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32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足底动静态压力参数比较及相关因素分析
1
作者 王静 王晖 +1 位作者 苗宇宽 倪英群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22-528,共7页
目的比较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与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足底动态和静态压力参数,并分析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单纯T2DM组47例及T2DM合并DPN组57例。记录两组足底动静态压力参数及相关临床资料。结果合并DPN组年龄、体质量指... 目的比较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与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足底动态和静态压力参数,并分析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单纯T2DM组47例及T2DM合并DPN组57例。记录两组足底动静态压力参数及相关临床资料。结果合并DPN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胆固醇、甘油三酯显著高于单纯T2DM组(P<0.05)。合并DPN组左右足平均压强、左足部轴角、左足前足负荷比、后足负荷比、负荷比内侧及外侧均大于单纯T2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足底动静态最大压强、平均压强、足底受压总面积均与BMI、甘油三酯呈显著正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示,动态压力左足足部轴角大小与甘油三酯水平有关(P<0.05);左足前后负荷比与糖尿病病程有关(P<0.05);静态压力中双足面积、最大压强、平均压强均与BMI有关。结论合并DPN组动态足底压力平均压强和左足轴角、负荷比相较单纯T2DM组对足部功能更有影响;且无论是否合并DPN,均需重视患者的足底压力测定;及早干预与足底动静态压力相关联指标如BMI、甘油三酯,为预防糖尿病足发生提供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足底动态压力 足底静态压力 相关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清调节性T细胞相关因子与疼痛介质的关系
2
作者 刘盼梅 樊肖冲 +1 位作者 刘青颖 马民玉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5年第4期34-37,43,共5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血清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相关因子的动态变化及其与疼痛介质的关系。方法选取140例DP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肯定存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分为疼痛性DPN组36例和无痛性DPN组104例。比较疼痛性DPN...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血清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相关因子的动态变化及其与疼痛介质的关系。方法选取140例DP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肯定存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分为疼痛性DPN组36例和无痛性DPN组104例。比较疼痛性DPN组与无痛性DPN组患者的血清Treg细胞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白细胞介素-35(IL-35)]、疼痛介质[前列腺素E2(PGE2)、组胺(His)、5-羟色胺(5-HT)]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探讨DPN患者血清中IL-10、TGF-β_(1)、IL-35水平与PGE2、His、5-HT水平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DPN患者疼痛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疼痛性DPN组患者血清TGF-β_(1)、PGE2、His、5-HT水平高于无痛性DPN组,IL-10、IL-35水平低于无痛性D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IL-10与PGE2、His、5-HT均呈负相关(r=-0.781、-0.794、-0.714,P<0.05),TGF-β_(1)与PGE2、His、5-HT均呈正相关(r=0.605、0.590、0.515,P<0.05),IL-35与PGE2、His、5-HT均呈负相关(r=-0.727、-0.847、-0.727,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L-10、TGF-β_(1)、IL-35均与DPN患者疼痛程度密切相关,是DPN患者疼痛程度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DPN患者血清中的IL-10、IL-35水平与PGE2、His、5-HT水平呈负相关,TGF-β_(1)水平与PGE2、His、5-HT水平呈正相关,且IL-10、TGF-β_(1)、IL-35均与DPN患者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调节性T细胞 疼痛介质 神经病理性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年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认知功能特点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3
作者 冯琳 高凌 《临床内科杂志》 2025年第2期136-139,共4页
目的 探讨中年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的认知功能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2年12月~2023年4月于我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T2DM患者95例,根据是否存在DPN将其分为非DPN组(53例)和DPN组(42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与实... 目的 探讨中年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的认知功能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2年12月~2023年4月于我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T2DM患者95例,根据是否存在DPN将其分为非DPN组(53例)和DPN组(42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与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比较。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痛性DPN患者的主观疼痛程度;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威斯康辛卡片分类任务(WCST)、视觉数字广度测试(VDST)和爱荷华赌博任务(IGT)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检测。采用pearson或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认知测试指标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评估认知功能的影响因素。结果 DPN组糖尿病病程及每晚觉醒次数高于非DPN组,ALT、AST、碱性磷酸酶(ALP)、总蛋白(TP)、白蛋白(Alb)及尿酸(SUA)均低于非DPN组;DPN组患者WSCT中的总错误数、完成第1次分类所需应答数和持续性应答数明显高于非DPN组,总正确数及VDST中顺序及倒序记忆广度明显低于非DPN组(P<0.05);pearson或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WCST(持续性应答数)与VAS评分及每晚觉醒次数均呈正相关,与受教育年限及肌酐(SCr)水平均呈负相关;VDST(倒序)与受教育年限、餐后2 h C肽(2 h CP)、ALT、Alb和SCr水平均呈正相关,与VAS评分呈负相关;IGT(选择“好”卡片次数)与SCr和甘油三酯(TG)水平均呈负相关;MoCA总分与受教育年限呈正相关,与年龄呈负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VAS评分是中年T2DM合并DPN患者EF及VDST(倒序)的独立危险因素,SCr是其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 与单纯T2DM患者相比,合并DPN患者存在执行功能和短时记忆容量下降的情况。疼痛会加重执行功能及短时记忆容量的下降,而肌酐能保护肾功能正常患者的记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执行功能 短时记忆 工作记忆 疼痛 肌酐
原文传递
芪归通络颗粒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疗效及应用价值
4
作者 申泽民 阚全娥 魏卓恒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5年第3期43-46,共4页
目的:观察芪归通络颗粒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林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DPN患者,依据治疗方案分为单一组(n=40)、联合组(n=40)。单一组予以甲钴胺治疗,联... 目的:观察芪归通络颗粒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林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DPN患者,依据治疗方案分为单一组(n=40)、联合组(n=40)。单一组予以甲钴胺治疗,联合组予以芪归通络颗粒+甲钴胺治疗,连续治疗4周。治疗4周后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神经电生理指标[感觉传导速度(SCV)、运动传导速度(MCV)]、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γ-谷氨酰转肽酶(GGT)、丙二醛(MDA)]。比较两组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单一组(90.00%vs 72.50%,P<0.05);联合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单一组(P<0.05);与单一组比较,联合组治疗后正中神经SCV、腓浅神经SCV、正中神经MCV、腓总神经MCV升高(P<0.05);与单一组比较,联合组治疗后血清hs-CRP、IL-6、TNF-α水平降低(P<0.05);与单一组比较,联合组治疗后血清SOD水平升高,GGT、MDA水平降低(P<0.05);两组治疗期间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芪归通络颗粒联合甲钴胺治疗DPN的疗效显著,可改善临床症状、神经电生理,抑制炎症反应,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且具有一定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甲钴胺 芪归通络颗粒 神经电生理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延续性护理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5
作者 曹盼 赵丽红 谢红明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2期93-95,共3页
目的:探讨中医延续性护理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3年2月—2024年2月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0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实施常规延续性护理)和研究组(50例,实施中医延续... 目的:探讨中医延续性护理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3年2月—2024年2月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0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实施常规延续性护理)和研究组(50例,实施中医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总依从率、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高(P=0.014)。护理后,两组生活质量评估表评分较护理前高,且研究组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中医延续性护理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中医 延续性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虎符铜砭刮痧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中的作用及护理观察
6
作者 王幻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179-182,共4页
观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应用虎符铜砭刮痧治疗在生活质量改善中的作用及护理。方法 通过收集临床患者一般资料为基础展开研究,所有资料来源于2022年7月-2024年7月期间在本院就诊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纳入观察对象例数为42例,... 观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应用虎符铜砭刮痧治疗在生活质量改善中的作用及护理。方法 通过收集临床患者一般资料为基础展开研究,所有资料来源于2022年7月-2024年7月期间在本院就诊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纳入观察对象例数为42例,入院后参照区间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n=21)及治疗组(n=21),两组患者分别采取常规治疗及虎符铜砭刮痧治疗,治疗后针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并分别观察治疗前后神经病变程度、传导速度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 在治疗效果方面,治疗组疾病痊愈效果较为理想,有效率告知86.71%,而对照组仅为52.38%,P<0.05;在神经病变程度方面,治疗前组间神经病变程度均较为严重,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逐渐好转,且治疗组好转效果更优,P<0.05;在神经传导速度方面,治疗前组间均不理想,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明显改善,P<0.05;在生活质量方面,治疗前均存在评分低下现象,且组间无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明显提高,生活质量有效改善,P<0.05。结论 采取虎符铜砭刮痧治疗后,能够对神经病变程度及神经传导速度起到较好的改善作用,使疾病治疗效果提升,且减少疾病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的不良影响,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来说,具有较为理想的治疗意义及应用价值,建议采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符铜砭刮痧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穴位相关中医护理技术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的效果分析
7
作者 刘伟莎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1期198-201,共4页
探究穴位相关中医护理技术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干预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 在2023年3月至2024年2月期间,本院选取了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而观察组则在此基础... 探究穴位相关中医护理技术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干预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 在2023年3月至2024年2月期间,本院选取了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而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额外添加了穴位相关中医护理干预,此干预持续时间为3个月。研究期间,我们对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的TCSS评分、对干预效果的主观评价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 在干预开始前,两组患者的TCSS评分均处于较高水平,且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然而,经过干预后,两组患者的TCSS评分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患者的下降幅度更为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此外,从患者对干预效果的主观评价来看,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值得注意的是,两组患者在干预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穴位相关中医护理技术应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护理干预中,不仅能够进一步提升干预效果,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不会引发不良反应。因此,该技术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 中医护理 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针灸 穴位贴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电图用于无症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早期诊断的价值
8
作者 李春玲 《大医生》 2025年第5期120-122,共3页
目的分析肌电图用于无症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早期诊断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4年5月敦煌市中医医院收治的286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无症状DPN分为单纯2型糖尿病组(166例)与无... 目的分析肌电图用于无症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早期诊断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4年5月敦煌市中医医院收治的286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无症状DPN分为单纯2型糖尿病组(166例)与无症状DPN组(120例)。比较两组患者肌电图检查结果、胫神经H反射和尺神经f波异常情况、振动感觉阈值、糖脂代谢指标水平。结果无症状DPN组患者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腓浅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水平均低于单纯2型糖尿病组(均P<0.05)。无症状DPN组患者胫神经H反射和尺神经f波异常率均高于单纯2型糖尿病组(均P<0.05)。无症状DPN组患者左、右足振动感觉阈值均高于单纯2型糖尿病组(均P<0.05)。无症状DPN组患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均高于单纯2型糖尿病组(均P<0.05)。结论无症状DPN患者与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神经传导速度、神经反射情况、振动感觉阈值及糖脂代谢指标均存在明显差异,临床可结合以上指标诊断无症状DP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电图 无症状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睡眠质量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
9
作者 潘琼 田娅媛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5年第1期153-158,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影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睡眠质量的因素。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国内外多个数据库,包括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Cochrane Library、PubMed... 目的系统评价影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睡眠质量的因素。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国内外多个数据库,包括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CINAHL、Web of Science,从建库到2023年5月发表的关于影响DPN患者的睡眠质量的国内外研究,筛选出主要数据及影响因素,由2名评价人员按照美国卫生保健质量和研究机构推荐的评分标准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4程序对数据展开Meta分析。结果一共筛选出11篇文献,与DPN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关联程度较高的前3位分别是糖尿病病程≥5年[OR=17.121,95%CI(9.582,30.589),P<0.001]、疼痛[OR=8.834,95%CI(7.747,10.074),P<0.001]、身体质量指数(BMI)≥24 kg/m2[OR=6.675,95%CI(4.749,9.381),P=0.010]。结论DPN患者中糖尿病病程≥5年、疼痛、BMI≥24 kg/m2这3项是影响其睡眠质量的因素,根据这些影响因素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可以为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睡眠 影响因素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耳穴压豆的全程式护理干预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0
作者 万莉娟 杨枝 《中国当代医药》 2025年第2期144-148,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耳穴压豆的全程式护理干预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南昌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 目的探讨基于耳穴压豆的全程式护理干预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南昌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基于耳穴压豆的全程式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糖代谢情况[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双侧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及感觉传导速度(SCV)。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FPG、2 h PG、HbA1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左右两侧下肢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MCV,以及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SCV均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基于耳穴压豆的全程式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糖代谢水平,且能加快周围神经传导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穴压豆 全程式护理干预 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灸法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的应用研究文献计量学分析
11
作者 陈赟 卢雨轩 +2 位作者 祁艳焕 毛佳慧 钟印芹 《护理学报》 2025年第2期25-30,共6页
目的采用文献计量和科学知识图谱方法分析使用刺灸法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现状及热点,并探讨其发展趋势。方法检索中国知网及核心合集数据库(WOS)自建库至2024年8月1日收录的关于使用刺灸法应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英文文献... 目的采用文献计量和科学知识图谱方法分析使用刺灸法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现状及热点,并探讨其发展趋势。方法检索中国知网及核心合集数据库(WOS)自建库至2024年8月1日收录的关于使用刺灸法应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英文文献,应用Excel2016、CiteSpace6.3.R1、VOSviewer1.6.20通过合作网络、关键词共现、关键词突现等方法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中文数据库与WOS分别纳入中文文献409篇、英文文献98篇,年发文量总体均呈上升趋势;英文文献产出集中于中国、美国与英国;关键词分析显示,在刺灸法的选择上,中文文献以针灸、温针灸为主,英文文献以传统针灸和电针为主。结论中文数据库当前研究热点以临床研究和病例报告为主,WOS以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为主。中英文文献均缺乏机制研究,应加强研究团队之间的合作,进行不同刺灸方法的对比研究和作用机制研究,评价研究结果客观化等,为刺灸法在DPN护理中的应用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消渴病痹症 刺灸法 可视化图谱 文献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Th17相关细胞因子和CD4^(+)调节性T淋巴细胞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分析
12
作者 朱春龙 邓垚 +1 位作者 张扬麟 陈琳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2025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17)相关细胞因子、CD4^(+)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2023年1—12月南昌市第三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78例,将符合DPN诊断的患者作为... 目的探讨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17)相关细胞因子、CD4^(+)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2023年1—12月南昌市第三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78例,将符合DPN诊断的患者作为DPN组(n=42),未合并DPN患者作为非DPN组(n=36)。采用流式荧光法检测人Th17亚群相关细胞因子,流式细胞术检测Treg细胞,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DPN组糖化血红收白(HbA1c)、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17A(IL-17A)水平显著高于非DPN组(P<0.05),DPN组Treg水平显著低于非DPN组(P<0.05),IL-17A、Treg是DPN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在DPN组中,IL-17A与IL-6呈正相关(r=0.356,P=0.017),IL-17A与Treg呈负相关(r=-0.438,P=0.004)。结论DPN患者出现Th17细胞因子及CD4^(+)调节性T淋巴细胞失衡,IL-17A、Treg可能参与DPN发展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TH17 CD4^(+)调节性T淋巴细胞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藤通脉方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萍 王智明 +2 位作者 隋淼 周传礼 李晨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2期144-148,共5页
目的:探讨丹藤通脉方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徐州市中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0例;采用随机法将上述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 目的:探讨丹藤通脉方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徐州市中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0例;采用随机法将上述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联合甲钴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联合丹藤通脉方治疗。治疗周期共12周,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组间效果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roronto Clinical Scoring System,TC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空腹血糖(Glucose,GLU)、餐后2小时血糖(2-hour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s,TG)、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右腓神经及正中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N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NCV)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TCSS、GLU、2 h PG、HbA1c水平及TC、TG、LDL水平均降低(P<0.05),右腓神经及正中神经的MNCV和SNCV均升高(P<0.05)。结论:丹藤通脉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疗效确切,安全性良好,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藤通脉方 2型糖尿病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砭石温通疗法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静 李国华 张文秀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2期96-98,共3页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es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临床较为常见,临床主要表现为肢体麻木、疼痛、发凉等,随着病程的进展,可引发足部溃疡、感染及坏疽等,严重者会导致截肢,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目前,临床治疗该病以药物为主...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es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临床较为常见,临床主要表现为肢体麻木、疼痛、发凉等,随着病程的进展,可引发足部溃疡、感染及坏疽等,严重者会导致截肢,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目前,临床治疗该病以药物为主,其作用在于营养周围神经,控制血糖水平,但整体效果欠佳[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砭石温通疗法 2型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芪附通痹汤疗效 被引量:1
15
作者 乔凯明 王振强 +5 位作者 吕树泉 张淑芳 陈晶晶 王飞 邱淑伟 苏秀海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90-193,共4页
目的 观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芪附通痹汤的效果。方法 将2016年6月—2019年6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进行为期4周的治疗。在治疗期间,对照... 目的 观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芪附通痹汤的效果。方法 将2016年6月—2019年6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进行为期4周的治疗。在治疗期间,对照组口服依帕司他胶囊,试验组在口服依帕司他胶囊的基础上联用芪附通痹汤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空腹血糖(FPG)和餐后2 h血糖(2hPG)]、神经营养因子(BDNF)含量、中医证候积分、Toronto评分(TCSS)、震动感觉阈值(VPT)评分、临床症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糖尿病和周围神经病变两种疾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患者FPG和2hPG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试验组患者BDNF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TCSS及VPT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试验组肢软无力、四肢麻木、四肢发凉、自发性疼痛的病例数占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试验组患者两种疾病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芪附通痹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较好,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芪附通痹汤 糖尿病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帕司他联合丁苯酞软胶囊对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郑玲 胡华龙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4期115-118,共4页
目的:分析依帕司他联合丁苯酞软胶囊对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PDPN)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通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PDP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掷硬币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依帕司他,研... 目的:分析依帕司他联合丁苯酞软胶囊对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PDPN)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通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PDP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掷硬币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依帕司他,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软胶囊,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正中神经、腓总神经、尺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及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VAS评分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尺神经的SNCV和MNCV较治疗前提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SOD和MDA水平较治疗前改善,且研究组SOD水平高于对照组,MD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帕司他与丁苯酞软胶囊联合治疗PNDN,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能显著降低疼痛程度,提高正中神经、腓总神经、尺神经SNCV和MNCV,改善SOD和MDA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帕司他 丁苯酞软胶囊 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穴位按摩联合经络拍打在1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的护理体会
17
作者 杨丽萍 周敏 +1 位作者 康玉凤 彭珍珍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24年第4期120-122,共3页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为糖尿病主要致残因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生存质量[1]。流行病学资料[2]显示,预计到2035年糖尿病患者将增加至1.43亿,位居世界第一,其发病率可高达60%~90%,严重者可出现局部溃疡...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为糖尿病主要致残因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生存质量[1]。流行病学资料[2]显示,预计到2035年糖尿病患者将增加至1.43亿,位居世界第一,其发病率可高达60%~90%,严重者可出现局部溃疡、坏疽甚至截肢等,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穴位按摩和经络拍打是传统中医特色疗法,通过推、拿、提、捏、揉等操作手法作用于患者病患处达到疏通经络、推动气血、调和阴阳的效果[3];通过拍打经络,对病变处施加外力刺激,具有活血化瘀功效,有助于疾病症状的改善[4]。本文总结穴位按摩联合经络拍打在1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的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按摩 经络拍打 糖尿病 2型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护理理念的精细化护理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的应用
18
作者 张芳 刘双双 +1 位作者 崔圳 王博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第6期35-37,共3页
目的:探讨时间护理理念的精细化护理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1日~12月31日内分泌及代谢病科收治的9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精细化护理,实验组... 目的:探讨时间护理理念的精细化护理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1日~12月31日内分泌及代谢病科收治的9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精细化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时间护理理念。比较两组疼痛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神经传导速度、依从性、负性情绪[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结果:护理后,实验组疼痛缓解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MNCV、SNCV均高于护理前(P<0.05),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1);护理后,两组依从率均高于护理前(P<0.01),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HAMA、HAMD评分均低于护理前(P<0.05),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时间护理理念的精细化护理可减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疼痛,提升患者神经传导速度,提高依从性,改善焦虑、抑郁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精细化护理 时间护理理念 神经传导速度 焦虑 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穴压豆联合温针灸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的应用
19
作者 刘芳 谢小美 +2 位作者 吴立 赵燕群 林立华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19期101-104,114,共5页
目的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用耳穴压豆与温针灸联合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赣南医学院附属兴国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7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双色球法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5)... 目的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用耳穴压豆与温针灸联合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赣南医学院附属兴国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7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双色球法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5)。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耳穴压豆联合温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正中神经与腓总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及运动传导速度(MCV)变化,分析治疗前后两组血糖指标[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生命质量[糖尿病特异性生命质量量表(A-DQOL)]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14%,高于对照组的82.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FBG、HbA1C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A-DQOL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FBG、HbA1C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A-DQOL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正中神经与腓总神经的SCV、MCV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正中神经与腓总神经的SCV、MCV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压豆联合温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应用效果显著,对患者临床症状有一定改善作用,可纠正血糖代谢,加快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穴压豆 温针灸 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前庭及平衡功能分析
20
作者 李景香 吴泽斌 +2 位作者 屈丽媛 曹瑛 孟敏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0120-0126,共7页
分析18-65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peripheralneuropathy,DPN)患者前庭与平衡功能特点,比较不同程度神经病变患者之间的前庭功能差异。方法 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9月在南方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就诊的59名18-65岁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 分析18-65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peripheralneuropathy,DPN)患者前庭与平衡功能特点,比较不同程度神经病变患者之间的前庭功能差异。方法 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9月在南方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就诊的59名18-65岁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前庭与平衡功能评估,分析其特点,按TCSS评分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分为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无DPN(DM组14例)、轻度DPN(DN1组19例)、中度DPN(DN2组21例)和重度DPN(DN3组5例)。比较各组一般资料、前庭功能与步态检查检查之间的差异。结果 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前庭功能检查总异常率为40.0%(18/45),其中各组的异常率分别为DM组14.3%(2/14),DN1组15.8%(3/19),DN2组57.1%(12/21),DN3组60.0%(3/5),DN1组和DN2组前庭检查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②在步态实验的闭目Romberg实验中,随着神经病变严重程度发现LNG更长,LNG/T更大,差异在各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步态强化Romberg实验中总跌倒率为64.4%(29/45),且随着神经病变严重程度进展,SSKG不断增大,跌倒发生率越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无前庭症状的糖尿病患者组分析,前庭功能总异常率为30.6%(15/49),中重度DPN 患者前庭功能异常率(57.9%(11/19))与无/轻度DPN患者前庭功能异常率(13.3%(4/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前庭及平衡功能下降且随神经病变进展而加重。对DPN患者需要提高对亚临床前庭功能损害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前庭功能 平衡功能 亚临床前庭功能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