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31篇文章
< 1 2 7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免疫组织化学法与荧光原位杂交法在乳腺癌HER2蛋白表达和基因扩增检测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
作者 薛江波 杨迪 +2 位作者 杨文君 赵亚蒙 严君凯 《临床研究》 2025年第3期132-135,共4页
目的探究乳腺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临床检验中,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其蛋白表达,同时通过荧光原位杂交法分析其基因扩增情况的价值。方法选取三门峡市中心医院2022年1月至2024年4月收入的96例乳腺癌患者,对其均开展两项临床... 目的探究乳腺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临床检验中,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其蛋白表达,同时通过荧光原位杂交法分析其基因扩增情况的价值。方法选取三门峡市中心医院2022年1月至2024年4月收入的96例乳腺癌患者,对其均开展两项临床检验方案(免疫组织化学法+荧光原位杂交法),分析其检测结果与一致性情况。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果显示,96例研究样本中,HER2(3+)34例(35.42%),HER2(2+)59例(61.46%),HER2(1+)3例(3.12%),在阳性率情况方面,具体数据为35.42%。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结果显示,HER2扩增例数共计44例(45.83%),未扩增例数共计52(54.17%),同时在部分研究对象的检测结果中显示HER2和17号染色体着丝粒信号共同有扩增现象。3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阴性样本,荧光原位杂交法的检测结果均呈现出未扩增的情况,两者间的符合率:100.00%;59例经过免疫组织化学法进行检测,且检查结果显示为HER2(2+)的样本中,荧光原位杂交法的检测结果呈现出扩增的情况10例,两者间的符合率:16.95%;34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ER2阳性(3+)样本,荧光原位杂交法的检测结果均呈现出扩增的情况,两者间的符合率:100.00%;两种检测方案一致性较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Kappa=0.77,P<0.05)。结论乳腺癌HER2的临床检验中,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其蛋白表达,同时通过荧光原位杂交法分析其基因扩增情况的价值较为理想,一致性较优,可进行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免疫组织化学法 荧光原位杂交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组织化学法在鼻窦真菌球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9
2
作者 李原 杨大章 +2 位作者 潘琳 刘丹丹 张小伯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546-548,共3页
目的 研究鼻窦真菌球的主要致病菌种 ,探索组织切片中快速鉴定主要条件致病真菌的组织病理学方法。方法  2 5例鼻窦真菌球患者接受鼻窦病变清除术 ,对其组织病理标本分别进行了碘酸雪夫染色 (paraaminosalicylic ,PAS)和免疫组织化学... 目的 研究鼻窦真菌球的主要致病菌种 ,探索组织切片中快速鉴定主要条件致病真菌的组织病理学方法。方法  2 5例鼻窦真菌球患者接受鼻窦病变清除术 ,对其组织病理标本分别进行了碘酸雪夫染色 (paraaminosalicylic ,PAS)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并比较两种方法的敏感性。 结果鼻窦真菌球以上颌窦发病率最高 ,其次是蝶窦。致病真菌检测 :曲霉菌感染 2 3例 (92 % ) ,白色念珠菌感染2例 (8% )。鼠抗曲霉单克隆抗体、兔抗白色念珠菌多克隆抗体可以分别鉴定组织中的曲霉菌和白色念珠菌。免疫组化和PAS染色的敏感性差异无显著性 (χ2 =0 2 72 ,P >0 0 5 )。结论鼻窦真菌球感染以曲霉菌属多见 ,免疫组化技术具有抗原特异性强、诊断快速的特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法 鼻窦炎 真菌 诊断 组织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组织化学法与间接免疫荧光法对REV抗原定位的比较 被引量:7
3
作者 刘绍琼 王健 +2 位作者 张培培 张永光 孙淑红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09-712,共4页
本研究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法、间接免疫荧光(IFA)法对肿瘤病鸡不同脏器中的禽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REV)进行了检测,旨在为两种REV抗原定位方法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采用REV SD1005分离株人工接种1日龄海兰褐鸡,分别采取28日龄肿瘤... 本研究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法、间接免疫荧光(IFA)法对肿瘤病鸡不同脏器中的禽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REV)进行了检测,旨在为两种REV抗原定位方法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采用REV SD1005分离株人工接种1日龄海兰褐鸡,分别采取28日龄肿瘤病鸡的肿瘤、法氏囊、骨髓、肝脏、心脏、脾脏、腺胃的新鲜切面在洁净盖玻片上触片,同时制备其病理组织连续切片,分别用IHC法、IFA法对触片和切片进行REV检测。结果显示,两种用于抗原定位的染色方法检测结果完全一致,均可对病鸡的肿瘤、法氏囊、骨髓、肝脏、心脏、脾脏、腺胃等组织中存在的REV进行定位,依据染色后的阳性细胞感染率可判断REV的组织嗜性。本研究表明,IHC法与IFA法均可用于检测不同脏器中的REV,并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低背景和简便快速的特点。但相对于IFA法,IHC法更经济实用并且实验材料易于保存,因此可以在REV抗原定位研究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 免疫组织化学法 间接免疫荧光 抗原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腔镜联合免疫组织化学法确诊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原继荣 付小萌 +3 位作者 胡双九 张玲 肖兵 杜亚丽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0-153,共4页
目的探讨宫腔镜及抑癌基因PTEN(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P27的免疫组织化学法在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宫腔镜检查846例患者,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其中10例正常子宫内膜,13例子宫... 目的探讨宫腔镜及抑癌基因PTEN(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P27的免疫组织化学法在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宫腔镜检查846例患者,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其中10例正常子宫内膜,13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32例子宫内膜癌中PTEN和P27基因表达。结果宫腔镜及病理检查确诊32例子宫内膜癌(3.78%);3种组织比较,PTEN、P27阳性表达率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宫腔镜检查直观病灶,准确活检,宜于早期诊断;PTEN、P27表达异常对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及预后判定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宫腔镜 免疫组织化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原位杂交法与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乳腺癌HER-2基因扩增及蛋白表达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眭维国 欧明林 +5 位作者 陈洁晶 彭红波 万友华 黄河 齐旻芳 戴勇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10年第1期16-18,46,共4页
目的比较桂林市荧光原位杂交法(FISH)和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乳腺癌组织中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基因扩增及其蛋白表达情况的一致性,探讨FISH与IHC检测乳腺癌HER-2基因状态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IHC和FISH对50例乳腺癌患者HER-2... 目的比较桂林市荧光原位杂交法(FISH)和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乳腺癌组织中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基因扩增及其蛋白表达情况的一致性,探讨FISH与IHC检测乳腺癌HER-2基因状态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IHC和FISH对50例乳腺癌患者HER-2蛋白表达、基因扩增情况及17号染色体倍体性进行检测,分析IHC与FISH检测HER-2基因状态的差异以及HER-2蛋白状态与17号染色体倍体性的相关性。结果FISH与IHC结果总的符合率为82.0%,两者之间存在较好的一致性(kappa=0.640),FISH检测IHC结果为3+、2+和0/1+者的符合率分别为92.9%、70.0%和80.8%;IHC3+及2+者出现17号染色体多体性的几率比IHC0/1+者高(P<0.05)。结论FISH可以准确和稳定地检测乳腺癌组织中HER-2的基因状态及17号染色体倍体性;FISH检测IHC3+者符合率较高,FISH与IHC的差异主要在于IHC2+和IHC0/+组,IHC仅作为检测HER-2基因状态的初筛方法,而IHC结果为2+或0/1+者的HER-2基因状态必须应用FISH进一步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免疫组织化学法 荧光原位杂交 HER-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绵羊布鲁菌病抗原的检测 被引量:3
6
作者 诸婷婷 柳建新 +1 位作者 王远志 毛志福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16-117,182,共3页
布鲁菌病是由布鲁菌属的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目前仍是世界范围内严重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主要感染反刍动物和人类。自20世纪90年代初,布鲁菌病在国内外都出现了回升势头。该病的病原是细胞内寄生的革兰阴性菌——布鲁菌(Brucel-la... 布鲁菌病是由布鲁菌属的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目前仍是世界范围内严重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主要感染反刍动物和人类。自20世纪90年代初,布鲁菌病在国内外都出现了回升势头。该病的病原是细胞内寄生的革兰阴性菌——布鲁菌(Brucel-la),它主要引起人类波状热和慢性感染,引起反刍动物睾丸炎和流产等,多种动物对布鲁菌都有易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法 布鲁菌 人畜共患传染病 检测 抗原 绵羊 反刍动物 慢性感染
原文传递
免疫组织化学法与流式细胞术在非小细胞肺癌骨髓微转移检测中的效果 被引量:3
7
作者 郑小江 黄其文 李春晓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6年第A02期142-145,共4页
目的免疫组织化学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非小细胞肺癌骨髓微转移状况的差异比较。方法选取2009年5月至2011年3月我院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160例,术前没有经历化疗及放疗,术中抽取肋骨骨髓,分别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流式细胞技术检测... 目的免疫组织化学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非小细胞肺癌骨髓微转移状况的差异比较。方法选取2009年5月至2011年3月我院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160例,术前没有经历化疗及放疗,术中抽取肋骨骨髓,分别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流式细胞技术检测骨髓中阳性细胞表达率。结果1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组化检测骨髓转移阳性率为30.0%(48例),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转移阳性率为34.4%(55例),112例免疫组化检查阴性的患者中,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12例患者骨髓中存在微转移;而48例免疫组化检查阳性的患者中,有5例流式细胞术检测为阴性。结论流式细胞术和免疫组化技术都可检测非小细胞肺癌骨髓微转移,流式细胞技术有着更高的敏感性和检测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法 流式细胞术 非小细胞肺癌 骨髓微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溃变及再生的组织化学法评价 被引量:5
8
作者 孔吉明 钟世镇 +1 位作者 孙博 何蕴韶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1987年第1期20-22,61-62,共5页
本文观察了鼠坐骨神经切断后溃变及再生过程中的乙酰胆碱酯酶(AChE)组织化学染色特征。结果表明:鼠坐骨神经切断后15天,远端酶组织化学染色阴性,而近端酶反应正常。再生神经纤维一开始便具有AChE酶活性反应。这种酶活性反应在溃变与再... 本文观察了鼠坐骨神经切断后溃变及再生过程中的乙酰胆碱酯酶(AChE)组织化学染色特征。结果表明:鼠坐骨神经切断后15天,远端酶组织化学染色阴性,而近端酶反应正常。再生神经纤维一开始便具有AChE酶活性反应。这种酶活性反应在溃变与再生神经纤维中的显著差别,为用该酶组织化学法评价神经再生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溃变 神经再生 乙酰胆碱酯酶 组织化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组织化学法与酶联免疫法对胰岛细胞抗体检测的比较 被引量:2
9
作者 陈燕燕 潘琳 +6 位作者 王煜非 张爱芳 纪立农 高颖 彭永德 杨文英 李光伟 《中华糖尿病杂志(1006-6187)》 CSCD 2004年第6期399-401,共3页
目的 比较免疫组织化学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定胰岛细胞抗体 (ICA)的阳性率。 方法 对同一批 2 0 0份血清标本 ,在北京、上海两地三个三甲医院内分泌实验室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POPA法、ABC法及ELISA法检测ICA。 结果... 目的 比较免疫组织化学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定胰岛细胞抗体 (ICA)的阳性率。 方法 对同一批 2 0 0份血清标本 ,在北京、上海两地三个三甲医院内分泌实验室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POPA法、ABC法及ELISA法检测ICA。 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POPA法与ABC法检测ICA的阳性率和阴性率基本一致 ,而用ELISA法检测的阳性率低 ,假阳性率、假阴性率高。 结论 与ELISA法相比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ICA的准确性高 ,重复性好 ,宜推广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法 胰岛细胞抗体 ELISA 阳性率 体检 酶联免疫 ICA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血清标本 阴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冷Schiff组织化学法检测人体组织脂质过氧化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于颖彦 张大先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2期200-202,共3页
自由基引发的生物膜不饱和脂肪酸脂质过氧化反应涉及多种疾病过程。多年来检测脂质过氧化反应一直沿用生物化学 (如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 )或生物物理技术 (如分光光度法测定共轭双烯 )。自从冷 Schiff组织化学染色技术用于自由基... 自由基引发的生物膜不饱和脂肪酸脂质过氧化反应涉及多种疾病过程。多年来检测脂质过氧化反应一直沿用生物化学 (如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 )或生物物理技术 (如分光光度法测定共轭双烯 )。自从冷 Schiff组织化学染色技术用于自由基研究以来 ,使形态学方法研究脂质过氧化反应成为可能。当前 ,应用冷 Schiff组织化学法进行组织细胞的脂质过氧化反应检测大多限于动物实验研究。本研究对多种人体离体新鲜组织的冰冻切片应用冷 Schiff组织化学法进行检测 ,未发现被测组织存在组织化学水平上的脂质过氧化反应 ;但对被测组织人为施加氧化攻击 (用 Fe- NADPH促氧化剂孵育 )后 ,肝、肾及胃的泌酸细胞与其它组织相比呈现较明显的脂质过氧化反应 ;皮肤、脂肪组织几乎不出现脂质过氧化反应 ;甲状腺 C细胞、肌肉、骨骼等与钙代谢、贮存及利用相关的组织也出现较明显的脂质过氧化反应。结论 :冷 Schiff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人体组织脂质过氧化反应具有简便易行、同时可以形态学定位的优点 ,在医学生物学、肿瘤学及老年医学研究中具有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Schiff组织化学法 检测 脂质过氧化 铁离子 辅酶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组织化学法定位猪脾脏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卢培成 贺利民 +5 位作者 牛更智 剡海阔 马勇江 范小龙 李玉谷 邓衔柏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18期292-293,296,共3页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了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在猪脾脏分布定位,为DON体内残留及DON对免疫系统影响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选用10头健康阉公猪,随机分为二组,一组经乳静脉注射DON标准品,注射剂量为75μg/kg体重,另一...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了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在猪脾脏分布定位,为DON体内残留及DON对免疫系统影响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选用10头健康阉公猪,随机分为二组,一组经乳静脉注射DON标准品,注射剂量为75μg/kg体重,另一组经乳静脉注射相当体积生理盐水。注射完成后开始计时,并观察记录猪的反应情况,待30min后放血宰杀,并迅速取脾脏,4%多聚甲醛固定,经脱水、包埋及切片后,采用免疫组化法定位脾脏中DON的分布情况。免疫组化法定位结果显示,在75μg/kg体重给药组中,脾组织中的血管壁周围见有DON阳性反应颗粒,而对照组未见阳性反应颗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脾脏 免疫组织化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心内神经节胆碱乙酰转移酶阳性神经元——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小明 李光千 +1 位作者 殷树仪 祝善乐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01年第2期106-,共1页
关键词 胆碱乙酰转移酶 阳性神经元 免疫组织化学法 大鼠 胆碱能神经元 常规石蜡包埋 腹腔麻醉 枸橼酸缓冲液 阴性反应 心房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酶组织化学法检测红斑狼疮皮损狼疮带研究
13
作者 严煜林 由蕾 罗虹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43-445,共3页
目的:探讨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红斑狼疮皮损中的免疫球蛋白沉积对其诊断的价值。方法: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抗体法分析研究387例红斑狼疮患者皮损中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及补体(C3、C1q)的沉积情况以及与临床诊断、组织病理学... 目的:探讨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红斑狼疮皮损中的免疫球蛋白沉积对其诊断的价值。方法: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抗体法分析研究387例红斑狼疮患者皮损中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及补体(C3、C1q)的沉积情况以及与临床诊断、组织病理学诊断的符合率。结果:临床诊断为红斑狼疮,且组织病理学诊断亦符合红斑狼疮的患者皮损中最常见、最易检出的狼疮带成分均为IgG、IgM,其次为C1q,C3与IgA不易检出;而临床诊断为红斑狼疮,但组织病理学诊断不符合的患者,皮损中几种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的检出率之间尚无明确差别。结论:免疫组化法检测狼疮带对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和组织病理学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且此法简便易行,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 红斑 免疫酶组织化学法 狼疮带试验 免疫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变特异性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突变
14
作者 卢冠男 孙宏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5636-5637,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突变特异性免疫组织化学(IHC)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临床使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94例NSCLC患者,采用突变特异性IHC法和罗氏454下一代测序系统法进行检测EGFR基因突变状态,比较两种... 目的探讨应用突变特异性免疫组织化学(IHC)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临床使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94例NSCLC患者,采用突变特异性IHC法和罗氏454下一代测序系统法进行检测EGFR基因突变状态,比较两种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度。结果 EGFR基因突变阳性定位在肿瘤细胞质和细胞膜或细胞膜中。突变特异性IHC法检测NSCLC患者中EGFR基因突变阳性率为36.17%,其中腺癌的突变率为48.44%,鳞癌的突变率为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罗氏454下一代测序系统法检测NSCLC患者中EGFR基因突变阳性率为38.30%,其中腺癌的突变率为51.56%,鳞癌的突变率为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突变特异性IHC法能够有效检测NSCLC EGFR基因突变,其结果与罗氏454下一代测序系统法具有极好的一致性(P<0.001)。结论突变特异性IHC法能够有效检测NSCLC EGFR基因突变,并且突变特异性IHC法能够与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治疗快速的反应,具有耗时短、易判读、检测费用少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法 非小细胞肺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组织化学法与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861例乳腺癌HER-2表达的一致性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清 袁勇 +4 位作者 陆建荣 丁彩霞 张娟 王晓敏 任栋栋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672-1676,共5页
目的:对比免疫组织化学法(IHC)与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861例乳腺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蛋白表达和基因状态的一致性。方法:参照《乳腺癌HER-2检测指南(2019版)》判读标准对乳腺癌石蜡组织采用IHC法及FISH法分别检测HER-... 目的:对比免疫组织化学法(IHC)与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861例乳腺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蛋白表达和基因状态的一致性。方法:参照《乳腺癌HER-2检测指南(2019版)》判读标准对乳腺癌石蜡组织采用IHC法及FISH法分别检测HER-2蛋白表达和HER-2基因状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861例乳腺癌患者中,IHC HER-2(0/1+)和FISH(-)的一致率为97.1%(134/138);IHC HER-2(2+)和FISH(+)的一致率为28.7%(188/655);IHC HER-2(3+)和FISH(+)的一致率为98.5%(67/68)。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存在一致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Kappa=0.137,P<0.0001)。结论:两种方法相结合,以便精准评价HER-2检测结果指导靶向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免疫组织化学法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组织化学法定位猪肾脏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钱慧慧 牛更智 +5 位作者 何敏 剡海阔 马勇江 卢培成 刘本杰 邓衔柏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16期309-310,312,共3页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是目前全球污染谷物最严重的真菌毒素之一。在所有的易感动物中,以猪最为敏感。该研究采用DON标准品,通过静脉注射的途径,研究该毒素在猪体内肾脏的分布情况,为毒素的残留提供依据。选用10头健...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是目前全球污染谷物最严重的真菌毒素之一。在所有的易感动物中,以猪最为敏感。该研究采用DON标准品,通过静脉注射的途径,研究该毒素在猪体内肾脏的分布情况,为毒素的残留提供依据。选用10头健康阉公猪,随机分为2组,一组经乳静脉注射DON,注射剂量为75μg/kg体质量,另一组经乳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注射完成后开始计时,并观察记录猪的反应情况,待30min后放血宰杀,并迅速取肾脏,采用免疫组化法定位肾脏中DON的分布情况。研究结果显示,染毒剂量75μg/kg体质量组,静注后约5~10min开始出现明显的异常反应。具体表现为:狂躁不安,不停的磨牙,咀嚼,之后大量流涎,随之出现呕吐等症状,这一过程的持续时间对该组猪来说存在个体差异。免疫组化法定位结果显示,在肾小囊的壁层见有DON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肾脏 免疫组织化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酰胆碱脂酶(AchE)组织化学法快速鉴别神经功能束 被引量:1
17
作者 宋大革 《解剖学研究》 CAS 2001年第2期100-100,共1页
关键词 乙酰胆碱脂酶 组织化学法 快速鉴别 神经功能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单克隆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雏鸭体内鸭瘟病毒的分布 被引量:5
18
作者 胡薛英 谷长勤 +3 位作者 程国富 周诗其 苏敬良 杨健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20-322,共3页
本实验应用了免疫组织化学的单克隆抗体间接酶标染色法,对人工感染鸭瘟病毒雏鸭的组织切片进行染色观察,旨在研究病毒在鸭体内分布,对其进行定位。研究结果显示,鸭的心脏、肝脏、脾、胸腺、肠、法氏囊、胰、肺、肾等组织的细胞浆内均出... 本实验应用了免疫组织化学的单克隆抗体间接酶标染色法,对人工感染鸭瘟病毒雏鸭的组织切片进行染色观察,旨在研究病毒在鸭体内分布,对其进行定位。研究结果显示,鸭的心脏、肝脏、脾、胸腺、肠、法氏囊、胰、肺、肾等组织的细胞浆内均出现了染色的特异阳性反应物。结果表明,鸭瘟病毒广泛分布于感染雏鸭的各种组织器官,并造成一定的组织病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瘟病毒 单克隆抗体 间接酶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病毒分布 组织病理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麦胚凝集素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麻风皮损中的Langerhans细胞
19
作者 梁智 刘子君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16-18,共3页
用麦胚凝集素(WGA)对61例麻风皮损中的郎格罕氏细胞(LC)进行了初步观察,结果显示两极型麻风的表皮中该细胞的密度有显著差异,活动期麻风皮损中的LC对WGA的反应有特异性;TT和LL中的WGA阳性率无显著差异。
关键词 LANGERHANS细胞 郎格罕氏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法 麻风菌 麦胚凝集素 皮肤病防治所 石蜡标本 极型 消退期 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酰胆碱酯酶阳性神经在大鼠小肠壁丛内分布的研究——酶组织化学法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林 《武汉职工医学院学报》 1998年第3期1-2,共2页
大鼠小肠壁切片和撕片标本,用酶组织化学法观察小肠壁层和肠肌丛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阳性神经的分布。结果发现:(1)小肠壁各层和肠肌丛内神经纤维十分丰富,神经纤维的分布密度从十二指肠向空肠到回肠有逐渐增高趋势。(2)肠肌丛中有大... 大鼠小肠壁切片和撕片标本,用酶组织化学法观察小肠壁层和肠肌丛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阳性神经的分布。结果发现:(1)小肠壁各层和肠肌丛内神经纤维十分丰富,神经纤维的分布密度从十二指肠向空肠到回肠有逐渐增高趋势。(2)肠肌丛中有大量酶阳性神经元胞体,密布于节(丛)和节间束内,有些细胞突起在丛内和节间交织成网,有的突起末端膨大呈终扣样与邻近的细胞体呈突触样接触,小肠各段肠肌丛的节细胞酶活性和分布密度有明显差别:回肠>空肠>十二指肠,分别为37.1%,33.5%,2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胆碱酯酶 小肠 神经分布 大鼠 组织化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