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人机智能巡检在光伏电站组件温度监测预警中的应用
1
作者 孙磊 《集成电路应用》 2024年第9期146-147,共2页
阐述无人机智能巡检在光伏电站组件温度监测预警中的应用,介绍无人机智能巡检的技术特点和系统构成,分析其在光伏电站组件温度监测预警中的应用优势,并提出相关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 无人机智能巡检 光伏电站 组件温度 监测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件温度对球轴承热冲击流变润滑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刘晓玲 杨玉冰 杨沛然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45-553,共9页
为了研究组件温度对球轴承热冲击流变润滑性能的影响,考虑轴承组件温度与供油温度之间的差异,采用Eyring剪稀流体建立了球轴承热冲击流变弹流润滑模型,利用多重网格方法与时变性、流变性和温度场的分析技术研究了组件温度对动态油膜热... 为了研究组件温度对球轴承热冲击流变润滑性能的影响,考虑轴承组件温度与供油温度之间的差异,采用Eyring剪稀流体建立了球轴承热冲击流变弹流润滑模型,利用多重网格方法与时变性、流变性和温度场的分析技术研究了组件温度对动态油膜热流变弹流润滑性能的影响,并对极端工况下的热失效现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滚动体温度越高,其油膜厚度及摩擦系数越小;在极端工况下,轴承内圈与滚动体之间出现了高压、高温和低膜厚现象;轴承内圈温度达到边界膜脱附时的第1临界温度,且轴承内圈与滚动体之间处于混合润滑状态.因此,分析滚动轴承的非稳态热流变弹流润滑特性时需考虑轴承温度场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轴承 组件温度 载荷冲击 动态油膜 热失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用于计算光伏组件温度的多元非线性函数拟合与修正方法 被引量:6
3
作者 刘宝柱 颜洪正 王立国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44-49,共6页
为了获得光伏阵列的组件温度,通过分析组件温度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确定了各种外界环境因素与组件温度的函数规律。将多元非线性函数拟合与BP神经网络相结合,提出一种计算光伏组件的温度的方法。针对光伏组件局部遮阴的情况,通过研究... 为了获得光伏阵列的组件温度,通过分析组件温度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确定了各种外界环境因素与组件温度的函数规律。将多元非线性函数拟合与BP神经网络相结合,提出一种计算光伏组件的温度的方法。针对光伏组件局部遮阴的情况,通过研究组件温度与最大功率点之间的关系,对该方法做出了修正。经过光伏电站实际数据验证得知,方法计算精度高,能够反映外界环境变化,具有较强的自适应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件温度 影响因素 多元非线性拟合 BP神经网络 局部遮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量守恒的光伏组件温度的估算 被引量:2
4
作者 程泽 杨根源 刘力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875-1884,共10页
用逐层遮挡的方法模拟太阳电池不同的光能吸收率,采用自适应混沌粒子群算法辨识出相应状态下太阳电池模型的5个参数值,建立与光能吸收率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基于能量平衡方程进行光伏组件温度的估算。通过辨识模型参数确定吸收率,基于能... 用逐层遮挡的方法模拟太阳电池不同的光能吸收率,采用自适应混沌粒子群算法辨识出相应状态下太阳电池模型的5个参数值,建立与光能吸收率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基于能量平衡方程进行光伏组件温度的估算。通过辨识模型参数确定吸收率,基于能量平衡估算光伏组件温度的模型能够较好地吻合实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能吸收率 模型参数辨识 能量平衡 光伏组件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伏方阵中光伏组件温度预测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孔凡建 《太阳能》 2018年第2期74-76,共3页
通过分析和研究光伏方阵中光伏组件的实际温度变化及光伏组件温度变化所依据的能量传输方式,建立光伏组件即时温度模拟方程,并将根据环境条件得出的计算数据与实际测量的数据进行比较,两者之间符合性很好。该研究可为光伏方阵的发电量... 通过分析和研究光伏方阵中光伏组件的实际温度变化及光伏组件温度变化所依据的能量传输方式,建立光伏组件即时温度模拟方程,并将根据环境条件得出的计算数据与实际测量的数据进行比较,两者之间符合性很好。该研究可为光伏方阵的发电量预测提供温度变量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方阵 光伏组件温度 模拟方程 数据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组件温度修正的串联数量优化设计
6
作者 谢畅 《低碳世界》 2020年第5期67-68,共2页
日益严重的能源问题与急剧增长的能源需求,使得光伏发电日益受到世界不同地区国家的青睐。在光伏电站的建设中,组串中串联数量设计对投资成本有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站区整体布置、支架数量选取以及电缆长度等方面。因此优化组串中串联... 日益严重的能源问题与急剧增长的能源需求,使得光伏发电日益受到世界不同地区国家的青睐。在光伏电站的建设中,组串中串联数量设计对投资成本有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站区整体布置、支架数量选取以及电缆长度等方面。因此优化组串中串联的组件数量,能够给不同规模的项目带来相应的成本收益,同时对制约因素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光伏设计提供参考。本文基于中东地区光伏项目的地理以及气象数据,深入分析了辐照、温度及风速对光伏组件温度的影响,进而提出了组件串联数量的优化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件数量 组件温度 风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遮挡因素对IBC组件发电量及温度的影响
7
作者 赵邦桂 李跃恒 +3 位作者 马小军 郭永刚 李得银 魏云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37-40,共4页
为探究不同遮挡因素对IBC组件发电量及温度的影响,采用PVsyst仿真模拟结合实验验证的方式对小面积遮挡、大面积遮挡及灰尘遮挡三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通过分析实验结论对组件结构进行重新设计。结果表明:IBC串并联组件阵列的每小时发... 为探究不同遮挡因素对IBC组件发电量及温度的影响,采用PVsyst仿真模拟结合实验验证的方式对小面积遮挡、大面积遮挡及灰尘遮挡三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通过分析实验结论对组件结构进行重新设计。结果表明:IBC串并联组件阵列的每小时发电量比全串联组件阵列高0.12 kWh左右,新设计的双二极管接线盒IBC组件受阴影遮挡后的损失为常规串并联组件的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BC组件 阴影遮挡 发电量 组件温度 双二极管接线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天器组件可靠性试验温度测控技术 被引量:1
8
作者 郭秀才 于兆吉 +3 位作者 郑会明 杨力坡 李树鹏 马腾飞 《航天器环境工程》 2012年第1期61-65,共5页
文章针对航天器组件试验过程中温度场不均匀和单一控温点难以全面控制组件温度的问题,研究了试验箱内温度场的均匀性分布,组件不同部位在箱内的温度分布规律以及影响这种分布的因素。通过温度测控试验方法的研究,配合所研制的多路温度... 文章针对航天器组件试验过程中温度场不均匀和单一控温点难以全面控制组件温度的问题,研究了试验箱内温度场的均匀性分布,组件不同部位在箱内的温度分布规律以及影响这种分布的因素。通过温度测控试验方法的研究,配合所研制的多路温度测控系统,确定了组件试验过程中温度控制点的选取方法,解决了热试验中组件局部温度失控问题,提高了组件的试验安全性和试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器组件 常压热试验 温度 组件温度 控温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光伏电池组件的温度预测方法 被引量:10
9
作者 程序 谭志萍 《物联网技术》 2013年第11期32-33,36,共3页
组件温度是影响太阳能电池组件转换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对组件温度的准确预测,有助于提高光伏发电功率预测的精度。文中提出了一种光伏电池组件温度预测方法。该方法考虑了影响光伏电池组件温度的主要因素,通过选择适当的样本建立统计... 组件温度是影响太阳能电池组件转换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对组件温度的准确预测,有助于提高光伏发电功率预测的精度。文中提出了一种光伏电池组件温度预测方法。该方法考虑了影响光伏电池组件温度的主要因素,通过选择适当的样本建立统计模型。算例结果表明,该预测模型能够较好地对光伏电池组件温度进行预测,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 组件温度 功率预测 气象监测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旋转组件温度监测的量子点传感器性能强化研究
10
作者 梁潘婷 张盼 +2 位作者 闫柯 洪军 朱永生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188-194,共7页
全无机钙钛矿(Cs Pb Br3)量子点因其优异的光学性能在荧光温度传感器领域展现了巨大潜力。围绕高油污强干扰环境下滚动轴承内圈、保持架等旋转组件温度监测问题,针对原位生长策略不可控导致的Cs Pb Br3量子点荧光不均匀问题,提出基于静... 全无机钙钛矿(Cs Pb Br3)量子点因其优异的光学性能在荧光温度传感器领域展现了巨大潜力。围绕高油污强干扰环境下滚动轴承内圈、保持架等旋转组件温度监测问题,针对原位生长策略不可控导致的Cs Pb Br3量子点荧光不均匀问题,提出基于静电纺丝原理制备包覆聚偏二氟乙烯(Polyvinylidene difluoride,PVDF)纤维膜的Cs Pb Br3量子点,结合正交试验法优化传感器制备工艺,并利用微观形貌表征分析手段验证其有效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利用有机硅树脂(Silicone resin,SR)涂覆工艺提升钙钛矿量子点传感器的热稳定性。最后,基于轴承保持架温度监测试验验证了静电纺丝技术结合SR涂覆工艺对于提升钙钛矿量子点传感器监测性能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PbBr3量子点 静电纺丝 SR涂覆工艺 热稳定性 旋转组件温度监测
原文传递
多因素耦合对光伏组件表面温度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春龙 杨霭蓉 +2 位作者 李金平 王磊 司泽田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2-118,共7页
低温条件(0℃以下)对光伏发电量影响的相关研究较少,为进一步研究温度对发电量的影响,该文首先研究各个因素对光伏组件表面温度的影响。运用灰色关联分析定量分析影响光伏组件表面温度的多种因素,分析得到各影响因子与光伏组件表面温度... 低温条件(0℃以下)对光伏发电量影响的相关研究较少,为进一步研究温度对发电量的影响,该文首先研究各个因素对光伏组件表面温度的影响。运用灰色关联分析定量分析影响光伏组件表面温度的多种因素,分析得到各影响因子与光伏组件表面温度的最佳关联顺序为太阳辐照度>环境温度>风速>湿度。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分析各影响因素与光伏组件表面温度之间的关系,结果为太阳辐照度每升高1 W/m^2,光伏组件正面温度增加0.037℃;环境温度每升高1℃,光伏组件正面温度增加0.851℃;风速每升高1 m/s,光伏组件正面温度降低0.421℃;湿度每升高1%,光伏组件正面温度增加0.248℃。其次,根据太阳电池转换特性还研究了光伏组件表面温度对光伏组件输出电压、电流及发电量的影响,并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分析其关系,结果为光伏组件正面温度每升高1℃,发电量增加0.016 W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发电系统 多因素耦合 光伏组件表面温度 光伏组件的输出电压 光伏组件的输出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伏发电系统效率测试组件功率温度系数技术研究与探讨
12
作者 施江锋 王宗挺 刘思 《质量与认证》 2018年第9期77-78,共2页
据相关资料显示,2017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容量为102GW,同比增长33.7%。其中,中国2017年新增装机容量为53GW,新增容量全球装机占比过半,新增累计容量均为世界第一,持续领跑全球,随着光伏装机容量的不断增加,光伏发电系统质量问题备受各方... 据相关资料显示,2017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容量为102GW,同比增长33.7%。其中,中国2017年新增装机容量为53GW,新增容量全球装机占比过半,新增累计容量均为世界第一,持续领跑全球,随着光伏装机容量的不断增加,光伏发电系统质量问题备受各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效率 光伏标准系统效率 组件温度修正系数 组件功率温度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屋顶光伏组件发电性能比对
13
作者 李娜 陈心欣 +3 位作者 符国晓 解俊 周聪 冯春暖 《环境技术》 2024年第6期72-77,共6页
对于屋顶光伏的应用,主要包括BAPV和BIPV两种。其中“BIPV”是光伏建筑一体化,也称为“构建型”和“建材型”太阳能光伏建筑,它作为建筑物外围护的一部分,既具有发电功能,又具有建筑构件和建筑材料的功能,更具一体性特征。而“BAPV”是... 对于屋顶光伏的应用,主要包括BAPV和BIPV两种。其中“BIPV”是光伏建筑一体化,也称为“构建型”和“建材型”太阳能光伏建筑,它作为建筑物外围护的一部分,既具有发电功能,又具有建筑构件和建筑材料的功能,更具一体性特征。而“BAPV”是附加在建筑物上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也称为“安装型”太阳能光伏建筑,它的主要功能是发电,与建筑物功能重合度较小。本文以西安地区屋顶光伏组件并网发电系统为例,通过针对BIPV组件与BAPV组件在不同季节以及天气影响条件下的发电性能和组件温度变化,分析不同光伏组件在西安地区屋顶光伏应用时的发电特性。试验结果表明:BIPV组件有更优异的发电性能,且防积灰效果好,具有热斑风险低、可靠性更高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屋顶光伏 光伏建筑一体化 安装型光伏建筑 发电性能 组件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传感器组件注射模设计
14
作者 王宏斌 《模具制造》 2011年第2期67-70,共4页
通过对温度传感器组件的工艺分析,介绍了该温度传感器组件注射模的整体结构及设计要点,研究了模具侧抽、分型、顶出等过程,分析了侧抽机构的结构特点,提出了一种较为独特的模具结构,实现了组件的顺利成型,解决了螺纹镶件难以定位、相互... 通过对温度传感器组件的工艺分析,介绍了该温度传感器组件注射模的整体结构及设计要点,研究了模具侧抽、分型、顶出等过程,分析了侧抽机构的结构特点,提出了一种较为独特的模具结构,实现了组件的顺利成型,解决了螺纹镶件难以定位、相互垂直的相贯孔难以成型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传感器组件 注射模 滑块 分型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硅基光伏组件运行温度在线软测量方法 被引量:5
15
作者 于航 刘阳 +1 位作者 连魏魏 朱红路 《发电技术》 2018年第6期566-573,共8页
硅基光伏组件的运行温度对组件电气性能和发电效率具有显著影响,是光伏系统建模和性能评估的重要参数,它的精确计算对于光伏系统分析和最大功率跟踪等算法的应用等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组件运行温度经典计算方法进行实例验证,发现该算... 硅基光伏组件的运行温度对组件电气性能和发电效率具有显著影响,是光伏系统建模和性能评估的重要参数,它的精确计算对于光伏系统分析和最大功率跟踪等算法的应用等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组件运行温度经典计算方法进行实例验证,发现该算法在不同季节、天气条件下的精度不一致,使得光伏电站发电量的计算与实际状况存在较大误差。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层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的硅基光伏组件运行温度在线建模方法,它分别以实测太阳辐照度、环境温度和输出功率作为模型输入,以组件运行温度作为模型输出,实现了组件运行温度的在线软测量。通过实际运行数据的对比表明上述方法是有效的,在条件允许时,也应该将风速作为模型输入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发电 光伏组件运行温度 神经网络 在线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PCR仪校准装置温度检测组件 被引量:2
16
作者 吕丹 刘萍 魏群 《上海计量测试》 2020年第4期10-11,14,共3页
依据国家JJF 1527-2015中推荐使用15点测温布置方式,设计了一种可应用于PCR仪校准装置的温度检测组件,包括测温探头、固定板、电路板和FPC排线,可以优化布线。解决了传统方式中人工布线复杂且难以在相同的状态下将温度传感器探头逐个插... 依据国家JJF 1527-2015中推荐使用15点测温布置方式,设计了一种可应用于PCR仪校准装置的温度检测组件,包括测温探头、固定板、电路板和FPC排线,可以优化布线。解决了传统方式中人工布线复杂且难以在相同的状态下将温度传感器探头逐个插入对应的反应孔的困难,有效地提高了测温的准确度和响应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仪校准 温度检测组件 准确度 响应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伏组件发电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魏晨晨 王超 +3 位作者 李想 王东旭 邱旭 王逊 《建设科技》 2023年第1期79-81,共3页
本文以光伏组件为研究对象,结合目前现有光伏实验台的实验条件,重点分析了太阳辐照强度、组件温度、安装角度、环境温度对于光伏组件发电效率的影响,并得出相应结论、给出对应提升发电效率的建议。
关键词 光伏组件 太阳辐照度 组件温度 安装角度 发电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伏组件在黄土高原气候条件下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娜娜 赵磊 +1 位作者 张建锐 杨祖宁 《太阳能》 2019年第2期37-41,共5页
为了探明黄土高原半干旱气候条件对单晶硅光伏组件的性能影响,将光伏组件置于户外,利用光伏气象监测系统和户外I-V测试仪进行实时记录,研究其在晴天、多云和阴天等气象条件下输出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光伏组件的温度受太阳辐射强... 为了探明黄土高原半干旱气候条件对单晶硅光伏组件的性能影响,将光伏组件置于户外,利用光伏气象监测系统和户外I-V测试仪进行实时记录,研究其在晴天、多云和阴天等气象条件下输出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光伏组件的温度受太阳辐射强度和风速的综合影响;短路电流与太阳辐射强度呈正比,且倾角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对倾斜面上的太阳辐射强度和短路电流的影响较小;当太阳辐射强度较高时,开路电压主要受温度影响,并呈反比关系;而当太阳辐射强度较低时,其会对开路电压产生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辐射强度 组件温度 开路电压 短路电流 倾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伏组件间接冷却技术提高发电量理论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珍奇 吴健 《光源与照明》 2023年第9期150-152,共3页
文章首先结合光伏电池的相关特性,统计分析2座光伏电站1年的发电量数据,得出组件温度对光伏发电量的影响,然后介绍了降低光伏组件温度的冷却技术,包括主动冷却技术和被动冷却技术,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光伏组件间接冷却技术能大幅提高光... 文章首先结合光伏电池的相关特性,统计分析2座光伏电站1年的发电量数据,得出组件温度对光伏发电量的影响,然后介绍了降低光伏组件温度的冷却技术,包括主动冷却技术和被动冷却技术,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光伏组件间接冷却技术能大幅提高光伏组件的开路电压、短路电流和最大功率的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组件 间接冷却技术 组件温度 主动冷却技术 被动冷却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背板晶硅光伏组件在湿热环境下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曾湘安 冯江涛 +3 位作者 揭敢新 冯皓 陈心欣 李慧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3-67,共5页
选取CPE、KPE、TPT、AAA四种不同背板制备的多晶硅光伏组件,将其直接固定电阻负载投试到海南琼海湿热气候环境试验场,研究四种不同背板晶硅组件在真实环境应用的性能变化规律。利用热电偶对组件表面工作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测以及利用实验... 选取CPE、KPE、TPT、AAA四种不同背板制备的多晶硅光伏组件,将其直接固定电阻负载投试到海南琼海湿热气候环境试验场,研究四种不同背板晶硅组件在真实环境应用的性能变化规律。利用热电偶对组件表面工作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测以及利用实验室I-V测试仪对试验组件的I-V特性参数进行周期性测试,记录这些参数随组件试验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试验组件的温度越高,其最大功率、填充因子衰减越大.CPE、KPE、TPT和AAA四种不同背板的组件,整体温度最高和最大功率(Pm)、填充因子(FF)的衰减最大,串联电阻的增加最多均为CPE背板组件,其次是KPE背板组件,TPT背板组件次之,最小为AAA背板组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背板 光伏组件 组件表面温度 多晶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