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生物材料导管修复面神经损伤与再生
被引量:6
- 1
-
-
作者
徐聪
赵赫
孙岩
-
机构
滨州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
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山东省耳鼻喉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
出处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89-1095,共7页
-
基金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ZR2021MH378),项目负责人:孙岩
烟台市科技计划项目(2021MSGY046),项目负责人:孙岩。
-
文摘
背景:自体神经移植是目前修复受损面神经、治疗面瘫的首选治疗方式,但供体神经有限,并会对供体部位造成一定的损伤。生物材料导管是组织工程的一项重要分支,通过连接神经断端,为神经提供物理屏障及三维再生通道,是最有潜力的面神经修复方法。目的:对近年来用于修复面神经损伤的生物材料应用进展进行综述。方法:以“biomaterials,nerve conduits,facial nerve”为英文检索词,以“生物材料、神经导管、面神经”为中文检索词,检索自建库至2022年1月收录在PubMed与中国知网数据库的相关文献,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纳入相关文献68篇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①目前用于修复面神经损伤的神经导管生物材料,大致分为脱细胞材料及可降解材料;脱细胞材料主要包括动脉、静脉及肌肉等,可降解材料主要包括胶原蛋白、聚乙醇酸、聚己内酯、丝蛋白、壳聚糖及石墨烯等。②静脉及胶原蛋白是目前研究最多的2种材料,与干细胞和神经营养因子结合后,其促进面神经再生效果明显增强,但距离自体神经移植的效果仍有一定差距。③石墨烯性质更加活泼,更易与神经营养物质结合,具有抗炎、促进M2巨噬细胞增多的作用,有利于损伤的面神经愈合再生,是目前最有发展潜力的修复面神经损伤的生物材料之一。④文章总结了各种生物材料搭载干细胞、生长因子或雕刻微图案后对面神经损伤修复的效果发现,“多组合”是神经导管发展的趋势,其结合细胞和生长因子,能有效促进面神经再生,但由于生物材料之间的吸附率及释放率差异较大,容易导致资源浪费且作用时间短。⑤在神经导管上雕刻纵行微通道可为神经元再生提供引导方向,加快轴突再生速度,是未来用于修复面神经损伤的神经导管研究的重点方向。
-
关键词
面神经
神经导管
生物材料
神经损伤
多组合
干细胞
生长因子
纵行微通道
-
Keywords
facial nerve
nerve conduit
biomaterial
nerve injury
multiple combination
stem cell
growth factor
longitudinal microchannel
-
分类号
R459.9
[医药卫生—治疗学]
R741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R319
[医药卫生—基础医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