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运动中骨骼肌线粒体移动相关基因表达与线粒体动力学的关系 被引量:9
1
作者 刘慧君 姜宁 +4 位作者 赵斐 翟克敏 刘洪涛 吉力立 张勇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8-121,共4页
目的:拟探讨急性运动中骨骼肌线粒体移动基因miro1、融合基因mfn2及分裂基因drp1的动态变化以及之间的相互关联。方法:以C57BL/6小鼠一次中等强度负荷跑台运动(0°,13m/min)为实验模型,观察运动中骨骼肌miro1、mfn2、drp1 mRNA表达... 目的:拟探讨急性运动中骨骼肌线粒体移动基因miro1、融合基因mfn2及分裂基因drp1的动态变化以及之间的相互关联。方法:以C57BL/6小鼠一次中等强度负荷跑台运动(0°,13m/min)为实验模型,观察运动中骨骼肌miro1、mfn2、drp1 mRNA表达变化,同时测定骨骼肌H2O2生成。结果:(1)120min急性运动过程中miro1 mRNA表达均较安静组显著增高,E60~E120组mfn2 mRNA表达较安静组显著降低;E60~E120组drp1 mRNA表达较安静组增高。(2)在运动中各时间点骨骼肌H2O2均较安静组显著增高。结论:线粒体移动基因的动态表达可能作为融合分裂基因表达变化的先导,协同应对细胞能量需求急剧变化产生快速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运动 骨骼肌 线粒体移动 线粒体融合分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离心运动对大鼠骨骼肌线粒体移动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于滢 于亮 +5 位作者 李云广 李俊平 周越 王宏坤 武俸羽 王瑞元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9-64,共6页
目的:观察一次离心运动后线粒体移动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方法:42只SD大鼠经适应后随机分为安静组(6只)和离心运动组(36只)。离心运动组在跑台上进行90 min速度为16 m/min的离心运动,坡度-16°。运动后分别在即刻、6 h、12 h、24 h... 目的:观察一次离心运动后线粒体移动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方法:42只SD大鼠经适应后随机分为安静组(6只)和离心运动组(36只)。离心运动组在跑台上进行90 min速度为16 m/min的离心运动,坡度-16°。运动后分别在即刻、6 h、12 h、24 h、48 h和72 h取材。Western blotting测定骨骼肌Miro1、Miro2、KIF5B、VDAC1、Dynlt1蛋白的表达。结果:一次离心运动后,与安静组相比,离心运动后各时间点Miro1、Miro2蛋白表达显著升高;KIF5B变化不显著;VDAC1在6 h、12 h、24 h和72 h显著升高;Dynlt1蛋白表达在运动后6 h和48 h显著升高。结论:一次离心运动后骨骼肌中Miro、VDAC1和Dynlt1蛋白表达上调,表明离心运动损伤后骨骼肌线粒体移动活跃,有利于离心运动导致的骨骼肌损伤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运动 大鼠 骨骼肌 线粒体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移动相关基因miro1在急性运动中的表达特征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慧君 翟克敏 +5 位作者 赵斐 靳庆勋 齐海荣 刘洪涛 吉力立 张勇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3-176,共4页
目的:探讨在急性运动中骨骼肌线粒体能量代谢与线粒体移动相关基因miro1的表达变化特征。方法:以C57 BL/6小鼠一次中等强度负荷跑台运动(0°,13m/min)为实验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5组:安静对照组、运动30min、60min、90min、120min组... 目的:探讨在急性运动中骨骼肌线粒体能量代谢与线粒体移动相关基因miro1的表达变化特征。方法:以C57 BL/6小鼠一次中等强度负荷跑台运动(0°,13m/min)为实验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5组:安静对照组、运动30min、60min、90min、120min组,分别测定骨骼肌线粒体呼吸控制比(RCR),ATP合成酶活性、骨骼肌H2O2生成量,并观察运动中骨骼肌miro1 mRNA表达变化。结果:(1)120分钟急性运动过程中miro1mRNA表达均较安静组显著升高,其中E30、E60、E90、E120组分别较安静组增高32.8%、107.6%、63.8%及44.8%;(2)运动中各时间点骨骼肌H2O2均较安静组显著升高,E30~E120组分别较安静组升高22.1%、26.7%、37.6%、33.7%;(3)E30组ATP合成酶活性与安静组比较明显增加,其余各组无明显变化;整个运动过程中线粒体呼吸控制比无显著变化。结论:急性运动中骨骼肌miro1 mRNA表达较安静时显著增加,可能利于促进线粒体呼吸和ATP合成,以应对细胞能量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运动 骨骼肌 线粒体移动相关基因miro1 能量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癫痫模型海马神经元中线粒体衔接蛋白Miro1表达的改变及其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王英 连亚军 +2 位作者 谢南昌 高延伦 金迪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130-133,共4页
目的探讨体外癫痫模型海马神经元中线粒体衔接蛋白Miro1表达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原代培养新生24 h内的SD大鼠海马神经元,通过无镁细胞外液诱导体外癫痫模型。培养至14 d的海马神经元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无镁诱导组(AE组)、AE+对照... 目的探讨体外癫痫模型海马神经元中线粒体衔接蛋白Miro1表达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原代培养新生24 h内的SD大鼠海马神经元,通过无镁细胞外液诱导体外癫痫模型。培养至14 d的海马神经元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无镁诱导组(AE组)、AE+对照腺病毒组(AE+r Ad组)、AE+sh RNA腺病毒组(AE+r Ad-Miro1-sh RNA组)。CON组及AE组分别用正常细胞外液和无镁细胞外液作用3 h后,更换为正常维持液。AE+r Ad组、AE+r Ad-Miro1-sh RNA组分别于无镁诱导48 h前转染对照腺病毒、靶向大鼠Miro1基因的sh RNA重组腺病毒真核表达质粒。各组分别于造模后24 h终止细胞培养。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内Miro1、ND6蛋白的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内ND6蛋白的表达,比色法测定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蛋白浓度。结果与CON组比较,AE组、AE+r Adv组大鼠海马神经元Miro1表达明显升高,AE+r Ad-Miro1-sh RNA组大鼠海马神经元Miro1表达明显降低(均P<0.05);AE组、AE+r Adv组、AE+r Ad-Miro1-sh RNA组大鼠海马神经元ND6表达及GSH蛋白浓度明显降低,MDA蛋白浓度明显升高(均P<0.05)。AE+r Ad-Miro1-sh RNA组大鼠海马神经元Miro1、ND6表达及GSH蛋白浓度明显低于AE组和AE+r Adv组,MDA蛋白浓度明显高于AE组和AE+r Adv组(均P<0.05)。结论线粒体衔接蛋白Miro1可能对无镁致痫海马神经元有保护作用。抑制线粒体Miro1蛋白表达后,ND6、GSH蛋白表达减少,MDA蛋白表达增加,加重线粒体氧化应激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衔接蛋白 Miro1 癫痫 线粒体移动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Miro1蛋白对无镁致痫海马神经元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王英 连亚军 +2 位作者 谢南昌 高延伦 金迪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第9期39-43,共5页
目的探讨线粒体Miro1蛋白在体外颞叶癫痫模型中氧化应激方面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原代培养新生24h内的SD大鼠海马神经元,通过无镁细胞外液诱导体外癫痫模型。培养至14d的海马神经元随机分为对照组(CON)、无镁诱导组(AE)、无镁诱导+... 目的探讨线粒体Miro1蛋白在体外颞叶癫痫模型中氧化应激方面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原代培养新生24h内的SD大鼠海马神经元,通过无镁细胞外液诱导体外癫痫模型。培养至14d的海马神经元随机分为对照组(CON)、无镁诱导组(AE)、无镁诱导+rAd转染组(AE+rAdv)、无镁诱导+rAd-Miro1转染组(AE+rAd-Miro1),CON组及AE组分别用正常细胞外液和无镁细胞外液作用3h后,更换为正常维持液,腺病毒转染组于无镁诱导48h前转染腺病毒,各组分别于造模后24h终止细胞培养,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内Miro1、ND6的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内ND6表达,比色法测定MDA、GSH的表达。结果与CON组比较,AE组Miro1表达升高,ND6表达降低,MDA表达升高,GSH表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E组比较,AE+rAdv组Miro1表达升高,ND6表达降低,MDA表达升高,GSH表达降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E组比较,AE+rAd-Miro1组Miro1、ND6表达升高,MDA表达降低,GSH表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线粒体蛋白Miro1对无镁致痫海马神经元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线粒体氧化应激损伤,提高ND6、GSH蛋白表达,降低MDA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o1 癫痫 线粒体移动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