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内热-气血津液不归正化-脉积”探讨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病因病机 被引量:2
1
作者 王中瑞 燕树勋 +6 位作者 邵明义 韩景辉 潘研 朱蓉 甄倩 李真 符宇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9-71,共3页
大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医药治疗效果确切,但理论发展相对滞后。传统的消渴病理论未能与大血管并发症联系起来以指导现代中医临床诊疗,缺少原发病与并发症之间的“桥梁性”理论。因此,基于临床实践、文献... 大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医药治疗效果确切,但理论发展相对滞后。传统的消渴病理论未能与大血管并发症联系起来以指导现代中医临床诊疗,缺少原发病与并发症之间的“桥梁性”理论。因此,基于临床实践、文献梳理和科学研究,文章提出了“内热-气血津液不归正化-脉积”的观点,认为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早期以壮火为枢,煎灼水谷为陈气,中期以阴火为枢,引动陈气为痰瘀,晚期以虚火为枢,固化痰瘀为癥积。在治疗上,以除热消积为治疗原则,依据内热的偏重以及“陈气-痰瘀-癥积”的动态演变灵活用药。早期清透壮火,除陈气,中期调理气火,除痰瘀,晚期补虚除热,消癥积,冀为临床防治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 内热 陈气 痰瘀 癥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厥阴风木探究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防治思路
2
作者 尚航静 马晨阳 +3 位作者 郭慧 燕树勋 邵明义 符宇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7期1121-1124,共4页
大血管病变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具有独特优势,但目前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缺乏深入、系统的中医理论阐释,且临床上存在消渴本病与并发症割裂的现象,尚未探寻到疾病的关键病机,严重制约了... 大血管病变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具有独特优势,但目前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缺乏深入、系统的中医理论阐释,且临床上存在消渴本病与并发症割裂的现象,尚未探寻到疾病的关键病机,严重制约了中医临床实践。基于此,以“厥阴风木”作为切入点,提出“厥阴风木-气血津液-脉积”的观点,其中厥阴风木失常为糖尿病本病发生之源,而脾土失健、气血津液代谢失常为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形成的核心环节,痰浊、瘀血是关键的病理产物。治疗上强调和肝脾、恢复脏腑功能,行气血、重在理气机,治病求本、注重本病。即针对各环节均采取控上游关键因素、防下游传变的治疗策略,为其辨治提供新思路与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 厥阴风木 气血津液 脉积 调和肝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中医药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8
3
作者 谢毅强 王华 尹德辉 《海南医学》 CAS 2010年第21期119-121,共3页
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有较好疗效。本文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性心脏病、糖尿病脑血管病以及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等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中医药治疗进展进行讨论,为临床治疗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 中医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细胞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华 谢毅强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426-428,432,共4页
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紊乱性疾病。而心、脑及外周动脉等大血管发生病变是糖尿病患者致残和早亡的主要原因。因此,针对大血管病变寻求有效的治疗策略已经成为糖尿病研究的重要课题之g 。近年来,细胞移植... 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紊乱性疾病。而心、脑及外周动脉等大血管发生病变是糖尿病患者致残和早亡的主要原因。因此,针对大血管病变寻求有效的治疗策略已经成为糖尿病研究的重要课题之g 。近年来,细胞移植研究已被广泛应用于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治疗,本文就以干细胞和内皮前体细胞为基础的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 细胞移植 干细胞 内皮前体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干预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实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崔翰博 褚月颉 +2 位作者 苏明 关怿 任永丽 《天津中医药》 CAS 2022年第9期1163-1169,共7页
[目的]通过观察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对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豚鼠模型的肠道菌群以及动脉损伤的影响,探讨甘温除热法干预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可能机制。[方法]雄性Hartley豚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干预组。对模型组与干预组行腹腔注射链... [目的]通过观察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对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豚鼠模型的肠道菌群以及动脉损伤的影响,探讨甘温除热法干预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可能机制。[方法]雄性Hartley豚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干预组。对模型组与干预组行腹腔注射链尿佐菌素(STZ)联合高脂餐诱导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模型;干预组予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观察各组血清氧化三甲胺(TMA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脂多糖(LPS)、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水平和主动脉结构,以及粪便菌群丰度、菌群结构。[结果]与空白组、干预组比较,模型组TMAO水平显著升高(P<0.01);空白组与干预组间TMAO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LPS、VCAM-1水平显著升高(P<0.05);但空白组与干预组间、模型组与干预组间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的瘤胃球菌属(P<0.01)、节杆菌属、土壤红杆菌属、Ileibacterium、理研菌属、粪杆菌属丰度显著降低(P<0.05);UCG-005(P<0.01)、甲烷短杆菌属、achnospiraceae_NK4A136_group、Colidextribacter、Akkermansia丰度显著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干预组的节杆菌属、土壤红杆菌属(P<0.01)、乳酸菌、Colidextribacter、Papillibacter、Christensenellaceae(克里斯滕森菌科)_R-7_group、脱硫弧菌丰度显著降低(P<0.05);粪杆菌属丰度显著增高(P<0.01)。主动脉弓HE染色切片可见模型组出现较多空泡样变性,干预组空泡样变性较模型组明显减少。[结论]脾胃虚弱是阴火形成的病理基础,阴火灼伤是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病机。以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为代表的甘温除热法在干预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方面具有一定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异常的肠道菌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火 肠道菌群 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甘温除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5-羟色胺水平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 被引量:1
6
作者 杜馥曼 刘晓民 马丽芳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06年第3期182-183,共2页
关键词 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 血清5-HT 5-羟色胺 2型糖尿病 动脉硬化性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 紫外光检测法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血糖控制与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 被引量:2
7
作者 杨建梅 郭晓蕙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0年第2期88-91,共4页
糖尿病的主要危害在于其微血管并发症和大血管并发症。微血管并发症包括糖尿病肾脏病变,是引起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时导致失明;糖尿病神经病变,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大血管病变包括冠心病、脑卒中及... 糖尿病的主要危害在于其微血管并发症和大血管并发症。微血管并发症包括糖尿病肾脏病变,是引起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时导致失明;糖尿病神经病变,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大血管病变包括冠心病、脑卒中及外周血管病,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 强化血糖控制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血管并发症 糖尿病肾脏病变 糖尿病神经病变 肾功能衰竭 大血管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核转录因子-κB/…哺乳类雷帕霉素靶蛋白通路在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中的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熊盈 陈思娇 宋今丹 《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 2008年第6期241-245,共5页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可引起体内组织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是导致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重要致病因素。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存在于很多细胞表面,其与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的结合可导致细胞内氧化应激和核转录因子-κB通路的激活。核转录因子-...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可引起体内组织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是导致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重要致病因素。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存在于很多细胞表面,其与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的结合可导致细胞内氧化应激和核转录因子-κB通路的激活。核转录因子-κB及其下游细胞因子的激活在糖尿病大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研究证实哺乳类雷帕霉素靶蛋白活化,引起下游信号分子的磷酸化及促细胞周期运转因子的过度表达,诱发平滑肌细胞增殖。同时核转录因子-κB与哺乳类雷帕霉素靶蛋白存在着复杂的交互作用。据此推断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核转录因子-κB/…哺乳类雷帕霉素靶蛋白通路可能在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国内外最新研究对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核转录因子-κB/…哺乳类雷帕霉素靶蛋白与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发生发展的关系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 核转录因子-ΚB 哺乳类雷帕霉素靶蛋白 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BH4水平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冯宁 汪道文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195-200,共6页
目的研究血浆四氢生物蝶呤(tetrahydrobiopterin,BH4)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100例T2DM患者分为两组:未合并大血管并发症组41例,合并大血管并发症组59例。并设正常对照25例,检测血浆BH4及其他相关指标。结果(1)2型糖尿病组... 目的研究血浆四氢生物蝶呤(tetrahydrobiopterin,BH4)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100例T2DM患者分为两组:未合并大血管并发症组41例,合并大血管并发症组59例。并设正常对照25例,检测血浆BH4及其他相关指标。结果(1)2型糖尿病组BH4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组血浆BH4水平明显低于未合并大血管病变组(P<0.01)和正常对照组(P<0.01);(2)随着HBAlc水平的增高,血浆BH4水平呈下降趋势;(3)回归分析显示BH4水平与TC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CRP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浆BH4水平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明显降低,合并大血管病变者降低更为明显,提示血浆BH4水平降低是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氢生物蝶呤 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血化瘀药物治疗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0
作者 吴小娟 何英 曹文富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7年第2期197-199,共3页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主要表现为脑梗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粥样硬化、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其危害大,致死致残率高。目前我国患糖尿病患者人数逐年升高,其发病率约为11.6%。有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大血...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主要表现为脑梗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粥样硬化、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其危害大,致死致残率高。目前我国患糖尿病患者人数逐年升高,其发病率约为11.6%。有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有独特疗效,中药治疗尤以活血化瘀药物治疗效果明显。现将近年来活血化瘀药物治疗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 活血化瘀药物 药物治疗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 主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相关性 被引量:6
11
作者 游小华 赵湜 《华中医学杂志》 2005年第4期251-252,共2页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65例T2DM患者按有无大血管病变分为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32例)和单纯糖尿病组(33例),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RP值,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组血清...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65例T2DM患者按有无大血管病变分为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32例)和单纯糖尿病组(33例),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RP值,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组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P<0.01)。结论CRP增高与T2DM大血管病变间存在着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质 糖尿病 2型 大血管病变 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 2型糖尿病 C反应蛋白 蛋白水平 相关性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 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脂联素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淑珍 张合珍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9年第9期1112-1113,共2页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及糖尿病合并颈动脉增厚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的变化,探讨血浆脂联素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无颈动脉增厚患者61例及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增厚患者37例,另选健康者30名作为对照组。测定受...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及糖尿病合并颈动脉增厚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的变化,探讨血浆脂联素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无颈动脉增厚患者61例及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增厚患者37例,另选健康者30名作为对照组。测定受试者血浆脂联素水平、身高、体重等,比较脂联素水平的改变,以及与其他因素的相关性。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糖尿病合并颈动脉增厚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又低于糖尿病无颈动脉增厚患者(P<0.01)。在受试者中,血浆脂联素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体重指数(BMI)呈负相关(P<0.01)。结论脂联素参与了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如将血浆脂联素测定与颈动脉彩超结合应用,有助于早日诊断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提高血浆脂联素水平,为防治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提供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 脂联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F-1α对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诊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3
作者 岳欣欣 付洋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9年第8期1298-1300,共3页
目的 探讨血清中HIF-1α对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于本院门诊就诊的40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作为DM组和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CON组,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HIF-1α的数值,计算ROC曲线下的面积分析其诊... 目的 探讨血清中HIF-1α对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于本院门诊就诊的40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作为DM组和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CON组,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HIF-1α的数值,计算ROC曲线下的面积分析其诊断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价值.结果 DM组患者血清中HIF-1α的数值为(1.55±0.63) ng/ml,明显高于CON组的(0.38±0.17) ng/ml(P< 0.05).计算血清中HIF-1仪对诊断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时ROC曲线下面积为0.91 (P<0.01).分析在最优诊断截断点,血清中HIF-1α的数值是1.05 ng/ml时,诊断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灵敏度为100.00%,特异度为86.67%,阳性预测值为73.00%,阴性预测值为27.00%.结论 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患者血清中HIF-1α的数值明显高于健康人群,其可作为早期诊断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F-1Α 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 诊断价值 ROC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桂英 《基层医学论坛》 2013年第6期745-746,共2页
糖尿病是一种多见的内分泌代谢病,是一组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因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糖、蛋白、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出现高血糖和尿糖,典型症状为多尿... 糖尿病是一种多见的内分泌代谢病,是一组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因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糖、蛋白、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出现高血糖和尿糖,典型症状为多尿、多饮、多食和消瘦,久病可引起多个系统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 胰岛素分泌 护理 预防 内分泌代谢病 临床综合征 敏感性降低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25-羟维生素D_(3)与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分析
15
作者 黄开敏 王修康 王芳芳 《糖尿病新世界》 2022年第22期55-58,共4页
目的分析血清25-羟维生素D_(3)[25-hydroxy vitamin D_(3),25-(OH)D_(3)]在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中的变化,及其与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macro-vascular complications,MVC)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6月宁德师范学院附... 目的分析血清25-羟维生素D_(3)[25-hydroxy vitamin D_(3),25-(OH)D_(3)]在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中的变化,及其与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macro-vascular complications,MVC)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6月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宁德市医院收治的120例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血清25-(OH)D_(3)水平分为缺乏组、不足组及正常组,分析血清25-(OH)D_(3)水平与DM一般资料的相关性,并以是否发生MVC为依据,分析血清25-(OH)D_(3)的预测价值。结果25-(OH)D_(3)不同浓度的HbA1c、TG、TC、FPG、hs-CRP水平及MVC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A1c、TG、TC、FPG及hs-CRP与25-(OH)D_(3)均呈相关性(P<0.05)。发生MVC患者血清25-(OH)D_(3)水平为(18.36±9.69)ng/mL,显著低于无MVC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02,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25-(OH)D_(3)取24.27 ng/mL时,对DM合并MVC的预测效能最高,AUC为0.821(95%CI:0.746~0.895,P<0.001)、敏感度为0.717、特异度为0.833。结论25-(OH)D_(3)缺乏则MVC发生风险越高,且25-(OH)D_(3)可用于预测MV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羟维生素D3 糖尿病 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第38届欧洲糖尿病年会侧记
16
作者 周建博 《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 2003年第B04期67-68,共2页
近年来研究表明,大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的主要致死和致残原因。第38届欧洲糖尿病年会于2002年9月1~5日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召开。会上涉及糖尿病合并大血管并发症的研究颇多。
关键词 欧洲糖尿病年会 第38届 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 危险因素 遗传因素 内皮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例1.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
17
《糖尿病新世界》 2008年第7期30-30,共1页
患者:我得糖尿病已经24年了,那会儿得的时候就是三多,能吃能喝,当初别人还说这是好现象,后来查出了是糖尿病,但由于上班也没有好好治,老觉得能吃能喝就行了,挺好。医生开的药也没正经吃,病情越来越厉害,后来检查发现有冠心病... 患者:我得糖尿病已经24年了,那会儿得的时候就是三多,能吃能喝,当初别人还说这是好现象,后来查出了是糖尿病,但由于上班也没有好好治,老觉得能吃能喝就行了,挺好。医生开的药也没正经吃,病情越来越厉害,后来检查发现有冠心病、心绞痛,血压也高,高压能达220mmHg,现在感觉走十几米腿就发胀(感觉),特别酸疼,听大夫说是因为血管堵住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 病例 冠心病 心绞痛 感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二醛酶-Ⅰ单核苷酸多态性对糖尿病周围大血管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高岩 宋莉 +3 位作者 张芊 纪立农 魏亚楠 惠汝太 《临床内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80-382,共3页
目的 研究乙二醛酶 Ⅰ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糖尿病周围大血管病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糖尿病有、无周围大血管并发症DNA样本各 3 6例及 46例 ,正常对照 49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测序的方法。结果 检出C3 2 9A和A3 69T两个多... 目的 研究乙二醛酶 Ⅰ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糖尿病周围大血管病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糖尿病有、无周围大血管并发症DNA样本各 3 6例及 46例 ,正常对照 49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测序的方法。结果 检出C3 2 9A和A3 69T两个多态位点。糖尿病有周围大血管病变组C3 2 9A位点AA型基因型频率 72 .2 %明显高于糖尿病无周围大血管并发症组的 5 0 .0 % (P <0 .0 5 )和正常人组的 49.0 % (P <0 .0 5 ) ,通过 χ2 检验 ,此位点为AA型患周围血管病变的危险性增加(OR =2 .6,95 %可信限为 1.0 2 5~ 6.5 93 ,P <0 .0 5 )。糖尿病有、无周围大血管病变组及正常人组的A3 69T位点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5 5 .6%、60 .9%及 61.2 % ,三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乙二醛酶 IC3 2 9A位点AA基因型与糖尿病周围大血管并发症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醛酶-Ⅰ 单核苷酸多态性 糖尿病周围大血管并发症
原文传递
祛痰清瘀方通过抑制ERK-LATS-YAP信号缓解糖尿病大鼠大血管并发症的临床研究
19
作者 寇鑫晖 赵恒侠 +1 位作者 陈军 李惠林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34期202-206,共5页
目的研究由桃红四物汤及二陈汤化裁而成的祛痰清瘀方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人原代主动脉内皮细胞(HAoEC)病理性活化及增殖的抑制能力和机制。方法 60只大鼠,高脂饲养结合链尿菌素(STZ)建立大鼠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模型,将大鼠随... 目的研究由桃红四物汤及二陈汤化裁而成的祛痰清瘀方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人原代主动脉内皮细胞(HAoEC)病理性活化及增殖的抑制能力和机制。方法 60只大鼠,高脂饲养结合链尿菌素(STZ)建立大鼠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祛痰清瘀方组(2.5 g/kg)、辛伐他汀组(20 mg/kg),各10只;比较四组大鼠血糖和血脂水平及主动脉脂质含量。以20 mg/L的ox-LDL刺激HAoEC建立活化增殖模型,分为对照组、ox-LDL组和ox-LDL+祛痰清瘀方组,各10只。比较四组大鼠内皮Yes相关蛋白(YAP)表达水平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2(Erk1/2)磷酸化水平;比较五组HAoEC增殖速率、细胞中LATS1/2和YAP磷酸化水平,细胞中YAP靶基因CTGF、CYR61和ANKRD1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空腹血糖(FG)为(21.31±3.93)mmol/L、甘油三酯(TG)为(3.62±1.37)mmol/L、总胆固醇(TC)为(7.51±2.17)mmol/L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为(5.07±1.46)mmol/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42±0.62)、(0.84±0.06)、(1.78±0.25)、(0.38±0.15)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0.36±0.14)mmol/L低于对照组的(0.81±0.22)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血清TG水平显著高于祛痰清瘀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血清TG、TC和LDL-C水平均显著高于辛伐他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主动脉TG和TC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祛痰清瘀方组和辛伐他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模型组大鼠主动脉中YAP的表达水平及ERK1/2的磷酸化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祛痰清瘀方组和辛伐他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x-LDL组增殖速率均高于对照组、祛痰清瘀方组和辛伐他汀组,低于祛痰清瘀方+ERK过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x-LDL组细胞中LATS1/2和YAP的磷酸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祛痰清瘀方组和辛伐他汀组, Erk1/2的磷酸化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祛痰清瘀方组和辛伐他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祛痰清瘀方+ERK过表达组LATS1/2和YAP的磷酸化水平低于祛痰清瘀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MST1/2磷酸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x-LDL组细胞中YAP靶基因CTGF、CYR61和ANKRD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祛痰清瘀方组和辛伐他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祛痰清瘀方+ERK过表达组YAP靶基因CTGF、CYR61和ANKRD1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祛痰清瘀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祛痰清瘀方通过干扰丝裂原信号转导蛋白Erk1/2,阻碍YAP活化,抑制内皮细胞病理性增殖介导的糖尿病大血管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红四物汤 二陈汤 祛痰清瘀方 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 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sCD40L和YKL-40水平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及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朱梅松 《上海预防医学》 CAS 2012年第4期220-222,共3页
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遍及全身各重要器官,包括大血管病变和微血管病变,其中大血管病主要包括心、脑血管及周围血管疾病,是引起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糖尿病死亡原因中,动脉粥样硬化约占80%。新近研究发现,CD40与CD40L是一对互... 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遍及全身各重要器官,包括大血管病变和微血管病变,其中大血管病主要包括心、脑血管及周围血管疾病,是引起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糖尿病死亡原因中,动脉粥样硬化约占80%。新近研究发现,CD40与CD40L是一对互补跨膜糖蛋白,是新的炎症标志物,CD40L可通过与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巨噬细胞表达的CD40相互作用,产生一系列的生物学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 SCD40L YKL-40 大血管病变 血清 周围血管疾病 血管内皮细胞 动脉粥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