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麦籽粒品质性状影响面条品质的通径分析 被引量:30
1
作者 王宪泽 李菡 +1 位作者 于振文 张杰道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40-244,共5页
以 2 4个山东省种植面积较大的小麦品种为材料 ,对 17个影响面条品质的主要小麦籽粒品质性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在此基础上对 11个影响较大的品质性状进行通径分析 ,研究其对面条品质影响力的大小及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 ,以期为小麦... 以 2 4个山东省种植面积较大的小麦品种为材料 ,对 17个影响面条品质的主要小麦籽粒品质性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在此基础上对 11个影响较大的品质性状进行通径分析 ,研究其对面条品质影响力的大小及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 ,以期为小麦品质有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通径分析 籽粒品质性状 面条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籽粒品质性状与挤压膨化特性的关系 被引量:28
2
作者 杜双奎 魏益民 +2 位作者 张波 蒋长兴 张明晶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876-1881,共6页
以黄淮海平原玉米主产区53份玉米品种为材料,以德国布拉本德食品仪器公司DSE-25型双螺杆挤压膨化实验室工作站为膨化设备,研究了玉米籽粒品质性状与挤压膨化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相同挤压膨化工艺条件下,不同玉米品种挤压膨化物的径... 以黄淮海平原玉米主产区53份玉米品种为材料,以德国布拉本德食品仪器公司DSE-25型双螺杆挤压膨化实验室工作站为膨化设备,研究了玉米籽粒品质性状与挤压膨化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相同挤压膨化工艺条件下,不同玉米品种挤压膨化物的径向膨化率、容积密度、水溶性指数、吸水性指数、硬度差异较大。与夏玉米品种相比,春玉米品种挤压膨化物具有较高的径向膨化率、吸水性指数和产量,较低的水溶性指数和机械能耗。玉米容重与挤压膨化物质量指标之间无显著相关性,而百粒重、百粒体积与径向膨化率、扭矩、五区压力以及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淀粉含量高、蛋白质含量和脂肪含量低的玉米品种,其挤压膨化物有较大径向膨化率,较小容积密度和硬度,挤压膨化时的扭矩、五区压力以及机械能耗较大。玉米品种的糊化特性与挤压膨化特性之间有相关性。糊化参数可用来预测挤压膨化物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Zaa mays L.) 挤压膨化 品质特性 双螺杆挤压膨化机 挤压膨化特性 籽粒品质性状 玉米品种 容积密度 质量指标 糊化特性 黄淮海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EMS诱变二代农艺与籽粒品质性状的变异与TILLING库的构建 被引量:21
3
作者 石从广 孟华兵 +4 位作者 姜宇晓 朱亚娜 陈明训 郭万里 蒋立希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32-1140,共9页
利用甲基磺酸乙酯(EMS)溶液处理甘蓝型油菜双低品种浙双72种子,经田间M1代观察和M2代筛选及部分M3代验证,筛选到叶色、叶形、株高、茎色、花色、花瓣(数目与颜色)、雄性不育及开花期等性状发生明显变异的M2突变株。经统计,突变株占M2群... 利用甲基磺酸乙酯(EMS)溶液处理甘蓝型油菜双低品种浙双72种子,经田间M1代观察和M2代筛选及部分M3代验证,筛选到叶色、叶形、株高、茎色、花色、花瓣(数目与颜色)、雄性不育及开花期等性状发生明显变异的M2突变株。经统计,突变株占M2群体植株总数的8.46%。对M3种子的主要脂肪酸组分之间以及脂肪酸组分与种子含油量进行了相关与回归分析,同时详尽描述各种脂肪酸组分和含油量的变异幅度与变异分布,构建了包括主要农艺性状、雄性不育及籽粒品质性状变异的突变体库,提取了2558份包含突变性状的M2植株叶片的DNA。该诱变二代DNA库及其相应的突变体种质资源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控制油菜农艺性状、育性与籽粒品质性状的主效基因的等位多态性打下基础,并可为油菜品种的遗传改良提供许多特异的育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EMS诱变 农艺性状 籽粒品质性状 性状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关中小麦品种(系)籽粒品质性状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魏益民 张国权 +3 位作者 欧阳韶晖 郭波莉 胡新中 罗勤贵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62-66,共5页
为了给小麦品质评价、品质改良、育种目标制定、优质小麦区划和生产基地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对参加关中地区小麦品种区域试验的9年163个品种(系)的籽粒品质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关中地区小麦品种(系)籽粒的千粒重、容重、硬度、蛋白... 为了给小麦品质评价、品质改良、育种目标制定、优质小麦区划和生产基地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对参加关中地区小麦品种区域试验的9年163个品种(系)的籽粒品质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关中地区小麦品种(系)籽粒的千粒重、容重、硬度、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均较高,但沉淀值较低,蛋白质的质量较差;面团的稳定时间短,软化度较高,评价值较低;关中地区能达到强筋小麦品种标准的品种(品系)仅占8.59%,中筋品种(系)占55.83%。关中地区的小麦品种选育工作还应在提高产量水平的同时,加强对沉淀值和面团稳定时间的选择,以满足优质小麦生产和食品加工对强筋小麦品种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品种(系) 籽粒品质性状 沉淀值 强筋小麦 优质小麦 陕西关中 面团稳定时间 关中地区 生产基地建设 中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籽粒品质性状的QTL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杨林 吴青霞 +4 位作者 邵慧 冉从福 余静 李立群 李学军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574-1583,共10页
利用小麦中国春(母本)和兰考大粒(父本)F2群体构建了169个标记的分子遗传图谱,将F2∶3家系分别种植于3个环境中,利用基于完备区间混合模型的单环境作图模型和多环境作图模型对小麦籽粒容重、硬度、蛋白含量和结合水含量性状进行了... 利用小麦中国春(母本)和兰考大粒(父本)F2群体构建了169个标记的分子遗传图谱,将F2∶3家系分别种植于3个环境中,利用基于完备区间混合模型的单环境作图模型和多环境作图模型对小麦籽粒容重、硬度、蛋白含量和结合水含量性状进行了QTL分析。结果显示:(1)两种作图模型下,检测到容重的6个共同QTL(QTW-6B-6、QTW-7B-6、QTW-7B-9、QTW-5D-2、QTW-6D-1、QTW-6D-4),单环境模型下遗传贡献率为1.99%~6.57%,多环境模型下遗传贡献率为3.66%~20.07%,其中QMTW-7B-9、QMTW-6D-1和QMTW-6D-4在多环境模型中表现为主效QTL。(2)检测到硬度的3个共同QTL(QHD-4A-5、QHD-7A-1和QHD-7B-9),单环境模型下的遗传贡献率为6.00%~6.95%,多环境模型中遗传贡献率为5.43%~9.64%。(3)检测到蛋白含量1个共同QTL(QPR-6D-1),单环境模型下的遗传贡献率为5.39%,多环境模型中遗传贡献率为10.06%,表现为主效QTL。(4)检测到籽粒结合水含量1个共同QTL(QMO-1B-4),单环境模型下的遗传贡献率为39.20%,多环境模型下的遗传贡献率为75.01%,均表现为主效QTL。(5)1B染色体上存在同时控制籽粒容重、硬度、蛋白和结合水含量的QTL,说明1B染色体对小麦品质的影响可能很大。研究表明,小麦容重、硬度、蛋白含量、结合水含量的遗传主要受加性效应控制。该研究初步定位的一些重要QTL可为进一步精细定位、基因挖掘和育种早代品质性状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籽粒品质性状 F2∶3家系 QTL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籽粒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和相关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李桂萍 刘宏伟 +2 位作者 张改生 王军卫 王小利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82-85,共4页
以6个小麦品种(系)组配的6个杂交组合F1为供试材料,对其籽粒品质性状进行了杂种优势、性状相关和亲子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粉质参数中的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杂种优势最强,分别为56.49%和32.23%;籽粒蛋白质含量和硬度的优势最弱,分别为-... 以6个小麦品种(系)组配的6个杂交组合F1为供试材料,对其籽粒品质性状进行了杂种优势、性状相关和亲子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粉质参数中的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杂种优势最强,分别为56.49%和32.23%;籽粒蛋白质含量和硬度的优势最弱,分别为-2.73%和-0.9046%;沉淀值和湿面筋含量的优势居中,分别为6.88%和5.88%。(2)粉质参数中的吸水率、稳定时间同其它几个指标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沉淀值与籽粒蛋白质含量呈正相关,但不显著,与湿面筋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湿面筋含量与籽粒蛋白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3)杂种F1的籽粒Zeleny沉淀值与高亲值,低亲值和中亲值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与高亲值,低亲值和中亲值呈负相关或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籽粒品质性状 杂种优势 相关分析 亲子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籽粒品质性状的遗传及早代选择效应:Ⅱ.亲子相关及杂种后代品质性状的分离 被引量:12
7
作者 王岳光 王建设 +1 位作者 刘广田 Ch.I.Kling 《北京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55-360,共6页
研究小麦籽粒品质性状的亲子相关表明:在 F_1代和 F_2代,籽粒蛋白质含量及干、湿面筋含量与中亲值和低亲值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Zeleny 沉淀值在 F_1代与高亲值、中亲值及低亲值的正样关均不显著,在 F_2代,与高亲值和中亲值呈极显... 研究小麦籽粒品质性状的亲子相关表明:在 F_1代和 F_2代,籽粒蛋白质含量及干、湿面筋含量与中亲值和低亲值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Zeleny 沉淀值在 F_1代与高亲值、中亲值及低亲值的正样关均不显著,在 F_2代,与高亲值和中亲值呈极显著正相关。F_2对 F_1仅仅干面筋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F_3家系对 F_2单株除湿面筋含量外,籽粒蛋白质含量、Zeleny 沉淀值和干面筋含量在多数组合中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小麦籽粒品质性状的遗传力因材料和方法而异。表现为中等偏上,其排列顺序为:籽粒蛋白质含量>面筋含量>Zeleny 沉淀值。小麦籽粒品质性状在 F_2分离群体和 F_3混合群体的遗传表现基本一致,呈连续性分布,且存在超亲分离现象。籽粒蛋白质含量和干、湿面筋含量以偏低亲和近中亲分布为主,Zeleny 沉淀值以偏高亲和超高亲分布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籽粒品质性状 亲子相关 遗传力 早代选择 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品种间籽粒品质性状表现及其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2
8
作者 张华文 田纪春 刘艳玲 《山东农业科学》 2004年第6期10-12,28,共4页
以125个普通小麦品种(系)为试材,分析了它们的籽粒硬度、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Zeleny沉降值表现及4项品质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硬度与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也分别与沉降值呈极显... 以125个普通小麦品种(系)为试材,分析了它们的籽粒硬度、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Zeleny沉降值表现及4项品质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硬度与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也分别与沉降值呈极显著正相关,而蛋白质含量与湿面筋含量间相关不显著。将被测品种按面筋强度分为强、中、中下和弱4个等级,不同的等级中,各性状的相关性又产生了很大的差异。此外,各品种小麦硬度的变幅是7 5%~81 4%,变异系数为33 71%;蛋白质含量的变幅是9 9%~16 9%,变异系数为9 39%;湿面筋含量的变幅是3 6%~93 2%,变异系数为62 28%;沉降值的变幅是16 5~51 7ml,变异系数为27 93%。这些品种中多数为硬质麦,蛋白质含量中等,湿面筋含量较高,但也有部分材料湿面筋含量非常低,沉降值中等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面筋含量 沉降值 蛋白质含量 籽粒品质性状 小麦品种 变异系数 面筋强度 品质指标 硬度 等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小麦籽粒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间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徐翠莲 杨衍菊 王瑞清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5-88,共4页
为了给南疆地区小麦育种和品质遗传改良提供参考,对疆内外引进的13个冬小麦地方品种的5个农艺性状和4个籽粒品质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单株粒重与单株穗数、单株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或偏相关;单株粒数与单株穗数呈极显著正... 为了给南疆地区小麦育种和品质遗传改良提供参考,对疆内外引进的13个冬小麦地方品种的5个农艺性状和4个籽粒品质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单株粒重与单株穗数、单株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或偏相关;单株粒数与单株穗数呈极显著正相关或偏相关。因此,在保证单株穗数的前提下,可通过增加单株粒重和单株粒数来提高小麦的产量。(2)干湿面筋含量和沉淀值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与蛋白含量之间无显著正相关;沉淀值与蛋白含量也无显著相关性。(3)除穗长和蛋白含量在0.1水平上显著偏相关,偏相关系数达0.537外,其余各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间均无显著相关或偏相关关系。因此,在育种中可以适当将高产和优质结合起来,达到高产和优质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农艺性状 籽粒品质性状 相关分析 偏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组合方式对小麦遗传变异表现的影响──Ⅱ.籽粒品质性状的亲子相关及分离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岳光 刘广田 +1 位作者 王建设 李保云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4,共4页
本文研究了单交F2代、回交和三交F1代群体植株品质性状与亲本的相关性及杂种后代的分离与分布,结果表明:(1)在F2代,籽粒蛋白质、干、湿面筋含量和S.D.S沉淀值与高亲值、低亲值和中亲值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在回交F1代,上述... 本文研究了单交F2代、回交和三交F1代群体植株品质性状与亲本的相关性及杂种后代的分离与分布,结果表明:(1)在F2代,籽粒蛋白质、干、湿面筋含量和S.D.S沉淀值与高亲值、低亲值和中亲值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在回交F1代,上述籽粒品质性状与轮回亲本也呈正相关。在三交F1代.上述各品质性状与第三亲本的正相关系数比较大,说明欲在后代中出现较多的品质性状比较好的个体,亲本的品质应比较好,在三交组合中,尤其应注意第三亲本的选择;(2)在回交F1代群体,各品质性状的分布偏向于回交系本,在三交群体中则偏向于第三亲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籽粒品质性状 亲子相关 分离 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不同基础群体选系籽粒品质性状的组配利用价值评价
11
作者 张飞飞 张珍 +3 位作者 董永斌 薛晓静 梁晓杰 李玉玲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8-34,共7页
采用常规方法从新组配的14个Reid类F1基础群体中选育自交系,对以S4代选系与其三大优势类群10个骨干自交系为测验系组配而成的1 902个测交组合进行田间鉴定,从中筛选出428个优良组合,分析其籽粒淀粉、蛋白质、脂肪和赖氨酸含量及其与基... 采用常规方法从新组配的14个Reid类F1基础群体中选育自交系,对以S4代选系与其三大优势类群10个骨干自交系为测验系组配而成的1 902个测交组合进行田间鉴定,从中筛选出428个优良组合,分析其籽粒淀粉、蛋白质、脂肪和赖氨酸含量及其与基础群体来源和测验系的关系。结果表明:测交组合间上述各品质性状均存在较大差异,含量依次为61.90%~77.22%、7.24%~16.92%、3.23%~6.36%、0.31%~0.50%;选系基础群体、后代选择和测验系的选用均对新选系的评价、筛选优良测交组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来源于基础群体BP13组合及其与8C204测交组合的淀粉含量最高,为74.07%,BP6群体选系与浚926及BP11群体选系与昌7-2测交组合的蛋白质含量较高,为13.68%和13.01%,BP6群体选系测交组合的平均脂肪含量及BP3选系与L2m测交组合的脂肪含量较高,为5.36%和5.56%,BP6群体选系测交组合的平均赖氨酸含量最高,为0.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籽粒品质性状 基础群体 自交系选育 测交组合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小麦及其亲缘种农艺与籽粒品质性状及金属元素含量相关分子标记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余慧霞 刘彩霞 +6 位作者 李清峰 许娜丽 王彦青 姚明明 陈佳静 孙刚 王掌军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821-1831,共11页
【目的】基于农艺和籽粒品质性状及籽粒Fe、Zn含量相关分子标记对普通小麦及其亲缘种进行综合评价,筛选优异育种亲本,为宁夏小麦高产优质新品种培育提供优异育种亲本。【方法】以国内外103份普通小麦及其亲缘种为材料,利用变异分析、相... 【目的】基于农艺和籽粒品质性状及籽粒Fe、Zn含量相关分子标记对普通小麦及其亲缘种进行综合评价,筛选优异育种亲本,为宁夏小麦高产优质新品种培育提供优异育种亲本。【方法】以国内外103份普通小麦及其亲缘种为材料,利用变异分析、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二维排序等方法对其9个农艺性状和9个籽粒品质性状进行评价,并对Fe、Zn含量相关分子标记的分布进行检测,筛选优异育种亲本。【结果】9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0.37%~25.26%,平均为18.37%,其中,穗粒重、分蘖数、株高和穗长的变异系数高于平均变异系数。9个籽粒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95%~13.83%,平均为6.57%,其中,沉降值、湿面筋含量、粗蛋白含量和降落值的变异系数高于平均变异系数。9个农艺性状的前4个主成分贡献率分别为40.57%、23.77%、14.18%和8.48%,累计贡献率达87.00%;9个籽粒品质性状的前4个主成分贡献率分别为40.06%、23.56%、12.87%和11.27%,累计贡献率达87.76%,表明前4个主成分能分别代表综合农艺品质性状。基于二维排序和综合评价值(D)筛选出10份农艺性状优异材料:宁春31号、宁春32号、宁春33号、宁春41号、宁春56号、ND646、永良15号、M6445、宁春51号、中华第一麦;10份籽粒品质性状优异材料:硬粒小麦(云南)、云南小麦、硬粒小麦(江苏)、栽培一粒小麦、斯卑尔脱小麦、新疆小麦、野生二粒小麦、荆辉1号、小大麦、大红麦。10个与Fe、Zn含量相关分子标记Xwmc382-2A、WMC59-1A、gwm391-3A、Xwmc74-5A、Xwmc488-7A、cfa2129-1B、gwm120-2B、Xcfa2049-7A、Xbarc29-7A和Xcfd31-7A分别分布在47、65、14、47、69、100、22、100、51和100份材料中,分布频率为13.59%~97.09%。【结论】基于农艺和籽粒品质性状分析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可高效准确地评价和筛选普通小麦及其亲缘种,筛选出的10份农艺性状优异材料和10份籽粒品质性状优异材料可用作宁夏小麦农艺和品质改良的育种亲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亲缘种 农艺性状 籽粒品质性状 金属元素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授粉方式下玉米籽粒品质性状的QTL定位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冉冉 张秀英 +5 位作者 李婷 杨炳鹏 于芮苏 李冬梅 李勤 徐淑兔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5-124,共10页
【目的】对不同授粉方式下玉米籽粒品质性状进行QTL定位,揭示授粉方式对玉米籽粒品质性状的影响,为玉米籽粒品质遗传改良和分子育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优良玉米自交系KA105和KB020及用其构建的201个F5∶6重组自交系(RILs)群体为... 【目的】对不同授粉方式下玉米籽粒品质性状进行QTL定位,揭示授粉方式对玉米籽粒品质性状的影响,为玉米籽粒品质遗传改良和分子育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优良玉米自交系KA105和KB020及用其构建的201个F5∶6重组自交系(RILs)群体为试验材料,于2019年在陕西榆林、汉中和杨凌3个地点种植。收集榆林、汉中的开放授粉果穗和汉中、杨凌的自交授粉果穗,开展玉米蛋白质、油分、淀粉、纤维等籽粒品质性状遗传分析,采用完备区间作图法(ICIM)对品质性状进行QTL检测。【结果】玉米RILs群体的蛋白质、油分、淀粉和纤维含量在两种授粉方式下存在差异,开放授粉下的蛋白质和纤维含量极显著低于自交授粉,油分和淀粉含量极显著高于自交授粉。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种授粉方式下各品质性状在不同家系和环境间整体差异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开放授粉下玉米RILs群体籽粒品质性状含量与其对应的自交授粉下籽粒品质性状含量表现出极显著正相关,且蛋白质含量与淀粉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纤维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共检测到16个QTL,其中开放授粉条件下检测到6个QTL,单个QTL解释的表型变异介于5.84%~14.56%;自交授粉条件下检测到10个QTL位点,可解释5.69%~14.70%的表型变异。【结论】在两种授粉方式下能同时检测到2个与蛋白质含量相关的QTL(qPro9-1和qPro10),两种授粉方式下在10号染色体上的临近位置各检测到1个淀粉含量相关QTL(qOSta10-1和qSSta10-2),在开放授粉和自交授粉条件下各检测到1个纤维素含量相关特异QTL,分别检测到2个和3个与油分含量相关的QT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籽粒品质性状 开放授粉 自交授粉 QTL定位 玉米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籽粒品质性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天丽 龚菊声 孙伟杰 《云南农业》 2010年第7期27-28,共2页
介绍了近年来玉米籽粒品质性状与加性遗传、配合力、农艺性状、粒重以及主要品质之间的相关性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对玉米品质性状研究的展望。
关键词 玉米 籽粒品质性状 配合力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小麦籽粒主要品质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严勇亮 时晓磊 +5 位作者 张金波 耿洪伟 肖菁 路子峰 倪中福 丛花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4033-4047,共15页
【目的】挖掘小麦籽粒品质性状显著相关的SNP位点及候选基因,并揭示其遗传机理,为相关基因克隆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检测298份国内外春小麦品种(系)5个环境下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淀粉含量、籽粒... 【目的】挖掘小麦籽粒品质性状显著相关的SNP位点及候选基因,并揭示其遗传机理,为相关基因克隆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检测298份国内外春小麦品种(系)5个环境下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淀粉含量、籽粒硬度、出粉率和容重等7个籽粒品质性状的表型,并结合小麦55K SNP芯片,采用Q+K关联混合模型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结果】外引品种(系)、地方品种(系)和育成品种(系)的7个品质性状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3%—13.4%、1.1%—18.6%和1.0%—13.9%。其中,外引品种(系)的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的变异系数均为最高;新疆自育品种的淀粉含量、籽粒硬度和出粉率的变异系数最大,而新疆地方品种的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淀粉含量、籽粒硬度和出粉率6个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均介于外引品种(系)和新疆自育品种(系)之间。群体结构分析表明,298份小麦品种(系)可分为3个亚群。其中,亚群1包含128份(43.0%)试验材料,主要是来自新疆的地方品种(系);亚群2包含24份(8.1%)试验材料,主要包括外引品种(系)和新疆地方品种;亚群3包含146份(48.9%)试验材料,主要是外引品种(系)。连锁不平衡分析表明A、B和D基因组及全基因组的LD衰减距离分别为10、10、6和8 Mb,依据全基因组的LD衰减距离,将在物理图谱上前后8 Mb区间内的位点认定为一个候选位点。通过GWAS共检测到85个与7个小麦籽粒品质性状显著关联的稳定位点(P<0.001)贡献率为3.7%—10.9%。在1B、1D、2D、3A、3D、4A、4B、5A、6A、6D、7A和7D染色体上均检测到稳定且同时与多个性状关联的位点。其中,7A染色体上的AX-109452823—AX-110545157同时与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出粉率和籽粒硬度相关,且同时在4个环境中均被检测到。对稳定的位点进行候选基因发掘,筛选到10个可能与小麦籽粒品质相关的候选基因。其中TraesCS4A01G299800(阳离子氨基酸转运蛋白)、TraesCS7A01G059500(色氨酸脱羧酶)、TraesCS7A01G331200和TraesCS7D01G418700(木葡聚糖内转葡糖基酶/水解酶)对调控小麦籽粒氨基酸含量有重要作用。【结论】检测到85个稳定的且与小麦籽粒品质性状关联的位点,并筛选出10个与小麦籽粒品质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籽粒品质性状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SNP 候选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北地区栽培小麦品种的加工品质性状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桂萍 傅兆麟 +1 位作者 宫晶 何丽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18期7959-7960,共2页
[目的]研究皖北地区小麦品种的加工品质性状,为小麦品质改良提供好的种质资源和理论依据。[方法]选取了皖北地区65个小麦栽培品种(系),对这些小麦品种的籽粒品质性状包括蛋白质含量、沉降值、湿面筋含量和千粒重以及面团品质性状进行测... [目的]研究皖北地区小麦品种的加工品质性状,为小麦品质改良提供好的种质资源和理论依据。[方法]选取了皖北地区65个小麦栽培品种(系),对这些小麦品种的籽粒品质性状包括蛋白质含量、沉降值、湿面筋含量和千粒重以及面团品质性状进行测定,利用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比较各品质性状在不同品种间的差异,以及各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小麦加工品质性状方面,各品种之间存在较大的变异范围;相关性分析表明,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均与面团品质性状的4个指标(除了峰值高度)呈显著或极显著地正相关,而千粒重与面团品质性状的4个指标呈负相关(除了峰值高度)。[结论]在小麦育种早代,可以通过提高蛋白质含量和沉降值改良小麦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品种 籽粒品质性状 面团品质性状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密度对玉米品种植株及籽粒相关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程建梅 赵树政 +4 位作者 杨美丽 苏玉杰 王帮太 鹿红卫 秦贵文 《中国农学通报》 2022年第18期20-27,共8页
为了研究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植株及籽粒性状的影响,试验选用‘永优1573’‘、永优1593’‘、郑单958’‘、先玉335’等4个玉米品种,设置6万株/hm^(2)、6.75万株/hm^(2)、7.5万株/hm^(2)、8.25万株/hm^(2)、9万株/hm^(2)5个密度梯度,测... 为了研究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植株及籽粒性状的影响,试验选用‘永优1573’‘、永优1593’‘、郑单958’‘、先玉335’等4个玉米品种,设置6万株/hm^(2)、6.75万株/hm^(2)、7.5万株/hm^(2)、8.25万株/hm^(2)、9万株/hm^(2)5个密度梯度,测定8个产量性状和不同生育期4个植株性状及3个籽粒品质性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先增后降,在7.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株高、穗位、叶面积指数(LAI)逐渐增加,百粒重、单株叶面积(LA)逐渐减小。从拔节期开始,LA、LAI均显著增加,散粉期达到最大值;籽粒灌浆前期百粒重快速增加,植株干物质积累量逐渐减少,LA、LAI降低。籽粒粗淀粉含量(CT)、粗蛋白含量(CP)、粗脂肪含量(CF)受籽粒发育和种植密度的双重影响,品种间差异显著。‘永优1573’的CP较高,‘先玉335’的CT较高,‘郑单958’的CF较高。因此,在一定范围内提高种植密度,配合田间水肥管理措施,可以获得较高的籽粒产量,同时提高籽粒营养品质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种植密度 植株性状 籽粒品质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SSR标记通过集团分离分析法检测水稻Basmati 370/ASD16杂交中与籽粒品质参数有关的主效QTL
18
作者 邱敦莲(摘译) 《作物育种信息》 2006年第4期15-16,共2页
本研究分析了Basmati 370和非香稻高产品种ASD16杂交的247个F2个体组成的群体,其粒长(GL)、粒宽(GB)、蒸煮粒长(CGL)、蒸煮粒宽(CGB)、糊化温度(GT)四个性状的分离模式。除GT外,其它三个性状表现为正态分布,说明这些性状... 本研究分析了Basmati 370和非香稻高产品种ASD16杂交的247个F2个体组成的群体,其粒长(GL)、粒宽(GB)、蒸煮粒长(CGL)、蒸煮粒宽(CGB)、糊化温度(GT)四个性状的分离模式。除GT外,其它三个性状表现为正态分布,说明这些性状受多基因控制。性状间的相关分析表明,GT分别与GL和OGL具有显著的正相关(0.125和0.243)。为了鉴定上述籽粒品质性状的主效QTL(MQTL),利用86个SSR引物对双亲进行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籽粒品质性状 SSR标记 分离分析 品质参数 杂交 QTL 水稻 检测 集团 多基因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粱品质性状改良的分子遗传学基础 被引量:14
19
作者 张春来 李艳锋 +4 位作者 赵威军 赵靓 王晨 梁笃 周福平 《植物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10-616,共7页
在非洲和一些亚洲国家高粱为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酿造、饲料加工和生物能源的原料。近年来高粱已成为重要的模式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已发掘出与淀粉和蛋白的含量、可消化性、籽粒香味、花青素、单宁和前维生素含量及粒重等性状连锁的分... 在非洲和一些亚洲国家高粱为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酿造、饲料加工和生物能源的原料。近年来高粱已成为重要的模式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已发掘出与淀粉和蛋白的含量、可消化性、籽粒香味、花青素、单宁和前维生素含量及粒重等性状连锁的分子标记,找到了控制重要性状的关键功能基因包括糯性(wx-Sb10g002140)、淀粉含量(淀粉合成酶SSIIb基因Sb04g028060)、蛋白组分(22 k Daα-醇溶蛋白基因Sb05g024420)、籽粒花青素(myb转录因子Y-Sb01g037670和二氢黄酮醇还原酶基因Sb03g028880和Sb03g028890)、单宁(WD40-结构域蛋白TTG1基因Sb04g031730)等,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和转基因途径改良高粱籽粒品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籽粒品质性状 基因控制 分子育种
原文传递
丰产小麦新品种——太412 被引量:1
20
作者 任永康 牛瑜琦 +7 位作者 崔磊 赵兴华 王长彪 刘江 韩斌 逯成芳 郭庆 唐朝晖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520-1520,共1页
太412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选育而成的冬小麦新品种。2017年12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晋审麦20170010。2000年以96248为母本、冀945473为父本进行杂交,后代采用系谱法进行选育,在F2、F3代对其抗... 太412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选育而成的冬小麦新品种。2017年12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晋审麦20170010。2000年以96248为母本、冀945473为父本进行杂交,后代采用系谱法进行选育,在F2、F3代对其抗病性、株高、早熟性、子粒颜色等性状进行选择;在高代对其产量潜力、抗热性、株型、籽粒品质性状等进行选择,确定综合性状好的株系类型,2009年后代品稳定出圃,参加本单位品比鉴定试验,现命名为太4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冬小麦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籽粒品质性状 丰产 科学研究所 产量潜力 综合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