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2篇文章
< 1 2 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致性”效应还是“跷跷板”效应——农业社会化服务对粮食产量和粮食种植收益的影响
1
作者 龚燕玲 张应良 杨飞韵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7-120,共14页
农业社会化服务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力量,对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影响。从理论上分析农业社会化服务这一技术进步对粮食产量和粮食种植收益的“一致性”效应抑或“跷跷板”效应,系统分析了农业社会化服务对粮食产量和粮食种植... 农业社会化服务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力量,对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影响。从理论上分析农业社会化服务这一技术进步对粮食产量和粮食种植收益的“一致性”效应抑或“跷跷板”效应,系统分析了农业社会化服务对粮食产量和粮食种植收益的作用机制,并采用玉米种植户调研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农业社会化服务发挥粮食增产宏观目标与农户增收微观诉求兼容的“一致性”效应,在进行替换解释变量和倾向得分匹配法估计的稳健性检验后,研究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农业社会化服务通过促进农地规模经营和激励农户采纳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实现粮食产量和粮食种植收益协同提升;农户异质性与环节异质性分析表明,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一致性”效应因农户种植规模、经营发展类型和家庭劳动力从业情况的不同而存在差异;采纳植保和收获环节社会化服务有助于增加粮食产量,采纳耕整地、播栽、灌溉和收获环节社会化服务显著促进种粮收益提升。据此,未来应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的匹配性,优化粮食生产方式以适应高质量粮食消费需求,同时加快推进农地规模经营和健全耕地保护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社会化服务 粮食产量 粮食种植收益 农地规模经营 耕地质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粮食种植中的病虫害防治策略与绿色防控技术
2
作者 刘莹 《黑龙江粮食》 2025年第1期24-26,共3页
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型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传统的病虫害防治手段不仅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还可能导致抗药性病虫害的产生,造成防治效果逐渐下降。本文结合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市的粮食种植情况,论述了粮食种植中的病虫害... 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型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传统的病虫害防治手段不仅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还可能导致抗药性病虫害的产生,造成防治效果逐渐下降。本文结合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市的粮食种植情况,论述了粮食种植中的病虫害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针对性的病虫害防治策略,并探讨了绿色防控技术及应用,有助于实现病虫害的合理防治,保障粮食种植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种植 病虫害防治 绿色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霍城县粮食种植户化肥减量施用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3
作者 王琨 穆哈拜提·帕热提 苏洋 《中南农业科技》 2025年第1期172-177,共6页
粮食种植户作为粮食生产的主要参与者、化肥的直接使用者,研究其对化肥减量施用意愿的影响因素对粮食安全和农业绿色发展意义重大。选择新疆霍城县6个乡镇8个村287份问卷调查数据,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粮食种植户化肥减量施用意愿的影... 粮食种植户作为粮食生产的主要参与者、化肥的直接使用者,研究其对化肥减量施用意愿的影响因素对粮食安全和农业绿色发展意义重大。选择新疆霍城县6个乡镇8个村287份问卷调查数据,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粮食种植户化肥减量施用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感知价值和政策支持力度对化肥减量施用意愿均具有正向影响;化肥减量施用意愿的影响因素由大到小依次为感知价值、感知行为控制、主观规范、行为态度、政策支持力度。基于此,提出促进粮食种植户化肥减量意愿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种植 化肥减量施用 结构方程模型 意愿 影响因素 新疆霍城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粮食种植业碳效应时空演化及碳排放公平性 被引量:1
4
作者 赵玉 陈霖波 +1 位作者 张玉 吴志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059-5069,共11页
农业低碳转型背景下,准确把握粮食种植业碳效应时空演化及碳排放公平性特征对实现地区生态正义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21年省域面板数据,采用碳排放因子法测算中国30个省区的粮食种植业碳效应,利用核密度估计方法探析时空演化,运用D... 农业低碳转型背景下,准确把握粮食种植业碳效应时空演化及碳排放公平性特征对实现地区生态正义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21年省域面板数据,采用碳排放因子法测算中国30个省区的粮食种植业碳效应,利用核密度估计方法探析时空演化,运用Dagum基尼系数法刻画并解构全国粮食种植业碳排放公平性。研究表明:(1)从时空特征看,粮食种植业碳效应呈现波动上升的净碳汇特征,具体表现为“东强西弱,北高南低”的空间格局,且伴随明显的“马太效应”。在碳效应结构上,秸秆燃烧与玉米种植分别是粮食种植业最主要的碳源与碳汇。(2)从演化趋势来看,全国粮食种植业碳效应的非均衡性呈扩大趋势;在三大主粮中,水稻碳效应非均衡性有所减弱,小麦与玉米碳效应非均衡性均持续上升。(3)从碳排放公平性来看,区域间碳排放差异已成为影响公平性的最主要因素,基尼系数呈“快速上升-波动震荡-缓慢回落”特征,全国粮食种植业碳排放始终处于较公平区间,整体公平性呈改善态势;在三大主粮中,水稻碳排放公平性最低,玉米碳排放公平性最高。最后,提出了采取差异化固碳减排策略、构建低碳发展跨区协作机制、完善碳排放责任分摊机制、探索粮食碳汇交易试点等建议,以期推动我国粮食种植业实现低碳转型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种植 净碳汇 碳排放公平性 时空演化 Dagum基尼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粮食种植生态效率时空演进与区域差异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杨辉 吴雅南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7-125,共9页
论文以2006—2020年我国31个省份为研究对象,基于碳排放视角构建粮食种植生态效率水平评价体系,运用SBM模型、莫兰指数、Dagum基尼系数、收敛性分析等工具对我国粮食种植生态效率时空演进及区域差异进行分析,结论如下:(1)我国粮食种植... 论文以2006—2020年我国31个省份为研究对象,基于碳排放视角构建粮食种植生态效率水平评价体系,运用SBM模型、莫兰指数、Dagum基尼系数、收敛性分析等工具对我国粮食种植生态效率时空演进及区域差异进行分析,结论如下:(1)我国粮食种植生态效率呈波动上升趋势,但略低于传统粮食种植效率,效率水平有待提升。(2)我国不同省份及地区之间粮食生态效率水平差异较大,西部及东部地区水平较高,中部地区水平较低。我国粮食种植生态效率空间自相关特征显著,呈现出集聚特征。(3)我国粮食种植生态效率总体基尼系数波动下降,地区间差距是导致粮食种植生态效率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且σ收敛特征明显。基于以上结论提出加强粮食绿色发展意识、建立区域协同机制、因地制宜制定政策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种植生态效率 超效率SBM模型 时空演进 区域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能力如何促进农户农田碳汇技术采纳?——基于山东省粮食种植户的微观证据
6
作者 杜凤君 赵晓颖 +1 位作者 郑军 张明月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32-943,共12页
数字化是驱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研究数字能力对农户农田碳汇技术采纳的影响,有助于为农业生产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新思路。本文基于山东省408个粮食种植户的微观调研数据,从数字接入、数字使用和数字转化3个维度构建数字能力指... 数字化是驱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研究数字能力对农户农田碳汇技术采纳的影响,有助于为农业生产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新思路。本文基于山东省408个粮食种植户的微观调研数据,从数字接入、数字使用和数字转化3个维度构建数字能力指数,利用O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数字能力对农户农田碳汇技术采纳的影响。本研究发现:1)数字能力提升有助于农户农田碳汇技术采纳,且分维度来看,数字使用能力的影响效应高于数字接入能力和数字转化能力,是促进农户实施农田碳汇技术的关键因素。2)提高农户数字能力可以通过增加土地流转和提高机械化生产水平促进农田碳汇技术采纳。3)数字技术推广强化了数字能力对农户农田碳汇技术采纳的影响,且正规推广的效力高于非正规推广。为此,未来应加强农户数字能力培训,并重视不同维度数字能力的作用差异,增强其与数字技术推广的互动功能,为我国农业绿色低碳转型奠定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能力 农田碳汇技术 粮食种植 “双碳”目标 Oprobi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诸城: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如何“落地生花”——记诸城市相州粮食种植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被引量:1
7
作者 侯茜雪 《中国农民合作社》 2024年第5期51-53,共3页
相州镇位于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最北部,总面积12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3万亩,辖12个社区、71个自然村,被誉为“潍水粮仓”,先后获得“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国家级生态镇”“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山东省最具投资潜力十佳乡镇”... 相州镇位于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最北部,总面积12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3万亩,辖12个社区、71个自然村,被誉为“潍水粮仓”,先后获得“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国家级生态镇”“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山东省最具投资潜力十佳乡镇”“山东省绿化模范镇”等荣誉称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 投资潜力 山东诸城 荣誉称号 一村一品 山东省潍坊市 落地生 粮食种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对粮食种植碳排放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基于长三角41个市的面板数据分析
8
作者 张彩莉 陈红梅 李建豹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2024年第11期1622-1630,共9页
研究数字经济对粮食种植碳排放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揭示数字经济在减排降碳过程中的作用机理,有助于深化粮食种植碳排放研究,对于探索“双碳”目标下粮食减排降碳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长三角地区41个市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 研究数字经济对粮食种植碳排放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揭示数字经济在减排降碳过程中的作用机理,有助于深化粮食种植碳排放研究,对于探索“双碳”目标下粮食减排降碳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长三角地区41个市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测算数字经济水平,研究数字经济与粮食种植碳排放的时空特征,并构造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分析数字经济对粮食种植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水平在空间上存在显著差异,中南部地区的数字经济水平明显高于北部地区,且2015年后,大部分地区的数字经济水平显著提升,整体上呈“以上海、杭州以及南京等核心城市为中心,向外围逐渐降低”的环状分布特征;(2)粮食种植碳排放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高值区集中分布于北部地区,低值区主要分布于中南部地区。粮食种植碳排放空间集聚特征变化较大,北部地区多为高高集聚区域,中南部地区多为低低集聚区域,且高高集聚区域与低低集聚区域均有扩大的趋势;(3)数字经济、粮食生产效率、粮食种植结构对粮食种植碳排放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与劳动力规模对粮食种植碳排放虽有抑制作用但不明显。未来,应针对不同市的粮食种植碳排放与数字经济发展现状,制定差异化的碳减排政策,加强各市间的政策配合与技术交流,促进数字经济与粮食生产领域深度融合;研发低碳投入要素与绿色低碳技术,合理规划粮食种植结构,促进基础设施与资源的高效集约利用,发展现代化农业,从整体上降低长三角地区粮食种植碳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粮食种植碳排放 空间面板杜宾模型 长三角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延边州粮食种植生态效率时空演化特征分析
9
作者 胡双宇 郑娇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 2024年第3期83-89,共7页
在“双碳”目标的背景下,提高吉林省延边州粮食种植生态效率对于缓解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与环境压力、推动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采用非期望产出SBM模型,测试延边州8个县市的粮食种植生态效率,并深入分析其时序演化... 在“双碳”目标的背景下,提高吉林省延边州粮食种植生态效率对于缓解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与环境压力、推动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采用非期望产出SBM模型,测试延边州8个县市的粮食种植生态效率,并深入分析其时序演化特征、区域差异和空间格局。其结果表明:2010-2021年,延边州粮食种植生态效率总体有所提升,但增长不稳定;延边州东部和中部地区粮食种植生态效率相对较高,而西部和北部地区则较低,空间格局上呈现出明显的地域集聚现象,形成了高效生态农业区与低效生态农业区。基于分析结果,该文从制定差异化区域发展策略,加强环境管理与政策制定,深化科技进步,提升公众环保意识等几个方面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提升延边州乃至全国粮食种植生态效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粮食种植生态效率 时空演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省粮食种植业发展障碍及应对策略
10
作者 董英山 《新长征》 2011年第12期22-23,共2页
在粮食产能快速提升的同时,我省的粮食种植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全省现有耕地594.3万公顷,主要粮食作物为玉米、大豆、水稻和高梁。
关键词 粮食种植 发展障碍 粮食种植结构 粮食作物 耕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粮食种植户生产环节外包选择行为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段培 王礼力 +1 位作者 陈绳栋 赵凯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5-72,共8页
在构建粮食种植户生产环节外包选择行为理论框架的基础上,运用河南和山西两省小麦主产区2015年631户小麦种植户的第一手调查数据,采用Ivprobit模型分析验证资本密集环节和劳动密集环节的外包行为影响因素,以及资本要素与劳动要素的内部... 在构建粮食种植户生产环节外包选择行为理论框架的基础上,运用河南和山西两省小麦主产区2015年631户小麦种植户的第一手调查数据,采用Ivprobit模型分析验证资本密集环节和劳动密集环节的外包行为影响因素,以及资本要素与劳动要素的内部影响关系。研究得出:粮食种植仍以小规模农户为主。资本密集环节外包的比例较高,尤其是机械替代性较强的耕地、播种和收割环节。劳动密集环节外包的比例较低。资本要素对粮食生产的纵向分工和规模化种植有重要的影响。劳动要素对种植户劳动力的非农转移和种植业的兼业化生产具有重要的影响。依据研究结论提出以下建议:鼓励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满足多种农业生产主体的不同需求。鼓励外包服务主体对烘干设施的购置,建设有效外包服务的供需市场。鼓励劳动力从农业向非农业的转移,同时提高专业种植户的农业生产技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种植 环节外包 选择行为 Ivprobi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粮食种植结构视角下东北黑土区耕地利用结构调控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红梅 宋戈 姚双双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98-209,共12页
科学模拟和调控耕地利用结构是实现种植结构优化的重要手段,对缓解粮食供求结构性矛盾具有重要意义。以东北黑土区典型县为例,基于粮食种植结构视角构建耕地利用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s, SD)模型,预测水稻、玉米和大豆3种主要粮食... 科学模拟和调控耕地利用结构是实现种植结构优化的重要手段,对缓解粮食供求结构性矛盾具有重要意义。以东北黑土区典型县为例,基于粮食种植结构视角构建耕地利用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s, SD)模型,预测水稻、玉米和大豆3种主要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产量和收益,通过经济、技术、市场多情景模拟提出耕地利用结构调控路径。结果表明:SD模型模拟效果良好,平均偏离度低于10%。预测2019—2030年研究区水稻和大豆种植面积将逐步增加,玉米种植面积缓慢减少。水稻和玉米产量均有所增加,大豆产量呈先增后减趋势。不同情景下3种作物的模拟结果存在明显差异,GDP水平提升、增加农业技术投入和农产品价格调控将有利于水稻种植面积、产量和收益增加。提升农民收入水平、加强农业技术支持和农产品价格调控对大豆种植面积、产量和收益的增加具有明显促进作用。而调控农民收入、农业技术和农产品价格对改善玉米的耕地利用结构效果不佳。通过建立种植结构调整补贴政策、推进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和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的路径组合实现耕地利用结构优化调控。研究系统阐释了耕地利用要素关系及其结构变化的内在逻辑,明确了不同情景下主要粮食作物耕地利用结构的调控路径,为区域未来粮食生产结构优化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对实现粮食供求动态平衡、促进耕地资源高效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 粮食种植结构 系统动力学模型 调控路径 东北黑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粮食种植面积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曹爽 叶欣梁 《科技和产业》 2017年第7期75-80,共6页
影响粮食种植面积的因素比较多,它们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而且可能存在着粮食品种和区域差异。参考各官方网站公布的主要指标体系及数据,收集了2006-2014年间的数据,通过无量纲化指标数据后进行Person相关系数分析,筛选出了粮食种植面积的... 影响粮食种植面积的因素比较多,它们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而且可能存在着粮食品种和区域差异。参考各官方网站公布的主要指标体系及数据,收集了2006-2014年间的数据,通过无量纲化指标数据后进行Person相关系数分析,筛选出了粮食种植面积的8大评价指标体系后,对其进行合理性分析,然后建立粮食最低收购价下的粮食种植面积反应模型并进行了实证模型检验其可靠性,这对研究如何增加粮食种植面积以及保障粮食生产的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种植面积 指标体系 NM模型 AM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位面积利润变化与我国粮食种植结构调整 被引量:21
14
作者 田旭 张淑雯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9-71,共13页
从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之间、粮食作物内部以及不同粮食产区之间的视角出发,先后分析了我国粮食作物种植结构的变化趋势以及相对利润变化趋势;并进一步研究了单位面积利润的变化与粮食种植结构调整的关系以及单位面积利润变化的成因。研... 从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之间、粮食作物内部以及不同粮食产区之间的视角出发,先后分析了我国粮食作物种植结构的变化趋势以及相对利润变化趋势;并进一步研究了单位面积利润的变化与粮食种植结构调整的关系以及单位面积利润变化的成因。研究表明,农作物相对利润的变化与粮食种植结构的调整高度相关。将利润进一步分解,发现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之间的调整源于价格与成本的变化;粮食作物内部之间的调整源于价格比与产量比;当前针对粮食主产区的最低粮食收购价格政策可能是造成我国种植结构调整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种植结构 粮食结构调整 单位面积利润 粮食收购价格政策 粮食主产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粮食种植户农业政策需求优先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江西10县1080户农户调研 被引量:8
15
作者 高雪萍 王璐 王保家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49-456,共8页
确保粮食安全是目前最为重要的农业政策问题之一,明确粮食种植户最迫切的需求,以提高政府对粮食种植户进行扶持的针对性和扶持政策绩效,促进粮食种植业又好又快地发展。为研究粮食种植户农业政策需求优先序及其影响因素,基于江西省10个... 确保粮食安全是目前最为重要的农业政策问题之一,明确粮食种植户最迫切的需求,以提高政府对粮食种植户进行扶持的针对性和扶持政策绩效,促进粮食种植业又好又快地发展。为研究粮食种植户农业政策需求优先序及其影响因素,基于江西省10个粮食大县1080户粮食种植户的实地调研数据,运用聚类分析和多元Logistic模型,分析粮食种植户农业政策需求优先序,并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目前粮食种植户对农业支持政策的需求优先级的排序依次为“价格与成本控制类”“金融服务类”“财政支出政策类”“农业技术服务类”,对其具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有年龄、文化程度、种植面积、所在村的地势情况、身体状况、是否发生过土地流转、村的交通状况等。鉴于此,政府需要加大对市场的监控,有效控制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稳定粮食收购价政策;改善现有的贷款条件,同时加大对金融政策的宣传力度,建立健全的农业金融服务体系,让粮食种植户真正了解和敢去贷款,从而改善农村融资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种植 农业政策 需求优先序 多元Logist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诸城市粮食种植家庭农场发展的现状调查及推进对策 被引量:1
16
作者 丁慧媛 李树超 武玉祥 《农学学报》 2016年第5期87-91,共5页
基于对山东省诸城市粮食种植家庭农场的调研,系统分析其发展经营现状及目前家庭农场土地质量不高,融资困难,土地流转期限限制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等瓶颈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提供更多的技术保障和培训支持,培育高级的现代化职业农民;继续创... 基于对山东省诸城市粮食种植家庭农场的调研,系统分析其发展经营现状及目前家庭农场土地质量不高,融资困难,土地流转期限限制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等瓶颈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提供更多的技术保障和培训支持,培育高级的现代化职业农民;继续创新土地制度,全面加速推进农村土地流转进程;切实拓宽家庭农场的融资渠道,为扩大生产规模改进生产条件提供资金支持;积极推广完善土地托管项目,建立从生产到市场终端的全程化经营服务体系等对策及建议,以期为推进新形势下粮食种植家庭农场的快速、健康、稳定发展提供参考及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种植家庭农场 发展现状 推进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户种粮意愿弱化与粮食种植业退化状况分析——基于闽赣鄂浙32村486户的调查 被引量:5
17
作者 朱冬亮 高杨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41-48,共8页
农户种粮意愿弱化是指由于种粮比较收益降低、农业劳动力缺乏等因素引发的农户种粮积极性降低而导致农户粮食产出萎缩,进而引发粮食种植业退化现象。实地调查研究表明,最近几年,我国农户种粮意愿弱化呈加速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单个农户... 农户种粮意愿弱化是指由于种粮比较收益降低、农业劳动力缺乏等因素引发的农户种粮积极性降低而导致农户粮食产出萎缩,进而引发粮食种植业退化现象。实地调查研究表明,最近几年,我国农户种粮意愿弱化呈加速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单个农户粮食产出下降、复种指数下降及部分农地抛荒等,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包括农业劳动力上涨及短缺、粮价过低、年轻农民"厌农"情绪扩张等,如何通过进一步的农地制度创新以改变这种局面,成为提升农户种粮意愿进而化解粮食种植业退化问题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种粮意愿弱化 粮食种植业退化 实地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古代粮食种植业的发展 被引量:9
18
作者 陈桥驿 《中国农史》 1981年第0期39-47,103,共10页
一、古代的粮食种植业历史上,浙江地区的粮食作物种植业发轫甚早,以目前的考古资料来说,余姚河姆渡的第四文化层上部,普遍夹有一层至数层的谷壳、稻杆、稻叶的混合堆积物和炭化谷粒①,证明这里的稻谷种植,距今至少已有七千年左右。此外... 一、古代的粮食种植业历史上,浙江地区的粮食作物种植业发轫甚早,以目前的考古资料来说,余姚河姆渡的第四文化层上部,普遍夹有一层至数层的谷壳、稻杆、稻叶的混合堆积物和炭化谷粒①,证明这里的稻谷种植,距今至少已有七千年左右。此外,在吴兴钱山漾的文化层中,与红陶、黑陶同时出土的,有很多炭化的稻谷凝块②。杭州水田畈,也有类似的炭化稻谷凝块③,这些都可以说明原始部族在这一带种植水稻的情况。当然,新石器时代的粮食种植,规模必然很小,在技术上也无疑是粗放和落后的,而且仅仅依靠几个点的发掘资料,还不足以描述当时粮食作物种植的全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绍平原 吴越春秋 越绝书 于越 杭嘉湖平原 农田水利 浙江地区 吴兴 粮食种植 余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福建粮食种植制度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惠 林添忠 蔡文华 《福建农业科技》 1999年第1期3-4,共2页
通过对福建省几个代表点1951~1996年近50年的气候资料统计分析,得出福建南部、西部、中部、北部三种稻作区1981~1990年、1991~1996年、1981~1996年与前30年(1951~1980年)对比种植... 通过对福建省几个代表点1951~1996年近50年的气候资料统计分析,得出福建南部、西部、中部、北部三种稻作区1981~1990年、1991~1996年、1981~1996年与前30年(1951~1980年)对比种植高度的变化情况,同时分析了未来气温升高05℃时各熟制种植高度提高50m,相当于北界北移025个纬度。分析80年代后气候变化不利我省冬小麦生产,应控制冬小麦的种植面积。并根据气候变化规律提出了各熟制区适宜的种植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条件 种植制度 福建 粮食种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部农户粮食种植行为的影响因素探析——基于湖北省农户的调查 被引量:8
20
作者 胡继亮 《经济前沿》 2009年第10期49-57,共9页
在国际国内粮食、食品价格飙升,许多亚非拉较贫穷的发展中国家发生粮食危机的背景下,本文利用湖北农村入户调查数据,采用Logit模型分析农户商品粮种植决策。研究表明:农户劳动力成员的健康状况、农户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实际经营耕... 在国际国内粮食、食品价格飙升,许多亚非拉较贫穷的发展中国家发生粮食危机的背景下,本文利用湖北农村入户调查数据,采用Logit模型分析农户商品粮种植决策。研究表明:农户劳动力成员的健康状况、农户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实际经营耕地面积、耕地地貌特征、非农收入、粮食生产成本、粮食种植补贴对农户商品粮生产有较为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种植决策 粮食安全 LOGI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