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中北部地区寒武系第二统沧浪铺组一段孔隙特征、成因及演化模式
1
作者 屈海洲 邹兵 +7 位作者 张连进 赵容容 张宇 唐松 张兴宇 李文皓 马梓柯 雷银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23-1737,共15页
【目的】近年来,随着川中北部地区寒武系第二统沧浪铺组的不断勘探突破,沧浪铺组呈现出巨大的勘探潜力,而目前孔隙研究的薄弱制约了对储层发育特征的深入认识。【方法】基于岩心、铸体薄片和阴极发光等的观察与鉴定,运用图像识别软件获... 【目的】近年来,随着川中北部地区寒武系第二统沧浪铺组的不断勘探突破,沧浪铺组呈现出巨大的勘探潜力,而目前孔隙研究的薄弱制约了对储层发育特征的深入认识。【方法】基于岩心、铸体薄片和阴极发光等的观察与鉴定,运用图像识别软件获取岩石组分含量、孔隙参数等定量数据,对川中北部地区寒武系第二统沧浪铺组一段的孔隙特征、成因、不同岩性的孔隙演化模式开展研究。【结果】沧浪铺组一段的孔隙类型主要为粒内溶孔,与总面孔率的正相关性最好,其次是粒间溶孔。较高的鲕粒/陆源砂的含量比例是孔隙发育的重要物质基础,溶解作用是孔隙发育的最有利因素,而高能的陆棚鲕粒滩沉积是原生孔隙发育的关键。因为准同生期大气水的选择性溶解作用是形成沧一段主要鲕粒粒内溶孔的最有利的成岩作用,而准同生期—埋藏期的白云石化作用则增强岩石的抗压性、使固相体积缩小而增加岩石的面孔率,埋藏期的溶解作用则沿着构造破裂形成的裂缝和早期孔隙进行溶解扩大。陆源砂、胶结作用、压实作用和压溶作用等则不利于沧一段孔隙的发育。【结论】因此,有利的碳酸盐组分及后续的成岩—构造作用影响了孔隙的发育和演化,并形成了孔隙面孔率依次降低的岩性排序特征:亮晶鲕粒云岩、含砂鲕粒云岩、砂质鲕粒云岩、细粒岩屑砂岩、石灰岩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特征 孔隙演化 沧浪铺组 第二统 寒武系 川中北部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蓬莱坝剖面寒武系第二统-第三统界线处碳同位素负异常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小林 胡文瑄 +1 位作者 李庆 朱井泉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6-23,共8页
塔里木盆地柯坪地区蓬莱坝剖面是研究寒武系地层的典型剖面,而迄今未有第二统-第三统界线处碳同位素演化研究。本研究对该剖面第二统吾松格尔组-第三统沙依里克组过渡区碳酸盐岩进行系统取样,分析了18件样品的碳、氧同位素组成。结果表... 塔里木盆地柯坪地区蓬莱坝剖面是研究寒武系地层的典型剖面,而迄今未有第二统-第三统界线处碳同位素演化研究。本研究对该剖面第二统吾松格尔组-第三统沙依里克组过渡区碳酸盐岩进行系统取样,分析了18件样品的碳、氧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δ13C(V-PDB)和δ18O(V-PDB)值分别分布于-4.2‰~0.8‰之间和-7.4‰~-3.8‰之间,二者之间相关性不明显,并且δ13C值在第二统与第三统界线处呈现明显的负漂移,可达-4.2‰。因此,δ13C值负漂移未受成岩作用影响,真实反映了原始海水碳同位素组成特征,可与北美、西伯利亚、华南以及华北地区的ROECE地质事件对比,具有全球意义。鉴于ROECE(Redlichiid-Olenellid Extinction Carbonisotope Excursion)事件约发生在509Ma,所以本研究为区域地层研究提供了一个较为可靠的绝对年龄数据,弥补了传统年代学研究方面的不足。此外,这是ROECE事件在塔里木盆地的首次报道,对寒武系地层划分以及全球对比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武系第二统—第三 碳同位素 负漂移 蓬莱坝剖面 柯坪地区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东半岛复州湾剖面寒武系第二统光合作用生物膜建造的核形石 被引量:16
3
作者 梅冥相 Muhammad Riaz +1 位作者 刘丽 孟庆芬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1-48,共18页
作为一种经常大于鲕粒的包覆颗粒类型,核形石以其不平滑的圈层被解释为微生物成因,区别于成因存在较大争议的鲕粒,而且常与鲕粒和其他类型的碳酸盐颗粒相互共生;作为一种在围绕着生物碎屑和非生物碎屑核心的序列式纹层化作用过程中形成... 作为一种经常大于鲕粒的包覆颗粒类型,核形石以其不平滑的圈层被解释为微生物成因,区别于成因存在较大争议的鲕粒,而且常与鲕粒和其他类型的碳酸盐颗粒相互共生;作为一种在围绕着生物碎屑和非生物碎屑核心的序列式纹层化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球形或假球型生物沉积构造,核形石还常常单独产出和分布,所以又被解释为微生物碳酸盐岩,或者被归为球状叠层石。在辽东半岛寒武系第二统碱厂组和馒头组之中,厘米级别大小的核形石密集发育在三级层序的顶部,成为一种时间特化的相。另外,以下重要特征将辽东半岛寒武系第二统的核形石特征化,包括:(1)与凝块和微凝块共生;(2)多为球状和椭球状;(3)由不均一的非纹层状致密泥晶和微亮晶构成;(4)核形石皮层以及核形石间凝块中发育特别的蓝细菌鞘钙化化石等。尽管穿越成岩作用过滤器去解释古代核形石复杂的形成机理存在着巨大的挑战,也尽管形成这些核形石的复杂生物膜钙化作用细节需要更加深入地研究才能得到更好地了解,但是,辽东半岛第二统碱厂组和馒头组核形石中直接的微生物化石证据,尤其是核形石内较为丰富的钙化蓝细菌鞘化石,使其成为一个了解光合作用生物膜建造核形石的典型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形石 光合作用生物膜 寒武系第二统 复州湾剖面 辽东半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西郊丁家滩剖面寒武系第二统昌平组核形石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4
4
作者 白莹 罗平 +4 位作者 刘伟 徐安娜 赵振宇 王珊 龚骥遥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87-597,共11页
核形石是微生物岩的一种,长期受到地质学家的广泛关注。目前在核形石的展布模式、沉积环境以及微生物特征和形成机制方面的研究仍显不足。北京西郊丁家滩剖面地层出露良好且保存完整,其寒武系昌平组的早期高位体系域主要沉积在潮下-潟... 核形石是微生物岩的一种,长期受到地质学家的广泛关注。目前在核形石的展布模式、沉积环境以及微生物特征和形成机制方面的研究仍显不足。北京西郊丁家滩剖面地层出露良好且保存完整,其寒武系昌平组的早期高位体系域主要沉积在潮下-潟湖环境中。受控于三级以下海平面以及水动力条件,早期高位体系域自下而上发育了三套形态各异的核形石层。第一套毫米级核形石零星分布于早期高位体系域下部,不具明显核心,包壳内见大量泥晶物质及砂屑、生屑。第二套厘米级-亚厘米级椭球状核形石集中分布于早期高位体系域中部,具有明显核心,包壳主要由亮纹层、菌纹层、生屑层和包壳层组成。第三套厘米级椭球/叶状核形石集中分布于早期高位体系域上部,具有明显核心,包壳主要由亮纹层组成,菌纹层含量较少。镜下鉴定结果表明由亮/暗纹层交互而成的核形石包壳具有不同的显微/超微结构,代表了微生物席与沉积环境的不同互动方式。分析其形成环境可知,北京西郊丁家滩剖面寒武系昌平组以核形石为主的微生物岩,生物灭绝事件是其直接成因,但也许不是决定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形石 昌平组 寒武系第二统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寒武系第二统昌平组凝块石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1
5
作者 白莹 罗平 +2 位作者 徐旺林 王珊 龚骥遥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73-885,共13页
北京西郊下苇甸地区下寒武统昌平组底部含燧石角砾白云岩之上发育的一套豹斑灰岩,实为发育在高能环境下的凝块石灰岩,宏观形态上可包括斑状凝块石、带状凝块石和网状凝块石3种,其成因多与厚微生物席相关,且分别具有不同的微观结构。露... 北京西郊下苇甸地区下寒武统昌平组底部含燧石角砾白云岩之上发育的一套豹斑灰岩,实为发育在高能环境下的凝块石灰岩,宏观形态上可包括斑状凝块石、带状凝块石和网状凝块石3种,其成因多与厚微生物席相关,且分别具有不同的微观结构。露头实测和镜下观察结果表明凝块石的初始沉积组分受控于沉积大/微环境,且三者的互动决定了凝块石的最终沉积特征。该套沉积成因的凝块石,其白云质凝块不局限于潜穴,且潜穴内部见大量保存完好微生物结构和疑似球状原生白云石,因此这种白云质凝块很可能与微生物白云石化密切相关,并以此区别于局限于生物遗迹位置,且内部充填物为粉细晶白云石的成岩成因的豹斑灰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寒武系 第二统 凝块石 豹斑灰岩 微生物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宜昌地区寒武系水井沱组(第二统第三阶)生物组合面貌及其地层分布
6
作者 潘晓强 华洪 +2 位作者 代乔坤 骆劲舟 刘紫薇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8-43,共16页
近年来随着“鄂宜页1井”高产气井的突破,寒武系水井沱组(第2统第3阶)已成为中扬子区页岩气勘查开发新的主力层系。本文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水井沱组中主要生物类型、古生物组合面貌及其时空分布的简要总结,为鄂西地区的页岩气... 近年来随着“鄂宜页1井”高产气井的突破,寒武系水井沱组(第2统第3阶)已成为中扬子区页岩气勘查开发新的主力层系。本文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水井沱组中主要生物类型、古生物组合面貌及其时空分布的简要总结,为鄂西地区的页岩气勘探提供对比借鉴。宜昌地区寒武纪地层发育完整,广泛出露于宜昌、秭归、长阳、兴山等地,古生物化石较为丰富,是开展寒武纪地层及古生物研究的经典地区之一。埃迪卡拉纪—寒武纪过渡时期的地质记录中保存了寒武纪大爆发和后生动物多样化事件的化石证据,从寒武系纽芬兰统到第二统,自下而上发现了岩家河生物群、水井沱生物群(包括清江生物群)、石牌生物群和京山布尔吉斯页岩型生物群等,它们化石类群多样,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丰富,而在长阳发现的清江生物群更是具有典型布尔吉斯页岩型动物群特异埋藏化石库的特点,出现了大量高保真度的软躯体类群,代表了远离海岸的较深水环境,为寒武纪大爆发研究打开了一个新的窗口。从岩性、生物类型以及构造运动来看,宜昌地区水井沱组发育一套以黑色页岩或钙质页岩夹碳质灰岩为主的黑色岩系,其中海绵化石在黑色岩系中呈现出较高的丰度和多样性,显示当时深水低氧的沉积环境。同时繁盛的微体生物表明当时海洋具备较高的初级生产力,为有机质的埋藏富集以及页岩气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加上黄陵背斜刚性基底的影响,并未引起储层变形和破坏。因此,宜昌地区水井沱组黑色岩系具有很高的勘探开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昌地区 寒武系第二统第三阶 水井沱组 生物组合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东部寒武系第二统关山生物群奇虾类群的潜在研究空间
7
作者 焦德光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68-72,共5页
含软体附肢的节肢类化石在滇东有着丰富的埋藏.数十年来,处于滇东寒武系第二统古生物群落食物链顶端的奇虾类群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且积累丰富的研究成果.关山生物群的奇虾类群在化石产出剖面数量、属种发现数量上虽远低于澄江生物群... 含软体附肢的节肢类化石在滇东有着丰富的埋藏.数十年来,处于滇东寒武系第二统古生物群落食物链顶端的奇虾类群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且积累丰富的研究成果.关山生物群的奇虾类群在化石产出剖面数量、属种发现数量上虽远低于澄江生物群,但其存在着较大的寒武系早期捕食类群的演化意义,无论在躯体构建、形态功能、生态地位上仍存在潜在的研究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东部 寒武系第二统 关山生物群 奇虾类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徐州寒武系第二统猴家山组顶部小壳化石初探
8
作者 付饶 胡亚洲 +2 位作者 刘璠 宋宝鹏 张志飞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3-309,共27页
提要华北板块寒武系第二统小壳化石丰富,为小壳动物分类学、寒武纪地层划分与洲际对比以及古地理重建提供关键证据。近年来,华北板块寒武系底部小壳化石被广泛研究,而猴家山组作为华北板块寒武纪最早沉积地层之一,其顶部的小壳化石组合... 提要华北板块寒武系第二统小壳化石丰富,为小壳动物分类学、寒武纪地层划分与洲际对比以及古地理重建提供关键证据。近年来,华北板块寒武系底部小壳化石被广泛研究,而猴家山组作为华北板块寒武纪最早沉积地层之一,其顶部的小壳化石组合却缺乏研究。本文首次报道了苏北地区张楼剖面寒武系猴家山组顶部海绿石灰岩中经酸蚀处理得到的小壳化石,并对其化石组合进行了丰度统计与系统描述。该小壳化石组合共计12属12种,其中以软舌螺类的多样性及丰度最高,包括4属4种:Cupitheca decollatea、Paratriplicatella sp.、Neogloborilus spinatus、Triplicatella xinjia;腕足类共3属3种:Eoobolus sp.、Schizopholis sp.、Hadrotreta sp.;开腔骨2属2种:Chancelloria cf.eros、Archiasterella teraspina;高肌虫2属2种:Alutella cf.datongensis、Mongolitubulus aspermachaera;似软舌螺:Hyolithellus cf.micans。此外还有未定属种的离散海绵骨针与棘皮动物骨板等。苏北地区张楼剖面猴家山组顶部的小壳化石组合属于三叶虫Redlichia chinensis带,通过系统研究发现其软舌螺类、腕足类、开腔骨等基本延续了辛集组的小壳化石组合面貌,但在软体动物的组成上具有显著差异,分析认为极有可能受到了Sinsk事件的影响。结合小壳化石和三叶虫组合特征与其他板块进行综合对比认为,猴家山组顶部在时代上应属于寒武纪第四期中期(龙王庙期/Toyonian)。本文极大丰富了华北板块南缘寒武纪第四期的小壳化石材料,扩展了小壳化石的发育层位,后续将对邻区相似地层中的小壳化石发育情况继续进行系统研究,以探究Sinsk事件对华北板块寒武纪早期生物群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猴家山组 小壳化石 地层对比 华北板块 寒武系第二统
原文传递
鄂西寒武系第二统筇竹寺阶水井沱组放射虫动物群 被引量:2
9
作者 马强分 冯庆来 +3 位作者 曹文超 张磊 叶炎 顾松竹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357-1371,共15页
寒武纪早期放射虫化石稀少,保存较差,对其特征和演化缺乏了解.对鄂西秭归地区寒武系筇竹寺阶水井沱组进行大量调查,获得放射虫化石个体300多枚,系统分类属于4种类型,包括泡沫虫目2个新属新种(Paraantygopora porosa和Braunosphaera sine... 寒武纪早期放射虫化石稀少,保存较差,对其特征和演化缺乏了解.对鄂西秭归地区寒武系筇竹寺阶水井沱组进行大量调查,获得放射虫化石个体300多枚,系统分类属于4种类型,包括泡沫虫目2个新属新种(Paraantygopora porosa和Braunosphaera sinensis)和1个属种分类位置不确定的球形放射虫化石、目科未定分子1个(Tetrasphaera? sp.).其中,泡沫虫目分子占多数,约为个体总数量的92%,多数个体(73%)与奥陶纪早期一些放射虫化石结构特征类似,壳壁以穿孔板状结构为特征.但格子状球形放射虫在早古生代其他地层中目前尚未有报道.该放射虫动物群由不同的分类单元的分子组成,化石已经比较常见,壳体结构相当复杂,清晰的同心层状结构已经形成,这些特征表明寒武纪第二世筇竹寺期放射虫已经爆发繁盛,这与浅水相区宏体生物群的爆发繁盛可能为同步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武系第二统 放射虫 分类学 演化 华南 寒武纪大爆发
原文传递
四川盆地井研—犍为地区寒武系第二统九老洞组古生物化石及其地层划分对比 被引量:4
10
作者 潘晓强 董晓霞 +4 位作者 代乔坤 骆劲舟 刘紫薇 王同 华洪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41-256,共16页
井研—犍为地区麦地坪组—九老洞组是四川盆地寒武系页岩气重要的勘探目的层,但至今区内缺乏比较可靠的古生物化石资料,严重制约着勘探区地层的精确划分与对比。通过对该地区相关资料的收集和金石1井和金页1井岩心样品的采集分析,在本... 井研—犍为地区麦地坪组—九老洞组是四川盆地寒武系页岩气重要的勘探目的层,但至今区内缺乏比较可靠的古生物化石资料,严重制约着勘探区地层的精确划分与对比。通过对该地区相关资料的收集和金石1井和金页1井岩心样品的采集分析,在本区九老洞组建立了尖头遵义盘虫(Tsunyidiscus acutus)-阎家寨遵义盘虫(Tsun-yidiscus yanjiazhaiensis)和始莱得利基虫(Eoredlichia)-武定虫属(Wutingaspis)两个三叶虫组合,以及梁山虫(Liangshanella)-小遵义虫(Tsunyiella),朵氏昆明虫(Kunmingella douvillei)-卵形川滇虫(Chuandianella ovata(Lee))-简单虫(Mononotella)和峨眉虫(Emeiella)-粗脊昆明虫(Kunmingella(Validocostatella)fusulus)等三个高肌虫组合,为研究区建立了较为详细的化石对比标准;通过典型化石的分析,对比金石1井和金页1井的地层层位,认为金页1井(3403 m以下)和金石1井(3503 m以下)属于深水陆棚相沉积,金页1井(3403m以上)和金石1井(3503 m以上)为海水较浅的陆棚沉积带,推测研究区在寒武纪幸运世早期存在局部断陷,造成了沉积环境的重大变化,反映海平面快速下降及随后原断陷盆地的快速充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石组合 地层对比 九老洞组 寒武系第二统 井研—犍为地区
原文传递
第二信使系统与消化道平滑肌收缩活动的调节 被引量:4
11
作者 郑广华 董艳芬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59-362,共4页
本文主要从三方面介绍了第二信使系统对消化道平滑肌运动的调节作用:(1)cAMP、cGMP作用机制和某些胃肠激素经受体活化后的信息传递机制;(2)IP3、DAG对肌收缩的作用特点和双向调节作用;(3)胞内信使间在调控活... 本文主要从三方面介绍了第二信使系统对消化道平滑肌运动的调节作用:(1)cAMP、cGMP作用机制和某些胃肠激素经受体活化后的信息传递机制;(2)IP3、DAG对肌收缩的作用特点和双向调节作用;(3)胞内信使间在调控活动中的相互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 平滑肌 收缩 第二信使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坪北油田延长统长6段第二砂层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淡卫东 张昌民 +1 位作者 张尚峰 庞锦莲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3年第5期4-5,15,共3页
坪北油田延长统长6段第二砂层组可划分出中期旋回一个、短期旋回四个,通过对三种主要类型的短期基准面旋回结构特征进行详细描述,建立了延长统长6段第二砂层组高分辨率等时地层格架,分析了沉积演化过程、沉积相演化序列及砂体的空间展... 坪北油田延长统长6段第二砂层组可划分出中期旋回一个、短期旋回四个,通过对三种主要类型的短期基准面旋回结构特征进行详细描述,建立了延长统长6段第二砂层组高分辨率等时地层格架,分析了沉积演化过程、沉积相演化序列及砂体的空间展布规律,为精细储层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坪北油田 延长长6段第二砂层组 高分辨率 层序地层格架 基准面旋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青河县托库特拜铁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13
作者 胡荣辉 朱慧 +1 位作者 谢晨 黄慧 《世界有色金属》 2017年第15期85-85,87,共2页
托库特拜铁矿位于玛因鄂博断裂以南,喀拉通克晚古生代岛弧带内。构造单元内地层主要受区域变质作用的影响,变质程度最高可达低绿片岩相。区内侵入岩较为发育,岩石类型从基性至酸性均有出露,但以酸性岩为主。区内为晚石炭世壳源、混源花... 托库特拜铁矿位于玛因鄂博断裂以南,喀拉通克晚古生代岛弧带内。构造单元内地层主要受区域变质作用的影响,变质程度最高可达低绿片岩相。区内侵入岩较为发育,岩石类型从基性至酸性均有出露,但以酸性岩为主。区内为晚石炭世壳源、混源花岗岩类和早二叠世混源花岗岩类。区内变质程度较低,变质作用大致可划分为区域动热变质作用、区域动力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接触变质作用及气成水热交代变质作用5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库特拜 铁矿 玛因鄂博 中泥盆北塔山组第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lution of Schrdinger Equation for Two-Dimensional Complex Quartic Potentials
14
作者 Ram Mehar Singh Fakir Chand S.C.Mishra 《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3期397-406,共10页
We investigate the quasi-exact solutions of the Schrodinger wave equation for two-dimensional non-hermitian complex Hamiltonian systems within the frame work of an extended complex phase space characterized by x = x1 ... We investigate the quasi-exact solutions of the Schrodinger wave equation for two-dimensional non-hermitian complex Hamiltonian systems within the frame work of an extended complex phase space characterized by x = x1 + ip3, y = x2 + ip4, px= p1+ ix3, py= p2 + ix4. Explicit expressions of the energy eigenvalues and the eigenfunctions for ground and first excited states for a complex quartic potential are obtained. Eigenvalue spectra of some variants of the complex quartic potential, including PT-symmetrie one, are also worked ou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hrodinger equation complex Hamiltonian EIGENVALUES EIGENFUNCTIONS PT-SYMMETR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n Chinese New School in portrait sculpture
15
作者 Yueming Zeng Ming Ya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14年第1期126-128,共3页
"The new academic portrait sculpture" is the mainstream style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portrait sculpture, it attempts to rethink traditional and contemporary cultural on the basis of the traditional realism College.... "The new academic portrait sculpture" is the mainstream style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portrait sculpture, it attempts to rethink traditional and contemporary cultural on the basis of the traditional realism College. Perhaps this attempt was coordinated with Chinese traditional " eclectic, absorbing " idea, and soon was unanimously affirmed. Parts of the second generation of sculptors have begun to " adapt to the times," the vast majority of third-generation sculptors completed the transition very quickly, and therefore produced various works, such as Li Xiangqun' s "Guo Moruo ", Jiang Jie ' s " classmates series "et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ADEMIC PORTRAIT sculpt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南勉县寒武系第三阶仙女洞组古杯动物化石及其生物地层意义
16
作者 朱杨格 刘丽静 +2 位作者 贾连奇 沈锦文 甘德祥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7-252,共16页
古杯动物是寒武系第二阶至第四阶生物地层划分和对比的重要化石。前人已在福成、新潮、十里溪、岩孔及王家坪剖面的地层中建立了5个古杯动物化石带(层),但是扬子地台其他地区古杯动物化石带仍未建立,各地区之间的古杯生物地层对比存在... 古杯动物是寒武系第二阶至第四阶生物地层划分和对比的重要化石。前人已在福成、新潮、十里溪、岩孔及王家坪剖面的地层中建立了5个古杯动物化石带(层),但是扬子地台其他地区古杯动物化石带仍未建立,各地区之间的古杯生物地层对比存在困难。笔者在陕西勉县发现了一个新的产古杯动物化石的寒武系剖面——黑滩沟剖面,对郭家坝组顶部钙质结核和仙女洞组非礁相灰岩中的古杯动物化石进行了详细研究,共鉴定出7属7种和2个未定属种,包括1个新属新种Shaanxicyathus spinosus gen.et sp.nov.。黑滩沟剖面仙女洞组的中下部地层中可识别出2个古杯动物化石带,自下至上为:Dailycyathus dubius带和Shaanxicyathus spinosus-Archaeopharetra tabulates组合带。Dailycyathus dubius带与扬子地台第一个古杯动物化石带(福成剖面仙女洞组的Dailycyathus xiuqiensis带)相当,Shaanxicyathus spinosus-Archaeopharetra tabulates组合带与其第二个古杯动物化石带(福成剖面仙女洞组的Dictyocyathus shaanxiensis带)相当。黑滩沟剖面与福成剖面第一个古杯动物化石带的底界均为仙女洞组的底界,因此黑滩沟剖面与福成剖面的仙女洞组底界相当。黑滩沟剖面古杯动物化石带的建立为扬子地台不同地区仙女洞组的地层对比提供了新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杯动物 第二统 仙女洞组 扬子地台 汉南—米仓山地区 生物地层
原文传递
陕南寒武纪早期仙女洞组生物礁灰岩微相序列 被引量:5
17
作者 杨慧宁 毛颖颜 +1 位作者 潘兵 李国祥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5-86,共12页
扬子地台北缘在寒武纪筇竹寺期—沧浪铺期出现海退,该时期的仙女洞组属浅海碳酸盐岩与碎屑岩的混合沉积单元,分布于陕西南部及四川北部。陕南南郑福成和碑坝剖面组成完整仙女洞组序列,其中包含8期生物礁相单元。单层礁体为米级厚度,形... 扬子地台北缘在寒武纪筇竹寺期—沧浪铺期出现海退,该时期的仙女洞组属浅海碳酸盐岩与碎屑岩的混合沉积单元,分布于陕西南部及四川北部。陕南南郑福成和碑坝剖面组成完整仙女洞组序列,其中包含8期生物礁相单元。单层礁体为米级厚度,形态特征显示丘状隆起或平缓延伸。水体的清澈度、深度以及水动力强度变化对各期礁相单元生长的控制力度因时而异,陆源碎屑数次侵入导致海水浑浊度增高,点断了礁体生长。礁灰岩微相类型包括钙质微生物粘结岩、古杯-钙质微生物绑结岩、古杯漂砾-砾屑灰岩、粒泥状-泥粒状灰岩以及泥状灰岩。早期礁灰岩中钙质微生物粘结岩含量丰富,之后古杯绑结岩在礁灰岩构建中具有丰度增长的趋势,且上部礁灰岩层位中不规则古杯占主要地位。仙女洞组沉积晚期海水变浅和水动力条件增强,常见漂砾灰岩和砾屑灰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相 生物礁 仙女洞组 第二统 寒武纪早期 陕南
原文传递
Wutingaspis malungensis Lu,1961的个体发育新材料 被引量:1
18
作者 罗惠麟 袁金良 +3 位作者 胡世学 尹济云 詹冬琴 苗兰云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1,共11页
详细描述和讨论了云南马龙矿山剖面寒武系第二统第三阶筇竹寺组玉案山段三叶虫Wutingaspis malungensis Lu一种的个体发育,特别是分节期和成虫期的形态变化特征,并与相同时代的Eoredlichia intermedia(Lu)作了比较,从而认为:Wutingaspis... 详细描述和讨论了云南马龙矿山剖面寒武系第二统第三阶筇竹寺组玉案山段三叶虫Wutingaspis malungensis Lu一种的个体发育,特别是分节期和成虫期的形态变化特征,并与相同时代的Eoredlichia intermedia(Lu)作了比较,从而认为:Wutingaspis比Eoredlichia形态上更为原始,且出现的时间更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叶虫 个体发育 玉案山段 筇竹寺组 第二统 寒武系 马龙 云南
原文传递
The Limit of Noether Conserved Charges is the Number of Primary First-Class Constraints in a Constrained System
19
作者 王永龙 吴朝霞 +3 位作者 潘洪哲 卢伟涛 蒋华 陈丽 《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10期539-543,共5页
We discuss the stationarity of generator G for gauge symmetries in two directions.One is to the motion equations defined by total Hamiltonian H T,and gives that the number of the independent coefficients in the genera... We discuss the stationarity of generator G for gauge symmetries in two directions.One is to the motion equations defined by total Hamiltonian H T,and gives that the number of the independent coefficients in the generator G is not greater than the number of the primary first-class constraints,and the number of Noether conserved charges is not greater than that of the primary first-class constraints,too.The other is to the variances of canonical variables deduced from the generator G,and gives the variances of Lagrangian multipliers contained in extended Hamiltonian H E.And a second-class constraint generated by a first-class constraint may imply a new first-class constraint which can be combined by introducing other second-class constraints.Finally,we supply two examples.One with three first-class constraints(two is primary and one is secondary) has two Noether conserved charges,and the secondary first-class constraint is combined by three second-class constraints which are a secondary and two primary second-class constraints.The other with two first-class constraints(one is primary and one is secondary) has one Noehter conserved char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uge symmetries Dirac's conjecture constrained Hamiltonian system
原文传递
A terrestrial observatory approach to the integrated investigation of the effects of deforestation on water,energy,and matter fluxes 被引量:6
20
作者 H. R. BOGENA R +17 位作者 BOL N. BORCHARD N. BRuGGEMANN B. DIEKKRtiGER C. DRuE J. GROH N. GOTTSELIG J. A. HUISMAN A. LuCKE A. MISSONG B. NEUWIRTH T. PuTZ M. SCHMIDT M. STOCKINGER W. TAPPE L. WEIHERMuLLER I. WIEKENKAMP H. VEREECKEN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期61-75,共15页
Integrated observation platforms have been set up to investigate consequences of global change within a terrestrial network of observatories (TERENO) in Germany. The aim of TERENO is to foster the understanding of w... Integrated observation platforms have been set up to investigate consequences of global change within a terrestrial network of observatories (TERENO) in Germany. The aim of TERENO is to foster the understanding of water, energy, and matter fluxes in terrestrial systems, as well as their biological and physical drivers. Part of the Lower Rhine Valley-Eifel observatory of TERENO is located within the Eifel National Park. Recently, the National Park forest management started to promote the nat- ural regeneration of near-natural beech forest by removing a significant proportion of the spruce forest that was established for timber production after World War II. Within this context, the effects of such a disturbance on forest ecosystem functioning are currently investigated in a deforestation experiment in the Wtistebach catchment, which is one of the key experimental re- search sites within the Lower Rhine Valley-Eifel observatory. Here, we present the integrated observation system of the Wiistebach test site to exemplarily demonstrate the terrestrial observatory concept of TERENO that allows for a detailed mon- itoring of changes in hydrological and biogeochemical states and fluxes triggered by environmental disturbances. We present the observation platforms and the soil sampling campaign, as well as preliminary results including an analysis of data con- sistency. We specifically highlight the capability of integrated datasets to enable improved process understanding of the post-deforestation changes in ecosystem functio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rrestrial observatory deforestation experiment integrated monitoring concep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