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负载抗生素的纳米三维支架修复大段骨缺损 被引量:2
1
作者 叶鹏 黄文良 +4 位作者 邓江 邓崇第 张天喜 喻安永 余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0期4812-4817,共6页
背景:前期研究证明利用壳聚糖、丝素蛋白、纳米羟基磷灰石可以制备出具有一定机械性能的纳米三维支架材料。目的: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将左氧氟沙星负载于丝素蛋白/壳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三维支架上,观察其对开放性长骨骨干骨缺损的抗感染... 背景:前期研究证明利用壳聚糖、丝素蛋白、纳米羟基磷灰石可以制备出具有一定机械性能的纳米三维支架材料。目的: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将左氧氟沙星负载于丝素蛋白/壳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三维支架上,观察其对开放性长骨骨干骨缺损的抗感染及修复效果。方法:将3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3组,每组12只。3组均于右侧桡骨中段建立长2.0 cm骨缺损,实验组植入负载抗生素的纳米三维支架材料,对照组植入纳米三维支架材料,空白组未植入任何材料,植入后4个月,进行骨缺损区X射线及组织学检查。结果与结论:(1)植入后1个月,实验组伤口无局部感染化脓,对照组、空白组均出现了局部软组织炎症反应甚至死亡;(2)植入后4个月,实验组骨组织影像学表现与正常骨组织无明显区别,支架完全由正常骨组织替代,有骨髓腔再通;对照组可见骨痂生长,骨质密度低于实验组,未见骨髓腔再通;空白组支架断端已封闭,停止生长,骨折不愈合;(3)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实验组可见成骨细胞成群排列在基质中,细胞形态良好;对照组可见骨细胞、骨基质,还可见新生毛细血管,处于骨髓腔再通早期;空白组可见纤维结缔组织及肌纤维组织生长;实验组Lane-Sandhu组织学评分高于对照组、空白组(P<0.05);(4)结果表明,负载抗生素的丝素蛋白/壳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三维支架在兔桡骨大段骨缺损修复中显示出了良好的抗感染能力、骨支架及骨诱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三维支架 左氧氟沙星 骨组织工程 纳米羟基磷灰石 骨感染 生物材料 抗菌药 氧氟沙星 羟基磷灰石类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F/COL/PLCL和SF/COL/PLLA静电纺丝三维纳米纤维支架材料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刘琪 张忠芮 +4 位作者 殷丽华 程文晓 秦子顺 余红豆 余占海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41-144,共4页
以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的聚乳酸-聚己内酯(PLCL)和聚左旋乳酸(PLLA)为原料,通过静电纺丝法,以70∶30为质量比的SF/COL分别和聚左旋乳酸、聚左旋乳酸-己内酯共混制备不同质量比的纳米纤维支架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热重分... 以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的聚乳酸-聚己内酯(PLCL)和聚左旋乳酸(PLLA)为原料,通过静电纺丝法,以70∶30为质量比的SF/COL分别和聚左旋乳酸、聚左旋乳酸-己内酯共混制备不同质量比的纳米纤维支架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等方法对复合材料的理化性能进行表征并对其交联前后的性能进行探讨和比较。结果表明,SF/COL与高分子聚合物复合后其分子结构和热稳定性变化不明显,交联后复合纳米纤维支架β化程度、结晶度和热稳定性较交联前均有所增加,能形成稳定的分子构象,热稳定性有所提高,在组织工程中可为特定细胞提供结构支持,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聚左旋乳酸 聚左旋乳酸G己内酯 三维纳米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F/COL/PLCL静电纺丝三维纳米纤维支架材料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殷丽华 王红 +5 位作者 张忠芮 黄嵩涛 王家奎 秦子顺 孙琪 余占海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102-8107,共6页
采用静电纺丝法以六氟异丙醇(HFIP)为溶剂,将质量比为70∶30的SF/COL(丝素/胶原)和PLLC(聚左旋乳酸己内酯)共混制备质量比为0∶100,30∶70,50∶50,70∶30,100∶0的8%SF/COL/PLCL的三维纳米纤维支架,25%戊二醛蒸汽交联48h后检测各组比例... 采用静电纺丝法以六氟异丙醇(HFIP)为溶剂,将质量比为70∶30的SF/COL(丝素/胶原)和PLLC(聚左旋乳酸己内酯)共混制备质量比为0∶100,30∶70,50∶50,70∶30,100∶0的8%SF/COL/PLCL的三维纳米纤维支架,25%戊二醛蒸汽交联48h后检测各组比例支架材料的理化性能及生物性能。扫描电镜显示纳米纤维形貌良好,均为纳米级别;X射线衍射结果显示交联后材料结晶度增强,SilkⅠ构象由α-折叠形成稳定的β-折叠;材料交联后为疏水性,PLCL的加入明显改善材料的亲水性能;热稳定性随着PLCL浓度的增加也愈加稳定,交联后尤其明显。细胞培养实验证明,随着培养时间延长,细胞在不同比例的支架上粘附、铺展和增殖均良好,但hPDLSCs与配比为30∶70的SF/COL/PLCL支架复合后增殖速率最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复合三维纳米支架 聚左旋乳酸己内酯 理化性能 生物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F/COL/PLLA静电纺丝三维纳米纤维支架材料的性能研究
4
作者 张忠芮 王红 +5 位作者 高维岳 王家奎 黄嵩涛 殷丽华 王琳 余占海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14081-14086,共6页
基于PLLA(左旋聚乳酸)的优异性能,以六氟异丙醇(HFIP)为溶剂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质量比为0∶100,30∶70,50∶50,70∶30和100∶0的8%SF/COL/PLLA共混纳米纤维支架,并用浓度为25%戊二醛蒸汽交联48h,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仪、... 基于PLLA(左旋聚乳酸)的优异性能,以六氟异丙醇(HFIP)为溶剂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质量比为0∶100,30∶70,50∶50,70∶30和100∶0的8%SF/COL/PLLA共混纳米纤维支架,并用浓度为25%戊二醛蒸汽交联48h,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仪、接触角检测仪对共混材料交联前后的理化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纳米纤维直径均一,分布均匀;交联后SilkI形成稳定的β折叠,结晶度增强,且交联后材料结晶度明显较交联前增强;热稳定性也随着PLLA浓度的增加愈加稳定。交联后的材料接触角均大于90°表明材料为疏水性,PLLA的加入降低了材料的亲水性能。复合人牙周膜干细胞和材料培养,分析材料的生物学性能,结果证明细胞培养5,7和9d时,细胞在不同比例的支架上粘附、铺展和增殖均良好,但细胞与质量比为30∶70的SF/COL/PLCL纤维膜复合生长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三维纳米支架 聚左旋乳酸 理化性能 生物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聚己内酯纳米纤维三维支架对牙周组织再生的影响
5
作者 吴世卿 温志欣 +3 位作者 何翠媚 刘雄 欧阳嘉杰 廖奕翔 《中外医学研究》 2021年第21期13-16,共4页
目的:探讨新型聚己内酯纳米纤维三维支架对牙周组织再生的影响。方法:将24只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每组8只。阴性对照组植入胶原凝胶,实验组植入新型聚己内酯纳米纤维三维支架,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通过micro-CT定量分析、HE染色、组织... 目的:探讨新型聚己内酯纳米纤维三维支架对牙周组织再生的影响。方法:将24只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每组8只。阴性对照组植入胶原凝胶,实验组植入新型聚己内酯纳米纤维三维支架,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通过micro-CT定量分析、HE染色、组织病理评分、Western blot检测和qRT-PCR对骨和组织矿物质相关指标、组织学评分、炎症因子和骨及牙周膜改建相关因子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BMD、TMD、BV/TV、Tb.N、Tb.Th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P<0.05);实验组Tb.Sp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P<0.05);三组组织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炎症相关蛋白IL-6、IL-1b和MCP-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Runx-2mRNA、RANK/OPG mRNA、Collagen-Ⅰ mRNA的相对表达高于阴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新型聚己内酯纳米纤维三维支架能促进牙龈组织、牙周膜组织、骨组织再生,对满足口腔医学临床的应用需求将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与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聚己内酯纳米纤维三维支架 牙周组织再生 胶原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GS/PLLA静电纺丝复合纳米纤维支架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包广洁 钟妮 +4 位作者 张文霞 李燕梅 吕玮 张树江 康宏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67-71,97,共6页
基于聚癸二酸丙三醇酯(PGS)优异的亲水性能,左旋聚乳酸(PLLA)良好的力学性能,以六氟异丙醇(HFIP)为溶剂,将PGS与PLLA按质量比1∶3、1∶1、3∶1配制成25%的纺丝液,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不同比例的新型三维纳米支架。通过扫描电镜、傅... 基于聚癸二酸丙三醇酯(PGS)优异的亲水性能,左旋聚乳酸(PLLA)良好的力学性能,以六氟异丙醇(HFIP)为溶剂,将PGS与PLLA按质量比1∶3、1∶1、3∶1配制成25%的纺丝液,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不同比例的新型三维纳米支架。通过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仪、热重分析仪、Instron微力试验机、接触角测量仪对共纺膜片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共纺膜片分布均匀,交织成网状;共纺膜片中加入PLLA对PGS聚合物结构几乎没有影响;随着PGS含量增加,结晶度呈增强趋势;伴随PLLA质量增加,热稳定性也趋于稳定;加入PGS,PGS/PLLA共纺膜片获得较好的亲水性,支架力学性能也得到改善;PGS/PLLA三维支架和山羊颞下颌关节盘细胞共培养,结果表明关节盘细胞在不同比例支架上粘附、铺展均良好,且在PGS/PLLA(1/3)膜片上生长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GS PLLA 静电纺丝 三维纳米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牙周膜细胞接种于纳米-羟基磷灰石上的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毛钊 毛曦 储成林 《东南国防医药》 2008年第3期161-163,共3页
目的观察人牙周膜细胞接种于三维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上的组织形态学表现。方法将原代培养的人牙周膜细胞接种于三维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上,培养15天后,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生长情况,探讨两者的复合情况。结果作为种子细胞的... 目的观察人牙周膜细胞接种于三维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上的组织形态学表现。方法将原代培养的人牙周膜细胞接种于三维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上,培养15天后,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生长情况,探讨两者的复合情况。结果作为种子细胞的人牙周膜细胞接种到支架材料上后,细胞粘附充分,生长旺盛,并有钙结节和少量胶原纤维形成。结论三维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支架材料是一种比较符合牙周组织工程学条件的支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牙周膜细胞 三维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支架材料 牙周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牙周膜细胞附着于纳米-羟基磷灰石上的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3
8
作者 毛钊 尹英 +1 位作者 毛曦 储成林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9年第8期815-818,I0003,共5页
目的:老年人牙周膜细胞的再生能力相对较低,选择合适的支架材料很重要。文中观察接种在三维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支架材料上的老年人牙周膜细胞组织形态学表现。方法:将原代培养的老年人牙周膜细胞接种于三维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上,在培... 目的:老年人牙周膜细胞的再生能力相对较低,选择合适的支架材料很重要。文中观察接种在三维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支架材料上的老年人牙周膜细胞组织形态学表现。方法:将原代培养的老年人牙周膜细胞接种于三维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上,在培养15 d后,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生长情况,并与青年人牙周膜细胞进行比较。结果:老年人牙周膜细胞接种到支架材料上15 d后表现为星形或多角形,有良好伸展性和对支架材料的黏附性,一定量的钙结节生成,但产生的钙结节量较青年人牙周膜细胞少。结论:老年人牙周膜细胞可以在三维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支架材料上良好生长。三维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支架材料可以作为老年人牙周组织工程治疗中的支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牙周膜细胞 三维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支架材料 牙周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GA-丝素-胶原纳米三维多孔支架材料的制备及细胞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吴刚 董长超 +4 位作者 王光林 高伟强 范红松 肖文谦 张利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007-1011,共5页
目的探讨PLGA-丝素-胶原纳米三维多孔支架的制备方法及细胞相容性。方法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PLGA-丝素-胶原(实验组)及单纯PLGA(对照组)纳米三维多孔支架,扫描电镜观察两组支架材料,测定支架纤维直径、孔隙率、吸水率及抗拉强度。取8只S... 目的探讨PLGA-丝素-胶原纳米三维多孔支架的制备方法及细胞相容性。方法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PLGA-丝素-胶原(实验组)及单纯PLGA(对照组)纳米三维多孔支架,扫描电镜观察两组支架材料,测定支架纤维直径、孔隙率、吸水率及抗拉强度。取8只SD近交系乳鼠双侧臂丛神经及坐骨神经,分离培养SC,S-100免疫组织学观察并测定SC纯度。取第4代SC以5×104个/mL分别与25%、50%及100%浓度的两组支架浸提液进行培养,以DMEM培养作空白对照组。培养1、3、5、7d采用MTT法测定吸光度(A)值。将第4代SC以5×104个/mL密度分别接种至PLGA-丝素-胶原(实验组)和单纯PLGA(对照组)纳米三维多孔支架支架复合培养。复合培养2、4、6d行扫描电镜观察,另于4d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SC在材料上生长情况。结果扫描电镜观察显示两组支架呈相互交联的多孔网状无纺结构。实验组和对照组纤维直径分别为(141±9)nm和(205±11)nm;支架内孔洞相互连通,孔隙率分别为87.4%±1.1%和85.3%±1.3%;吸水率分别为2647%±172%和2593%±161%;抗拉强度分别为(0.32±0.03)MPa和(0.28±0.04)MPa;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1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SC纯度为96.5%±1.3%。MTT检测SC在不同浓度实验组及空白对照组中生长良好,A值均随时间延长而增大,同组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各浓度实验组及空白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镜观察显示,实验组SC在支架上生长良好,4d轴突连接,6d后大量增殖,基质分泌;生长情况优于对照组。复合培养4d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与扫描电镜一致。结论采用静电纺丝方法制备的PLGA-丝素-胶原纳米三维多孔支架安全无毒,具备合适的孔径和孔隙率,适合SC生长,细胞相容性良好,是一种组织工程神经良好的支架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神经 纳米三维多孔支架PLGA 丝素 胶原 SC 细胞相容性 大鼠
原文传递
Ⅱ型胶原-透明质酸构建组织工程软骨复合三维纳米支架的体外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杨泽龙 陈竹 +4 位作者 刘康 白亦光 蒋婷 冯大雄 冯刚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240-1245,共6页
目的探讨Ⅱ型胶原-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构建软骨组织工程复合三维纳米支架的可行性。 方法将Ⅱ型胶原和HA以8∶1(W∶W)比例溶于三氟乙醇和水按1∶1(V∶V)比例混合的溶剂中制成溶液,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三维多孔纳米... 目的探讨Ⅱ型胶原-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构建软骨组织工程复合三维纳米支架的可行性。 方法将Ⅱ型胶原和HA以8∶1(W∶W)比例溶于三氟乙醇和水按1∶1(V∶V)比例混合的溶剂中制成溶液,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三维多孔纳米支架材料,通过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其表面形貌,测定其孔隙率、吸水率、表面接触角和降解率。取1周龄日本大耳兔肋软骨,采用酶消化法制备软骨细胞。取第2代软骨细胞种植于支架上,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 8,CCK-8)评价其细胞黏附性及增殖情况;细胞-支架复合物体外连续培养2周后,行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其生物学形态及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分泌情况。 结果以最佳电纺液浓度为10%、接收距离为10 cm、纺丝注射速度为5 mL/h电纺获得的支架材料,光镜及扫描电镜观察示其孔隙均匀,纳米纤维直径均匀(300~600 nm),孔隙率为89.5% ± 25.0%,表面接触角为(35.6 ± 3.4)°,24 h内支架吸水率可达1 120% ± 34%,48 d内支架降解率可达42.24% ± 1.51%。CCK-8检测结果显示,培养12 h细胞在支架上黏附率可达169.14% ± 11.26%,培养7 d时细胞存活率可达126.03% ± 4.54%。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细胞在支架上黏附增殖情况良好,可分泌ECM;细胞在支架上培养2周后,有类似于软骨陷窝的结构形成。 结论以Ⅱ型胶原-HA制备的复合三维纳米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生物学性能和促进细胞黏附及增殖的能力,是一种良好的组织工程软骨支架材 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软骨 复合三维纳米支架 静电纺丝 Ⅱ型胶原 透明质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