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物源性食品中糖皮质类激素残留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
作者 马立利 刘艳 +2 位作者 贾丽 冯月超 范筱京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847-856,共10页
近年来,食品中激素的残留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糖皮质类激素能提高饲料转化率,促进畜禽生长,常用于畜牧生产中。然而动物生长过程中过量使用这些激素,会导致激素在动物源性食品中的残留,影响人类健康。本文介绍了糖皮质类激素及其对... 近年来,食品中激素的残留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糖皮质类激素能提高饲料转化率,促进畜禽生长,常用于畜牧生产中。然而动物生长过程中过量使用这些激素,会导致激素在动物源性食品中的残留,影响人类健康。本文介绍了糖皮质类激素及其对人类的危害,总结了动物源性食品中糖皮质类激素的检测方法,包括利用振荡提取、超声提取、固相萃取、液液分配、加压溶剂萃取等提取和净化方法,以及采用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检测糖皮质类激素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类激素 动物源性食品 检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莱霉素性羊肺纤维化的实验研究(Ⅱ):糖皮质类激素和丹参治疗的CT与病理 被引量:4
2
作者 尉传社 张俊祥 +2 位作者 张阳 朱广辉 张莉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6-169,共4页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和丹参对肺纤维化治疗的高分辨CT(HRCT)表现和病理变化. 资料与方法将18只博莱霉素性羊肺纤维化模型分为氢化可的松组、丹参组、未治疗对照组,每组6只羊;另取6只羊作为健康对照组.博莱霉素复制模型后2~28 d给药,以...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和丹参对肺纤维化治疗的高分辨CT(HRCT)表现和病理变化. 资料与方法将18只博莱霉素性羊肺纤维化模型分为氢化可的松组、丹参组、未治疗对照组,每组6只羊;另取6只羊作为健康对照组.博莱霉素复制模型后2~28 d给药,以一定的时间间隔(每周1次,共4次)行HRCT检查,并取肺作组织病理学检查. 结果和对照组相比,氢化可的松组和丹参组的HRCT和病理均显示肺纤维化程度较轻;以丹参组纤维化减轻程度明显. 结论糖皮质激素和丹参能抑制博莱霉素所致肺纤维化的形成,HRCT检查可对肺纤维化的治疗效果作出正确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莱霉素 动物模型 肺纤维化 糖皮质类激素 丹参 CT表现 病理学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来氟米特联合糖皮质类激素治疗IgA肾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赵庆瑞 李伟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222-222,225,共2页
目的:探讨来氟米特联合糖皮质类激素治疗 IgA 肾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5年2月~2014年6月间我科诊治的90例 IgA 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糖皮质类激素组(单独组)和来氟米特+糖皮质类激素组(联合组),每组... 目的:探讨来氟米特联合糖皮质类激素治疗 IgA 肾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5年2月~2014年6月间我科诊治的90例 IgA 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糖皮质类激素组(单独组)和来氟米特+糖皮质类激素组(联合组),每组各45例,连续观测12周。检测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尿蛋白、血钙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构成、病程、肾脏病变病理类型、尿蛋白、血肌酐、血钙方面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12周结束后,两组患者的24 h 尿蛋白量明显降低,且联合组的下降幅度显著优于单独治疗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来氟米特联合糖皮质类激素可明显降低 IgA 肾病患者24 h 尿蛋白水平,疗效优于单独激素用药,但对肾功能和血液钙水平无明显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氟米特 糖皮质类激素 肾小球肾炎 Ig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滥用糖皮质类激素84例原因分析
4
作者 孙金明 田维 《临床医药实践》 2004年第5期370-371,共2页
关键词 药物滥用 糖皮质类激素 原因分析 合理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滥用含糖皮质类激素假药110例原因分析
5
作者 田维 孙金明 任益江 《中国乡村医药》 2008年第11期67-67,共1页
在基层地区,喘息性肺部疾病患者中,长期滥用含糖皮质类激素假药现象较为突出。我们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长期滥用含糖皮质类激素假药的喘息性肺病患者110例,对其滥用行为进行调查,并对长期滥用可能原因进行分析,旨在预防及早期发现... 在基层地区,喘息性肺部疾病患者中,长期滥用含糖皮质类激素假药现象较为突出。我们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长期滥用含糖皮质类激素假药的喘息性肺病患者110例,对其滥用行为进行调查,并对长期滥用可能原因进行分析,旨在预防及早期发现、降低滥用糖皮质类激素假药对个人、家庭及社会生活造成的严重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类激素 假药 原因分 肺病患者 社会生活 喘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妆品中糖皮质类激素的快速测定 被引量:5
6
作者 谭建华 熊小婷 +5 位作者 赵田甜 贾芳 王继才 席绍峰 李慧勇 吴玉銮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26-228,232,共4页
建立了一种简单、快速测定化妆品中三十种糖皮质类激素的分析方法。采用饱和氯化钠溶液-乙腈-正己烷三相溶剂直接提取并净化样品,亚铁氰化钾-醋酸锌溶液沉淀乳化基质后,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进行测定。另外,本文对不同的提取溶剂和提取方法... 建立了一种简单、快速测定化妆品中三十种糖皮质类激素的分析方法。采用饱和氯化钠溶液-乙腈-正己烷三相溶剂直接提取并净化样品,亚铁氰化钾-醋酸锌溶液沉淀乳化基质后,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进行测定。另外,本文对不同的提取溶剂和提取方法的提取效果等做了系统的比较,优化了实验条件,方法的回收率为89.8%~105.2%,相对标准偏差为5.0%~10.3%,方法定量限为2.0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 糖皮质类激素 快速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皮质类激素用药误区及监督用药指导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杨小芳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1年第4期527-528,共2页
目的分析糖皮质类激素用药误区及监督用药指导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2019年11月我院收治的800例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入院后发放调查问卷,统计患者的性别、年龄、科别、病程、住院时间等基本情况,了解患者糖皮质类激素用药情况... 目的分析糖皮质类激素用药误区及监督用药指导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2019年11月我院收治的800例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入院后发放调查问卷,统计患者的性别、年龄、科别、病程、住院时间等基本情况,了解患者糖皮质类激素用药情况。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并进行干预。结果 800例患者中,共200例患者应用糖皮质类激素(25.00%),其中儿科使用糖皮质类激素药物占比较高(51.00%),单用占比59.50%,两种联用占比31.00%,三种联用占比9.50%,单用药率高于两种联用、三种联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4例患者出现糖皮质类激素药物和其他类药物相互作用出现不良反应,占27.00%,其中与苯巴比妥、卡马西平、利福平药物相互作用时不良反应率最高,占21.00%。结论糖皮质类激素药物在临床应用较广泛,但使用时存在用药误区,造成的不良反应较多。因此,需加强该药物使用的管理,并制定合理的用药方针,防止药物滥用现象,从而减少药物使用的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类激素 用药误区 用药指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性食品中糖皮质类激素兴奋剂的含量测试——Oasis HLB净化和ACQUITY UPLC/TQD快速分析动物性食品中糖皮质类激素兴奋剂的含量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建中 金琦芸 +2 位作者 Yap Swee Lee 《生物技术世界》 2008年第4期32-34,共3页
本文应用沃特世(Waters^R)Oasis^R HLB固相提取技术和ACQUITY UPLC超高效液相色谱/TQD串联四极杆质谱系统测定分析动物性食品中糖皮质类激素兴奋剂。
关键词 糖皮质类激素 兴奋剂 固相提取技术 HLB UPLC 串联质谱
原文传递
来氟米特联合糖皮质类激素治疗IgA肾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9
作者 夏璇 《黑龙江中医药》 2020年第6期45-46,共2页
目的:观察来氟米特联合糖皮质类激素治疗IgA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IgA肾病患者50例(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随机分为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对照组与来氟米特联合糖皮质类激素治疗的观察组,观察患者治疗效果、临床相关指标及心理状态... 目的:观察来氟米特联合糖皮质类激素治疗IgA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IgA肾病患者50例(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随机分为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对照组与来氟米特联合糖皮质类激素治疗的观察组,观察患者治疗效果、临床相关指标及心理状态。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临床相关指标改善情况好,SAS、SDS评分低,P<0.05。结论:给予IgA肾病患者来氟米特联合糖皮质类激素治疗,能提高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及心理状态,促进身体恢复,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氟米特 糖皮质类激素 IGA肾病 临床效果
原文传递
地塞米松促进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致病性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永娟 朱善元 +2 位作者 刘博 崔平福 左伟勇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93-295,共3页
为检测地塞米松对猪感染PRRSV后免疫力及致病性的影响,将6头健康猪平分为2组,分别注射地塞米松和生理盐水,连续注射3 d。检测注射前、注射后1周的PRRSV抗体阳性率及病毒量,观察并记录体温、呼吸、饮食、眼结膜、粪便等临床情况。结果显... 为检测地塞米松对猪感染PRRSV后免疫力及致病性的影响,将6头健康猪平分为2组,分别注射地塞米松和生理盐水,连续注射3 d。检测注射前、注射后1周的PRRSV抗体阳性率及病毒量,观察并记录体温、呼吸、饮食、眼结膜、粪便等临床情况。结果显示,猪的PRRSV抗体阳性率为100%,但注射后的抗体值高于注射前;病毒蛋白半定量结果显示病毒感染量显著增加;注射地塞米松组的猪表现出一定临床症状,而对照组未发生变化。结果表明,地塞米松会增加PRRSV的发病风险,为建立防治PRRSV感染的动物模型奠定了基础,为兽医临床中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提出新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类激素 地塞米松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8例危重型溃疡性结肠炎的诊疗体会 被引量:1
11
作者 范筱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第19期180-181,共2页
目的:分析危重型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治疗效果及转归,探讨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58例重型UC患者的临床资料。仔细查看患者的病案资料,阅读诊疗经过及临床表现,对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柳氮磺胺吡啶等药物进... 目的:分析危重型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治疗效果及转归,探讨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58例重型UC患者的临床资料。仔细查看患者的病案资料,阅读诊疗经过及临床表现,对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柳氮磺胺吡啶等药物进行有效分析和评价。结果本组58例重型UC患者,接受柳氮磺胺吡啶(SASP)治疗的5例患者疗效不佳;53例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有16例完全缓解,28例治疗有效,9例治疗无效,总有效率为83.02%(44/53)。有9例(16.98%)药物治疗无效患者,年龄15~42,平均年龄28.6岁。手术患者病变范围为全结肠病变,7例(77.78)血清白蛋白〈30 g/L,2例(3.77%)血红蛋白〈50 g/L,经药物治疗不能缓解或复发,最终通过手术治疗而缓解症状。结论治疗重症UC的首选药物是糖皮质激素,其中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包括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病变范围、发病年龄等因素。如使临床应用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应及时评估是否需要进行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型溃疡性结肠炎 糖皮质类激素 相关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血化瘀汤在小儿过敏性紫癜肾炎中的临床效果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程江 吴岩 +1 位作者 熊琰 刘小红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10期1690-1692,共3页
西医学认为,导致机体发生过敏性紫癜肾炎的原因多种多样,可能跟免疫反应、遗传、炎症等相关因素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因此,临床中对过敏性紫癜肾炎进行治疗的基本方式就是免疫抑制及抗炎[1]。而其中,糖皮质类激素药物是常用的一种药物,可... 西医学认为,导致机体发生过敏性紫癜肾炎的原因多种多样,可能跟免疫反应、遗传、炎症等相关因素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因此,临床中对过敏性紫癜肾炎进行治疗的基本方式就是免疫抑制及抗炎[1]。而其中,糖皮质类激素药物是常用的一种药物,可起到免疫抑制及抗炎的效果,同时还可以促使肝内合成蛋白、降低尿蛋白的滤过。但是激素的治疗需要较长的时间,不仅易出现各种不良反应,且易复发[2]。因此,联合用药十分有必要。中医学认为,水病及血,发生水肿会引发机体出现血行迟滞,同时也在导致机体发生瘀血的源头;由此可见,在过敏性紫癜肾炎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会导致瘀血,因此,辨证通过活血化瘀法来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肾炎 活血化瘀汤 西医学 免疫抑制 活血化瘀法 糖皮质类激素 联合用药 免疫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颅内转移性肿瘤1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伟 孙志坚 郄言言 《中国伤残医学》 2014年第2期318-319,共2页
糖皮质类激素被广泛用于治疗颅内肿瘤瘤周水肿,疗效肯定,研究表明它的确能够减轻2/3患者的神经系统症状[1],但机理尚不明确。由于糖皮质激素影响水盐代谢、糖代谢,可出现高血压、低血钾、骨质疏松、糖代谢异常、消化性溃疡穿孔出血... 糖皮质类激素被广泛用于治疗颅内肿瘤瘤周水肿,疗效肯定,研究表明它的确能够减轻2/3患者的神经系统症状[1],但机理尚不明确。由于糖皮质激素影响水盐代谢、糖代谢,可出现高血压、低血钾、骨质疏松、糖代谢异常、消化性溃疡穿孔出血和水钠潴留性浮肿等多种副作用,因而临床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准确地评估患者对地塞米松的反应,在控制症状的前提确定最小有效量是十分必要的。现报道1例使用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颅内转移性肿瘤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性肿瘤 地塞米松 颅内肿瘤 大剂量 治疗 消化性溃疡穿孔 糖代谢异常 糖皮质类激素
原文传递
A REPORT ON THE TREATMENT OF STEROID RESISTANT ASTHMA WITH ACUPUNCTURE-MOXIBUSTION AND ACUPOINT INJECTION
14
作者 雷丰丰 马文奇 +1 位作者 李红专 王岁珠 《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2002年第4期45-49,共5页
In the present paper, the authors report their results of treatment of 5 cases of steriod resistant asthma with acupoint-injection, body acupuncture, moxibustion and cupping. Bilateral Zusanli (ST 36) are used for acu... In the present paper, the authors report their results of treatment of 5 cases of steriod resistant asthma with acupoint-injection, body acupuncture, moxibustion and cupping. Bilateral Zusanli (ST 36) are used for acupoint injection of mixture solution of placenta tissue injectio (2 mL), Danggui (Radix Angelicae Sinesis) injectio (2 mL) and Huangqi (Radix Astragli seu Hedysari) injectio (4 mL), with 4 mL for each acupoint. Acupoints used for puncturing are bilateral Yuji (LU 10), Dingchuan (EX-B 1), Feishu (BL 13), Fengmen (BL 12), Gaohuangshu (BL 43), Taiyuan (LU 9), Fenglong (ST 40), Shenshu (BL 23), Zusanli (ST 36), etc.. Dazhui (GV 14), Tanzhong (CV 17), and Zhongwan (CV 12) are moxibustioned after insertion of acupuncture needles and achieving needling sensations. Cupping is applied to bilateral Dingchuan (EX-B 1) after removing acupuncture needles with a little blood out. Following 3 days’ treatment, these 5 asthma patients who have no apparent response to conventional medication treatment are relieved strikingly in the attack frequency, till the 7th day of the treatment, they have no any asthmatic onset again. One month’s follow-up shows no recurrence. Results indicate that acupuncture with moxibustion and cupping is fairly effective in relieving steriod resistant asthma patients who have no effect in responding to glucocorticoid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ucocorticoid resistant asthma Acupuncture plus acupoint injection and moxibus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rctic spring: the arrival biology of migrant birds
15
作者 John C.WINGFIELD Noah OWEN-ASHLEY +6 位作者 Z.Morgan BENOWITZ-FRED-ERICKS Sharon E.LYNN Thomas P.HAHN Haruka WADA Creagh BRE-UNER Simone L.MEDDLE L.Michael ROMERO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48-960,共13页
On arrival in the Arctic, migrant birds must adjust their physiology and behavior to unpredictable snow cover, weather, food sources and predator pressure. In other words they must be resistant to environmental pertur... On arrival in the Arctic, migrant birds must adjust their physiology and behavior to unpredictable snow cover, weather, food sources and predator pressure. In other words they must be resistant to environmental perturbations (stress) so that they can migrate to their tundra nesting areas and settle on territories as soon as possible. They can then begin breeding as soon as when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become favorable. They do this partly by using micro-habitats such as areas where snow depth is low, and patches of tundra that melt out rapidly (especially near willows Salix sp). Ground temperatures increase dramatically within hours after exposure to sun; and invertebrate activity begins simultaneously. Wind speeds are attenuated almost completely within 10 cm of the ground in willows and tussock tundra. The combination of these conditions provides an ideal refuge, especially for passerine migrants in early spring. However, if conditions worsen, the birds can leave. There are adjustments of the adrenocortical responses to stress because arctic conditions in spring are potentially severe, at least compared with wintering grounds to the south. Secretion of corticosterone in response to acute stress is enhanced at arrival in males, accompanied by a decrease in sensitivity to negative feedback and a change in responsiveness of the adrenal cortex cells to adrenocorticotropin. There is also an increase in levels of corticosterone-binding globulin (CBG) so that the actions of corticosterone are buffered according to the severity of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Regulation at the level of genomic receptors, particularly the low affinity glucocorticosteroid-like receptor for corticosterone in brain and liver, may be important; and non-genomic actions of corticosterone may play a major role too. In other words, the hormone-behavior system associated with arrival biology is highly flexi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CTIC Migration Stress ADRENAL CORTICOSTERONE RECEPT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变稳态:稳态理论的完善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东明 李圣轩 吴跃峰 《生物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11,共4页
应变稳态(Allostasis)是基于稳态(Homestasis)的新兴生态学概念,它强调机体能在外界变化的环境中维持内环境稳定。综述了应变稳态的概念及其与稳态的区别与联系,进而阐述了不同类型的应变稳态状态(allostatic state)的生理功能和应变稳... 应变稳态(Allostasis)是基于稳态(Homestasis)的新兴生态学概念,它强调机体能在外界变化的环境中维持内环境稳定。综述了应变稳态的概念及其与稳态的区别与联系,进而阐述了不同类型的应变稳态状态(allostatic state)的生理功能和应变稳态负荷(allostatic load)的原理与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态 应变稳态 糖皮质类激素 应变稳态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吗替麦考酚酯治疗多发性硬化和视神经脊髓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7
作者 向雅娟 何洋 +5 位作者 杨亭亭 敖冬慧 姜红 王阳阳 高旭光 刘广志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6年第9期779-782,共4页
目的:观察吗替麦考酚酯(MMF)治疗多发性硬化(MS)和视神经脊髓炎(NMO)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MS和NMO患者27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MMF联合激素组(MMF组,10例),MS 5例,NMO 5例;单用激素组(激素组,17例)MS 13例,... 目的:观察吗替麦考酚酯(MMF)治疗多发性硬化(MS)和视神经脊髓炎(NMO)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MS和NMO患者27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MMF联合激素组(MMF组,10例),MS 5例,NMO 5例;单用激素组(激素组,17例)MS 13例,NMO 4例。对比治疗后6个月的有效率、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扩展的残疾状况量表(EDSS)评分和年复发率(ARR);并观察其安全性。结果 MMF组和激素组治疗后6个月有效率分别为9/10和11/1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MF 组和激素组治疗后6个月 EDSS 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2.05±2.41)分比(3.40±2.05)分和(1.17±0.92)分比(2.38±1.2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以MS患者为著;MMF组治疗后6个月ARR明显少于治疗前(0次/年比0.75次/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F 组治疗前后 ARR 差值明显高于激素组(0.75次/年比-0.46次/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且以MS患者为著。1例患者服用较大剂量MMF时出现肌痛,减量后症状缓解。结论 MMF可有效治疗MS和NMO,能改善MS患者的神经功能且减少疾病复发,其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视神经脊髓炎 糖皮质类激素 吗替麦考酚酯 回顾性研究
原文传递
Clinical and gene mutation studies on a Chinese pedigree with glucocorticoid-remediable aldosteronism
18
作者 丁伟 刘礼斌 +2 位作者 胡仁明 许曼音 陈家伦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2年第7期979-982,142-143,共4页
OBJECTIVE: To report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biochemical profile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one Chinese pedigree with glucocorticoid-remediable aldosteronism (GRA) and to study its molecular mechanism. METHODS... OBJECTIVE: To report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biochemical profile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one Chinese pedigree with glucocorticoid-remediable aldosteronism (GRA) and to study its molecular mechanism. METHODS: Plasma and urinary aldosterone, cortisol and plasma renin activities were dynamically tested and diagnostic therapy with dexamethasone was undergone in 3 affected subjects. Long-distance PCR as well as DNA sequencing were applied to detect the fusion gene in this pedigree. RESULTS: In this GRA pedigree, there were 4 affected subjects who had hypertension, hypokalemia and low basic and provoked renin activity. Three patients were given dexamethasone treatment, and had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plasma aldosterone concentrations (PACs) (from 192 +/- 9 ng/L to 87 +/- 7ng/L, 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tation Adult ALDOSTERONE CORTICOTROPIN Female GLUCOCORTICOIDS Humans HYPERALDOSTERONISM PEDIGREE Research Support Non-U.S. Gov'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