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2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紫外诱变高产纤维素酶嗜盐菌株
1
作者 王传旭 于慧瑛 +5 位作者 李云杰 王卓 杨静 杨瑾 何秋瑞 李新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5-186,共12页
提高纤维素酶的活性和稳定性对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从运城盐湖的湖水样本中筛选出具有纤维素酶活性的嗜盐菌株Y3.通过革兰氏染色、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初步鉴定其为Bacillus stercoris.研究发现Y3的最适培... 提高纤维素酶的活性和稳定性对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从运城盐湖的湖水样本中筛选出具有纤维素酶活性的嗜盐菌株Y3.通过革兰氏染色、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初步鉴定其为Bacillus stercoris.研究发现Y3的最适培养条件为15.0%NaCl、45.0℃和pH=8.0,纤维素酶的最适反应条件为20.0%NaCl、45.0℃、pH=9.0,三氯甲烷对其活性影响较小.经紫外诱变后获得的Y3M菌株,其纤维素酶活性显著提高,在20.0%NaCl、50.0℃、pH=9.0条件下活性达到(102.4±3.7)U/mL,为诱变前的2.14倍.紫外诱变优化提高了Y3菌株纤维素酶的活性和稳定性,使其在复杂环境中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酶 运城盐湖 紫外诱变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酶及无氟化合物处理棉织物的疏水性研究
2
作者 刘海峰 王伟贤 +3 位作者 王义珍 李瑞 黄平 曾晖 《棉纺织技术》 2025年第2期7-11,共5页
探讨纤维素酶及无氟化合物处理棉织物的润湿性。利用纤维素酶与棉织物的温和水解反应,在纤维表面刻蚀形成粗糙结构,再通过引入长链硅氧烷分子降低表面能得到超疏水棉织物,探究了低表面能处理条件对超疏水效果的影响。试验表明:引入的硅... 探讨纤维素酶及无氟化合物处理棉织物的润湿性。利用纤维素酶与棉织物的温和水解反应,在纤维表面刻蚀形成粗糙结构,再通过引入长链硅氧烷分子降低表面能得到超疏水棉织物,探究了低表面能处理条件对超疏水效果的影响。试验表明:引入的硅氧烷分子侧链越长则表面能越低,硅氧烷体积分数控制在5%时试验体系可最优化降低其表面能,认为通过此法制备的超疏水棉织物具有良好的长效疏水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酶 无氟 超疏水 润湿 棉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来源纤维素酶CelL7的异源表达、酶学表征及生物膜清除作用
3
作者 翁晓敏 胡诗琦 +2 位作者 蔡佳琪 洪健渠 严芬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4-132,共9页
从海洋细菌Zobellia sp.B2中克隆新型纤维素酶CelL7基因,同时添加碳水化合物结合模块家族3(carbohydrate-binding module family 3,CBM3)基因构建融合基因CelL7-CBM3,并实现其编码的融合蛋白CelL7-CBM3在大肠杆菌BL21中实现异源表达,利... 从海洋细菌Zobellia sp.B2中克隆新型纤维素酶CelL7基因,同时添加碳水化合物结合模块家族3(carbohydrate-binding module family 3,CBM3)基因构建融合基因CelL7-CBM3,并实现其编码的融合蛋白CelL7-CBM3在大肠杆菌BL21中实现异源表达,利用亲和层析柱获得纯化蛋白。CelL7基因序列全长1 077 bp,编码358个氨基酸残基,理论蛋白分子质量为40.39 kDa。CelL7和CelL7-CBM3的比酶活力分别为2 249.81 U/mg和2 915.75 U/mg。CelL7与CelL7-CBM3的最适反应温度均为50℃,最适pH值分别为5.0和5.5,Mn^(2+)和Fe^(2+)能激活CelL7,Cu^(2+)抑制CelL7的活力,CelL7可降解羧甲基纤维素钠、纤维二糖和木聚糖。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底物时,CelL7-CBM3的米氏常数(K_(m))为11.70 mg/mL,较CelL7的K_(m)(13.23 mg/mL)有所降低,表明添加结合结构域后的融合酶对羧甲基纤维素钠的亲和力增强;最大反应速率(V_(max))为175.44 mg/(mL·min),催化常数(K_(cat))为2.78 s^(-1),K_(cat)/K_(m)为0.24 mL/(mg·s),与CelL7相比变化不大。生物膜清除实验表明,10.0~60.0μg/mL的CelL7和30.0~60.0μg/mL CelL7-CBM3能够有效分散生物膜,减少生物膜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酶 异源表达 结构域融合 生物膜清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元低共熔溶剂在木质纤维素酶解性能改善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
4
作者 易文博 谭丽萍 刘同军 《齐鲁工业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25-35,共11页
利用木质纤维素生产燃料和化学品是解决现阶段能源危机的有效途径之一。尽管木质纤维素的预处理技术受到广泛研究,但传统预处理技术的高能源需求、高成本以及设备抗腐蚀技术的限制催生了新型预处理工艺的发展。低共熔溶剂(deep eutectic... 利用木质纤维素生产燃料和化学品是解决现阶段能源危机的有效途径之一。尽管木质纤维素的预处理技术受到广泛研究,但传统预处理技术的高能源需求、高成本以及设备抗腐蚀技术的限制催生了新型预处理工艺的发展。低共熔溶剂(deep eutectic solvents,DES)的出现有效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并大大提高了木质纤维素的转化效率。目前,二元低共熔溶剂(binary deep eutectic solvents,BDES)的应用与研究较为广泛,效率更高且具有针对性的三元低共熔溶剂(ternary deep eutectic solvents,TDES)也在逐渐发展中。本研究对TDES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包括含醇和酸的TDES、含有机分子化合物的TDES、含金属卤化物的TDES和含有两种不同酸的TDES),探讨了上述TDES在木质纤维素预处理后酶解性能改善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对联合预处理方法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DES在不同研究方向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低共熔溶剂 木质纤维素 预处理 木质素 纤维素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酶青贮玉米秸秆对肉牛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及屠宰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曹静 曹华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7-140,共4页
文章旨在探究纤维素酶青贮玉米秸秆对肉牛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及屠宰性能的影响。试验选择200头健康的西门塔尔杂交肉牛,每头体重(500±5.50)kg,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牛,其中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混合精料+玉... 文章旨在探究纤维素酶青贮玉米秸秆对肉牛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及屠宰性能的影响。试验选择200头健康的西门塔尔杂交肉牛,每头体重(500±5.50)kg,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牛,其中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混合精料+玉米秸秆青贮,精粗比为45:55),3个试验组分别饲喂混合精料+0.5%、1%和2%纤维素酶处理的玉米秸秆青贮。预试验14 d,正式试验90 d。结果表明,玉米秸秆青贮添加0.5%、1%、2%纤维素酶后,显著提高了试验组肉牛终末体重(FBW)、平均日增重(ADG)和平均日采食量(ADFI)(P<0.05),显著降低了料重比(F/G)(P<0.05);添加0.5%、1%、2%纤维素酶后,显著提高了试验组肉牛对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的表观消化率(P<0.05);与对照组相比,添加0.5%、1%、2%的纤维素酶后,肉牛的胴体重、屠宰率和眼肌面积显著提高(P<0.05),肉牛的背膘厚度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纤维素酶青贮玉米秸秆对肉牛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及屠宰性能有显著影响,且纤维素酶的添加量为2%时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青贮 纤维素酶 肉牛生长性能 养分表观消化率 屠宰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酶刻蚀法辅助制备超疏水材料及其油水分离应用
6
作者 刘海峰 刘伟鹏 +3 位作者 禹筱元 肖勇 王伟贤 曾晖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4-271,共8页
以棉织物为主要材料,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HDTMS)为低表面能物质,采用纤维素酶刻蚀法和浸涂法制备出了超疏水棉织物。制备的超疏水棉织物具有良好的超疏水性(接触角154.4°)、耐洗涤性和抗污性,以该材料作为分离膜的油水分离装置... 以棉织物为主要材料,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HDTMS)为低表面能物质,采用纤维素酶刻蚀法和浸涂法制备出了超疏水棉织物。制备的超疏水棉织物具有良好的超疏水性(接触角154.4°)、耐洗涤性和抗污性,以该材料作为分离膜的油水分离装置实现了多种油水混合物的高效分离,并且具有良好的重复使用性,对四氯化碳-水、正十六烷-水混合液重复工作循环25次后的分离效率仍能达到95%以上。该实验方法对环境友好、安全性高、成本低,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疏水 纤维素酶 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 棉织物 油水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脆片生产工艺优化及纤维素酶解处理对其品质的影响
7
作者 利杰梅 刘兴隆 +1 位作者 黄嘉雯 符珍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5年第1期115-123,共9页
为充分利用葛根资源,提高葛根产品的附加值,该研究以广西藤县葛根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响应面优化试验确定葛根脆片的最佳生产工艺。结果表明,油炸葛根脆片的最优工艺参数为初炸温度124℃、初炸时间6 min、复炸温度164℃、复炸时间54... 为充分利用葛根资源,提高葛根产品的附加值,该研究以广西藤县葛根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响应面优化试验确定葛根脆片的最佳生产工艺。结果表明,油炸葛根脆片的最优工艺参数为初炸温度124℃、初炸时间6 min、复炸温度164℃、复炸时间54 s,该条件下的葛根脆片口感酥脆,油腻感适中,感官评分为84.80。此外,通过纤维素酶水解葛根片探究其对葛根脆片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经处理的葛根脆片组相比,酶解后的葛根脆片表面孔隙更多、更小,水分含量较高(4.66%),脂肪含量更高(20.73%),硬度(15.20 N)与脆度(16.04 N)也更大,色泽偏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脆片 工艺优化 感官评价 纤维素酶 品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食物诱导东亚飞蝗肠道高产纤维素酶菌株筛选
8
作者 张进财 杨禹 王颖娟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25年第1期107-110,共4页
通过利用皇竹草、玉米秸秆、麦麸饲养东亚飞蝗,诱导建立肠道菌群,测定纤维素、半纤维素的消化率,利用羧甲基纤维素钠培养基和刚果红透明圈染色法,分离筛选肠道高产纤维素酶菌株并测定纤维素酶活力。结果表明:从3种纤维素源诱导东亚飞蝗... 通过利用皇竹草、玉米秸秆、麦麸饲养东亚飞蝗,诱导建立肠道菌群,测定纤维素、半纤维素的消化率,利用羧甲基纤维素钠培养基和刚果红透明圈染色法,分离筛选肠道高产纤维素酶菌株并测定纤维素酶活力。结果表明:从3种纤维素源诱导东亚飞蝗肠道菌群中,筛选出9株高产纤维素分解菌,其中M-3、H-1菌株的酶活力比其他7株的活力高;M-3最高,达127.98 U/mL;H-1次之,为94.24U/mL;3种饲料中麦麸饲养的东亚飞蝗肠道内分离得到M-3菌株酶活力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 纤维素酶 纤维素降解菌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酶辅助超声波提取桑叶多酚的工艺研究
9
作者 杨帆 郑佳欣 +1 位作者 杨腾彬 董树国 《广州化工》 2025年第3期92-94,共3页
研究纤维素酶辅助超声波提取桑叶多酚的最佳工艺条件。利用纤维素酶辅助超声波提取桑叶多酚,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桑叶多酚提取率为指标,选择酶解温度、酶解时间、料液比与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利用正交试验优化工艺条件。正交试验结... 研究纤维素酶辅助超声波提取桑叶多酚的最佳工艺条件。利用纤维素酶辅助超声波提取桑叶多酚,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桑叶多酚提取率为指标,选择酶解温度、酶解时间、料液比与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利用正交试验优化工艺条件。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对桑叶多酚提取率的影响依次为提取时间、酶解温度、料液比、酶解时间。纤维素酶辅助超声波提取桑叶多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为50℃、酶解时间为25 min、料液比为1∶35 g/mL,提取时间为40 min。纤维素酶解超声波提法可以提高桑叶多酚提取效率,能够用于桑叶多酚的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 多酚 纤维素酶 超声波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质素对纤维素酶酶解抑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安艳霞 刘欣 +3 位作者 李占超 赵阳 张剑 李梦琴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34,共12页
在木质素对纤维素酶酶解形成的空间位阻、非生产性吸附等的基础上,重点综述了预处理、木质素的分布、相对分子质量、官能团及化学键、改性木质素,以及木质素酚类衍生物等对纤维素酶酶解抑制的影响,探讨了不同类型木质素对降低纤维素酶... 在木质素对纤维素酶酶解形成的空间位阻、非生产性吸附等的基础上,重点综述了预处理、木质素的分布、相对分子质量、官能团及化学键、改性木质素,以及木质素酚类衍生物等对纤维素酶酶解抑制的影响,探讨了不同类型木质素对降低纤维素酶酶解抑制的作用。借助现代技术分析手段,采取有效措施以期实现对木质素结构的定向调控,降低木质素对纤维素酶酶解抑制,减少纤维素酶酶解的成本。最后针对预处理成本、预处理对环境影响等问题及绿色、高效的纤维素酶酶解技术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 纤维素酶 空间位阻 非生产性吸附 改性木质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酶辅助提取马齿苋总黄酮工艺优化及抑菌分析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清筱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4年第4期131-139,共9页
用纤维素酶处理马齿苋,利用响应面设计,从纤维素酶添加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酶解pH值四个因素优化纤维素酶处理后的黄酮提取率。对马齿苋提取物粗粉中的总黄酮进行抑菌试验。结果表明:脱脂后的马齿苋经测定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为5.32%... 用纤维素酶处理马齿苋,利用响应面设计,从纤维素酶添加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酶解pH值四个因素优化纤维素酶处理后的黄酮提取率。对马齿苋提取物粗粉中的总黄酮进行抑菌试验。结果表明:脱脂后的马齿苋经测定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为5.32%。最佳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50℃,酶的添加量0.6%,酶解时间1.8 h,酶解的pH值4.5,所得黄酮提取率6.09%,与未经酶处理相比,提取率提高1.14倍。对验证试验的黄酮粗粉进行抑菌试验,表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较好。马齿苋经过纤维素酶酶解后,黄酮分子从细胞内溶出,提高马齿苋黄酮的提取率,提取的黄酮粗粉有抑菌活性,本研究为马齿苋黄酮的分离纯化、功能性研究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齿苋 总黄酮 纤维素酶 响应面法 提取率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秸秆日粮添加纤维素酶对肉羊生长性能、养分消化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12
作者 郭帅 王颖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33-36,共4页
文章旨在探究小麦秸秆日粮添加纤维素酶对肉羊生长性能、养分消化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将48只体重(21±1)kg的肉羊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肉羊饲喂基础日粮(精粗比为4∶6),其余3组分别用0.1%、0.3%和0.5%纤维素酶处理的小麦秸秆替代... 文章旨在探究小麦秸秆日粮添加纤维素酶对肉羊生长性能、养分消化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将48只体重(21±1)kg的肉羊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肉羊饲喂基础日粮(精粗比为4∶6),其余3组分别用0.1%、0.3%和0.5%纤维素酶处理的小麦秸秆替代基础日粮中的小麦秸秆,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预试验14 d,正式试验60 d。结果表明,小麦秸秆日粮添加0.1%、0.3%和0.5%的纤维素酶可显著提高肉羊的平均日增重(ADG),显著降低料重比(F/G)(P <0.05),添加0.1%的纤维素酶后肉羊的平均日采食量(ADFI)显著提高(P <0.05);小麦秸秆日粮添加0.1%、0.3%和0.5%的纤维素酶后肉羊对干物质(DM)、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的表观消化率均显著提高(P <0.05),但对粗蛋白质(CP)和粗脂肪(EE)的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 0.05);小麦秸秆日粮添加0.1%、0.3%和0.5%的纤维素酶后肉羊养殖的增重收入和经济效益显著提高(P <0.05),且添加量为0.3%时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秸秆饲料 纤维素酶 肉羊生长性能 养分消化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处理与纤维素酶协同提取山楂总多酚的工艺优化研究
13
作者 周志红 赵昕 +1 位作者 胡勤 肖明明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4年第11期152-155,共4页
目的:优化超声波处理与纤维素酶协同提取山楂总多酚的工艺条件。方法:以总多酚得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优化山楂总多酚的提取工艺。结果:最佳工艺条件为:纤维素酶添加量5%、乙醇体积分数62%、超声温度58℃、液料比40:1(mL/g... 目的:优化超声波处理与纤维素酶协同提取山楂总多酚的工艺条件。方法:以总多酚得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优化山楂总多酚的提取工艺。结果:最佳工艺条件为:纤维素酶添加量5%、乙醇体积分数62%、超声温度58℃、液料比40:1(mL/g)、超声功率240 W、超声时间30 min。在此条件下,山楂总多酚的得率为(80.46±1.62)mg/g。结论:该优化工艺简便、可行,可为山楂多酚的深入研究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楂总多酚 超声波处理 纤维素酶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酶产生菌的筛选及功能菌NF-101的全基因分析与产酶工艺优化
14
作者 张智 王蒙爱 +5 位作者 冯丽荣 郑莹 盛新和 章圣龙 蒋士龙 解庆刚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7-118,共12页
我国北方地区是主要的农作物产区,以种植秸秆为主。为了合理利用农作物的自然资源,并寻找高效纤维素降解菌,该研究从东北三省20个地点采集100件样品。经初筛分离得到可分解纤维素的菌种2052株,初步鉴定为细菌1207株、霉菌598株、及放线... 我国北方地区是主要的农作物产区,以种植秸秆为主。为了合理利用农作物的自然资源,并寻找高效纤维素降解菌,该研究从东北三省20个地点采集100件样品。经初筛分离得到可分解纤维素的菌种2052株,初步鉴定为细菌1207株、霉菌598株、及放线菌195株,保存至-80℃超低温冰箱,以作为建立降解纤维素酶功能菌库储备菌种。经复筛得到16株产纤维素酶能力较高的功能菌,经16S rDNA及生理生化鉴定,为粘质沙雷氏菌、地衣芽孢杆菌、耐盐芽孢杆菌等,其中产酶能力最强的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us)NF-101。经单因素及响应面优化,NF-101最佳产酶培养基为羧甲基纤维素钠0.75 wt.%,蛋白胨0.6 wt.%,磷酸二氢钾0.2 wt.%,硫酸镁0.05 wt.%。最佳工艺条件为接种量4%,初始pH值7.0,温度37℃,培养时间72 h,优化后滤纸酶活达到181.22 U/mL,与优化前相比提高了约3.63倍。对NF-101进行全基因分析,证明该菌为高效降解纤维素酶优势菌株,并为纤维素酶降解实验提供优势菌株及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种选育 纤维素酶 产酶条件优化 全基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齿苋多酚的半纤维素酶提取工艺优化及在蛋鸡中应用研究
15
作者 李清筱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70-77,共8页
研究旨在优化马齿苋多酚的提取工艺并探讨马齿苋多酚在蛋鸡上的应用效果,以半纤维素酶添加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进行单因素试验,并按照单因素试验结果设计响应面优化试验,然后将提取的多酚化合物分别按0.1%、0.2%、0.3%、0.4%添加在... 研究旨在优化马齿苋多酚的提取工艺并探讨马齿苋多酚在蛋鸡上的应用效果,以半纤维素酶添加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进行单因素试验,并按照单因素试验结果设计响应面优化试验,然后将提取的多酚化合物分别按0.1%、0.2%、0.3%、0.4%添加在蛋鸡基础日粮中,研究马齿苋多酚对蛋鸡生产性能和蛋黄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马齿苋多酚的半纤维素酶提取工艺响应面法优化后最优提取工艺为:酶解温度45℃、酶解时间6 h、酶添加量1.7%,在此条件下多酚得率为8.77%;随马齿苋多酚化合物添加比例的增加,蛋鸡的平均日采食量、产蛋率、平均蛋重、蛋黄的抗氧化能力逐渐增加,而料蛋比逐渐减小。结果表明,用半纤维素酶优化提取马齿苋中的多酚化合物,多酚得率为8.77%;将提取的多酚化合物添加到蛋鸡日粮中,可节省饲料,改善蛋鸡的生产性能和鸡蛋的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齿苋多酚 纤维素酶 多酚化合物得率 蛋鸡生产性能 抗氧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氏乳杆菌和纤维素酶对全株玉米青贮饲料营养成分、发酵品质及有氧稳定性的影响
16
作者 郑爱华 刘玉 +1 位作者 林萌萌 麻小凤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24年第4期11-14,共4页
为探究添加布氏乳杆菌和纤维素酶对全株玉米青贮饲料营养成分、发酵品质及有氧稳定性的影响,本研究以全株玉米为原料进行裹包青贮,共设4个处理组,分别为无青贮添加剂对照组(CK组)、1 g/t布氏乳杆菌添加组(LB组)、100 g/t纤维素酶添加组... 为探究添加布氏乳杆菌和纤维素酶对全株玉米青贮饲料营养成分、发酵品质及有氧稳定性的影响,本研究以全株玉米为原料进行裹包青贮,共设4个处理组,分别为无青贮添加剂对照组(CK组)、1 g/t布氏乳杆菌添加组(LB组)、100 g/t纤维素酶添加组(CE组)及1 g/t布氏乳杆菌+100 g/t纤维素酶添加组(LC组),每个处理组3个重复。青贮60 d后,采集样品对青贮饲料的营养成分、发酵品质及有氧稳定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与CK组相比,CE组和LC组青贮饲料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和粗蛋白(CP)含量显著升高(P<0.05),粗纤维(CF)含量显著降低(P<0.05);CE组和LC组青贮饲料的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显著低于CK组和LB组(P<0.05),相对饲用价值(RVF)显著高于CK组和LB组(P<0.05);LB组、CE组和LC组青贮饲料的乳酸(LA)含量显著高于CK组(P<0.05);LB组和LC组青贮饲料中乙酸(AA)含量显著高于CE组和CK组(P<0.05);LB组和LC组青贮饲料的有氧稳定性显著高于CE组和CK组(P<0.05)。本研究表明,添加布氏乳杆菌和纤维素酶均能改善全株玉米青贮效果,且同时添加1 g/t布氏乳杆菌和100 g/t纤维素酶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氏乳杆菌 纤维素酶 全株玉米青贮 营养成分 发酵品质 有氧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食料中添加纤维素酶对羔羊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尹鹏飞 王继卿 +6 位作者 郝志云 霍应栋 王元生 赵海碧 王尚龙 唐德富 任春燕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170-3182,共13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开食料中添加纤维素酶对羔羊断奶前和断奶后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瘤胃发酵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初生重相近的24只10日龄湖羊公羔,随机分为2组,每组12只。对照组饲喂未添加纤维素酶的开食料,试验组饲喂添加0.1... 本试验旨在研究开食料中添加纤维素酶对羔羊断奶前和断奶后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瘤胃发酵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初生重相近的24只10日龄湖羊公羔,随机分为2组,每组12只。对照组饲喂未添加纤维素酶的开食料,试验组饲喂添加0.1%纤维素酶的开食料。试验期111 d。羔羊1~9日龄随母羊采食哺乳,10日龄与母羊分开,单栏饲养,并开始饲喂代乳粉和开食料,61日龄断代乳粉。结果表明:1)断奶前和断奶后,开食料中添加纤维素酶显著降低羔羊平均日采食量(ADFI)(P<0.05);断奶前,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羔羊平均日增重(ADG)显著提高(P<0.05),料重比(F/G)显著降低(P<0.05);断奶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羔羊ADG显著降低(P<0.05)。2)开食料中添加纤维素酶显著提高羔羊断奶前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消化率(P<0.05),并显著提高断奶后干物质(DM)和有机物(OM)消化率(P<0.05)。3)断奶前和断奶后,开食料中添加纤维素酶显著降低羔羊瘤胃氨态氮和异戊酸含量(P<0.05);断奶前,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羔羊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乙酸、丙酸和丁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瘤胃pH显著降低(P<0.05);断奶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乙酸、丙酸、异丁酸和戊酸均显著降低(P<0.05)。4)断奶前,开食料中添加纤维素酶显著提高羔羊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葡萄糖(GLU)含量及谷丙转氨酶(ALT)活性(P<0.05),显著降低血清球蛋白(GLB)和尿素(UREA)含量(P<0.05);断奶后,开食料中添加纤维素酶显著提高血清GLB和总胆固醇(TC)提高(P<0.05),显著降低血清ALB、UREA和GLU含量(P<0.05)。综上所述,开食料中添加纤维素酶能够提高羔羊断奶前和断奶后对饲粮养分的消化率,改善断奶前瘤胃发酵,提高其断奶前生长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羔羊 纤维素酶 生长性能 养分消化率 瘤胃发酵 血清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杂粕型饲粮中添加复合纤维素酶对蛋鸡生产性能、肝脏糖代谢、内源消化酶活性和肠道中葡萄糖转运载体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常丹萍 刘观忠 +6 位作者 杨博文 赵国先 张东远 冯志华 李茜 张海华 王珏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35-945,共11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玉米-杂粕型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复合纤维素酶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肝脏中糖代谢相关酶活性、内源消化酶活性以及肠道中葡萄糖转运载体基因表达的影响,并筛选出复合纤维素酶的适宜添加量。选取288只健康状况良好的5... 本试验旨在研究玉米-杂粕型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复合纤维素酶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肝脏中糖代谢相关酶活性、内源消化酶活性以及肠道中葡萄糖转运载体基因表达的影响,并筛选出复合纤维素酶的适宜添加量。选取288只健康状况良好的53周龄海兰褐蛋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对照组饲喂玉米-杂粕(豆粕-棉籽粕-菜籽粕)型饲粮,3个试验组在玉米-杂粕型饲粮中分别添加200、400、600 mg/kg复合纤维素酶(主要成分为纤维素酶、木聚糖酶、淀粉酶和蛋白酶)。预试期7 d,正试期84 d。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400 mg/kg组产蛋率显著提高(P<0.05),料蛋比和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降低(P<0.05)。2)玉米-杂粕型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复合纤维素酶对蛋鸡蛋品质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3)与对照组相比,玉米-杂粕型饲粮中添加400或600 mg/kg复合纤维素酶可以显著提高蛋鸡肝脏中丙酮酸激酶活性(P<0.05)。4)与对照组相比,400 mg/kg组蛋鸡空肠中淀粉酶与胰蛋白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5)与对照组相比,玉米-杂粕型饲粮中添加400或600 mg/kg复合纤维素酶均可以显著提高蛋鸡空肠中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1(SGLT-1)mRNA相对表达量(P<0.05)。综上可知,在玉米-杂粕型饲粮中添加复合纤维素酶可以通过提高饲粮中营养物质的释放量而增强蛋鸡小肠消化酶活性及肝脏中糖代谢相关酶活性,还能提高空肠中SGLT-1 mRNA相对表达量,进而改善生产性能。在本试验条件下,蛋鸡玉米-杂粕型饲粮中复合纤维素酶的最适添加量为400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鸡 复合纤维素酶 玉米-杂粕型饲粮 生产性能 肝脏糖代谢 葡萄糖转运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和纤维素酶对马蹄渣和玉米蛋白粉混合青贮饲料品质及体外瘤胃发酵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赵超 陈琼 +3 位作者 李越 郭勇庆 刘德武 孙宝丽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340-3351,共12页
本试验旨在评价不同添加剂对马蹄渣和玉米蛋白粉混合青贮饲料发酵品质、化学成分、微生物数量和体外瘤胃发酵特性的影响。将马蹄渣和玉米蛋白粉按照76∶24的比例混合均匀作为青贮原料,在青贮时分别进行如下处理:1)不添加乳酸菌和纤维素... 本试验旨在评价不同添加剂对马蹄渣和玉米蛋白粉混合青贮饲料发酵品质、化学成分、微生物数量和体外瘤胃发酵特性的影响。将马蹄渣和玉米蛋白粉按照76∶24的比例混合均匀作为青贮原料,在青贮时分别进行如下处理:1)不添加乳酸菌和纤维素酶(CON组);2)添加1×108CFU/g乳酸菌(LAB组);3)添加50 U/g纤维素酶(CE_(50)组);4)添加100 U/g纤维素酶(CE100组);5)添加1×108CFU/g乳酸菌+50 U/g纤维素酶(LAB+CE50组);6)添加1×108CFU/g乳酸菌+100 U/g纤维素酶(LAB+CE_(100)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设2个平行。混合青贮60 d后打开青贮袋取样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化学成分方面,与CON组相比,青贮时组合添加乳酸菌和纤维素酶可以显著降低混合青贮饲料的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酸性洗涤木质素(ADL)、纤维素、半纤维素含量(P<0.05),同时显著提高粗蛋白质(CP)含量(P<0.05),其中以LAB+CE100组最高。发酵品质方面,LAB、LAB+CE50以及LAB+CE100组混合青贮饲料的pH及氨态氮(NH3-N)含量与CON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同时乳酸和乙酸含量与CON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且以LAB+CE100组最高;单独添加乳酸菌或组合添加乳酸菌与纤维素酶均可显著提高混合青贮饲料中乳酸菌的数量(P<0.05),并降低不良细菌数量或抑制不良细菌的增殖。在体外产气方面,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各组的产气量不断升高,其中LAB+CE100组的产气速率、48 h产气量最高。在体外瘤胃发酵参数方面,各组发酵液pH均在6.56~6.84,且与发酵时间呈负相关趋势;各添加剂组发酵液中总挥发性脂肪酸、乙酸、丙酸、丁酸含量与CON组相比均显著增加(P<0.05);添加乳酸菌的各添加剂组发酵液中乙酸/丙酸比值与CON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见,组合添加乳酸菌和纤维素酶可改善马蹄渣和玉米蛋白粉混合青贮饲料的品质和体外瘤胃发酵特性,其中以添加1×108CFU/g乳酸菌+100 U/g纤维素酶的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纤维素酶 马蹄渣 玉米蛋白粉 混合青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纤维素酶活性及肥力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曾婷 侯萌 +5 位作者 王耀 彭博 汤博宇 赵晓蕊 隋跃宇 焦晓光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3-200,共8页
为揭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纤维素酶活性(soil cellulase activity,SCA)和土壤肥力因子的影响,阐明土壤肥力因子与SCA之间的关系及影响,在黑龙江省海伦市,选择土地利用类型为旱地和有林地的土壤为研究对象,运用通径分析方法,阐明土... 为揭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纤维素酶活性(soil cellulase activity,SCA)和土壤肥力因子的影响,阐明土壤肥力因子与SCA之间的关系及影响,在黑龙江省海伦市,选择土地利用类型为旱地和有林地的土壤为研究对象,运用通径分析方法,阐明土壤肥力因子对SCA的正负效应。结果表明,有林地土壤的有机碳、全氮、全磷、含水率、SCA极显著高于旱地;旱地土壤的pH极显著高于有林地。相关性分析表明,旱地土壤SCA与有机碳、全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有林地土壤SCA与有机碳含量和土壤含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性,与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土壤pH、全氮和含水率是直接显著影响旱地土壤SCA的重要因子,有机碳和全氮对SCA产生间接负效应;有机碳、全氮是决定有林地土壤SCA的主控因子。土壤肥力因子与SCA在旱地与有林地间存在极显著差异,旱地土壤肥力水平与SCA劣于有林地,说明该区域旱地存在长期高强度人为利用,导致旱地的养分状况发生退化,水分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纤维素酶活性 旱地 有林地 土壤肥力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