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验性缺氧缺血新生猪脑线粒体DNA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石晶 姚裕家 +1 位作者 李炜如 陈大鹏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45-48,共4页
目的观察实验性缺氧缺血后新生猪不同时段脑线粒体DNA8003bp损伤,探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braindamage,HIBD)能量代谢障碍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方法将3日龄新生猪(n=50)随机分为对照组和HIBD实验0,24,48,72h组。实验组结扎... 目的观察实验性缺氧缺血后新生猪不同时段脑线粒体DNA8003bp损伤,探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braindamage,HIBD)能量代谢障碍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方法将3日龄新生猪(n=50)随机分为对照组和HIBD实验0,24,48,72h组。实验组结扎左侧颈总动脉并置于8%氧气2h制作HIBD动物模型,对照组行假手术。取各组动物左侧大脑海马区皮质提取脑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DNA,mtDNA),LXPCR方法扩增检测200bp及8003bpmtDNA片段。PCR产物行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以积分光密度(IOD)值表示。结果8003bp片段缺氧缺血后0hIOD值22.616±2.276较对照组56.995±0.317显著降低(P<0.05),24h时IOD值为27.719±0.309和48h为49.491±3.233,有所恢复,仍低于对照组(P<0.05),72h时IOD值为55.972±2.236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缺氧缺血后新生猪脑海马区神经元mtDNA发生断裂性损伤,72h恢复至正常水平。缺氧缺血性mtDNA损伤可能与缺氧缺血情况下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活性下降及迟发性神经元死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氧 脑缺血 新生猪 实验 线粒体dna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DNA损伤在冠心病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李志强 郑兴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6年第10期787-789,共3页
关键词 线粒体dna损伤 冠心病诊断 缺血性心肌病 dna不稳定性 动脉粥样硬化 细胞线粒体 心血管疾病 潜在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DNA损伤与修复
3
作者 李伟文 陆松敏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152-1152,共1页
关键词 线粒体dna损伤 修复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缺血与线粒体DNA损伤
4
作者 石晶 姚裕家 李炜如 《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 2002年第1期26-28,共3页
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 mtDNA)是唯一的核外遗传物质,为编码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细胞能量代谢中起重要作用。缺氧缺血情况下mtDNA易发生损伤,自由基、一氧化氮产生增多是mtDNA损伤的主要因素... 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 mtDNA)是唯一的核外遗传物质,为编码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细胞能量代谢中起重要作用。缺氧缺血情况下mtDNA易发生损伤,自由基、一氧化氮产生增多是mtDNA损伤的主要因素。缺氧缺血时mtDNA损伤可致细胞凋亡、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活性下降,并且不同的组织mtDNA损伤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低氧 线粒体dna损伤 缺氧缺血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GG1的功能及其在线粒体DNA损伤中的作用
5
作者 李鹏 刘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2915-2917,共3页
线粒体是真核细胞内重要的细胞器,在能量产生、氨基酸代谢、脂质合成、Fez+/Ca:+平衡以及细胞凋亡中起着关键作用。人体近90%的能量是由线粒体通过电子传递链(ETC)的氧化磷酸化作用产生的。线粒体是产生活性氧(ROS)最主要的... 线粒体是真核细胞内重要的细胞器,在能量产生、氨基酸代谢、脂质合成、Fez+/Ca:+平衡以及细胞凋亡中起着关键作用。人体近90%的能量是由线粒体通过电子传递链(ETC)的氧化磷酸化作用产生的。线粒体是产生活性氧(ROS)最主要的场所.约有1%。5%的氧在线粒体ETC中转变成ROS。哺乳动物线粒体中含有共价闭环线粒体DNA(mtDNA),包含37个基因,编码13种蛋白质,22个tRNA和2个rR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dna损伤 氨基酸代谢 磷酸化作用 电子传递链 细胞凋亡 哺乳动物 RRNA T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DNA损伤与血透患者的病死率相关
6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2009年第4期7-7,共1页
尽管已有报道表明,尿毒症患者中存在生物学能力减少及突变线粒体DNA(mtDNA)的积聚,但线粒体损伤在尿毒症并发症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尚未明确阐明,美国学者进行的一项研究对这一问题就行了初步探讨,结果刊登在2009年1月的J Am Soc N... 尽管已有报道表明,尿毒症患者中存在生物学能力减少及突变线粒体DNA(mtDNA)的积聚,但线粒体损伤在尿毒症并发症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尚未明确阐明,美国学者进行的一项研究对这一问题就行了初步探讨,结果刊登在2009年1月的J Am Soc Nephrol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dna损伤 血透患者 病死率 尿毒症并发症 尿毒症患者 线粒体损伤 发病机制 生物学
原文传递
有氧运动和衰老对小鼠心肌线粒体DNA缺失及其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卢健 陈彩珍 +1 位作者 许永刚 赖荣兴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50-353,共4页
目的 :观察和探讨有氧运动和衰老对心肌线粒体DNA(mtDNA)缺失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了mtDNA的缺失 ,用分光光度法检测了Mn -SOD、GSH -Px、脂褐素和复合物Ⅰ ,用极谱法检测了复合物Ⅳ。结果 :2 0月龄小鼠心肌mtDNA... 目的 :观察和探讨有氧运动和衰老对心肌线粒体DNA(mtDNA)缺失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了mtDNA的缺失 ,用分光光度法检测了Mn -SOD、GSH -Px、脂褐素和复合物Ⅰ ,用极谱法检测了复合物Ⅳ。结果 :2 0月龄小鼠心肌mtDNA3 866bp缺失较 5月龄小鼠高 ,复合物I活性随增龄而下降 ,但抗氧化酶活性却显著高于年轻鼠 ,脂褐素含量增加。有氧运动训练的小鼠mtDNA3 866bp缺失率明显低于同龄不运动鼠 ,而复合物Ⅰ活性高 ,抗氧化酶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有氧运动减轻了mtDNA缺失率可能不完全是通过调节自由基代谢而发生效应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氧运动 衰老 线粒体dna损伤 氧自由基 线粒体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平滑肌细胞线粒体与腹主动脉瘤发生发展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周强 曹勖 王睿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4年第5期442-446,456,共6页
腹主动脉瘤(AAA)是以腹主动脉壁发生持续性扩张为主要特点的血管疾病,破裂后常导致严重后果。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是构成血管中膜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调节血管的直径和血流,以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和血压。VSMCs线粒体作为VSMCs氧化代... 腹主动脉瘤(AAA)是以腹主动脉壁发生持续性扩张为主要特点的血管疾病,破裂后常导致严重后果。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是构成血管中膜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调节血管的直径和血流,以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和血压。VSMCs线粒体作为VSMCs氧化代谢的中心,在能量产生和细胞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VSMCs线粒体功能障碍与AAA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现从VSMCs线粒体与氧化应激和炎症、线粒体DNA损伤、线粒体动力学异常和细胞代谢四个方面探讨VSMCs线粒体损伤在AAA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旨在为AAA未来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血管平滑肌细胞 线粒体 氧化应激 线粒体dna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半乳糖诱导的小鼠耳蜗带状突触损伤 被引量:11
9
作者 杜政德 宋青玲 +2 位作者 韩曙光 柳柯 龚树生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4-158,共5页
目的研究D-半乳糖诱导的衰老小鼠耳蜗带状突触数量的变化。方法 1)D-半乳糖诱导的衰老小鼠模型的构建:24只5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2组(每组12只):①对照组:小鼠颈背部皮下注射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6周;... 目的研究D-半乳糖诱导的衰老小鼠耳蜗带状突触数量的变化。方法 1)D-半乳糖诱导的衰老小鼠模型的构建:24只5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2组(每组12只):①对照组:小鼠颈背部皮下注射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6周;②D-半乳糖组:小鼠颈背部皮下注射1000mg/kg D-半乳糖,每日1次,连续6周;2)ABR检测听小鼠听功能;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小鼠耳蜗线粒体DNA氧化损伤产物8-羟基-2-脱氧鸟苷(8-hydroxy-2-deoxyguanosine, 8-OHdG)的表达;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小鼠耳蜗带状突触突触前标记物CtBP2的数量;5)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耳蜗CtBP2蛋白的表达。结果 1)D-半乳糖诱导的衰老小鼠听功能表现为ABR I波幅值的降低,而无阈值的改变;2)8-OHdG在D-半乳糖诱导的衰老小鼠耳蜗表达明显增加;3)D-半乳糖耳蜗带状突触数量明显减少;4)CtBP2蛋白在D-半乳糖诱导的衰老小鼠耳蜗表达明显减少。结论耳蜗带状突触是D-半乳糖诱导的衰老小鼠耳蜗早期出现的病变部位,D-半乳糖诱导的衰老小鼠可作为研究老年性聋耳蜗带状突触损伤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聋 带状突触 线粒体dna氧化损伤 D-半乳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质性发育迟缓男童邻苯二甲酸酯暴露与线粒体DNA拷贝数及氧化损伤的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谢长明 高连连 +4 位作者 赵岩 陈姣 汪秀 蔡德培 张蕴晖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26-930,共5页
[目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观察邻苯二甲酸酯暴露对男童线粒体DNA氧化损伤及线粒体DNA拷贝数的影响,探索邻苯二甲酸酯影响男性性发育的可能机制。[方法]将2013—2014年经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确诊为体质性发育迟缓的8~15岁男童纳入研... [目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观察邻苯二甲酸酯暴露对男童线粒体DNA氧化损伤及线粒体DNA拷贝数的影响,探索邻苯二甲酸酯影响男性性发育的可能机制。[方法]将2013—2014年经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确诊为体质性发育迟缓的8~15岁男童纳入研究,共48例病例,匹配以同一年龄段同一医院就诊于外科的正常男童60例作为对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病例和对照男童尿液中邻苯二甲酸单丁酯(Mn BP)、邻苯二甲酸甲酯(MMP)、邻苯二甲酸乙酯(MEP)邻苯二甲酸(2-乙基己基)单酯(MEHP)、邻苯二甲酸(2-乙基-5羟基己基)单酯(MEHHP)、邻苯二甲酸(2-乙基-5氧己基)单酯(MEOHP)浓度。运用t检验及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邻苯二甲酸酯水平与线粒体DNA氧化损伤、线粒体DNA拷贝数在病例和对照中的差异及两者间的关联。[结果]病例组男童尿液Mn BP、MMP、MEHP、Sum DEHP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值分别为0.017、0.008、0.038、0.020)。病例组男童线粒体DNA拷贝数高于对照组(P=0.001),两组线粒体DNA氧化损伤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童尿液MMP、MEHP、Sum DEHP浓度与线粒体DNA拷贝数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但未发现线粒体DNA氧化损伤水平与邻苯二甲酸酯暴露水平间显著关联。[结论]体质性发育迟缓男童体内邻苯二甲酸酯暴露水平和线粒体DNA拷贝数显著升高,邻苯二甲酸酯暴露可能是线粒体功能受损的一个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质性发育迟缓 邻苯二甲酸酯 线粒体dna氧化损伤 线粒体dna拷贝数
原文传递
线粒体DNA与乙醇氧化损伤 被引量:1
11
作者 崔艳杰 潘承法 +1 位作者 张玉涛 樊静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0年第16期2287-2288,共2页
近年来,随着分子遗传学的不断发展,线粒体损伤与多种疾病关系的研究不断深入,为了探讨其发生机制,我们对慢性酒精中毒与线粒体DNA损伤的关系进行概述如下。
关键词 线粒体dna损伤 氧化损伤 乙醇 慢性酒精中毒 分子遗传学 线粒体损伤 发生机制
原文传递
衰老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李晨虎 饶顺曾 沈文龙 《医学信息(下旬刊)》 2010年第11期362-362,364,共2页
当今人类社会老年人口的相对和绝对增多,对老年医学等相关科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人类社会的老龄化趋势使得衰老与抗衰老机制的研究一直方兴未艾.目前有关衰老机理的微观研究已经取得重大进展,较具有代表性的学说包括:自由基学说,线粒体... 当今人类社会老年人口的相对和绝对增多,对老年医学等相关科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人类社会的老龄化趋势使得衰老与抗衰老机制的研究一直方兴未艾.目前有关衰老机理的微观研究已经取得重大进展,较具有代表性的学说包括:自由基学说,线粒体DNA损伤学说,衰老的基因学说等.目前,已经发现多个与衰老有关的基因,主要包括:①导致衰老的基因(如端粒);②与增龄相关疾病易感的基因(如ApoE基因等);③长寿及衰老基因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老相关基因 线粒体dna损伤 自由基学说 APOE基因 人类社会 抗衰老机制 老年人口 微观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8-OHdG检测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6
13
作者 许红兰 万美燕 +1 位作者 夏平 邹作君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4年第9期814-815,共2页
目的:通过检测糖尿病肾病(DN)患者尿中DNA氧化损伤的主要的标记物8-羟基脱氧鸟苷(8-OHdG),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脏病变与氧化应激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DN患者90例,分为正常蛋白尿组,微量蛋白尿组、大量蛋白尿组各30例,... 目的:通过检测糖尿病肾病(DN)患者尿中DNA氧化损伤的主要的标记物8-羟基脱氧鸟苷(8-OHdG),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脏病变与氧化应激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DN患者90例,分为正常蛋白尿组,微量蛋白尿组、大量蛋白尿组各30例,检测尿8-OHdG,尿微量白蛋白、NAG等指标。结果:糖尿病组的尿8-OHdG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6.5±0.3)vs(10.8±0.5)ng/mg Cr,P<0.01];微量蛋白尿组和大量蛋白尿组的尿8-OHdG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蛋白尿组(P<0.01),大量蛋白尿组的尿8-OHdG水平显著高于微量蛋白尿组(P<0.01)。DN患者尿8-OHdG水平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呈正相关,与BMI及eGFR呈负相关。尿8-OHdG水平与尿微量白蛋白、尿NAG、α2-MG、FDP呈显著正相关。结论:DN患者随着蛋白尿的增多及肾功能的进展其氧化应激水平增强,氧化应激的重要标志物8-OHdG作为重要因素参与DN的发生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 氧化应激 线粒体dna氧化损伤 8-OHD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年第27卷第7期要目
14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6期M0003-M0003,共1页
博士导师新论脾虚证衰老大鼠心肌和脑组织线粒体DNA损伤的实验研究//王彩霞,崔家鹏,吕爱平,尹德辉,刘涛2型糖尿病中医气阴两虚证的基因表达研究//柴可夫,黄晓玲。
关键词 中医药学 线粒体dna损伤 中华 气阴两虚证 2型糖尿病 实验研究 大鼠心肌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creased mitochondrial deoxyribonucleic acid and increased oxidative damage in chronic hepatitis C 被引量:4
15
作者 Hsu-Heng Yen Kai-Lun Shih +3 位作者 Ta-Tsung Lin Wei-Wen Su Maw-Soan Soon Chin-San Liu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36期5084-5089,共6页
AIM: To determine whether alteration of the mito- chondria DNA (mtDNA) copy number and its oxidative damage index (mtDNA△CT) can be detected by analysis of peripheral blood cells in hepatitis C virus (HCV)- in... AIM: To determine whether alteration of the mito- chondria DNA (mtDNA) copy number and its oxidative damage index (mtDNA△CT) can be detected by analysis of peripheral blood cells in hepatitis C virus (HCV)- infected patients. METHODS: This study enrolled two groups of pa- tients aged 40-60 years: a control group and an HCV- infected group in 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in Changhua Christian Hospital. Patients with co-infection with hepatitis B virus or human im- munodeficiency virus, autoimmune disease, malignant neoplasia, pregnancy, thyroid disease, or alcohol con- sumption 〉 40 g/d were excluded. HCV-infected pa- tients who met the following criteria were included: (1) positive HCV antibodies for 〉 6 mo; (2)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 levels more than twice the upper lim- it of normal on at least two occasions during the past 6 mo; and (3) histological fibrosis stage higher than F1. The mtDNA copy number and oxidative damage index of HCV mtDNA (mtDNA△CT) were measured in periph- eral blood leukocytes.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mtDNA copy number and mtDNA△CT was further analyzed using clinical data. RESULTS: Forty-seven normal controls (male/female: 26/21, mean age 50.51 ± 6.15 years) and 132 HCV- infected patients (male/female: 76/61, mean age 51.65 ± 5.50 years)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The geno- types of HCV-infected patients include type 1a (n = 3), type 1b (n = 83), type 2a (n = 32), and type 2b (n = 14). Liver fibrosis stages were distributed as follows: F1/F2/F3/F4 = 1/61/45/25 and activity scores were A0/ A1/A2/A3 = 7/45/55/25. There were no age or gender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HCV-infected pa- tients had higher hepatitis activity (aspartate transami- nase levels 108.77 ± 60.73 vs 23.19 ± 5.47, P 〈 0.01; ALT levels 168.69 ± 93.12 vs 23.15 ± 9.45, P 〈 0.01) and lower platelet count (170.40±58.00 vs 251.24 ± 63.42, P 〈 0.01) than controls. The mtDNA copy num- ber was lower in HCV-infected patients than in controls (173.49 vs 247.93, P 〈 0.05). The mtDNA△CT was higher in HCV-infected patients than in controls (2.92 vs 0.64, P 〈 0.05). To clarify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these results in HCV-infected patients, their association with different clinical parameters among HCV-infected pa- tients was analyzed. A negative association was found between mtDNA copy number and elevated aspartate transaminase levels (r = -0.17, P 〈 0.05). Changes in mtDNA copy number were not associated with HCV RNA levels, HCV genotypes, liver fibrosis severity, or inflammatory activity in the liver biopsy specimen. How- ever, a correlation was observed between mtDNA△CT and platelet count (r = -0.22, P 〈 0.01), HCV RNA level (r = 0.36, P 〈 0.01), and hepatitis activity (r = 0.20, P = 0.02). However, no difference in the change in mtDNA△CT was observed between different fibrosis stages or HCV CONCLUSION: Oxidative stress and mtDNA dam- age are detectable in patient's peripheral leukocytes. Increased leukocyte mtDNA△CT correlates with higher HCV viremia, increased hepatitis activity, and lower platelet cou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atitis C MITOCHONDRIA Oxidative stress Mitochondrial dna BIOMARK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Mechanism pf Weichang'an in Inducing Apoptosis of Gastric Cancer SGC7901 Cells
16
作者 CHEN Weixi NIU Yaofei ZHAO Aiguang 《Chinese Medicine and Natural Products》 2021年第1期13-23,共11页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Chinese medicine Compound Weichang'an(胃肠安)for invig-orating the spleen on apoptosis of gastric cancer SGC7901 cells and its possible mechanism.Methods:The gas-trie cancer ...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Chinese medicine Compound Weichang'an(胃肠安)for invig-orating the spleen on apoptosis of gastric cancer SGC7901 cells and its possible mechanism.Methods:The gas-trie cancer SGC-7901 cells were divided into different mass concentration groups(0 mg·L^(-1),500 mg·L^(-1)1000 mg·L^(-1),1500 mg·L^(-1),2000 mg·L^(-1)).CCK8 and monoclonal test were applied to detect prolifera-tion ability;comet assay was used to detect DNA damage.After DCFH-DA fluorescent labeling,the level of ROS activity was detected by flow cytometer;after AnnexinV-FTC/PI double labeling,the proportion of apoptotic ellls was detected by flow cytometer;after JC-1 staining,the mi tochondri almembrane potential was detected by flow cytometer;after FTTC-DEVD-FMK staining,the ratio of Caspase activity was detected by flow cytometer.Results:Weichang an inhibited cell proliferation and reduced cell colony formation in a time-dose-dependent manner;the results of comet electrophoresis showed that Weichang'an could induce DNA damage in gastric cancer cells;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the ratio of Weichang'an's intervention with the apoptosis of gastric cancer cells in-creased(P<0.05),the 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 decreased(P<0.05),the activity of Caspase3 and Caspase9 increased(P<0.05),and the intracellular ROS level increased(P<0.05).Among them,the effect of Weichang'an treatment group(1000 mg·L^(-1))was the most significant.Conclusion:Weichang'an has an inhibi-tory effect on the proliferation of gastric cancer SGC7901 cells and can induce cell apoptosis.Its mechanism may be related with the ROS-mediated pathway of mitochondrial apoptosis and DNA dam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ichang'an gastric cancer SGC7901 cells mitochondrial apoptosis dna dama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射线辐照引起的线粒体D310片段突变的快速检测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昕 周鑫 张红 《原子核物理评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8-121,共4页
采用4 Gy X射线辐照人乳腺癌细胞MCF-7,分别在照射后0,2,4,8,16,24,48,72和144 h时间点收集细胞,提取DNA并以聚合酶链式反应进行扩增,再以BsaXI限制性内切酶对扩增产物进行消化,消化产物以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分离。结果表明,4 Gy X射线... 采用4 Gy X射线辐照人乳腺癌细胞MCF-7,分别在照射后0,2,4,8,16,24,48,72和144 h时间点收集细胞,提取DNA并以聚合酶链式反应进行扩增,再以BsaXI限制性内切酶对扩增产物进行消化,消化产物以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分离。结果表明,4 Gy X射线辐照可引起D310片段突变,且该突变在经辐照之后144 h检测水平明显超过野生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辐照 线粒体dna损伤 D310片段突变 聚合酶链式反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