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流变液的纤维束模型和实验 被引量:3
1
作者 陈慧余 李志超 张培强 《实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61-365,共5页
本文提出了磁流变液的“纤维束”模型 .据此 ,在饱和磁化区 ,磁流变液与磁铁极面间的正压力应该随外场线性增大 ,这种线性关系与实测结果相符合 .
关键词 磁流变液 纤维束模型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温高强混凝土冻结损伤纤维束模型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王剑 朱卫中 钮长仁 《低温建筑技术》 2001年第2期4-6,共3页
根据负温高强混凝土冻结显微孔结构密度分布结果 ,建立了冻结损伤纤维束模型 ,为进一步研究负温高强混凝土的冻结损伤基因 ,推断负温高强混凝土的失效概率 。
关键词 冻结损伤 纤维束模型 损伤因子 负温 高强混凝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岩单轴压缩声发射和纤维束模型模拟 被引量:3
3
作者 姜德义 岳好学 +2 位作者 张璇 谢凯楠 蒋翔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2期1-8,共8页
利用纤维束模型(FBM)模拟非均质材料破坏动力学行为,在实验室内进行了砂岩力控制单轴压缩声发射(AE)试验。将纤维束模型纤维断裂与砂岩声发射类比分析发现,低应力阶段纤维束模型对偶发的雪崩过程敏感性低,但在高应力阶段纤维束模型能够... 利用纤维束模型(FBM)模拟非均质材料破坏动力学行为,在实验室内进行了砂岩力控制单轴压缩声发射(AE)试验。将纤维束模型纤维断裂与砂岩声发射类比分析发现,低应力阶段纤维束模型对偶发的雪崩过程敏感性低,但在高应力阶段纤维束模型能够很好地表征应力控制单轴压缩砂岩声发射特征;雪崩尺寸的模拟和试验结果都呈现双幂形式,具有相似的双幂指数和转换点;模拟和试验结果都以纤维束模型为基础和声发射反映固体内部损伤为前提,固体的破裂失稳满足二阶相变特征,且分叉率ξ是符合描述二阶相变的连续序参量;在临界点附近针对分支率演化(固体破裂相变)过程概率理论、纤维束模拟与声发射试验结果一致,可见纤维束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岩石声发射行为进而反映岩石损伤断裂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束模型 声发射 断裂 雪崩动力学 二阶相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团簇状缺陷对纤维束断裂过程的影响
4
作者 曹振 郝大鹏 +2 位作者 唐刚 寻之朋 夏辉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116-126,共11页
材料内部缺陷对复合材料的拉伸断裂性质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纤维束模型是研究材料拉伸断裂性质常用的理论模型,已有含缺陷纤维束模型的工作表明,在纤维束模型中引入单纤维缺陷后,缺陷对模型拉伸断裂性质产生了显著影响.为研究实际材料... 材料内部缺陷对复合材料的拉伸断裂性质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纤维束模型是研究材料拉伸断裂性质常用的理论模型,已有含缺陷纤维束模型的工作表明,在纤维束模型中引入单纤维缺陷后,缺陷对模型拉伸断裂性质产生了显著影响.为研究实际材料内部存在的不同尺寸及损伤程度的缺陷,本文引入缺陷的空间尺寸、缺陷程度和缺陷内部纤维损伤程度分布等影响因素,构建了含团簇状缺陷的扩展纤维束模型.在最近邻应力再分配下,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缺陷个数a、缺陷尺寸上限β和缺陷内部纤维缺陷程度的线性、指数和常数函数分布形式对复合材料断裂过程的影响.分析发现,由于缺陷空间分布存在的重叠竞争机制,在缺陷尺寸上限b较大时,缺陷个数对系统负载能力的影响具有饱和的趋势.而由于缺陷中心纤维的缺陷程度正比于缺陷尺寸,因此随着缺陷尺寸上限β的增加,其对模型负载能力的影响越来越显著.缺陷内部纤维缺陷程度的空间分布函数对以上规律没有产生实质影响,仅改变了各断裂性质的具体取值.本文的模拟分析结果对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束模型 缺陷 本构关系 雪崩尺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根系固土力学机制模型 被引量:25
5
作者 张超波 蒋静 陈丽华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31期1-6,共6页
由于在边坡加固、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很多优越性,植物固土护坡技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固土护坡工程中。植物固土护坡的力学效应主要体现在植物的根系上,包括植物浅根将岩土体变成加筋复合材料的加筋作用,以及深根将浅层岩土体风化带... 由于在边坡加固、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很多优越性,植物固土护坡技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固土护坡工程中。植物固土护坡的力学效应主要体现在植物的根系上,包括植物浅根将岩土体变成加筋复合材料的加筋作用,以及深根将浅层岩土体风化带锚固到深层稳定岩土上的锚固作用。为了揭示并评价植物固土护坡的力学效应,需要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根系固土力学机制模型。本研究在分析植物根系固土力学机理的基础上,探讨了3个植物根系固土力学机制模型:Wu氏模型、能量法模型和纤维束模型的应用条件、模型的优缺点、适用范围及其环境适应性等,并展望了植物根系固土力学模型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从模型角度深化植物根系固土力学机制理论研究,为全面揭示植物护坡的力学机理提供理论基础,为水土保持工程植物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系固土 根黏聚力 Wu氏模型 能量法模型 纤维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随机损伤本构模型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9
6
作者 余志武 单智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8,13,共9页
综述了混凝土微观损伤机理与随机损伤本构模型研究现状,介绍了本课题组在混凝土随机损伤本构模型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考虑mode-Ⅱ微裂缝的微观损伤机理分析,提出并验证了混凝土随机损伤本构模型——束-链模型,发展了测定多轴受压... 综述了混凝土微观损伤机理与随机损伤本构模型研究现状,介绍了本课题组在混凝土随机损伤本构模型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考虑mode-Ⅱ微裂缝的微观损伤机理分析,提出并验证了混凝土随机损伤本构模型——束-链模型,发展了测定多轴受压混凝土损伤变量的X-射线CT方法。最后,得到了相关研究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本构模型 随机 损伤 纤维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两种计算模型的油松与元宝枫根系固土效能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朱锦奇 王云琦 +3 位作者 王玉杰 张会兰 李云鹏 刘勇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5年第4期277-282,共6页
[目的]定量分析北方常见植物(油松、元宝枫)根系对提高土壤抗剪能力的作用,为更好地评价植物根系固土效能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不同根系面积比(RAR)的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根土复合体、元宝枫(Acer truncatum)根土复合体及素... [目的]定量分析北方常见植物(油松、元宝枫)根系对提高土壤抗剪能力的作用,为更好地评价植物根系固土效能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不同根系面积比(RAR)的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根土复合体、元宝枫(Acer truncatum)根土复合体及素土分别进行了不同垂直压力下的直剪试验,得出了油松根土复合体、元宝枫根土复合体及素土的抗剪强度增量。并通过根系的拉伸试验测定了植物根系的抗拉强度,同时使用Wu的根土复合体模型和Pollen的纤维束模型对抗剪强度增量进行模拟并与实际测定的抗剪强度增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根系主要通过增强土壤的黏聚力来增强土壤的抗剪切强度;(2)植物根系抗拉强度、拔出强度与根系直径都符合幂函数关系,抗拉强度和拔出强度大小存在阈值,根系大于2mm时,根系拔出强度小于根系抗拉强度,小于2mm时则反之;(3)Wu的根土复合体模型高估植物根系固土效果值平均为26.81%,而纤维束模型对根系提高土壤抗剪强度则平均高估9.82%。[结论]相对于Wu模型,纤维束模型对土壤的固土效果的计算更为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剪切应力 植物根系 根土复合体 纤维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根系固土作用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7
8
作者 田佳 曹兵 及金楠 《中国农学通报》 2015年第21期209-219,共11页
植物根系固土作用模型研究已历经近40年,从简单的极限平衡模型到复杂的有限元和离散元数值模型,已发展到10余种。总结这些根系固土作用模型不仅对揭示根系加固土壤作用的力学机制和分析林地边坡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对根系固土作用模... 植物根系固土作用模型研究已历经近40年,从简单的极限平衡模型到复杂的有限元和离散元数值模型,已发展到10余种。总结这些根系固土作用模型不仅对揭示根系加固土壤作用的力学机制和分析林地边坡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对根系固土作用模型未来的研究方向也具有积极指导意义。笔者对根系固土作用模型分2部分进行综述,第一部分主要介绍根系固土作用的理论模型,包括:Wu模型、倾斜根系模型、位移模型、纤维束模型、根束增强模型和能量模型,以及这些模型的应用条件、模型优缺点、适用范围等。第二部分主要综述根系固土作用的数值模型,包括:有限元数值模型、离散元数值模型和造林边坡稳定性分析数值模型,并详细比较了有限元与离散元数值模型的优缺点和在造林边坡稳定性分析上的应用。最后探讨了目前根系固土作用模型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系固土 Wu模型 位移模型 纤维束模型 增强模型 能量法模型 数值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样巴西劈裂试验声发射能量幂律分布规律 被引量:11
9
作者 任松 赵云峰 +1 位作者 张军伟 蒋翔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81-585,共5页
为了研究煤拉伸破坏过程中声发射能量分布规律,以及采用平均场理论的纤维束模型在煤拉伸破坏过程中声发射特征数值模拟的适用性,对原煤进行不同加载速率下的巴西劈裂试验.结果表明,煤样抗拉试验中声发射能量概率密度分布符合幂律分布,... 为了研究煤拉伸破坏过程中声发射能量分布规律,以及采用平均场理论的纤维束模型在煤拉伸破坏过程中声发射特征数值模拟的适用性,对原煤进行不同加载速率下的巴西劈裂试验.结果表明,煤样抗拉试验中声发射能量概率密度分布符合幂律分布,其幂律分布指数与平均场理论模型的预测分布指数相近;不同时间区间的声发射能量概率密度分布也满足幂律分布;试验结果与采用平均场理论纤维束模型数值模拟结果相符,为纤维束模型参数确定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西劈裂 声发射能量 幂律分布 平均场理论 纤维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卸载响应比(LURR)响应量的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余怀忠 尹祥础 梁乃刚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98-302,共5页
加卸载响应比(LURR)理论以响应比值Y来刻画孕震区介质的损伤演化进程。在计算Y值时可选择能量(Benioff应变)、模量(应变)等多种物理量做响应。本文通过理论和实验方法对使用不同响应量时Y值演化趋势的异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Y达到峰... 加卸载响应比(LURR)理论以响应比值Y来刻画孕震区介质的损伤演化进程。在计算Y值时可选择能量(Benioff应变)、模量(应变)等多种物理量做响应。本文通过理论和实验方法对使用不同响应量时Y值演化趋势的异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Y达到峰值之前具有相似地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卸载响应比 响应量 损伤力学 纤维束模型 地震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超限高层塔楼大震动力弹塑性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龙生 郑少鹏 《广东土木与建筑》 2020年第8期1-5,共5页
某东塔楼是复杂的超限高层写字楼,需要进行罕遇地震下的动力弹塑性分析。采用通用有限元ABAQUS软件和YJKEP软件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通过整体反应指标和构件的损伤情况以此来验证该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结果表明2种软件计算... 某东塔楼是复杂的超限高层写字楼,需要进行罕遇地震下的动力弹塑性分析。采用通用有限元ABAQUS软件和YJKEP软件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通过整体反应指标和构件的损伤情况以此来验证该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结果表明2种软件计算出来的位移均能满足“大震不倒”的设防要求,破坏顺序与破坏程度的规律相似,剪力墙在相同的配筋下ABAQUS软件计算的一片墙体损伤比较严重,滑动支座的滑移量在不同软件出现的最大响应的波不一致,得出复杂结构需要不同的软件进行动力弹塑性对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限高层 弹塑性时程分析 罕遇地震 损伤 滑动支座 纤维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岩单轴蠕变声发射能量统计与断面形貌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姜德义 何怡 +4 位作者 欧阳振华 潘鹏志 王小书 谢凯楠 蒋翔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436-1442,共7页
为了研究砂岩蠕变过程声发射信号的统计特征,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了砂岩的长期和阶梯加载蠕变试验,并采集了全过程声发射信号。利用直方统计和最大似然估计分别分析了声发射能量统计特征,并对破裂断面进行了三维激光扫描重构,结果表明:... 为了研究砂岩蠕变过程声发射信号的统计特征,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了砂岩的长期和阶梯加载蠕变试验,并采集了全过程声发射信号。利用直方统计和最大似然估计分别分析了声发射能量统计特征,并对破裂断面进行了三维激光扫描重构,结果表明:长期与阶梯加载蠕变具有相似的声发射信号形貌,但是阶梯加载蠕变声发射率明显大于长期蠕变结果;长期蠕变和阶梯加载蠕变所产生的声发射信号的能量概率密度都满足幂律分布,且利用直方统计与最大似然估计两种方法都得到相似的幂律指数,可信度较高。蠕变的幂律指数不同于已有的单轴压缩结果而更接近于地震幂律指数结果;相较单轴压缩的较光滑破裂面,蠕变破坏面光滑度欠缺并伴有阶梯状断痕,和包含弹性-损伤混合纤维的纤维束模型的假设与结果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蠕变 声发射 幂律分布 纤维束模型 断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 MECHANICAL ANALYSIS OF 3-D WOVEN COMPOSITES 被引量:2
13
作者 周光明 周储伟 王新峰 《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EI 2004年第3期163-167,共5页
A micro mechanical model is carried out to predict micro stresses and macro elastic properties of 3-D woven composites. A unit cell is composed of two phases. One is fiber yarn and the other is resin or fiber yarn in ... A micro mechanical model is carried out to predict micro stresses and macro elastic properties of 3-D woven composites. A unit cell is composed of two phases. One is fiber yarn and the other is resin or fiber yarn in transverse. The additional shearing introduced by bending of fiber yarn is considered. The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microstructure is also discussed. This model is applied to the analysis of a 3-D woven graphite/epoxy composite. Micro stresses of the cell are studied, and then macro modulus is obtained by employing the average method. The predictions agree well with experimental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 mechanics 3-D woven composites Galerkin meth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amage evaluation of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based on a combined fiber beam model 被引量:1
14
作者 SHANG Bing LIU ZhanLi ZHUANG Zhuo 《Science China(Physics,Mechanics & Astronomy)》 SCIE EI CAS 2014年第4期723-730,共8页
In order to analyze and simulate the impact collapse or seismic response of the reinforced concrete(RC)structures,a combined fiber beam model is proposed by dividing the cross section of RC beam into concrete fiber an... In order to analyze and simulate the impact collapse or seismic response of the reinforced concrete(RC)structures,a combined fiber beam model is proposed by dividing the cross section of RC beam into concrete fiber and steel fiber.The stress-strain relationship of concrete fiber is based on a model proposed by concrete codes for concrete structures.The stress-strain behavior of steel fiber is based on a model suggested by others.These constitutive models are implemented into a general finite element program ABAQUS through the user defined subroutines to provide effective computational tools for the inelastic analysis of RC frame structures.The fiber model proposed in this paper is validated by comparing with experiment data of the RC column under cyclical lateral loading.The damage evolution of a three-dimension frame subjected to impact loading is also investig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 frame structure fiber model beam-column element dynamic response IMPAC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