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纵裂-胼胝体前部入路切除侧脑室中枢神经细胞瘤 被引量:1
1
作者 周庆九 林琳 +2 位作者 栾新平 成晓江 刘波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65-367,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经纵裂一胼胝体前部入路切除侧脑室中枢神经细胞瘤的效果。方法对经纵裂一胼胝体前部人路手术切除16例中枢神经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患者,肿瘤最大径2—4cm7例,〉4cm9例;病变基底位于透明隔9例... 目的探讨应用经纵裂一胼胝体前部入路切除侧脑室中枢神经细胞瘤的效果。方法对经纵裂一胼胝体前部人路手术切除16例中枢神经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患者,肿瘤最大径2—4cm7例,〉4cm9例;病变基底位于透明隔9例,位于一侧脑室的外侧壁7例,脑室扩大8例;全切12例,次全切4例(术后行放疗),无手术死亡,术后均出现短暂缄默症,2周后消失;5例出现偏瘫,经康复后可以行走;4例发生脑积水,行脑室一腹腔分流术。随访14例,时间为1—7年,无复发。结论应用经纵裂一胼胝体前部入路手术,利用颅腔自然间隙,脑组织损伤少,术后反应轻,是切除侧脑室中枢神经细胞瘤的较好人路;肿瘤与侧脑室外侧壁和下壁的粘连是影响肿瘤全切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裂-胼胝体前部入路 显微外科手术 中枢神经细胞瘤 侧脑室
原文传递
采用直切口和无持续牵拉技术经纵裂-胼胝体-穹隆间入路切除第三脑室肿瘤 被引量:8
2
作者 王翔 刘艳辉 毛庆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探讨直切口和无持续牵拉技术在经纵裂-胼胝体-穹隆间入路切除第三脑室肿瘤中的可行性、优点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第三脑室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采取经纵裂-胼胝体-穹隆间入路手术切除。右额旁正中线直切口6~7 cm,直径4 cm大小... 目的探讨直切口和无持续牵拉技术在经纵裂-胼胝体-穹隆间入路切除第三脑室肿瘤中的可行性、优点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第三脑室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采取经纵裂-胼胝体-穹隆间入路手术切除。右额旁正中线直切口6~7 cm,直径4 cm大小的骨窗,分离纵裂、胼胝体及穹隆柱进入第三脑室,术中不使用固定牵开器,不持续使用脑压板牵拉暴露。术后评价肿瘤切除程度、神经功能损伤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术后MRI证实肿瘤全切除25例,全切除率80.6%,部分切除6例。术后病理类型:颅咽管瘤7例,胶质母细胞瘤6例,生殖细胞瘤5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3例,弥漫性星形细胞瘤3例,少突胶质细胞瘤3例,转移瘤2例,胶样囊肿2例。术后出现神经功能损伤4例,脑室内出血2例,癫疒间3例以及脑积水2例。随访6个月~2年,无硬膜下积液和皮下积液发生。结论采用直切口和无持续牵拉技术经纵裂-胼胝体-穹隆间入路手术,可充分暴露及切除肿瘤,并减少因术中牵拉导致的神经功能损伤以及皮下积液等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第三脑室 无持续牵拉 直切口 纵裂-胼胝-穹隆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纵裂-胼胝体入路手术治疗脑室出血并脑积水 被引量:3
3
作者 蔡利 周毅 +4 位作者 敖祥生 刘汉东 黄星 徐廷伟 胡克琦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2年第1期50-51,共2页
目的探讨经纵裂-胼胝体入路手术治疗脑室岀血伴脑积水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显微镜下经纵裂-胼胝体入路手术治疗24例脑室岀血伴脑积水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无颅内感染及死亡病例。术后随访3个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预后分级:Ⅰ级8例... 目的探讨经纵裂-胼胝体入路手术治疗脑室岀血伴脑积水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显微镜下经纵裂-胼胝体入路手术治疗24例脑室岀血伴脑积水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无颅内感染及死亡病例。术后随访3个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预后分级:Ⅰ级8例,Ⅱ级6例,Ⅲ级5例,Ⅳ级5例。结论经纵裂-胼胝体入路手术治疗脑室岀血伴脑积水对于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患者的病残率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岀血 脑积水 纵裂-胼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后纵裂-胼胝体入路治疗丘脑后部肿瘤的MRI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徐敏 王存祖 +1 位作者 朱勋 陈品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73-277,共5页
目的利于MRI测量经后纵裂-胼胝体入路处理丘脑后部肿瘤解剖学数据,以助于规范和优化该手术入路。方法选取120例无颅内异常的头颅MRI正中矢状位头颅核磁共振T2加权序列(少儿组25例,成人组95例),以人字点为参考点,分别设手术方案一和方案... 目的利于MRI测量经后纵裂-胼胝体入路处理丘脑后部肿瘤解剖学数据,以助于规范和优化该手术入路。方法选取120例无颅内异常的头颅MRI正中矢状位头颅核磁共振T2加权序列(少儿组25例,成人组95例),以人字点为参考点,分别设手术方案一和方案二,并在正中矢状位头颅MRI上模拟经后纵裂-胼胝体入路到达丘脑后部的两种手术路径,测量与该入路相关的解剖结构。结果 (1)方案一与方案二所得的骨窗位置分别为(少儿组人字点前≤29.89±4.36 mm,人字点后≤37.04±3.22 mm;成人组为人字点前≤(31.20±7.36)mm,人字点后≤43.05±10.36 mm),(少儿组人字点后37.04±3.22 mm;成人组人字点后43.05±10.36 mm)。(2)测量人字点至丘脑后部长度的平均值少儿组为(82.71±3.92)mm,成人组为(87.42±9.24)mm。(3)方案一与方案二所得手术视角分别为(少儿组≤44.56°±4.15°,成人组≤55.02°±7.42°),(少儿组为24.28°±3.25°,成人组为31.33°±8.25°)。结论充分的MRI评估有助于更好的掌握该入路,利于选择及优化该手术入路,提高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成像 丘脑后部 经后纵裂-胼胝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纵裂-胼胝体入路治疗脑室出血并急性脑积水 被引量:2
5
作者 蔡利 王志勇 +6 位作者 周毅 敖祥生 刘汉东 黄星 徐廷伟 胡克琦 张海泉 《中国临床医学》 2012年第2期126-127,共2页
目的:探讨经纵裂-胼胝体入路治疗脑室出血伴脑积水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显微镜下经纵裂-胼胝体入路治疗24例脑室出血伴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无颅内感染及死亡病例。术后3个月随访,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 目的:探讨经纵裂-胼胝体入路治疗脑室出血伴脑积水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显微镜下经纵裂-胼胝体入路治疗24例脑室出血伴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无颅内感染及死亡病例。术后3个月随访,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分级:I级8例,II级6例,III级5例,IV级5例。结论:经纵裂-胼胝体入路治疗脑室出血伴急性脑积水对于改善患者预后,降低病残率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出血 急性脑积水 纵裂-胼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纵裂-胼胝体入路手术治疗重型脑室出血并铸型12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同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第13期51-52,共2页
目的分析经纵裂-胼胝体入路手术治疗重型脑室出血并铸型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重型脑室出血提供参考。方法 12例重型脑室出血并铸型患者,经纵裂-胼胝体入路手术进行治疗,观察手术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2例患者中有5例于手术后2... 目的分析经纵裂-胼胝体入路手术治疗重型脑室出血并铸型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重型脑室出血提供参考。方法 12例重型脑室出血并铸型患者,经纵裂-胼胝体入路手术进行治疗,观察手术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2例患者中有5例于手术后2周内清醒,3例于术后发生高热,且持续昏迷,经对症处理后好转并清醒。手术后消化道出血死亡1例,肺部感染死亡1例。术后30 d有2例患者仍然持续昏迷,其中1例家属放弃治疗死亡,1例处于植物生存状态。疗效评定:痊愈2(16.7%)例,显效3(25.0%)例,有效3(25.0%)例,无效4(33.3%)例,总有效率为66.7%。结论经纵裂-胼胝体入路手术创口小,在保护重要结构上具有优势,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裂-胼胝手术 重型脑室出血 铸型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纵裂-胼胝体-穹窿间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儿童中脑海绵状血管瘤
7
作者 刘巍 宫剑 +1 位作者 马振宇 李春德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6年第2期65-68,共4页
目的 探讨经纵裂-胼胝体-穹窿间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儿童中脑海绵状血管瘤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2013年收治的7例儿童中脑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应用经前纵裂-胼胝体-穹窿间入路手术治疗。结果 7例患儿的病灶均全切除,... 目的 探讨经纵裂-胼胝体-穹窿间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儿童中脑海绵状血管瘤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2013年收治的7例儿童中脑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应用经前纵裂-胼胝体-穹窿间入路手术治疗。结果 7例患儿的病灶均全切除,无术后意识障碍和手术死亡病例,术后病理证实均为海绵状血管瘤,其中1例合并静脉畸形。所有病例均随访13-152个月,平均51.3月;无死亡病例,无复发再出血;4例脑积水未缓解者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其中1例随访期间成功拔除分流管;5例术后早期有短暂记忆力下降,4例于3-6个月后恢复正常;3例患儿术后出现双眼上视不全,1例随访期间恢复正常,2例部分恢复;1例患儿术前存在动眼神经麻痹,随访发现眼睑下垂有好转。结论 经前纵裂-胼胝体-穹窿间入路手术是治疗中脑海绵状血管瘤的安全有效的方法,尤其适合切除病灶位于中脑腹侧和突入第三脑室内的病灶。该手术方法暴露病灶清晰,便于显露并保护大脑深部静脉和直视下切除病灶,全切率高,预后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状血管瘤 中脑 儿童 显微手术 经前纵裂-胼胝-穹窿间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纵裂-胼胝体入路与皮层造瘘联合脑室外引流治疗56例丘脑出血并脑室铸型的疗效分析
8
作者 徐敬轩 栾新平 木依提 《贵州医药》 CAS 2015年第7期597-599,共3页
目的对比经纵裂-胼胝体入路与皮层造瘘联合脑室外引流两种手术方式对高血压丘脑出血并脑室铸型的疗效。方法我院收治的56例丘脑出血并脑室铸型的病例分别采用上述两种术式进行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 目的对比经纵裂-胼胝体入路与皮层造瘘联合脑室外引流两种手术方式对高血压丘脑出血并脑室铸型的疗效。方法我院收治的56例丘脑出血并脑室铸型的病例分别采用上述两种术式进行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及术后6个月后GOS评分,经纵裂组明显优于经皮层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纵裂-胼胝体入路在血肿清除、脑组织保护、减少术后并发症、术后恢复等方面均有较大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裂-胼胝 皮层造瘘联合脑室外引流 丘脑出血 脑室铸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纵裂-胼胝体入路神经内镜辅助治疗重症脑室出血 被引量:1
9
作者 刘荣财 黄强 +4 位作者 戴伟民 揭园庆 余国峰 范晓峰 吴安 《浙江医学》 CAS 2014年第13期1174-1175,共2页
重症脑室出血的患者,由于出血累及双侧侧脑室、第三脑室、第四脑室,常伴有急性梗阻性脑积水,病情发展迅猛,治疗非常棘手;传统的脑室外引流由于无法快速降低脑室压力,引流效率低下,引流时间长,常并发脑室系统感染。脑脊液循环通... 重症脑室出血的患者,由于出血累及双侧侧脑室、第三脑室、第四脑室,常伴有急性梗阻性脑积水,病情发展迅猛,治疗非常棘手;传统的脑室外引流由于无法快速降低脑室压力,引流效率低下,引流时间长,常并发脑室系统感染。脑脊液循环通路中最狭窄的部位是中脑导水管,第三脑室恰位于中脑导水管的上游,第三脑室内积血是造成急性梗阻性脑积水的最主要原因,因此及时清除第三脑室内积血是影响疗效和预后的关键。术中胼胝体切开等于第三脑室顶部开放,也可避免术后发生梗阻性脑积水[1]。笔者回顾性分析了2010-12-2013-12本院神经外科28例原发性重症脑室出血患者的治疗情况,并对经纵裂-胼胝体入路和脑室钻孔置管引流术两种术式的疗效进行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脑室出血 胼胝 辅助治疗 神经内镜 急性梗阻性脑积水 纵裂 钻孔置管引流术 脑室外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纵裂-胼胝体-脉络膜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159例松果体区病变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化飞 肖格磊 +3 位作者 李健 廖新斌 刘景平 张治平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3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探讨经纵裂-胼胝体-脉络膜裂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松果体区病变的可行性、疗效及优缺点。方法分析湘雅医院神经外科2010年7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59例经纵裂-胼胝体-脉络膜裂入路行显微手术治疗松果体区病变患者的资料,统计患者一般情... 目的探讨经纵裂-胼胝体-脉络膜裂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松果体区病变的可行性、疗效及优缺点。方法分析湘雅医院神经外科2010年7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59例经纵裂-胼胝体-脉络膜裂入路行显微手术治疗松果体区病变患者的资料,统计患者一般情况、主要症状、病变切除程度、病变病理性质、术后并发症、术后生存时间等情况,分析患者的疗效。结果159例患者中,143例病变得到全切,10例次全切,6例大部分切除。2例患者围手术期间分别因丘脑下部损伤、呼吸循环衰竭死亡。2例患者术后出现硬膜外血肿,清除血肿后缓解。4例患者出现慢性硬膜下积液,行钻孔引流术后无效,行硬膜下积液腹腔分流后缓解。16例患者术后出现脑积水,2例行内镜下三脑室底造瘘后缓解,14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后缓解。患者随访6个月~9年,5年生存率81.3%。结论患者总体疗效较好,经纵裂-胼胝体-脉络膜裂入路是一种安全有效切除松果体区肿瘤的手术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中线肿瘤 松果 纵裂-胼胝-脉络膜裂 全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小切口经纵裂-胼胝体入路术治疗幕上脑室内大型中枢神经细胞瘤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何志刚 岳树源 《当代医药论丛》 2015年第9期195-196,共2页
目的 :探讨用小切口经纵裂-胼胝体入路术治疗幕上脑室内大型中枢神经细胞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0年1月~2014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例幕上脑室内大型中枢神经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院使用小切口经纵裂-胼胝体入路... 目的 :探讨用小切口经纵裂-胼胝体入路术治疗幕上脑室内大型中枢神经细胞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0年1月~2014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例幕上脑室内大型中枢神经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院使用小切口经纵裂-胼胝体入路术对这10例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这10例患者神经细胞瘤的切除率、发生术后并发症的几率和病情的复发率。结果 :这10例患者的神经细胞瘤均完全被切除,切除率为100%。这10例患者在手术后,有5例患者发生了短暂性缄默症的并发症,有2例患者发生了单侧肢体肌力降低的并发症,并发症的发生率为70%。这7例发生并发症的患者均经营养神经治疗后痊愈。在手术结束后,我院对所有患者进行了随访,结果未发现有病情复发的患者。结论:用小切口经纵裂-胼胝体入路术治疗幕上脑室内大型中枢神经细胞瘤具有效果好、安全性高和患者病情的复发率低的优点。因此,该手术可作为临床上治疗幕上脑室内大型中枢神经细胞瘤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幕上脑室内大型中枢神经细胞瘤 小切口经纵裂-胼胝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便携式视频显微镜经大脑纵裂胼胝体上段、经胼体入路的解剖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朱兴宝 詹东 +3 位作者 国震 陈国龙 陆地 范泉水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272-274,共3页
目的研究便携式视频显微镜经大脑纵裂胼胝体上段、经胼胝体入路的显露范围和观察效果。方法将新鲜和灌注固定的成人尸头标本各5例,在便携式视频显微镜下,经大脑纵裂胼胝体上段、经胼胝体入路暴露并观察侧脑室和第三脑室。结果经大脑纵... 目的研究便携式视频显微镜经大脑纵裂胼胝体上段、经胼胝体入路的显露范围和观察效果。方法将新鲜和灌注固定的成人尸头标本各5例,在便携式视频显微镜下,经大脑纵裂胼胝体上段、经胼胝体入路暴露并观察侧脑室和第三脑室。结果经大脑纵裂胼胝体上段、经胼胝体入路,在便携式视频显微镜下解剖观察,侧脑室和第三脑室的结构显示清楚,图像逼真。结论便携式视频显微镜经大脑纵裂胼胝体上段、经胼胝体入路能够完成侧脑室和第三脑室的显微解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携式视频显微镜 经大脑纵裂胼胝上段 胼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额纵裂胼胝体及穹窿间入路在侧脑室及三脑室前部肿瘤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宋海民 蒋秋华 +2 位作者 吴至武 冯开明 叶新运 《现代医院》 2017年第9期1336-1339,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经额纵裂胼胝体及穹窿间入路切除侧脑室及三脑室前部肿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科经额纵裂胼胝体及穹窿间入其中路手术切除的17例侧脑室及三脑室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7例肿瘤,12例位于侧脑室... 目的探讨应用经额纵裂胼胝体及穹窿间入路切除侧脑室及三脑室前部肿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科经额纵裂胼胝体及穹窿间入其中路手术切除的17例侧脑室及三脑室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7例肿瘤,12例位于侧脑室,其中中枢神经细胞瘤10例,血管瘤1例,胶质瘤1例;5例位于三脑室,其中颅咽管瘤3例,松果体区星形细胞瘤1例,中枢神经细胞瘤1例。侧脑室肿瘤中11例全部切除,1例次全切;三脑室肿瘤中3例全切,2例次全切,无手术死亡。术后1例出现一侧肢体偏瘫,1个月后恢复;3例出现记忆力减退,1年后好转;1例出现远隔部位出血,反复手术2次恢复。随访1~3年,无明显复发。结论经额纵裂胼胝及穹窿间入路手术,利用颅腔自然间隙,脑组织损伤少,术后反应轻,并发症少,是切除侧脑室及三脑室前部肿瘤的较好的入路,但侧脑室及三脑室后部肿瘤切除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裂胼胝穹窿间 显微外科手术 三脑室 侧脑室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镜经纵裂胼胝体入路治疗重型脑室出血 被引量:9
14
作者 吴春富 陆华 +3 位作者 徐杰 房文峰 朱爱华 蒋云召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143-144,共2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经纵裂胼胝体入路治疗重型脑室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及疗效。方法 26例重型脑室出血患者,采用自制透明内镜导管,制备人工脑脊液,内镜下经纵裂胼胝体入路清除脑室出血,对其疗效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26例患者术后第一天...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经纵裂胼胝体入路治疗重型脑室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及疗效。方法 26例重型脑室出血患者,采用自制透明内镜导管,制备人工脑脊液,内镜下经纵裂胼胝体入路清除脑室出血,对其疗效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26例患者术后第一天头颅CT检查平均血肿清除率92.7%。术后第一周原发性脑室出血中GCS评分13.6分,与术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继发性脑室出血中GCS评分12.8分,与术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26例中1例死亡,2例出现再出血,1例发生颅内感染。术后3个月随访,GOS分级:Ⅴ级14例、Ⅳ级4例、Ⅲ级4例、Ⅱ级3例。结论神经内镜下经纵裂胼胝体人路治疗重型脑室出血明显改善病人预后,并发症低,是治疗重型脑室出血的较佳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重型脑室出血 纵裂胼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胼胝体-穹隆间入路的内镜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聪慧 李建华 +1 位作者 张金峰 任国山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0-133,共4页
目的:为神经内镜下经胼胝体-穹隆间入路切除第三脑室病变提供相关解剖学资料。方法:在手术显微镜及神经内镜下对25例国人尸头模拟经胼胝体-穹隆间入路,并测量相关解剖学数据。结果:冠矢点下方胼胝体厚度(7.22±0.32)mm,冠矢点前2cm... 目的:为神经内镜下经胼胝体-穹隆间入路切除第三脑室病变提供相关解剖学资料。方法:在手术显微镜及神经内镜下对25例国人尸头模拟经胼胝体-穹隆间入路,并测量相关解剖学数据。结果:冠矢点下方胼胝体厚度(7.22±0.32)mm,冠矢点前2cm下方穹隆至胼胝体下缘(8.65±1.64)mm,出现透明隔间腔19例(76%),6例中间块缺如(24%)。神经内镜经穹隆间进入第三脑室,脉络丛、前后连合、漏斗隐窝、中间块、中脑导水管开口等是第三脑室的重要"路标"。结论:神经内镜下经胼胝体-穹隆间入路有利于第三脑室和松果体区术野暴露,减少手术损伤,从而最大限度保留正常的解剖和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三脑室 胼胝-穹隆间 显微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胼胝体-侧脑室入路显微手术治疗丘脑出血 被引量:6
16
作者 齐宇 韩秀红 +2 位作者 孙志博 朴松鹤 邵帅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274-274,共1页
目的探讨经胼胝体-侧脑室入路显微手术治疗丘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丘脑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出血量15~40 ml,出血均破入脑室。均采用经胼胝体-侧脑室入路显微手术清除丘脑血肿。结果术后存活24例,死亡4例;生存病人术后3~6个... 目的探讨经胼胝体-侧脑室入路显微手术治疗丘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丘脑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出血量15~40 ml,出血均破入脑室。均采用经胼胝体-侧脑室入路显微手术清除丘脑血肿。结果术后存活24例,死亡4例;生存病人术后3~6个月随访按ADL分级:Ⅰ级5例,Ⅱ级5例,Ⅲ级8例,Ⅳ级4例,Ⅴ级2例。结论经胼胝体-侧脑室入路显微手术能有效清除丘脑血肿,消除脑积水,尽早解除颅内高压、脑疝的发生,是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丘脑 胼胝-侧脑室 显微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胼胝体-穹隆间入路切除第三脑室肿瘤 被引量:5
17
作者 赵兴利 韦博 +3 位作者 李朝晖 苗壮 索新 戚宪国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445-447,共3页
目的探讨经胼胝体-穹隆间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第三脑室肿瘤的经验。方法经胼胝体-穹隆间入路切除第三脑室肿瘤24例,其中第三脑室前部肿瘤10例,中部12例,后部2例。结果肿瘤全切20例,近全切除3例,大部分切除1例。病理结果示:颅咽管瘤9例,胶... 目的探讨经胼胝体-穹隆间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第三脑室肿瘤的经验。方法经胼胝体-穹隆间入路切除第三脑室肿瘤24例,其中第三脑室前部肿瘤10例,中部12例,后部2例。结果肿瘤全切20例,近全切除3例,大部分切除1例。病理结果示:颅咽管瘤9例,胶样囊肿7例,星形细胞瘤4例,室管膜瘤2例,胶质母细胞瘤1例,畸胎瘤1例。术后并发症:近记忆力障碍6例,2个月内均有所恢复;短暂性尿崩5例,治疗1~2周后恢复;缄默症2例,1个月内恢复;脑积水4例,其中3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恢复良好,另1例术前昏迷者,术后意识状态无改善,放弃治疗。结论经胼胝体-穹隆间入路切除第三脑室前、中部肿瘤是较理想的手术入路,肿瘤切除率高,病人术后合并症少、病死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肿瘤 第三脑室 胼胝-穹隆间 神经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纵裂胼胝体前入路显微全切除鞍膈脑膜瘤(附13例报告)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振兴 王道奎 +3 位作者 张堃 张增富 王永和 曹培成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7期1-2,共2页
目的 提高鞍膈脑膜瘤手术全切除率 ,减少术后复发 ,有效治疗和预防术后并发症 ,降低病死率。方法 对 13例患者采用改良手术入路 ,扩大病变部位的暴露范围 ,减少术中因牵拉所造成的脑损害 ,利用显微外科技术在分块切除肿瘤的同时 ,有... 目的 提高鞍膈脑膜瘤手术全切除率 ,减少术后复发 ,有效治疗和预防术后并发症 ,降低病死率。方法 对 13例患者采用改良手术入路 ,扩大病变部位的暴露范围 ,减少术中因牵拉所造成的脑损害 ,利用显微外科技术在分块切除肿瘤的同时 ,有效保护与病变关系密切的血管、神经、丘脑下部、垂体、垂体柄等重要结构。结果 13例均一次全切除肿瘤 ,随访 1~ 8年 ,无肿瘤复发 ,除 1例术前视力已完全丧失外 ,3例生活自理。 9例均恢复正常。结论 经纵裂胼胝体前切除鞍膈脑膜瘤是较理想的手术入路 ,可一次全切除肿瘤 ,并能有效保护肿瘤周围的重要结构。微侵袭显微外科技术是其必备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膈脑膜瘤 纵裂胼胝 显微外科手术 治疗 预防 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胼胝体前部入路治疗侧脑室肿瘤(附15例报告) 被引量:3
19
作者 高进喜 王如密 +1 位作者 王守森 郑兆聪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11期515-516,共2页
目的探讨胼胝体前部入路切除侧脑室肿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侧脑室前部肿瘤的临床表现、手术方法、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的处理。结果肿瘤全切除10例,次全切除3例,部分切除2例。术后脑积水和认知能力下降是最常见的手... 目的探讨胼胝体前部入路切除侧脑室肿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侧脑室前部肿瘤的临床表现、手术方法、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的处理。结果肿瘤全切除10例,次全切除3例,部分切除2例。术后脑积水和认知能力下降是最常见的手术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结论充分暴露侧脑室肿瘤和术中行脑室内静脉保护是手术成功的关键,预防和正确处理并发症是减少神经功能缺失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肿瘤 侧脑室 胼胝前部 脑积水 认知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前纵裂胼胝体入路切除第三脑室前、中、后部肿瘤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翔 刘艳辉 毛庆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107-109,共3页
目的探讨经前纵裂胼胝体入路切除第三脑室前、中、后部肿瘤的可行性和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153例第三脑室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病人均经前纵裂胼胝体人路行显微手术,术中行第三脑室底造瘘。术前MRI示肿瘤位于第三脑室前部68例(44.4... 目的探讨经前纵裂胼胝体入路切除第三脑室前、中、后部肿瘤的可行性和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153例第三脑室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病人均经前纵裂胼胝体人路行显微手术,术中行第三脑室底造瘘。术前MRI示肿瘤位于第三脑室前部68例(44.4%),第三脑室中部36例(23.5%),第三脑室后部49例(32.0%)。结果术后MRI证实手术全切123例(80.4%).大部切除26例(17.0%),部分切除4例(2.6%)。术后并发症:神经功能障碍45例(29.4%),脑室内出血13例(8.5%),癫痫15例(9.8%),脑积水14例(9.2%)。随访153例,时间3个月一5年。死亡15例,肿瘤复发或进展55例,其中2l例再次手术。结论经前纵裂胼胝体入路对第三脑室前、中、后部肿瘤暴露良好,可直视下切除肿瘤,手术全切率高。联合术中第三脑室底造瘘.术后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第三脑室 手术 经前纵裂胼胝 三脑室造瘘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