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4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GH96高温变幅疲劳载荷试验及损伤累积模型研究
1
作者 姜仁杰 杨晓光 +2 位作者 黄佳 程穆威 石多奇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07-215,共9页
针对涡轮盘用镍基高温合金FGH96,开展两级疲劳载荷试验以及谱载荷试验。试验载荷设计参考了涡轮盘关键点载荷及实测飞行任务谱特征。采用常见损伤累积模型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FGH96在低-高载荷次序下循环分数和大于1,在高-低... 针对涡轮盘用镍基高温合金FGH96,开展两级疲劳载荷试验以及谱载荷试验。试验载荷设计参考了涡轮盘关键点载荷及实测飞行任务谱特征。采用常见损伤累积模型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FGH96在低-高载荷次序下循环分数和大于1,在高-低载荷次序下循环分数和小于1,符合常见非线性疲劳损伤累积模型的预期;对于谱载荷的疲劳寿命,由Chaboche非线性疲劳损伤模型与时间分数模型组成的损伤累积模型的预测则偏保守,且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预测结果均在2倍偏差带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基高温合金 损伤累积模型 变幅疲劳载荷 次序效应 谱载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居民健康生活方式影响因素及其机制的双重累积模型构建研究
2
作者 柴向南 《人口与社会》 2024年第6期94-107,共14页
作为健康中国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健康生活方式既有助于预防疾病、节约医疗开支,又可以提高国民健康素质。基于健康社会学的三个中层理论框架,即根本原因理论、生命历程理论和健康生活方式理论以及健康素养概念,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实... 作为健康中国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健康生活方式既有助于预防疾病、节约医疗开支,又可以提高国民健康素质。基于健康社会学的三个中层理论框架,即根本原因理论、生命历程理论和健康生活方式理论以及健康素养概念,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实际,构建了我国居民健康生活方式影响因素及其机制的双重累积模型。该模型旨在探究居民健康生活方式影响因素中宏观因素(社会)、中观因素(家庭、社区)及微观因素(个体)的累积,以及时间维度上从远端生命历程因素到近端生命历程因素的双重累积过程,有效探究生命历程视角下不同层次变量如何影响居民健康生活方式,以及健康生活方式在人口层面上的分层,从而为展开多层次健康干预和健康教育提供具体思路和依据,提高居民健康素养,促进居民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中国战略 健康生活方式 双重累积模型 健康干预 健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损伤累积模型的交通荷载下管道剩余寿命的可靠度分析方法初探 被引量:9
3
作者 吴小刚 张土乔 +1 位作者 张仪萍 李洵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66-67,共2页
以受交通荷载作用的地下埋管为研究对象,考虑交通载荷的非平稳随机作用特点,假设交通荷载作用下管道的疲劳损伤积累速度均匀,以及与不同强度的应力荷载作用次序等因素无关的情况,采用工程中常用的Miner宏观唯象定义——线性累积损伤模型... 以受交通荷载作用的地下埋管为研究对象,考虑交通载荷的非平稳随机作用特点,假设交通荷载作用下管道的疲劳损伤积累速度均匀,以及与不同强度的应力荷载作用次序等因素无关的情况,采用工程中常用的Miner宏观唯象定义——线性累积损伤模型,并结合可靠度分析方法对我国目前实际存在的混合交通荷载情况下管道的剩余寿命进行了预测计算,提出了一套简便的分析方法,从而为交通荷载下管道系统的安全性提供了一种明确的计算方法及思路.管道工作到某一服役期的车辆荷载作用次数N(即工作应力的循环次数)为一已知统计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累积模型 交通荷载 剩余寿命 可靠度 应力荷载 管道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幅值高循环荷载作用下土体的应变累积模型 被引量:8
4
作者 贾鹏飞 孔令伟 杨爱武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37-742,750,共7页
高速铁路路基上的轨道以及附近区域的结构物承受低幅值、高循环振动荷载的反复作用。在此低幅值、高循环荷载作用下土体会产生不可恢复的应变累积,导致轨道及附近区域结构物发生附加沉降。当前,描述土体的循环变形特征的理论分为两类:... 高速铁路路基上的轨道以及附近区域的结构物承受低幅值、高循环振动荷载的反复作用。在此低幅值、高循环荷载作用下土体会产生不可恢复的应变累积,导致轨道及附近区域结构物发生附加沉降。当前,描述土体的循环变形特征的理论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经典塑性理论的应力-应变滞回模型(例如边界面模型),另一类是基于循环三轴试验经验规律的应变累积模型(例如Bochum累积模型)。为了能够预测土体在低幅值、高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应变累积行为,在前人对土体在低幅值、高循环荷载作用下大量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在经典弹塑性理论的框架下,提出一个土体在低幅值、高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应变累积模型。该模型通过用对数律来描述塑性体应变的累积规律,并以此作为应变累积的大小度量,然后通过修正Cam-clay模型的流动准则来描述应变累积的发展方向。最后,通过多组试验结果的模拟,表明所提出的应变累积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土体在低幅值、高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应变累积行为,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幅值 高循环 应变累积 累积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塑性疲劳裂纹扩展的应变累积模型 被引量:3
5
作者 史建平 吴玉树 林吉忠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83-93,共11页
本文通过实验研究指出:弹塑性疲劳裂纹的扩展,是一个裂尖钝化启裂和裂纹稳定扩展交替进行的过程,其扩展机制为能量累积型或应变累积型。在对裂尖弹塑性应力应变分析的基础上,作者建立了疲劳裂纹扩展的应变累积模型。该模型数学表达... 本文通过实验研究指出:弹塑性疲劳裂纹的扩展,是一个裂尖钝化启裂和裂纹稳定扩展交替进行的过程,其扩展机制为能量累积型或应变累积型。在对裂尖弹塑性应力应变分析的基础上,作者建立了疲劳裂纹扩展的应变累积模型。该模型数学表达式具有半理论、半经验性质,能较好地反映弹塑性疲劳裂纹扩展的物理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塑性 疲劳裂纹 扩展机制 应变累积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线性累积模型分析电缆绝缘寿命试验数据 被引量:3
6
作者 胡恩平 罗兴柏 孙福 《电子技术应用》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33-34,共2页
采用线性累积模型对具有无故障寿命的某型号电缆绝缘性能步进应力加速寿命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在多截尾情况下参数的极大似然估计和似然函数的通式。
关键词 电缆 线性累积模型 绝缘寿命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损伤累积模型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立明 顾祥林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A02期44-49,共6页
本文在材料、构件和结构三个层次上对国内外关于钢筋混凝土结构损伤累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合和评述,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建议。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 损伤累积模型 退化 材料 构件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地表污染物累积模型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边博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7-141,共5页
城市地表污染物为城市面源污染的重要来源,科学认识和计算地表污染物是有效控制城市面源污染的关键。从2006年3月开始,选择镇江具有代表性的土地使用类型实测城市地表污染物,研究城市地表污染物累积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地表污染物... 城市地表污染物为城市面源污染的重要来源,科学认识和计算地表污染物是有效控制城市面源污染的关键。从2006年3月开始,选择镇江具有代表性的土地使用类型实测城市地表污染物,研究城市地表污染物累积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地表污染物随着晴天时间的增长逐渐趋于上限值并呈周期性变化,根据"贮存-输入-输出"平衡原理,引入污染物输入速度系数和去除速度系数,建立地表污染物累积模型,通过与实测数据拟合和其他模型对比,模型计算精度较高,计算结果可作为城市地表污染物冲刷模型的输入,从而为城市降雨径流污染的控制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污染物 平衡原理 速度系数 累积模型 冲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损伤累积模型的可靠度保守估计方法 被引量:1
9
作者 丁然 李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225-1229,共5页
提出一种通过代数和计算可靠度保守估计的方法,导出了损伤服从不同分布时可靠度保守估计的条件.结合应用实例,对比本文计算结果和Monte-Carlo模拟结果,验证了本文所提方法的可行性与合理性.
关键词 疲劳寿命分析 损伤累积模型 可靠度估计 中心极限定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阶段累积模型的多阶段间歇过程质量预测
10
作者 唐晓初 李元 《沈阳化工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77-82,共6页
为提高多阶段间歇过程在线质量预测性能,提出一种基于阶段累积模型实现最终产品质量预测的方法.首先,引入阶段累积质量,通过建立阶段过程轨迹与阶段累积质量之间的回归模型来实现阶段累积模型的建立.然后通过累加所有累积产品质量预测... 为提高多阶段间歇过程在线质量预测性能,提出一种基于阶段累积模型实现最终产品质量预测的方法.首先,引入阶段累积质量,通过建立阶段过程轨迹与阶段累积质量之间的回归模型来实现阶段累积模型的建立.然后通过累加所有累积产品质量预测值来实现最终质量的预测.该方法不仅考虑了各阶段对质量的局部累积作用,还考虑了所有阶段对质量共同的累积作用.同时,为避免对未知数据进行估计即可实现在线质量预测,进一步引入了剩余阶段累积质量模型.将该方法应用到青霉素发酵过程,仿真结果说明提出的方法提高了质量预测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阶段间歇过程 质量预测 阶段累积质量 阶段累积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载荷下非饱和土体塑性应变累积模型的建立
11
作者 付饶 《天津科技》 2020年第6期48-50,共3页
随着地震区、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机场及沿海建筑物等地基土结构循环动荷载的增加,因土体具有较大的累积塑性变形,容易导致液化和失稳的工程问题,该问题已越来越受到业内重视。为此从临界状态土力学的观点出发,用过应力函数描述了循环... 随着地震区、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机场及沿海建筑物等地基土结构循环动荷载的增加,因土体具有较大的累积塑性变形,容易导致液化和失稳的工程问题,该问题已越来越受到业内重视。为此从临界状态土力学的观点出发,用过应力函数描述了循环荷载作用下塑性应变增量的变化规律,并用塑性体应变作为硬化参数来描述塑性应变增量的大小。研究结果用于高速铁路轨道路基,塑性累积特性的精度可以提高0.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体力学 非饱和土体 弹塑性 累积模型 循环荷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线性累积模型的变换形式分析步加试验 被引量:1
12
作者 胡恩平 罗兴柏 刘国庆 《机械设计与制造》 2001年第1期46-47,共2页
对用于分析步进应力加速寿命试验的累积损伤模型进行时间变换 ,保留模型对数据拟合的灵活性的同时简化了数学计算。为了比较模型的拟合性 ,对仿真数据进行了卡方拟合优度检验。
关键词 加速寿命试验 步进应力 累积损伤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载荷共担影响的故障机理损伤累积模型
13
作者 俞晓勇 徐正翔 韩兆芳 《自动化应用》 2023年第15期186-189,共4页
针对连续退化型故障机理,本文提出了一个故障机理损伤累积模型,首先对系统的可靠性建模,然后在部件层考虑载荷的变化,最后在机理层引入损伤量的概念。通过该模型可以描述当载荷发生变化时,故障机理发展速率随之发生的变化。本文在故障... 针对连续退化型故障机理,本文提出了一个故障机理损伤累积模型,首先对系统的可靠性建模,然后在部件层考虑载荷的变化,最后在机理层引入损伤量的概念。通过该模型可以描述当载荷发生变化时,故障机理发展速率随之发生的变化。本文在故障机理损伤累积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蒙特卡洛仿真和故障物理相结合的方法预估系统的可靠性,在案例阶段,先对一个稳压器系统构建故障树和二元决策图,然后通过仿真得到稳压系统的可靠性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退化型故障机理 故障机理损伤累积模型 载荷 蒙特卡洛仿真 故障物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构件损伤累积模型的研究现状
14
作者 胡振新 卢本宣 《河南科技》 2007年第6期46-47,共2页
一、前言 对损伤的研究,是源于损伤力学的发展:它企图从物理上解释出材料从变形到破坏的总过程。在土木工程中,目前主要采用古典力学,只研究变形直至破坏的两点的状态。将损伤这一概念引入进来,就为结构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前景。
关键词 损伤累积模型 钢筋混凝土构件 损伤力学 土木工程 古典力学 概念引入 变形 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太原市绿道选线研究
15
作者 王珊 颜祯 +2 位作者 徐敏 俞诗音 王美仙 《园林》 2025年第3期73-82,共10页
合理的绿道线路布局是关乎绿道规划能否付诸实践并发挥有效功能的关键。以太原市为研究对象,采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方法,对太原市绿道建设的生态适宜性和可达性进行评价,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判别绿道建设的关键区域与潜在线路,实现参数... 合理的绿道线路布局是关乎绿道规划能否付诸实践并发挥有效功能的关键。以太原市为研究对象,采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方法,对太原市绿道建设的生态适宜性和可达性进行评价,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判别绿道建设的关键区域与潜在线路,实现参数化的绿道选线结果,并结合实地情况对绿道选线的可实施性进行分析,最终确定太原市市级绿道与社区级绿道的结构布局。结果表明:(1)市级绿道呈现“一横两纵三环”的分布格局,社区级绿道呈现“一环一脉两横”的分布格局。(2)初步确定6条市级绿道(共计695.2 km)和4条社区级绿道(共计130 km)。(3)结合绿道选线的实地可实施情况,6条市级绿道中除汾河东西景观绿道部分路段因经过隧道而不具备可行性外,其余5条绿道均具有较高的可行性;4条社区级绿道均具有较高的可行性。旨在为今后的太原绿道选线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道 选线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GIS空间分析技术 太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的最小累积阻力模型评价淮河流域氮肥面源污染风险
16
作者 喻丹 董晓华 +4 位作者 高松 江宇扬 魏冲 彭涛 刘冀 《农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226-235,共10页
农业施肥氮素流失引发的面源污染已成为水体污染的主要因素,识别和评价氮肥施用的环境风险程度是水环境污染防治的重要前提。该研究以淮河洪泽湖以上流域为研究区,基于景观生态学的“源-汇”理论,提出改进的最小累积阻力模型。一方面根... 农业施肥氮素流失引发的面源污染已成为水体污染的主要因素,识别和评价氮肥施用的环境风险程度是水环境污染防治的重要前提。该研究以淮河洪泽湖以上流域为研究区,基于景观生态学的“源-汇”理论,提出改进的最小累积阻力模型。一方面根据氮肥施用强度采用化肥污染风险指数来评价研究区氮肥面源污染的源风险;另一方面选取高程、坡度、土地利用、地形湿润指数、降雨侵蚀力和土壤可蚀性作为影响面源污染迁移的关键阻力因子来构建综合阻力基面,并创新性地提出基于坡面汇流路径构建氮肥面源污染的汇风险;最后结合源风险和汇风险构成氮肥面源污染的综合风险指标,划分了研究区面源污染的风险等级。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氮肥面源污染的源风险值为0~0.81,平均值为0.55,普遍存在着过度施肥的情况,尤其是研究流域所辖的河南省内的商丘市、周口市、驻马店市及信阳市;2)在各阻力因子空间共同作用下,综合阻力基面值呈现出由西南向东北方向逐渐降低的空间趋势,汇风险围绕着淮河干流向外呈现出减小的趋势,且淮河干流以北由于汇流路径更长其汇风险要明显低于南部区域;3)综合风险显示中等风险及以上的面积占整个研究区面积的71.16%,整体面临着较为严峻的氮肥面源污染风险;4)极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淮河干流上游的信阳市和驻马店市的南部,淮河干流以北的周口市、商丘市、阜阳市、宿州市和亳州市都有着较大面积的高风险区,低风险区则主要分布于淮河干支流的河源山区地带。该研究依据不同等级的氮肥面源污染综合风险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能够为流域尺度农业面源污染的科学防范和有效治理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面源污染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源-汇风险 化肥污染风险指数 汇流路径 淮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累积比数logit模型和偏比例优势模型分析肺癌手术患者住院费用影响因素
17
作者 曾祥嫚 《中国医院统计》 2024年第1期47-49,55,共4页
目的阐明累积比数logit模型和偏比例优势模型在有序分类资料中的应用。方法以肺癌手术住院费用的相关因素分析为例,采用累积比数logit模型和偏比例优势模型对肺癌手术住院费用与各相关因素关系进行拟合,通过模型的对数似然值(-2ln L)判... 目的阐明累积比数logit模型和偏比例优势模型在有序分类资料中的应用。方法以肺癌手术住院费用的相关因素分析为例,采用累积比数logit模型和偏比例优势模型对肺癌手术住院费用与各相关因素关系进行拟合,通过模型的对数似然值(-2ln L)判断2种模型拟合的优度。结果在自变量不全满足比例优势假定条件时(性别χ^(2)=15.888,P<0.001;手术术式χ^(2)=35.874,P<0.001),2种分析方法拟合结果不同。在不同分割点,住院费用与手术术式关系的差别较大。偏比例优势模型(-2ln L=5797.112)优于累积比数logit模型(-2ln L=5852.4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序分类资料的分析,首先应进行比例优势假定条件验证,如果自变量均满足该条件,选择累积比数logit模型,否则采用偏比例优势模型拟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序分类资料 累积比数logit模型 偏比例优势模型 比例优势假定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研究——以广西贺州市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婷 龚健 +1 位作者 高静 潘越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7-173,共7页
土地利用功能分区是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与利用的重要前提。将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引入广西贺州市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研究中,基于阻力约束视角开展建设用地、生态用地、农业用地扩张阻力评价,通过分析不同用地扩张的适宜性划分土地利用功能区。... 土地利用功能分区是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与利用的重要前提。将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引入广西贺州市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研究中,基于阻力约束视角开展建设用地、生态用地、农业用地扩张阻力评价,通过分析不同用地扩张的适宜性划分土地利用功能区。结果表明:(1)生态用地扩张阻力以各生态保护源为中心向四周扩张,农业用地扩张阻力由贺州市中部向四周递增,建设用地扩张阻力呈中部低、四周高的特点;(2)依据各类用地扩张的适宜性将贺州市划分为生态保护核心区、农业生产核心区、建设开发核心区、生态保护涵养区和生产生态拓展区,其空间分布与贺州市现状用地布局相符且契合相关规划的用途分区及管控要求。与传统适宜性评价相比,基于扩张阻力评价的适宜性分析综合考虑了各用地类型的垂直自然要素和水平扩张作用,为具体的土地利用功能分区提供了更为科学的依据;研究明确了各功能区的分布并提出对应的发展建议,能够为贺州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提供依据与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土地利用功能分区 扩张阻力评价 贺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形态空间格局分析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城市热环境生态网络优化研究
19
作者 潘振华 周媛 +3 位作者 姚婧 宁顺斌 罗于舒 汪曼林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85-1093,共9页
【目的】建立合理的城市热环境生态网络,以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方法】以成都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基于“源-汇”理论,利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方法(MSPA)与景观连通性指数,分别筛选研究区内景观稳定性好、连通性高的“源”“汇”景观... 【目的】建立合理的城市热环境生态网络,以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方法】以成都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基于“源-汇”理论,利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方法(MSPA)与景观连通性指数,分别筛选研究区内景观稳定性好、连通性高的“源”“汇”景观作为生态源地;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重力模型以及水文分析模块构建和筛选研究区内的重要生态廊道,从而建立缓解城市热环境问题的多层级“源-汇”景观网络。【结果】分别筛选出24个具有重要连通性的“源”“汇”核心斑块作为重要生态源地。构建“源-源”廊道102条,“汇-汇”廊道141条,“源-汇”廊道325条,生态节点103个,障碍点148个。通过综合相交分析,一级补偿廊道主要由岷江、毗河和其他河道构成,二级输送廊道主要分布在“汇”景观较为密集的区域,三级作用廊道主要分布在高强度建设区域。【结论】基于“源-汇”理论构建的多层级生态网络优化格局是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重要举措。图4表3参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空间格局分析方法(MSPA)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源-汇”理论 城市热环境 景观生态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砂岩粗粒土破碎性质及累积变形模型研究
20
作者 龙尧 张同文 +2 位作者 李建平 张家生 肖源杰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7-104,333,共9页
红砂岩粗粒土具有易破碎性,在动力荷载反复作用下会发生颗粒破碎,导致路基产生明显的工后沉降。针对红砂岩粗粒土颗粒破碎的特点,采用室内动三轴试验仪进行了不同工况下的动力荷载试验,研究了动弹性模量、动弹性应变与粒径大小之间的关... 红砂岩粗粒土具有易破碎性,在动力荷载反复作用下会发生颗粒破碎,导致路基产生明显的工后沉降。针对红砂岩粗粒土颗粒破碎的特点,采用室内动三轴试验仪进行了不同工况下的动力荷载试验,研究了动弹性模量、动弹性应变与粒径大小之间的关系,以及颗粒破碎率与颗粒形状系数变化率的关系。根据试验材料的动力破碎特性,构建了考虑颗粒破碎的累积变形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修正。研究结果表明:颗粒粒径越大,动弹性应变越大,动弹性模量越小;动弹性应变先快速增大后逐渐趋于稳定,动弹性模量随着加载次数的增加不断减小,土体出现应变软化现象。颗粒形状系数变化率变化趋势与颗粒破碎率变化趋势相似,随着加载次数的增加,形状系数值趋近于1。此外,所构建的累积变形模型包含了应力状态参数、物理状态参数和拟合参数,能够较好地描述颗粒破碎状态下的红砂岩粗粒土的累积变形趋势。根据试验数据的反算结果,对累积变形模型的拟合参数进行了确定,便于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对路基变形进行计算。由于室内试验与工程实践现场工况有一定区别,提出了模型修正系数ψ,提高了模型的预测精度。该研究结果可为红砂岩粗粒土路基设计、施工及运营提供理论依据和工程应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砂岩 粗粒土 铁路路基 颗粒破碎 累积变形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