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5%盐酸法在多组分纤维定量分析中的应用
1
作者 周玮琪 郑跃君 漆志民 《纺织标准与质量》 2014年第3期32-37,共6页
为探索盐酸法在多组分纤维定量分析中的应用,对各种纤维在35%盐酸溶液中的溶解特性进行了研究,确定不溶纤维的d值,建立35%盐酸法定量分析多组分混纺产品的试验方法,通过验证试验,比较了配比与分析结果之间的极差。试验结果表明... 为探索盐酸法在多组分纤维定量分析中的应用,对各种纤维在35%盐酸溶液中的溶解特性进行了研究,确定不溶纤维的d值,建立35%盐酸法定量分析多组分混纺产品的试验方法,通过验证试验,比较了配比与分析结果之间的极差。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的测试结果符合GB/T2910.1定量化学分析精密度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5%盐酸法 多组分 纤维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纺织品纤维定量分析方法——拆样称重法的探讨 被引量:4
2
作者 廖帼英 《中国纤检》 2002年第6期45-46,共2页
目前,对纺织品纤维含量的分析方法,基本上是采用国标、行标所规定的化学分析方法-溶解法。这种方法是利用各种纤维在不同的化学溶剂中的溶解性能,使混纺产品的纤维组分分离的定量化学分析方法。此方法对于纺织品混纺纤维含量的分析起着... 目前,对纺织品纤维含量的分析方法,基本上是采用国标、行标所规定的化学分析方法-溶解法。这种方法是利用各种纤维在不同的化学溶剂中的溶解性能,使混纺产品的纤维组分分离的定量化学分析方法。此方法对于纺织品混纺纤维含量的分析起着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织品 纤维定量分析方法 拆样称重法 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聚酰胺纤维和氨纶混纺面料定量分析研究
3
作者 王玥 刘娟 +1 位作者 王佳云 孙婷婷 《中国标准化》 2024年第14期165-168,共4页
棉、聚酰胺纤维和氨纶混纺面料,目前行业内常用的定量方法存在耗时耗力、所用试剂对人体和环境存在危害的情况。本文通过现行多种方法之间的比对,立足试验数据,确认采用80%甲酸和20%盐酸的组合法,可以更加高效且安全地得到准确、稳定的... 棉、聚酰胺纤维和氨纶混纺面料,目前行业内常用的定量方法存在耗时耗力、所用试剂对人体和环境存在危害的情况。本文通过现行多种方法之间的比对,立足试验数据,确认采用80%甲酸和20%盐酸的组合法,可以更加高效且安全地得到准确、稳定的定量结果,为此类混纺面料的定量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工拆分法 纤维定量分析 三组分 盐酸 甲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奶蛋白纤维与黏胶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马丽君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6-78,共3页
采用60%硫酸法对牛奶蛋白纤维与黏胶纤维混纺样品进行定量分析,并与次氯酸钠-硫氰酸钾法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次氯酸钠-硫氰酸钾法所得结果不稳定,采用60%硫酸法对牛奶蛋白纤维与黏胶纤维混纺样品进行定量分析,所得结果绝对误差较小... 采用60%硫酸法对牛奶蛋白纤维与黏胶纤维混纺样品进行定量分析,并与次氯酸钠-硫氰酸钾法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次氯酸钠-硫氰酸钾法所得结果不稳定,采用60%硫酸法对牛奶蛋白纤维与黏胶纤维混纺样品进行定量分析,所得结果绝对误差较小,表明采用60%硫酸法定量分析牛奶蛋白纤维与黏胶纤维混纺含量的方法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氯酸钠-硫氰酸钾 60%硫酸 牛奶蛋白纤维 黏胶纤维 混纺织物 纤维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论织物结构分析法在纤维定量分析中的应用
5
作者 杨志敏 《深圳技术监督》 1997年第5期16-18,共3页
关键词 织物 结构分析 纤维定量分析
全文增补中
绵羊毛与氨纶混纺产品定量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孙学艳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2-64,共3页
采用氢氧化钠-甲醇法对绵羊毛与氨纶混纺样品进行定量分析,并与手工拆分法、二甲基甲酰胺法、次氯酸钠法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二甲基甲酰胺法只适用于浅色样品定量分析;次氯酸钠法所得结果不稳定;采用氢氧化钠-甲醇法对绵羊毛与氨纶... 采用氢氧化钠-甲醇法对绵羊毛与氨纶混纺样品进行定量分析,并与手工拆分法、二甲基甲酰胺法、次氯酸钠法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二甲基甲酰胺法只适用于浅色样品定量分析;次氯酸钠法所得结果不稳定;采用氢氧化钠-甲醇法对绵羊毛与氨纶混纺织物进行定量分析,所得结果绝对误差较小,表明采用氢氧化钠-甲醇法定量分析绵羊毛与氨纶混纺织物的方法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化钠-甲醇溶液 绵羊毛 氨纶 混纺织物 纤维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氨织物定量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马丽君 李润泽 崔红梅 《天津纺织科技》 2022年第5期48-50,共3页
文中尝试采用拆分法、二甲基甲酰胺法、20%盐酸法3种方法对不同棉氨织物进行定量。结果表明,拆分法效率较低;二甲基甲酰胺法所得结果不稳定;采用20%盐酸法对棉与氨纶织物样品定量分析,所得结果绝对误差较小,表明采用20%盐酸法定量分析... 文中尝试采用拆分法、二甲基甲酰胺法、20%盐酸法3种方法对不同棉氨织物进行定量。结果表明,拆分法效率较低;二甲基甲酰胺法所得结果不稳定;采用20%盐酸法对棉与氨纶织物样品定量分析,所得结果绝对误差较小,表明采用20%盐酸法定量分析棉氨织物要优于二甲基甲酰胺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基甲酰胺 20%盐酸 氨纶 纤维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丝G100与棉混合物定量分析试验参数研究
8
作者 张冲 陈蓉蓉 +1 位作者 王德珠 夏俊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8-71,共4页
利用Spss软件进行正交试验设计、方差分析,探讨天丝G100与棉混合物定量化学分析试验中,溶解温度、溶解时间、溶解液甲酸浓度对天丝G100纤维的溶解规律。通过正交试验确认试验参数理论最优值,并分析试验因素对试验结果影响的交互性。进... 利用Spss软件进行正交试验设计、方差分析,探讨天丝G100与棉混合物定量化学分析试验中,溶解温度、溶解时间、溶解液甲酸浓度对天丝G100纤维的溶解规律。通过正交试验确认试验参数理论最优值,并分析试验因素对试验结果影响的交互性。进一步制定试验计划寻找最优条件组合,讨论天丝G100与棉混合物定量分析试验参数的最优组合。结果表明:溶解温度、溶解时间、溶解液甲酸浓度3个因素对天丝G100纤维溶解的影响互不独立,溶解温度、溶解时间的交互作用对天丝G100纤维溶解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丝G100 莱赛尔纤维 纤维定量分析 甲酸-氯化锌法 正交试验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木混浆纸样中的纤维分析方法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洪敏 喻力 刘丽莎 《中华纸业》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58-60,共3页
光学显微镜是纤维定性以及定量分析的传统方法。本文比较多个实验室的分析结果,探讨了光学显微镜对草木混浆的纤维分析准确性,并提出了利用自动纤维分析仪辅助光学显微镜进行纤维分析的方法。
关键词 纤维定量分析 草木混浆 光学显微镜 自动纤维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热分析技术对纺织纤维热学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郑少明 《天津纺织科技》 2018年第1期28-30,共3页
利用热重分析(TGA)和差式扫描量热分析(DSC)对纺织纤维的相关热学性能进行测量,得出了各种纺织纤维的TGA和DSC曲线,并对曲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纤维拥有其特定的热失重曲线,对于热失重曲线差异较大的两种纤维,在升温过程中... 利用热重分析(TGA)和差式扫描量热分析(DSC)对纺织纤维的相关热学性能进行测量,得出了各种纺织纤维的TGA和DSC曲线,并对曲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纤维拥有其特定的热失重曲线,对于热失重曲线差异较大的两种纤维,在升温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降解台阶,由此区别两种纤维。可根据DTG曲线上的峰面积与纤维百分含量的线性回归方程、DSC曲线各个纤维熔融所需热量与质量的线性回归方程对纺织纤维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为利用纺织纤维热学性能的差异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重分析 差式扫描量热分析 纺织纤维 热学性能 热失重曲线 纤维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腈纶/氨纶与其他纤维混纺面料的定量分析探讨
11
作者 隋晓 陈丹丹 +1 位作者 崔广新 郭孟报 《中国纤检》 2023年第10期78-79,共2页
提供了一种腈纶/氨纶与其他纤维混纺面料的定量分析方法。首先采用65%硫氰酸钾[(72±3)℃,10min]溶解腈纶,烘干后继续以N,N-二甲基乙酰胺溶解氨纶,最终完成腈纶/氨纶与其他纤维混纺面料的定量分析。本方法与传统手工拆分氨纶方法相... 提供了一种腈纶/氨纶与其他纤维混纺面料的定量分析方法。首先采用65%硫氰酸钾[(72±3)℃,10min]溶解腈纶,烘干后继续以N,N-二甲基乙酰胺溶解氨纶,最终完成腈纶/氨纶与其他纤维混纺面料的定量分析。本方法与传统手工拆分氨纶方法相较,耗时短、效率高、数据稳定,可用于日常检验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腈纶 氨纶 混纺面料 纤维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处理对涤棉样品中纤维成分检测结果的影响
12
作者 刘丽 秦满杏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8-81,共4页
为探究预处理对纤维成分检测结果的影响程度,采用三级水沸煮、皂片和氢氧化钠沸煮两种预处理方法,对两种不同涤棉样品进行预处理,然后采用硫酸法进行纤维定量检测。对比不同预处理条件下纤维含量检测结果,优选预处理方案,并对方案进行... 为探究预处理对纤维成分检测结果的影响程度,采用三级水沸煮、皂片和氢氧化钠沸煮两种预处理方法,对两种不同涤棉样品进行预处理,然后采用硫酸法进行纤维定量检测。对比不同预处理条件下纤维含量检测结果,优选预处理方案,并对方案进行重复性测试验证。结果表明:对于在显微镜下能明显观察到非纤维物质的样品,未预处理的纤维定量检测结果允差可能超出标准允差范围,建议进行适当的预处理;对样品进行有效的预处理将明显提升纤维定量检测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成分 纤维定量分析 预处理 聚酯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羊绒和绵羊毛混合物荧光PCR法测试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典典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6-88,共3页
根据GB/T 36433—2018《纺织品山羊绒和绵羊毛的混合物DNA定量分析荧光PCR法》标准,通过试验计算得出羊绒和羊毛的扩增效率分别为95.26%和98.60%,并以此对方法中用到的引物、探针和扩增条件等进行进一步验证。此外,结合固相萃取技术,探... 根据GB/T 36433—2018《纺织品山羊绒和绵羊毛的混合物DNA定量分析荧光PCR法》标准,通过试验计算得出羊绒和羊毛的扩增效率分别为95.26%和98.60%,并以此对方法中用到的引物、探针和扩增条件等进行进一步验证。此外,结合固相萃取技术,探究常规不过柱法、常规过柱法和试剂盒法3种不同前处理方法对羊绒和羊毛混合物样品测试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常规不过柱法有局限性,仅适用于颜色较浅的样品;而常规过柱法和试剂盒法在测试颜色较深的样品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在定性和定量方面结果比较一致;这3种方法可以满足试验者的不同需求,进一步提高试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绒 羊毛 纤维定量分析 荧光PCR法 固相萃取 扩增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干预无先兆偏头痛患者的弥散张量成像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徐玲玲 李匡时 +5 位作者 杜钟名 陆梦馨 陈琛 吴康 任毅 邹忆怀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41-46,共6页
目的通过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和纤维束自动定量分析(automated fiber quantification,AFQ)方法探讨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在针刺干预前后脑白质纤维的变化。方法纳入无先兆偏头痛患者20例和健康受试者10例,无先... 目的通过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和纤维束自动定量分析(automated fiber quantification,AFQ)方法探讨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在针刺干预前后脑白质纤维的变化。方法纳入无先兆偏头痛患者20例和健康受试者10例,无先兆偏头痛患者进行每周3次、连续4周的针刺干预,干预前后分别进行DTI和T1像扫描,健康受试者不针刺,仅进行1次核磁扫描。比较无先兆偏头痛患者针刺前后以及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和健康受试者基于AFQ方法的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结果与健康受试者比较,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右皮质脊髓束、右上纵束部分节点FA值显著减弱(P<0.05);与针刺前比较,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头痛天数及头痛程度显著下降(P<0.05),头痛频率下降不显著,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右皮质脊髓束、右上纵束、左扣带回部分节点FA值显著增强(P<0.05)。结论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存在广泛白质纤维束受损,针刺能促进受损的脑白质纤维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先兆偏头痛 针刺 弥散张量成像 纤维束自动定量分析 脑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Lignocellulosic Components of Non-Treated and Steam Exploded Barley, Canola, Oat and Wheat Straw Using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被引量:1
15
作者 P. K. Adapa L. G. Tabil +2 位作者 G.J. Schoenau T. Canam T. Dumonceaux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B)》 2011年第2期177-188,共12页
Rapid and cost effective quantification of lignocellulosic components (cellulose, hemicelluloses and lignin) of agricultural biomass (barley, canola, oat and wheat) is essential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various ... Rapid and cost effective quantification of lignocellulosic components (cellulose, hemicelluloses and lignin) of agricultural biomass (barley, canola, oat and wheat) is essential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various pre-treatments (such as steam explosion) on biomass used as feedstock for the biofuel industry. Fourier Transformed Infrared (FTIR) spectroscopy was considered as an option to achieve this objective. Regression equations having R2 values of 0.89, 0.99 and 0.98 were developed to predict the cellulose, hemicelluloses and lignin compounds of biomass, respectively. The average absolute difference in predicted and measured cellulose, hemicellulose and lignin in agricultural biomass was 7.5%, 2.5%, and 3.8%,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urier Transformed Infrared (FTIR) photoacoustic spectroscopy LIGNIN cellulose hemicellulo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volvement of the Nerve Fibers in the Human Skin Neurofibromatosis
16
作者 Tammaro Antonella Cavallotti Claudia +6 位作者 Parisella Francesca Romana Giulianelli Veronica Gabriella De Marco Elena Pacella Femanda Pacella Persechino Severino Cavallotti Carlo 《Journal of Life Sciences》 2015年第1期32-39,共8页
Neurofibromatosis type 2 is a well known disease of the human skin. Its microscopic and ultramicroscopic features are also well defined. Aim: The aim of this work was to study the involvement of catecholaminergic ner... Neurofibromatosis type 2 is a well known disease of the human skin. Its microscopic and ultramicroscopic features are also well defined. Aim: The aim of this work was to study the involvement of catecholaminergic nerve fibers in the human skin neurofibromatosis. Bioptic fragments of the human skin have been harvested from healthy and diseased subjects. On these specimens the following analysis were performed: 1) light microscopic observation after colouring with hematoxyline-Eosine. 2) lmmunochemical staining for Protein Gene Product 9.5.3) Fluorescent staining for catecholaminergic nerve fibers. 4)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images by means of the Quantimet analyzer Leica. 5)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quantitative morphological data comparing the healthy with diseased subjects. Comparing the light microscopy images in normal and pathological subjects the authors can affirm that the skin neurofibromatosis induces a strong decrease of the nerve fibers cutted in small pieces and destroyed. Also the catecholaminergic nerve fibers are strongly reduced and destroye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images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morphological data confirm that neurofibromatosis induces strong changes of the skin nerve fibers. The authors' results confirm that the neurofibromatosis type 2 induces an almost total destruction of the skin nerve fib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UROFIBROMATOSIS humans skin nerve fibers cathecolaminergic fibe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