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59篇文章
< 1 2 1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穴位艾灸结合中药足浴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研究
1
作者 张微 刘淑敏 +1 位作者 李婷 林丽丽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1期039-042,共4页
探析穴位艾灸结合中药足浴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ies,DPN)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设定样本选取的时间区间,起始于2023年1月,终止于2024年8月,在此期间,本院共收治75例DPN患者,体现随机分布特点的总体数... 探析穴位艾灸结合中药足浴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ies,DPN)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设定样本选取的时间区间,起始于2023年1月,终止于2024年8月,在此期间,本院共收治75例DPN患者,体现随机分布特点的总体数据平衡考量标准,采用奇偶序列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有患者共计38例,对其进行了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37例联合穴位艾灸结合中药足浴干预,在研究过程中,两组都有一定程度的成员脱落,对照组在研究过程中有3名成员未能完成全程,最终被纳入研究分析的有35名成员,与此同时,观察组在研究过程中也有2名成员因各种原因脱落,最终纳入研究的同样有35名成员。对两组的相关指标进行全面而细致的比较。结果 经过观察和对比,发现观察组在临床上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达到了91.43%(P<0.05)。在经过特定干预后,观察组的腓总神经和胫神经传导速度显著提高(P<0.05)。此外,观察组的糖脂代谢指标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改善,相较于对照组,其优化程度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结论 穴位艾灸结合中药足浴对DPN患者临床效果提升、神经传导速度改善以及糖脂代谢指标调节等均可产生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穴位艾灸 中药足浴 临床效果 神经传导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熏洗联合烫熨治疗2 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
2
作者 邵瑜 黄娟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5年第1期53-56,共4页
目的探析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取中药熏洗联合烫熨治疗所取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江苏省张家港市中医医院确诊为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78例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划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39例)。2... 目的探析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取中药熏洗联合烫熨治疗所取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江苏省张家港市中医医院确诊为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78例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划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39例)。2组患者均采取对症治疗措施,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中药熏洗联合烫熨治疗。对比2组的护理效果,评估指标包含中医症候积分、神经传导速度及血糖水平。结果入院时,对比2组间中医症候积分、神经传导速度及血糖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出院时及出院1个月后,观察组的各项中医症候积分均较同期对照组低,正中神经和腓神经传导速度均较同期对照组快,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水平均较同期对照组低(P均<0.05),且2组的上述指标参数均明显优于入院时(P均<0.05)。结论中药熏洗联合烫熨治疗能改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中医症候和神经传导速度,且能有效调控其血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中药熏洗 烫熨治疗 中医症候积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内针+中药熏洗疗法联合依帕司他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 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武丽娟 张永乾 《内蒙古中医药》 2024年第5期128-130,共3页
目的:探究皮内针+中药熏洗疗法联合依帕司他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参与研究,纳入时间为2023年1月-2023年6月,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将患者分成药物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各30例,药... 目的:探究皮内针+中药熏洗疗法联合依帕司他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参与研究,纳入时间为2023年1月-2023年6月,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将患者分成药物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各30例,药物治疗组使用依帕司他治疗,联合治疗组使用皮内针+中药熏洗疗法联合依帕司他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神经传导速度、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神经传导速度对比(P>0.05),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下降,神经传导速度提升,联合治疗组效果更为显著(P<0.05);联合治疗组、药物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73.33%,联合治疗组高于药物治疗组(P<0.05)。结论:皮内针+中药熏洗疗法联合依帕司他的治疗方法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提升神经传导速度,提升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内针 中药熏洗 依帕司他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中医证候积分 神经传导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砭石温通疗法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张静 李国华 张文秀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2期96-98,共3页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es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临床较为常见,临床主要表现为肢体麻木、疼痛、发凉等,随着病程的进展,可引发足部溃疡、感染及坏疽等,严重者会导致截肢,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目前,临床治疗该病以药物为主...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es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临床较为常见,临床主要表现为肢体麻木、疼痛、发凉等,随着病程的进展,可引发足部溃疡、感染及坏疽等,严重者会导致截肢,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目前,临床治疗该病以药物为主,其作用在于营养周围神经,控制血糖水平,但整体效果欠佳[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砭石温通疗法 2型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足浴联合西药降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5
作者 杨洁 李萍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21期144-147,共4页
目的观察中药足浴联合西药降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9月—2023年5月江西省宜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2例,分为西医降糖药常规治疗联合中药足浴治疗组(联合治疗组)、西医降糖药常... 目的观察中药足浴联合西药降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9月—2023年5月江西省宜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2例,分为西医降糖药常规治疗联合中药足浴治疗组(联合治疗组)、西医降糖药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组)两组,各31例。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凉温感觉阈值,血糖、血脂水平,震动感觉阈值(VPT),疼痛觉阈值,间歇性跛行距离分级。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的疼痛感、麻木感、烧灼感、异样感积分及中医证候总积分,凉感觉阈值、温感觉阈值,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足背VPT、第一足趾VPT、疼痛觉阈值均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的间歇性跛行距离分级1级比率高于常规治疗组,2级、3级、4级比率均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的总缓解率96.77%(30/31)高于常规治疗组的70.97%(22/31)(P<0.05)。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应用西医降糖药常规治疗联合中药足浴治疗的临床效果较西医降糖药常规治疗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中药 足浴 西医降糖药 中西医结合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沐足及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
6
作者 赵琨 夏普 +1 位作者 黄帆 郑翔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24年第10期78-80,共3页
目的:探析中药沐足及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影响。方法:在我院就诊的DPN患者中选取120例(时间:2022年1月—2022年12月),120例入选者均行综合治疗,以治疗原则为依据分组,对照组60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60例行中药沐足+护理干... 目的:探析中药沐足及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影响。方法:在我院就诊的DPN患者中选取120例(时间:2022年1月—2022年12月),120例入选者均行综合治疗,以治疗原则为依据分组,对照组60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60例行中药沐足+护理干预,分析组间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MCV、SCV等指标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DPN患者接受中药沐足及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疾病症状,足部神经传导功能改善,满意度提高,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中药沐足 疗效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传统特色外治疗法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的应用进展研究
7
作者 杨晓峰 宋羽晶 +2 位作者 李志永 周晓晨 王琳 《中外医疗》 2024年第15期194-198,共5页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广泛存在于糖尿病患者群体中,患者通常存在下肢麻木疼痛等感觉异常。DPN患者临床症状诸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临床针对DPN患者治疗方式多采用口服药物治疗为主,其临床应用效果...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广泛存在于糖尿病患者群体中,患者通常存在下肢麻木疼痛等感觉异常。DPN患者临床症状诸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临床针对DPN患者治疗方式多采用口服药物治疗为主,其临床应用效果具有一定局限性。中医传统特色外治法的出现为DPN治疗领域工作开展提供新思路,诸多特色外治疗法应用方式及功效均存在差异。该文主要从DPN发病机制及临床症状、中医对DPN的认识及中医传统特色外治疗法技术优势3个方面探究DPN及外治疗法临床应用意义,并从膏摩疗法、推拿疗法及针刺疗法3个维度探究外治法应用效果。以此为DPN患者治疗提供重要技术参考,满足DPN患者群体个性化治疗需求,凸显传统中医在治疗DPN领域中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外治疗法 推拿 针刺 膏摩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芍药甘草汤加味联合中药熏洗治疗阴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研究
8
作者 葛爱利 仇丽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5期0066-0069,共4页
对阴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采取芍药甘草汤加味、中药熏洗联合治疗方案,探索研究联合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治疗的100例DPN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常规西药治疗,50例)、观察(芍... 对阴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采取芍药甘草汤加味、中药熏洗联合治疗方案,探索研究联合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治疗的100例DPN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常规西药治疗,50例)、观察(芍药甘草汤加味+中药熏洗,50例)两组,探究两者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清内皮生长因子B(VEGF-B)、内皮细胞特异分子-1(ESM-1)、神经病变(TCSS)评分、不良情况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但干预后神经传导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阴虚血瘀型DPN患者采取芍药甘草汤加味+中药熏洗治疗方案,可改善神经传导速度,降低血清因子水平表达,减轻疾病症状,且不良情况发生率较低,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虚血瘀型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西药 芍药甘草汤加味 中药熏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联合点刺放血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9
作者 吴彤 陈英华 孙玮 《上海针灸杂志》 2025年第1期43-49,共7页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点刺放血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DPN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两组均予基础治疗,对照组予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点刺放...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点刺放血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DPN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两组均予基础治疗,对照组予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点刺放血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oronto clinical scoring system,TCSS)评分、腓总神经和胫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CV)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CV)、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 brief version scale,WHOQOL-BREF)评分、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的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TCSS各项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时,两组TCSS各项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后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腓总神经、胫神经MCV和SCV较治疗前升高(P<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WHOQOL-BREF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TNF-α和IL-6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2%,高于对照组的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基础治疗基础上,针刺联合点刺放血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能有效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神经传导速度,改善生存质量,机制可能与下调炎性因子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放血疗法 针药并用 糖尿病 2型 周围神经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穴位贴敷联合红外光照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应用研究
10
作者 丁菊香 贾晓红 +1 位作者 王建莉 沈洁 《智慧健康》 2024年第17期127-129,共3页
目的探究中药穴位贴敷联合红外光照射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4—12月本院收治的180例糖尿病伴有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观察组接受健康... 目的探究中药穴位贴敷联合红外光照射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4—12月本院收治的180例糖尿病伴有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观察组接受健康教育、糖尿病饮食、适宜运动以及硫辛酸静脉输注治疗,并同时使用常规降糖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红外光局部照射和中药穴位贴敷治疗。通过多伦多临床评分(TCSS)评估DPN的临床症状和严重程度,观察并记录震动感觉阈值(VPT)和肌电图检查有效情况和神经病变症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TCSS评分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在神经病变发生情况方面,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VPT和肌电图检查后的有效情况比较中,观察组患者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穴位贴敷联合红外光照射治疗DPN患者,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降低医疗成本,并提高治疗水平和效率。此外,该治疗方案还有助于减轻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负担,并防止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和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中药穴位贴敷 红外光照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配合铺灸疗法治疗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朱晓亮 张英杰 +2 位作者 郭良玉 齐海莹 郑新颖 《天津中医药》 CAS 2024年第7期870-874,共5页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铺灸疗法对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颈动脉血管弹性的改善及糖脂代谢、血管内皮和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A1c)、纤维蛋白胶凝素-3(ficolin-3)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6月—2023年6月于秦皇岛市中医医院治疗的9...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铺灸疗法对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颈动脉血管弹性的改善及糖脂代谢、血管内皮和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A1c)、纤维蛋白胶凝素-3(ficolin-3)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6月—2023年6月于秦皇岛市中医医院治疗的9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3组,其中常规组30例,给予常规西医治疗;针刺组31例,常规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铺灸疗法配合组31例,针刺组治疗方法同时给予铺灸疗法治疗。比较常规组、针刺组、铺灸疗法配合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给予患者腹泻或便秘,神疲倦怠,肢末时痛、入夜痛甚,动则汗出,肢体如有蚁行且麻木无力,气短懒言评价,检测颈总动脉血管压力应变弹性模量,检测患者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三酰甘油(TG)、HbA1c、ficolin-3、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结果]研究发现铺灸疗法配合组、针刺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铺灸疗法配合组腹泻或便秘,神疲倦怠,肢末时痛、入夜痛甚,动则汗出,肢体如有蚁行且麻木无力,气短懒言评分低于常规组、针刺组(P<0.05),针刺组腹泻或便秘,神疲倦怠,肢末时痛、入夜痛甚,动则汗出,肢体如有蚁行且麻木无力,气短懒言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铺灸疗法配合组患者颈总动脉血管压力应变弹性模量低于常规组、针刺组(P<0.05),针刺组颈总动脉血管压力应变弹性模量低于常规组(P<0.05);铺灸疗法配合组患者HDL-C表达水平高于常规组、针刺组(P<0.05),针刺组HDL-C表达水平高于常规组(P<0.05),铺灸疗法配合组患者TG、HbA1c表达水平低于常规组、针刺组(P<0.05),针刺组TG、HbA1c表达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铺灸疗法配合组患者ficolin-3、NO表达水平高于常规组、针刺组(P<0.05),针刺组ficolin-3、NO表达水平高于常规组(P<0.05),铺灸疗法配合组患者ET表达水平低于常规组、针刺组(P<0.05),针刺组ET表达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给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针刺配合铺灸疗法治疗,可改善糖脂代谢、颈动脉血管弹性、血管内皮功能,提升ficolin-3水平,缓解病情,提升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铺灸疗法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颈动脉血管弹性 血管内皮功能 纤维蛋白胶凝素-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专利复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用药规律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韩沛琳 张锦明 +2 位作者 张妤 胡玥 赵玲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1640-1647,共8页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国家专利中药复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检索中药复方治疗DPN的专利,使用Excel 2021进行频数统计,运...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国家专利中药复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检索中药复方治疗DPN的专利,使用Excel 2021进行频数统计,运用RAW Graphs 2.0制作高频中药功效的桑基图,运用SPSS Statistics 25.0软件进行药物的系统聚类分析,基于Cytoscape 3.9.1挖掘核心处方。【结果】共纳入101首中药专利复方,涉及243味中药。出现频次居前3位的中药为丹参、黄芪、白芍。治疗DPN的专利复方药物的药性以温、平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以归肝、心、脾经居多。药物按功效主要可分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解表药、平肝熄风药、清热药、止血药、安神药、利水渗湿药。关联规则分析中支持度最高的药物组合为黄芪-当归;系统聚类分析将出现频次居前31位的中药分成7组,挖掘得到的核心处方包含黄芪、川芎、鸡血藤、丹参、牛膝、桂枝、当归共7味药。【结论】专利中药复方治疗DPN以补虚、活血化瘀为主,兼以温通经络,重视后天之本,健脾更不忘疏肝;临证时可选用黄芪-当归及白芍-丹参药对;核心方(黄芪、川芎、鸡血藤、丹参、牛膝、桂枝、当归)可加减用于DPN的全病程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国家专利 中药复方 补虚 活血化瘀 丹参 黄芪 白芍 数据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中药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网状Meta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谢文莹 张晨 +2 位作者 辛竞妍 李文慧 张涛静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14-1128,共15页
目的:运用网状Meta分析不同中药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基于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 目的:运用网状Meta分析不同中药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基于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检索中药注射液治疗DPN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将临床总有效率作为主要结局指标,正中和腓总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空腹血糖(FBG)及不良反应作为次要结局指标。采用Cochrane评价手册5.3风险偏倚评估工具进行质量评价及RevMan 5.4.1及Stata 17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76项RCTs,包括6 108例患者,11种中药注射液。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联合西药在提高临床总有效率和改善FBG水平方面疗效最佳;苦碟子注射液联合西药在改善正中神经及腓总神经的SCV、正中神经MCV方面疗效最佳;血塞通注射液联合西药在改善腓总神经MCV方面疗效最佳;在安全性方面,中药注射液联合西药与单纯西药治疗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注射液联合西药与单纯西药治疗比较可提高DPN临床疗效,且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注射液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网状Meta分析 系统评价 临床总有效率 神经传导速度 安全性 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国家中药复方专利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用药规律 被引量:1
14
作者 邱林景 王晓磊 +4 位作者 张菁 李文慧 吴长江 韩军颂 张涛静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22期136-141,共6页
目的基于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中药复方专利,探析中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组方规律。方法收集建库至2023年12月符合纳入标准的中药治疗DPN的复方专利数据,运用R语言(v 4.3.2)、Cytoscape(Version 3.10.1)等软件对数据进... 目的基于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中药复方专利,探析中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组方规律。方法收集建库至2023年12月符合纳入标准的中药治疗DPN的复方专利数据,运用R语言(v 4.3.2)、Cytoscape(Version 3.10.1)等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数据建模、用药频次分析、性味归经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数据可视化等以探讨DPN的组方规律。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符合标准的DPN专利数据113项,涉及中药249味,药物累计频次1145次。用药频次排名前10位的中药分别为黄芪、当归、丹参、川芎、桂枝、鸡血藤、赤芍、白芍、地黄、红花。中药药性以温、平、寒为主,药味以甘、苦、辛常见,多归肝、肾经。聚类分析共得到2个药物组合,关联规则分析共筛选出4组二项常用药对和32组三项关联药物组合,常用药对组合有鸡血藤-黄芪、延胡索-黄芪、桂枝-黄芪、桃仁-黄芪,常用角药组合有黄芪-延胡索-鸡血藤、当归-牛膝-川芎。中药共现网络显示,重要节点有黄芪、当归、丹参、桂枝、川芎、鸡血藤、赤芍等。结论治疗DPN的中药复方专利多用黄芪配伍当归、丹参、川芎、鸡血藤、赤芍、红花、川牛膝等活血药以益气活血通络,且多使用藤类药、虫类药通络祛邪,可为临床诊治DPN扩展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专利 中药复方 数据挖掘 用药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现状
15
作者 王应露 晏和国 +2 位作者 马晓芳 宋娅婕 黄开云 《光明中医》 2025年第1期163-166,共4页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发病率高、致残率高。针灸作为中医治疗该病的经典外治法之一,疗效确切,安全可靠,主要分为常规针刺、特殊针刺和灸法三大类。文章系统总结归纳了现有不同针灸疗法治疗DPN的功效特点...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发病率高、致残率高。针灸作为中医治疗该病的经典外治法之一,疗效确切,安全可靠,主要分为常规针刺、特殊针刺和灸法三大类。文章系统总结归纳了现有不同针灸疗法治疗DPN的功效特点、优势、劣势以及价值影响等情况,以期为针灸治疗DPN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渴 痹证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针灸疗法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熏洗配合平衡椅子操对老年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下肢肌力及平衡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雯雯 朱晓珍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4年第1期28-32,共5页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配合平衡椅子操对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下肢肌力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2020年7月—2023年7月于江苏省中医院收治的120例老年2型糖尿病(T2DM)合并DPN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60)和对照组(n=60)。对照组进行...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配合平衡椅子操对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下肢肌力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2020年7月—2023年7月于江苏省中医院收治的120例老年2型糖尿病(T2DM)合并DPN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60)和对照组(n=60)。对照组进行平衡椅子操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中药熏洗。治疗8周后,比较2组的疗效、下肢肌力、平衡功能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75.00%vs 90.00%,P=0.031)。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腓肠肌、胫骨前肌和股四头肌治疗前后的肌力差值较大;研究组起立-行走计时测试和单腿站立测试治疗前后的差值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67%vs 5.00%,P=0.697)。结论中药熏洗配合平衡椅子操可能改善老年T2DM合并DPN患者的下肢肌力与平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2型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平衡椅子操 中药熏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足浴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及其对Hcy、IGF-1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黄轲 曹岐新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24年第1期76-79,共4页
目的:观察中药足浴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及其对神经传导速度、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9月—2022年7月本院收治的DPN患者92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 目的:观察中药足浴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及其对神经传导速度、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9月—2022年7月本院收治的DPN患者92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甲钴胺片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中药足浴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后评价疗效,治疗前后检测2组患者胫神经、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进行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评分,ELISA法检测血清Hcy及胰岛素IGF-1水平,同时对2组患者治疗的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3%,高于对照组之54.3%(P<0.05);治疗前,2组患者胫神经、腓总神经MNCV及SNCV、TCSS评分、血清Hcy及IGF-1水平均无差异(P>0.05);治疗后,2组患者胫神经及腓总神经MNCV、SNCV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2组患者TCSS评分及血清Hcy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2组患者血IGF-1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增高;且观察组胫神经、腓总神经MNCV及SNCV、TCSS评分、血清HCY及IGF-1水平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2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中药足浴治疗DPN疗效显著,能够增加神经传导速度,升高血清IGF-1水平,降低Hcy水平,促进患肢神经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中药足浴 甲钴胺 神经传导速度 同型半胱氨酸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联合中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邓淑娟 祁正亮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6期154-157,共4页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目前临床上尚不能根治,单纯西医治疗虽能暂时缓解,但复发率较高。近年来,随着中医药文化的不断发展,中医治疗愈发受到人们的重视。经过众多临床研究者实践验证,针灸联合中药治疗糖尿...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目前临床上尚不能根治,单纯西医治疗虽能暂时缓解,但复发率较高。近年来,随着中医药文化的不断发展,中医治疗愈发受到人们的重视。经过众多临床研究者实践验证,针灸联合中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明显效果,且不良作用小,有独特的优势。此文基于国内外相关文献检索结果,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以及针灸、中药的治疗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痹证 消渴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针灸疗法 中医药疗法 临床研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针疗法联合中药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临床症状评分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19
作者 曹柏龙 苗桂珍 +6 位作者 韩文兵 杜启明 缪娟 金健 王立强 李春桂 赵慧玲 《北京中医药》 2014年第5期380-382,共3页
目的观察火针疗法联合中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方法将10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火针疗法联合中药进行治疗,随访3个月。采用多伦多临床评... 目的观察火针疗法联合中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方法将10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火针疗法联合中药进行治疗,随访3个月。采用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分、反射分、感觉分及总分;观察2组的临床总评分的改善情况。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分、反射分、感觉分、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各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运用火针疗法联合中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火针疗法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午流注择时中药熏蒸疗法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茂娟 夏中敏 沈天真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B06期1635-1635,共1页
目的评价子午流注择时中药熏蒸疗法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实施子午流注择时中药熏蒸疗法,对照组实施中药熏蒸疗法。结果:实验组MNCV和SNCV与... 目的评价子午流注择时中药熏蒸疗法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实施子午流注择时中药熏蒸疗法,对照组实施中药熏蒸疗法。结果:实验组MNCV和SNCV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显效”和“有效”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午流注择时中药熏蒸疗法可有效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症状,延缓其并发症,效果优于单独应用中药熏蒸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子午流注 中药熏蒸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