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21篇文章
< 1 2 1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魏艺 郑昭瀛 +4 位作者 胡元会 刘瑞华 贾岱琳 肖响 孟昊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4年第5期543-545,共3页
目的研究老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年4月—2013年4月入住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138例老老年高血压患者,分成RDW-cv正常组和升高组,比较两组间各相关理化指标的情况。将... 目的研究老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年4月—2013年4月入住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138例老老年高血压患者,分成RDW-cv正常组和升高组,比较两组间各相关理化指标的情况。将患者分成杓型血压组和非杓型血压组,比较两组患者RDW-cv的情况。结果 RDW-cv正常组和异常组比较,24h平均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夜间血压下降率、高密度脂蛋白(HD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杓型组RDW-cv高于杓型组(P<0.05)。经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压昼夜节律与RDW-cv存在显著相关性(P=0.012);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高密度脂蛋白、夜间血压下降率是RDW-cv的影响因素。结论老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高密度脂蛋白与RDW-cv之间关系密切,RDW-cv或许可以成为预测老老年高血压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老老年 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 血压昼夜节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魏艺 贾秋蕾 +4 位作者 胡元会 齐连芬 宋庆桥 褚瑜光 吴华芹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4年第5期401-404,共4页
目的 研究老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IMT)与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入住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125例老老年高血压患者,根据CA-IMT分成正常组25例、增厚组36例、斑块... 目的 研究老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IMT)与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入住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125例老老年高血压患者,根据CA-IMT分成正常组25例、增厚组36例、斑块组64例,比较各组间RDW-cv及有关理化指标的情况.结果 各组间RDW-cv比较,正常组(11.00±4.07)<增厚组(12.81±2.78)<斑块组(13.95±1.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CA-IMT与RDW-cv存在显著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老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RDW-cv之间关系密切,RDW-cv或许可以成为预测老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脑血管病预后的危险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老年 高血压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及标准差在结直肠癌转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
3
作者 汪硕敏 朱勇 夏云红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98-701,共4页
目的 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及标准差(RDW-SD)在结直肠癌(CRC)转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以91例住院CRC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肿瘤是否转移分为2组:未转移组61例和转移组30例,分析两组患者实验室指标包括中性粒细胞计... 目的 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及标准差(RDW-SD)在结直肠癌(CRC)转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以91例住院CRC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肿瘤是否转移分为2组:未转移组61例和转移组30例,分析两组患者实验室指标包括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癌胚抗原、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以及RDW-CV和RDW-SD等。两组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同时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RDW-CV和RDW-SD与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和癌胚抗原的相关系数,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RDW-CV、RDW-SD、癌胚抗原及其联合诊断在评估CRC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相较于未转移组,转移组RDW-CV和RDW-SD值升高(P<0.05)。RDW-CV和RDW-SD水平与癌胚抗原含量均呈正相关。与癌胚抗原诊断CRC转移的AUC相比较,RDW-CV或RDW-SD联合癌胚抗原的AUC增高(P<0.05)。结论 RDW-CV和RDW-SD具有鉴别诊断CRC转移的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转移 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 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敏性紫癜与紫癜性肾炎患儿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祝颖 张婵 +3 位作者 李爱丽 靳忠民 王卫卓 韩敏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2年第22期92-95,共4页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在过敏性紫癜(HSP)与紫癜性肾炎(HSPN)患儿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5月在菏泽医专附属医院收治的63例HSP患儿为HSP组,32例HSPN患儿为HSPN组,以及同期在本院体检的80例健康儿...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在过敏性紫癜(HSP)与紫癜性肾炎(HSPN)患儿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5月在菏泽医专附属医院收治的63例HSP患儿为HSP组,32例HSPN患儿为HSPN组,以及同期在本院体检的80例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三组RDW-CV、血红蛋白(Hb)、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IgA、IgM水平。结果:HSPN组和HSP组WBC、PLT、IgM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SPN组和HSP组RDW-CV均高于健康对照组,且HSPN组高于HS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SN组的RDW-CV水平最高,但RDW-CV在评估HSP患儿是否能进展为HSPN,这一方面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紫癜性肾炎 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血病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测定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林亚哲 李俐乐 《吉林医学》 CAS 2003年第1期34-34,共1页
关键词 白血病 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 测定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酮症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阳性率的相关性及其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彭韦霞 贺佩祥 +6 位作者 刘丽君 钟雅琴 彭可 李菊香 徐雪辉 丁婷 陈锋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6期4480-4483,4488,共5页
目的分析非酮症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_(1c))与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阳性率的相关性,并探讨HbA_(1c)变化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4月在益阳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符合纳... 目的分析非酮症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_(1c))与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阳性率的相关性,并探讨HbA_(1c)变化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4月在益阳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非酮症糖尿病患者413例。依据患者HbA_(1c)进行分组:HbA_(1c)≤7.5%组(A组,n=128)、7.5%<HbA_(1c)<10.0%组(B组,n=190)、HbA_(1c)≥10.0%组(C组,n=95)。比较3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体质指数(BMI)、RDW-CV、低密度脂蛋白(LDL)、总胆固醇(TC)、24 h尿微量清蛋白(24 h UAE)、C反应蛋白(CRP)、空腹C肽(FCP)、餐后2 h C肽(PCP)、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谷氨酸脱羟酶抗体(GADA)阳性率、TPOAb阳性率,分析HbA_(1c)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及影响患者HbA_(1c)变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B组、C组患者病程长于A组,RDW-CV大于A组,TSH及TPOAb阳性率高于A组(P<0.05);C组患者病程长于B组,RDW-CV大于B组,TSH、TPOAb阳性率高于B组(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患者HbA_(1c)与病程、RDW-CV、TPOAb阳性率、TSH呈正相关(rs值分别为0.681、0.630、0.432、0.438,P值分别为<0.001、<0.001、0.001、0.001)。RDW-CV[OR=2.024,95%CI(1.237,4.103)]、TPOAb阳性率[OR=1.243,95%CI(1.134,1.548)]、TSH[OR=1.814,95%CI(1.567,3.234)]是非酮症糖尿病患者HbA_(1c)变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非酮症糖尿病患者HbA_(1c)与RDW-CV、TPOAb阳性率呈正相关,且RDW-CV、TPOAb阳性率是患者HbA_(1c)变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血糖控制越差,红细胞形态改变越明显,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发生的可能性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非酮症性 血红蛋白A 糖基化 红细胞分布宽度 甲状腺过氧化酶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情活动的潜在标志物: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 被引量:1
7
作者 郭东更 陈旭 +8 位作者 马凤莲 严晓旭 刘媛媛 陈曦 刘小红 王妞 颜荷花 张静 牛东生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404-408,共5页
目的分析RDW-CV(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在初发女性SLE(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模式,探讨其在SLE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取横断面研究,回顾性纳入91例初发女性SLE患者,以血红蛋白110 g/L为界限分为非贫血组(na-SLE,Hb≥110 g/... 目的分析RDW-CV(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在初发女性SLE(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模式,探讨其在SLE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取横断面研究,回顾性纳入91例初发女性SLE患者,以血红蛋白110 g/L为界限分为非贫血组(na-SLE,Hb≥110 g/L,n=51)和贫血组(a-SLE,Hb<110 g/L,n=40),以SLEDAI-2K 6为界限分为活动组(2K≥6,n=46)和缓解组(2K<6,n=45)。Mann-Whitney U与Kruskal-Wallis H检验检测RDW-CV在SLE各组和健康对照组(HC)间及SLE各组间的表达。结果 RDW-CV在All-SLE(所有SLE)组表达明显高于HC组,且a-SLE组较na-SLE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DW-CV在na-SLE中,活动组较缓解组表达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All-SLE、a-SLE中,活动组与缓解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在All-SLE中,RDW-CV与SLEDAI-2K、ANA呈正相关(P<0.05);与总淋巴细胞数、NK细胞(%)、补体C3、血沉(ESR)、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量(Hb)呈负相关(P<0.05);在a-SLE中,RDW-CV与RBC、Hb呈负相关(P<0.05),而与其他指标无关;在na-SLE中,RDW-CV与SLEDAI、ANA、ds-DNA、CD8+T细胞(%)呈正相关(P<0.05)。结论 RDW-CV在临床上与ANA、ds-DNA相关,可能通过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参与SLE的发生发展,可以作为评估SLE疾病活动有希望的候选者,但有时又仅限于na-SLE患者,当SLE患者同时存在贫血时,RDW-CV对SLE疾病活动的影响可能被覆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红细胞分布宽度 贫血 疾病活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8
作者 余小云 蔡莉 杨卫生 《中国当代医药》 2016年第32期23-25,共3页
目的 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6年6月收治的脓毒症RDW-CV升高者120例,根据入院时RDW-CV分为〈13.5%组,13.5%~15.5%组及〉15.5%组,计算相应组APACHE-Ⅱ评分平... 目的 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6年6月收治的脓毒症RDW-CV升高者120例,根据入院时RDW-CV分为〈13.5%组,13.5%~15.5%组及〉15.5%组,计算相应组APACHE-Ⅱ评分平均值,相应组死亡率,判断RDW-CV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死亡相关因素,比较各组预测能力及入院第1天及第5天RDW-CV动态变化分为升高组及下降组,判断RDW-CV动态变化对死亡率的影响。结果 RDW-CV值越高其APACHE-Ⅱ评分越高,患者临床死亡率越高,RDW-CV升高且APACHE-Ⅱ评分〉15分为预测患者28 d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第1天及第5天RDW-CV值升高组的临床死亡率显著高于下降组(P〈0.05)。结论 RDW-CV值升高程度及动态变化趋势能有效预测脓毒症患者的预后,判断其死亡率,尤其是RDW-CV升高且APACHE-Ⅱ评分〉15分者,其28 d内死亡率显著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 脓毒症 预后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变异系数和血清IL-11、IL-31在间质性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9
作者 郭鑫龙 赵志伟 +1 位作者 庞桂芬 杨林瀛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95-1301,共7页
目的探讨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和血清白细胞介素-11(IL-11)、IL-31在间质性肺疾病(ILD)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22年11月-2023年10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的46例ILD患者设为ILD组,40例... 目的探讨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和血清白细胞介素-11(IL-11)、IL-31在间质性肺疾病(ILD)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22年11月-2023年10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的46例ILD患者设为ILD组,4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设为CAP组,以同期35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其中ILD组依据临床诊断分为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亚组(n=30)、结缔组织病相关ILD(CTD-ILD)亚组(n=16)。记录各组的一般资料,检测各组RDW-CV和血清IL-11、IL-31水平;ILD组检测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计算氧合指数(OI);分析RDW-CV和血清IL-11、IL-31水平与ILD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探讨上述指标在ILD临床诊断及不同类型ILD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ILD组、CAP组的年龄、性别、吸烟史、并发症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LD组的RDW-CV、中性粒细胞(NEUT)绝对值和血清IL-11、IL-31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CAP组比较,ILD组RDW-CV和血清IL-11、IL-31水平升高,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ILD患者RDW-CV、血清IL-31与OI呈负相关(P<0.05),与AaDO_(2)呈正相关(P<0.05)。RDW-CV和血清IL-11、IL-31单项及联合应用诊断ILD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0、0.666、0.646、0.854(P<0.05)。血清IL-11鉴别诊断CTD-ILD和IIP的AUC为0.727(95%CI 0.580~0.874),敏感度为62.5%,特异度为73.3%(P<0.05)。结论RDW-CV和血清IL-31在评估ILD病情严重程度中有一定价值;RDW-CV和血清IL-11、IL-31诊断ILD有一定价值;血清IL-11鉴别诊断CTD-ILD与IIP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性肺疾病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变异系数 细胞介素-11 细胞介素-3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钙素原、乳酸清除率及红细胞分布宽度在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10
作者 刘滨 黄彩英 +1 位作者 曾唯波 钟穗斌 《中国医药指南》 2025年第9期11-13,共3页
目的研究降钙素原、乳酸清除率及红细胞分布宽度在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7月至2024年8月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在所有患者入院后对其进行降钙素原、乳酸清除率及红细胞分布宽... 目的研究降钙素原、乳酸清除率及红细胞分布宽度在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7月至2024年8月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在所有患者入院后对其进行降钙素原、乳酸清除率及红细胞分布宽度检测,并形成规范记录,对所有重症肺炎患者进行随访,根据随访后观察患者最后的预后结果,将其分为存活组(80例)和死亡组(20例),统计汇总相关指标数据,利用专业医学统计软件处理分析,观察对比不同组别患者上述降钙素原、乳酸清除率及红细胞分布宽度指标水平差异。结果入院第1天、第3天,两组比较降钙素原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5天、第7天,存活组的降钙素原水平低于死亡组(P<0.05);入院第1天,两组比较乳酸清除率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3天、第5天、第7天,存活组的乳酸清除率高于死亡组(P<0.05);入院第1天、第3天,两组比较红细胞分布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5天、第7天,存活组的红细胞分布宽度水平低于死亡组(P<0.05)。结论对于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来说,动态监测降钙素原、乳酸清除率及红细胞分布宽度水平,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可综合判定,对评估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乳酸清除率 红细胞分布宽度 重症肺炎 预后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联合红细胞分布宽度在急诊老年脓毒症病人中的应用价值
11
作者 范从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038-041,共4页
对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e,NLR)联合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对于急诊老年脓毒症患者的诊疗价值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 2023年2月至2024年7月期间,招募180名老年脓毒症患... 对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e,NLR)联合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对于急诊老年脓毒症患者的诊疗价值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 2023年2月至2024年7月期间,招募180名老年脓毒症患者,依据其在急救过程中的休克状态,将其划分为非休克组(112名)与休克组(68名)。入院后随访观察30d,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n=130)和死亡组(n=50)。对比不同组别患者N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RDW(红细胞分布宽度)值以及NLR、RDW值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估(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 Ⅱ)的相关性。结果 急诊时,NLR、RDW以及APACHEⅡ评分比较,休克组较非休克组明显更高(P<0.05);预后死亡组较生存组明显更高(P<0.05)。NLR、RDW单独预测患者死亡风险时,AUC、95%CI显著低于APACHEⅡ评分(P<0.05),二者联合应用时AUC、95%CI与APACHEⅡ评分相当(P>0.05)。结论 NLR、RDW能够较好的评估急诊老年脓毒症患者病情,能够较为准确的预测患者预后情况,二者联合应用的预后评估准确性与APACHEⅡ评分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比值 红细胞分布宽度 脓毒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变异系数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7
12
作者 孙子涵 韩凝 +1 位作者 孙黎 王延群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728-730,共3页
目的观察高血压患者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变异系数(CV)的变化,为认识高血压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配对病例研究的方法,观察37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以及与之配对的健康个体)血压与RDW-CV之间的关系,并采用Logistic... 目的观察高血压患者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变异系数(CV)的变化,为认识高血压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配对病例研究的方法,观察37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以及与之配对的健康个体)血压与RDW-CV之间的关系,并采用Logistic回归和Spearman秩和相关分析分别校正偏倚因素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和血红蛋白(Hb),分析RDW-CV与高血压的关系是否独立以及二者的关联强度。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RDW-CV较健康个体明显增高(P<0.05),校正了MCV和Hb等偏倚因素后,RDW-CV与高血压仍然相关。RDW-CV与高血压分级相关,Spearman秩相关分析表明RDW-CV与收缩压(r=0.33,P<0.05)和舒张压(r=0.29,P<0.05)呈正相关。结论 RDW-CV与高血压存在独立的关联关系,这为我们认识高血压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心脑血管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癌胚抗原、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和蛋白磷酸酶2A的癌性抑制因子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伟 黄美近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069-2073,共5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CRC)患者手术后血清中癌胚抗原(CEA)、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和蛋白磷酸酶2A的癌性抑制因子(CIP2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接受手术的61例CRC患...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CRC)患者手术后血清中癌胚抗原(CEA)、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和蛋白磷酸酶2A的癌性抑制因子(CIP2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接受手术的61例CR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ROC曲线分析,将CEA、RDW-CV、RDW-SD和CIP2A分为低和高组,以2.08、13.85、43.80和6.07为最佳截止值。使用Cox回归模型对CEA,RDW-CV,RDW-SD,CIP2A和生存率(OS)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根据CRRC(CEA、RDW-CV、RDW-SD和CIP2A)的组合得分,将患者分为两组。使用Kaplan-Meier曲线来确定不同组的OS。最后,绘制ROC曲线来分析CEA、RDW-CV、RDW-SD、CIP2A和CRRC的预后评估效果。结果Kaplan-Meier曲线分析显示,CEA>2.08 ng/ml、RDW-CV>13.85和RDW-SD>43.80的患者与OS差显著相关(P<0.05)。血清CIP2A水平低(≤6.07)患者的5-OS并不优于水平高(>6.07)的患者。与CRRC高分组(≥3)比较,CRRC低分组(≤2)的患者与较好的OS明显相关(P<0.05)。在多变量分析中,年龄、N期和M期都与OS相关。CRRC的曲线下面积(AUC)最大,表明CRRC的预后评估能力优于其他。结论CEA、RDW-CV、RDW-SD和CIP2A可能是诊断CRC的有用标志物;综合在一起具有更强诊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血清 癌胚抗原 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 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 蛋白磷酸酶2A的癌性抑制因子
原文传递
围绝经期高血压患者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变异系数的观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赵玉娟 吴胜群 +2 位作者 李学文 李贺 何冰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41-243,共3页
目的观察围绝经期高血压患者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变异系数(CV)的变化,为围绝经期高血压的预防与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围绝经期高血压患者(围绝经期高血压组)的临床资料,以同期56... 目的观察围绝经期高血压患者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变异系数(CV)的变化,为围绝经期高血压的预防与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围绝经期高血压患者(围绝经期高血压组)的临床资料,以同期56例健康者为健康对照组,再按高血压分级的不同将围绝经期高血压组分为高血压1级组(36例)和高血压2级组(19例)。检测围绝经期高血压组与健康对照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平均体积(MCV)、RDW-CV的水平及血压与RDW-CV的关系,用logistic回归校正偏倚因素MCV和血红蛋白(Hb),分析RDW-CV与围绝经期高血压的相关性,并观察不同高血压分级组与健康对照组RDW-CV的变化。结果围绝经期高血压组患者Hb(g/L)、MCV(n)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Hb:143.14±12.18比157.36±13.31,MCV:86.13±5.13比91.31±6.51,均P〈0.05),RDW-CV明显升高[(14.13±1.滥)%比(12.35±0.83)%,P〈0.05],校正MCV和Hb等偏倚因素后,RDW-CV与围绝经期高血压有相关性[Hb:优势比(OR)=0.618,MCV:OR=0.753,RDW-CV:OR=0.761,均P〈0.05],高血压不同分级组患者的RDW-CV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以高血压2级组升高更显著[(14.26±0.89)%比(12.35±0.82)%,P〈0.05]。结论RDW—CV与围绝经期高血压存在独立的相关性,提示RDW-CV可能成为围绝经期高血压患者的一个临床监测指标,为该患者群提供心脑血管危象的预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绝经期高血压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心脑血管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房前后径联合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用于老年患者华法林抗凝稳定性达标预测价值的临床研究
15
作者 余彬 罗潇 +2 位作者 袁明清 柳万千 陈玲 《临床医药实践》 2025年第1期3-10,共8页
目的:探讨左房前后径联合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对老年患者使用华法林抗凝稳定性达标的诊断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2023年6月就诊的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且随访数据完整的患者143例,首先根据抗凝稳定性(TTR)是否≥70%将所有患者分为高... 目的:探讨左房前后径联合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对老年患者使用华法林抗凝稳定性达标的诊断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2023年6月就诊的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且随访数据完整的患者143例,首先根据抗凝稳定性(TTR)是否≥70%将所有患者分为高质量组和非高质量组,比较两组性别、年龄、合并疾病、血液学检查、彩超检查方面的差异,并就相关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以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可能影响TTR的因素,进而选择彩超中相关性最强的影响因素和血液学检查中的影响因素进行比较分析,分别进行单独和联合预测价值评估。结果:两组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脂蛋白a[Lp(a)]、左房前后径(LA-APD)、右房上下径(RA-V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每搏输出量(S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酶原时间(PT)、APTT、血红蛋白(Hb)、RDW、LA-APD、左房上下径(LA-VD)、RA-VD、LVDs是华法林抗凝高质量与否的影响因素。Hb诊断华法林抗凝高质量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76(95%CI:0.587~0.766),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88和0.560,约登指数为0.348,对应的最佳截断值为124%。RDW诊断华法林抗凝高质量的AUC为0.640(95%CI:0.545~0.735),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538和0.725,约登指数为0.263,对应的最佳截断值为13.95%。LA-APD诊断华法林抗凝高质量的AUC为0.867(95%CI:0.803~0.932),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04和0.813,约登指数为0.717,对应的最佳截断值为36.50%。LA-APD联合Hb诊断华法林抗凝高质量的AUC为0.882(95%CI:0.821~0.942),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85和0.857,约登指数为0.742,对应的最佳截断值为0.46%。LA-APD联合RDW诊断华法林抗凝高质量的AUC为0.889(95%CI:0.831~0.947),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23和0.813,约登指数为0.736,对应的最佳截断值为0.346%。结论:左房前后径联合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对老年患者华法林抗凝稳定性达标的预测诊断价值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房前后径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华法林 抗凝稳定性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型半胱氨酸、糖化血红蛋白变异指数、红细胞分布宽度对急性心肌梗死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富利 王淼 +1 位作者 刘娜 冯亚静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88-1291,共4页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糖化血红蛋白变异指数(HGI)、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冠脉造影患者170例,按照造影结果分为AMI组(80例)、非AMI对照组(90例)。收集两组临床相关资料及Hcy、RDW水平...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糖化血红蛋白变异指数(HGI)、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冠脉造影患者170例,按照造影结果分为AMI组(80例)、非AMI对照组(90例)。收集两组临床相关资料及Hcy、RDW水平,并计算HGI,然后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MI发生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影响AMI的预测指标及其价值。结果 AMI组Hcy、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FBG)、HGI、RDW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Hcy、FBG、HGI、RDW为AMI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采用ROC曲线得出结果显示,Hcy、FBG、HGI、RDW各指标单独和联合检测对AMI的发生有一定预测价值,联合预测的AUC显著优于单独预测(P<0.05)。结论 Hcy、HGI、RDW与AMI的发生有关,对AMI发生具有很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糖化血红蛋白变异指数 急性心肌梗死 红细胞分布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细胞分布宽度/血清白蛋白比值对ICU全因病死率的预测价值
17
作者 冯浠镰 张伟 杨柳柳 《中国急救医学》 2025年第3期205-210,共6页
目的分析红细胞分布宽度/血清白蛋白比值(RAR)与重症监护病房(ICU)全因病死率的联系,探讨RAR的预测价值。方法于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Ⅲ(MIMICⅢ)中提取ICU住院患者资料,采用四分位数方法,将RAR分为4个区间,分析不同区间RAR的生存曲线... 目的分析红细胞分布宽度/血清白蛋白比值(RAR)与重症监护病房(ICU)全因病死率的联系,探讨RAR的预测价值。方法于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Ⅲ(MIMICⅢ)中提取ICU住院患者资料,采用四分位数方法,将RAR分为4个区间,分析不同区间RAR的生存曲线;采用Cox回归模型联合三次样条回归及亚组分析探讨RAR与ICU全因病死率的关系,并计算各亚组的交互P值,制作森林图;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RAR的预测性能;采用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价临床应用价值。结果研究共纳入27473例ICU患者,RAR分成4个区间,RAR≤3.51有6738例,3.51<RAR≤4.17有6979例,4.17<RAR≤5.21有6862例,RAR>5.21有6894例;Cox回归显示,RAR是ICU全因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三次样条回归显示,RAR与ICU全因病死率呈非线性关系;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071,高于单独应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AUC=0.6518);DCA显示,RAR具有临床应用价值;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心脏外科监护病房(CSRU)、外科监护病房(SICU)及创伤外科监护病房(TSICU)中,亚组具有交互作用,风险比(HR)及95%置信区间(CI)分别为CSRU 1.53(1.43~1.63)、SICU 1.06(1.01~1.11)、TSICU 1.02(0.96~1.09)。结论RAR是ICU全因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对ICU全因病死率具有预测意义,但在TSICU中并无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分布宽度 血清白蛋白 红细胞分布宽度/血清白蛋白比值 重症监护病房 全因病死率 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Ⅲ(MIMIC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残余胆固醇和红细胞分布宽度在早发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
18
作者 梁艳胜 韩海涛 +2 位作者 王佳 冯民 程艳丽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6-21,共6页
目的探索残余胆固醇和红细胞分布宽度在早发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ACS患者共209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年龄分为早发组和晚发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心脏彩超、冠脉造... 目的探索残余胆固醇和红细胞分布宽度在早发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ACS患者共209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年龄分为早发组和晚发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心脏彩超、冠脉造影结果等,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残余胆固醇、红细胞分布宽度与早发ACS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早发ACS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残余胆固醇、红细胞分布宽度及两者联合对早发ACS的诊断价值。结果残余胆固醇与早发ACS呈正相关(r=-0.209,P=0.002),红细胞分布宽度与早发ACS呈负相关(r=-0.206,P=0.00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残余胆固醇(OR=3.180,95%CI 1.302~7.764,P=0.011)、红细胞分布宽度(OR=0.880,95%CI 0.778~0.996,P=0.043)均为早发ACS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残余胆固醇联合红细胞分布宽度对早发ACS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0,95%CI 0.861~0.940,灵敏度87.4%,特异度75.5%。结论残余胆固醇和红细胞分布宽度与早发ACS密切相关,两者联合可以提高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残余胆固醇 红细胞分布宽度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小板计数比值对脓毒症患者的预后分析
19
作者 安鹏夷 刘栩晗 +2 位作者 杨柳 顾宫 杨初蔚 《医学研究杂志》 2025年第1期116-121,共6页
目的 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与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比值(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 to platelet count ratio,RPR)与脓毒症(sepsis)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2... 目的 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与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比值(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 to platelet count ratio,RPR)与脓毒症(sepsis)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并诊断脓毒症的20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90天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并比较各组的临床资料。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究RPR与脓毒症相关指标的相关性。应用COX回归分析脓毒症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RPR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并根据RPR截断值将患者分为两组,对其使用Kaplan-Meier法对各亚组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共有857例患者发生死亡,总病死率为41.16%。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示RPR与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SOFA评分呈正相关(P均<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RPR [HR=1.191(95%CI:1.160~1.224)]是影响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ROC曲线结果显示,RPR≥0.142是判断患者预后的最佳截断值,曲线下面积0.966。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RPR≥0.142的脓毒症患者死亡风险明显升高,其中位生存天数为9.365(95%CI:8.354~10.375)天。结论 RPR是预测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RPR≥0.142是判断预后的最佳截断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小板计数比值 预后 相关性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计数对多发性骨髓瘤预后预测价值的研究
20
作者 刘阳 杨明珍 《临床医学进展》 2025年第2期1128-1137,共10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RPR水平与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我们回顾性分析了161例新诊断的MM患者,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根据MM的预后确定RPR的最佳截断值,将MM患者分为高RPR组和低RPR组,比较两组之间临床资料的差异性,分析...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RPR水平与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我们回顾性分析了161例新诊断的MM患者,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根据MM的预后确定RPR的最佳截断值,将MM患者分为高RPR组和低RPR组,比较两组之间临床资料的差异性,分析RPR对MM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RPR最佳截断值为0.115时预测价值最高,高RPR组和低RPR组总生存期(OS)的中位数均未达到,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115、肌酐 > 177 umol/L是OS的独立预后因素;RPR > 0.115是PFS的独立预后因素(P Objectiv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prognosis value of RPR of MM patients. Methods: We retrospectively analysed 161 newly diagnosed MM patients, collected patients’ clinical data. According to the best cut off value of RPR on the prognosis of MM, they were divided into high RPR group and low RPR group. The differences in clinical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the influence of RPR on the prognosis of MM was analyzed. Results: The best RPR cut off value was 0.115 when the predictive value was the highest. The median overall survival (OS) was not reached in both the high and low RPR groups, and Kaplan-Meier survival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115, and creatinine > 177 umol/L were independent prognostic factors for OS;RPR > 0.115 was an independent prognostic factor for PFS (P < 0.05). Conclusion: RPR is a practical and validated prognostic marker for newly diagnosed MM patients, and high RPR is an independent poor prognostic factor for OS and PFS in MM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红细胞分布宽度 血小板计数 总生存期 无进展生存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