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3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雨课堂的学情分析在研究生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以“系统生物学与生物信息学”课程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史嫒嫒 王自布 +1 位作者 王凤阳 林军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第4期141-144,共4页
“系统生物学与生物信息学”是一门学科交叉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尤为重视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下,多种现代化教学工具应运而生。... “系统生物学与生物信息学”是一门学科交叉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尤为重视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下,多种现代化教学工具应运而生。雨课堂带来的学生互动与情景教学模式,助力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在课程教学中实施基于雨课堂的学情分析策略,贯穿课前、课中和课后各个环节,能够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达成学生成为课堂主体这一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课堂 学情分析 系统生物学与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学生为中心”的研究生系统生物医学和生物信息学课程建设与改革实践
2
作者 吴群英 林军 +2 位作者 岳鹏鹏 陈颖 邹先琼 《创新教育研究》 2025年第1期489-494,共6页
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和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们积极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致力于构建符合学生需求和发展规律的研究生系统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课程体系,通过实施教学内容模块化、整合优质在... 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和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们积极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致力于构建符合学生需求和发展规律的研究生系统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课程体系,通过实施教学内容模块化、整合优质在线资源、思政教育融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以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增强课程的系统性与实践性,为相关课程的建设和改革提供参考。Graduate education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nurturing high-quality talent and fostering innovative capabilities. We actively implement a “student-centered” teaching philosophy aimed at developing a curriculum in graduate Systems Biomedicine and Bioinformatics that aligns with students’ needs and developmental principle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reform of graduate courses in Systems Biomedicine and Bioinformatics. It outlines a series of reform measures that include the implementation of modular teaching content, the integration of high-quality online resources, the incorpo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the adoption of diverse teaching methods and strategies. Additionally, it emphasizes the establishment of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ystem and the strengthening of faculty expertise. Through these initiatives, the approach aims to enhance the systematic and practical aspects of the courses, ultimately providing valuable insights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reform of related curricul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生物医学 生物信息学 研究生教育 课程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神经系统相关共病“异病同证”基因组生物信息学分析
3
作者 杨雅丽 闵冬雨 +7 位作者 刘勇明 梁元钰 程美佳 鞠业涛 袁常斌 何晓明 张力 于畅洋 《中西医结合慢性病杂志》 2025年第1期18-25,共8页
目的通过基因组生物信息学分析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神经系统相关共病(癫痫、睡眠剥夺、抑郁症)异病同证生物学基础。方法下载GSE63060、GSE63061、GSE140829、GSE143272、GSE98565和GSE98793数据集作为研究对... 目的通过基因组生物信息学分析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神经系统相关共病(癫痫、睡眠剥夺、抑郁症)异病同证生物学基础。方法下载GSE63060、GSE63061、GSE140829、GSE143272、GSE98565和GSE98793数据集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韦恩工具筛选各疾病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基因,运用Cytoscape软件拓扑分析筛选核心基因,运用OmicShare平台对核心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结果共筛选出33个核心基因,GO富集分析显示核心基因在生物过程主要富集于细胞进程、代谢进程、生物调控、生物进程调控、刺激反应、信号传递、发育进程、多细胞生物进程、免疫系统进程、多生物进程、生殖进程、病毒进程,在细胞成分主要富集于细胞解剖实体、含蛋白复合物,在分子功能主要富集于结合途径、结构分子途径、催化活性、翻译调节活性、转录调节活性、ATP依赖性活性、分子功能调节因子、分子适配器活性、分子载体活性、分子换能器活性;KEGG富集分析显示核心基因主要富集于核糖体、高级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信号通路、辅助性T细胞17(T helper cell 17,Th17)细胞分化、介导细胞与细胞之间信号通路、缺氧诱导因子信号通路、程序性死亡配体1表达以及程序性死亡受体1检查点信号通路。结论运用基因组生物信息学分析探讨AD神经系统相关共病核心基因以及信号通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AD神经系统相关共病“异病同证”作用机制,对于阐述中医现代化研究以及个体化诊疗科学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神经系统相关共病 异病同证 基因组学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开花生物学与繁育系统研究
4
作者 李可铖 王富贵 +4 位作者 王再旺 张晓玉 尤古丽 杨生超 梁艳丽 《广西植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0-376,共17页
三七(Panax notoginseng)作为我国的名贵中药材,存在繁殖率低和野生资源灭绝等问题,为探究三七的开花生物学与繁育系统特征,阐明其自然状态下结实率低的原因,该文对其开花生物学参数、传粉系统和人工授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三七... 三七(Panax notoginseng)作为我国的名贵中药材,存在繁殖率低和野生资源灭绝等问题,为探究三七的开花生物学与繁育系统特征,阐明其自然状态下结实率低的原因,该文对其开花生物学参数、传粉系统和人工授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三七单花花期4~5 d,花序花期20~25 d,群体花期约60 d。(2)存在雌雄异位异熟现象,为典型的雄蕊先熟类型。(3)花粉粒为中型花粉粒,具有3条萌发孔沟。(4)开花第1天的花粉活力最高,开花第12天的柱头可授性最高。(5)杂交指数(OCI)为4,繁育系统为异交型,部分自交亲和,需要传粉者,花粉/胚珠比为(450.0~1037.5),繁育系统为专性异交。(6)由授粉实验可知,繁育系统类型为自交授粉和异交授粉同时存在的混合交配系统,虫媒与风媒均可帮助其完成传粉。(7)访花昆虫有中华蜜蜂(Apis cerana)、黑带食蚜蝇(Episyrphus balteatus)和点蜂缘蝽(Riptortus pedestris),中华蜜蜂是主要传粉昆虫。综上认为,三七的繁育系统为兼性异交型,部分自交亲和,需风媒与虫媒传粉,花粉受限与花果期病害严重是影响其结实率的关键因素。该研究结果可为三七的良种选育及其扩繁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开花生物学 繁育系统 访花昆虫 传粉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的番茄潜叶蛾味觉受体基因家族特征及发育表达探究
5
作者 廖钢 周忠林 +3 位作者 向婷婷 陈亚平 桂富荣 孙仲享 《环境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6-75,共10页
昆虫的味觉受体是一类关键的化学感受器,能够探测外部环境的刺激,并对昆虫的寄主选择、摄食、交配和产卵等行为产生影响。本研究以重大入侵害虫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Meyrick)为研究对象,为明确番茄潜叶蛾味觉受体基因家族(Gustatory... 昆虫的味觉受体是一类关键的化学感受器,能够探测外部环境的刺激,并对昆虫的寄主选择、摄食、交配和产卵等行为产生影响。本研究以重大入侵害虫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Meyrick)为研究对象,为明确番茄潜叶蛾味觉受体基因家族(Gustatory Receptor,GR)特征和探讨番茄潜叶蛾不同发育阶段GR家族基因的表达情况,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番茄潜叶蛾GR基因进行鉴定、染色体定位、系统发育分析及龄期表达分析。结果表明,鉴定出番茄潜叶蛾GR基因62个,且分布于19条染色体上,编码蛋白质序列长度为318~2034 bp,平均外显子(Exon)片段数量为5个,具有1~7个跨膜区。系统发育分析表明,番茄潜叶蛾GR基因可分为4个亚家族,包括苦味受体(35个)、二氧化碳受体(1个)、糖受体(5个)和Gr43a-like受体(7个),其余基因则未分类。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分析表明,番茄潜叶蛾GR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明确番茄潜叶蛾味觉受体基因功能,揭示其与寄主植物的协同进化关系奠定了基础,这些发现为利用功能植物来控制番茄潜叶蛾提供了科学依据,并为从味觉受体角度开发新的害虫防控技术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潜叶蛾 味觉受体 基因家族 系统发育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生物学在中医药现代化发展中的应用
6
作者 纪茜茜 庄子涵 隆红艳 《时珍国医国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0-524,共5页
系统生物学是对复杂的生物系统进行多重分析和建模的学科,运用系统生物学方法挖掘并简化中医药的复杂性,为中医药科学化、现代化发展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通过总结中医药在理论与实践中的复杂性,概括目前系统生物学在中医药诊断、处方... 系统生物学是对复杂的生物系统进行多重分析和建模的学科,运用系统生物学方法挖掘并简化中医药的复杂性,为中医药科学化、现代化发展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通过总结中医药在理论与实践中的复杂性,概括目前系统生物学在中医药诊断、处方优化、个体化诊疗、药物/疾病机理研究等方面的应用以及在中医药研究中的潜在价值。最后探讨将系统生物学与中医药相结合的应用前景,强调通过系统生物学的技术手段,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中医药的复杂性,为中医药的现代化转型和临床应用提供科学支撑。文章阐述了系统生物学在中医药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有望为中医药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并推动中医药走向更广阔的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现代化 系统生物学 复杂性科学
原文传递
中枢神经系统中骨桥蛋白生物学功能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王依玟 史亚军 +2 位作者 孟倩 崔娜 丁一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5-229,共5页
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是一种多功能蛋白,广泛分布于多种细胞、组织、器官及体液中。该蛋白具有经典的RGD结构域,能够与多种整合素及CD44等受体结合,从而参与体内各种病理过程,如感染、过敏反应、自身免疫和组织损伤等。最近多种研... 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是一种多功能蛋白,广泛分布于多种细胞、组织、器官及体液中。该蛋白具有经典的RGD结构域,能够与多种整合素及CD44等受体结合,从而参与体内各种病理过程,如感染、过敏反应、自身免疫和组织损伤等。最近多种研究揭示了OPN在中枢神经系统高度表达,并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发挥着不同调控作用,即在某些条件下OPN可发挥促炎作用激发神经毒性,而在其他条件下又可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尽管OPN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生物学功能已逐渐受到关注,但缺少系统性的归纳综述。该文旨在从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的角度,来综述OPN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表达及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桥蛋白 中枢神经系统 生物学功能 小胶质细胞 星形胶质细胞 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蓖麻bZIP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生物信息学及表达分析
8
作者 王冬艳 张春玲 +3 位作者 冯研 王丽新 昝睿 狄建军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2期27-35,共9页
为了解蓖麻bZIP基因家族成员的组成和家族进化关系及特征,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鉴定家族成员,进行基因结构、蛋白质保守基序分析及系统发育分析,同时分析其蛋白的理化性质、磷酸化位点和互作关系,以及该基因在组织中的表达模式和表达量... 为了解蓖麻bZIP基因家族成员的组成和家族进化关系及特征,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鉴定家族成员,进行基因结构、蛋白质保守基序分析及系统发育分析,同时分析其蛋白的理化性质、磷酸化位点和互作关系,以及该基因在组织中的表达模式和表达量。结果表明,共鉴定出46个蓖麻bZIP基因家族成员,位于10个染色体上;基因结构与蛋白质保守基序较为复杂,可分为11个亚族,包含25个基序;与拟南芥进化相似,较为保守;bZIP蛋白为亲水性蛋白,位于细胞核、细胞膜和叶绿体,主要通过丝氨酸的磷酸化来发挥生物学作用,蛋白RcbZIP18、RcbZIP27、RcbZIP2、RcbZIP17和RcbZIP46之间的联系较多,通过蛋白间的相互作用参与蓖麻各个生长时期;该基因家族均参与叶、茎、根和胚等生长时期的发育调控,其中RcbZIP10、RcbZIP25和RcbZIP44在叶片和种子中表现出明显的组织差异性。上述结果为蓖麻bZIP基因家族成员的功能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蓖麻 bZIP家族 生物信息学分析 系统进化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伞形科13种植物CHS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9
作者 王堃 钟秀来 +3 位作者 朱顺华 罗庆 张新圻 谭国飞 《贵州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9-21,共13页
【目的】探明查尔酮合成酶(CHS)基因在伞形科不同植物中的结构特征,为了解类黄酮化合物在伞形科植物中的生物学功能及其综合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伞形科六合黄心芹(Apium graveolens‘Liuhe Huangxinqin’)、津南实芹(A.graveolens... 【目的】探明查尔酮合成酶(CHS)基因在伞形科不同植物中的结构特征,为了解类黄酮化合物在伞形科植物中的生物学功能及其综合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伞形科六合黄心芹(Apium graveolens‘Liuhe Huangxinqin’)、津南实芹(A.graveolens‘Jinnan Shiqin’)、文图拉(A.graveolens‘Ventura’)、八卦洲水芹(Oenanthe javanica‘Baguazhou’)、溧阳白芹(O.javanica‘Liyang Baiqin’)、老山芹(Heracleum moellendorffii)、积雪草(Centella asiatica)、天胡荽(Hydrocotyle sibthorpioides)、白芷(Ammi majus)、茴香(Foeniculum vulgare)、明日叶(Angelica keiskei)、野生胡萝卜(Daucus carota)以及欧芹(Petroselinum crispum)13种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NCBI数据库检索及基因克隆测序,比对所得各物种CHS基因序列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并进行氨基酸理化性质、跨膜结构域、亚细胞定位预测及构建系统进化树等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伞形科13种植物的CHS基因开放阅读框(ORF)全长在1187~1197 bp,编码395~398个氨基酸,CHS基因序列比对一致性为90.02%,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比对的一致性为93.51%;CHS蛋白均为亲水性蛋白,不含跨膜区域,亚细胞定位预测结果均定位于细胞质中。系统进化树显示,除野生胡萝卜DcCHS外,其余伞形科12种植物的CHS处于同一分枝上,其他相同科植物的CHS均能聚在一起。【结论】CHS蛋白在伞形科六合黄心芹、津南实芹等12种植物中具有较高保守性及稳定性,预测其可发挥类似的功能,而野生胡萝卜DcCHS在进化树中与伞形科植物距离较远,在功能上可能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查尔酮合成酶 伞形科 野生胡萝卜 生物信息学 系统进化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伯利亚鲟促黄体激素受体基因的克隆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
10
作者 周洲 孔杰 +3 位作者 赵振新 赵飞 吕盛寒 刘霆 《贵州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62-69,共8页
【目的】阐明促黄体激素受体(Luteinizing hormone receptor,LHR)的生理功能和LHR基因在西伯利亚鲟性腺发育过程的功能作用,为鲟鱼的生殖调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兼并引物扩展及RACE技术,克隆西伯利亚鲟LHR基因cDNA全长,并利用TMHMM... 【目的】阐明促黄体激素受体(Luteinizing hormone receptor,LHR)的生理功能和LHR基因在西伯利亚鲟性腺发育过程的功能作用,为鲟鱼的生殖调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兼并引物扩展及RACE技术,克隆西伯利亚鲟LHR基因cDNA全长,并利用TMHMM、Signal 5.0等在线软件对LHR基因的理化性质、序列同源性等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西伯利亚鲟LHR基因cDNA序列全长1994 bp,包括开放性阅读框1140 bp,共编码379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为43.02 kD,理论等电点为8.96,有35个正电荷氨基酸残基(Arg+Lys),24个负电荷氨基酸残基(Asp+Glu)。西伯利亚鲟LHR氨基酸序列与小体鲟、大西洋鲟、匙吻鲟和俄罗斯鲟均具有较高的同源性,达92%~98%。LHR蛋白具有7个跨膜结构域,具有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蛋白典型保守区域。LHR基因编码的蛋白亲水性平均系数为0.435,属于疏水性氨基酸。二级结构模型显示,LHR蛋白中α-螺旋、无规则卷曲、延伸链以及β-转角的占比分别为41.69%、37.20%、19.53%及1.58%。三级结构模型显示,LHR蛋白主要由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组成。【结论】从西比利亚鲟卵巢组织成功克隆获得LHR基因cDNA全长序列,LHR氨基酸序列与小体鲟等具有较高的同源性,LHR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对应的蛋白质为疏水性氨基酸,存在7个跨膜结构域,具有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蛋白典型保守区域,LHR蛋白主要由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伯利亚鲟 促黄体激素 受体 克隆 生物信息学 系统进化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氏葡糖醋杆菌HDM1-3双组分系统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邱永杰 李元敬 +2 位作者 郭丹 雷虹 李文辉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563-571,共9页
葡糖醋杆菌是一种细菌纤维素(Bacterial cellulose,BC)生产菌,具有较好的生产性能。双组分系统(Two-component systems,TCSs)是细菌中最为基本的调控系统,对细菌的生理过程具有重要调控作用。本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系统分析了汉氏葡... 葡糖醋杆菌是一种细菌纤维素(Bacterial cellulose,BC)生产菌,具有较好的生产性能。双组分系统(Two-component systems,TCSs)是细菌中最为基本的调控系统,对细菌的生理过程具有重要调控作用。本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系统分析了汉氏葡糖醋杆菌HDM1-3(Konagataeibacter hansenii HDM1-3)基因组含有TCSs的分类、结构和功能。结果表明,汉氏葡糖醋杆菌HDM1-3基因组含有22个组氨酸激酶(Histidine kinase,HK)和21个响应调节器(Response regulator,RR),其中包含12对配对的TCSs、4个杂合HK、7个孤儿HK和5个孤儿RR。22个HK具有20种不同的结构域组成,19个HK的C端具有HATPase_c结构域。21个RR含有9种不同的结构域组成,所有RR都含有一个或多个保守的接受(Receiver,REC)结构域。对配对的TCSs进行功能预测分析表明,汉氏葡糖醋杆菌HDM1-3的TCSs可能参与的调控包括细胞分裂、生物膜形成、细菌运动性调节、群体感应、渗透压相关孔蛋白调节、铜离子流的调控、磷酸盐调节及含氮化合物的代谢等功能。本研究为后续在葡糖醋杆菌HDM1-3中开展TCSs的功能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氏葡糖醋杆菌 双组分系统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探讨中风醒脑液对脑出血后神经系统及免疫系统的影响
12
作者 余剑媛 周惠芬 +2 位作者 郭建文 杨洁红 万海同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4-535,共12页
目的探讨中风醒脑液(Zhongfeng Xingnao Liquid)对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后神经系统及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从中医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atabaseand AnalysisPlatform,TCMSP)获取... 目的探讨中风醒脑液(Zhongfeng Xingnao Liquid)对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后神经系统及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从中医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atabaseand AnalysisPlatform,TCMSP)获取中风醒脑液有效活性成分;并通过TCMSP、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获取有效活性成分作用靶点;通过药物靶标在线数据库(Therapeutic Target Database,TTD)、人类在线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nline Mendelian Inheritance in Man,OMIM)、DisGeNET、GeneCards和Drugbank数据库筛选脑出血相关靶点;通过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筛选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相关靶点;运用STRING平台分别对“中风醒脑液-脑出血-免疫系统”,“中风醒脑液-脑出血-神经系统”交集靶点进行蛋白互作分析和筛选信号通路,运用MCC法筛选中风醒脑液影响脑出血后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的核心靶点;利用Cytoscape 3.9.0软件构建“药物-成分-核心靶点-通路”网络,计算网络度值(Degree),筛选出中风醒脑液关键活性成分,运用Autodock Vina软件对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利用胶原酶Ⅶ型诱导大鼠脑出血疾病模型进行实验验证。结果预测得出中风醒脑液主要活性成分31种;中风醒脑液对脑出血后神经系统潜在作用靶点33个,对免疫系统潜在作用靶点68个;槲皮素、洋川芎醌和β-谷甾醇等是中风醒脑液影响脑出血后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的主要活性成分,预测得出肿瘤蛋白P53(TP53)、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K1)、胱天蛋白酶3(CASP3)等是中风醒脑液影响脑出血后神经系统的核心靶点,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等是中风醒脑液影响脑出血后免疫系统的核心靶点;分子对接结果显示MMP9、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STAT3)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等蛋白受体与槲皮素,洋川芎醌,β-谷甾醇及人参皂苷Rh2等主要活性成分具有较好的亲和力。动物实验验证结果表明,中风醒脑液高剂量组能改善脑出血大鼠神经缺损症状及血肿周边组织病理结构,有效减少脑出血后CASP3、IL-1β、IL-6、TNF、PRKCA、PRKCD、RELA、TP53和MAPK1mRNA的相对表达,上调NFKBIA、AKT1mRNA的相对表达(P<0.05,P<0.01,P<0.001)。结论中风醒脑液可能通过调控TNF、IL-6、TP53、MAPK1及CASP3等表达来影响脑出血后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发挥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信息学 脑出血 中风醒脑液 神经系统 免疫系统 实验验证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棘孢小单孢菌DSM 43816双组分系统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13
作者 龙雨欣 彭萱 +3 位作者 张小梅 倪海燕 邹龙 龙中儿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99-508,共10页
棘孢小单孢菌(Micromonospara echinospora)是一种能产生多种生物活性化合物的菌株,在药物发现和开发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双组分系统(two-component systems,TCSs)是存在于细菌内的一种信号传导系统,一般由组氨酸激酶(histidine k... 棘孢小单孢菌(Micromonospara echinospora)是一种能产生多种生物活性化合物的菌株,在药物发现和开发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双组分系统(two-component systems,TCSs)是存在于细菌内的一种信号传导系统,一般由组氨酸激酶(histidine kinase,HK)和应答调控蛋白(response regulator,RR)2部分组成,细菌可通过该系统感受外界环境变化,调控自身的生理过程以维持生存,是细菌适应选择压力的一种机制.该文以棘孢小单孢菌DSM 43816为研究对象,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系统分析了该菌株基因组内TCSs表达基因的分布、结构及功能.分析结果表明:棘孢小单孢菌DSM 43816基因组共编码35个组氨酸激酶和47个应答调控蛋白,其中包括21对配对的TCSs、2个杂合蛋白、14个孤儿HK蛋白、26个孤儿RR蛋白.这些配对的TCSs可能参与调控金属离子转运、硝酸盐和磷酸盐的代谢、生长运动、群体感应、应激反应、细菌毒力、细胞膜细胞壁的合成及抗生素的合成等多重生物学功能.研究结果可为揭示棘孢小单孢菌DSM 43816对环境的适应性机制、开发其生物活性化合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孢小单孢菌DSM 43816 双组分系统 组氨酸激酶 应答调控蛋白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线智能显微互动系统在病原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秦啸峰 陈辉 +2 位作者 潘晋 马雨杰 顾园 《基础医学教育》 2024年第5期397-400,共4页
在高校信息化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无线智能显微互动系统应用于病原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充分发挥出其可视性、示范性、强制性、即时性和交互性等优势和特点,能够加强师生的实时互动交流,完善实验课的考核模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优质教... 在高校信息化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无线智能显微互动系统应用于病原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充分发挥出其可视性、示范性、强制性、即时性和交互性等优势和特点,能够加强师生的实时互动交流,完善实验课的考核模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促进实验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生物学 实验教学 无线智能显微互动系统 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医科背景下生物信息学技术在“分子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15
作者 吴文梅 支胜尧 +1 位作者 张文峰 胡丽莉 《科技风》 2024年第30期109-111,共3页
“分子生物学”作为药科大学生物技术、生物科学、生物制药、生物工程等多个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之一,致力于提升本科生的学习能力,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为实现这一目标,在课程中引入了生物信息学技术相关的教学内容。通过采用... “分子生物学”作为药科大学生物技术、生物科学、生物制药、生物工程等多个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之一,致力于提升本科生的学习能力,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为实现这一目标,在课程中引入了生物信息学技术相关的教学内容。通过采用课前预习、课堂讲解、课后设计等三个环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吸收和接纳专业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以提高基础专业知识教学的效果。本文所述的实践经验对其他基础理论教学课程具有良好的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生物学 生物信息学技术 理论与实践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展跨学科学术交流,推动肿瘤信息学与系统生物学研究
16
作者 于钊 杜伟 梁艳春 《国际学术动态》 2015年第3期17-20,共4页
第4届癌症系统生物学国际研讨会(The 4th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Cancer Systems Biology,ICSB2014)于2014年6月20—21日在吉林大学举行。会议共邀请了21位特邀专家(其中7名来自海外,14名国内专家)作大会报告,参会人员包括... 第4届癌症系统生物学国际研讨会(The 4th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Cancer Systems Biology,ICSB2014)于2014年6月20—21日在吉林大学举行。会议共邀请了21位特邀专家(其中7名来自海外,14名国内专家)作大会报告,参会人员包括来自国内外不同机构的150余名学者和学生。大会报告内容包括癌症基因组学、表观基因组分析与信息挖掘、癌症机理研究、生物标志物预测以及癌症预防与治疗手段研究等。本届会议主席由美国佐治亚大学徐鹰教授,吉林大学魏晓辉教授、梁艳春教授、徐红教授,第四军医大学聂勇战教授担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生物学 学术交流 跨学科 信息学 WORKSHOP SYSTEMS 肿瘤 吉林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宏结合进行概念整合 系统归纳强化生命观念——以“高中生物学中的信息传递”微专题复习为例
17
作者 杨春兰 《中学生理科应试》 2024年第11期51-53,共3页
生命是复杂的,但又是有规律可循的,生命是物质、能量、信息的统一,信息传递是生命系统的基本特征之一.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的不同章节中,信息传递是联系多个知识模块的纽带,也是考题中经常出现的综合性考查内容.在高三复习阶段,学生... 生命是复杂的,但又是有规律可循的,生命是物质、能量、信息的统一,信息传递是生命系统的基本特征之一.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的不同章节中,信息传递是联系多个知识模块的纽带,也是考题中经常出现的综合性考查内容.在高三复习阶段,学生不仅需要对独立的知识模块加以理解和记忆,还需要将分散的概念进行整合,将零散的知识进行系统化归纳,完善知识结构,强化生命观念,提升解决综合性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生物学 生命观念 知识模块 信息传递 高三复习 系统归纳 专题复习 考查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孢子菌分子生物学检测的优越性及定植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
18
作者 李斌 李昂 +2 位作者 刘宇 马远洋 张天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055-0057,共3页
探讨肺孢子菌分子生物学检测的优越性及定植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方法 将2022年1月至12月入院的非HIV感染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采集呼吸道分泌物,做实时荧光PCR及微生物染色,对比两种诊断方式的肺孢子菌阳性率。比较耶... 探讨肺孢子菌分子生物学检测的优越性及定植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方法 将2022年1月至12月入院的非HIV感染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采集呼吸道分泌物,做实时荧光PCR及微生物染色,对比两种诊断方式的肺孢子菌阳性率。比较耶氏肺孢子菌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的1,3-β-D葡聚糖阳性率、CRP水平。结果 微生物染色阳性率明显与荧光PCR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耶氏肺孢子菌阳性患者的1,3-β-D葡聚糖阳性率、CRP水平均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可采用肺孢子菌分子生物学检测,及时发现肺孢子菌感染,促进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孢子菌 生物学检测 呼吸系统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榄李开花生物学和繁育系统 被引量:2
19
作者 蔡艳清 陈玉军 +2 位作者 李玫 邓创发 黄烈健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2-160,共9页
为揭示榄李(Lumnitzera racemosa)濒危机制及开展相关保护行动,对广东珠海淇澳担杆岛省级自然保护区引种的榄李进行野外观测,观测榄李开花动态,结合运用杂交指数(OCI)、花粉-胚珠比(P/O)、花粉活力测定和柱头可授性测定、人工授粉等试... 为揭示榄李(Lumnitzera racemosa)濒危机制及开展相关保护行动,对广东珠海淇澳担杆岛省级自然保护区引种的榄李进行野外观测,观测榄李开花动态,结合运用杂交指数(OCI)、花粉-胚珠比(P/O)、花粉活力测定和柱头可授性测定、人工授粉等试验对榄李的繁育系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榄李群体始花期为5月16日左右,盛花期为5月25日—7月1日,末花期为7月5日—8月31日,群体花期时间约106 d;花序花期持续时间为5~18 d,持续平均时间为(10.80±3.58)d;榄李单花花期持续时间为7~13 d,平均时间为(9.1±1.3)d。(2)开花当天花粉活力最高,达58.73%,第2天活力下降,第3天花粉已不具备活力;开花第1天柱头可授性最弱,后逐渐加强,第3天柱头可授性最强,达100.00%,雌雄蕊成熟时间不一致。(3)榄李杂交指数(OCI)为4,繁育系统以异交为主,部分自交亲和,需要传粉者;花粉-胚珠比(P/O)为5740.50±1318.20,繁育系统为专性异交;由授粉试验可知,繁育系统为自交和异交同时存在的混合交配系统。综合上述,榄李的繁育系统为以异交为主,部分自交亲和,需要传粉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榄李 开花生物学 花粉活力 柱头可授性 繁育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生物学视域下有机体的两种隐喻
20
作者 李冀渊 吴国盛 《合成生物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0-202,共13页
对有机体本质的追问,一直是生物学和哲学久盛不衰的话题。在生物学研究中,经常使用隐喻来认识和理解生命现象。回顾生物学的发展历史,有机体的隐喻可以分为两类:(1)机器隐喻,将有机体的部件与组织方式类比为机器的运作;(2)自主系统隐喻... 对有机体本质的追问,一直是生物学和哲学久盛不衰的话题。在生物学研究中,经常使用隐喻来认识和理解生命现象。回顾生物学的发展历史,有机体的隐喻可以分为两类:(1)机器隐喻,将有机体的部件与组织方式类比为机器的运作;(2)自主系统隐喻,将有机体类比为具有目的性和独特属性的复杂系统。两种隐喻在生物学各个领域发挥认知作用,例如理论假说、启发式工具、科学传播的作用。在隐喻发挥认知作用的同时,也有隐喻使用的一些争议,这个问题在合成生物学的语境下,显得尤为重要。合成生物学旨在通过整合生命科学、化学、物理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利用工程学方法重新设计、从头设计生物系统。合成生物学的发展挑战了自然物/人工物的二分,也为重新理解有机体的本质和方式带来了机遇,从生物元件到合成生命系统,两种隐喻在合成生物学的发展中都有所体现。本文通过对两种隐喻概念的溯源和澄清以及两种隐喻在合成生物学中的应用,分析有机体隐喻使用中的本体隐喻/认识论隐喻的混淆问题,并说明在合成生物学的语境下,隐喻混淆带来的认知作用和伦理上的争议,例如过度依赖本体隐喻带来认知上的误导作用、隐喻混淆对合成有机体内在价值、道德地位的不当判断等。基于这些讨论,本文将辩护一种认识论隐喻的立场,不论从隐喻的认知作用还是伦理后果,都应谨慎使用隐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生物学 有机体 隐喻 自主系统 机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