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淋巴显影结合淋巴管-静脉吻合术治疗淋巴管畸形的研究现状
1
作者 于凡 杜仲 +4 位作者 李顺顺 游元和 田卓炜 肖孟 王延安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5年第1期77-83,共7页
淋巴管畸形(lymphatic malformation,LM)是一种先天性淋巴管发育畸形,大量淋巴液积聚在病变区域畸形扩张的淋巴管腔内,当患者的淋巴免疫反应增强时,即出现病变区域的肿痛及功能障碍,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目前,针对LM的主要治疗手段包括... 淋巴管畸形(lymphatic malformation,LM)是一种先天性淋巴管发育畸形,大量淋巴液积聚在病变区域畸形扩张的淋巴管腔内,当患者的淋巴免疫反应增强时,即出现病变区域的肿痛及功能障碍,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目前,针对LM的主要治疗手段包括硬化治疗、手术切除、靶向药物治疗等,但各种治疗方法均无法实现病变区域异常淋巴回流的长期恢复与重建。作为超显微外科技术的代表之一,淋巴管-静脉吻合术(lymphatic-venous anastomosis,LVA)可通过淋巴显影和显微镜的辅助,将病灶区域的淋巴管与周围静脉吻合重建,从而实现改善和重建局部淋巴引流的目标。目前,已有部分研究尝试在LM患者中开展此类手术,并获得了良好疗效,但尚未得到推广。本文结合最新国内外研究成果,从淋巴显影技术、基于淋巴显影的LM分型、LVA的发展与挑战、LVA治疗LM的研究及应用现状、LVA的围术期护理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促进该技术在治疗LM领域的研究、应用及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管畸形 淋巴显影 淋巴管-静脉吻合术 围术期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消肿治疗与静脉-淋巴管吻合术在中重度淋巴水肿患者中的效果比较
2
作者 丁志娟 余腾骅 +1 位作者 周菁 曾小强 《中国当代医药》 2025年第1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综合消肿治疗(CDT)和静脉-淋巴管吻合手术(LVA)在中重度淋巴水肿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3月在江西省肿瘤医院行乳腺癌手术后复诊确认发生上肢中重度淋巴水肿的3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LVA组... 目的探讨综合消肿治疗(CDT)和静脉-淋巴管吻合手术(LVA)在中重度淋巴水肿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3月在江西省肿瘤医院行乳腺癌手术后复诊确认发生上肢中重度淋巴水肿的3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LVA组(采用LVA干预)及CDT组(采用CDT干预),每组各16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6、12个月的健、患侧上肢周径差值,细胞外液/细胞内液(ECW/ICW),细胞外液/体液总量(ECW/TBW),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症状指数(BCLE-SEI)量表评分。结果治疗后3、6、12个月,LVA组的健、患侧周径差值低于CD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A组治疗后12个月的ECW/ICW、ECW/TBW低于CD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A组治疗后6、12个月的BCLE-SEI量表评分低于CD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术后并发上肢中重度水肿采用LVA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的水肿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上肢淋巴水肿 综合手法治疗 静脉-淋巴管吻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吲哚菁绿红外显像联合亚甲蓝染色精确定位在下肢淋巴管-静脉吻合术中的应用
3
作者 周煦川 苏学峰 +3 位作者 马戈甲 王文飞 秦傲霜 刘宾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41-44,共4页
目的:通过吲哚菁绿红外显像联合亚甲蓝染色,进行下肢淋巴管-静脉吻合术(Lymphaticovenular anastomosis,LVA),分析改良定位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5月笔者科室收治的40例下肢淋巴水肿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 目的:通过吲哚菁绿红外显像联合亚甲蓝染色,进行下肢淋巴管-静脉吻合术(Lymphaticovenular anastomosis,LVA),分析改良定位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5月笔者科室收治的40例下肢淋巴水肿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20例。两组分别以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红外显像联合亚甲蓝染色(研究组)和单纯ICG红外显像(对照组)作为定位方法,行LVA治疗,比较术中吻合淋巴管数目、淋巴管寻找时间、淋巴管吻合时间等数据差异。采用下肢淋巴水肿指数(Lower extremity lymphedema index,LELI)作为预后指标,观察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半年淋巴水肿症状缓解情况。结果:研究组吻合淋巴管数目高于对照组,淋巴管寻找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淋巴管吻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VA术后半年,两组LEL指数均小于术前(P<0.05)。结论:ICG红外显像联合亚甲蓝染色精确定位具有实时可视、定位精确等优点,可提高吻合淋巴管数目,缩短术中寻找淋巴管时间,预后良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淋巴水肿 淋巴管-静脉吻合术 超显微外科 吲哚菁绿 亚甲蓝 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级显微外科淋巴管-静脉吻合术治疗头面部淋巴水肿:病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3
4
作者 任振虎 顾仕林 +3 位作者 季彤 何悦 张志愿 郑有卯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306-308,共3页
近年来,四肢及躯干淋巴水肿的外科治疗逐步受到关注,但头面部淋巴水肿的关注度较低。本文报告1例超级显微外科技术下淋巴管-静脉吻合术(lymphatic-venous anastomosis,LVA)治疗头面部淋巴水肿病例,并结合相关文献,就其发生机制、临床表... 近年来,四肢及躯干淋巴水肿的外科治疗逐步受到关注,但头面部淋巴水肿的关注度较低。本文报告1例超级显微外科技术下淋巴管-静脉吻合术(lymphatic-venous anastomosis,LVA)治疗头面部淋巴水肿病例,并结合相关文献,就其发生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面部淋巴水肿 淋巴管-静脉吻合术 超级显微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索内微小淋巴管—静脉吻合或植入术治疗乳糜尿七例报告
5
作者 魏永虎 《江西医学院学报》 1997年第2期221-221,共1页
关键词 精索内淋巴管-静脉吻合术 乳糜尿 手术方法 疗效研究 发病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显微淋巴管-静脉吻合术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2例
6
作者 曾伟锋 童致虹 +1 位作者 WeiF.Chen 赵海东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5年第3期247-249,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例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进行显微淋巴管-静脉吻合术,对比术前、术后上肢容积差异及消肿率。结果2例患肢肿胀程度明显减轻及胀痛感消失,Campisi标准评价疗效均获优良... 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例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进行显微淋巴管-静脉吻合术,对比术前、术后上肢容积差异及消肿率。结果2例患肢肿胀程度明显减轻及胀痛感消失,Campisi标准评价疗效均获优良。结论超显微外科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手术创伤小,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显微外科 淋巴管-静脉吻合术 乳腺癌 淋巴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管-静脉吻合术治疗妇科肿瘤术后下肢淋巴水肿的效果 被引量:9
7
作者 王欣宇 杜建时 韩冬梅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6149-6151,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淋巴管-静脉吻合术治疗妇科肿瘤术后各期下肢淋巴水肿的近中期治疗效果。方法妇科肿瘤术后单侧肢体淋巴水肿(Ⅱ~Ⅲ期)可随访中老年患者34例中将同级患者根据个人意愿等因素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治疗前肿胀程度无... 目的探讨应用淋巴管-静脉吻合术治疗妇科肿瘤术后各期下肢淋巴水肿的近中期治疗效果。方法妇科肿瘤术后单侧肢体淋巴水肿(Ⅱ~Ⅲ期)可随访中老年患者34例中将同级患者根据个人意愿等因素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治疗前肿胀程度无明显差异。观察组行淋巴管-静脉吻合术,术后联合复合消肿疗法。对照组仅行复合消肿疗法。两组余变量相同。在治疗前、出院时、出院后1、2年分别测量双下肢小腿周径最大位置,计算水肿周径减少百分比(%REC)。结果观察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治疗后两组主观症状、客观指标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淋巴水肿Ⅱ期出院1、2年%REC、入院复合理疗的次数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各期改善程度有所差异。结论淋巴管-静脉吻合术治疗Ⅱ期前淋巴水肿的近中期疗效良好,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水肿 淋巴管-静脉吻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点注射吲哚菁绿红外显影在下肢淋巴管-静脉吻合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周煦川 刘宾 +3 位作者 王文飞 秦傲霜 王奕迪 马戈甲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 CAS 2023年第5期459-463,共5页
目的探索术前多点注射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红外显影在下肢淋巴管-静脉吻合术(Lymphaticovenular anastomosis,LVA)中的应用,分析改良显影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6月就诊的57例下肢淋巴水肿患者作为研... 目的探索术前多点注射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红外显影在下肢淋巴管-静脉吻合术(Lymphaticovenular anastomosis,LVA)中的应用,分析改良显影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6月就诊的57例下肢淋巴水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单点注射组(n=25)和多点注射组(n=32)。单点注射组在第一趾蹼注射ICG;多点注射组在第一趾蹼、内外踝和膝关节内外侧共5个点注射ICG。两组患者均通过红外显影观察并标记线性淋巴管,行LVA治疗,比较术中吻合淋巴管数目和手术时间差异。术后随访6个月,采用下肢淋巴水肿指数(Lower extremity lymphedema index,LELI)作为预后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淋巴水肿症状缓解情况。结果多点注射组吻合淋巴管数目高于单点注射组,手术时间少于单点注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A术后6个月,单点注射组和多点注射组的LELI均低于术前(P<0.05)。两组患者术后患肢周径均缩小,多点注射组LELI减少程度高于单点注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多点注射吲哚菁绿红外显影可在术前发现更多的线性淋巴管,缩短术中寻找淋巴管的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淋巴水肿 淋巴管-静脉吻合术 吲哚菁绿 淋巴管显影 多点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血管化淋巴结移植联合淋巴管-静脉吻合术患者的护理
9
作者 王宏云 张倩 +1 位作者 杨丹 石文莉 《护理与康复》 2023年第12期65-67,共3页
总结1例宫颈癌术后双下肢Ⅲ期合并下腹部Ⅱ期淋巴水肿患者行自体血管化淋巴结移植联合淋巴管-静脉吻合术患者的护理经验。通过保障皮瓣良好血供、预防淋巴漏的发生和做好全面的延续护理等措施,患者腹围、左下肢周径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 总结1例宫颈癌术后双下肢Ⅲ期合并下腹部Ⅱ期淋巴水肿患者行自体血管化淋巴结移植联合淋巴管-静脉吻合术患者的护理经验。通过保障皮瓣良好血供、预防淋巴漏的发生和做好全面的延续护理等措施,患者腹围、左下肢周径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水肿程度减轻,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患者住院9 d顺利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水肿 淋巴结移植 淋巴管-静脉吻合术 淋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保留精索淋巴管技术治疗青少年精索静脉曲张 被引量:8
10
作者 胡岩 靳红霞 +3 位作者 齐灿 高靖达 高栩 郭付臣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899-901,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保留淋巴管技术治疗青少年精索静脉曲张的效果。方法 2015年1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青少年Ⅲ度原发性精索静脉曲张12例,年龄11~14岁,平均12.5岁,均为左侧。患侧睾丸明显小于健侧,其中4例运动后阴囊有明显坠胀不适。...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保留淋巴管技术治疗青少年精索静脉曲张的效果。方法 2015年1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青少年Ⅲ度原发性精索静脉曲张12例,年龄11~14岁,平均12.5岁,均为左侧。患侧睾丸明显小于健侧,其中4例运动后阴囊有明显坠胀不适。术中睾丸鞘膜注射1%亚甲蓝,腹腔镜下保留精索淋巴管行选择性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观察术后鞘膜积液、睾丸萎缩、复发等情况。结果 12例睾丸鞘膜内注射亚甲蓝后均在腹腔镜下观察到蓝染的精索淋巴管,行保留淋巴管的选择性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手术时间36~50 min,平均45 min。术后随访8~18个月,中位数12个月,术后患侧未出现鞘膜积液、精索静脉曲张复发、睾丸坏死萎缩等并发症。结论腹腔镜下保留精索淋巴管的选择性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静脉曲张 淋巴管 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索内静脉与腹壁下静脉吻合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应用解剖学 被引量:2
11
作者 孟宪玉 钟世镇 +7 位作者 刘万胜 孟石合 彭义森 沈怀亮 张兆武 王希文 张凤林 吴碧芝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1984年第3期132-134,共3页
研究了50例精索内静脉和腹壁下静脉的应用解剖学,我们认为可以通过髂窝手术途径,采用精索内静脉切断后吻合于腹壁下静脉的显微外科技术,从而促进静脉血回流,治疗精索静脉曲张,建议临床有选择地开展这种新的手术。
关键词 静脉曲张 静脉吻合 显微外科技术 腹壁 静脉 吻合术 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镜下精索内静脉-腹壁下静脉逆行转流术治疗男性少精弱精症型精索静脉曲张并胡桃夹现象的临床分析
12
作者 王艳华 郭树林 +2 位作者 吴金华 廖忠祥 刘沛衍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3期43-47,共5页
目的:探讨男性少精弱精症型精索静脉曲张(VC)并胡桃夹现象(NCP)行显微镜下精索内静脉-腹壁下静脉逆行转流术(简称“精索静脉转流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月就诊于赣州市人民医院的70例男性少弱精症VC并NCP患者,按... 目的:探讨男性少精弱精症型精索静脉曲张(VC)并胡桃夹现象(NCP)行显微镜下精索内静脉-腹壁下静脉逆行转流术(简称“精索静脉转流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月就诊于赣州市人民医院的70例男性少弱精症VC并NCP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试验组运用显微镜下精索静脉转流术治疗,对照组运用显微镜下左侧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治疗。对比两组左肾静脉彩超检查结果、精液质量参数、左侧阴囊疼痛情况、左侧VC严重程度。结果:术后,试验组受压段内径D1较对照组高,受压段流速V1慢于对照组,精索静脉曲张内径D3、扩张段内径D2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试验组精子密度、向前运动精子百分率均较对照组高,左侧阴囊疼痛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试验组左侧VC严重程度较对照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镜下精索静脉转流术可改善男性少精弱精症型VC并NCP患者左肾静脉内径、血流速度,提高精液质量,减轻左侧阴囊疼痛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 胡桃夹现象 少弱 静脉曲张 索内静脉-腹壁下静脉逆行转流术 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镜下骨骼化精索静脉结扎术对精索静脉曲张患者精子DNA碎片率及血清IL-1β、HIF-1α水平的影响
13
作者 刘国路 李乾 +3 位作者 王以金 刘鑫 王苏贵 张成波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34期69-72,共4页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骨骼化精索静脉结扎术(MSV)对精索静脉曲张(VC)患者精子DNA碎片率(DFI)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VC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显微镜组和腹腔镜组,每组60例,术前...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骨骼化精索静脉结扎术(MSV)对精索静脉曲张(VC)患者精子DNA碎片率(DFI)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VC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显微镜组和腹腔镜组,每组60例,术前及术后采集精液标本2~5 mL,采用精子染色质结构分析法检测精子DNA碎片率(DFI),DFI值超出15%则为精子DNA碎片率高。采用改良巴氏染色法检测精子完整性,测算精液质量。于术前和术后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ELISA法检测血清IL-1β、8-羟基脱氧鸟苷(8-OHdG)水平,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HIF-1α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核因子NF-E2相关因子2(Nrf2)水平。以术后并发症作为近期预后进行统计,以术后1年复查卵泡雌激素(FSH)水平和术后1年配偶受孕率作为远期预后进行统计,其中FSH采用ELISA法检测。结果术前两组DFI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DFI值均明显降低,显微镜组低于腹腔镜组(P<0.05);两组术前细胞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显微镜组IL-1β、HIF-1α、8-OHdG和Nrf2均低于腹腔镜组(P均<0.05);两组术前精子完整性、术后Ⅱ~Ⅳ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显微镜组Ⅰ类高于腹腔镜组(P<0.05);两组术前精液质量参数及术后正常精子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显微镜精子浓度、精液量以及活动精子率显著高于腹腔镜组,不活动精子率低于腹腔镜组(P均<0.05);两组近期预后情况、术后1年受孕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显微镜组术后FSH水平高于腹腔镜组(P<0.05)。结论MSV术式可有效改善VC患者的精液质量,同时有利于提高精子完整性,改善患者远期预后,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IL-1β、HIF-1α等生物标志物水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曲张 显微镜下骨骼化静脉结扎术 DNA碎片率 白细胞介素- 缺氧诱导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保留睾丸动脉及淋巴管高位结扎精索内静脉治疗精索静脉曲张(65例报告)
14
作者 任小强 高中伟 +1 位作者 辛士永 张建国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6期141-141,142,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保留睾丸动脉及淋巴管的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65例行腹腔镜下保留睾丸动脉及淋巴管的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Artery-Lymphatics Sparing Laparoscopic Varicocelectomy,ALSLV)的...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保留睾丸动脉及淋巴管的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65例行腹腔镜下保留睾丸动脉及淋巴管的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Artery-Lymphatics Sparing Laparoscopic Varicocelectomy,ALSLV)的原发性精索静脉曲张患者临床资料。结果65例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为(38.5±6.5)min。术后平均随访1.5~2.5年,精液参数提高率72.3%(47/65);自然妊娠率52.3%(34/65);睾丸疼痛发生率为0(0/65);睾丸萎缩发生率为0(0/65);鞘膜积液发生率为0(0/65);复发率为6.1%(4/65)。结论腹腔镜下保留睾丸动脉及淋巴管的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术手术可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精液质量改善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索内静脉高位结扎 睾丸动脉 淋巴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例显微镜下精索内静脉-腹壁下静脉端侧吻合分流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合并胡桃夹现象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徐春璐 宋涛 +1 位作者 陈海 戴玉田 《中国性科学》 2021年第9期15-18,共4页
目的评估创新性的显微镜下精索内静脉-腹壁下静脉端侧吻合分流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合胡桃夹现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6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男科行显微镜下精索内静脉-腹壁下静脉端侧吻合分流术的5例患者的临床资... 目的评估创新性的显微镜下精索内静脉-腹壁下静脉端侧吻合分流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合胡桃夹现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6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男科行显微镜下精索内静脉-腹壁下静脉端侧吻合分流术的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并复查彩超、尿常规、精液常规等资料。结果5例患者手术均取得成功,术后6个月复查,显示精索静脉曲张均治愈,精子总活力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例阴囊疼痛不适患者症状均消失,1例镜下血尿和蛋白尿患者复测尿常规未见血尿、蛋白尿。5例患者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创新性显微镜下精索内静脉-腹壁下静脉端侧吻合分流术表现出了良好的左侧精索静脉治疗效果,但对于左肾静脉受压的治疗效果不一,仅表现出一定的疗效。总体看,该术式仍可能因其吻合口更匹配,血流动力学破坏更小,而成为一种潜在、有效的治疗精索静脉曲张合并胡桃夹现象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曲张 胡桃夹现象 显微镜下索内静脉-腹壁下静脉分流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甲蓝在单孔腹腔镜保留淋巴管治疗小儿精索静脉曲张中的应用
16
作者 张悦振 孙凌云 +5 位作者 吴雄伟 杨莉 陈鑫 赵静 李富江 鹿洪亭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4期365-369,共5页
目的探讨向睾丸鞘膜腔注射亚甲蓝后,经脐单孔腹腔镜淋巴管显影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7月至2019年10月由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5例精索静脉曲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侧均为左侧;3例以阴囊坠涨感就诊,12例以阴... 目的探讨向睾丸鞘膜腔注射亚甲蓝后,经脐单孔腹腔镜淋巴管显影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7月至2019年10月由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5例精索静脉曲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侧均为左侧;3例以阴囊坠涨感就诊,12例以阴囊肿物就诊;Ⅱ级4例,Ⅲ级11例。所有患者术前行B超检查确诊,B超结果提示患侧精索静脉有不同程度的增粗,内径直径为2.40~4.80 mm,平均(3.37±0.67)mm。患者年龄11~14岁,平均(12.67±1.03)岁,所有患者行单孔腹腔镜下保留淋巴管的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术中向睾丸鞘膜腔注入亚甲蓝3 mL,待淋巴管充分显影后,用带线疝针经皮穿刺避开精索内淋巴管的同时行高位结扎精索血管术,所有患者未保留睾丸动脉,观察患者术后治疗效果以及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获得成功,术后随访6~18个月,阴囊肿物,阴囊不适感均获得改善,无精索静脉曲张的复发,无鞘膜积液、阴囊水肿、阴囊色素沉积发生。淋巴管均成功显影,至少保留1根淋巴管,从注射到显影时间为30~90 s,平均(60.40±20.03)s。手术时间33~60 min,平均(40.13±11.25)min。患者住院时间1~6 d,平均(3.40±1.40)d,阴囊蓝染消失时间3~7 d,平均(4.40±1.45)d。与术前相比术后双侧睾丸体积明显增大,左侧睾丸体积平均增大(1.68±0.52)mm^(3),右侧睾丸体积平均增大(1.58±0.44)mm^(3)。结论通过单孔腹腔镜下睾丸鞘膜腔内注射亚甲蓝保留淋巴管治疗小儿精索静脉曲张,可使精索内淋巴管清晰显影,便于保留淋巴管,避免术后鞘膜积液、阴囊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且该方法疝针操作方便,手术时间短,手术切口小,更加美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检查 淋巴管 静脉曲张 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术中注射亚甲蓝行保留淋巴管的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凡修 刘海东 +1 位作者 王庆新 张龙洲 《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2期28-30,共3页
目的探讨通过术中睾丸白膜内注射亚甲蓝,行保留淋巴管的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本单位收治的33例精索静脉曲张患者,行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术中通过睾丸白膜内注射亚甲蓝显示淋巴管,并予分离后保留。结... 目的探讨通过术中睾丸白膜内注射亚甲蓝,行保留淋巴管的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本单位收治的33例精索静脉曲张患者,行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术中通过睾丸白膜内注射亚甲蓝显示淋巴管,并予分离后保留。结果本组33例患者均成功进行保留淋巴管的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平均手术时间30分钟(20~45分钟),术后无明显并发症,住院时间5~7天。术后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门诊复诊,平均随访4个月(3~6个月),术后1~3个月患者症状逐渐消失,未发现阴囊淋巴水肿及睾丸鞘膜积液病例。结论通过术中睾丸白膜内注射亚甲蓝,显示精索内淋巴管确切,保留淋巴管的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效果确凿,操作方便,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甲蓝 腹腔镜 保留淋巴管静脉高位结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精索静脉曲张后附睾上皮细胞凋亡及管腔α-1,4-葡糖苷酶、唾液酸含量观察 被引量:29
18
作者 赵豫刚 周吉 +6 位作者 张雪军 门晓炜 王锐 周飞 陈德红 余志运 石洪波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7期619-621,共3页
目的:探讨大鼠左侧精索静脉曲张后同侧附睾上皮细胞凋亡与附睾管腔中-α1,4-葡糖苷酶和唾液酸含量改变的关系及意义。方法:16只雄性SD大鼠建立左侧精索静脉曲张模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8只。缺口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检测附睾上皮细... 目的:探讨大鼠左侧精索静脉曲张后同侧附睾上皮细胞凋亡与附睾管腔中-α1,4-葡糖苷酶和唾液酸含量改变的关系及意义。方法:16只雄性SD大鼠建立左侧精索静脉曲张模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8只。缺口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检测附睾上皮细胞凋亡;硝基酚法和5-甲基苯二酚法分别检测附睾管腔液-α1,4-葡糖苷酶和唾液酸含量。结果:大鼠左侧精索静脉曲张模型建立后的第7 d,实验组同侧附睾上皮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实验组附睾管腔液-α1,4-葡糖苷酶、唾液酸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05)。结论:大鼠左侧精索静脉曲张可导致同侧附睾上皮细胞凋亡增加,进而影响该侧附睾上皮细胞的合成和分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曲张 附睾上皮细胞 细胞凋亡 α-1 4-葡糖苷酶 唾液酸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索静脉曲张和非精索静脉曲张不育患者精浆α-葡萄糖苷酶水平的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邹铁军 薛炜 +2 位作者 唐开发 丁上书 邢俊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1896-1897,共2页
目的探讨精索静脉曲张和非精索静脉曲张不育患者精浆α-糖苷酶水平及其与精子密度、活力的关系。方法按是否患有精索静脉曲张将80例男性不育患者分为两组(静脉精索曲张组、非静脉精索曲张组,每组40例),正常生育男性作为对照组(30例),分... 目的探讨精索静脉曲张和非精索静脉曲张不育患者精浆α-糖苷酶水平及其与精子密度、活力的关系。方法按是否患有精索静脉曲张将80例男性不育患者分为两组(静脉精索曲张组、非静脉精索曲张组,每组40例),正常生育男性作为对照组(30例),分别采用国产WLJY-9000伟力彩色精子质量检测系统测定精子密度和活力,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总α-糖苷酶水平。结果不育组的精浆α-糖苷酶活性水平[精索静脉曲张组(29.45±9.08)U/ml,非精索静脉曲张组(38.41±16.28)U/ml]明显低于正常生育组[(46.04±16.63)U/ml,P<0.05]。精索静脉曲张不育患者的α-糖苷酶活性水平与精子密度、活力呈正相关(r分别为0.401、0.317,P分别为0.028、0.036)。结论非静脉精索曲张组精浆α-糖苷酶水平比静脉精索曲张组高,精索静脉曲张可能影响附睾功能导致精子密度和精子活力下降从而引起不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不育 静脉曲张 Α-糖苷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精索静脉曲张模型大鼠双侧睾丸Claudin-11表达及血-睾屏障变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潘建刚 朱志荣 +3 位作者 钮莉莉 周毅 余力航 阎家骏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7-81,共5页
精索静脉曲张(varicocele,VC)是青年男性常见病,也是导致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目前对VC致男性不育的机制仍未能阐明。Claudin-11是睾丸中的跨膜蛋白,也是构成血-睾屏障最基本的分子结构,通过Claudin-11蛋白间的相互作用可调节生殖细胞的... 精索静脉曲张(varicocele,VC)是青年男性常见病,也是导致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目前对VC致男性不育的机制仍未能阐明。Claudin-11是睾丸中的跨膜蛋白,也是构成血-睾屏障最基本的分子结构,通过Claudin-11蛋白间的相互作用可调节生殖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对于维持精子生成十分重要[1]。本研究旨在通过建立大鼠左侧VC模型,并检测双侧睾丸间质细胞表达Claudin-11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 -睾屏障 Claudin-11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