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压罐成型加筋板L形筋条纤维密实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王雪明 谢富原 +1 位作者 李敏 张佐光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4-68,共5页
采用胶接共固化整体成型工艺制备了L形筋条,研究了模具配合、填充料、曲率半径、吸胶工艺等因素对L形筋条纤维密实和制造缺陷的影响规律,分析了缺陷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厚度不均、架桥、富脂是L形筋条中存在的主要缺陷;采用软模辅助成... 采用胶接共固化整体成型工艺制备了L形筋条,研究了模具配合、填充料、曲率半径、吸胶工艺等因素对L形筋条纤维密实和制造缺陷的影响规律,分析了缺陷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厚度不均、架桥、富脂是L形筋条中存在的主要缺陷;采用软模辅助成型和加入适量填充料可改善筋条拐角区的压力分布,增大曲率半径和采用预吸胶工艺可降低拐角效应,从而可有效提高筋条纤维密实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热压罐 加筋板 曲率半径 纤维密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缠绕复合材料固化成型中纤维密实过程数值模拟 被引量:4
2
作者 任明法 刘长志 +1 位作者 丛杰 张靖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5-12,共8页
纤维缠绕复合材料固化成型过程中,缠绕制件的纤维密实程度及单层厚度受缠绕张力、树脂流动影响较大。基于Squeeze-sponge模型,发展了适用于纤维缠绕复合材料固化成型的树脂流动/纤维密实模型。该密实模型考虑了固化度、温度、树脂黏度... 纤维缠绕复合材料固化成型过程中,缠绕制件的纤维密实程度及单层厚度受缠绕张力、树脂流动影响较大。基于Squeeze-sponge模型,发展了适用于纤维缠绕复合材料固化成型的树脂流动/纤维密实模型。该密实模型考虑了固化度、温度、树脂黏度、渗透率等参数随固化时间的变化特性,并引入缠绕张力、缠绕图案等缠绕特征,实现缠绕制件纤维密实过程的数值模拟。通过对比文献结果,证明了密实模型的可靠。基于密实模型,对不同缠绕张力制度下的纤维密实程度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相较于各层缠绕张力相等的缠绕制度,采用层间压力相等的缠绕制度时,树脂分布更加均匀,各层纤维体分比数值趋于一致,且适当提高远离树脂出口位置的缠绕张力可实现各层纤维体分比数值相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缠绕复合材料 树脂流动 固化成型 纤维密实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复合材料纤维密实状态表征 被引量:4
3
作者 杨进军 曹正华 《纤维复合材料》 CAS 2009年第4期32-37,共6页
基于MATLAB图像处理技术,本文开发了用于测定复合材料纤维密实状态的计算机图像处理程序。对金相图像进行滤波、增强和二值化处理后,根据程序求取纤维的密实指数,确定纤维的密实状态。结果表明,基于MATLAB的图象处理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 基于MATLAB图像处理技术,本文开发了用于测定复合材料纤维密实状态的计算机图像处理程序。对金相图像进行滤波、增强和二值化处理后,根据程序求取纤维的密实指数,确定纤维的密实状态。结果表明,基于MATLAB的图象处理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测定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纤维密实指数,为进一步研究密实状态与性能的关系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密实 图像处理 MATLAB 孔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纤维-骨料细观分布的自密实钢纤维混凝土单调和循环压缩性能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雷明锋 胡子威 +3 位作者 刘凌晖 扎西草 李水生 杨子汉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384-3399,共16页
自密实钢纤维混凝土(SFRSCC)压缩性能表现和内部组分含量及分散状态均具有显著关联。为探究这种关联特性,定制不同组分配比的SFRSCC拌合物来浇筑制备棱柱体试块,并分别开展单调及循环压缩实验探索其压缩性能特性研究;随后截取每组试块... 自密实钢纤维混凝土(SFRSCC)压缩性能表现和内部组分含量及分散状态均具有显著关联。为探究这种关联特性,定制不同组分配比的SFRSCC拌合物来浇筑制备棱柱体试块,并分别开展单调及循环压缩实验探索其压缩性能特性研究;随后截取每组试块的数个特征截面,采用粗骨料面积占比来描述粗骨料含量,将钢纤维含量及分散情况量化为Voronoi增韧面积统计值,并结合实测数据建立压缩力学特性和内部组分含量及分布特性之间的关联。参考上述关联特性,建立SFRSCC单调和循环压缩弹塑性损伤本构性能曲线方程。研究结果表明:粗骨料含量的增长提高了基体弹性模量和峰值强度,但骨料胶结难以抑制宏观裂缝的非稳定扩展;纤维数量的增加可减小钢纤维的增韧区域面积,从而能够延缓峰后塑性变形的累积,控制宏观裂缝生成,这种增韧效应和Voronoi增韧面积呈负相关,与增韧效率系数呈正相关;在自密实工艺下,钢纤维数量增加会抑制粗骨料含量的增长,需平衡Voronoi面积和粗骨料面积占比以满足增韧与增强需求。建立的SFRSCC单调和循环压缩弹塑性损伤本构性能曲线方程可实现不同组分分布下SFRSCC结构局部压缩性能的可靠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密实混凝土 纤维分布 粗骨料分布 Voronoi面积 循环受压 弹塑性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纤维对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能和抗压韧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5
作者 韩建平 韩维丽 +2 位作者 文旭皓 牛昌林 魏宏亮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2-117,共6页
纤维掺量是影响钢纤维增强自密实混凝土(SFRSCC)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为研究钢纤维掺量对SFRSCC性能的影响,设计制作6组不同纤维掺量的试块,进行工作性能和轴心受压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钢纤维能够有效延缓裂缝发展,提高混凝土峰值应变... 纤维掺量是影响钢纤维增强自密实混凝土(SFRSCC)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为研究钢纤维掺量对SFRSCC性能的影响,设计制作6组不同纤维掺量的试块,进行工作性能和轴心受压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钢纤维能够有效延缓裂缝发展,提高混凝土峰值应变,等效抗压韧性指数随纤维掺量的增加而增大.钢纤维的掺加使得新拌合混凝土流动性降低,与流变特性相关的SFRSCC形状因子λ值低于普通自密实混凝土(SCC).钢纤维的掺加对SFRSCC抗压强度的影响不大,且随着纤维掺量增加,抗压强度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增强自密实混凝土 坍落扩展度 轴心受压 抗压强度 抗压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灾下自密实钢纤维混凝土损伤机理及力学性能研究
6
作者 雷明锋 肖凤龙 +3 位作者 张虎 刘凌晖 扎西草 杨子汉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201-4213,共13页
自密实钢纤维混凝土在满足结构可靠度的同时还能有效提高混凝土材料性能,是理想的耐高温建筑材料之一。为研究自密实钢纤维混凝土火灾高温下的损伤机理和力学性能变化规律,配制不同钢纤维掺入比的自密实钢纤维混凝土试件,并在火灾高温至... 自密实钢纤维混凝土在满足结构可靠度的同时还能有效提高混凝土材料性能,是理想的耐高温建筑材料之一。为研究自密实钢纤维混凝土火灾高温下的损伤机理和力学性能变化规律,配制不同钢纤维掺入比的自密实钢纤维混凝土试件,并在火灾高温至800℃的条件下对混凝土试件分别开展超声波试验、SEM电镜扫描、轴心抗压强度试验,测试相应条件下损伤程度、微观变化特征和相对弹性模量,研究相应条件下试件的高温损伤情况和应力−应变规律。结果表明:自密实钢纤维混凝土高温损伤机理体现为水分子蒸发、水化产物分解和材料高温劣化引起的材料热损伤,以及不同材料差异热膨胀率引起的界面热损伤;高温作用下,自密实钢纤维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弹性模量随温度升高而快速降低,温度达到800℃时,3种试件轴心抗压强度最大降幅分别达到11.3%、66.68%、69.05%,弹性模量分别降低至2.43、2.39和2.99 GPa;端钩型钢纤维对提高混凝土抗裂能力作用更为显著,端钩型与直线型钢纤维掺入比为1∶1时混凝土力学性能提升更为显著;基于过镇海本构方程,引入温度变量,建立了考虑温度效应的自密实钢纤维混凝土压缩本构方程,该本构可较好预测自密实钢纤维混凝土高温下的应力−应变关系,可为自密实钢纤维混凝土抗火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灾高温 密实纤维混凝土 损伤机理 抗压强度 本构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能及抗压强度试验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赵燕茹 郝松 +2 位作者 高明宝 范晓奇 时金娜 《施工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1-64,79,共5页
采用坍落流动度试验、J-环试验检测了新拌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的工作性能,研究了混凝土强度等级、钢纤维掺量对拌合物黏度、填充性能、自流平性能及间隙通过性的影响规律;通过混凝土立方体抗压试验,探讨了不同钢纤维掺量时自密实混凝土28... 采用坍落流动度试验、J-环试验检测了新拌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的工作性能,研究了混凝土强度等级、钢纤维掺量对拌合物黏度、填充性能、自流平性能及间隙通过性的影响规律;通过混凝土立方体抗压试验,探讨了不同钢纤维掺量时自密实混凝土28d抗压强度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钢纤维的掺入虽会降低自密实混凝土的工作性能,但选取合理的试验配合比及正确的搅拌方法,同样能够配制出满足施工要求的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钢纤维会小幅提高自密实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且随钢纤维掺量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纤维密实混凝土 工作性能 抗压强度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自密实混凝土综述 被引量:15
8
作者 曹旗 程银亮 王晓峰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3-126,共4页
综述了纤维自密实混凝土中所添加的常用的纤维种类和几何及物理参数,以及纤维对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包括的影响。简单介绍了国内外测试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能的试验方法。力学性能包括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劈拉强度、韧性等... 综述了纤维自密实混凝土中所添加的常用的纤维种类和几何及物理参数,以及纤维对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包括的影响。简单介绍了国内外测试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能的试验方法。力学性能包括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劈拉强度、韧性等。最后,提出了当前研究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将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密实混凝土 纤维 工作性能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纤维替代自密实混凝土梁箍筋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尤志国 丁一宁 王宝民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95-600,共6页
研究了用钢纤维替代箍筋时,集中荷载作用对自密实混凝土梁破坏形态的不同影响,同时分析了钢纤维部分或全部替代箍筋的可行性.主要试验参数包括纤维掺量(0,25,50 kg/m3)和配箍率(0,0.13%,0.22%).利用普通钢纤维混凝土梁的截面平均极限剪... 研究了用钢纤维替代箍筋时,集中荷载作用对自密实混凝土梁破坏形态的不同影响,同时分析了钢纤维部分或全部替代箍筋的可行性.主要试验参数包括纤维掺量(0,25,50 kg/m3)和配箍率(0,0.13%,0.22%).利用普通钢纤维混凝土梁的截面平均极限剪应力经验公式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并与ACI 318—02,Eurocode 2,GB 50010—2002,CECS 38:2004等国内外标准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掺入钢纤维能显著提高梁的截面平均极限剪应力,当钢纤维掺量和箍筋含量达到一定值时,它们的共同作用可使梁的破坏形态从脆性转变为延性,因而钢纤维能够部分替代箍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密实混凝土 截面平均极限剪应力 箍筋 破坏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抗冻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赵燕茹 范晓奇 +1 位作者 高明宝 时金娜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26-129,133,共5页
通过快速冻融试验,研究了不同冻融次数下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的冻融破坏特征,分析了不同钢纤维掺量(体积掺量为0.2%、0.4%、0.6%)不同基体强度(C30、C40、C50)条件下,自密实混凝土的质量损失、动弹模量以及抗压强度等变化规律。研究结果... 通过快速冻融试验,研究了不同冻融次数下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的冻融破坏特征,分析了不同钢纤维掺量(体积掺量为0.2%、0.4%、0.6%)不同基体强度(C30、C40、C50)条件下,自密实混凝土的质量损失、动弹模量以及抗压强度等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冻融循环试验中不同钢纤维掺量,不同钢纤维掺量、不同强度的自密实混凝土表现出的抗冻性大小依次为0.6%>0.4%>0.2%,C50>C40>C30。掺入钢纤维和增加基体强度可以有效提高自密实混凝土的抗冻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密实混凝土 冻融循环 抗冻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玄武岩纤维自密实混凝土流变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卢睿 朱大勇 詹炳根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249-1253,共5页
文章利用Bingham模型和自密实混凝土坍落拓展度之间的关系,研究了不同体积掺量和不同长径比短切玄武岩纤维对C45自密实混凝土流变性能的影响,计算得到不同条件下纤维自密实混凝土的屈服应力和塑性黏度。结果表明,Bingham模型可以作为判... 文章利用Bingham模型和自密实混凝土坍落拓展度之间的关系,研究了不同体积掺量和不同长径比短切玄武岩纤维对C45自密实混凝土流变性能的影响,计算得到不同条件下纤维自密实混凝土的屈服应力和塑性黏度。结果表明,Bingham模型可以作为判别玄武岩纤维自密实混凝土流变性能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密实混凝土 流变特性 屈服应力 塑性黏度 坍落流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密实混凝土中钢纤维分布和取向的数值模拟方法 被引量:4
12
作者 毕继红 鲍春 +1 位作者 关健 徐达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9-33,37,共6页
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结合了钢纤维混凝土与自密实混凝土两者的优点,被认为拥有非常好的工程应用前景。由于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免振捣等特点,其浇筑过程将直接决定钢纤维的最终分布和取向状态,这必然会影响钢纤维混凝... 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结合了钢纤维混凝土与自密实混凝土两者的优点,被认为拥有非常好的工程应用前景。由于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免振捣等特点,其浇筑过程将直接决定钢纤维的最终分布和取向状态,这必然会影响钢纤维混凝土构件的力学性能。通过对钢纤维进行一定的简化处理,应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ANSYS CFX结合MATLAB自编程序提出了一种新的模拟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浇筑过程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对一根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梁的浇筑过程进行模拟,统计了钢纤维的最终分布状态,通过对比试验结果和计算结果,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法的有效性。并运用该数值模拟方法总结钢纤维分布和取向规律,对试验研究以及工程应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密实混凝土 纤维的分布 纤维的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单丝纤维自密实混凝土强度与抗渗性能 被引量:7
13
作者 何小兵 严波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37-144,共8页
采用力学试验、渗水标号试验、渗水高度试验和氯离子渗透试验研究了聚丙烯(PP)单丝纤维自密实混凝土强度、抗渗性能,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了纤维自密实混凝土的微观结构,从材料的组成结构和断裂力学原理上分析了PP单丝纤维对自密实混凝土强... 采用力学试验、渗水标号试验、渗水高度试验和氯离子渗透试验研究了聚丙烯(PP)单丝纤维自密实混凝土强度、抗渗性能,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了纤维自密实混凝土的微观结构,从材料的组成结构和断裂力学原理上分析了PP单丝纤维对自密实混凝土强度以及抗渗性能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当PP单丝纤维自密实混凝土体积掺量不超过0.15%时,PP纤维自密实混凝土具有较好的抗渗性能,渗水标号大于S 35;PP单丝纤维体积掺量不超过0.1%时,自密实混凝土的强度和抗水渗性能随着纤维体积掺量的增加而提高,电通量有所增加,而当体积掺量超过0.15%后,强度仍然有增长,电通量急剧增加;与普通自密实混凝土相比,0.10%单丝PP纤维自密实混凝土具有较好的强度特性和抗渗性能,28d弯拉强度提高16.4%,28d劈裂强度提高13.4%,56d氯离子渗透电通量为919C,渗水高度减少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密实混凝土 聚丙烯单丝纤维 强度 抗渗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因素作用下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的中性化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建华 姜弘道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60-265,共6页
通过对承载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在CO2、酸雨、CO2和酸雨共同作用下的中性化试验,研究分析了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所承受的应力水平和钢纤维掺量对中性化的影响规律。试验研究表明,弯曲拉应力加速了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的中性化,应力水平越高... 通过对承载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在CO2、酸雨、CO2和酸雨共同作用下的中性化试验,研究分析了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所承受的应力水平和钢纤维掺量对中性化的影响规律。试验研究表明,弯曲拉应力加速了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的中性化,应力水平越高,加速作用越明显;而弯曲压应力对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的中性化有减缓作用;在一定范围内,钢纤维掺量越大,自密实混凝土中性化深度越小;CO2与酸雨的共同作用对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中性化存在着一定的耦合效应,但应力水平和钢纤维掺量对耦合效应均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密实混凝土 荷载 碳化 酸雨 中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梁抗弯性能的数值模拟方法 被引量:6
15
作者 毕继红 姬君浩 +2 位作者 关健 赵云 霍琳颖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55-459,F0003,共6页
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梁的抗弯性能与钢纤维的取向有密切关系,而基于钢纤维取向对其抗弯性能进行的数值模拟研究较少。借助Moldex3D软件模拟并分析了浇筑完成后钢纤维的取向概率,在此基础上由Final-v11有限元软件建立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 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梁的抗弯性能与钢纤维的取向有密切关系,而基于钢纤维取向对其抗弯性能进行的数值模拟研究较少。借助Moldex3D软件模拟并分析了浇筑完成后钢纤维的取向概率,在此基础上由Final-v11有限元软件建立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梁模型并进行数值计算,通过与试验对比结构的荷载位移曲线、裂缝开展过程等方面,验证了该数值模拟方法的有效性。由变参数研究表明,当浇注位置由梁端向跨中移动时,梁的开裂荷载几乎不变,极限荷载和抗弯刚度的减小幅度不断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密实混凝土 纤维取向 数值模拟 抗弯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纤维自密实混凝土梁受弯性能与承载力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宁喜亮 丁一宁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42-49,共8页
通过四点弯曲试验得到钢筋-纤维自密实混凝土梁式构件的荷载-跨中挠度曲线、荷载-纵筋应变曲线和破坏形态,对梁式构件的受弯承载力及纤维与钢筋的混杂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钢纤维的加入使钢筋-纤维自密实混凝土梁式构件的抗... 通过四点弯曲试验得到钢筋-纤维自密实混凝土梁式构件的荷载-跨中挠度曲线、荷载-纵筋应变曲线和破坏形态,对梁式构件的受弯承载力及纤维与钢筋的混杂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钢纤维的加入使钢筋-纤维自密实混凝土梁式构件的抗弯承载力提高了10%~42%。考虑钢纤维跨越裂缝的传力机理及分布情况提出了钢筋-纤维混凝土梁式构件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并与ACI 544和CECS 38:2004的公式进行了对比,计算结果表明:文中建议公式计算的受弯承载力与试验结果最为接近,可用于钢筋-纤维自密实混凝土梁式构件的受弯分析与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 纤维 密实混凝土 钢筋-纤维密实混凝土梁 受弯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疲劳寿命预测不确定分析的证据理论方法 被引量:4
17
作者 唐和生 陈杉杉 薛松涛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729-1734,共6页
针对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疲劳寿命预测中存在诸如材料参数、试验数据、模型不确定等各种不确定性来源,造成疲劳寿命预测困难、预测不准确等问题,本文建立了基于S-N曲线的混凝土疲劳寿命预测不确定性模型,考虑模型参数的认知不确定性,提... 针对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疲劳寿命预测中存在诸如材料参数、试验数据、模型不确定等各种不确定性来源,造成疲劳寿命预测困难、预测不准确等问题,本文建立了基于S-N曲线的混凝土疲劳寿命预测不确定性模型,考虑模型参数的认知不确定性,提出了一种基于证据理论的混凝土疲劳寿命预测不确定性分析方法。选取0.5%钢纤维掺量的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弯曲疲劳试验数据,采用证据理论和微分演化算法来完成各级应力水平下不确定性的量化和传播;通过与实际疲劳寿命和概率理论方法的预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验证了该方法对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疲劳寿命预测不确定性分析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密实混凝土 疲劳寿命 不确定性 预测模型 证据理论 微分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杂纤维自密实混凝土简支梁高温后剩余承载力试验与计算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聪 丁一宁 曹明莉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51-157,共7页
近年来建筑火灾频发,而随着自密实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广泛应用,开展自密实混凝土以及纤维自密实混凝土抗火性能的研究已变得尤为重要。针对自密实混凝土的抗火功能,研究了钢纤维、结构性PP纤维以及细PP纤维对高温作用后自密实混凝土... 近年来建筑火灾频发,而随着自密实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广泛应用,开展自密实混凝土以及纤维自密实混凝土抗火性能的研究已变得尤为重要。针对自密实混凝土的抗火功能,研究了钢纤维、结构性PP纤维以及细PP纤维对高温作用后自密实混凝土简支梁剩余承载力的影响,并推导了一种考虑混杂纤维作用的简支梁高温后抗弯承载力计算模型,以期通过对纤维自密实混凝土构件高温后剩余承载力的量化与预测,为火灾后结构的维修和加固提供参考与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火功能 纤维密实混凝土 高温作用 抗弯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混杂钢纤维增强自密实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 被引量:11
19
作者 于婧 雷实满 +2 位作者 梁兴文 刘小军 李林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11-615,629,共6页
进行了一种新型混杂钢纤维增强自密实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研究.首先以净浆流动度为指标,优选出1组符合要求的净浆配合比;然后根据包裹在钢纤维及砂颗粒表面的平均裹浆厚度(ATPL)以及砂纤比,优选出力学性能和工作性能符合要求的配合比... 进行了一种新型混杂钢纤维增强自密实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研究.首先以净浆流动度为指标,优选出1组符合要求的净浆配合比;然后根据包裹在钢纤维及砂颗粒表面的平均裹浆厚度(ATPL)以及砂纤比,优选出力学性能和工作性能符合要求的配合比.采用该配合比设计方法可以配制出坍落度大于260mm,扩展度大于550mm,纤维总体积分数为1.50%的具有自密实工作性能的混凝土.经28d标准养护,其抗压强度最高可达114.5MPa,抗弯强度可达18.8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杂钢纤维增强自密实混凝土 配合比 平均裹浆厚度 砂纤比 标准立方体抗压强度 抗弯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纤维自密实混凝土的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郭景强 陈贺新 翟延波 《河南科学》 2002年第6期740-743,共4页
主要论述聚丙烯纤维免振自密实混凝土的研究 ,包括原材料的选择和性能研究。
关键词 聚丙烯纤维密实混凝土 修补加固 原材料选择 抗裂性能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