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算法解释权正当性合理性以及可实现性的证成
1
作者 刘运翰 《中国价格监管与反垄断》 2025年第1期42-45,共4页
本文探讨了算法解释权的正当性、合理性及可实现性。首先,指出算法在社会中的广泛应用及其潜在风险,强调了算法治理的重要性。其次,分析了算法解释权作为新兴权利的合理性,包括保护人的自然本性、尊重人的主体性、维护信任以及维护所保... 本文探讨了算法解释权的正当性、合理性及可实现性。首先,指出算法在社会中的广泛应用及其潜在风险,强调了算法治理的重要性。其次,分析了算法解释权作为新兴权利的合理性,包括保护人的自然本性、尊重人的主体性、维护信任以及维护所保护利益的重要性。讨论了算法解释权的技术可行性和对应义务分配的可承担性,表明算法解释权在现实中具有实现的可能性。最后,强调算法解释权对于保障自动化决策的公正性和透明性、维护算法相对人合法权益的重要性,并认为通过识别算法解释权证成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可以使算法解释权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新兴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兴权利 自动化决策 算法解释权 算法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思与重构:行政自动化决策场域中的算法解释权——以《个人信息保护法》第24条第3款为旨 被引量:1
2
作者 叶战备 张芷维 闫钊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50-59,共10页
在Web2.0时代,因自动化决策嵌入公权力所引发的算法权力异化的风险指数级上升。为了规制人工智能时代的自动化决策,《个人信息保护法》第24条第3款构建了中国语境下的算法解释权。然而,作为新兴权利的算法解释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不确... 在Web2.0时代,因自动化决策嵌入公权力所引发的算法权力异化的风险指数级上升。为了规制人工智能时代的自动化决策,《个人信息保护法》第24条第3款构建了中国语境下的算法解释权。然而,作为新兴权利的算法解释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不确定性,存在行权时间(事前解释与事后解释)和解释程度(一般解释与具体解释)层面的解释分歧以及权力限度的适用困境。因此,有必要在对算法解释权进行公私场景类型化划分的基础上,以权力结构的对称性为标准,引入比例原则对算法解释权在行政自动化决策场域下的适用进行教义学阐释。同时,以比例原则为主、法益均衡原则为辅来构建算法解释的方式选择模型。在此基础上,《个人信息保护法》第24条第3款设定的算法解释权在公法领域应为一种事后的、具体的解释,与私法领域事前的、一般的解释相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自动化决策 算法解释权 公法领域 事后解释 具体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算法解释权适用的不同区分及其实践路径——基于公私两域划分的视角 被引量:1
3
作者 刘佳明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2期79-87,共9页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24条规定,个人认为自动化决策对其权益造成重大影响的,有权要求个人信息处理者予以说明,此条被认为是对算法解释权的明文确定。但是,对于权益主体的确定、权益影响的程度以及解释内容的要求,第24条并未进一步做出...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24条规定,个人认为自动化决策对其权益造成重大影响的,有权要求个人信息处理者予以说明,此条被认为是对算法解释权的明文确定。但是,对于权益主体的确定、权益影响的程度以及解释内容的要求,第24条并未进一步做出具体规定,考虑到公私领域对算法解释规范对象和规范目标的不同,在私人领域中,算法解释的权益主体应为确定型主体,其形式权益遭受影响才能提出算法解释的主张,而信息处理者只需对算法进行事物性解释,在公共领域中,算法解释的主体应为确定或相关型主体,无论是形式还是实质权益遭受影响都可以提出算法解释的主张,而信息处理者需对算法进行事物或事理性解释,此举有利于促进技术发展与权利保障、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价值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 算法解释权 个人信息保护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算法解释权的构建——以公安领域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郭雨婷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37-44,共8页
算法的运用有效提升了公安执法的效率,但不透明的人工智能决策机制易引发算法权力滥用风险,亟须提升算法透明度,以实现可信、规范化公安数字执法。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的发布引发了学界对算法解释权的争论,算法解释权对于公安机关... 算法的运用有效提升了公安执法的效率,但不透明的人工智能决策机制易引发算法权力滥用风险,亟须提升算法透明度,以实现可信、规范化公安数字执法。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的发布引发了学界对算法解释权的争论,算法解释权对于公安机关数字执法透明度与可信度的提升以及监督和治理具有重要意义,且具有法律与技术双重层面的可行性。《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规范为构建我国算法解释权提供了深厚的土壤,但有待进一步完善与体系化。应以我国现有算法解释权的法律渊源为基础,立足算法模型,从算法解释权的主体、适用范围、解释标准、解释内容及配套机制方面构建我国算法解释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解释权 算法解释 机器学习 算法模型 数字公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算法解释权:赋权争议、适用逻辑与适用机制 被引量:1
5
作者 本照清 《网络安全与数据治理》 2024年第3期63-68,共6页
自动化决策算法在商业领域的应用日渐广泛,算法治理成为法学研究的热点。在算法治理探索的路径上,算法解释权的引入具有重要意义。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第24条第3款规定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算法解释权,但在权利构造上依旧模糊。因此需要... 自动化决策算法在商业领域的应用日渐广泛,算法治理成为法学研究的热点。在算法治理探索的路径上,算法解释权的引入具有重要意义。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第24条第3款规定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算法解释权,但在权利构造上依旧模糊。因此需要围绕算法解释权的构成要件展开分析,从主体、时间和内容三个方面着重讨论算法解释权的适用机制,有助于为算法解释权适用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和具体的操作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化决策 算法解释权 算法黑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算法解释权的规范构造——以算法解释的现行相关规定为分析视角
6
作者 张迪 《重庆开放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65-73,共9页
学界视为算法治理之核心的算法解释权制度已为我国立法初步认可。通过对现有规范的分析可以发现,有关算法解释权的“先行先试”型立法在具体规定方面过于抽象模糊,妨碍了权利实现;值得称赞的是,现有规定表明立法层面已然开始关注非自然... 学界视为算法治理之核心的算法解释权制度已为我国立法初步认可。通过对现有规范的分析可以发现,有关算法解释权的“先行先试”型立法在具体规定方面过于抽象模糊,妨碍了权利实现;值得称赞的是,现有规定表明立法层面已然开始关注非自然人主体的权益。算法解释权不同于消费者知情权和个人信息知情权,将其界定为兼具公私法融合属性有助于对主体权益的保护,也符合现代法秩序发展趋势的要求。对现行法不足的完善可借助于具有实践面向和续造功能的法教义学,以此确保权利目的实现和新型权利顺利融入既有权利体系之中。在具体操作时,应注重现代化治理对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的需求;降低规范适用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以及充分考量各类主体权益,而非一味贬抑组织的主体地位,这也是本文对目前有关该权利主体的讨论均围绕自然人展开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解释权 知情权 数字主体权益 系统解释 特定决策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算法解释权:科技与法律的双重视角 被引量:56
7
作者 许可 朱悦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1-69,191,共10页
算法社会的来临,使得算法失灵、算法歧视、算法欺诈、算法垄断成为人类社会的重要威胁。在诸多制度因应中,算法解释权是落实算法问责,实现算法公正的基础性权利。然而,自欧盟《一般数据保护条例》提出该权利以来,其一直遭至各种质疑,在... 算法社会的来临,使得算法失灵、算法歧视、算法欺诈、算法垄断成为人类社会的重要威胁。在诸多制度因应中,算法解释权是落实算法问责,实现算法公正的基础性权利。然而,自欧盟《一般数据保护条例》提出该权利以来,其一直遭至各种质疑,在实践中亦被边缘化。对此,只有从“实用主义解释理论”出发,采纳“黑盒之内解释”的技术方案,明确解释权之主体、对象与范围,充实解释的层次内涵,才能弥合理想与现实、法律与科技之间的鸿沟,构造出兼具法律理性与技术操作性的算法解释权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规制 人工智能 算法解释权 解释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服务领域算法解释权之构建 被引量:21
8
作者 李婕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0-120,共11页
算法自动决策侵犯公民的隐私权、知情权和救济权,违反正当程序原则。欧盟和美国对算法解释权分别采取内部监管模式和外部问责模式,这两种模式在解释对象、解释标准、解释时间方面存在差异,目的都在于促进技术安全发展、限制政府权力和... 算法自动决策侵犯公民的隐私权、知情权和救济权,违反正当程序原则。欧盟和美国对算法解释权分别采取内部监管模式和外部问责模式,这两种模式在解释对象、解释标准、解释时间方面存在差异,目的都在于促进技术安全发展、限制政府权力和保护个人权利。算法应用到公共服务领域时带有公共利益属性,不得以“商业秘密”为由拒绝公开。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设立了事前解释原则,以透明性和公正合理为解释标准,赋予个人对自动化决策的拒绝权,比GDPR保护个人权利更进一步。中国特色算法解释权在规范上应进一步明确透明性的内容、规范定期审计以加强监管;在技术层面公开算法模型,公开源代码、公开算法运算基本规则、因素及权重;同时由政府主导核心领域算法开发以促进算法造福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解释权 商业秘密 《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 公共利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算法解释权检视——对属性、构造及本土化的再思 被引量:11
9
作者 李天助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5期151-160,共10页
学界对欧盟《一般数据保护条例》是否创设算法解释权和算法解释权的属性界定仍有争议,有必要重新检视。通过考察算法解释权的基本权利构造,发现其存在权利内容不完整、适用范围不明确、行使程序未建立等问题,权利内容不完整又表现为解... 学界对欧盟《一般数据保护条例》是否创设算法解释权和算法解释权的属性界定仍有争议,有必要重新检视。通过考察算法解释权的基本权利构造,发现其存在权利内容不完整、适用范围不明确、行使程序未建立等问题,权利内容不完整又表现为解释内容缺失、解释标准不完善,由此导致算法解释权在欧盟法律框架下难以有效实施。算法解释权的本土化又将面临可行性、可欲性与必要性的三重困境。我国可以探索以政府监管为主导、在既有法律框架内实施算法规制的路径,不仅契合我国大数据、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政策,赋予算法技术良性发展的空间,而且可以节省新兴权利实施的经济社会成本,不失为一种理性务实的算法治理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解释权 权利属性 权利构造 本土化 政府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算法解释权的权利边界研究——商业秘密保护与算法解释权行使的冲突与协调视角 被引量:2
10
作者 蒋林君 《湘江青年法学》 2020年第2期-,共10页
考察不同国家与地区将商业秘密作为算法解释权行使的例外规定,旨在探寻可解决算法解释权利人与商业秘密权利人之间利益冲突的方法。通过分析算法解释权行使与商业秘密保护间的冲突现状,可知既有立法的不确定性是权利冲突的主要原因,权... 考察不同国家与地区将商业秘密作为算法解释权行使的例外规定,旨在探寻可解决算法解释权利人与商业秘密权利人之间利益冲突的方法。通过分析算法解释权行使与商业秘密保护间的冲突现状,可知既有立法的不确定性是权利冲突的主要原因,权利边界的厘清是关键。积极融合新型数据保护与传统公平竞争在内的立法价值理念,大力开发普通算法与商业秘密算法的区分技术,合理配置专业算法解释人员培育机制,可有效缓和算法解释权行使与商业秘密保护间的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化决策 算法解释权 商业秘密 权利冲突 利益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解算法黑箱:算法解释权的功能证成与适用路径——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场景 被引量:61
11
作者 姜野 李拥军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3-92,102,171-172,共13页
以算法为基础的数据分析技术已经成为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强大动力。算法因其高效而在社会中得以广泛应用,却又因内部复杂以及商业机密的外衣而具有"黑箱"特性。因此算法在信用体系中的应用很可能产生数据失控、结果歧视... 以算法为基础的数据分析技术已经成为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强大动力。算法因其高效而在社会中得以广泛应用,却又因内部复杂以及商业机密的外衣而具有"黑箱"特性。因此算法在信用体系中的应用很可能产生数据失控、结果歧视、难以修复信用与分配责任等风险,诸多风险需要得到来自法律的回应。算法解释权是人工智能时代的新兴权利,具有规制算法权力、纠偏数据鸿沟、帮助相对人知悉决策过程以及评判算法优劣等功能,能够有效应对算法自动决策带来的风险。算法解释权的实现主要存在宏观与微观两种不同的路径,一种是对整个算法过程进行解释,另一种主要解释具体决策。破解算法黑箱并非将所有代码公开,也不意味着让决策相对人完全知悉算法的搭建与运算过程,更多的是通过可被理解的方式解释算法、提高算法的透明度,以使其运行更加公开公正,当数据错误或者权重失衡的情况出现时进行及时救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 黑箱 算法解释权 社会信用体系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算法知情权与算法解释权再构造
12
作者 刘蓓 马昊 《中阿科技论坛(中英文)》 2023年第2期163-167,共5页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算法有关的法律问题成为热门研究课题。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算法知情权和算法解释权。目前,算法知情权与算法解释权并未在立法实践中获得同等地位。本文认为,相较于算法知情权,算法解释权因其必要性和可行性的不...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算法有关的法律问题成为热门研究课题。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算法知情权和算法解释权。目前,算法知情权与算法解释权并未在立法实践中获得同等地位。本文认为,相较于算法知情权,算法解释权因其必要性和可行性的不足而受到质疑,尚未见诸法典。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两者不能共存,通过明确算法解释的不同内涵,以算法主体区分算法知情权和算法解释权,也不失为一种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权利 算法知情权 算法解释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算法解释权质疑 被引量:35
13
作者 辛巧巧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0-109,共10页
近年来随着算法决策运用增多,如何规制算法决策引起了学界广泛的关注。表面上来看,算法解释权是打开算法黑箱,使算法决策过程透明化和可理解的理想手段。然而,算法解释权并非国际立法之通例,可行性不高,难以发挥实际作用,重要性和必要... 近年来随着算法决策运用增多,如何规制算法决策引起了学界广泛的关注。表面上来看,算法解释权是打开算法黑箱,使算法决策过程透明化和可理解的理想手段。然而,算法解释权并非国际立法之通例,可行性不高,难以发挥实际作用,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足,在既有法律体系下,其旨在实现的功能和目标,均可为其他法律规制手段所实现,无须另行创设算法解释权。用法律引导和规制算法,需要从注重公私法合力、充分利用现有法律规范、根据行业特点制定各类安全标准、细化告知披露义务等多方面着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决策 算法黑箱 算法解释权 算法规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人信息保护法》中的算法解释权:兼顾公私场景的区分规范策略 被引量:27
14
作者 林洹民 《法治研究》 CSSCI 2022年第5期48-58,共11页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24条第3款规定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算法解释权。算法解释权的适用不要求决定“仅”由自动决策算法做出,从而将该权利的适用范围扩张到决策支持型算法、分组型算法与总结型算法等类型,全面规范公私领域中的算法应用。...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24条第3款规定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算法解释权。算法解释权的适用不要求决定“仅”由自动决策算法做出,从而将该权利的适用范围扩张到决策支持型算法、分组型算法与总结型算法等类型,全面规范公私领域中的算法应用。《个人信息保护法》第24条第3款并未明确规定算法解释权的法律效力。公私法的规范对象与规范目标不同,算法解释权在公私不同应用场景当中应有不同的表现。在个人与公权力关系当中,个人原则上应有权请求公权力机关事后解释具体的算法决定,此为公民知情权之逻辑必然。如果算法解释可能侵犯第三方的商业秘密或出现解释不能的情况,公权力机关不得使用自动决策算法,而非以此为由拒绝解释算法决定。与之相对,在个人与企业场景当中,个人原则上仅得请求企业事前披露算法的基本情况,而不能请求解释算法的具体决定;企业应重点告知算法对个人可能的不利影响,使得个人能够决定是否允许算法处理个人信息。《个人信息保护法》第24条第3款的弹性设计,使得区分公私场景配置不同的算法解释权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解释权 自动化决策 知情权 商业秘密 场景化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算法解释权的证成与限定 被引量:14
15
作者 何新新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5-73,共9页
以数据驱动的算法决策在公共部门和商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算法治理的呼声此起彼伏,算法解释权据此成为理论界与实务界关注的焦点。针对算法解释权能否作为一项法律权利,支持者与反对者都提出有力的论证。根据新兴权利的证成标准,算法解... 以数据驱动的算法决策在公共部门和商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算法治理的呼声此起彼伏,算法解释权据此成为理论界与实务界关注的焦点。针对算法解释权能否作为一项法律权利,支持者与反对者都提出有力的论证。根据新兴权利的证成标准,算法解释权同时满足合理性、合法性与现实性标准,应当认定《个人信息保护法》第24条、第48条已赋予数据主体算法解释权。但算法解释权利在制度构造上需进一步限定,具体包括解释权的解释内容限于事后解释,通过权利主体、决策类型、行使边界限制适用范围及参照动态体系论中的具体要素,结合应用场景,确立算法解释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决策 算法解释权 算法解释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算法解释权的重构——全算法开发流治理与分级分类解释框架 被引量:8
16
作者 丛颖男 王兆毓 朱金清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47-354,共8页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自动化决策算法逐渐进入公共领域并越来越多地影响到社会公益与个人权益。而相应的算法风险如算法歧视、算法偏见、算法垄断等不断出现,进而引发了算法治理的切实需求。面对自动化决策使用者与用户之间信息...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自动化决策算法逐渐进入公共领域并越来越多地影响到社会公益与个人权益。而相应的算法风险如算法歧视、算法偏见、算法垄断等不断出现,进而引发了算法治理的切实需求。面对自动化决策使用者与用户之间信息、技术的不对称地位,传统法律资源不敷适用,对自动化决策用户保护之权利的不足成为算法解释权的必要性基础。作为算法治理的重要手段,算法解释权的价值在于对算法的“黑盒”构建“适度透明性”,矫正开发者与用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并且再平衡双方畸形的分配风险负担,成为规制自动化决策使用者、保障用户权益必不可少的制度配置,因此算法解释权研究成为国内外学界与司法实践共同关注的焦点。而在现行法视野下,算法解释权制度存在适格主体过于狭窄,保护范围不够全面,权利内容尚需明确等问题。对此,在解构算法解释权的基础上,从全算法开发流治理与分级分类解释框架的视角对算法解释权制度进行重构。通过全算法开发流治理的建构,对算法解释权的主客体进行适度扩张;通过分级分类解释框架的构筑,结合个案视角明确算法解释权的内容与边界,以此兼顾算法的个性与共性,平衡算法解释的效率与用户权益的保护,全面保障自动化决策中的各方权利主体利益,为数字经济发展赋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解释权 算法治理 自动化决策 个人信息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算法解释权不是一项法律权利——兼评《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第二十五条 被引量:32
17
作者 贾章范 《电子知识产权》 CSSCI 2020年第12期49-61,共13页
算法解释权的权利内容与解释标准存在一定的冲突,其保护的利益能够被个人信息保护制度、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等法律规范所涵盖。对算法运行程序、内在机理、数据权重等内容的解释将会产生专业性与可理解性的冲突,由算法使用人提供解释的... 算法解释权的权利内容与解释标准存在一定的冲突,其保护的利益能够被个人信息保护制度、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等法律规范所涵盖。对算法运行程序、内在机理、数据权重等内容的解释将会产生专业性与可理解性的冲突,由算法使用人提供解释的可靠性亦欠缺相应的评价标准,难以被存在利害冲突的相对人所认可。算法解释权对相对人的救济效果有限,但却可能会对商业秘密、国家利益和市场竞争秩序造成不良影响,徒增司法机关的裁判成本和社会公众的理解负累,难以成为独立的权利类型。《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第25条不宜被认定为确立了算法解释权,而是在相对人遭受重大损害时,算法使用人应承担的重要信息说明义务,属于相对人知情权的范畴。对于算法造成的损害,可以借助莱斯格的"可怜圆点"理论,综合利用法律、市场、社群规范和架构等多种工具进行调节,而非引入似是而非的算法解释权,以期实现鼓励技术进步、规范算法使用和救济受害人之间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解释权 《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 算法损害 “可怜圆点”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算法价格歧视的规制困境与治理新解——基于算法解释权的视角 被引量:13
18
作者 韩世鹏 《科技与法律(中英文)》 CSSCI 2022年第6期90-98,共9页
算法价格歧视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公平交易权、自主选择权,同时强化了平台剥削性滥用程度,使得消费者剩余与社会整体福利冲突加剧,严重背离了私法公平与诚实信用原则。面对算法价格歧视带来的挑战,以《反垄断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算法价格歧视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公平交易权、自主选择权,同时强化了平台剥削性滥用程度,使得消费者剩余与社会整体福利冲突加剧,严重背离了私法公平与诚实信用原则。面对算法价格歧视带来的挑战,以《反垄断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民法典》等为核心架构的消费者保护体系呈现不敷适用的困境。事实上,算法价格歧视并非单纯的法律规制问题,而是算法权力治理与解释问题。鉴于此,首先,应完善算法审查委员会的职能,从事前、事中与事后实现对自动化定价算法的全过程监督;其次,厘清算法解释权的权利主体、解释标准与触发机制;最后,参考平台与经营者参与程度、利益关系、主观过错以及算法自主性等因素,构建责任分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价格歧视 定价算法 算法解释权 责任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算法解释权的制度阐释——基于《个人信息保护法》第24条第3款的讨论 被引量:2
19
作者 孟波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41-47,共7页
算法自动化决策因其客观性、高效性和准确性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等领域,给人民群众带来了幸福感和获得感。随着算法自动化决策日益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了“大数据杀熟”“算法歧视”“算法黑箱房... 算法自动化决策因其客观性、高效性和准确性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等领域,给人民群众带来了幸福感和获得感。随着算法自动化决策日益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了“大数据杀熟”“算法歧视”“算法黑箱房”等一系列风险。为了控制算法自动化决策所带来的风险,平衡算法处理者和算法相对人的利益,《个人信息保护法》在第24条第3款确立了算法解释权。通过对算法解释权的立法溯源,比较欧盟和美国的治理模式,指出我国算法解释权存在权利内容模糊、解释标准矛盾、行权程序欠缺等问题。这些问题需要通过构建新场景化的解释权制度、发展多元协同的解释权制度、尊重知识产权的算法解释权制度,予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解释权 算法决策 自动化决策 个人信息保护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法视角下“算法解释权”的质疑与重构
20
作者 陈浩林 《西部法学评论》 2023年第3期115-132,共18页
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中并不存在“算法解释权”,仅存在由第13—15条、第22条组合而成的算法解释义务体系;我国民法中“算法解释权”无法与人格权制度结合,难以形成有效的救济手段,应摒弃权利构建的路径,转以行为规范的角... 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中并不存在“算法解释权”,仅存在由第13—15条、第22条组合而成的算法解释义务体系;我国民法中“算法解释权”无法与人格权制度结合,难以形成有效的救济手段,应摒弃权利构建的路径,转以行为规范的角度探究算法解释的体系定位.«个人信息保护法»第24条第3款本质上为信息处理者的事前算法解释义务,结合民法中的“绝对义务”理论,其能联动«个人信息保护法»第44条、第48条和第50条形成覆盖“事前—事后”维度的算法解释规则体系.如此既能填补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中算法事前解释义务阙如的法律漏洞,也能明晰自动化决策侵害案件中侵权责任的构成.在构成要件的认定上,“自动化决策”与数据画像应为并列关系,且应涵盖部分人工参与的辅助型算法;“对个人权益有重大影响”则应采主客观相结合的标准,对算法侵害的典型场景进行类型化判断.算法解释的程度应以“易读性解释”为标准,从算法设计和算法实施两方面着手,使得算法“既理解又透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解释权 算法解释义务 人格权 绝对义务 易读性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