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肥减量有助于提升粮食绿色生产率吗?
1
作者 康炜 刘辉 《商业经济》 2025年第4期95-97,188,共4页
化肥减量对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使用2003—2021年全国省级面板数据,借助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计算粮食绿色生产率,通过面板Tobi t模型探讨化肥减量对粮食绿色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全国粮食绿色生产率变化趋势呈“U”... 化肥减量对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使用2003—2021年全国省级面板数据,借助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计算粮食绿色生产率,通过面板Tobi t模型探讨化肥减量对粮食绿色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全国粮食绿色生产率变化趋势呈“U”型,粮食三大功能区的粮食绿色生产率差距明显;化肥减量显著促进粮食绿色生产率提升;异质性分析中,化肥减量对粮食绿色生产率影响具有地区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肥减量 粮食绿色生产率 非期望产出 面板Tobi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护性耕作机械对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基于双碳目标视角
2
作者 李明亮 蒲娟 +2 位作者 孔荣 余国新 赵兰兰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5-294,共10页
探讨保护性耕作机械对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有助于为保障粮食安全和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基于“双碳视角”,采用SBM—GML指数法测度2005—2021年31个省份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定量分析保护性耕作机械... 探讨保护性耕作机械对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有助于为保障粮食安全和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基于“双碳视角”,采用SBM—GML指数法测度2005—2021年31个省份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定量分析保护性耕作机械对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样本期内,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值为1.025,说明我国粮食绿色生产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大多数地区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波动上升趋势,但提升程度较小;地区间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情况存在一定差异,平原地区的粮食绿色生产水平要明显优于丘陵山区。保护性耕作机械对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主要通过促进技术进步来提高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保护性耕作机械对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地形和粮食功能区而异。因此,未来应加大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力度,不断完善农机补贴政策,扎实推进农机服务供需信息交流平台建设并强化农业科技创新以提高农机装备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机械 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农机跨区作业 异质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技推广服务数字化对粮食绿色生产率的影响——兼论老龄化与数字鸿沟的作用
3
作者 赵雯歆 罗小锋 +1 位作者 唐林 孙彬涵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5-68,共14页
在数字经济与可持续战略统筹发展的进程中,农技推广服务数字化是提升粮食绿色生产率的重要渠道。文中基于湖北省1107户粮农调查数据,采用DEA-SBM模型测算农户粮食绿色生产率,并借助Tobit模型探究在老龄化与数字鸿沟的双重视角下,农技推... 在数字经济与可持续战略统筹发展的进程中,农技推广服务数字化是提升粮食绿色生产率的重要渠道。文中基于湖北省1107户粮农调查数据,采用DEA-SBM模型测算农户粮食绿色生产率,并借助Tobit模型探究在老龄化与数字鸿沟的双重视角下,农技推广服务数字化对粮食绿色生产率的异质性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1)数字农技推广服务及其采纳频率对农户粮食绿色生产率存在显著提升作用。2)数字农技推广服务通过促进农户对农业绿色生产技术的采纳,进而提升粮食绿色生产率。3)老龄化程度对粮食绿色生产率存在负向影响,且老龄化程度会抑制数字农技推广服务对粮食绿色生产率的促进作用。4)数字鸿沟的扩张会阻碍粮食绿色生产率的提升,且数字鸿沟会抑制数字农技推广服务对粮食绿色生产率的促进作用。5)相较于传统农技推广服务而言,数字农技推广服务的农户采用效果更好。因此,应加大数字农技推广力度,分散老龄化加深的压力,增加农村教育建设与农业技术培训投资,增强农户信息化应用能力,完善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粮食绿色生产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农技推广服务 粮食绿色生产率 老龄化 数字鸿沟 绿色生产技术
原文传递
新型城镇化对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兼论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 被引量:5
4
作者 路雯晶 陈卫洪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29-545,共17页
新型城镇化是影响农业特别是粮食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探究其对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7—2021年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不包含港澳台地区)的面板数据,在运... 新型城镇化是影响农业特别是粮食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探究其对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7—2021年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不包含港澳台地区)的面板数据,在运用SBM-GML指数模型和熵值法分别测算出各省份粮食GTFP和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通过构建面板回归模型实证分析新型城镇化对粮食GTFP的影响,并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分别检验技术创新在新型城镇化影响粮食GTFP的中介效应,以及农村人力资本水平发挥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1)全国总体粮食GTFP年均值为1.0082,我国粮食GTFP存在一定程度的改善,并呈现波动上升的态势;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省域间差异不断缩小。2)新型城镇化对粮食GTFP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且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和地区经营规模差异。3)新型城镇化能够通过技术创新促进粮食GTFP,健康性人力资本、教育性人力资本以及迁移性人力资本均在新型城镇化促进粮食GTFP增长的过程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建议逐步稳健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充分发挥其技术创新效应,同时应注重农村人力资本培育,进而推动中国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技术创新 农村人力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保险对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以长江经济带为例
5
作者 袁加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5期231-235,250,共6页
基于2011—2020年长江经济带省级面板数据,对该经济带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实证分析农业保险对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整体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均值小于1,说明该经济带在2011—2020年的粮食绿色全要素生... 基于2011—2020年长江经济带省级面板数据,对该经济带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实证分析农业保险对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整体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均值小于1,说明该经济带在2011—2020年的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表现出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粮食绿色生产技术进步出现阻碍,技术进步效应也相应地降低。(2)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密度对长江经济带整体和下游有显著的负向作用,对上游和中游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农业保险保费收入深度和赔付率对长江经济带及各区域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农业保险赔付支出密度对长江经济带及下游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上游和中游有显著的负向作用;农业保险赔付支出深度对长江经济带及各区域均有显著的负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保险 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Global-Malmquist-Luenberger模型 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地轮作休耕政策对粮食绿色生产的促进作用——基于中国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的准自然实验
6
作者 肖青奕 侯娇 +2 位作者 柳溪 陆世东 张旭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8期255-260,共6页
基于中国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为准自然实验,根据2000—201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DID)、非期望的超效率-Malmquist生产指数(SBM-Malmquist)、系统广义矩估计(SYS-GMM)方法,实证检验耕地轮作休耕对粮食绿色生产的影响效应。... 基于中国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为准自然实验,根据2000—201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DID)、非期望的超效率-Malmquist生产指数(SBM-Malmquist)、系统广义矩估计(SYS-GMM)方法,实证检验耕地轮作休耕对粮食绿色生产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中国粮食绿色生产以及促进粮食绿色生产的粮食绿色生产技术进步与粮食绿色生产技术效率均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显著促进了粮食绿色生产,主要表现为粮食生产绿色技术效率的持续改善以推动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从粮食绿色生产视角准确客观评估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的政策绩效,对于当前试点地区调整或完善耕地轮作休耕制度的政策举措,推动耕地轮作休耕制度的常态化、制度化具有重要的政策蕴含,也为当前促进粮食绿色生产提供路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轮作休耕 粮食绿色生产 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双重差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价值视角下中国省域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18
7
作者 周应恒 杨宗之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786-1799,共14页
绿色发展是我国未来粮食安全生产的重要内容,衡量绿色生产率是探索粮食绿色增产方式的有效途径。本文在考虑粮食种植生态价值(ESV)的基础上,运用全局要素生产率指数(GML)和超效率数据包络模型(SBM)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切入,测算1997—2... 绿色发展是我国未来粮食安全生产的重要内容,衡量绿色生产率是探索粮食绿色增产方式的有效途径。本文在考虑粮食种植生态价值(ESV)的基础上,运用全局要素生产率指数(GML)和超效率数据包络模型(SBM)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切入,测算1997—2019年中国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和投入产出冗余率,并采用空间探索性数据分析(ESDA)对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全局和局部空间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粮食种植生态价值降低0.39%,由1997年的6471.57亿元下降到2019年的6446.16亿元,损失25.41亿元,其中东北、中部、西南地区有所提升,而东部地区、西北地区有所下降;2)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0.60%,由1997年的0.9754上升到2019年的1.0990,主要由技术进步驱动(1.0308),而技术效率(0.9973)的带动作用较弱;3)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相对有效省(市)占比从1997年的9.68%提升至2019年的67.74%,在时空上呈现以东部为主,并逐期向东北-中部-西北发展的格局;4)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相对无效省(市)效率损失的主要原因为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农膜使用量和碳排放量存在冗余;5)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出向中部、西南部高效率区集聚的空间特征,并且集聚程度在不断增强。基于此,提倡要充分认识粮食生产活动的正负外部性,严格管控农地非粮、非农化现象,并促进先进农业技术推广及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种植生态价值 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耕地非粮化 超效率SBM 空间探索性数据分析(ESD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演变分析
8
作者 龚波 胡颖 《湖南农业科学》 2023年第12期81-87,共7页
运用超效率EBM-GML模型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2004—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时空演变情况进行分析,以为我国进一步促进粮食生产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研究发现:2004—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粮食GTFP总体上比粮... 运用超效率EBM-GML模型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2004—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时空演变情况进行分析,以为我国进一步促进粮食生产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研究发现:2004—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粮食GTFP总体上比粮食全要素生产率(TFP)偏低,考虑碳排放因素能更准确地反映粮食生产的真实效率;粮食GTFP整体呈上升趋势,其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为技术进步,但粮食GTFP表现出“中部地区高、西部地区低”的特征,技术进步对东部地区的粮食GTFP贡献最大,技术效率仅对中部地区的粮食GTFP有所贡献;2004—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粮食GTFP虽然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整体上呈现出空间正相关性,局部空间异质性逐渐减弱,空间集聚程度不断提升,大部分省份粮食GTFP处于高高集聚区和低低集聚区,集聚性较强的省份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粮食生产中的环境规制政策;促进技术进步,提高技术效率;促进区域合作,推进协调发展;注重因地制宜,完善支持体系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空间相关性 超效率EBM-GML模型 粮食安全 碳排放 技术进步 技术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