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SR标记的粗皮桉群体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分析
1
作者 邢梦月 王平 +4 位作者 赵海文 翁启杰 周长品 王非 李发根 《林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6-115,共10页
[目的]利用SSR分子标记开展粗皮桉群体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分析,为后期种质资源开发利用提供指导。[方法]以粗皮桉种源家系试验材料中来源于印度尼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和澳大利亚的18个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筛选出18对多态SSR引物,利... [目的]利用SSR分子标记开展粗皮桉群体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分析,为后期种质资源开发利用提供指导。[方法]以粗皮桉种源家系试验材料中来源于印度尼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和澳大利亚的18个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筛选出18对多态SSR引物,利用分子方差分析(AMOVA)、聚类分析和贝叶斯聚类算法等方法,分析粗皮桉群体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及群体结构特征。[结果]18对SSR引物共检测到187个等位基因(N_(a)),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_(e))、观测杂合度(H_(o))、期望杂合度(H_(e))、多态性信息含量(PIC)、Shannon's信息指数(Ⅰ)和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分别为5.039、0.712、0.660、0.753、1.338和0.777,18对SSR引物的多态性较高。粗皮桉群体内遗传分化指数(Fst)平均为0.106,基因流(Nm)平均为1.610。粗皮桉群体总体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其中澳大利亚的WH、WD、SC、NC、NI群体,巴布亚新几内亚的MW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高于其他群体。AMOVA分子方差分析显示,群体多样性水平变异主要来自于群体内(90%),而群体之间的遗传变异仅为10%。群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18个粗皮桉群体可分为两大类,其中印度尼西亚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的群体与澳大利亚群体分化明显,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岛屿分化效应。[结论]粗皮桉群体遗传分化水平中等,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于群体内,群体遗传多样性较高。种质资源收集和管理应优先考虑多样性较高的群体。本研究也为进一步优化粗皮桉种质资源收集、核心种质构建、新品种创制及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皮桉 SSR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皮桉早期生长模型拟合以及生长节律研究
2
作者 赵海文 周长品 +3 位作者 刘一贞 樊小丽 汤道平 李发根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2-221,共10页
【目的】利用来自巴布亚新几内亚南部和澳大利亚东北部9个粗皮桉Eucalyptus pellita种源的试验林材料开展生长节律研究,为粗皮桉良种选育及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随机区组设计试验,利用巢氏方差分析法分析粗皮桉9个种源共9... 【目的】利用来自巴布亚新几内亚南部和澳大利亚东北部9个粗皮桉Eucalyptus pellita种源的试验林材料开展生长节律研究,为粗皮桉良种选育及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随机区组设计试验,利用巢氏方差分析法分析粗皮桉9个种源共98个家系的生长节律变异规律。获取各种源地气候环境因子信息,运用Pearson法分析生长性状与地理及气候因子的相关性。对比Logistic、Gompertz和Von Bertalanffy 3种模型的拟合结果,选择最佳模型计算粗皮桉的生长节律。采用系统聚类方法开展优良家系筛选。【结果】2.5年生粗皮桉树高和胸径在种源、家系水平差异显著(P<0.05)。种源树高与等温性呈显著正相关,呈典型的纬向变异模式。Logistic模型对粗皮桉树高和胸径的拟合效果最佳,利用Logistic模型计算生长节律得出树高的最大加速时期(T_(1))、最大减速时期(T_(2))和线性生长时期(L)平均值分别为96、636和540 d,胸径的T_(1)、T_(2)和L平均值分别为165、681和516 d。利用2.5年生粗皮桉的生长性状进行系统聚类分析,从98个家系中筛选出一般家系29个、中等家系30个、优秀家系39个;结合生长节律T_(1)的聚类分析,将3个等级的家系均再划分为Ⅰ、Ⅱ、Ⅲ3类。【结论】2.5年生粗皮桉在种源、家系水平上生长性状与生长节律变异丰富,利用Logistic模型计算的生长节律可以为粗皮桉早期抚育管理及良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皮桉 种源 家系 生长模型 生长节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皮桉木材力学性质的近红外光谱方法预测 被引量:18
3
作者 赵荣军 邢新婷 +1 位作者 吕建雄 张俊珍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6-111,共6页
以人工林粗皮桉木材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力学测试方法和近红外光谱方法对其无疵小试样力学性质进行研究。用近红外光谱仪采集试样表面的近红外光谱,对采集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进行导数预处理并对不同波段光谱建立校正模型,以1/3试样作为... 以人工林粗皮桉木材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力学测试方法和近红外光谱方法对其无疵小试样力学性质进行研究。用近红外光谱仪采集试样表面的近红外光谱,对采集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进行导数预处理并对不同波段光谱建立校正模型,以1/3试样作为预测集对校正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二阶导数预处理、350~25000nm全光谱波段、径切面和弦切面平均光谱值对粗皮桉木材力学性质模型预测效果最好。抗弯弹性模量和抗弯强度、顺纹抗压强度的实测值与近红外光谱方法的预测值存在较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88,相对分析误差大于2.0,表明利用近红外光谱方法预测人工林粗皮桉木材力学性质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皮桉木材 近红外光谱 力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皮桉的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沙月娥 吴志华 +3 位作者 欧阳乐军 黄真池 曾富华 李再峰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511-1516,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对粗皮桉茎段愈伤组织诱导及再生的影响,为建立粗皮桉再生体系和粗皮桉商品化育苗提供参考。【方法】以粗皮桉茎段为外殖体,通过对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的优化,建立粗皮桉再生体系。【结果】在MS... 【目的】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对粗皮桉茎段愈伤组织诱导及再生的影响,为建立粗皮桉再生体系和粗皮桉商品化育苗提供参考。【方法】以粗皮桉茎段为外殖体,通过对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的优化,建立粗皮桉再生体系。【结果】在MS培养基上添加2.0 mg/L PBU和0.05 mg/L IAA,21 d后,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率达98.4%;将愈伤组织接种在添加0.8 mg/L 6-BA和0.1 mg/L NAA的1/2MS培养基上,诱芽率高达86.0%;用1/2MS培养基添加0.8 mg/L PBU与0.1 mg/L NAA诱导粗皮桉不定芽增殖,用1/2MS培养基附加0.5 mg/L IBA和0.5 mg/L NAA诱导生根,炼苗15 d后,组培苗移栽到黄心土与腐殖质土质量比为1∶1的基质中,成活率高达95.0%。【结论】2.0 mg/L PBU和0.05 mg/L IAA是诱导粗皮桉愈伤组织的最适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添加0.8 mg/L 6-BA和0.1 mg/L NAA的1/2MS培养基诱芽效果最好,添加0.1 mg/L NAA、0.8 mg/L PBU组合时,芽增殖、生长情况较好,添加0.5 mg/L NAA、0.5 mg/L IBA组合时生根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皮桉 植物生长调节剂 组合优化 愈伤组织 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年生粗皮桉种源家系选择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廖柏勇 刘丽婷 +2 位作者 莫晓勇 武海霞 陈文平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2-77,81,共7页
以粗皮桉种源、家系试验林1~5年生和10年生的树高、胸径的调查数据为基础,进行种源、家系间性状差异性分析,估算出2个性状各个年龄段的遗传力.采用最佳线性无偏预测法(BLUP)估算历年树高、胸径性状的育种值,用最小方差聚类分析法(WARD... 以粗皮桉种源、家系试验林1~5年生和10年生的树高、胸径的调查数据为基础,进行种源、家系间性状差异性分析,估算出2个性状各个年龄段的遗传力.采用最佳线性无偏预测法(BLUP)估算历年树高、胸径性状的育种值,用最小方差聚类分析法(WARD)对育种值开展种源、家系2个层次的选择分析.结果表明:粗皮桉前5年树高、胸径在家系间的差异性都达到了显著水平,疏伐后,家系间差异性表现不显著.2个性状遗传力以2年生最高,分别为0.147、0.094.分析估算的育种值,14个种源中,澳大利亚种源18749、17861、18750和17860表现最好,具有引种优势;244个家系中,250、233等17个优良家系表现最好.它们将是粗皮桉进一步进行遗传改良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皮桉 种源 家系 育种值 最佳线性无偏预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法预测粗皮桉木材气干密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赵荣军 霍小梅 +1 位作者 上官蔚蔚 王玉荣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948-2951,共4页
采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粗皮桉木材气干密度校正模型的影响因素进行比较研究。使用直接测量法测量了粗皮桉木材的气干密度,并用近红外光谱仪采集试样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对不同切面、厚度、含水率和粗糙度的粗皮桉木材试样的原始光... 采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粗皮桉木材气干密度校正模型的影响因素进行比较研究。使用直接测量法测量了粗皮桉木材的气干密度,并用近红外光谱仪采集试样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对不同切面、厚度、含水率和粗糙度的粗皮桉木材试样的原始光谱进行二阶导数预处理并选择一定光谱段建立回归模型。以50~140个试样作为校正集建立木材气干密度的偏最小二乘法校正模型,使用外部验证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试样切面、厚度、粗糙度和含水率对粗皮按木材气干密度的预测结果均有影响,其中分别是选取试样横切面、厚度为2~5mm、含水率为12%和粗糙度较细致时的木材试样所建立的各个近红外光谱预测模型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粗皮桉木材 气干密度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法预测粗皮桉木材的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被引量:9
7
作者 霍小梅 赵荣军 +1 位作者 姚春丽 任海青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8-79,104,共3页
采用近红外光谱法对粗皮桉木材中化学成分质量分数进行快速预测。用常规湿化学方法测定了粗皮桉木材样品的化学成分质量分数,结合近红外光谱仪采集相应的光谱,对原始光谱进行二阶导数预处理后,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相应的模型并对其进行... 采用近红外光谱法对粗皮桉木材中化学成分质量分数进行快速预测。用常规湿化学方法测定了粗皮桉木材样品的化学成分质量分数,结合近红外光谱仪采集相应的光谱,对原始光谱进行二阶导数预处理后,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相应的模型并对其进行外部验证。结果表明:粗皮桉木材综纤维素校正模型的相关系数为0.96,预测模型的相关系数为0.92,RPD为2.30。木质素校正模型的相关系数为0.91,预测模型相关系数为0.88,RPD为2.11。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方法可以快速预测粗皮桉木材中综纤维素和木质素质量分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皮桉 木材 近红外光谱 综纤维素 木质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皮桉木材气干密度测定方法比较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赵荣军 霍小梅 +2 位作者 邢新婷 上官蔚蔚 任海青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42-244,260,共4页
以我国粗皮桉人工林木材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中国国家标准(GB/T 1933-2009)的直接测量法、X线密度仪和SilviScan木材材性快速测定仪对粗皮桉木材的气干密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采用直接测量法、X线密度仪和SilviScan得到的粗皮桉木材... 以我国粗皮桉人工林木材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中国国家标准(GB/T 1933-2009)的直接测量法、X线密度仪和SilviScan木材材性快速测定仪对粗皮桉木材的气干密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采用直接测量法、X线密度仪和SilviScan得到的粗皮桉木材试样的气干密度值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并用近红外光谱方法对这些木材密度进行了快速预测,预测效果较好。该研究结果可为将来木材密度快速测定方法的研究和粗皮桉木材的科学合理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皮桉 木材气干密度 X射线密度仪 SilviScan近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年生粗皮桉生长应变及生长遗传变异 被引量:7
9
作者 秦莉 赵有科 +2 位作者 黄荣凤 吕建雄 罗建中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8-63,共6页
对雷州半岛粗皮桉种子园8年生粗皮桉的11个种源、58个家系立木的生长应变及生长性状的遗传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种源水平上,生长应变和树高差异均不显著,胸径在0.01水平下差异显著.(2)在家系水平上,生长应变在0.01水平下差异显... 对雷州半岛粗皮桉种子园8年生粗皮桉的11个种源、58个家系立木的生长应变及生长性状的遗传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种源水平上,生长应变和树高差异均不显著,胸径在0.01水平下差异显著.(2)在家系水平上,生长应变在0.01水平下差异显著,胸径在0.05水平下差异显著,树高差异不显著.(3)胸径的家系遗传力和单株遗传力分别为0.235和0.134,受较低强度的遗传控制;生长应变的家系遗传力和单株遗传力分别为0.695和0.533,受较高强度遗传控制.(4)生长应变和胸径之间无论在遗传上还是表型上均无显著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皮桉 生长应变 生长 遗传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预测径/弦切面粗皮桉木材微纤丝角 被引量:10
10
作者 赵荣军 张黎 +1 位作者 霍小梅 任海青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355-2359,共5页
采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不同切面粗皮桉木材的微纤丝角进行快速预测研究。使用X射线衍射仪测定了粗皮桉木材生长锥无疵小试样的微纤丝角,并用近红外光谱仪采集试样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对粗皮桉木材径切面和弦切面原始光谱进行二阶导... 采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不同切面粗皮桉木材的微纤丝角进行快速预测研究。使用X射线衍射仪测定了粗皮桉木材生长锥无疵小试样的微纤丝角,并用近红外光谱仪采集试样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对粗皮桉木材径切面和弦切面原始光谱进行二阶导数预处理并选择一定光谱段建立回归模型。以至少159个试样作为校正集建立木材微纤丝角的偏最小二乘法校正模型,使用交互验证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两个切面粗皮按木材的微纤丝角与近红外光谱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方法可以实现不同切面粗皮桉木材无疵小试样微纤丝角的快速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粗皮桉木材 径切面/弦切面 微纤丝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皮桉生长锥与中心条气干密度和弹性模量预测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赵荣军 周贤武 +1 位作者 任海青 王玉荣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68-71,共4页
以粗皮桉木材为研究对象,利用SilviScan材性快速测定仪与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进行了粗皮桉生长锥和圆盘中心条试样气干密度和弹性模量的快速预测及相关性研究。根据SilviScan测得的粗皮桉生长锥和圆盘中心条气干密度和弹性模量值,结合... 以粗皮桉木材为研究对象,利用SilviScan材性快速测定仪与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进行了粗皮桉生长锥和圆盘中心条试样气干密度和弹性模量的快速预测及相关性研究。根据SilviScan测得的粗皮桉生长锥和圆盘中心条气干密度和弹性模量值,结合近红外光谱技术,利用偏最小二乘法进行建模分析。通过对试样进行近红外光谱采集,以2/3的试样作为模型的校正集,1/3的试样作为预测集建立分析模型。气干密度和弹性模量的预测相关系数均大于0.90,相对分析误差大于2.40,预测效果较好,表明可以用近红外光谱方法预测粗皮桉生长锥和中心条试样的气干密度和纵向弹性模量。粗皮桉生长锥、中心条试样的气干密度与纵向弹性模量密切相关,相关系数均大于0.90,表明可以用粗皮桉生长锥取样方法来代替伐倒木获取中心条,从而进行活立木气干密度和弹性模量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粗皮桉生长锥 中心条 气干密度 弹性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皮桉不同家系木材的表面视觉性质 被引量:15
12
作者 朱林峰 刘元 +1 位作者 罗玉华 杨洪盛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2004年第4期41-46,共6页
 对人工林粗皮桉不同家系木材的表面视觉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粗皮桉心材和边材材色在CIE(1964)XYZ空间、CIE(1976)L*a*b*均匀色空间及孟塞尔色空间中,均有一定的分布范围;粗皮桉不同家系木材材色和表面光泽度均存在显著差异;顺纹...  对人工林粗皮桉不同家系木材的表面视觉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粗皮桉心材和边材材色在CIE(1964)XYZ空间、CIE(1976)L*a*b*均匀色空间及孟塞尔色空间中,均有一定的分布范围;粗皮桉不同家系木材材色和表面光泽度均存在显著差异;顺纹理入射的表面光泽度(GZL)与垂直纹理入射的表面光泽度(GZT)呈高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材科学 粗皮桉 家系 材色 表面光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预测粗皮桉木材弹性模量 被引量:12
13
作者 赵荣军 霍小梅 张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392-2395,共4页
采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粗皮桉木材弹性模量进行了快速预测研究。使用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分析法和常规力学测试方法测定了粗皮桉木材无疵小试样的弹性模量,并用近红外光谱仪采集试样径切面和弦切面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对原始... 采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粗皮桉木材弹性模量进行了快速预测研究。使用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分析法和常规力学测试方法测定了粗皮桉木材无疵小试样的弹性模量,并用近红外光谱仪采集试样径切面和弦切面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对原始光谱进行二阶导数预处理,并选择410-2480nin光谱段建立回归模型。以2/3的试样作为校正集建立弹性模量的偏最小二乘法校正模型,以1/3/的试样作为预测集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粗皮桉木材的弹性模量与近红外光谱之问有较好的相关性,纵向弹性模量和抗弯弹性模量的预测模型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3和0.81,相对分析误差分别为2.70和1.71。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方法可以实现对粗皮桉木材无疵小试样弹性模量的快速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粗皮桉木材 弹性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皮桉木材热处理位置对吸热量及升温速度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雪花 费本华 +1 位作者 柴宇博 刘君良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45-750,共6页
对粗皮桉Eucalyptus pellita木材采用辐射加热的方式进行真空热处理,研究处理温度及不同测试位置,包括板厚、长度及宽度位置因素,对木材板内单位质量吸热量(Qm)及平均升温速度(VTmean)的影响,用方差分析判定影响真空热处理过程... 对粗皮桉Eucalyptus pellita木材采用辐射加热的方式进行真空热处理,研究处理温度及不同测试位置,包括板厚、长度及宽度位置因素,对木材板内单位质量吸热量(Qm)及平均升温速度(VTmean)的影响,用方差分析判定影响真空热处理过程的主要参数,以最小显著差法(LSD)多重比较分析其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影响Qm及Ⅳ‰的主要因素为热处理温度及板材厚度,端距、侧距的影响不大;随热处理温度升高、板材厚度的增加,Qm及VTmean增大,当板材厚度差在20 mm以上时,Qm及VTmean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采用真空热处理时需考虑由厚度造成的传热不均问题。若以吸热量衡量热处理效果,在120-240℃的温度段处理,可满足较广泛的热处理效果差异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工程 粗皮桉木材 真空热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种粗皮桉种源遗传多样性的RAPD与SSR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邓紫宇 项东云 +5 位作者 熊涛 李昌荣 陈升侃 梁机 蓝必布 兰俊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1-136,共6页
利用RAPD和SSR分子标记对粗皮桉7个种源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10条RAPD引物共扩增出157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145个,多态性百分率92.34%,遗传一致度范围0.906 1~0.971 4;21对SSR引物共检测到252个等位变异,平均等位基因数为12个,平均有效等... 利用RAPD和SSR分子标记对粗皮桉7个种源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10条RAPD引物共扩增出157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145个,多态性百分率92.34%,遗传一致度范围0.906 1~0.971 4;21对SSR引物共检测到252个等位变异,平均等位基因数为12个,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4.6个,遗传一致度范围0.727 1~0.908 0。2种标记遗传一致度相关分析表明呈显著相关,说明2种标记分析粗皮桉遗传多样性具有较高一致性。聚类分析显示,RAPD标记将粗皮桉7个种源被划分为4个类群,SSR标记将粗皮桉7个种源被划分为3个类群,SSR标记聚类结果与粗皮桉种源地理分布密切相关。RAPD和SSR分子标记均适合粗皮桉遗传多样性分析,SSR标记更具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皮桉 遗传多样性 RAPD SS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热处理粗皮桉木材化学性质的变化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喆 孙柏玲 +1 位作者 柴宇博 刘君良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1-64,共4页
以粗皮桉木材为研究对象,在不同的处理温度下(160、200和240℃)对其真空热处理4 h。为探究热处理前后木材化学性质的变化,对热处理前后木材的高位热值进行了测定与分析;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傅里叶变换拉曼光谱和电子自旋共振波谱分析了... 以粗皮桉木材为研究对象,在不同的处理温度下(160、200和240℃)对其真空热处理4 h。为探究热处理前后木材化学性质的变化,对热处理前后木材的高位热值进行了测定与分析;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傅里叶变换拉曼光谱和电子自旋共振波谱分析了热处理前后木材化学结构和表面自由基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木材的高位热值呈逐渐增大的趋势,木材热值的改变与化学组分含量的变化具有一定相关性。紫外-可见光谱显示,热处理材的紫外与可见吸收增强,说明热处理使得木材的共轭和芳香结构以及发色基团增多。拉曼光谱分析表明,热处理材多糖发生降解,木质素部分化学键断裂,木质素化学结构发生改变,热处理过程中木质素发生解聚再缩合反应。电子自旋共振波谱显示,热处理前后木材表面自由基的类型未发生改变,木材表面自由基的数量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皮桉 木材化学性质 真空热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源粗皮桉纤维形态的比较 被引量:5
17
作者 田睿 姚春丽 +1 位作者 赵星 孟莉莉 《造纸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共5页
对6个种源28个家系粗皮桉木材纤维长度、宽度、长宽比等纤维形态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其制浆造纸适应性,为制浆造纸原料的定向培育和合理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家系的粗皮桉的纤维长度、宽度、长宽比的差别范围较... 对6个种源28个家系粗皮桉木材纤维长度、宽度、长宽比等纤维形态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其制浆造纸适应性,为制浆造纸原料的定向培育和合理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家系的粗皮桉的纤维长度、宽度、长宽比的差别范围较大。其中纤维长度分布在0.7728-0.9766mm之间;纤维宽度分布在21.22-27.92μm之间;长宽比分布在31.02-45.97之间。大部分家系粗皮桉的纤维形态特征比较符合制浆造纸原料的要求。其中,6个种源中家系30、130、5、205、233、270和161的制浆造纸适应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皮桉 家系 纤维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皮桉木材的干燥特性与干燥基准制定 被引量:17
18
作者 龙传文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8-50,60,共4页
采用百度试验法,对预冻处理和未冻处理的粗皮桉人工林木材的干燥特性和干燥基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预冻处理可减少初期开裂、内裂和截面变形的产生,干燥质量比未冻处理材的干燥质量好。
关键词 粗皮桉 干燥特性 干燥基准:百度试验 预冻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皮桉AS-AQ浆ECF漂白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霍淑媛 姚春丽 赵星 《中华纸业》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44-48,共5页
采用粗皮桉为原料,研究其AS-AQ浆的ECF漂白性能。实验的主要结果如下:采用D-Ep-D漂白,总用氯量为2.4%时,家系123纸浆的白度达到84.0%ISO,黏度868ml/g,卡伯值8.34;家系200纸浆的白度达到84.6%ISO,黏度938ml/g,卡伯值8.15。提高第一段ClO... 采用粗皮桉为原料,研究其AS-AQ浆的ECF漂白性能。实验的主要结果如下:采用D-Ep-D漂白,总用氯量为2.4%时,家系123纸浆的白度达到84.0%ISO,黏度868ml/g,卡伯值8.34;家系200纸浆的白度达到84.6%ISO,黏度938ml/g,卡伯值8.15。提高第一段ClO2漂白的温度,家系123纸浆漂白后白度达到85.0%ISO,黏度855ml/g,卡伯值8.10;家系200纸浆白度达到86.2%ISO,黏度892ml/g,卡伯值7.98。采用O-D-Ep-D漂序,用氯量为1.2%时,家系123纸浆的白度为85.9%ISO。采用O-D-E-D漂白时,总用氯量仅为0.8%时家系200纸浆就可以达到78.0%ISO;当总用氯量达到2.4%时,纸浆的白度可以到84.1%IS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皮桉 AS—AQ浆 漂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皮桉AS-AQ法制浆特性的研究
20
作者 霍淑媛 姚春丽 赵星 《造纸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9,共4页
桉木是造纸工业生产的重要原料,具有优良的制浆造纸性能,本研究首次采用粗皮桉为原料,研究其制浆性能,为造纸工业生产提供理论数据。实验的主要结果如下:家系123粗皮桉AS-AQ法蒸煮最佳工艺条件为总碱量(以Na2O计)25%,亚硫酸化度(以Na2O... 桉木是造纸工业生产的重要原料,具有优良的制浆造纸性能,本研究首次采用粗皮桉为原料,研究其制浆性能,为造纸工业生产提供理论数据。实验的主要结果如下:家系123粗皮桉AS-AQ法蒸煮最佳工艺条件为总碱量(以Na2O计)25%,亚硫酸化度(以Na2O计)0.5,蒽醌0.08%,NP-10用量0.3%,保温时间160min,最高蒸煮温度170℃,液比1∶4.5,家系200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总碱量(以Na2O计)23%,亚硫酸化度(以Na2O计)0.50,蒽醌0.08%,NP-10用量0.3%,保温时间150min,最高蒸煮温度170℃,液比1∶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皮桉 AS—AQ浆 家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