金森病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佩斯 《中国民康医学》 2014年第19期86-86,98,共2页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丘脑核团毁损治疗帕金森病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23例帕金森病患者行MRI定位,进行立体定向丘脑核团毁损术治疗,全部采用Vim核毁损。结果:全部病例术后震颤症状完全消失,并于5年后进行随访效果仍满意。结论:立体定...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丘脑核团毁损治疗帕金森病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23例帕金森病患者行MRI定位,进行立体定向丘脑核团毁损术治疗,全部采用Vim核毁损。结果:全部病例术后震颤症状完全消失,并于5年后进行随访效果仍满意。结论:立体定向丘脑核团毁损治疗帕金森病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立体定向 丘脑核毁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体定向核团毁损术在帕金森病中的应用与展望 被引量:9
13
作者 刘伟杰 《中国实验诊断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992-994,共3页
关键词 立体定向毁损 帕金森病 神经外科技术 运动障碍疾病 脑深部电刺激 丘脑腹中间核 手术方式 病理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电极和立体定向定位脑内核团毁损治疗帕金森病386例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鸿耀 田磊 沈文珍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01年第1期37-37,共1页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微电极 立体定向定位 脑内核毁损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体定向核团毁损术治疗难治性强迫症27例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史建军 张刚中 王家威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第22期98-99,共2页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核团毁损术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7例难治性强迫症病人,采用C T导向立体定向手术对双侧扣带回、内囊前肢实施多靶点毁损治疗。术前在256层螺旋C T 扫描下定出双侧扣带回、内囊前肢拟毁损的靶点,术中...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核团毁损术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7例难治性强迫症病人,采用C T导向立体定向手术对双侧扣带回、内囊前肢实施多靶点毁损治疗。术前在256层螺旋C T 扫描下定出双侧扣带回、内囊前肢拟毁损的靶点,术中用电阻抗监测验证靶点,70℃射频毁损60~75 s。术前及术后6个月及1 a由精神病专科医师独立进行Yale-Brown强迫症量表、Hamilton抑郁量表、Hamilton焦虑量表的评定比较。结果本组27例手术病人中强迫症状完全消失13例,显效8例,有效3例,无效3例。7例病人在术后出现记忆力下降和定向障碍,6例术后2周恢复;5例出现尿失禁,在1周后缓解;1例出现一侧肢体轻偏瘫,复查头颅CT 未见出血,经扩血管及高压氧等治疗3周后肌力恢复。结论螺旋CT导向立体定向双侧扣带回、内囊前肢毁损术对顽固性强迫症病人疗效明显,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恢复社会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 难治性强迫症 精神外科 毁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体定向丘脑核团毁损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国成 覃震宇 +1 位作者 农大件 黄灵团 《微创医学》 2016年第6期904-906,共3页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丘脑核团毁损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15例帕金森病患者,其中震颤型14例,僵直型1例,均行MRI(和CT融合技术)定位,采取立体定向丘脑核团毁损术进行治疗,震颤型患者在手术过程中采取Vim为靶点,僵直型患者在手术...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丘脑核团毁损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15例帕金森病患者,其中震颤型14例,僵直型1例,均行MRI(和CT融合技术)定位,采取立体定向丘脑核团毁损术进行治疗,震颤型患者在手术过程中采取Vim为靶点,僵直型患者在手术过程中采取GPI为靶点。结果治疗后,震颤型帕金森病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震颤状况均完全消除,肢体的灵活度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僵直型帕金森病患者肢体肌张力明显下降,但对生活质量以及步态改善状况不明显,无并发症出现。在随访的过程中,大部分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口服少量药物便能有效地控制症状,双侧病变患者未治疗侧肢体症状明显重于治疗侧肢体者,3例伴有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状况明显好转。结论立体定向丘脑核团毁损治疗帕金森病能显著地改善震颤以及肢体的灵活度,但不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减少症状。帕金森病患者于术后需要继续采取药物治疗,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地加强身体锻炼与各种康复练习,才能延缓疾病进展,最终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 丘脑核毁损 帕金森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体定向核团组合多靶点毁损治疗难治性精神病
17
作者 简国庆 《中国现代医生》 2008年第7期58-59,共2页
目的研究采用立体定向方法脑内核团组合多靶点毁损对难治性精神病的治疗作用。方法根据病人诊断分类、主要症状,采用不同核团组合多靶点射频热凝治疗难治性精神病69例,于手术前及术后3个月、1年进行评估。结果本组69例患者经脑内核团组... 目的研究采用立体定向方法脑内核团组合多靶点毁损对难治性精神病的治疗作用。方法根据病人诊断分类、主要症状,采用不同核团组合多靶点射频热凝治疗难治性精神病69例,于手术前及术后3个月、1年进行评估。结果本组69例患者经脑内核团组合多靶点毁损治疗后,显效17例,有效4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8.4%。结论立体定向下脑内核团组合多靶点毁损对难治性精神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 组合 多靶点毁损 难治性精神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患者立体定向脑内核团毁损术后谵妄的发生特征及影响因素
18
作者 纪凡 谢静 +2 位作者 张燕 杜涛 舒伟 《医学综述》 CAS 2023年第10期2042-2047,共6页
目的分析帕金森病患者立体定向脑内核团毁损术后谵妄的发生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12月至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治的349例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立体定向脑内核团毁损术治疗,术后采用重症监护病房意识模糊评... 目的分析帕金森病患者立体定向脑内核团毁损术后谵妄的发生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12月至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治的349例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立体定向脑内核团毁损术治疗,术后采用重症监护病房意识模糊评估量表对患者进行谵妄评估,记录患者谵妄发生情况。收集所有患者人口学及临床相关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帕金森病患者立体定向脑内核团毁损术后谵妄的发生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105例患者出现术后谵妄,发生率为30.09%;谵妄发生距离手术结束时间8.5~170.0 h[38.5(25.5,62.0)h];患者术后谵妄持续时间5.5~176.0 h[18.6(12.5,46.0)h]。术后谵妄组患者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术中体外循环、术中低血压、术后机械通气比例均高于术后无谵妄组[68.57%(72/105)比53.28%(130/244)、45.71%(48/105)比30.74%(75/244)、29.52%(31/105)比17.21%(74/244)、27.62%(29/105)比15.57%(38/244)、28.57%(30/105)比8.61%(21/244)](P<0.05或P<0.01),术后氧合指数低于术后无谵妄组[(260±30)mmHg(1 mmHg=0.133 kPa)比(305±32)mmHg](P<0.01),两组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麻醉分级、麻醉方法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史、ASA麻醉分级(Ⅳ级)、麻醉方法(全身麻醉)、术中体外循环、术中低血压是帕金森病患者术后谵妄的相关影响因素(OR=1.346,95%CI 1.015~1.758;OR=2.528,95%CI 1.854~3.257;OR=1.969,95%CI 1.428~3.146;OR=1.694,95%CI 1.023~2.157;OR=2.141,95%CI 1.348~2.986)(P<0.05或P<0.01)。结论帕金森病立体定向脑内核团毁损术后谵妄发生率高,多在术后1周内发生,且持续时间也多在1周内,术后谵妄的发生受高血压史、ASA麻醉分级(Ⅳ级)、麻醉方法(全身麻醉)、术中体外循环、术中低血压等因素影响,医护人员可据此制订相应防治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立体定向脑内核毁损 谵妄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内神经核团的立体定态定位与“脑移植”的进展
19
作者 卢洪煊 《健康研究》 CAS 1995年第3期27-30,共4页
关键词 脑移植 神经核 立体定向手术 震颤麻痹 基础研究 移植物 解剖学 神经外科 脑内移植 功能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障患儿立体定向脑内核团毁损术治疗癫痫的手术护理1例
20
作者 王宫芹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第32期158-159,共2页
收治智障癫痫患儿1例,对其进行立体定向脑内核团毁损术治疗,并配合精心护理。治疗后,患儿病情好转且出院。对此病例进行介绍并总结护理经验和体会。
关键词 智障 癫痫 立体定向脑内核毁损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