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省岑巩县黑线姬鼠种群繁殖参数变化规律
1
作者 符蓉 夏薪杰 +1 位作者 田勇 许兴亮 《生物灾害科学》 2025年第1期120-127,共8页
【目的】为掌握贵州省岑巩县黑线姬鼠种群繁殖参数变化规律,为其预测及防治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方法】贵州省岑巩县于2013—2024年期间,每月采用夹夜法调查鼠情,对农田区黑线姬鼠种群性比、怀孕率、睾丸下降率、繁殖指数的时间变... 【目的】为掌握贵州省岑巩县黑线姬鼠种群繁殖参数变化规律,为其预测及防治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方法】贵州省岑巩县于2013—2024年期间,每月采用夹夜法调查鼠情,对农田区黑线姬鼠种群性比、怀孕率、睾丸下降率、繁殖指数的时间变异规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岑巩县12年黑线姬鼠种群总性比为1.43,雌雄两性个体数量存在显著差异,总体年平均怀孕率为35.27%,平均胎仔数为4.95只,平均睾丸下降率为81.86%,平均繁殖指数为1.03。在一年中,雌鼠在4—5月和8—9月呈现2个怀孕高峰期,平均怀孕率为76.47%~80.95%和43.75%~46.51%,雄鼠睾丸下降率一直保持在较高状态,平均睾丸下降率为22.22%~100.00%,雌鼠怀孕率与雄鼠睾丸下降率的不同月份变化曲线表现为同步变动趋势。第1个繁殖高峰出现在4—5月,第2个繁殖高峰出现在8—9月,繁殖指数分别为2.24~2.56和1.39~1.49。春季和秋季是当地黑线姬鼠的主要繁殖季节。由此可见,黑线姬鼠种群繁殖参数在年度间、月份间、季节间存在明显的差异。【结论】研究结果揭示了岑巩县农田黑线姬鼠繁殖参数年度间、月份间、季节间变化规律,明确了每年的4月和8月是当地黑线姬鼠防治关键时期,为该鼠种群数量预测预报及防控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线姬鼠 繁殖参数 时间变化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行山中段豹种群繁殖参数及生存动态初探
2
作者 赵莹 刘蓓蓓 +5 位作者 甄鑫 马子驭 黄巧雯 宋大昭 申小莉 李晟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38-748,共11页
豹华北亚种(Panthera pardus japonensis)是华北温带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顶级捕食者,具有极为重要的生态功能。本研究于2016—2023年,基于332个红外相机调查位点收集的数据(累计相机工作日416242 d),对太行山中段豹种群的繁殖状况进行调查... 豹华北亚种(Panthera pardus japonensis)是华北温带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顶级捕食者,具有极为重要的生态功能。本研究于2016—2023年,基于332个红外相机调查位点收集的数据(累计相机工作日416242 d),对太行山中段豹种群的繁殖状况进行调查和初步总结,分析了该种群的繁殖生态、繁殖行为和幼仔的生存情况。研究期间,调查范围覆盖191个4 km×4 km网格,共记录到豹独立有效探测5065次,从中识别出261次繁殖事件,包括成年雄豹和雌豹互相跟随事件17次,交配事件5次,育幼事件243次。累计共识别出57只成年雌豹(最小可识别个体数),其中24只雌豹繁育了43胎(其中19胎为连续繁殖)。共记录到79只成功离巢的豹幼仔;在能够清晰识别性别的幼仔(n=29)中,雌雄性别比为0.93∶1。尾随事件主要发生在冬季和春季,产仔事件则全年分布,无明显季节性。在研究区内,豹胎仔数(以成功离巢幼仔数计)(1.84±0.74)只(n=43),产仔间隔(18.83±9.18)个月(n=19),雌豹首次分娩年龄(4.61±1.62)岁(n=3);幼仔独立时间为(11.98±1.93)月龄(n=26),独立后稳定留存超过1年的个体占32.6%。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雌性和雄性幼仔的平均留存时间分别为1648 d和1467 d;雄性的留存时长显示出更快的下降趋势。本研究首次基于长期的系统野外调查数据,初步分析了野生豹华北亚种种群的繁殖参数。后续研究应深入探究人为和自然因素对豹种群繁殖生态和生存状况的影响机制,识别限制华北豹生存和繁殖的关键因素,为制定切实有效的华北豹保护策略提供科学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豹华北亚种 繁殖生态 繁殖参数 胎仔数 红外相机 太行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啮齿类繁殖参数的地理变异 被引量:31
3
作者 张知彬 朱靖 杨荷芳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1991年第1期36-46,共11页
本文综述了我国8个鼠种(Cricetulus triton,Cricetulus barabensis,Microtus fortis,Apo—demus agrarius,Rattus norvegicus,Rattus losea,Rattus flavipectus,Mus musculus)的繁殖参数在不同纬度、经度和海拔上的变异趋势。8种鼠的胎... 本文综述了我国8个鼠种(Cricetulus triton,Cricetulus barabensis,Microtus fortis,Apo—demus agrarius,Rattus norvegicus,Rattus losea,Rattus flavipectus,Mus musculus)的繁殖参数在不同纬度、经度和海拔上的变异趋势。8种鼠的胎仔数,怀胎率和生殖强度(胎仔数×怀胎率/性比)随纬度、海拔增加有增加的趋势;繁殖期和性比()有减小趋势。各繁殖参数在经度上的变化规律尚不清楚。野外小家鼠的胎仔数,雌性比例、怀胎率和生殖强度均比居民区大。 在高纬度、高海拔地区,种群增大生殖强度在于补偿较短的繁殖期和较低的存活率,以维持种群稳定和繁衍成功。这种繁殖对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啮齿类 繁殖参数 地理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的种群繁殖参数及其地理分异特征 被引量:37
4
作者 杨再学 郑元利 金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425-2434,共10页
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是我国广大地区的主要害鼠之一,是余庆县农田害鼠优势种,占总鼠数的94.81%。探讨其种群繁殖参数的变动规律及其地理分异特征,对其种群数量预测预报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1987-2005年贵州省余庆县黑线姬... 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是我国广大地区的主要害鼠之一,是余庆县农田害鼠优势种,占总鼠数的94.81%。探讨其种群繁殖参数的变动规律及其地理分异特征,对其种群数量预测预报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1987-2005年贵州省余庆县黑线姬鼠种群繁殖参数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共解剖标本5497只,其中,雌鼠2698只,雄鼠2799只,黑线姬鼠在当地1-11月份均可繁殖,主要繁殖期在3-10月份,每年4-5月份和8-9月份出现2次妊娠高峰。种群总性比(♀/♂)为0.96,多年平均怀孕率为36.91%±6.79%,平均胎仔数为5.33±1.07只,平均繁殖指数为0.81±0.17,平均睾丸下降率为59.13%±7.89%。不同年龄组种群繁殖力存在显著差异,随着种群年龄的增长繁殖力不断增加,成年Ⅰ组、成年Ⅱ组、老年组是种群繁殖的主体。种群繁殖参数不同年度之间比较稳定,不同月份、不同季节之间变化差异较大,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年均种群密度与年均繁殖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胎仔数显著正相关,与年均怀孕率、睾丸下降率、性比相关性不显著,繁殖指数是影响黑线姬鼠种群密度的重要因子。比较全国各地黑线姬鼠种群繁殖参数的地理分异特征认为,黑线姬鼠种群繁殖参数具有明显的地理分异现象,胎仔数、生殖强度由南向北逐渐增加,具有随纬度的升高趋向增加的特征;在高纬度地区繁殖时间较短;性比与纬度、经度的变化关系密切;各繁殖参数与海拔的变化相关性不明显,可排除海拔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线姬鼠 繁殖参数 年龄变化 时间分异 地理分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仓鼠种群繁殖参数的估算 被引量:5
5
作者 张知彬 朱靖 +2 位作者 杨荷芳 王淑卿 郝守身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1991年第3期253-258,共6页
本文根据大仓鼠自然种群雌体怀胎率,各种类型子宫斑率和幼鼠比率的季节变动规律,估算了1986年河北饶阳县大仓鼠种群的繁殖参数,其研究结果如下: 在当年的繁殖季节,大仓鼠越冬雌鼠繁殖3胎次;4、5月份的幼鼠繁殖2胎次;6、7月份的幼鼠繁殖... 本文根据大仓鼠自然种群雌体怀胎率,各种类型子宫斑率和幼鼠比率的季节变动规律,估算了1986年河北饶阳县大仓鼠种群的繁殖参数,其研究结果如下: 在当年的繁殖季节,大仓鼠越冬雌鼠繁殖3胎次;4、5月份的幼鼠繁殖2胎次;6、7月份的幼鼠繁殖1胎次;9月份左右的幼鼠不参加繁殖。越冬雌鼠春季怀胎和产仔近似正态分布,分布标准差约为13天,平均值为4月20日。幼鼠成熟历期(幼雌体自产出至其产仔)为62天。生殖时滞 (雌体两次繁殖间隔)为59天。平均胎仔数为9.1260±2.5971。雌雄性比为1:1.4926。幼鼠上铗历期为24天。繁殖终止平均日期为9月20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仓鼠 繁殖参数 估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山雀一次和二次繁殖参数比较 被引量:5
6
作者 秦博 姜云垒 +3 位作者 李时 张立世 王海涛 高玮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1-104,共4页
2008—2009年3—7月在吉林左家自然保护区,利用人工巢箱对大山雀一次和二次繁殖的繁殖参数进行了比较,共分析了43窝一次繁殖和19窝二次繁殖的数据资料.结果表明:大山雀一次和二次繁殖过程中选择了明显不同的繁殖对策,一次繁殖的窝卵数... 2008—2009年3—7月在吉林左家自然保护区,利用人工巢箱对大山雀一次和二次繁殖的繁殖参数进行了比较,共分析了43窝一次繁殖和19窝二次繁殖的数据资料.结果表明:大山雀一次和二次繁殖过程中选择了明显不同的繁殖对策,一次繁殖的窝卵数明显高于二次繁殖,一次和二次繁殖的平均窝卵数分别为(11.79±1.34)枚和(8.89±1.73)枚;二次繁殖的筑巢期、产卵期、孵化期都短于一次繁殖;但一次繁殖和二次繁殖的巢材质量不存在显著差异;一次和二次繁殖的孵化率和出飞率无显著差异,平均出飞数分别为(10.40±2.29)只和(8.05±1.90)只.大山雀二次繁殖主要通过减少窝卵数和缩短筑巢期减短繁殖周期,二次繁殖能增加大山雀的年繁殖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山雀 繁殖参数 巢箱 一次繁殖 二次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巢箱条件下白眉姬鹟的繁殖参数 被引量:6
7
作者 张维 王海涛 杨志杰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23-126,共4页
2005~2006年,在吉林省左家自然保护区的次生林中,对人工巢箱条件下白眉姬鹟(Ficedula zanthopygia)的繁殖参数开展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人工巢箱中白眉姬鹟的窝卵数为5~7枚,平均6.0枚;卵重平均为1.6g,卵大小平均为17.0mm×13.1m... 2005~2006年,在吉林省左家自然保护区的次生林中,对人工巢箱条件下白眉姬鹟(Ficedula zanthopygia)的繁殖参数开展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人工巢箱中白眉姬鹟的窝卵数为5~7枚,平均6.0枚;卵重平均为1.6g,卵大小平均为17.0mm×13.1mm。孵化期平均为13.1d,每巢平均出雏5.4只,育雏期平均为12.8d,每巢平均出飞雏鸟5.3只。白眉姬鹟的营巢成功率为70.0%,繁殖成功率为8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眉姬鹟 人工巢箱 繁殖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山雀(Parus major)巢箱和天然洞繁殖参数的比较 被引量:2
8
作者 刘宇 王海涛 +2 位作者 杨志杰 左斌 张维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1-104,共4页
通过在天然次生林内悬挂巢箱的方法比较研究了大山雀在人工巢箱和天然巢洞的繁殖情况.结果表明,悬挂的113个巢箱中,有75巢大山雀筑巢成功并产卵孵化;与同一地点的19巢天然洞繁殖的大山雀的几项主要繁殖参数进行比较后发现,窝卵数、孵化... 通过在天然次生林内悬挂巢箱的方法比较研究了大山雀在人工巢箱和天然巢洞的繁殖情况.结果表明,悬挂的113个巢箱中,有75巢大山雀筑巢成功并产卵孵化;与同一地点的19巢天然洞繁殖的大山雀的几项主要繁殖参数进行比较后发现,窝卵数、孵化率、出飞率和繁殖成功率不具有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差异(T-test,P>0.05),但上述指标巢箱均优于天然洞,尤其体现在窝卵数大、生产力高、捕食水平低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山雀 巢箱 天然洞 繁殖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山姬鼠种群繁殖参数的变化 被引量:9
9
作者 杨再学 金星 +2 位作者 郭永旺 龙贵兴 刘晋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89-194,共6页
对1996至2008年贵州省大方县高山姬鼠种群繁殖参数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高山姬鼠种群繁殖具有明显的季节周期性波动,主要繁殖期在4~9月,一年中在春季4~5月和秋季8~9月出现2次妊娠高峰期。研究期间共解剖标本1080只,雌鼠556只,雄鼠... 对1996至2008年贵州省大方县高山姬鼠种群繁殖参数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高山姬鼠种群繁殖具有明显的季节周期性波动,主要繁殖期在4~9月,一年中在春季4~5月和秋季8~9月出现2次妊娠高峰期。研究期间共解剖标本1080只,雌鼠556只,雄鼠524只,种群性比为1.06,10年平均怀孕率为20.63%,平均胎仔数为5.92只,平均繁殖指数为0.67,平均睾丸下降率为72.05%,雄鼠睾丸下降率季节变化与雌鼠怀孕率季节变化呈同步变动趋势。不同年度、不同月份、不同季节种群繁殖参数存在一定差异。不同年龄组之间种群繁殖参数存在显著差异,随着种群年龄的增长,种群繁殖力不断增加。种群繁殖参数具有明显的地理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姬鼠 繁殖参数 变化规律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蚜种群繁殖参数的估计 被引量:2
10
作者 陶方玲 刘丽葵 +2 位作者 李润森 王朝阳 陈文胜 《昆虫天敌》 CSCD 1996年第4期14-19,共6页
根据采自不同寄主植物[烟草和菜心(Brassicachinensisvar.utilis)]烟蚜(Myzuspersicae)个体接于原寄主与新寄主上饲养研究结果数据。本文应用几个描述蚜虫种群数量动态的参数(内禀增长... 根据采自不同寄主植物[烟草和菜心(Brassicachinensisvar.utilis)]烟蚜(Myzuspersicae)个体接于原寄主与新寄主上饲养研究结果数据。本文应用几个描述蚜虫种群数量动态的参数(内禀增长率rm、净增殖率R0、周限增长率λ、世代历期T)讨论蚜虫种群在不同寄主植物上的生长生殖情况。结果显示:采自烟草的蚜虫接于新寄主的蚜虫个体几个参数取值均大于接于原寄主的群体,分别为:接于烟草群体rm=0.193,R0=8.274,λ=1.213,T=10.951;接于菜心群体rm=0.208,R0=10.670,λ=1.231,T=11.374。采自菜心种群接于烟草、菜心上也得到同样的结论,各参数分别为0.269,19.551,1.309,11.047;0.242,13.133,1.274,10.652。可见,烟蚜个体在菜心与烟草同样可以良好地生存、生殖,存活率与产仔量与产仔过程均近似。从转换寄主情况可见,采自原寄主上的个体,当转接于其他寄主植物上时,不仅可生存,从几个种群繁殖参数反映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蚜 种群繁殖参数 烟草害虫 蔬菜害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凝血剂淘汰条件下小家鼠生存和繁殖参数模型 被引量:1
11
作者 郭秀花 董天义 +4 位作者 赵连伟 程玉红 郭华源 王珊 曹务春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02年第1期7-9,共3页
为了控制出血热发病流行 ,探讨了抗凝血剂持续淘汰条件下小家鼠的生存和繁殖参数模型 ,并利用 SAS6.12版进行了多元非线性回归曲线拟合。结果显示 ,存活率主要与代次有关 ,随代次的增加先降后增、随攻毒天数增加而减少 ;繁殖力与代次、... 为了控制出血热发病流行 ,探讨了抗凝血剂持续淘汰条件下小家鼠的生存和繁殖参数模型 ,并利用 SAS6.12版进行了多元非线性回归曲线拟合。结果显示 ,存活率主要与代次有关 ,随代次的增加先降后增、随攻毒天数增加而减少 ;繁殖力与代次、攻毒天数有关 ,随代次增加有波动变化但总体趋势下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家鼠 存活率 繁殖 多元非线性回归 曲线拟合 繁殖参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鸟类繁殖参数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邹发生 《生态科学》 CSCD 1994年第2期40-49,共10页
收集了国内学者近几十年来对鸟类繁殖生态的研究资料,分析了卵重、卵的长径、卵的短径、孵化期的相互关系。列出8个回归方程,对比以卵重孵化期及以卵的长径和卵的短径求孵化期的准确性。
关键词 相关分析 鸟纲 繁殖参数 生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笼养绿尾虹雉繁殖参数的观察与分析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杨本清 窦亮 +2 位作者 马洪 邓春国 李贵仁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64-265,268,共3页
观察并分析了1993~2011年四川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笼养绿尾虹雉的产卵数、受精率和产卵持续天数等3个繁殖参数。结果发现,笼养绿尾虹雉的雌鸟平均产卵数为3.62枚(n=19),平均产卵天数为41.63d(n=19),平均受精率为14.13%(n=19)。与北... 观察并分析了1993~2011年四川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笼养绿尾虹雉的产卵数、受精率和产卵持续天数等3个繁殖参数。结果发现,笼养绿尾虹雉的雌鸟平均产卵数为3.62枚(n=19),平均产卵天数为41.63d(n=19),平均受精率为14.13%(n=19)。与北京笼养种群相关数据比较,其产卵数、产卵持续天数没有显著差异(均P>0.05),但受精率远低于北京种群(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尾虹雉 繁殖参数 笼养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种罗氏沼虾杂交后代的繁殖参数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范忠刚 屈长青 +2 位作者 邓潜 赵永贞 张彬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3期43-45,共3页
为改良中国的罗氏沼虾种质资源,了解原种罗氏沼虾的杂交后代是否具有一定的杂交优势,以孟加拉引进种群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 dacqueti(Sunier,1925年)和越南引进种群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 rosenbergii(De Man,1879年)为... 为改良中国的罗氏沼虾种质资源,了解原种罗氏沼虾的杂交后代是否具有一定的杂交优势,以孟加拉引进种群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 dacqueti(Sunier,1925年)和越南引进种群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 rosenbergii(De Man,1879年)为父母本做正、反杂交,并对杂交组合的繁殖参数进行统计分析;了解了正反杂交母本的怀卵量,受精率,体重相对繁殖力,体长相对繁殖力及受精卵规格。结果表明,正反交各杂交组的各项繁殖参数的平均值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受精卵粒规格达到941.9~976.2粒/g。更大的卵粒会发育成更大的幼体,有助于提高种群的生存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氏沼虾 杂交 繁殖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山县黑线姬鼠种群数量动态及繁殖参数变化 被引量:15
15
作者 文炳智 杨再学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2年第1期44-49,共6页
对贵州省雷山县1985~2011年黑线姬鼠种群数量动态及繁殖参数变化规律分析表明:黑线姬鼠多年平均捕获率达3.15%±1.37%,全年种群数量变动曲线呈单峰型,一年内种群数量在7月出现1个数量高峰期,平均捕获率达5.34%±2.25%,不同年... 对贵州省雷山县1985~2011年黑线姬鼠种群数量动态及繁殖参数变化规律分析表明:黑线姬鼠多年平均捕获率达3.15%±1.37%,全年种群数量变动曲线呈单峰型,一年内种群数量在7月出现1个数量高峰期,平均捕获率达5.34%±2.25%,不同年度、不同月份、不同季节之间种群数量存在显著差异。黑线姬鼠种群繁殖参数具有明显的季节周期性波动,主要繁殖期在4~9月,一年中在春季4~5月和秋季8~9月出现2次怀孕高峰期,多年种群总性比为0.96,平均怀孕率为38.23%,平均胎仔数为6.12只,平均繁殖指数为1.15,平均睾丸下降率为59.55%,雄鼠睾丸下降率的季节变化与雌鼠怀孕率季节变化呈同步变动趋势。不同年度、不同月份、不同季节种群繁殖参数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线姬鼠 种群动态 繁殖参数 变动规律 雷山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中地区农舍褐家鼠种群繁殖参数的季节及年龄变化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梅 尹文书 +1 位作者 宋致书 杨再学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19期106-108,111,共4页
褐家鼠是黔中地区农舍区害鼠优势种,为摸清不同月份、不同季节、不同年龄组种群繁殖参数的变化情况,丰富种群生态研究资料,为其种群数量动态预测和防治提供依据,对贵州省息烽县农舍区1986—2019年鼠情调查中捕获的1 746只褐家鼠标本进... 褐家鼠是黔中地区农舍区害鼠优势种,为摸清不同月份、不同季节、不同年龄组种群繁殖参数的变化情况,丰富种群生态研究资料,为其种群数量动态预测和防治提供依据,对贵州省息烽县农舍区1986—2019年鼠情调查中捕获的1 746只褐家鼠标本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褐家鼠雌雄性比为1.18,总体平均怀孕率为27.94%,平均胎仔数为6.41只,平均睾丸下降率为64.79%,平均繁殖指数为0.969 6。不同月份种群繁殖参数存在明显差异,3—4月和8—10月是褐家鼠种群繁殖高峰期。不同季节种群繁殖参数存在一定差异,春季、夏季和秋季是褐家鼠繁殖高峰期,冬季是繁殖低谷期。随着种群年龄的增长,种群繁殖能力不断增强,其主要繁殖群体为成年Ⅰ组、成年Ⅱ组及老年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舍区 褐家鼠 繁殖参数 季节变化 年龄变化 黔中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瓮安县黑线姬鼠种群繁殖参数变化规律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李恩涛 杨再学 +2 位作者 周全忠 李跃辉 余文芹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3年第5期393-396,共4页
对贵州省瓮安县1996 ~2012年稻田、旱地耕作区黑线姬鼠种群繁殖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年度、不同月份、不同季节之间种群繁殖参数存在明显差异,种群总性比为0.85,雌雄个体数量存在显著差异,主要繁殖期为3 ~11月,多年平均怀... 对贵州省瓮安县1996 ~2012年稻田、旱地耕作区黑线姬鼠种群繁殖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年度、不同月份、不同季节之间种群繁殖参数存在明显差异,种群总性比为0.85,雌雄个体数量存在显著差异,主要繁殖期为3 ~11月,多年平均怀孕率为34.27%,平均胎仔数为5.24只,平均睾丸下降率为59.48%,平均繁殖指数为0.82.一年中在4~5月和8~9月出现2次怀孕高峰期,平均怀孕率分别为43.96% ~44.74%和47.92% ~59.78%,呈典型的双峰型曲线,不同月份睾丸下降率、繁殖指数与怀孕率变化呈同步变动趋势.春季、夏季和秋季是黑线姬鼠的主要繁殖季节.每年3月和7月为当地黑线姬鼠的最佳防治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线姬鼠 繁殖参数 变化规律 瓮安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不同家系间繁殖参数的比较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彦豪 黄光华 +2 位作者 杨春玲 卢小花 陈晓汉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574-577,共4页
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家系的雌虾间产卵量、卵径及连续产卵间隔时间差异不显著,不同家系间雄虾的精荚质量、精荚再生时间差异也不显著;雌虾体质量和产卵量的相关系数为0.314,雌虾体质量和卵径的相关系数为0.067;雄虾体长与精荚质量的相关... 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家系的雌虾间产卵量、卵径及连续产卵间隔时间差异不显著,不同家系间雄虾的精荚质量、精荚再生时间差异也不显著;雌虾体质量和产卵量的相关系数为0.314,雌虾体质量和卵径的相关系数为0.067;雄虾体长与精荚质量的相关系数为0.214,雄虾体质量与精荚质量的相关系数为0.164,精荚再生时间与体质量的相关系数为0.246,精荚再生时间与体长的相关系数为0.2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家系 繁殖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人工养殖乌苏里貉繁殖参数的研究
19
作者 宗有军 孙得发 +2 位作者 吴晓民 李涤非 李宝山 《特产研究》 1997年第4期1-4,共4页
通过对陕西省动物研究所试验基地1987~1996年间乌苏里貉的繁殖资料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乌苏里貉在陕西的配种期为2月5日至3月28日,经产母貉配种旺期为2月中下旬;初产母貉配种旺期为2月下旬至3月上旬。母貉受配次数以3次,采取单公... 通过对陕西省动物研究所试验基地1987~1996年间乌苏里貉的繁殖资料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乌苏里貉在陕西的配种期为2月5日至3月28日,经产母貉配种旺期为2月中下旬;初产母貉配种旺期为2月下旬至3月上旬。母貉受配次数以3次,采取单公交配为好。胎产仔数5~9只。妊娠时间59~63天,平均60天。公貉在整个配种期可交配3~5只母貉。每殖年限以2~3年为最好,4年以后繁殖力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苏里貉 繁殖参数 人工养殖 陕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方县黑线姬鼠种群繁殖参数的年龄和季节变化 被引量:6
20
作者 龙贵兴 游雪 彭忠勇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第13期37-39,共3页
黑线姬鼠是大方县农田害鼠优势种之一。为摸清黑线姬鼠繁殖参数的年龄和季节变化情况,对贵州省大方县2008—2020年稻田、旱地鼠情调查中捕获的270只黑线姬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种群性比为1.06,平均怀孕率为28.78%,平均胎仔数为5.48只,... 黑线姬鼠是大方县农田害鼠优势种之一。为摸清黑线姬鼠繁殖参数的年龄和季节变化情况,对贵州省大方县2008—2020年稻田、旱地鼠情调查中捕获的270只黑线姬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种群性比为1.06,平均怀孕率为28.78%,平均胎仔数为5.48只,平均睾丸下降率为79.39%,平均繁殖指数为0.81;幼年组性未成熟,不参与繁殖,亚成年组、成年Ⅰ组、成年Ⅱ组、老年组均可参与繁殖,不同年龄种群繁殖力存在显著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怀孕率、胎仔数、睾丸下降率、繁殖指数均不断增加,成年Ⅱ组和老年组为主要繁殖群主体;不同季节种群繁殖存在显著差异,冬季无繁殖个体,繁殖主要集中在春季、夏季、秋季,而春季和秋季为主要繁殖季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线姬鼠 繁殖参数 年龄变化 季节变化 大方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