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基于耳穴压豆的全程式护理干预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南昌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目的探讨基于耳穴压豆的全程式护理干预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南昌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基于耳穴压豆的全程式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糖代谢情况[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双侧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及感觉传导速度(SCV)。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FPG、2 h PG、HbA1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左右两侧下肢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MCV,以及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SCV均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基于耳穴压豆的全程式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糖代谢水平,且能加快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 探讨中年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的认知功能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2年12月~2023年4月于我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T2DM患者95例,根据是否存在DPN将其分为非DPN组(53例)和DPN组(42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与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比较。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痛性DPN患者的主观疼痛程度;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威斯康辛卡片分类任务(WCST)、视觉数字广度测试(VDST)和爱荷华赌博任务(IGT)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检测。采用pearson或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认知测试指标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评估认知功能的影响因素。结果 DPN组糖尿病病程及每晚觉醒次数高于非DPN组,ALT、AST、碱性磷酸酶(ALP)、总蛋白(TP)、白蛋白(Alb)及尿酸(SUA)均低于非DPN组;DPN组患者WSCT中的总错误数、完成第1次分类所需应答数和持续性应答数明显高于非DPN组,总正确数及VDST中顺序及倒序记忆广度明显低于非DPN组(P<0.05);pearson或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WCST(持续性应答数)与VAS评分及每晚觉醒次数均呈正相关,与受教育年限及肌酐(SCr)水平均呈负相关;VDST(倒序)与受教育年限、餐后2 h C肽(2 h CP)、ALT、Alb和SCr水平均呈正相关,与VAS评分呈负相关;IGT(选择“好”卡片次数)与SCr和甘油三酯(TG)水平均呈负相关;MoCA总分与受教育年限呈正相关,与年龄呈负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VAS评分是中年T2DM合并DPN患者EF及VDST(倒序)的独立危险因素,SCr是其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 与单纯T2DM患者相比,合并DPN患者存在执行功能和短时记忆容量下降的情况。疼痛会加重执行功能及短时记忆容量的下降,而肌酐能保护肾功能正常患者的记忆力。
文摘目的探讨基于耳穴压豆的全程式护理干预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南昌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基于耳穴压豆的全程式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糖代谢情况[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双侧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及感觉传导速度(SCV)。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FPG、2 h PG、HbA1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左右两侧下肢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MCV,以及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SCV均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基于耳穴压豆的全程式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糖代谢水平,且能加快周围神经传导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