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49篇文章
< 1 2 9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和青少年脑性瘫痪肌张力与其他健康相关因素交互作用的系统综述 被引量:1
1
作者 王翠 李文竹 +4 位作者 谢旖婧 王维 张崇凡 黄真 史惟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21,共13页
背景肌张力异常是导致脑瘫运动和姿势异常核心表现的主要因素,对脑瘫患者身体功能和结构、活动和参与以及生活质量各个层面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目前缺乏肌张力异常会如何系统影响个体其他健康相关因素的系统综述。目的 探讨儿童和青少... 背景肌张力异常是导致脑瘫运动和姿势异常核心表现的主要因素,对脑瘫患者身体功能和结构、活动和参与以及生活质量各个层面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目前缺乏肌张力异常会如何系统影响个体其他健康相关因素的系统综述。目的 探讨儿童和青少年脑瘫肌张力与其他健康相关因素交互作用的研究现况。设计系统综述。方法 系统检索和筛选涉及儿童和青少年脑瘫肌张力与其他健康相关因素交互作用的文献;提取文献特征,包括脑瘫患儿年龄、性别、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和脑瘫儿童手功能分级系统(MACS)、脑瘫类型、肌张力指标以及与之关联的其他健康信息指标、文献报告的交互性统计学方法;对关联的健康指标基于ICF-cy关联规则进行维度划分;通过构建的交互影响判断方法学进行肌张力与其他健康相关因素交互作用判断。主要结局指标肌张力与其他健康相关信息的交互。结果 在中英文数据库共检索到19 831篇文献,106篇文献进入本文数据分析,英文92篇、中文14篇,共纳入14 021例儿童和青少年脑瘫。6篇未报告脑瘫类型,12篇不限制脑瘫类型,80篇为单纯痉挛型脑瘫,8篇为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涉及锥体系的共出现评估指标120项(92.3%),锥体外系评估指标10项。纳入肌张力与其他健康相关指标648项,2 327条关联数据,关联指标数量前3位分别为上肢运动功能(172项,26.5%)、步态(118项,18.2%)和继发性肌肉骨骼障碍(72项,11.1%),关联数据条目占比前3位分别为步态(630条,27.1%)、上肢能力(288条,12.4%)和肌力与肌耐力(264条,11.3%)。相关性分析数据条目1 668项,回归分析数据条目444项,结构方程模型数据条目17项,验证因子分析数据条目13项,其他/未指明分析数据条目179项。通过交互作用判断方法学进行肌张力与其他维度之间的交互性判断。结论 在儿童和青少年脑瘫中,与肌张力可能存在交互作用的包括:粗大运动、肌力和肌耐力、生活质量及继发性肌肉骨骼障碍;不确定存在交互作用的包括:步态、参与、日常生活活动和上肢功能;可能不存在交互作用的包括:身体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肌张力 交互 系统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全科医生工作满意度及影响因素的系统综述 被引量:1
2
作者 黄晶 苗依婷 +2 位作者 贺雪梅 蒋东洋 梁英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220-1227,共8页
背景全科医生是居民健康的“守门人”,其工作满意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与效率。由此可见,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全科医生工作满意度评价体系,提高全科医生工作满意度,对于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背景全科医生是居民健康的“守门人”,其工作满意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与效率。由此可见,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全科医生工作满意度评价体系,提高全科医生工作满意度,对于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改革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对我国全科医生工作满意度及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综述,分析相关研究在评价指标、研究结果上的共性与差异,为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全科医生工作满意度评价体系提供参考。方法系统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以获取有关全科医生工作满意度及影响因素的横断面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3-06-12。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并提取纳入文献的作者、调查时间、调查地区、样本量、工作满意度评价维度和指标、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等信息,采取描述性分析法进行汇总、分析、比较。结果最终纳入中文文献19篇,涉及15354名全科医生。对全科医生工作满意度的评价主要涉及物质满意度、关系满意度、成长满意度、总体满意度4个维度,其中19篇文献提及收入、人际关系,14篇文献提及工作环境、职务晋升、个人价值,8篇文献提及培训。全科医生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包括收入水平、性别、年龄、职称、学历、工作压力、工作量、晋升机会、聘任方式、工作环境、工龄、人际关系、福利待遇、单位类型、社会认可等。结论我国全科医生工作满意度总体水平不高,且受收入水平、性别、年龄、职称、学历、工作压力、工作量、晋升机会、聘任方式等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科医生 职业满意 影响因素分析 系统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胖和超重儿童参与身体活动的健康效益:系统综述的系统综述
3
作者 朱志强 徐巧玲 邵雪云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6-305,共10页
目的评估身体活动对肥胖和超重儿童青少年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以及身体活动相关的健康行为的效益。方法遵循PRISMA指南,系统性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Scopus、PsycINFO、Cochrane Library和中国知网中2016年至2024年间发表在科学... 目的评估身体活动对肥胖和超重儿童青少年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以及身体活动相关的健康行为的效益。方法遵循PRISMA指南,系统性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Scopus、PsycINFO、Cochrane Library和中国知网中2016年至2024年间发表在科学引文索引Q4区及以上期刊的系统综述或Meta分析,内容涵盖身体活动或运动干预对6~18岁肥胖或超重儿童和青少年身体或心理健康的影响。采用AMSTAR 2工具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估,对中高水平质量文献进行系统综述。结果共纳入8篇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涉及24567例儿童和青少年,其中6篇为高质量,2篇为中等质量。在身体健康方面,结合有氧和阻力训练的复合运动干预在降低体质量指数(BMI)和体脂率方面表现最佳。每次60 min以上、每周3次、持续12周或更长时间的中、高强度运动干预可以显著降低肥胖和超重儿童的BMI和体脂率,且能提升心肺耐力和肌肉力量。在心理健康方面,身体活动对缓解儿童青少年抑郁和焦虑、提升自尊心具有积极效果。特别是舞蹈、户外探险活动和团队运动对改善儿童青少年的社交能力和情绪状态具有显著作用。对于神经发育障碍群体,低强度的运动形式如水中步行和瑜伽对提升自我调节能力和社交互动能力效果显著。在身体活动相关的健康行为方面,有助于促进社交互动能力,养成运动习惯,提高学生的身体活动参与水平,减少久坐行为,增加有关健康及身体活动的知识。多模式干预(如将有氧运动与营养教育或心理辅导结合)在改善整体健康方面的效果远优于单一干预模式。健康促进学校策略通过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协同作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活动水平,减少肥胖发生率,提升心理健康水平。结论身体活动对肥胖和超重儿童青少年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具有显著的健康效益。中、高强度有氧和阻力训练、舞蹈及户外活动是改善身体成分和心理健康的有效干预手段。多模式干预和健康促进学校策略能够产生长期健康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活动 身体与心理健康 身体活动相关的健康行为 肥胖 超重 系统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环境对睡眠健康的影响:来自系统综述的证据
4
作者 张林浩 金荷仙 曾程程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4,共9页
诸多研究已证实绿色环境有益于人类睡眠健康,旨在深入调查绿色环境与人体睡眠健康的具体关联,通过对比不同类型绿色环境对睡眠状况产生的差异结果,确定相关影响指标与因素,填补该领域横向对比研究的空白。遵循PRISMA指南,对发表于PubMed... 诸多研究已证实绿色环境有益于人类睡眠健康,旨在深入调查绿色环境与人体睡眠健康的具体关联,通过对比不同类型绿色环境对睡眠状况产生的差异结果,确定相关影响指标与因素,填补该领域横向对比研究的空白。遵循PRISMA指南,对发表于PubMed/Medline、Science Direct和Web of Science上的文献展开了全面回顾,经筛选,最终将65篇文章纳入此次综述。据此,于睡眠健康的框架内对所有相关文献予以分类和对比讨论。总结出郊区环境、城市环境和建筑环境3类影响睡眠健康的绿色环境;识别出环境、睡眠、个人特征为关键影响指标;初步构建以感官研究为中介的绿色环境于睡眠健康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1)中等强度和多感官的绿色参与具有更好的睡眠健康效益;2)在绿色暴露的时间维度上,每日下午时段、春秋季节时段和疫情期间,这些特定时段的绿色环境参与能够进一步增强绿色环境对睡眠的促进作用;3)经济和健康层面均处于弱势的群体,更易于从绿色环境中汲取睡眠健康方面的积极成效。系统论证了绿色环境对睡眠健康的积极影响,所提供的绿色方案期望能够为解决个人及地区的睡眠问题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绿色环境 睡眠健康 影响指标 影响机制 系统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气肌训练对脱机失败者脱机疗效的系统综述
5
作者 蔡倩 张溪 +5 位作者 苏海荣 刘娜 黄颖 李际强 夏金根 郑德采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6-313,共8页
目的系统评价吸气肌训练(IMT)对脱机失败者的脱机疗效。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维普、万方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有关IMT对机械通气脱机失败者效果的中、英文文献,检索时限自建库至... 目的系统评价吸气肌训练(IMT)对脱机失败者的脱机疗效。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维普、万方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有关IMT对机械通气脱机失败者效果的中、英文文献,检索时限自建库至2024年10月22日。利用物理治疗证据数据库(PEDro)量表对纳入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提取相关数据进行系统综述。结果最终纳入9篇随机对照试验,发表时间集中于2011年至2023年,来自巴西、中国、美国、伊朗和澳大利亚5个国家,共涉及499例患者。PEDro量表评分5~8分。研究对象包括延长脱机、困难脱机和气管切开者。IMT方式包括阈值负荷训练和锥形流阻训练。干预强度为30%~80%最大吸气压(MIP),部分研究没有根据MIP设定训练强度,强度进阶的方式各研究间差异较大。干预频率为每组5~30次呼吸,组间休息至少1 min,每次2~6组,每天1~2次,每周5~7 d。干预持续至成功脱机,或脱机后1周,或拔管,或4d~8周。干预疗效方面,IMT不能改善脱机失败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IMT对脱机失败者脱机成功率、脱机持续时间、MIP和病死率的效果,各项研究间结论不一致。结论IMT不能改善脱机失败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对脱机失败者脱机成功率、脱机持续时间、MIP和病死率的效果仍存在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气肌训练 脱机失败 通气机撤除法 系统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身体活动对ADHD儿童青少年工作记忆的影响:系统综述
6
作者 罗乔有 吴绍奎 +1 位作者 王超超 田祖国 《湖北体育科技》 2025年第1期64-72,102,共10页
目的系统综述身体活动对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青少年工作记忆的影响,对影响干预效果的因素进行梳理,并讨论影响机制。方法采用主题词检索法,共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EBSCO、The Cochrane Library、ProQuest、CNKI等7... 目的系统综述身体活动对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青少年工作记忆的影响,对影响干预效果的因素进行梳理,并讨论影响机制。方法采用主题词检索法,共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EBSCO、The Cochrane Library、ProQuest、CNKI等7个数据库,检索时间范围为建库至2024年1月,从文献中提取作者和国家等10项内容,并采用物理治疗证据数据库(PEDro)量表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然后进行系统综述。结果最终纳入15篇文献,来自6个国家,13项是随机对照试验,2项是随机临床试验,共涉及813例研究对象,主要以男性为主。所有纳入研究的质量平均分为7.26分,整体研究质量较好。结论纳入文献中共有11篇(73.3%)显示身体活动可以改善ADHD儿童青少年的工作记忆,且持续4周及以上,30~60 min/次、3次/周的开放式运动技能和有氧运动等中等强度训练,效果可能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活动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儿童青少年 认知功能 执行功能 工作记忆 系统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参与艺术治疗心理健康效益的系统综述
7
作者 徐晓红 钟晓珂 +2 位作者 孙思怡 张祁 程怀春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5-171,共7页
目的根据《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的理论与方法,系统评价艺术治疗对轻度认知障碍(MCI)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干预效果。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PubMed、ProQuest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2014年至2024年间发表的艺术... 目的根据《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的理论与方法,系统评价艺术治疗对轻度认知障碍(MCI)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干预效果。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PubMed、ProQuest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2014年至2024年间发表的艺术治疗干预MCI老年群体心理健康的文献。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采用PEDro量表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遵循PRISMA指南进行系统综述。结果最终纳入9篇文献,来自中国、坦桑尼亚、西班牙、马来西亚和新加坡5个国家,共763例60岁以上MCI老年人,平均年龄71.23岁。艺术治疗形式主要包括视觉艺术疗法(绘画、拼贴、剪纸、雕塑和建模等)、表达性艺术疗法(舞蹈和音乐),以及创造性艺术疗法(故事创作)。每次30~120 min,以每次60 min居多;每周1~4次,以每周2~4次居多;共干预6~36周,以6~12周居多。健康结局集中于改善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结论多数研究证实,艺术治疗对MCI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影响,但个别研究存在分歧,尚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认知障碍 老年人 艺术治疗 心理健康 系统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复愈性与老龄群体心理疗愈——基于虚拟现实景观干预的系统综述
8
作者 刘湃 邹青君 梁爽 《景观设计》 2025年第1期22-26,共5页
室外环境对老龄群体的心理疗愈具有积极影响,现有研究多利用虚拟现实技术,通过展现不同类型的自然与人文景观,调节老龄群体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从而改善其生活质量。通过系统综述,对PubMed等6个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基于环境复愈性的4... 室外环境对老龄群体的心理疗愈具有积极影响,现有研究多利用虚拟现实技术,通过展现不同类型的自然与人文景观,调节老龄群体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从而改善其生活质量。通过系统综述,对PubMed等6个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基于环境复愈性的4个维度分析筛选出的11篇文献中的实验场景,归纳并总结环境复愈性较高的场景类型,以期为室外环境适老化研究与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复愈性 虚拟现实 老龄群体 系统综述
原文传递
适应性体育活动对智力与发展性残疾儿童功能、活动和参与效益的系统综述 被引量:1
9
作者 杨家坤 张晓侠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68-777,共10页
目的 分析适应性体育活动(APA)对智力与发展性残疾(IDD)儿童身体功能、运动技能、心理健康和社会参与的影响。方法 检索PubMed、Google Scholar、Cochrane Library和PsycINFO等数据库收集2014年1月至2024年5月公开发表的APA对IDD儿童功... 目的 分析适应性体育活动(APA)对智力与发展性残疾(IDD)儿童身体功能、运动技能、心理健康和社会参与的影响。方法 检索PubMed、Google Scholar、Cochrane Library和PsycINFO等数据库收集2014年1月至2024年5月公开发表的APA对IDD儿童功能和活动效益的相关文献。采用物理治疗证据数据库(PEDro)量表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进行系统综述。结果 最终纳入9篇英文文献,PEDro量表评分5~8分,质量中等至高。纳入文献来自中国、乌克兰、伊朗、美国、澳大利亚、巴西、土耳其等7个国家,涉及327例IDD儿童,主要来源于智力残疾研究、健康、运动与康复、适应性体育等领域期刊。发表时间主要集中在2018年至2022年。研究对象年龄7~18岁,涵盖多种IDD类型,包括智力残疾、孤独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PA干预涉及单一类和综合类,其中综合类包括多种类型的APA、运动行为管理、辅助技术应用等,活动由适应性体育教师或教练员基于IDD儿童的兴趣与身体活动需求设计。具体干预方式包括适应性球类运动(足球、体操、篮球、网球、乒乓球等),适应性力量训练(站立举重、胸前传球等),执行功能训练(打鼹鼠、飞盘、击球和投掷等)以及适应性滑雪、步行、平衡训练等,干预频率为每次30~70 min,每周2~3次,干预强度为低~剧烈,干预持续8~36周。不同类型的APA对IDD儿童功能和健康效益体现在4个方面。在身体功能方面,能够提高IDD儿童的心肺耐力(最大摄氧量、心率恢复等),增强肌肉力量与耐力(握力、俯卧撑、仰卧起坐等),提高动作灵活性(动作变化的迅速、准确和协调等)与柔韧性(坐位体前屈、肩关节活动度等),改善平衡与运动协调能力(静态/动态平衡测试、动作协调性评估等)与体成分(体质量指数、体脂率、腰臀比等)。在运动技能与能力方面,能够发展IDD儿童的基本运动技能(如行走、跑步、跳跃、投掷、接球等)以及复杂运动技能(如球类运动、体操、舞蹈等),提高运动能力测试成绩。在心理健康方面,有助于降低IDD儿童的焦虑和抑郁状态,提高自尊水平,改善执行功能。在社会参与方面,有助于提高IDD儿童的身体活动参与度,社交互动频率与质量,提升生活质量。结论 本研究系统综述了APA对IDD儿童功能、活动和参与效益的证据。根据儿童的功能和发展水平设计的多样化APA及其课程,可以提升IDD儿童的身体功能、运动技能、心理健康和社会参与,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力与发展性残疾 儿童 适应性体育活动 系统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赋能技术促进智力与发展性残疾儿童身体活动和健康的系统综述 被引量:3
10
作者 魏晓微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97-504,共8页
目的系统综述数字赋能技术(DET)促进智力与发展性残疾(IDD)儿童身体活动和健康的效益。方法从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PsycINFO和中国知网中,检索2014年至2023年DET在IDD儿童身体活动中的应用相关文献,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对... 目的系统综述数字赋能技术(DET)促进智力与发展性残疾(IDD)儿童身体活动和健康的效益。方法从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PsycINFO和中国知网中,检索2014年至2023年DET在IDD儿童身体活动中的应用相关文献,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对高质量随机对照研究(RCT)进行系统综述。结果最终纳入8项RCT,来自中国、美国、意大利、韩国4个国家,涉及376例儿童,主要来源于智力残疾应用、发展性残疾研究、临床医学等领域期刊。发表时间主要集中在2018年至2023年。研究对象年龄7~18岁,涵盖智力残疾(包括唐氏综合征)、孤独症和其他发展性残疾。采用的技术包括可穿戴技术、移动健康指导和监测的云计算技术、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以及动感游戏技术,设备包括主动视频游戏、Fitbit智能设备、Wii Fit平衡游戏、Stepmania节奏视频游戏、Xbox Kinect系统、VZFit传感器和CoTras认知康复电脑游戏等,虚拟身体活动包括拳击、田径、保龄球、乒乓球、沙滩排球、足球、棒球、滑雪、网球、高尔夫、飞镖、美式足球、射击、跳跃、慢跑和跳绳等。干预频率为每次20~45 min,每周1~5次,持续4~12周;在家庭、特殊教育学校和康复机构中进行。健康效益主要体现在提高身体活动水平、改善身体功能,以及提高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论将DET应用到身体活动领域,能提高IDD儿童在虚拟环境下、学校、社区以及康复机构中的身体活动参与水平,改善上下肢活动功能、粗大运动功能和肌肉力量,提高静态平衡功能、运动协调和感觉运动功能,减少久坐行为发生,提升认知、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社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力与发展性残疾 儿童 青少年 数字赋能技术 身体活动 系统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发展视角下学龄前儿童信息查询能力系统综述与循证实践建议
11
作者 朱军华 何东凝 王翩然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2-44,共13页
文章运用系统综述方法筛选出20篇文献并应用循证图书馆信息实践(EBLIP)方法进行证据评级与整合,以探究学龄前儿童的信息查询能力及认知机制。研究发现:学龄前儿童具有明确的信息需求,并能够将需求转化为提问;注意力与记忆水平显著影响... 文章运用系统综述方法筛选出20篇文献并应用循证图书馆信息实践(EBLIP)方法进行证据评级与整合,以探究学龄前儿童的信息查询能力及认知机制。研究发现:学龄前儿童具有明确的信息需求,并能够将需求转化为提问;注意力与记忆水平显著影响学龄前儿童信息查询行为;学龄前儿童对概念具有初步的理解与分类能力,并能与信息查询系统进行互动。据此提出基于学龄前儿童认知的信息查询系统开发建议,即以学龄前儿童易于理解的方式进行信息组织,提供视听线索作为学龄前儿童进行信息查询的提示,简化查询过程以匹配学龄前儿童的记忆能力;利用具象方式展示信息查询逻辑,设置3-4层的分类层级体系,并提供浏览式查询方案;提供检索式修改参考,具备对学龄前儿童错误拼写、自然语言查询的兼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图书馆信息实践 EBLIP 学龄前儿童 信息查询 认知发展 系统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力与发展性残疾儿童言语与语言障碍康复的系统综述
12
作者 周静 张晓晓 +3 位作者 丁忠冰 陈建超 魏星星 林姝琦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94-902,共9页
目的系统评估言语与语言康复和教育干预对智力与发展性残疾(IDD)儿童的效果。方法检索PubMed、PsycINFO、ERIC、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数据库相关文献进行系统综述,检索时限为2018年1月至2024年5月。结果最终纳入8篇英文文献... 目的系统评估言语与语言康复和教育干预对智力与发展性残疾(IDD)儿童的效果。方法检索PubMed、PsycINFO、ERIC、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数据库相关文献进行系统综述,检索时限为2018年1月至2024年5月。结果最终纳入8篇英文文献,来自美国、法国、意大利、挪威、波兰、新西兰6个国家,涉及610例IDD儿童,来源于言语语言病理学、唐氏综合征研究、言语语言听力研究等期刊。发表时间主要集中在2018年至2023年。研究对象年龄2~12岁,主要健康状况包括智力发育迟缓、孤独症、唐氏综合征。干预类型包括传统言语治疗(个体化治疗和小组治疗)、增强与替代沟通(设备辅助和手语及图卡)、家庭参与的语言训练计划(家长培训和家庭互动)、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语言学习软件和远程健康)、基于游戏的干预(互动游戏和结构化游戏)。每次15~150 min,每周1~10次,持续10~144周。康复结局体现在5个方面:增加口语表达中的词汇量;改善语言理解、符号识别和词汇理解能力;表达性语言和接受性语言能力提高;参与的游戏多样性和游戏参与水平改善,沟通率、社会交往和互动能力提高;整体语言和非语言交流能力提高。结论结合个体化治疗、家庭参与、技术辅助和互动游戏等多种方法的康复干预,对IDD儿童口语生成、语言理解、言语生成、社会交往和交流能力等方面有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力与发展性残疾 儿童 言语与语言康复 系统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医院评价研究系统综述
13
作者 张云秋 刘帅兵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50-1354,共5页
目的:系统分析我国互联网医院评价研究现状,为今后开展互联网医院评价工作提供参考。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及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等中英文数据库,按照纳排标准筛选文献。结果:经筛选后共纳入中文文献34篇,英文文献14篇。明确... 目的:系统分析我国互联网医院评价研究现状,为今后开展互联网医院评价工作提供参考。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及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等中英文数据库,按照纳排标准筛选文献。结果:经筛选后共纳入中文文献34篇,英文文献14篇。明确了互联网医院概念范畴,并从评价理论、评价方法及评价内容三个方面梳理了相关研究现状。结论:通过系统梳理发现,当前系统视角的评价理论应用相对有限,评价方法多为静态评价,评价内容以患者视角的服务质量及满意度评价研究为主,尚缺少综合互联网医院多方利益主体需求的全面评价框架与体系。未来应从具有系统思维的新视角进行互联网医院评价研究,综合考虑互联网医院内外部多方利益主体需求及其关系,利用多种评价工具,对互联网医院展开动态评价研究。研究为今后该领域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的方向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医院 互联网医院评价 系统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参与型身体活动对发展儿童青少年执行功能的效果:基于ICF的系统综述 被引量:4
14
作者 闻嘉宁 金秋艳 +2 位作者 张琦 李杰 司琦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53,共10页
目的系统评价认知参与型身体活动(CEPA)对儿童青少年执行功能的干预效果。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Medline、EBSCO和中国知网等自建库至2023年11月30日的中、英文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文献,并对其做质量评... 目的系统评价认知参与型身体活动(CEPA)对儿童青少年执行功能的干预效果。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Medline、EBSCO和中国知网等自建库至2023年11月30日的中、英文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文献,并对其做质量评价后进行系统综述。结果最终纳入15篇文献,发表于2014年至2023年之间,来自8个国家,涉及1806例年龄在4~16岁的研究对象。PEDro量表评分平均为6.6分。纳入分析的CEPA干预运动强度为64%~93%HRmax,单次干预的持续时间10~60 min,干预频率为每周2~5次,干预周期为4~24周。CEPA的具体形式包括结合认知任务的足球、篮球和地板球,结合认知任务的跑、跳、蹲、坐、旋转和保持平衡,以及结合认知任务的体感游戏。纳入的15项研究中有11项在执行功能的至少1种成分上表现出积极效果,但涉及工作记忆的7项研究有6项未能验证积极效应。在12项对比分析CEPA和身体活动或常规体育课的干预效果差异研究中,有9项发现CEPA对执行功能的干预效果更佳。结论CEPA对儿童青少年的认知灵活性有积极影响,对抑制控制的影响有争议,而对工作记忆的影响未得到验证。CEPA的干预类型分为结合认知任务的球类运动、基本动作技能训练和体感游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青少年 执行功能 认知参与型身体活动 系统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费师范生职业认同的内涵、发展与中介作用的系统综述
15
作者 杨洋 李思琦 +4 位作者 刘羽茹 周王紫嫣 谭佳伦 傅怀萱 王不一 《创新教育研究》 2024年第12期639-650,共12页
公费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是教师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影响教师从教的关键因素。本研究通过系统综述相关实证研究,旨在理清公费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的内涵、以及构建公费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的中介理论和发展路径。研究发现公费师范生... 公费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是教师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影响教师从教的关键因素。本研究通过系统综述相关实证研究,旨在理清公费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的内涵、以及构建公费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的中介理论和发展路径。研究发现公费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维度,其内涵还在发展与深化;实证研究以量化研究为主;公费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在教师个人背景、环境因素和教师职业表现之间存在潜在的中介效应;发展路径研究较少,主要表现为随年级的升高以及入职后,公费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度往往出现下降趋势。研究结果为后续公费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的研究提供了基础和方向,也能为将来公费师范生的培养政策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建议。Teacher identity of publicly-funded pre-service teachers is an important goal of teacher training and a key factor influencing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rough a systematic review of empirical studies on teacher identity of publicly-funded pre-service teachers, this study aims to clarify the connotation of the teacher identity of these pre-service teachers, and to construct a mediating theory and a path for their development of teacher identity. The results show that publicly-funded pre-service teachers’ teacher identity includes cognitive, affective and behavioral dimensions, and its connotation is still developing and deepening;empirical research on this topic is mainly quantitative;there is a potential mediating effect of their teacher identity between teachers’ personal backgrounds,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teachers’ professional performance;few studies focus on the path of development of publicly-funded pre-service teachers identit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ir teacher identity decreases with grades and after joining the profession.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provide a basis and direction for the subsequent research on teacher identity of publicly-funded pre-service teachers, and also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and practical suggestions for the future training policy of publicly-funded teach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费师范生 教师职业认同 系统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多学科协作诊疗有效性评价工具研究系统综述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欣 赵阳 +4 位作者 王贤吉 王盛 戎春宇 陈英耀 周萍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44,共6页
目的了解肿瘤多学科协作诊疗(multidisciplinar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MDT)的有效性评价研究,分析国内外有效性评价工具的发展现状以及差异,为后续肿瘤MDT的总结评价和持续改进、强化MDT监管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检索国内外4个文献... 目的了解肿瘤多学科协作诊疗(multidisciplinar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MDT)的有效性评价研究,分析国内外有效性评价工具的发展现状以及差异,为后续肿瘤MDT的总结评价和持续改进、强化MDT监管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检索国内外4个文献数据库以获取相关研究文献,并进行文献筛选和系统综述。结果最终纳入文献87篇,中文和英文文献分别为26篇和61篇,发表数量最多的年份是2020年,第一作者所属国家主要为英国。国外评价工具侧重于结构和过程的关键要素,国内评价体系侧重于结果层面的指标内容。结论在国内研究中,MDT评价指标选择的科学性和全面性有待提升,对MDT结构、过程层面的影响因素分析尚需加强,现有评价体系的外推性仍待验证。建议强化评价指标选择的证据支持,重视过程环节的评价,促进对肿瘤MDT影响因素的深入研究,进一步鼓励现有评价体系的实证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多学科协作诊疗 评价工具 系统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身体活动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执行功能效果的系统综述 被引量:1
17
作者 钟晓珂 王琦 +1 位作者 昌思琴 蒋长好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35-542,共8页
目的根据《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儿童青少年版)》(ICF-CY)的理论与方法,建立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身体活动的范畴和结构,系统评价长期身体活动对ASD儿童执行功能的影响。方法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PubMed、Web of Science... 目的根据《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儿童青少年版)》(ICF-CY)的理论与方法,建立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身体活动的范畴和结构,系统评价长期身体活动对ASD儿童执行功能的影响。方法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PubMed、Web of Science和ProQuest等数据库,收集2014年至2023年公开发表的身体活动与ASD儿童执行功能相关的文献,根据文献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文献,采用PRISMA指南对纳入文献进行系统综述,采用物理治疗证据数据库(PEDro)量表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最终纳入10篇文献,包括9项随机对照试验和1项非随机对照试验,共351例ASD儿童,年龄3~18岁;来自意大利、加拿大、韩国、中国、美国5个国家;发表时间集中在2016年之后。ASD儿童的身体活动主要包括运动项目类活动(如棒球、篮球、乒乓球、马术辅助活动)、技能类活动(如自行车、认知运动训练、运动式游戏)、体能类活动(SPARK),以及格斗类项目(格斗和空手道)。干预频率每次30~70 min,以每次45 min居多;每周1~5次,以每周2次居多;持续2~24周,以12周居多。长期身体活动可以改善ASD儿童的抑制控制和认知灵活性,对工作记忆的改善效果存在不一致现象。结论长期身体活动对ASD儿童执行功能的改善具有选择性影响,可以改善ASD儿童的抑制控制和认知灵活性,对工作记忆的改善还存在一定分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儿童 身体活动 执行功能 系统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身体活动对脑性瘫痪儿童青少年健康效益的系统综述 被引量:1
18
作者 喜悦 杨剑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7-167,共11页
目的 系统综述不同身体活动对脑瘫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效益。方法 采用主题词和自由词相结合的检索策略,检索建库至2023年12月在Web of Science、PubMed、EBSCO、Cochrane、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发表的脑瘫儿童青少年参与身体活动干预后健康和... 目的 系统综述不同身体活动对脑瘫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效益。方法 采用主题词和自由词相结合的检索策略,检索建库至2023年12月在Web of Science、PubMed、EBSCO、Cochrane、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发表的脑瘫儿童青少年参与身体活动干预后健康和功能结局的随机对照试验,并进行系统综述。结果 共纳入10项研究,涉及402例参与者(3~24岁),物理治疗证据数据库量表评分6~8分,来自澳大利亚、美国、巴西和荷兰,主要来源于康复医学、神经科学、残疾研究、物理治疗等领域,发表日期集中在2013年至2020年。身体活动类型包括体适能类(体能体适能、技能体适能)、运动技能类(粗大运动技能、精细运动技能)和适应性身体活动类(移动技能、休闲类)。每次20~60 min,每周1~5次,持续7~26周;干预强度为中等至高强度,干预场所涉及社区和家庭、学校、康复机构。有3种指导和支持模式:运动康复,适应性体育活动,以及运动康复与适应性体育活动相结合。健康效益体现在身体活动相关的健康行为、身体功能、活动和参与以及生活质量4个方面,包括提升身体活动水平,减少久坐行为;增强肌肉力量,提高心肺功能,改善心血管功能、体质量、有氧运动能力,提高步行速度、关节活动度、平衡功能和肌肉耐力;改善运动功能(移动能力、运动协调能力、平衡和姿势控制能力、步态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促进家庭、学校、社会活动参与,增加社交表现行为,改善心理健康(自信心、情绪、自我价值感、自尊)。结论 本研究根系统综述身体活动对脑瘫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效益。身体活动主要包括体适能类、运动技能类和适应性身体活动类。体能体适能类活动有助于改善步态,提高步速,增强肌肉力量,改善心血管功能,优化体质量指数;技能体适能类活动能够改善平衡功能。粗大运动技能类活动能改善姿势控制能力,增强肌肉耐力;精细运动技能类活动能增强精细手的使用能力。适应性球类活动有助于提高身体活动水平,增加休闲活动时间,提高有氧能力,促进家庭活动参与和社会活动参与;适应性休闲类活动能提高生活质量与福祉,改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提升自我价值感,提高生活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儿童 青少年 身体活动 健康效益 系统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与增强现实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青少年认知、情绪和适应性行为干预效果的系统综述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文睿 崔思栋 曾莉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26-1033,共8页
目的 系统分析虚拟现实技术(VR)与增强现实技术(AR)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认知、情绪以及适应性行为的干预效果。方法 采用主题词检索法对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进行检索,... 目的 系统分析虚拟现实技术(VR)与增强现实技术(AR)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认知、情绪以及适应性行为的干预效果。方法 采用主题词检索法对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时限为2008年1月至2024年8月,选择主题为VR或AR干预ASD儿童青少年认知、情绪及适应性行为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系统综述。结果 最终纳入9项RCT,来自中国、意大利、西班牙、伊朗、英国5个国家,涉及384例参与者,发表时间在2016年至2024年。研究对象年龄2~15岁。干预技术包括VR沉浸式头盔、Xbox 360 Kinect游戏控制台、CAVE式沉浸式虚拟环境、AR。干预内容为基于VR与AR的日常生活场景体验,认知、社交情景训练,情绪识别任务等。结局指标包括高水平认知功能、情感功能、注意力、记忆力、基本人际交往、适应性行为。干预频率通常为每次15~60 min,每周1~3次,共3~24周。基于VR的训练提高整体认知、情绪识别准确率、情绪控制与表达、基本人际交往和适应性行为;AR训练提高执行功能、空间定位能力、完成任务的专注度和记忆力。结论 VR与AR有助于提高ASD儿童青少年的整体认知功能、情感功能、注意力、记忆力,改善基本人际交往和适应性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虚拟现实技术 增强现实技术 儿童 青少年 认知 适应性行为 系统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老服务质量评价研究系统综述 被引量:1
20
作者 蒲敏蕊 朱庆华 《医学信息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1-7,15,共8页
目的/意义了解养老服务质量评价研究现状,为构建全国统一的养老服务质量标准、等级评定与认证体系提供引导。方法/过程根据PRISMA标准选取2013—2023年间养老服务质量评价研究文献,从基础理论研究、评价体系构建、评价过程与工具等养老... 目的/意义了解养老服务质量评价研究现状,为构建全国统一的养老服务质量标准、等级评定与认证体系提供引导。方法/过程根据PRISMA标准选取2013—2023年间养老服务质量评价研究文献,从基础理论研究、评价体系构建、评价过程与工具等养老服务质量评价全过程进行综述。结果/结论我国养老服务质量评价研究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存在研究视角单一、重实证轻理论、研究模型同质化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老服务 质量评价 系统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