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澜湄合作背景下跨境劳务合作的法治化路径探析——以粤桂滇地区为例
1
作者
林轲亮
黄美基
《探求》
2024年第4期45-54,共10页
澜沧江—湄公河合作背景下,我国粤桂滇地区与澜湄国家跨境劳务合作获得新的发展机遇,但也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探寻法治化路径是跨境劳务合作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跨境劳务合作法治化发展存在法律规范供给不足、纠纷解决机制薄弱以及...
澜沧江—湄公河合作背景下,我国粤桂滇地区与澜湄国家跨境劳务合作获得新的发展机遇,但也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探寻法治化路径是跨境劳务合作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跨境劳务合作法治化发展存在法律规范供给不足、纠纷解决机制薄弱以及国家间协同力度欠缺等问题。未来,应当从四个维度出发打造跨境劳务合作法治化路径。立法层面,通过修改现有法律或制定新法律、出台地方性法规或地方政府规章、推进粤桂滇区域协同立法等举措,加强法律制度供给。纠纷化解层面,应当着力构建非诉纠纷解决机制。国际合作层面,应当持续拓展合作的广度与深度。人才建设层面,需要强化澜湄次区域法治人才资源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澜湄合作
次区域合作
跨境劳务
法治化
粤桂滇
原文传递
2001年粤桂琼滇四省(区)流动人口疟疾疫情分析
被引量:
6
2
作者
李才旭
陈文江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3年第5期617-618,共2页
目的 总结流动人口疟疾联防管理经验 ,更好地促进疟疾联防工作。 方法 将联防的广东、广西、海南、云南各省的联防市县 2 0 0 1年报表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粤桂琼滇四省 (区 )联防区疟疾发病人数共14 2 82例 ;其中流动...
目的 总结流动人口疟疾联防管理经验 ,更好地促进疟疾联防工作。 方法 将联防的广东、广西、海南、云南各省的联防市县 2 0 0 1年报表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粤桂琼滇四省 (区 )联防区疟疾发病人数共14 2 82例 ;其中流动人口发病 64 94例。广东 166例 ,年发病率 0 12 /万 ,流动人口发病占 14 3例。广西 12例 ,年发病率0 0 2 /万 ,均为流动人口发病。海南 4668例 ,年发病率 5 91/万 ,流动人口发病占 85 3例。云南 943 8例 ,年发病率2 3 4/万 ,流动人口发病占 5 486例。 结论 广东、广西疟疾疫情平稳 ,疟疾年发病率与上一年基本持平。海南和云南疟疾发病率明显回升 ,应加大力度对流动人口进行疟疾监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
桂
琼
滇
流动人口
疟疾
疫情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15年云南省滇桂粤南部生态区人体重点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
被引量:
4
3
作者
蔡璇
杨亚明
+4 位作者
李奔福
严信留
彭佳
字金荣
吴方伟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48-852,共5页
2015年按照《全国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方案及实施细则》的要求,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云南省滇桂粤南部生态区3个县(市)共5个调查点进行调查,每个调查点调查3周岁以上居民不少于250人。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一粪二检)检...
2015年按照《全国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方案及实施细则》的要求,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云南省滇桂粤南部生态区3个县(市)共5个调查点进行调查,每个调查点调查3周岁以上居民不少于250人。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一粪二检)检测肠道蠕虫卵,试管滤纸培养法鉴别钩虫虫种,3~6岁儿童加做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蛲虫卵,采用生理盐水和碘液直接涂片法检测肠道原虫滋养体或包囊,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5个调查点共调查1278人,人体肠道寄生虫感染者350例,总感染率为27.4%。共检出寄生虫10种,蠕虫、原虫各5种,其中土源性线虫感染者302例,感染率为23.6%;原虫感染者64例,感染率为5.0%。带绦虫感染者5例,感染率为0.4%。不同肠道寄生虫虫种间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4.56,P<0.01)。男性和女性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分别为26.5%(165/622)和28.2%(185/656),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5,P>0.05)。不同性别人群肠道寄生虫、土源性线虫和肠道原虫感染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50、0.510、0.001,P>0.05)。不同民族、文化程度、年龄组间人群肠道寄生虫感染率最高的为苗族45.3%(115/254)、文盲组33.2%(92/277)和60~69岁年龄组42.4%(56/132)。不同民族、文化程度和年龄组间人群肠道寄生虫和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2.75、78.01,15.74、18.60,50.74、55.57,P<0.01),肠道原虫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54、1.93、12.78,P>0.05)。土源性线虫感染主要以轻度感染为主,蛔虫、鞭虫和钩虫轻度感染者分别占66.7%(42/63)、98.3%(58/59)和96.8%(212/219)。3县均检出肠道寄生虫感染者,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最高为河口县32.0%(160/516)(χ^(2)=32.38,P<0.05)。肠道原虫感染率依次为麻栗坡县5.7%(29/505)、河口县4.7%(24/516)和盈江县4.3%(11/257),各调查县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97,P>0.05)。云南省滇桂粤南部生态区人群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尤高,钩虫感染率高,肠道原虫感染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滇
桂
粤
南部生态区
人体重点寄生虫
调查
原文传递
中国—东盟旅游流空间分异与优化策略
被引量:
8
4
作者
程成
周泽奇
鲁建琪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04-212,共9页
以中国—东盟旅游流为对象,基于核密度分析、重心模型以及标准差椭圆分析等方法,揭示中国—东盟旅游流的空间分布格局、空间密度特征与空间迁移规律。研究表明:①中国—东盟旅游流逆差呈现急剧扩大态势。②以"胡焕庸线"为界,...
以中国—东盟旅游流为对象,基于核密度分析、重心模型以及标准差椭圆分析等方法,揭示中国—东盟旅游流的空间分布格局、空间密度特征与空间迁移规律。研究表明:①中国—东盟旅游流逆差呈现急剧扩大态势。②以"胡焕庸线"为界,东盟入境中国旅游流呈现"东南强、西北弱"的省域分布格局,中国出境东盟旅游流主要集中于泰国湾沿岸国家,呈现北多南少的"C"型国别分布格局。③东盟入境中国旅游流高密度区域逐渐从"长三角""京津冀"向"粤滇桂"转移,中国出境东盟旅游流高密度区域以泰国为核心,集聚于湄公河五国。④东盟入境中国旅游流重心呈现"鄂赣交界处集聚"和"东北→西南"迁移轨迹,中国出境东盟旅游流重心呈现"西北→东南"和"东南→西北"两个迁移轨迹,东盟入境中国旅游流主体区域逐渐趋南,呈"华东—西南"两极化,中国出境东盟旅游流主体区域逐渐趋北,呈"泰国—马来西亚"两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盟
旅游流
出境旅游
入境旅游
胡焕庸线
粤
滇
桂
地缘旅游
原文传递
题名
澜湄合作背景下跨境劳务合作的法治化路径探析——以粤桂滇地区为例
1
作者
林轲亮
黄美基
机构
广西大学法学院
出处
《探求》
2024年第4期45-54,共10页
基金
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民法典与民事诉讼法融贯背景下民事执行依据瑕疵阻断机制研究”(21FFX014)
文摘
澜沧江—湄公河合作背景下,我国粤桂滇地区与澜湄国家跨境劳务合作获得新的发展机遇,但也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探寻法治化路径是跨境劳务合作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跨境劳务合作法治化发展存在法律规范供给不足、纠纷解决机制薄弱以及国家间协同力度欠缺等问题。未来,应当从四个维度出发打造跨境劳务合作法治化路径。立法层面,通过修改现有法律或制定新法律、出台地方性法规或地方政府规章、推进粤桂滇区域协同立法等举措,加强法律制度供给。纠纷化解层面,应当着力构建非诉纠纷解决机制。国际合作层面,应当持续拓展合作的广度与深度。人才建设层面,需要强化澜湄次区域法治人才资源供给。
关键词
澜湄合作
次区域合作
跨境劳务
法治化
粤桂滇
分类号
D820 [政治法律—外交学]
原文传递
题名
2001年粤桂琼滇四省(区)流动人口疟疾疫情分析
被引量:
6
2
作者
李才旭
陈文江
机构
海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出处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3年第5期617-618,共2页
文摘
目的 总结流动人口疟疾联防管理经验 ,更好地促进疟疾联防工作。 方法 将联防的广东、广西、海南、云南各省的联防市县 2 0 0 1年报表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粤桂琼滇四省 (区 )联防区疟疾发病人数共14 2 82例 ;其中流动人口发病 64 94例。广东 166例 ,年发病率 0 12 /万 ,流动人口发病占 14 3例。广西 12例 ,年发病率0 0 2 /万 ,均为流动人口发病。海南 4668例 ,年发病率 5 91/万 ,流动人口发病占 85 3例。云南 943 8例 ,年发病率2 3 4/万 ,流动人口发病占 5 486例。 结论 广东、广西疟疾疫情平稳 ,疟疾年发病率与上一年基本持平。海南和云南疟疾发病率明显回升 ,应加大力度对流动人口进行疟疾监测 。
关键词
粤
桂
琼
滇
流动人口
疟疾
疫情
流行病学
Keywords
Malaria
Mobile population
Guangdong Province
Yunnan Province
Hainan Provnce
Guangxi Autonomous Region
分类号
R531.3 [医药卫生—内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15年云南省滇桂粤南部生态区人体重点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
被引量:
4
3
作者
蔡璇
杨亚明
李奔福
严信留
彭佳
字金荣
吴方伟
机构
云南省寄生虫病防治所
出处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48-852,共5页
文摘
2015年按照《全国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方案及实施细则》的要求,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云南省滇桂粤南部生态区3个县(市)共5个调查点进行调查,每个调查点调查3周岁以上居民不少于250人。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一粪二检)检测肠道蠕虫卵,试管滤纸培养法鉴别钩虫虫种,3~6岁儿童加做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蛲虫卵,采用生理盐水和碘液直接涂片法检测肠道原虫滋养体或包囊,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5个调查点共调查1278人,人体肠道寄生虫感染者350例,总感染率为27.4%。共检出寄生虫10种,蠕虫、原虫各5种,其中土源性线虫感染者302例,感染率为23.6%;原虫感染者64例,感染率为5.0%。带绦虫感染者5例,感染率为0.4%。不同肠道寄生虫虫种间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4.56,P<0.01)。男性和女性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分别为26.5%(165/622)和28.2%(185/656),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5,P>0.05)。不同性别人群肠道寄生虫、土源性线虫和肠道原虫感染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50、0.510、0.001,P>0.05)。不同民族、文化程度、年龄组间人群肠道寄生虫感染率最高的为苗族45.3%(115/254)、文盲组33.2%(92/277)和60~69岁年龄组42.4%(56/132)。不同民族、文化程度和年龄组间人群肠道寄生虫和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2.75、78.01,15.74、18.60,50.74、55.57,P<0.01),肠道原虫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54、1.93、12.78,P>0.05)。土源性线虫感染主要以轻度感染为主,蛔虫、鞭虫和钩虫轻度感染者分别占66.7%(42/63)、98.3%(58/59)和96.8%(212/219)。3县均检出肠道寄生虫感染者,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最高为河口县32.0%(160/516)(χ^(2)=32.38,P<0.05)。肠道原虫感染率依次为麻栗坡县5.7%(29/505)、河口县4.7%(24/516)和盈江县4.3%(11/257),各调查县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97,P>0.05)。云南省滇桂粤南部生态区人群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尤高,钩虫感染率高,肠道原虫感染率低。
关键词
云南
滇
桂
粤
南部生态区
人体重点寄生虫
调查
Keywords
Yunnan Province
Ecological region of southern part of Yunnan-Guangxi-Guangdong neighboring area
Human major parasites
Survey
分类号
R532 [医药卫生—内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中国—东盟旅游流空间分异与优化策略
被引量:
8
4
作者
程成
周泽奇
鲁建琪
机构
广西大学中国-东盟研究院
广西大学国际学院
出处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04-212,共9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5AJY015)
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中国—东盟区域发展”计划。
文摘
以中国—东盟旅游流为对象,基于核密度分析、重心模型以及标准差椭圆分析等方法,揭示中国—东盟旅游流的空间分布格局、空间密度特征与空间迁移规律。研究表明:①中国—东盟旅游流逆差呈现急剧扩大态势。②以"胡焕庸线"为界,东盟入境中国旅游流呈现"东南强、西北弱"的省域分布格局,中国出境东盟旅游流主要集中于泰国湾沿岸国家,呈现北多南少的"C"型国别分布格局。③东盟入境中国旅游流高密度区域逐渐从"长三角""京津冀"向"粤滇桂"转移,中国出境东盟旅游流高密度区域以泰国为核心,集聚于湄公河五国。④东盟入境中国旅游流重心呈现"鄂赣交界处集聚"和"东北→西南"迁移轨迹,中国出境东盟旅游流重心呈现"西北→东南"和"东南→西北"两个迁移轨迹,东盟入境中国旅游流主体区域逐渐趋南,呈"华东—西南"两极化,中国出境东盟旅游流主体区域逐渐趋北,呈"泰国—马来西亚"两极化。
关键词
中国—东盟
旅游流
出境旅游
入境旅游
胡焕庸线
粤
滇
桂
地缘旅游
Keywords
China-ASEAN
tourism flows
outbound tourism
inbound tourism
Hu Huanyong Line
Guangdong
Yunnan and Guizhou
geo-tourism
分类号
F59 [经济管理—旅游管理]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澜湄合作背景下跨境劳务合作的法治化路径探析——以粤桂滇地区为例
林轲亮
黄美基
《探求》
2024
0
原文传递
2
2001年粤桂琼滇四省(区)流动人口疟疾疫情分析
李才旭
陈文江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3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2015年云南省滇桂粤南部生态区人体重点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
蔡璇
杨亚明
李奔福
严信留
彭佳
字金荣
吴方伟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
4
原文传递
4
中国—东盟旅游流空间分异与优化策略
程成
周泽奇
鲁建琪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
8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