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类型钻井液浸泡对泥岩微观结构及纳米压痕硬度的影响差异性
1
作者 栗涵洁 刘其明 +2 位作者 智慧文 张生军 杨丽 《中外能源》 CAS 2024年第9期48-55,共8页
钻井液对井壁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研究不同类型钻井液浸泡对岩石理化性能、微观结构等的影响差异性,对安全钻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分别选择2种水基型和1种油基型钻井液,对中江气田沙溪庙组长水平井钻井过程中的泥岩掉块开展浸泡实验,利... 钻井液对井壁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研究不同类型钻井液浸泡对岩石理化性能、微观结构等的影响差异性,对安全钻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分别选择2种水基型和1种油基型钻井液,对中江气田沙溪庙组长水平井钻井过程中的泥岩掉块开展浸泡实验,利用XRD、SEM、纳米压痕硬度测试等方法,对比分析两种类型钻井液浸泡对泥岩理化性能、微观结构以及纳米压痕硬度的影响差异性。结果表明,水基型钻井液浸泡后泥岩黏土矿物含量下降率高于油基型钻井液,泥质结构更加疏松,黏土矿物多呈絮粒状,矿物微粒间孔隙、粒边缝,黏土絮粒间微孔缝发育更加明显;两种钻井液浸泡后泥岩纳米压痕硬度均呈明显下降趋势,但在相同浸泡时间内油基型钻井液引起的纳米压痕硬度下降率高于水基型钻井液。在利用纳米压痕硬度变化判断钻井液对岩石的影响时,需结合岩石微观结构综合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液浸泡 泥岩 理化性能 微观结构 纳米压痕硬度 黏土矿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阶梯光栅厚铝膜纳米压痕硬度尺寸效应测试与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宝庆 庞壮 +1 位作者 韦赟杰 于硕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341-344,共4页
为了明确中阶梯光栅厚铝膜硬度特性,从而为中阶梯光栅刻划刀具晶体结构设计奠定基础,对中阶梯光栅厚铝膜进行了纳米压痕硬度测试与分析,表征了厚铝膜硬度特性。首先,对厚铝膜进行纳米压痕试验并提取了试验数据,采用O&P法计算了其硬... 为了明确中阶梯光栅厚铝膜硬度特性,从而为中阶梯光栅刻划刀具晶体结构设计奠定基础,对中阶梯光栅厚铝膜进行了纳米压痕硬度测试与分析,表征了厚铝膜硬度特性。首先,对厚铝膜进行纳米压痕试验并提取了试验数据,采用O&P法计算了其硬度值。然后,通过对硬度值的拟合与分析,得出厚铝膜的硬度变化规律与宏观硬度值。实验与分析结果表明:中阶梯光栅厚铝膜在纳米压痕测试过程中会出现尺寸效应(0~0.2μm压深区间),并且不是单一随着压深增大而减小,而是呈现三个明显的变化区域,并且采用Almasri&Voyiadji模型表征了厚铝膜在压深为0~0.2μm区间的硬度变化特性。硬度值在压深为10~15 nm区间再次出现了三个明显变化区域;因此笔者对厚铝膜进行了金相试验与压入过程的接触分析,试验与分析结果表明:10~15 nm压深区域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厚铝膜晶体发生了屈服。本研究具体表征了中阶梯光栅铝膜纳米压痕硬度尺寸效应变化规律,从晶体力学角度解释了极浅压深条件下硬度值变化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阶梯光栅 纳米压痕硬度 压痕尺寸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塑性应变对纳米压痕硬度尺寸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杨辉 钱林茂 +1 位作者 朱旻昊 周仲荣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24-27,共4页
试验研究了不同预塑性应变条件下纯铁纳米压痕硬度的尺寸效应,发现统计存储位错对应的硬度HM0随预塑性应变的变化与材料拉伸应力-应变曲线有很好的对应关系。纯铁预拉伸应变为0~10%时,透射电镜表明样品内位错组态呈等轴状位错胞。随应... 试验研究了不同预塑性应变条件下纯铁纳米压痕硬度的尺寸效应,发现统计存储位错对应的硬度HM0随预塑性应变的变化与材料拉伸应力-应变曲线有很好的对应关系。纯铁预拉伸应变为0~10%时,透射电镜表明样品内位错组态呈等轴状位错胞。随应变的增加,位错密度急剧增加,导致拉伸应力从150 MPa快速增至320 MPa, 统计存储位错对应的硬度HM0从1.13 GPa迅速增至2.05 GPa。然而,随着应变的进一步增加,纯铁样品内位错组态转变为细条状的变形胞,对应的拉伸应力和硬度HM0增长缓慢。研究有助于揭示纳米压痕硬度尺寸效应的起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压痕硬度 尺寸效应 塑性应变 位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硬度技术在表面工程力学性能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4
作者 张泰华 杨业敏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4期2148-2151,共4页
结合纳米硬度技术测量各类薄膜和块体材料表层的纳米压痕硬度、弹性模量、断裂韧性、膜厚、微结构的弯曲变形,采用纳米划痕硬度技术测量各类薄膜和块体材料的粗糙度、临界附着力、摩擦系数、划痕横剖面。纳米硬度计是检测材料表层微米... 结合纳米硬度技术测量各类薄膜和块体材料表层的纳米压痕硬度、弹性模量、断裂韧性、膜厚、微结构的弯曲变形,采用纳米划痕硬度技术测量各类薄膜和块体材料的粗糙度、临界附着力、摩擦系数、划痕横剖面。纳米硬度计是检测材料表层微米乃至几十纳米力学性能的先进仪器,可广泛应用于表面工程中的质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压痕硬度 纳米划痕硬度 力学性能 表面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痕硬度测试法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其应用 被引量:13
5
作者 刘美华 李鸿琦 +1 位作者 计宏伟 佟景伟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CAS 2008年第9期485-490,共6页
详细分析了压痕硬度测试方法自发展以来所研究的主要内容,即建立不同硬度之间的关系、硬度与弹性性能的关系、硬度与强度的关系、硬度与蠕变性能的关系、材料显微组织对硬度的影响以及硬度在薄膜力学测试中的应用等。其中,研究重点主要... 详细分析了压痕硬度测试方法自发展以来所研究的主要内容,即建立不同硬度之间的关系、硬度与弹性性能的关系、硬度与强度的关系、硬度与蠕变性能的关系、材料显微组织对硬度的影响以及硬度在薄膜力学测试中的应用等。其中,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建立硬度与力学性能参量之间的数学关系方面,即通过压痕硬度测试中获取的有关数据来得到相关的力学参量。同时提出了压痕硬度测试法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痕硬度 纳米压痕硬度 力学性能 薄膜力学 硬度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压痕硬度试验方法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刘美华 王静 王东爱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39-42,共4页
比较系统地分析了传统的布氏、洛氏、维氏、玻氏等七种常用压痕硬度试验法之间及它们与纳米压痕硬度试验法之间的异同,概括地分析了压痕硬度试验法研究的主要内容、现状及应用,讨论了压痕硬度试验法的研究重点———纳米压痕硬度试验法... 比较系统地分析了传统的布氏、洛氏、维氏、玻氏等七种常用压痕硬度试验法之间及它们与纳米压痕硬度试验法之间的异同,概括地分析了压痕硬度试验法研究的主要内容、现状及应用,讨论了压痕硬度试验法的研究重点———纳米压痕硬度试验法。这种试验方法主要是通过对卸载曲线的研究计算被测材料弹性模量及其它相关参数,它在薄膜材料及材料的微区域等方面的力学性能研究中表现出极大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材料 力学性能 纳米压痕硬度试验法 弹性模量 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阶梯光栅厚铝膜硬度计算方法修正 被引量:1
7
作者 庞壮 张宝庆 孙立华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6-79,107,共5页
为了排除Pile-up现象对真空镀制机刻光栅厚铝膜在纳米压痕测试硬度中的影响,获得中阶梯光栅铝膜准确硬度值,提出通过修正O&P法中接触投影面积的新硬度计算方法。首先,参照中阶梯光栅成槽深度,采用连续刚度测试模式,对中阶梯光栅厚... 为了排除Pile-up现象对真空镀制机刻光栅厚铝膜在纳米压痕测试硬度中的影响,获得中阶梯光栅铝膜准确硬度值,提出通过修正O&P法中接触投影面积的新硬度计算方法。首先,参照中阶梯光栅成槽深度,采用连续刚度测试模式,对中阶梯光栅厚铝膜进行压入深度为5μm的纳米压痕硬度测试。其次,对压痕位置进行SEM与AFM测试,结果表明厚铝膜在纳米压痕硬度测试中出现Pile-up现象。最后,对铝膜纳米压痕数据分析、提取,压痕隆起形貌复原等,证明接触面投影面积边缘为抛物线,进而对O&P法中接触投影面积的计算方法进行修正。结果表明:采用纳米压痕硬度测试方法,中阶梯光栅厚铝膜的硬度值随着压深增加而增加,采用修正接触投影面积的硬度修正计算方法获得的硬度值比传统O&P法所得硬度值减少4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阶梯光栅 厚铝膜 纳米压痕硬度 O&P法 接触投影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滑动电接触Au镀层硬度测试方法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永松 沙春生 +3 位作者 范军 陆大光 宋涛 金晶 《计测技术》 2019年第3期65-68,共4页
为了获取一种准确有效的Au镀层显微硬度测试方法以满足航天领域的应用需求,本文采用显微维氏硬度法及纳米压痕硬度法研究了Au镀层在不同测试方法及不同测试载荷下的显微硬度值及其标准方差,并依据相关检测技术标准的要求,就检测方法的... 为了获取一种准确有效的Au镀层显微硬度测试方法以满足航天领域的应用需求,本文采用显微维氏硬度法及纳米压痕硬度法研究了Au镀层在不同测试方法及不同测试载荷下的显微硬度值及其标准方差,并依据相关检测技术标准的要求,就检测方法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文优选的Au镀层显微维氏硬度检测参数及测试数据的判定范围满足标准QJ482,同时还能满足压痕深度小于镀层厚度的1/7,避免了基体对测试结果的影响,测试方法可行,测试数据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镀层 显微维氏硬度 纳米压痕硬度 可行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ructural,mechanical and electronic properties of precipitates in Mg−Zn alloys 被引量:1
9
作者 Tian-zhi ZHANG Yang-zhen LIU +3 位作者 Qing-yun FU Bai-song GUO Wei-hong JIN Zhen-tao YU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8期2507-2520,共14页
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and design of magnesium(Mg)alloys,the structur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important precipitates in Mg−Zn alloys were studied by experiments and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The nano-ind... 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and design of magnesium(Mg)alloys,the structur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important precipitates in Mg−Zn alloys were studied by experiments and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The nano-indentation tests revealed that the hardness of the precipitates initially increased and then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Zn content,and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pure Mg and Zn.The calculation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precipitates stability initially increased and then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Zn concentration.The bulk moduli of the precipitates increased,whereas their shear and Young’s moduli initially increased and then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Zn content.The decreasing order of ductility for these compounds is MgZn_(2)>Mg_(21)Zn_(25)>Mg_(2)Zn_(11)>Mg_(4)Zn_(7).The surface profiles of the compounds revealed that they are obvious anisotropy.Both the degree of covalency and bond length of covalent bonds initially increased and then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Zn cont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Zn alloy nano-indentation MODULUS HARDNESS chemical bond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渣对界面过渡区微力学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2
10
作者 郑克仁 孙伟 +1 位作者 林玮 赵庆新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07-411,共5页
采用纳米压痕技术测试了矿渣取代水泥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30%,50%,80%时的混凝土中实际界面过渡区及邻近区域的纳米压痕硬度和弹性模量分布以了解矿渣对混凝土界面过渡区微力学性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矿渣掺量为30%时,距集料表面25μ... 采用纳米压痕技术测试了矿渣取代水泥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30%,50%,80%时的混凝土中实际界面过渡区及邻近区域的纳米压痕硬度和弹性模量分布以了解矿渣对混凝土界面过渡区微力学性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矿渣掺量为30%时,距集料表面25μm以内区域的弹性模量、纳米压痕硬度明显低于距集料表面25μm以外的区域,而当矿渣掺量达到50%时,弹性模量和纳米压痕硬度沿界面的变化不显著;随矿渣取代水泥质量分数的增加,基体与界面过渡区之间压痕硬度、弹性模量的差值降低,从而使界面过渡区得到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渣 界面过渡区 纳米压痕硬度 弹性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IP1000钢显微组织及不同组织的变形行为 被引量:4
11
作者 熊自柳 蔡庆伍 +2 位作者 江海涛 唐荻 米振莉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9-22,共4页
采用纳米探针研究了TRIP1000钢中不同组织的纳米压痕硬度及变形行为。结果表明:热处理后该钢的显微组织由铁素体、贝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组成;贝氏体比铁素体和奥氏体开始屈服变形时的纳米硬度值高,承受的最大载荷约是铁素体和奥氏体的两倍... 采用纳米探针研究了TRIP1000钢中不同组织的纳米压痕硬度及变形行为。结果表明:热处理后该钢的显微组织由铁素体、贝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组成;贝氏体比铁素体和奥氏体开始屈服变形时的纳米硬度值高,承受的最大载荷约是铁素体和奥氏体的两倍;铁素体在屈服变形时的柯氏气团效应和不稳定的奥氏体在屈服变形时的应力松弛是造成TRIP1000钢屈服失稳的主要原因;稳定的奥氏体在应力松弛前发生了大量塑性变形,屈服失稳时的应变量处于宏观拉伸曲线的应变硬化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P1000钢 显微组织 变形行为 纳米压痕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CAP温变形高碳珠光体钢中亚微米级铁素体的力学性能 被引量:3
12
作者 熊毅 郭志强 +2 位作者 何红玉 卢艳君 张凌峰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36-40,共5页
采用多道次ECAP温变形实现了高碳珠光体钢组织的超细化,利用透射电镜(T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了变形前后珠光体的演变情况,并用纳米压痕技术表征了铁素体相的纳米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经历大应变温变形之后,制备出了晶粒尺度均在亚... 采用多道次ECAP温变形实现了高碳珠光体钢组织的超细化,利用透射电镜(T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了变形前后珠光体的演变情况,并用纳米压痕技术表征了铁素体相的纳米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经历大应变温变形之后,制备出了晶粒尺度均在亚微米量级的超微细复相组织(铁素体+粒状渗碳体),珠光体的组织形态发生由二维层片状向三维等轴状的转变;等轴状亚微米级铁素体相的纳米压痕硬度和Young’s模量分别为4.4 GPa和200 GPa,都略高于原始珠光体组织,当压痕深度超过100 nm之后,纳米压痕硬度呈现出明显的基底效应,而Young’s模量则趋于一致,对基底效应不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AP 珠光体 超微细复相组织 纳米压痕硬度 Young’s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界面过渡区微力学性质对高周疲劳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郑克仁 孙伟 +2 位作者 林玮 赵庆新 张云升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4期305-308,共4页
为了解界面过渡区性质对混凝土高周疲劳性能的影响,采用纳米压痕技术测试了矿渣取代水泥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30%、50%、80%的混凝土中实际界面过渡区及邻近区域的压痕硬度分布,并测试相应配合比混凝土在不同应力水平下的抗弯疲劳寿命.... 为了解界面过渡区性质对混凝土高周疲劳性能的影响,采用纳米压痕技术测试了矿渣取代水泥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30%、50%、80%的混凝土中实际界面过渡区及邻近区域的压痕硬度分布,并测试相应配合比混凝土在不同应力水平下的抗弯疲劳寿命.试验结果显示:随矿渣取代水泥质量分数的增加,基体与界面过渡区之间压痕硬度的差异减少;当应力水平低于0.85时,混凝土的疲劳寿命对数值随基体压痕硬度与界面过渡区压痕硬度的比值的降低而增大;基体与界面过渡区间压痕硬度差异的减少,相对提高界面过渡区抑制疲劳损伤的能力,从而改善混凝土高周疲劳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界面过渡区 高周疲劳 纳米压痕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氮化锆膜微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际伟 蓝林钢 王博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7期7051-7053,7057,共4页
以直流脉冲离子源辅助中频磁控溅射方式,在常温和低热条件下在玻璃衬底上制备氮化锆膜,通过扫描电镜和纳米压痕仪对薄膜的表面形貌、显微硬度、表面粗糙度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增加薄膜的沉积温度,导致膜层硬度的降低;膜层... 以直流脉冲离子源辅助中频磁控溅射方式,在常温和低热条件下在玻璃衬底上制备氮化锆膜,通过扫描电镜和纳米压痕仪对薄膜的表面形貌、显微硬度、表面粗糙度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增加薄膜的沉积温度,导致膜层硬度的降低;膜层中晶粒尺寸增大;微观粗糙度增加;晶粒之间的间隙明显减小;晶粒之间出现明显的镶嵌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锆膜 纳米压痕硬度 粗糙度 离子辅助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成分780MPa级双相钢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 被引量:3
15
作者 潘利波 周文强 +2 位作者 谭文 王俊霖 左治江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45-48,54,共5页
在相同工艺条件下生产了高碳(碳质量分数达到0.157%,高碳系)和低碳并添加铌、钼元素(Nb-Mo系)的2种成分780 MPa级双相钢,对比研究了2种钢的显微组织、拉伸性能、扩孔性能,以及软硬相的纳米压痕硬度。结果表明:2种钢的显微组织均为铁素... 在相同工艺条件下生产了高碳(碳质量分数达到0.157%,高碳系)和低碳并添加铌、钼元素(Nb-Mo系)的2种成分780 MPa级双相钢,对比研究了2种钢的显微组织、拉伸性能、扩孔性能,以及软硬相的纳米压痕硬度。结果表明:2种钢的显微组织均为铁素体和马氏体;与高碳系试验钢相比,Nb-Mo系试验钢的铁素体晶粒得到细化,屈服强度和屈强比提升,并具有更高的扩孔率;高碳系试验钢中的马氏体因碳含量较高而硬度较大,且硬度分布更发散,Nb-Mo系试验钢中马氏体的硬度分布较集中;Nb-Mo系试验钢中铁素体和马氏体两相的纳米压痕硬度差更小,因此扩孔性能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钢 合金元素 显微组织 纳米压痕硬度 扩孔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堆压力容器钢质子辐照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承亮 吴昊 +1 位作者 刘飞华 晏井利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8-147,共10页
相较于中子辐照,质子辐照实验具有成本低、周期短、辐照参数可精准控制以及辐照后样品没有放射性以便于后续开展性能测试、微观组织表征等优点,因此采用质子辐照实验的方式开展反应堆压力容器钢(reactor pressure vessel,RPV)辐照损伤... 相较于中子辐照,质子辐照实验具有成本低、周期短、辐照参数可精准控制以及辐照后样品没有放射性以便于后续开展性能测试、微观组织表征等优点,因此采用质子辐照实验的方式开展反应堆压力容器钢(reactor pressure vessel,RPV)辐照损伤效应的研究日益得到广泛应用。介绍了质子辐照实验的研究现状,对比了质子辐照与中子辐照的优缺点,讨论了质子辐照对材料微组织演变与力学及电磁性能的影响,分析了RPV钢质子辐照损伤机理,并评析了目前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与存在的不足之处。最后提出了现阶段对国产RPV钢开展全面、系统的质子辐照实验研究工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堆压力容器钢 质子辐照 微观组织 纳米压痕硬度 电磁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structure and nanoindentation hardness of Ag/Fe multilayers 被引量:1
17
作者 朱晓莹 刘雪敬 +1 位作者 曾飞 潘峰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会刊:英文版》 CSCD 2010年第1期110-114,共5页
Ag/Fe multilayers with well compositional modulation periodicity of 4-60 nm were prepared at room temperature by evaporation deposition using an ultra high vacuum (UHV) chamber. Their microstructure and hardness were ... Ag/Fe multilayers with well compositional modulation periodicity of 4-60 nm were prepared at room temperature by evaporation deposition using an ultra high vacuum (UHV) chamber. Their microstructure and hardness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XRD, TEM and nanoindentation. The fcc/bcc type multilayers show a textured polycrystalline growth with Ag (111) and Fe (110) in Ag layers and Fe layers, respectively. The hardness increases with decreasing periodicity and approaches the maximum of 6.36 GPa at the periodicity of 4 nm. The peak hardness is 1.51 times mixture valu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well explained by the dislocation-image force-based model developed by Lehoczk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压痕硬度 多层膜 微结构 超高真空 调制频率 纳米结构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化物对锆合金性能影响研究
18
作者 白若玉 朱桂杰 +2 位作者 侯宇晗 李眉娟 刘金铭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 2023年第6期59-62,共4页
锆合金是水冷反应堆的主要包壳材料,是保持燃料元件的尺寸稳定和结构完整的关键部件。反应堆运行期间,锆水腐蚀反应释放的氢会进入锆基体,生成氢致缺陷,当氢含量超过固溶度就会沉淀析出脆性的氢化锆,会导致材料力学性能降低,严重威胁反... 锆合金是水冷反应堆的主要包壳材料,是保持燃料元件的尺寸稳定和结构完整的关键部件。反应堆运行期间,锆水腐蚀反应释放的氢会进入锆基体,生成氢致缺陷,当氢含量超过固溶度就会沉淀析出脆性的氢化锆,会导致材料力学性能降低,严重威胁反应堆的安全运行。本研究利用高温气相充氢方法,以国产ZIRLO合金管材为研究对象,制备氢含量为250ppm、400ppm和800ppm样品,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正电子多普勒展宽谱测试、XRD、和纳米压痕测试方法表征不同氢化物含量锆合金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充氢样品主要成分为ZrH1.66,随着氢含量增加,其特征峰更为明显。正电子多普勒谱结果表明高温气态充氢一部分填补了在锆合金制备过程中的缺陷。充氢样品平均硬度值约为2.5GPa,锆合金管材不同位置处硬度值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合金 氢化物 纳米压痕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vestigation of Nano-indentation Hardness of RAFM Steel under Ar and Xe-ion Irradiation
19
作者 Shen Tielong Wang Zhiguang Yao Cunfeng Sun Jianrong Zang Hang Wei Kongfang Gou Jie Ma Yizhun Sheng Yanbin Zhu Yabin Pang Lilong 《近代物理研究所和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实验室年报:英文版》 2009年第1期82-83,共2页
关键词 纳米压痕硬度 氙离子辐照 铬钢 氩气 活化性能 结构材料 辐照行为 高能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fluence of nickel silicides presence on hardness,elastic modulus and fracture toughness of gas-borided layer produced on Nisil-alloy 被引量:4
20
作者 N.MAKUCH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3期764-778,共15页
The two-stage gas boriding in N_(2)−H_(2)−BCl_(3)atmosphere was applied to producing a two-zoned borided layer on Nisil-alloy.The process was carried out at 910℃ for 2 h.The microstructure consisted of two zones diff... The two-stage gas boriding in N_(2)−H_(2)−BCl_(3)atmosphere was applied to producing a two-zoned borided layer on Nisil-alloy.The process was carried out at 910℃ for 2 h.The microstructure consisted of two zones differing in their phase composition.The outer layer contained only a mixture of nickel borides(Ni_(2)B,Ni_(3)B)only.The inner zone contained additionally nickel silicides(Ni_(2)Si,Ni_(3)Si)occurring together with nickel borides.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presence of nickel silicides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borided layer produced on Ni-based alloy.The hardness and elastic modulus were measured using the nanoindenter with a Berkovich diamond tip under a load of 50 mN.The average values of indentation hardness(HI)and indentation elastic modulus(E_(I))obtained in the outer zone were respectively(16.32±1.03)GPa and(232±16.15)GPa.The presence of nickel silicides in the inner zone reduced the indentation hardness(6.8−12.54 GPa)and elastic modulus(111.79−153.99 GPa).The fracture toughness of the boride layers was investigated using a Vickers microindentation under a load of 0.981 N.It was confirmed that the presence of nickel silicides caused an increase in brittleness(by about 40%)of the gas-borided lay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s boriding HARDNESS elastic modulus NANOINDENTATION fracture toughne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