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2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的进展与临床评价 被引量:2
1
作者 张石革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06年第6期332-335,共4页
目的:本文介绍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的进展与评价。方法:采用国内、外文献综述方法。结果及结论:作为抗血小板药中的一支奇葩,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进展十分迅速,对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选择性高,在治疗血... 目的:本文介绍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的进展与评价。方法:采用国内、外文献综述方法。结果及结论:作为抗血小板药中的一支奇葩,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进展十分迅速,对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选择性高,在治疗血栓、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冠脉综合征、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者方面展现了良好的治疗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 血栓 心肌梗死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临床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血栓新药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研究近况
2
作者 张奕强 李群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1997年第2期59-63,共5页
糖蛋白GP Ⅲb/Ⅲa在血小板表面上的功能表达是血小板抑制剂的最终作用部位。GP Ⅱb/Ⅲa可以与纤维蛋白原桥联而导致血小板凝集。拮抗剂能有效地阻断这一步骤而起拮抗血栓作用。与von Willebrand因子(vWF)或凝血因子Ⅷ的结合是血小板凝... 糖蛋白GP Ⅲb/Ⅲa在血小板表面上的功能表达是血小板抑制剂的最终作用部位。GP Ⅱb/Ⅲa可以与纤维蛋白原桥联而导致血小板凝集。拮抗剂能有效地阻断这一步骤而起拮抗血栓作用。与von Willebrand因子(vWF)或凝血因子Ⅷ的结合是血小板凝集中的重要步骤。本文综述了7E3Fab(abciximab),SK &F106760,蛇毒多肽,及RGD肽类和拟肽等GPⅡb/Ⅲa拮抗剂的药理研究近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血栓 糖蛋白gpb/ⅲa 拮抗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
3
作者 韩俊平 杜荣品 刘坤申 《临床荟萃》 2000年第14期665-667,共3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综合征 血小板膜糖蛋白 gpb/ⅲ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临床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曹世红 《淮海医药》 CAS 2012年第1期91-92,共2页
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是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的最终共同途径,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通过与GPⅡb/Ⅲa受体结合抑制血小板凝集,从而抑制血栓形成,是一类强力、高效和特异的抗血小板药物。本文通过CH-
关键词 血小板膜糖蛋白 gpb/a受体拮抗剂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在AIS中的应用进展
5
作者 刘茹慧 梁志刚 +1 位作者 徐璐瑶 詹焱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3期107-110,共4页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是脑卒中最常见的类型,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复发率等特征。抗血小板治疗一直是AIS急性期和二级预防的重要手段。传统的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AIS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但由于可...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是脑卒中最常见的类型,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复发率等特征。抗血小板治疗一直是AIS急性期和二级预防的重要手段。传统的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AIS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但由于可增加出血风险,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是一类新型的抗血小板药物,可通过阻断血小板聚集的最终共同通路,发挥强效抗血栓作用。目前,阿昔单抗、替罗非班和依替巴肽三种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已被批准用于临床。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单独治疗,或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或联合血管内治疗,在预防AIS进展、抑制支架血栓形成、改善功能预后和降低病死率等方面均展现出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但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可能会导致血小板减少症和出血等并发症,治疗期间需密切监测血常规和凝血功能,以提高其用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血小板膜糖蛋白b/a受体拮抗剂 静脉溶栓 血管内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及在冠心病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6
作者 田建伟 刘朝中 江一清 《心脏杂志》 CAS 2000年第4期306-308,共3页
血小板在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以及急性冠脉综合征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血小板糖蛋白 GP b/ a受体拮抗剂通过与血小板膜上的 GP b/ a受体结合抑制血小板凝集 ,是一种新型高效的血小板抑制剂。目前已广泛地应用于冠心病、不稳定性... 血小板在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以及急性冠脉综合征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血小板糖蛋白 GP b/ a受体拮抗剂通过与血小板膜上的 GP b/ a受体结合抑制血小板凝集 ,是一种新型高效的血小板抑制剂。目前已广泛地应用于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 (AMI)及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并发症的防治。大系列的临床研究已取得了降低并发症及病死率的显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b/a受体拮抗剂 冠心病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致血小板减少症 被引量:3
7
作者 李贤峰 王兆君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924-926,共3页
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目前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药物非手术治疗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中,但该药可以引起严重的血小板减少,应当引起临床医生高度重视。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导致的血小... 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目前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药物非手术治疗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中,但该药可以引起严重的血小板减少,应当引起临床医生高度重视。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导致的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发生机制、临床症状以及相应的处理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 血小板减少 药物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糖蛋白Ⅱ_b/Ⅲ_a受体拮抗剂研究现状 被引量:3
8
作者 郑秋甫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62-64,共3页
关键词 血小板糖蛋白b/a受体拮抗剂 研究现状 作用机制 种类 应用 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膜糖蛋白GP Ⅱb/Ⅲa及其受体拮抗剂与冠心病 被引量:2
9
作者 赵颖超 任志亮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7年第9期1082-1085,共4页
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是血小板膜上的一种糖蛋白受体,在凝血过程中的血小板黏附和聚集中起关键作用,血小板激活导致GPⅡb/Ⅲa构型发生变化,继而使GPⅡb/Ⅲa受体与配体纤维蛋白原的结合加强,纤维蛋白原在相邻血小板分子间形成桥梁,导... 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是血小板膜上的一种糖蛋白受体,在凝血过程中的血小板黏附和聚集中起关键作用,血小板激活导致GPⅡb/Ⅲa构型发生变化,继而使GPⅡb/Ⅲa受体与配体纤维蛋白原的结合加强,纤维蛋白原在相邻血小板分子间形成桥梁,导致血小板聚集的加速。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正是基于这一原理应用于冠心病的治疗中,临床实验已证实其在PTCA术后、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良好的疗效,研究GPⅡb/Ⅲa及其受体拮抗剂具有重要意义。因而,本文对GPⅡb/Ⅲa及其受体拮抗剂与冠心病作一简要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膜糖蛋白gpb/ⅲa gpb/a受体拮抗剂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宋玉娥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09年第1期11-13,共3页
关键词 血小板gpb/a受体拮抗剂 急性冠脉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形成机制及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1
作者 章靓 陈旺 +1 位作者 庞文生 胡娟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268-271,共4页
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与纤维蛋白原的结合是血小板聚集的终末共同途径,因而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可有效地预防血小板介导的血栓形成。本文对血栓形成的机制以及近年来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在抗血栓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关键词 血栓 血小板膜糖蛋白b/ⅲa 受体 拮抗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RGDS对血小板释放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谢双锋 尹松梅 +6 位作者 杨国雷 聂大年 李益清 王秀菊 马丽萍 吴裕丹 王景峰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92-195,共4页
【目的】观察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GPⅡb/Ⅲa)拮抗剂——四肽Arg-Gly-Asp-Ser(RGDS)对血小板聚集和CD62p表达的作用,探讨RGDS对血小板聚集和释放反应的影响。【方法】检测二磷酸腺苷(ADP;终浓度5μmol/L,下同)诱导血小板聚集的最大聚... 【目的】观察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GPⅡb/Ⅲa)拮抗剂——四肽Arg-Gly-Asp-Ser(RGDS)对血小板聚集和CD62p表达的作用,探讨RGDS对血小板聚集和释放反应的影响。【方法】检测二磷酸腺苷(ADP;终浓度5μmol/L,下同)诱导血小板聚集的最大聚集率(rPA,max)、静息血小板和ADP诱导的血小板CD62p表达,检测不同浓度RGDS对ADP诱导的rPA,max的抑制率和血小板CD62p表达的抑制率,进行回归分析。【结果】5种浓度(50、100、200、400、800μmol/L)的RGDS对rPA,max均有显著抑制作用。正常人静息血小板CD62p表达率为(3.5±0.6)%;ADP激动的血小板CD62p表达率为(65.6±13.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50、100μmol/L的RGDS对血小板CD62p表达无抑制作用;当RGDS浓度≥200μmol/L时(200、400、800μmol/L),其可抑制血小板CD62p的表达;RGDS对rPA,max的抑制作用和其对血小板CD62p表达的抑制作用相关。【结论】RGDS浓度<200μmol/L时,对ADP诱导的血小板释放反应无影响;RGDS浓度≥200μmol/L时,可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释放反应;与RGDS显著的抗聚集效应相比,其对血小板释放反应的影响比较小;RGDS抑制血小板释放反应的作用与其抗血小板聚集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膜糖蛋白b/ⅲa 受体拮抗剂RGDS CD62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联合静脉对比单一静脉给药途径应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性介入治疗中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庞军 张钲 +5 位作者 白明 彭瑜 李强 张锦 张博 张静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678-682,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不同给药途径应用血小板糖蛋白(GP)IIb/IIIa受体拮抗剂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性介入治疗中疗效与安全性的比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CNKI、VIPH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截止201... 目的:系统评价不同给药途径应用血小板糖蛋白(GP)IIb/IIIa受体拮抗剂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性介入治疗中疗效与安全性的比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CNKI、VIPH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截止2014-03。纳入有关GP IIb/IIIa受体拮抗剂先冠状动脉(冠脉)后静脉给药组(冠脉联合静脉给药组)与单一静脉GP IIb/IIIa受体拮抗剂给药组(单一静脉给药组)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者对纳入文献进行评价和资料提取,根据Cochrane Handbook 5.0.2质量评价标准评价纳入研究质量。采用RevMan 5.0软件对数据进行合并。结果:最终纳入20个随机对照试验(共包括2 494例患者,包括冠脉联合静脉给药组1 258例,单一静脉给药组1 236例)。冠脉联合静脉给药组在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3级血流、PCI术后心肌灌注分级3级、术后ST段完全回落、术后1个月主要心脏不良事件、梗死面积变化(P均<0.01)、术后1个月心绞痛发生、PCI术后1个月患者死亡、术后再次靶血管重建(P均<0.05)均优于单一静脉给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上述前5个指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而两组在术后1周左心室射血分数、PCI术后1个月再次心肌梗死发生情况、术后出血、用药后血小板减少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脉联合静脉应用GP IIb/IIIa受体拮抗剂可提高在STEMI患者中的应用疗效,而并不提高术后出血、术后血小板减少的不良反应,故可作为一种有效安全的给药方式用于STEMI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糖蛋白b/a受体拮抗剂 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分子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经皮介入治疗Meta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尹晴 屠伟峰 +2 位作者 张乃丽 梁丽明 胡渤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37-743,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小分子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glycoproteinⅡb/Ⅲa inhibitors,GPI)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经皮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 目的系统评价小分子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glycoproteinⅡb/Ⅲa inhibitors,GPI)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经皮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OVID、CBM、CNKI、VIP等数据库,检索2012年7月31日前小分子GPI与安慰剂对ACS患者PCI疗效影响的所有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并同时追索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由2名评价者独立对纳入研究的质量进行评价和资料提取后,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个RCTs共计9 518例进行PCI治疗的ACS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与安慰剂相比,小分子GPI能降低7、30 d及6个月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MACE)发生率[7 d:RR=0.71,95%CI(0.55,0.94),P<0.05;30 d:RR=0.85,95%CI(0.73,0.98),P<0.05;6个月:RR=0.73,95%CI(0.55,0.99),P<0.05];降低30 d血运重建(target vesselrevascularization,TVR)发生率[RR=0.75,95%CI(0.58,0.96),P<0.05]及6个月的再次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发生率[RR=0.67,95%CI(0.53,0.83),P<0.01]。但对于30 d死亡率﹑6个月死亡率、30 d MI及6个月血TVR,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 d死亡率:RR=0.65,95%CI(0.41,1.04),P>0.05;6个月死亡率:RR=0.87,95%CI(0.58,1.32),P>0.05;30 d MI:RR=0.80,95%CI(0.65,1.00),P=0.05;6个月血TVR:RR=0.90,95%CI(0.79,1.02),P>0.05]。②与安慰剂相比,小分子GPI伴随更多的轻微出血[RR=1.60,95%CI(1.24,2.07),P<0.01]及严重出血事件[RR=1.44,95%CI(1.09,1.89),P<0.05]。但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并没有统计学差异[RR=1.16,95%CI(0.63,2.14),P>0.05]。结论小分子GPI对于降低接受PCI治疗的ACS患者MACE发生率具有一定疗效,但也伴随更多出血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分子血小板糖蛋白b a受体拮抗剂 急性冠脉综合征 经皮介入治疗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房颤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Ⅱ_b/Ⅲ_a受体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7
15
作者 孙燕淑 祁芸芸 袁家颖 《中国临床医学》 2001年第1期60-61,共2页
目的 :探讨心房纤颤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 (GP)Ⅱb/Ⅲa 受体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全血法流式细胞术(FCM )对 2 2例房颤患者静脉血中GPⅡb/Ⅲa 的含量进行检测 ,并与 2 6例窦性心律者对照。结果 :房颤患者血小板膜GPⅡb/Ⅲa 显... 目的 :探讨心房纤颤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 (GP)Ⅱb/Ⅲa 受体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全血法流式细胞术(FCM )对 2 2例房颤患者静脉血中GPⅡb/Ⅲa 的含量进行检测 ,并与 2 6例窦性心律者对照。结果 :房颤患者血小板膜GPⅡb/Ⅲa 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房颤患者中的持续房颤组高于阵发房颤组 (P <0 .0 1)。结论 :房颤引起血小板激活 ,激活程度可能与房颤持续时间有关。房颤患者处于血栓前状态。检测GPⅡb/Ⅲa 对评估房颤患者的栓塞危险性及指导抗凝、减少栓塞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颤 患者 gpb/ⅲa 受体 血小板膜糖蛋白b/ⅲa 栓塞 血小板激活 持续 变化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在冠心病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4
16
作者 朱艳利 李华 朱兴雷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3年第1期52-55,共4页
关键词 血小板 糖蛋白b/a受体拮抗剂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急性冠脉综合征 并发症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中的进展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芳 王琳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03年第2期95-98,共4页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糖蛋白b/ a受体拮抗剂 适应征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在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介入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玉国 李瑞建 张运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6年第5期624-626,共3页
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作用于血小板聚集的最后共同途径,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明显改善心肌组织水平再灌注,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的成功率。拟对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的作用机制及其在直接... 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作用于血小板聚集的最后共同途径,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明显改善心肌组织水平再灌注,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的成功率。拟对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的作用机制及其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糖蛋白b/a受体拮抗剂 冠状动脉介入 急性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在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姚友杰 王景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3期2355-2357,共3页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主要发病机制是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破裂,血小板活化聚集.血小板血栓形成,因此抗血小板治疗是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关键。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是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最终共同通路...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主要发病机制是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破裂,血小板活化聚集.血小板血栓形成,因此抗血小板治疗是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关键。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是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最终共同通路发挥抗血小板作用,其抗血小板作用更彻底。国外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应用于临床已经有10余年的历史,也进行了多个大规模、随机、多中心、双盲、前瞻性临床研究(PRISM、PRISMPLUS、RESTO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糖蛋白b/a受体拮抗剂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抗血小板治疗 血小板gpb/a受体拮抗剂 抑制血小板聚集 前瞻性临床研究 抗血小板作用 血小板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治疗高危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应用时限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晖 宋梅 +4 位作者 薛朝阳 杨志健 朱铁兵 王连生 曹克将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68-371,共4页
目的:探讨接受早期介入治疗的高危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的最佳应用时机。方法:选择接受早期冠脉介入治疗(PCI)的高危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UA/NSTEMI)患者162例,按替罗非班使用时... 目的:探讨接受早期介入治疗的高危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的最佳应用时机。方法:选择接受早期冠脉介入治疗(PCI)的高危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UA/NSTEMI)患者162例,按替罗非班使用时机分常规早期治疗组和延期选择性治疗组,分别评估两种治疗方案对PCI术前、术后心肌组织水平灌注和30天复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结果:PCI术前TMPG分级0~1级患者共65例(40.1%),其中早期治疗组27例(32.9%),延期治疗组38例(47.5%);统计显示早期治疗组PCI术前TMPG分级0~1级发生率显著低于延期治疗组(P<0.05)。30天复合心血管事件及出血发生率两组无差异(P>0.05)。结论:GPⅡb/Ⅲa拮抗剂早期治疗能改善PCI术前心肌微循环,提高组织水平灌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膜糖蛋白b/ⅲa拮抗剂 高危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 早期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