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3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冬虫夏草组织分离及复壮菌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胡中娥 钟国祥 +5 位作者 沈爱喜 张诚 魏云辉 陈庆隆 谢晟 陈浩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3年第10期124-125,134,共3页
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组织分离+复壮的技术手段可明显提高北冬虫夏草菌种菌丝的生长活力,复壮后菌丝日平均生长速率达2.65mm/d,液体培养7d后净增干物质重0.65g;复壮后菌种的出草性状得到了明显改善,平均每瓶鲜子实体产量可达27.2g。
关键词 北冬虫夏草 组织分离 复壮 菌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菇组织分离物的遗传变异研究(Ⅱ) 被引量:12
2
作者 陈明杰 余智晟 +4 位作者 凌霞芬 王南 谭琦 吕作舟 潘迎捷 《食用菌学报》 2000年第2期1-4,共4页
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扩增获得草菇组织分离物与草菇出发菌株的RAPD和ITS的DNA指纹图谱 ,以此估算两者的DNA相似系数 ,并构建了遗传相关聚类图。结果表明 ,两者存在着一定的遗传差异。
关键词 草菇 组织分离 遗传变异 遗传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RAPD鉴定红菇组织分离菌株的探索试验 被引量:9
3
作者 孙文波 李海鹰 +1 位作者 王桂文 范嘉晔 《广西科学》 CAS 2000年第3期222-224,共3页
用组织分离技术从野生红菇 (Russula sp.)子实体中分离得 3个菌株。用随机扩增多态性 DNA(RAPD)对红菇子实体和分离菌株的 DNA多样性进行分析 ,以确定 3个分离菌株与子实体之间的亲缘关系。实验使用 16个随机引物检测 40多个位点 ,计算... 用组织分离技术从野生红菇 (Russula sp.)子实体中分离得 3个菌株。用随机扩增多态性 DNA(RAPD)对红菇子实体和分离菌株的 DNA多样性进行分析 ,以确定 3个分离菌株与子实体之间的亲缘关系。实验使用 16个随机引物检测 40多个位点 ,计算它们之间的相似性。实验结果表明 3个分离菌株和红菇子实体之间的 DNA相似性非常高 ,红菇子实体和对照菌株 [凤尾菇 (Pleurotus sajor- caju )和金针菇 (Flammulina velutipes (Fr)Sing) ]之间的 DNA相似性差距基本上反映了红菇与对照菌株之间的种属差距。推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菇 亲缘关系 食用菌 RAPD 鉴定 组织分离菌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菇子实体组织分离物与菌丝体的遗传相关性 被引量:6
4
作者 贺冬梅 陈明杰 +2 位作者 汪昭月 谭琦 潘迎捷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1997年第4期85-88,共4页
以中国香菇主栽品种苏香为材料,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扩增获得DNA指纹图谱,以此估算出同一菌种子实体菇肉、菇柄组织分离物与菌丝体DNA相似系数,并构建了遗传相关聚类图,结果显示,同一菌种子实体的菇柄组织分离物与菌丝体的遗传... 以中国香菇主栽品种苏香为材料,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扩增获得DNA指纹图谱,以此估算出同一菌种子实体菇肉、菇柄组织分离物与菌丝体DNA相似系数,并构建了遗传相关聚类图,结果显示,同一菌种子实体的菇柄组织分离物与菌丝体的遗传相关性可能低于菇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组织分离 DNA相似性 遗传相关性 食用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蜜环菌菌种分离新法——天麻组织分离法 被引量:5
5
作者 肖波 胡开治 +1 位作者 刘杰 刘燕琴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18-121,共4页
报道了一蜜环菌菌种分离方法——天麻组织分离法,并对此法与常用分离法——菌索分离法进行比较试验。结果发现,天麻组织分离法分离成功率高(78%),远高于常用的菌索分离法(16%),且前者操作简便、难度低,所得菌种生活活力、生长形态均... 报道了一蜜环菌菌种分离方法——天麻组织分离法,并对此法与常用分离法——菌索分离法进行比较试验。结果发现,天麻组织分离法分离成功率高(78%),远高于常用的菌索分离法(16%),且前者操作简便、难度低,所得菌种生活活力、生长形态均优于后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蜜环菌 菌索分离 天麻组织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虫草子实体组织分离菌丝生长比较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郭俊霞 李青苗 +2 位作者 王晓宇 曹柳 舒光明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759-1760,共2页
目的通过对优选菌种长势较好7株子实体实施组织分离后菌丝生长情况的比较研究优选菌株最佳分离部位、菌丝生长适宜培养基,为北虫草菌种的复壮技术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从分离菌株的成活率、污染率、分离菌株菌丝在不同培养基中的菌... 目的通过对优选菌种长势较好7株子实体实施组织分离后菌丝生长情况的比较研究优选菌株最佳分离部位、菌丝生长适宜培养基,为北虫草菌种的复壮技术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从分离菌株的成活率、污染率、分离菌株菌丝在不同培养基中的菌丝生长情况方面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北虫草组织分离可采用酒精浸泡15s,再用无菌水漂洗方法进行消毒;北虫草头可作为组织分离的最佳部位;综合培养基适宜于北虫草组织分离菌丝的生长。结论组织分离可作为获取北虫草优质菌种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虫草 组织分离 菌丝生长
原文传递
羊肚菌组织分离物交配型基因缺失现象分析 被引量:22
7
作者 刘伟 蔡英丽 +1 位作者 何培新 边银丙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6,共6页
对采集自不同地区的21份羊肚菌标本,包括3个梯棱羊肚菌(Morchella importuna)、5个七妹羊肚菌(M.eximia)、10个六妹羊肚菌(M.sextelata)栽培出菇的子囊果,以及3个野生高羊肚菌(M.elata)的子囊果进行多批次组织分离,共计获得348份分离物... 对采集自不同地区的21份羊肚菌标本,包括3个梯棱羊肚菌(Morchella importuna)、5个七妹羊肚菌(M.eximia)、10个六妹羊肚菌(M.sextelata)栽培出菇的子囊果,以及3个野生高羊肚菌(M.elata)的子囊果进行多批次组织分离,共计获得348份分离物。对这些分离物的交配型基因检测结果显示:Mat1-1-1和Mat1-2-1两种交配型基因的检出率近似(Mat1-1-1∶Mat1-2-1=267∶278),其中153份(43.96%)分离物只检测到一种交配型基因,每种交配型基因缺失的概率相近,83份缺失交配型基因Mat1-1-1,占23.85%,70份缺失交配型基因Mat1-2-1,占20.11%。七妹羊肚菌19-37和19-43的分离物仅检测到交配型基因Mat1-2-1,而七妹羊肚菌19-44的分离物只检测到交配型基因Mat1-1-1。初步分析组织分离物的培养性状与交配型基因缺失的关联性,发现组织块萌发较慢、气生菌丝稀疏的分离物其交配型基因缺失的概率远高于萌发较快、菌丝浓密的分离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肚菌 组织分离 菌落萌发 交配型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杏鲍菇组织分离母种及培养基筛选 被引量:3
8
作者 高小朋 贺晓龙 +2 位作者 任桂梅 缑换英 刘科武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7期705-707,共3页
【目的】筛选杏鲍菇母种的最优组织分离部位及其菌丝体最适培养基,为杏鲍菇高产栽培奠定基础。【方法】分别从杏鲍菇的菌盖和菌柄相接处、菌柄中部、菌柄基部3个不同部位各切取约0.5cm2的内部组织块,接种于PDA斜面培养;将生长的菌丝体... 【目的】筛选杏鲍菇母种的最优组织分离部位及其菌丝体最适培养基,为杏鲍菇高产栽培奠定基础。【方法】分别从杏鲍菇的菌盖和菌柄相接处、菌柄中部、菌柄基部3个不同部位各切取约0.5cm2的内部组织块,接种于PDA斜面培养;将生长的菌丝体在10种不同培养基中纯化复壮后,分别接种到麸皮综合固体培养基和黄豆粉液体培养基中,比较菌丝体的生长状况;将生长最好的菌丝体接种于10个不同培养基中,观察菌丝体的生长状况,筛选杏鲍菇母种最适培养基。【结果】在麸皮综合固体和黄豆粉液体培养基中,从菌柄中部生长的菌丝体明显优于从菌盖和菌柄相接处及菌柄基部,且三者菌丝体之间的日长速差异达显著水平。杏鲍菇母种在培养基A(马铃薯)、B(棉籽皮)、C(麸皮)、D(木屑)、E(黄豆)、G(绿豆)上的生长较好,菌丝体较密、整齐一致、颜色均一,但在C(麸皮)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最快,其次是培养基A、B。【结论】菌柄中部为杏鲍菇母种的最佳分离部位,以麸皮煮汁配制的综合培养基是生产杏鲍菇母种的较理想培养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鲍菇 母种 组织分离 培养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培养基对金福菇组织分离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陈丽新 吴圣进 +3 位作者 韦仕岩 陈振妮 王灿琴 周嘉运 《广西农业科学》 CSCD 2005年第1期67-68,共2页
对金福菇组织分离的培养基进行比较试验 ,结果表明 :金福菇组织分离对培养基有明显的选择性 ,在 PDA麦粒蛋白胨综合培养基上不但分离成功率高 ,而且菌丝生长速度快、长势好 ,是适宜金福菇组织分离的培养基。
关键词 金福菇 组织分离 培养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背木耳组织分离菌株比较试验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波 鲜灵 +1 位作者 唐利民 唐瑞生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8-9,共2页
黄背木耳是毛木耳中品质最好的一种 ,是我国重要栽培耳类。通过连续三年的耳片组织分离 ,分别获得Ap2 - 2 ,Ap6和Ap8三个菌种。经与原始菌株比较试验表明 ,组织分离菌株彼此之间及与原始菌株之间都有拮多抗线产生 ;在菌丝长势上 ,Ap6菌... 黄背木耳是毛木耳中品质最好的一种 ,是我国重要栽培耳类。通过连续三年的耳片组织分离 ,分别获得Ap2 - 2 ,Ap6和Ap8三个菌种。经与原始菌株比较试验表明 ,组织分离菌株彼此之间及与原始菌株之间都有拮多抗线产生 ;在菌丝长势上 ,Ap6菌株的菌丝体明显比其他菌株旺盛 ,而其余菌株在菌丝长势上无明显差异 ;在产量上表现出随着分离年限的缩短 ,产量呈递增趋势 ,组织分离菌株Ap2 - 2 ,Ap6和Ap8分别比原始菌株增产2 7 76 % ,33 42 %和 6 0 2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背木耳 组织分离菌株 比较 木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块菌组织分离培养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林强 陈芳草 +2 位作者 林静 李荣伟 赵军 《四川林业科技》 2009年第6期55-57,共3页
本文对块菌的组织分离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表明:未成熟的新鲜、健康块菌菌肉组织,不经消毒处理是最佳的分离材料;MS改良培养基(葡萄糖6.5 g、蛋白胨1.65 g、干酪素水解物0.33 g、KH2PO40.33 g、VB15mg、琼脂18 g、水1L、1%MgSO4.7H... 本文对块菌的组织分离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表明:未成熟的新鲜、健康块菌菌肉组织,不经消毒处理是最佳的分离材料;MS改良培养基(葡萄糖6.5 g、蛋白胨1.65 g、干酪素水解物0.33 g、KH2PO40.33 g、VB15mg、琼脂18 g、水1L、1%MgSO4.7H2O0.15 ml、1%CaCl21.65 ml、1%FeCl30.15 ml、1%ZnSO40.15 ml、1%Mn-SO40.15 ml)可以作为块菌组织分离的培养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菌 组织分离 MS改良培养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菇子实体不同部位组织分离培养菌丝生长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张功 候枝莲 峥嵘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9-10,共2页
对三种菇 (紫孢侧耳、香菇、金针菇 )子实体不同部位组织分离 ,在三种培养基内菌丝生长情况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同一菇子实体的不同部位组织分离 ,在同一培养基内菌丝生长速度及长势存在着差异 ,而且不同培养基对三种菇子实体的... 对三种菇 (紫孢侧耳、香菇、金针菇 )子实体不同部位组织分离 ,在三种培养基内菌丝生长情况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同一菇子实体的不同部位组织分离 ,在同一培养基内菌丝生长速度及长势存在着差异 ,而且不同培养基对三种菇子实体的不同部位组织分离培养菌丝的长速和长势也有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种 子实体 组织分离 生长势 菌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虫草组织分离子实体生长情况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青苗 郭俊霞 +2 位作者 王晓宇 曹柳 舒光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5期3-4,共2页
[目的]通过对优选菌种长势较好的7株子实体组织分离后再培养,研究子实体生长情况,为北虫草菌种的复壮技术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从子实体性状、产量及虫草多糖含量测定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子实体颜色均为金黄色,可以保持母... [目的]通过对优选菌种长势较好的7株子实体组织分离后再培养,研究子实体生长情况,为北虫草菌种的复壮技术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从子实体性状、产量及虫草多糖含量测定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子实体颜色均为金黄色,可以保持母种的颜色性状;除C1-柄分离后,子实体的长相纤细,与母种长相粗壮有差异外,其他菌株头柄分离后子实体长相均可以保持母种的长相性状;除C3-柄、C5-柄、C6-柄外,其他分离菌株子实体的最大长度均高于母种;除C3-柄、C5-柄、C6-柄外,其他菌株分离子实体的产量均高于母种;各菌株不同分离部位组织分离后再培养子实体多糖含量与母种的多糖含量无明显差异。[结论]组织分离可作为获得北虫草优质菌种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虫草 组织分离 子实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菇菌种不同组织分离物的DNA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张引芳 陈春涛 《食用菌学报》 1996年第3期1-4,共4页
香菇具无性繁殖特征,香菇生产者常通过无性的菌丝分离或子实体分离进行生产用菌种的繁殖及提纯复壮。本研究运用RAPD技术研究证明,同一香菇品种的不同组织分离物虽为无性繁殖后代,但因受培养基质、生态条件、栽培技术的影响,产生了一定... 香菇具无性繁殖特征,香菇生产者常通过无性的菌丝分离或子实体分离进行生产用菌种的繁殖及提纯复壮。本研究运用RAPD技术研究证明,同一香菇品种的不同组织分离物虽为无性繁殖后代,但因受培养基质、生态条件、栽培技术的影响,产生了一定程度的DNA水平上的遗传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分离 DNA 遗传差异 香菇 菌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菇组织分离母种及培养基的筛选 被引量:2
15
作者 高小朋 贺晓龙 +2 位作者 任桂梅 宋立直 张佳媛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49-151,共3页
利用茶树菇4个不同部位、2种分离方法进行母种组织分离,从8种培养基中筛选茶树菇母种的最适培养基。结果表明:选用菌盖与菌柄相接处、采用直接分离法得到的菌丝体长速最快、长势最好,麸皮煮汁配制的综合培养基为茶树菇母种生产较理想的... 利用茶树菇4个不同部位、2种分离方法进行母种组织分离,从8种培养基中筛选茶树菇母种的最适培养基。结果表明:选用菌盖与菌柄相接处、采用直接分离法得到的菌丝体长速最快、长势最好,麸皮煮汁配制的综合培养基为茶树菇母种生产较理想的培养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菇 母种 组织分离 培养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野生银白离褶伞子实体组织分离试验 被引量:5
16
作者 冯晓宇 邹莉 +1 位作者 王志英 臧丹丹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3-14,共2页
采用组织分离法对内蒙古野生银白离褶伞进行了子实体不同分离部位、菌丝体污染率,以及新鲜子实体和阴干3 d的子实体的对比分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菌褶和菌柄交界处是最佳的组织分离部位;菌丝体污染率以菌褶和菌柄交界处为最低;经过阴干... 采用组织分离法对内蒙古野生银白离褶伞进行了子实体不同分离部位、菌丝体污染率,以及新鲜子实体和阴干3 d的子实体的对比分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菌褶和菌柄交界处是最佳的组织分离部位;菌丝体污染率以菌褶和菌柄交界处为最低;经过阴干3 d的子实体相对新鲜的子实体分离污染率较低,分离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白离褶伞 子实体 组织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灵芝组织分离研究初报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国生 曲玲 +2 位作者 任海霞 李瑾 任鹏飞 《山东农业科学》 2008年第4期45-46,共2页
以野生灵芝子实体作为分离材料,对子实体的不同部位用3种培养基进行组织分离。结果表明:菌盖内菌肉为最佳分离部位,分离成活率最高达100%,麸皮浸汁培养基为最佳分离培养基。
关键词 野生灵芝 子实体 组织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焉耆芦苇蘑菇组织分离及菌丝培养 被引量:6
18
作者 潘惠霞 王秀云 范书利 《干旱区研究》 1987年第4期64-66,共3页
食用菌可分野生及栽培两大类,我国野生的种类是非常丰富的,据估计约有200种以上。根据魏景超真菌分类鉴定手册,焉耆群众称的芦苇蘑菇是真菌门,担子菌纲,同担子菌亚纲,伞菌目,伞菌亚目中的一种食用菌。它分布在新疆焉耆等地。该食用菌具... 食用菌可分野生及栽培两大类,我国野生的种类是非常丰富的,据估计约有200种以上。根据魏景超真菌分类鉴定手册,焉耆群众称的芦苇蘑菇是真菌门,担子菌纲,同担子菌亚纲,伞菌目,伞菌亚目中的一种食用菌。它分布在新疆焉耆等地。该食用菌具有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肉厚,脆嫩及子实体大等特点,是食用的佳品之一,在市场上的销售量也逐年增加。因此,为满足人们生活需求,开发新疆优良食用菌品种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蘑菇 母种 组织分离 芦苇 纤维作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陀螺菌组织分离试验 被引量:4
19
作者 谭爱华 刘发志 鲁修琼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8-20,共3页
用五种培养基对紫陀螺菌 (Gomphuspurpu raceus)子实体不同生长时期的不同部位进行组织分离。结果表明 :紫陀螺菌菌丝体对培养基有明显的选择性 ,且长速极为缓慢 ;紫陀螺菌组织分离的最佳时期为成熟期 。
关键词 紫陀螺菌 组织分离试验 子实体 生长时期 成熟期 分离部位 菌盖 菌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杏鲍菇组织分离与多孢分离菌株评价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波 唐利民 +1 位作者 姜邻 熊鹰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0-11,共2页
杏鲍菇组织分离与多孢分离菌株拮抗与出菇比较试验结果表明 ,组织分离菌株与原始菌株之间无拮抗线出现 ,在产量上和出菇率上存在差异。多孢分离菌株与原始菌株之间形成了拮抗线 ,并且在出菇率和产量上差异较明显。
关键词 杏鲍菇 组织分离菌株 多孢分离菌株 评价 出菇率 产量 菌株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