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在组织修复与再生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叶华跃 《科学技术创新》 2018年第23期1-2,共2页
外泌体是细胞分泌的由脂质双分子层包裹的结构,携带蛋白质、脂质、m RNA、mi RNA等生物活性因子,介导细胞间信息交流,调节细胞的生物学功能。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具有抑制纤维化和凋亡,增强血管生成,参与组织修复再生等功能。本文... 外泌体是细胞分泌的由脂质双分子层包裹的结构,携带蛋白质、脂质、m RNA、mi RNA等生物活性因子,介导细胞间信息交流,调节细胞的生物学功能。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具有抑制纤维化和凋亡,增强血管生成,参与组织修复再生等功能。本文就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在组织修复与再生中的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组织修复与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的旁分泌作用在组织损伤修复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
作者 李小丽 王炎 +1 位作者 朱钟慧 田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3663-3666,共4页
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一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在组织损伤修复中发挥免疫调节、细胞保护及抗纤维化的作用。其中MSCs发挥作用的重要机制可能是其旁分泌的各种可溶性细胞因子的参与。本文总结了近几年的研究进展,就MSCs的旁分... 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一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在组织损伤修复中发挥免疫调节、细胞保护及抗纤维化的作用。其中MSCs发挥作用的重要机制可能是其旁分泌的各种可溶性细胞因子的参与。本文总结了近几年的研究进展,就MSCs的旁分泌作用在组织损伤修复中的应用及机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旁分泌 外泌体 组织修复与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袋状可吸收生物膜行上颌窦瘘软、硬组织同期修补术的临床应用及操作规范
3
作者 夏亮 赵正宜 +2 位作者 邹多宏 杨驰 张志愿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489-493,共5页
上颌窦瘘是由于多种因素造成的异常口腔-上颌窦交通,是口腔颌面外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传统上对于上颌窦的修补为基于各种软组织瓣的转移修复,在修补上颌窦瘘的同时,缺少骨组织的同期修复。基于袋状可吸收生物膜技术,单纯利用生物医... 上颌窦瘘是由于多种因素造成的异常口腔-上颌窦交通,是口腔颌面外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传统上对于上颌窦的修补为基于各种软组织瓣的转移修复,在修补上颌窦瘘的同时,缺少骨组织的同期修复。基于袋状可吸收生物膜技术,单纯利用生物医用材料,在不用自体骨的情况下可完成上颌窦瘘区域软、硬组织的同期修复与再生。该治疗技术具有创伤小、手术难度适中,临床效果可靠,易于推广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医师和患者的青睐。但由于口腔医师临床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为规范该技术临床操作标准、保障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在此提出上颌窦瘘软、硬组织同期修补术的临床应用及操作规范,旨在为广大口腔医师在应用该项技术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瘘 可吸收生物膜 软、硬组织修复与再生 规范化操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对固有免疫反应的影响及调控效应 被引量:2
4
作者 陈坤威 童亚林 姚咏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98-703,共6页
组织工程生物材料支架作为促进机体组织损伤修复与再生的工具,在临床上已经使用多年。生物材料植入机体后不可避免地诱发宿主反应,过度的宿主反应会影响材料植入的成功率,直接影响损伤修复效果。如何调控宿主反应是组织修复过程中的关... 组织工程生物材料支架作为促进机体组织损伤修复与再生的工具,在临床上已经使用多年。生物材料植入机体后不可避免地诱发宿主反应,过度的宿主反应会影响材料植入的成功率,直接影响损伤修复效果。如何调控宿主反应是组织修复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材料诱发的宿主反应主要由机体免疫系统参与调控,特别是固有免疫系统,同时固有免疫反应也是组织修复与再生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近年来,生物材料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许多资料表明组织工程材料参与固有免疫调控过程,材料成分,表面化学、理化特性,以及降解产物等均不同程度地影响固有免疫细胞的功能。本文对固有免疫在组织修复中的作用以及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特性对固有免疫反应的影响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生物材料支架 生物材料特性 固有免疫 组织修复与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雄激素群勃龙对斑马鱼幼鱼尾鳍再生的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何泽鹏 田丽 +4 位作者 钱宝留 孙烽铸 吕军生 吕林欢 孙立伟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8,共8页
生物体的组织损伤是无法避免的,保持一定的组织修复和再生能力对于生物体而言极为重要。研究发现,包括环境雌激素在内的许多环境污染物能够影响鱼类的组织修复与再生,但雄激素是否有类似的毒性效应则未见报道。本研究以群勃龙作为雄激... 生物体的组织损伤是无法避免的,保持一定的组织修复和再生能力对于生物体而言极为重要。研究发现,包括环境雌激素在内的许多环境污染物能够影响鱼类的组织修复与再生,但雄激素是否有类似的毒性效应则未见报道。本研究以群勃龙作为雄激素的代表,首先通过斑马鱼幼鱼尾鳍再生模型,确认群勃龙能否影响斑马鱼幼鱼尾鳍再生;进一步地,通过与雄激素受体拮抗剂氟他胺的联合暴露,检测了雄激素受体、免疫系统和再生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变化,以及炎症细胞的招募与迁移,揭示雄激素干扰组织修复与再生的可能机理。研究表明,群勃龙(1000 ng·L^(-1))能抑制斑马鱼幼鱼尾鳍再生,而与氟他胺(30~300μg·L^(-1))联合暴露之后,其抑制效应被显著缓解。在基因转录水平上,雄激素受体基因mRNA的变化确证了2个化合物分别对雄激素受体的激动或拮抗效应。同时,群勃龙单独暴露影响了免疫系统和再生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而在联合暴露后,多数基因的转录水平恢复,并与对照组无差异;再生尾鳍处中性粒细胞数量变化也有类似的趋势。由此可以推断,群勃龙可能是通过雄激素受体途径,并随之干扰免疫系统和再生信号通路,从而抑制斑马鱼尾鳍再生。考虑到水体环境中雄激素的普遍存在,本研究为评价雄激素的生态风险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斑马鱼 组织修复与再生 雄激素受体 免疫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马鱼幼鱼尾鳍再生的不同阶段对微塑料毒性响应的差异
6
作者 钱宝留 孙烽铸 +2 位作者 吕军生 吕林欢 孙立伟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4-102,共9页
微塑料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研究证实,水环境中的微塑料可被水生生物摄取,并在不同生物学水平上产生一系列的毒性效应。同时,对于野生生物而言,保持正常的组织修复与再生能力对于个体和种群均极为重要。然而,之前的研究已表明... 微塑料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研究证实,水环境中的微塑料可被水生生物摄取,并在不同生物学水平上产生一系列的毒性效应。同时,对于野生生物而言,保持正常的组织修复与再生能力对于个体和种群均极为重要。然而,之前的研究已表明微塑料暴露可抑制斑马鱼幼鱼的尾鳍再生。但是,再生的不同阶段对于微塑料毒性响应是否存在差异则未见报道。本研究以聚苯乙烯微球为微塑料的代表,先通过比较斑马鱼幼鱼在尾鳍再生不同阶段(即断尾前、再生前期和再生后期)暴露于微塑料(3 mg·L^(-1))后的尾鳍面积以及游泳行为的变化,从尾鳍结构和功能上确定再生不同阶段对微塑料毒性效应的响应差异;进一步地,通过研究免疫系统和再生信号通路关键基因的转录水平变化,初步揭示其中的相关机制。研究发现,微塑料暴露能够导致再生尾鳍面积减少。相较于断尾前或再生后期暴露,再生前期暴露的抑制程度更为显著。对幼鱼游泳行为的影响而言,不同阶段间也有类似的趋势。同时,3个阶段的暴露似乎能下调免疫系统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且再生期2个阶段暴露的影响相较于断尾前暴露更为显著。而对于再生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而言,其转录水平变化虽然较为复杂,但也呈现再生阶段暴露的影响更为显著的趋势。总之,本研究表明再生阶段暴露可能是微塑料抑制尾鳍再生的重要窗口期,微塑料颗粒和伤口微界面的相互作用在其影响尾鳍再生时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鱼类 组织修复与再生 基因转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干细胞及其衍生物促慢性创面愈合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王一 龚思宇(综述) 姜笃银(审校)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179-182,共4页
慢性创面一直是临床治疗中十分棘手的难题。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stemcells,ADSCs)因来源丰富,分离简单且容易扩增,多次传代后仍能保持其生物学特性等优点,已成为近年组织修复与再生研究的热点,利用ADSCs促进创面愈合也已被证明... 慢性创面一直是临床治疗中十分棘手的难题。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stemcells,ADSCs)因来源丰富,分离简单且容易扩增,多次传代后仍能保持其生物学特性等优点,已成为近年组织修复与再生研究的热点,利用ADSCs促进创面愈合也已被证明是一项十分具有前景的治疗策略。本文对ADSCs及其无脂肪细胞衍生物促慢性创面愈合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深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干细胞 慢性创面 无脂肪细胞衍生物 糖尿病 组织修复与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细胞外囊泡:治疗创伤性颅脑损伤的新策略
8
作者 刘志勇 龙乾发 郭世文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76-79,共4页
创伤性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由外力导致的颅脑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或损伤,常导致严重的认知、运动和情感障碍,给患者、家属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 创伤性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由外力导致的颅脑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或损伤,常导致严重的认知、运动和情感障碍,给患者、家属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在组织修复和再生医学领域备受关注。研究发现,MSCs的治疗效应主要由其衍生的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介导。MSCs来源的细胞外囊泡(mesenchymal stem cell-derived extracellular vesicles,MSC-EVs)具有穿透血脑屏障、免疫调节和组织修复等特性,在TBI治疗中显示出巨大潜力。本综述系统总结了MSCEVs在TBI治疗中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EVs的生物学特性、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前景,并对现存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MSC-EVs有望成为TBI精准治疗的新策略,但其临床转化仍面临诸多挑战,需要多学科交叉合作,深入推进基础和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颅脑损伤 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外囊泡 神经保护 组织修复与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种植体表面改性对巨噬细胞极化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庆帆 王佐林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224-229,共6页
种植体植入后不可避免地会引发免疫炎症反应,其发生、发展和转归对骨结合的形成至关重要。巨噬细胞作为固有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塑性使其在免疫调节及组织修复与再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由于骨免疫学的兴起和生物材料的发展,现在的... 种植体植入后不可避免地会引发免疫炎症反应,其发生、发展和转归对骨结合的形成至关重要。巨噬细胞作为固有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塑性使其在免疫调节及组织修复与再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由于骨免疫学的兴起和生物材料的发展,现在的观点认为可以通过生物材料的修饰达到调节巨噬细胞生物学行为的效果,以利于调节免疫反应,促进骨结合及组织再生。本文主要综述巨噬细胞在种植体植入后免疫反应中的作用及生物材料特性对巨噬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进一步理解构建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生物材料的可能性,为种植体的发展及提高种植体的临床应用提供新的方法和设计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极化 种植体表面改性 骨免疫学 组织修复与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老化及间充质干细胞抗皮肤老化机制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邓运祥 史世豪 +1 位作者 姜笃银 赵洁 《感染.炎症.修复》 2023年第1期44-48,共5页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组织器官,其衰老分为内在衰老和外在衰老,是多因素影响的结果。间充质干细胞具有高度的分化潜能和增殖潜力,可以通过直接作用、旁分泌及干细胞衍生物的作用等多种途径抗皮肤衰老。本文综述了皮肤衰老的机制、间充质干...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组织器官,其衰老分为内在衰老和外在衰老,是多因素影响的结果。间充质干细胞具有高度的分化潜能和增殖潜力,可以通过直接作用、旁分泌及干细胞衍生物的作用等多种途径抗皮肤衰老。本文综述了皮肤衰老的机制、间充质干细胞近年来的发展及间充质干细胞在抗衰老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皮肤老化 细胞分化 旁分泌 组织修复与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书讯
11
《解放军医学杂志》 2025年第3期308-308,共1页
“中华皮肤软组织损伤修复学系列丛书”是“十四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和2022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由创伤和组织修复与再生医学首席科学家付小兵院士领衔总主编,并联合国内创伤与创面修复学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65位知名专家担... “中华皮肤软组织损伤修复学系列丛书”是“十四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和2022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由创伤和组织修复与再生医学首席科学家付小兵院士领衔总主编,并联合国内创伤与创面修复学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65位知名专家担任分卷主编或副主编,以及530余名具有扎实理论功底和丰富创伤和创面治疗经验的专家和中青年技术骨干精心编撰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皮肤软组织损伤修复学系列丛书 创伤和组织修复与再生医学 知名专家 分卷主编 副主编 中青年技术骨干 扎实理论功底 丰富创伤和创面治疗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应用现状
12
作者 曹慧颖 邵鹏 石金升 《社区医学杂志》 2011年第10期50-52,共3页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一类多能干细胞,最初是从骨髓中发现的除造血干细胞以外的又一类干细胞。MSCs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在体外不同诱导条件下可分化为骨、软骨、脂肪、肌肉、神经细胞等;其来源方便,目前可从多...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一类多能干细胞,最初是从骨髓中发现的除造血干细胞以外的又一类干细胞。MSCs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在体外不同诱导条件下可分化为骨、软骨、脂肪、肌肉、神经细胞等;其来源方便,目前可从多种组织中分离提取,如骨髓、脐带血、脐带、胎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多能干细胞 组织修复与再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