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伴有心房纤维性颤动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治疗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
作者 潘晓华 刘国荣 +5 位作者 刘秀珍 崇奕 梁芙茹 张晖 姜长春 张天佑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第10期636-641,共6页
目的探讨伴有心房纤维性颤动(AF)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行机械取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此研究包含从2011年1月1日至2016年2月29日在包头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77例计划进行机械取栓术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通过动态心电图... 目的探讨伴有心房纤维性颤动(AF)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行机械取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此研究包含从2011年1月1日至2016年2月29日在包头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77例计划进行机械取栓术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通过动态心电图监测对患者判定分组。其中20例归为AF组而另外57例为非AF组。机械取栓术前,先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患者评分。取栓后即刻通过脑血管造影观察血管再通情况和残余狭窄情况,并且分别在术后即刻,24h和72h后对患者使用NIHSS标准评分。手术三个月后使用改良的Rankin评分标准(m RS)对患者进行卒中后残疾评分。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影响结果的因素。结果急性缺血性卒中行机械取栓术治疗的患者,血管再通率AF组为95%和非AF组的98.25%之间没有明显差别(P=0.455),而闭塞血管的残余狭窄率AF组为0%明显低于非AF组的50%(P=0.001),取栓后进一步行二线血栓切除术(包括:动脉溶栓术、球囊扩张术、支架置入术等)治疗后,闭塞血管的残余狭窄率AF组为0%仍明显低于非AF组的5%(P=0.015)。NIHSS评分组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m RS评分显示相似比例的预后良好(P>0.05)。回归分析表明,在对年龄、性别、体质量、血压和潜在的疾病调整后,AF组取栓后有较低的残余狭窄率(P=0.004,OR=1.293[1.086,1.540])。结论尽管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无论是否具有AF都受益于机械取栓术,AF可以提示术后闭塞血管的残余狭窄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卒中 心房纤维性颤动(房颤) 机械取栓术 血管再通率 狭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房纤维性颤动电生理重构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薄芯 翟宇珊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57-61,共5页
心房纤维性颤动(AF)是临床上常见的持续性快速心律失常,近年研究显示其具有自身延续性,即有心房电生理重构,对其发病机理有新的理解。形成心房电生理重构的主要机制是离子通道的重构。其中,在影响心房电生理重构的过程中,不同的钠离子... 心房纤维性颤动(AF)是临床上常见的持续性快速心律失常,近年研究显示其具有自身延续性,即有心房电生理重构,对其发病机理有新的理解。形成心房电生理重构的主要机制是离子通道的重构。其中,在影响心房电生理重构的过程中,不同的钠离子通道、钾离子通道和钙离子通道均表现出重构现象。而mRNA浓度下降会导致通道电流密度降低。离子通道的变化既是AF的结果,又是维持AF的电生理基础。许多抑制AF的药物作用机理是减少电生理重构,故AF电生理重构的机制是十分复杂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纤维性颤动 电生理重构 钠离子通道 钾离子通道 钙离子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心房纤维性颤动变化的分子机制
3
作者 刘辉 李永青 吴秀山 《生命科学研究》 CAS CSCD 2002年第S2期124-127,共4页
近年来确认了心房纤维性颤动(AF)以促进心房的发生和维持的方式修饰了心房的电特征.并确立了节律紊乱发生的电生理变化.主要描述了功能的快变化和蛋白质表达的慢变化的分子机制,这种慢变化会引起心房纤维性颤动的电改变和收缩异常.心房... 近年来确认了心房纤维性颤动(AF)以促进心房的发生和维持的方式修饰了心房的电特征.并确立了节律紊乱发生的电生理变化.主要描述了功能的快变化和蛋白质表达的慢变化的分子机制,这种慢变化会引起心房纤维性颤动的电改变和收缩异常.心房纤维性颤动的一个重要分子特征是L型钙离子通道功能和蛋白质表达的减少.这种减少可能有助于保护细胞抵制由于心房纤维性颤动的激活率增加产生的潜在致死钙离子超载.对蛋白水解系统的可能作用也进行了讨论,其中重点讨论了钙蛋白酶作为一种与钙离子超载导致蛋白表达减少相联系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的纤维性颤动 钙离子超载 钙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房纤维性颤动形成机制的研究和探讨——(I)高密度心脏电活动测量系统的研制
4
作者 张翠英 张尚军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76-779,共4页
首先介绍了心房纤维性颤动形成机制的研究历史及背景,然后着重介绍了我们研制的研究心房纤维性颤动形成机制所必需的一种测量仪器——高密度心脏电活动测量系统。这种最新研制的仪器为我们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心房纤维性颤动的形成机制提... 首先介绍了心房纤维性颤动形成机制的研究历史及背景,然后着重介绍了我们研制的研究心房纤维性颤动形成机制所必需的一种测量仪器——高密度心脏电活动测量系统。这种最新研制的仪器为我们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心房纤维性颤动的形成机制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纤维性颤动 心脏电活动测量系统 心脏电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房纤维性颤动形成机制的研究和探讨——(II)心房纤维性颤动动物模型的创建和数据分析方法
5
作者 张翠英 张尚军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040-1044,共5页
研究心房纤维性颤动(简称房颤)的形成机制首先遇到的挑战是创建一个稳定的动物模型,首先介绍了如何创建犬无菌心包炎模型(Canine sterile pericarditis model),然后介绍了一种新的实验数据的分析方法——快速傅立叶变换算法(FFT)。最后... 研究心房纤维性颤动(简称房颤)的形成机制首先遇到的挑战是创建一个稳定的动物模型,首先介绍了如何创建犬无菌心包炎模型(Canine sterile pericarditis model),然后介绍了一种新的实验数据的分析方法——快速傅立叶变换算法(FFT)。最后用FFT方法分析了使用犬无菌心包炎模型所得的实验数据,结果表明犬无菌心包炎模型是一个研究房颤形成机制可靠的动物模型,FFT分析方法是快速有效的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纤维性颤动 心脏电活动测量系统 快速傅立叶变换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纤维性颤动:生命的活力
6
作者 Eise.,MS 黄泽林 《科学(中文版)》 1998年第9期30-34,共5页
关键词 纤维性颤动 心脏 手术 心室 纤维性颤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房纤维性颤动对脑梗死患者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丁怀然 《中外医疗》 2016年第22期108-109,共2页
目的评价心房纤维性颤动(心房纤颤)对脑梗死患者临床及康复结果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回顾性分析该院于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87例脑梗死住院患者的康复情况。患者分为2组,心房纤颤组和非心房纤颤组。评估2组患者人口特征、疾病持... 目的评价心房纤维性颤动(心房纤颤)对脑梗死患者临床及康复结果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回顾性分析该院于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87例脑梗死住院患者的康复情况。患者分为2组,心房纤颤组和非心房纤颤组。评估2组患者人口特征、疾病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以及各组入院及出院时的功能状态。结果心房纤颤组20例(22.9%),非心房纤颤组67例(77.1%)。人口统计学特征、并发症、运动功能、认知功能、神经系统和大脑病灶无组间差异。多元分析发现,冠状动脉疾病和心脏瓣膜病的发病率与心房纤颤显著正相关。非心房纤颤组患者康复情况显著优于心房纤颤组。结论心房纤颤与脑梗死康复显著负相关。因此,早期识别和适当治疗心房纤颤可帮助患者实现更有效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纤维性颤动 脑梗死 康复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电图项下心房纤维性颤动诊断成因探析
8
作者 刘宇琨 赵娜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24期538-538,共1页
功能科心电图检查主要对象来源于内科病例,本文作者在外出学习及实习期间积累的30例心房纤颤的患者做了总结分析,以探讨房颤在各种心脏疾病中的发病率,多发年龄,'f'波及左房内径测值的动态改变,从而进一步认识心房纤颤的主要病... 功能科心电图检查主要对象来源于内科病例,本文作者在外出学习及实习期间积累的30例心房纤颤的患者做了总结分析,以探讨房颤在各种心脏疾病中的发病率,多发年龄,'f'波及左房内径测值的动态改变,从而进一步认识心房纤颤的主要病因,为主治医生内科诊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 心房 纤维性颤动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和心房纤维性颤动患者CD62P、CD63与vWF检测的意义
9
作者 苏卓娃 杜冀晖 +2 位作者 查文清 麦丽文 王晓燕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4年第6期323-325,共3页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和心房纤维性颤动(AF)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与vWF 临床检测的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和夹心酶免疫吸附试验检测AMI和AF患者CD63、CD62P和vWF 的变化。结果 AMI和AF患者的CD62P分别为11.29%和8...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和心房纤维性颤动(AF)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与vWF 临床检测的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和夹心酶免疫吸附试验检测AMI和AF患者CD63、CD62P和vWF 的变化。结果 AMI和AF患者的CD62P分别为11.29%和8.72%、CD63分别为8.72%和2.66%,明显高于对 照组(3.37%和1.32%),AMI组的vWF为167.83%,明显高于对照组(102.71%),AF组为117.05%,与对照组比 较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和心房纤维性颤动患者CD62P和CD63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进一步证 实CD62P和CD63为血栓形成的血小板活性物质,参与血栓性疾病的促凝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62P CD63 患者 心房纤维性颤动 对照组 心肌梗死 AMI 血小板活 血小板膜糖蛋白 促凝血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FDA批准达比加曲酯预防非瓣膜性心房纤维性颤动患者中风
10
作者 马培奇 《上海医药》 CAS 2011年第3期147-147,共1页
2010年10月,美国FDA批准了Boehringer Ingelheim公司开发的达比加曲酯(dabigatran etexilate/Pradaxa),用于降低非瓣膜性心房纤维性颤动患者的中风和全身血栓栓塞风险。达比加曲酯属口服直接凝血酶抑制剂,是在美国50多年来获得批准的... 2010年10月,美国FDA批准了Boehringer Ingelheim公司开发的达比加曲酯(dabigatran etexilate/Pradaxa),用于降低非瓣膜性心房纤维性颤动患者的中风和全身血栓栓塞风险。达比加曲酯属口服直接凝血酶抑制剂,是在美国50多年来获得批准的第一个新口服抗血凝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纤维性颤动 FDA批准 非瓣膜 中风 患者 直接凝血酶抑制剂 预防 血栓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新抗凝药预防非瓣膜性心房纤维性颤动患者卒中获首肯
11
作者 许关煜 《上海医药》 CAS 2012年第17期9-9,共1页
美国心脏协会(AHA)和美国卒中协会(ASA)已将3种新抗凝药列入非瓣膜性心房纤维性颤动患者首次或复发性卒中预防指南。指南中还包含个体化选择抗凝药的建议,要求同时考虑风险因素、肾功能、费用和患者的意愿等。
关键词 心房纤维性颤动 复发卒中 非瓣膜 抗凝药 患者 预防 美国心脏协会 个体化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胖可增加心房纤维性颤动的风险
12
作者 林琳 《国外医学情报》 2005年第3期43-43,共1页
来自于美国的研究人员基于一项包括5282名受试者参加的“Framingham心脏研究。的数据资料强调指出,肥胖与新发作的心房纤维性颤动(AF)的风险相关联;因此提倡正常体重者进行各种干预是预防心律不齐的有益措施。
关键词 心房纤维性颤动 肥胖 受试者 心律不齐 发作 新发 正常 风险 增加 美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避免因心房纤维性颤动住院
13
作者 石云路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年第11期62-62,共1页
有许多人正在遭受被称为心房纤维性颤动(AFIB)所致心律不齐的影响,这时心脏的上腔(心房)在做无效的颤动,而不能有效地泵血。需要了解这种常见的心脏疾病。这可能会导致血液流动缓慢形成血凝块。如果血栓形成并随血流移动到大脑,可... 有许多人正在遭受被称为心房纤维性颤动(AFIB)所致心律不齐的影响,这时心脏的上腔(心房)在做无效的颤动,而不能有效地泵血。需要了解这种常见的心脏疾病。这可能会导致血液流动缓慢形成血凝块。如果血栓形成并随血流移动到大脑,可能会导致中风。心房纤维性颤动也可引起心脏的主泵室(心室)泵送速度过快。快速的心跳和心房颤抖一起会导致心力衰竭。心房纤维性颤动正在成为医院的一项主要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纤维性颤动 住院 心脏疾病 心律不齐 血液流动 血栓形成 速度过快 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喹酮治疗慢性血吸虫病合并心房纤维性颤动1例
14
作者 卢贤茂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1997年第2期91-91,共1页
高××,女,50岁,居繁昌县小洲乡西张村联群队。血吸虫病间接血凝试验阳性而诊为慢性血吸虫病,于1997年6月24日入院接受治疗。患者入院时体温36℃,呼吸84次/分;患者呈消瘦重病面容,皮肤及巩膜无黄染;呼吸急促,两肺呼吸粗糙但无... 高××,女,50岁,居繁昌县小洲乡西张村联群队。血吸虫病间接血凝试验阳性而诊为慢性血吸虫病,于1997年6月24日入院接受治疗。患者入院时体温36℃,呼吸84次/分;患者呈消瘦重病面容,皮肤及巩膜无黄染;呼吸急促,两肺呼吸粗糙但无干湿性罗音;心率120次/分,律不齐,闻及吹风样杂音及期外收缩;腹部略膨,腹壁牌脉无怒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纤维性颤动 血吸虫病 间接血凝试验 期外收缩 繁昌县 湿罗音 呼吸急促 吡喹酮治疗 心室率 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瓣膜置换术同期射频消融治疗风湿性瓣膜病合并慢性心房纤维性颤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吴旭辉 张海波 +2 位作者 王坚刚 韩杰 孟旭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3年第4期575-576,共2页
目的探讨瓣膜置换术中同期施行射频消融治疗风湿性瓣膜病合并慢性心房纤维性颤动(房颤)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8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房颤患者,在瓣膜置换同期利用Medtronic射频消融装置进行射频消融,全部为双极消融。结... 目的探讨瓣膜置换术中同期施行射频消融治疗风湿性瓣膜病合并慢性心房纤维性颤动(房颤)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8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房颤患者,在瓣膜置换同期利用Medtronic射频消融装置进行射频消融,全部为双极消融。结果术后全部患者房颤均消失。随访12个月,15例为房颤心律,63例转为窦性心律,总成功率为80.77%。术后心功能分级I级27例,Ⅱ级51例,与手术前比较各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房颤维持组左房内径为(67.5±3.2)mm,转窦组左房内径为(46.1±4.3)m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两组左房内径以65mm分组,发现转窦组和房颤维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瓣膜置换术中同期应用射频消融治疗风湿性瓣膜病合并慢性心房纤颤安全可行,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 瓣膜 心房纤维性颤动 置换术 射频消融
原文传递
一种老年人常见的心律失常——心房纤维性颤动
16
作者 罗发瑞 《老友》 2002年第1期48-49,共2页
(一)心房颤动是怎么回事:心房纤维性颤动又叫心房颤动或心房纤颤(也可简称房颤),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在65岁以上的人中,其发生率约占5%,有的学者谓它和老年人的白发一样常见。
关键词 老年人 心房颤动 心律失常 心房纤维性颤动 阵发房颤 心房纤颤 持久 心房肌 发作时间 收缩能力
原文传递
乳腺癌会增加心房颤动的可能性
17
作者 刘晓荻(译)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2019年第8期1182-1182,共1页
2019-01-29发表于Heart Rhythm上的报告显示,丹麦的研究人员发现,确诊为女性乳腺癌可能面临较高的心房纤维性颤动(AFIB)风险。乳腺癌是全世界女性中最常见的癌症。2018年,超过200万妇女被诊断出患有这种疾病。研究人员说,这种疾病导致... 2019-01-29发表于Heart Rhythm上的报告显示,丹麦的研究人员发现,确诊为女性乳腺癌可能面临较高的心房纤维性颤动(AFIB)风险。乳腺癌是全世界女性中最常见的癌症。2018年,超过200万妇女被诊断出患有这种疾病。研究人员说,这种疾病导致的炎性反应可能会增加心房颤动的风险,尽管这项研究并未证明其因果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心房颤动 心房纤维性颤动 研究人员 反应 风险 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注射胺碘酮与心律平转复阵发心房颤动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宗军 王志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6年第7期608-609,共2页
目的对比研究胺碘酮与心律平转复阵发心房颤动的疗效。方法阵发心房颤动(此次病程≤48h)患者58例随机分为两组:胺碘酮组30例,给予胺碘酮负荷量150mg静注后,继以0.6~1.0mg/min维持点滴,依心室率情况调整胺碘酮剂量。心律平组2... 目的对比研究胺碘酮与心律平转复阵发心房颤动的疗效。方法阵发心房颤动(此次病程≤48h)患者58例随机分为两组:胺碘酮组30例,给予胺碘酮负荷量150mg静注后,继以0.6~1.0mg/min维持点滴,依心室率情况调整胺碘酮剂量。心律平组28例,静脉给予心律平1.4~2.0mg/kg,5min内注射,继以0.28mg/min维持静点,无效者改用胺碘酮治疗。结果胺碘酮组转复成功率为86.7%(26/30),心律平组转复成功率57.1%(16/28),且心律平组转复心律失败的部分病例使用胺碘酮仍有效;胺碘酮组平均复律时间(101±95)min(6~508min),心律平组(172±148)min(11~608min)。结论胺碘酮在转复阵发心房颤动比心律平更加快速、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纤维性颤动 胺碘酮 心律平 复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管消融治疗老年人心房颤动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立萱 屈百鸣 +2 位作者 车贤达 俞坚武 王长华 《浙江医学》 CAS 2008年第10期1081-1082,共2页
心房纤维性颤动(房颤)是老年人常见的心律失常表现之一,目前还尚未找到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导管消融治疗的应用和迅速发展,房颤的治疗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为评价老年房颤患者行导管消融术的可行性和疗效,现将本院已... 心房纤维性颤动(房颤)是老年人常见的心律失常表现之一,目前还尚未找到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导管消融治疗的应用和迅速发展,房颤的治疗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为评价老年房颤患者行导管消融术的可行性和疗效,现将本院已完成导管消融术的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消融治疗 心房颤动 疗效观察 老年人 心房纤维性颤动 导管消融术 心律失常 治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口服双膦酸盐安全性的几个热点问题 被引量:1
20
作者 孟迅吾 邢小平 王鸥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0年第4期227-233,共7页
双膦酸盐已被广泛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长期服用双膦酸盐可出现少见的不良事件,由于此药物可堆积于骨,停药后仍会逐渐释放。我们复习了有关文献发现,当前关注的热点主要有食管癌、颌骨坏死、不典型粗隆下或股骨干骨折以及心房纤维性颤动... 双膦酸盐已被广泛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长期服用双膦酸盐可出现少见的不良事件,由于此药物可堆积于骨,停药后仍会逐渐释放。我们复习了有关文献发现,当前关注的热点主要有食管癌、颌骨坏死、不典型粗隆下或股骨干骨折以及心房纤维性颤动等,但其与双膦酸盐的相关性尚存在争议,应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膦酸盐 骨质疏松症 食管癌 颌骨坏死 不典型粗隆下或股骨干骨折 心房纤维性颤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