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1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纪实摄影·精神建构:纪录电影诗意书写研究--以《港珠澳大桥》《一路幸福》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燕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6-80,共5页
港珠澳大桥是我国广东、香港、澳门三地第一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基础设施项目,不仅是全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我国内地与港澳地区心连心的“纽带”。面对澳门回归20周年、港珠澳大桥即将全面贯通的特殊背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电... 港珠澳大桥是我国广东、香港、澳门三地第一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基础设施项目,不仅是全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我国内地与港澳地区心连心的“纽带”。面对澳门回归20周年、港珠澳大桥即将全面贯通的特殊背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及港珠澳大桥管理局等多家单位,邀请Discovery探索频道共同创作完成了纪录电影《港珠澳大桥》(闫东,2019)的摄制、制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珠澳大桥 跨海大桥 澳门回归 合作共建 纪实摄影 精神建构 纪录电影 广播电视总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具身体验的短视频:本体内涵、时代征候与精神建构 被引量:3
2
作者 王鹤翔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4-160,共7页
人主体地位的确立,知识的去蔽与下沉,以及注意力经济的刺激是当下短视频持续火爆并进入日常生活领域的根源。而短视频在发展中暴露出的现代性问题同样不容忽视,赛博格、加速化和假象化倾向不仅影响了人对自身经验的把握,而且还妨害到对... 人主体地位的确立,知识的去蔽与下沉,以及注意力经济的刺激是当下短视频持续火爆并进入日常生活领域的根源。而短视频在发展中暴露出的现代性问题同样不容忽视,赛博格、加速化和假象化倾向不仅影响了人对自身经验的把握,而且还妨害到对他人、对世界的真实感知。因此,必须从人的内在精神体验着手,为短视频审美“立法”,以唤醒人们对乡土家园的情感,加强人们的责任意识,提升人们的艺术鉴赏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视频 具身体验 现代性 精神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顾城诗歌的精神建构与审美追求
3
作者 孙玉荣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91-94,共4页
当代诗人顾城的诗歌,清新脱俗,富含哲理,既有对生命与自然的热爱,又有对世界的深刻洞察,蕴含着生命意识、自然情怀、人文关怀等深刻的思想内涵。笔者结合具体作品,分析作者创作心理的形成,阐述其精神建构、现代主义风格和审美追求,总结... 当代诗人顾城的诗歌,清新脱俗,富含哲理,既有对生命与自然的热爱,又有对世界的深刻洞察,蕴含着生命意识、自然情怀、人文关怀等深刻的思想内涵。笔者结合具体作品,分析作者创作心理的形成,阐述其精神建构、现代主义风格和审美追求,总结顾城诗歌童话风格的价值及诗人的悲剧命运给世人的警示,以更好地理解其创作理念,为当代诗歌创作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作心理 精神建构 审美追求 人文关怀 童话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一流大学精神建构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吴朝晖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4-19,共6页
大学精神始终与时代发展密切互动,以师生校友为实践主体,以大学文化为依托载体,承担着形塑有理想有灵魂大学的时代责任。进入新时代,我国一流大学精神在继承创新基础上,进一步展现出扎根、铸魂、启真、崇善、开源、奋进等重要内涵,并在... 大学精神始终与时代发展密切互动,以师生校友为实践主体,以大学文化为依托载体,承担着形塑有理想有灵魂大学的时代责任。进入新时代,我国一流大学精神在继承创新基础上,进一步展现出扎根、铸魂、启真、崇善、开源、奋进等重要内涵,并在立德树人中传创,在创新创造中淬炼,在改革开放中涵育其文化载体,为教育现代化、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动力源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中国一流大学 大学精神 精神建构
原文传递
21世纪四川作家的精神建构和艺术追求——以阿来、麦家、何大草为例 被引量:4
5
作者 宋先梅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5-68,共4页
进入21世纪的十年间,四川作家依然一如既往地耕耘在文学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其中,阿来通过对藏地民族生活历史进程的追溯和描绘,实现了其在群山与大地之间的精神守望;麦家小说通过致密的叙事结构和推理能力,展示了天才的禀赋和人类精神极... 进入21世纪的十年间,四川作家依然一如既往地耕耘在文学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其中,阿来通过对藏地民族生活历史进程的追溯和描绘,实现了其在群山与大地之间的精神守望;麦家小说通过致密的叙事结构和推理能力,展示了天才的禀赋和人类精神极限的无限风光;何大草则通过形式对目的的参与,揭示了生命的轨迹在岁月中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来 麦家 何大草 精神建构 艺术追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大学精神建构与人才培养的关系及其限度 被引量:5
6
作者 韩亮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2-24,共3页
大学精神与人才培养互为表里、相互渗透,大学精神的建构以人才培养为向度,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其成效以人才培养的质量作为检验,二者的关系和演生限度从根本上制约着大学发展的总体格局。
关键词 大学精神 大学精神建构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叙述行为·心理认同·精神建构 被引量:3
7
作者 马大康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71-180,共10页
文学叙述的主要对象不是"故事",而是"人之行为"。在文学发展历史中,就存在着叙述重点从"故事"向"行为"迁移的过程,它标志着文学真正转向"人学"。人的行为体现着真善美,人的精神建构... 文学叙述的主要对象不是"故事",而是"人之行为"。在文学发展历史中,就存在着叙述重点从"故事"向"行为"迁移的过程,它标志着文学真正转向"人学"。人的行为体现着真善美,人的精神建构实质上就是为行为建立规范性的问题,文学叙述则因其独特性很好地参与了这一过程。在当前现状下,文学如何叙述暴力,如何应时网络时代的去主体化,是文学拳与人的精神重构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述行为 行为 规范性 心理认同 精神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南的趣味和智慧——再论“开明派”的精神建构 被引量:3
8
作者 姜建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3-67,共5页
注重个人的精神趣味、追求生活的艺术质地的江南文人生活方式,深刻地介入和规定了开明派文人的社会存在方式:以与现实政治保持距离的退守姿态为自己换取心灵和艺术的生存空间,这种中和的文化态度保证了他们精神世界的丰富完整。
关键词 开明派 精神建构 江南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章程的精神建构 被引量:3
9
作者 董雅华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1-38,共8页
大学章程建设是高校依法治校、科学发展以及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环节。在大学章程的实施和后续建设中,对大学章程内在精神的思考、凝练、建构和倡扬不可忽视,它将对大学章程完善乃至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起到重要的价值导向、目... 大学章程建设是高校依法治校、科学发展以及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环节。在大学章程的实施和后续建设中,对大学章程内在精神的思考、凝练、建构和倡扬不可忽视,它将对大学章程完善乃至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起到重要的价值导向、目标整合、凝聚力量和思想动员作用。大学章程的精神建构必须置于现代大学治理体系的背景中去加以认识。其中,学术自由精神是现代大学治理的核心,民主共治精神是现代大学治理的实质,依法治校精神是现代大学治理的基础,责任伦理精神是现代大学治理的归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大学治理 大学章程 精神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解与个体的精神建构 被引量:2
10
作者 苏林琴 孙晋 《教育研究与实验》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2-55,共4页
教育是人存在的根本方式,教育过程本质上就是理解的过程,理解是受教育者个体精神建构的主要方式。从理解的角度把握教育,完整的教育必须具有主体的能动性、精神的建构性和过程的教育性等特性。这是现代教育价值取向的必然选择和合理路径。
关键词 理解 教育 受教育者 精神建构 价值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当前我国高校学术共同体精神建构的若干思考——从屠呦呦获诺贝尔科学奖谈起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晓杰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92-96,共5页
高等学校是以文化传承和知识创新为主要表征的学术共同体,学术共同体精神是高校生存与发展的核心与关键。学术共同体精神是规范高校学者学术道德的思想基础,追求真理、传承文化的精神是引领高校学者学术良知的人生观基础,淡泊名利、厚... 高等学校是以文化传承和知识创新为主要表征的学术共同体,学术共同体精神是高校生存与发展的核心与关键。学术共同体精神是规范高校学者学术道德的思想基础,追求真理、传承文化的精神是引领高校学者学术良知的人生观基础,淡泊名利、厚德载物的精神是支撑高校学者学术良知的价值观基础。真正的学术共同体精神摒弃行政化主导和功利化取向,强调求实创新和文明传承。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经历,引发了人们关于高校学术共同体精神建构的深刻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学校 学术共同体 精神建构 制度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悲悯与守护:论佛学之于开明派的精神建构 被引量:1
12
作者 姜建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0-115,共6页
开明派文人与佛学文化之间存在着深刻的联系。他们通过对佛教人生观念、道德观念的吸收和改造,在出世与入世之间形成了一种平衡:一方面以超脱的姿态去抵拒无常的侵袭,抚慰心灵的创痛;另一方面在对病态社会的批判和"童心"的赞... 开明派文人与佛学文化之间存在着深刻的联系。他们通过对佛教人生观念、道德观念的吸收和改造,在出世与入世之间形成了一种平衡:一方面以超脱的姿态去抵拒无常的侵袭,抚慰心灵的创痛;另一方面在对病态社会的批判和"童心"的赞美中着力于人性的守护,并以对人生的慈悲胸怀贯穿自己的社会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明派 精神建构 佛学 慈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君子人格的追求——论“开明派”的精神建构 被引量:1
13
作者 姜建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79-185,共7页
开明派以对君子人格的追求作为人性、人生的把握实现方式和个人对于社会的文化态度文化行为。他们在人格实践中坚持着“四个有所”的原则并形成了认真执着的特点。这种人格追求与儒家文化之间有着深刻联系,而这种联系一部分是通过李叔... 开明派以对君子人格的追求作为人性、人生的把握实现方式和个人对于社会的文化态度文化行为。他们在人格实践中坚持着“四个有所”的原则并形成了认真执着的特点。这种人格追求与儒家文化之间有着深刻联系,而这种联系一部分是通过李叔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建构 "开明派" 君子人格 儒家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语境下的精神建构 被引量:3
14
作者 程耀明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9-14,22,共7页
文化对于民族和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它是民族的灵魂、国家的形象、政党的旗帜。文化自信源于民族基因最深处的国民素养和精神力量。今天中国文化自信源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与滋养,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中国特... 文化对于民族和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它是民族的灵魂、国家的形象、政党的旗帜。文化自信源于民族基因最深处的国民素养和精神力量。今天中国文化自信源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与滋养,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理论自信的内在要术和必然结果,它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劲的精神引领。要培育、巩固和加强我们的文化自信,就要持续坚持文化的民族性,增强文化的凝聚力;坚持文化的科学性,增强文化的说服力;坚持文化的大众性,增强文化的向心力;坚持文化的创新性,增强文化的生命力;坚持文化的开放性,增强文化的进取力;坚持文化的时代性,增强文化的感召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精神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茶道精神建构特点解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建立 《日本问题研究》 2023年第4期52-61,共10页
日本茶道是在对中国茶道及西方文化价值观念本土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独具特色的综合性生活文化。中国不仅是茶树的原产地,也是茶道文化的发祥地。日本囿于位居文化下游的物质和精神缺憾,在其茶道文化规范和精神建构过程中,秉持着“混淆... 日本茶道是在对中国茶道及西方文化价值观念本土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独具特色的综合性生活文化。中国不仅是茶树的原产地,也是茶道文化的发祥地。日本囿于位居文化下游的物质和精神缺憾,在其茶道文化规范和精神建构过程中,秉持着“混淆和汉边际”的方针,对中国茶道理念等进行了扬弃。20世纪以来,日本茶人又抱着一种强烈的本自具足的心态,发掘日本茶道中所具有的“民主”“平等”“自由”理念,刻意强化了与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同一性。日本茶道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日本茶道精神与时俱进的建构,既体现了日本吸收外来文化的一些规律性特点,也凸显了日本国民性的一些典型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茶道 日本茶道 西方价值观 本土化 精神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欲望追寻与精神建构之间的裂隙——试论电视剧的精神坚守问题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衡 《文艺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2-26,共5页
戴锦华认为“自80年代(20世纪)中期特别是90年代以来,由于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文化市场和文化工业突然‘崛起’,大众文化犹如一片燎原大火蔓延全国,使中国的文化景观在短短几年内一下子改观。”
关键词 精神建构 电视剧 欲望 90年代以来 80年代 市场经济 文化工业 文化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批评与知识分子的精神建构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轶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7-44,共8页
关键词 文学批评 精神建构 知识分子 现当代文学研究 《文学评论》 文化批判 艺术风格 短篇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文化观与动画电影——对当下国产动画电影精神建构的一种思考 被引量:2
18
作者 方明星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156-158,共3页
在建构动画电影的精神意蕴时,大文化观提供了一种宽阔的视野。认为民族文化与它国文化应平等互参、寻找共同理解的基点;主流文化与亚文化等应相互砥砺,共存共荣,从而为动画提供足够的精神支撑。
关键词 大文化观 国产动画 精神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命哲学的精神建构——评电视剧《马兰谣》的叙事艺术 被引量:1
19
作者 胡广丽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6期78-79,共2页
2016年8月2日央视一套首播的年代剧《马兰谣》,讲述了中国工程院院士、爆炸力学和核试验工程领域著名专家林俊德,立足于我国核国防事业74年无私奉献的故事。在电视剧叙事层面,该剧涉及国防事业,创作中有诸多不便。所以该剧将镜头聚... 2016年8月2日央视一套首播的年代剧《马兰谣》,讲述了中国工程院院士、爆炸力学和核试验工程领域著名专家林俊德,立足于我国核国防事业74年无私奉献的故事。在电视剧叙事层面,该剧涉及国防事业,创作中有诸多不便。所以该剧将镜头聚焦在了对林俊德丰富人物关系的设计与刻画上,实现了电视剧创作中对特殊重大题材的“轻巧”叙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剧创作 叙事艺术 精神建构 生命哲学 马兰 中国工程院院士 国防事业 著名专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理性:语文教育的文化精神建构——语文课改十年文化思想巡礼 被引量:2
20
作者 邱福明 《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上旬)》 2010年第4期3-6,共4页
十年前的1999年.我们迎来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语文课程改革经过艰苦的摸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从语文教育理念到语文教育实践.均发生了很大变化。表现为:初步实现了语文课程功能的转变,体现了语文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 十年前的1999年.我们迎来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语文课程改革经过艰苦的摸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从语文教育理念到语文教育实践.均发生了很大变化。表现为:初步实现了语文课程功能的转变,体现了语文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密切了语文课程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初步改善.正在逐步建立与素质教育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语文课程资源不断得到开发和利用等等。然而.“语文课程改革在取得长足进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我们理性看待并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教育理念 语文课改 文化思想 新理性 精神建构 语文课程改革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语文课程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