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年轻女性乳腺癌的影像表现和组织病理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孟菲菲 林青 +4 位作者 崔春晓 费洁 苏晓慧 马锦竹 李丽丽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2期160-163,共4页
目的 :总结35岁以下年轻女性乳腺癌患者的影像表现及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61例年轻组(≤35岁)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乳腺X线摄影、超声检查及组织病理学资料,分析总结乳腺X线摄影及超声检查中病变的形状、边缘... 目的 :总结35岁以下年轻女性乳腺癌患者的影像表现及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61例年轻组(≤35岁)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乳腺X线摄影、超声检查及组织病理学资料,分析总结乳腺X线摄影及超声检查中病变的形状、边缘、密度、钙化形态、钙化分布、后方回声特点、血流信号等;对病变的组织学级别及淋巴结转移数量等进行分析,并选择同期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部分中年组(36~60岁)及老年组(≥61岁)乳腺癌患者进行比较。结果:乳腺X线摄影:年轻组椭圆形、等密度肿块的比例大于老年组(均P<0.05),肿块边界清楚的比例大于中年组和老年组(均P<0.05),不定形钙化的比例大于中年组和老年组(均P<0.05)。超声检查:年轻组椭圆形肿块的比例大于老年组(P=0.011),病变边界清楚、纵横比<1的比例大于中年组和老年组(P<0.05)。年轻组乳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数量较中年组和老年组更多,组织学级别较中年组和老年组更高(P<0.05)。结论:年轻女性乳腺癌患者的X线摄影及超声检查表现为良性病变特征的比例大于中年组和老年组。年轻女性乳腺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数量更多,组织学级别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轻 乳腺肿瘤 乳腺X线摄影 超声检查 组织病理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家蚕类浓核病毒的组织病理学特征(英文)
2
作者 潘敏慧 肖仕全 +2 位作者 李娜 鲁成 向仲怀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6-51,共6页
本文从家蚕病蚕中分离到一种家蚕类浓核病毒(BmDNV-Like),对它的组织病理学研究表明:该病毒首先寄生家蚕中肠柱状细胞,继而引起其细胞核的膨大和破裂;组织原位杂交结果表明该病毒既能在家蚕中肠柱状细胞中增殖,也能在中肠的杯形细胞中增... 本文从家蚕病蚕中分离到一种家蚕类浓核病毒(BmDNV-Like),对它的组织病理学研究表明:该病毒首先寄生家蚕中肠柱状细胞,继而引起其细胞核的膨大和破裂;组织原位杂交结果表明该病毒既能在家蚕中肠柱状细胞中增殖,也能在中肠的杯形细胞中增殖,甚至在感染后期能在家蚕幼虫的大部分组织细胞中感染和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核病毒 家蚕 组织病理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4;19)(q35;q13.1)CIC-DUX4融合的未分化小圆细胞肉瘤:一种新的具有独特组织病理学特征的高侵袭性软组织肿瘤
3
作者 李慧明 余英豪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193-1193,共1页
易位相关性肉瘤具有特异的重复易位以及独特的组织病理学和生物学特征。尽管已发现各种各样的组织学形态,但多数易位相关性肉瘤为小圆形细胞软组织肿瘤,如t(11;22)(q24;q12)或t(21;22)(q22;q12)尤因肉瘤、t(X;18)(p11... 易位相关性肉瘤具有特异的重复易位以及独特的组织病理学和生物学特征。尽管已发现各种各样的组织学形态,但多数易位相关性肉瘤为小圆形细胞软组织肿瘤,如t(11;22)(q24;q12)或t(21;22)(q22;q12)尤因肉瘤、t(X;18)(p11;q11)低分化滑膜肉瘤等,但仍有一部分小圆细胞肉瘤缺乏特定分化谱系而难以分类。其中包括一种罕见的t(4;19)(q35;q13.1)易位肿瘤,该易位导致染色体19q13.2上的CIC和染色体4q35.2上的DUX4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病理学特征 组织肿瘤 尤因肉瘤 小圆细胞 未分化 侵袭性 低分化滑膜肉瘤 生物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剪切波弹性成像与其分子亚型和组织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7
4
作者 肖祎 张阳 +3 位作者 夏晓娜 盛薇 阮骊韬 赵巧玲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08-613,共6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定量特征与其分子亚型和组织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6例乳腺癌患者的107个病灶,术前均行常规超声和SWE检查,记录其弹性模量最大值(Emax)、弹性比值比(Eratio);术后记录其临... 目的探讨乳腺癌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定量特征与其分子亚型和组织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6例乳腺癌患者的107个病灶,术前均行常规超声和SWE检查,记录其弹性模量最大值(Emax)、弹性比值比(Eratio);术后记录其临床病理及分子亚型LuminalA型、LuminalB型、Erb-B2过表达型和Basal-like型等免疫组化特征,并分析其与Emax和Eratio的相关性。结果4种亚型在肿块大小、病理分级、BI-RADS分类、Emax及Eratio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亚型中,Erb-B2过表达型的硬度最大,Luminal样型次之,Basal-like型最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病理类型的乳腺癌病灶硬度不同,其中黏液癌硬度最大,导管癌和髓样癌次之,小叶癌最软;随着肿块大小的增加Emax及Eratio递增,存在线性关系;病灶病理分级和BI-RADS分类越高,Emax及Eratio越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硬度与其分子亚型和组织病理学特征存在一定相关性,剪切波弹性成像对病变硬度的评估可为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剪切波弹性成像 分子亚型 组织病理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胃癌患者内镜及组织病理学特征观察 被引量:5
5
作者 方丽 袁兴娥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1年第15期2246-2248,共3页
目的分析探讨早期胃癌患者内镜及组织病理学特征以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率。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该院收治的116例早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内镜检查及病理资料。结果胃窦部位病变最多(63例,54.31%),其次为胃角(26例,22.... 目的分析探讨早期胃癌患者内镜及组织病理学特征以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率。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该院收治的116例早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内镜检查及病理资料。结果胃窦部位病变最多(63例,54.31%),其次为胃角(26例,22.41%)。内镜分型以Ⅱc和Ⅲ型居多。病变最大径≤10 mm的病灶34例(29.31%),其中27例(79.41%)黏膜内癌,7例(20.59%)黏膜下癌;病变最大径>10 mm的病灶82例(70.69%),其中15例(18.29%)黏膜内癌,67例(81.71%)黏膜下癌。不同病变最大径的病灶中黏膜内癌、黏膜下癌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胃癌分型以腺癌为主,超过50%有肠化生和慢性胃炎,印戒细胞癌、低分化腺癌恶性程度高于管状腺癌。结论内镜检查及组织病理学特征分析有助于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效果,在治疗方法选择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胃癌 内镜 组织病理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SS1基因遗传相关性胰腺炎的组织病理学特征(英)
6
作者 Singhi AD 魏建国 张建中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8期M0004-M0004,共1页
遗传相关性胰腺炎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有80%的外显率和不同的表现度。绝大多数情况下与阳离子胰蛋白酶原基因的突变有关,同样涉及到丝氨酸蛋白酶1(PRSS1)。 除了遗传学方面,PRSS1基因相关性胰腺炎一直被认为与其他原... 遗传相关性胰腺炎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有80%的外显率和不同的表现度。绝大多数情况下与阳离子胰蛋白酶原基因的突变有关,同样涉及到丝氨酸蛋白酶1(PRSS1)。 除了遗传学方面,PRSS1基因相关性胰腺炎一直被认为与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胰腺炎在临床和病理学上没有任何区别。然而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PRSS1基因相关性胰腺炎组织学方面的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病理学特征 慢性胰腺炎 遗传相关性 S1基因 PRS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 阳离子胰蛋白酶原基因 丝氨酸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分子和组织病理学特征(英)
7
作者 Bansal M 许春伟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M0004-M0004,共1页
甲状腺乳头状癌频发多灶性,它可以从一个单一的原发肿瘤或多个同步原发肿瘤向腺体内蔓延。为了区分和描述这些病变,该作者检测了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是否含有相似或不同的基因突变及其特殊的组织病理学特征。选取2~4个分离病灶的甲... 甲状腺乳头状癌频发多灶性,它可以从一个单一的原发肿瘤或多个同步原发肿瘤向腺体内蔓延。为了区分和描述这些病变,该作者检测了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是否含有相似或不同的基因突变及其特殊的组织病理学特征。选取2~4个分离病灶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例,对每个病灶检测BRAF、NRAS、HRAS和KRAS基因点突变及RET/PTC1和RET/PTC3基因重排,并分析其组织病理学特征。结果显示,43%的肿瘤中存在BRAF基因点突变,27%有RAS基因点突变,2%有RET/PTC基因重排。该研究确定了4种不同形态突变的发生:①30%的肿瘤2个病灶中包含有不同的点突变;②32%的肿瘤1个病灶中包含点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组织病理学特征 多灶性 基因点突变 原发肿瘤 分子 基因突变 BRA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坦前列腺素与非拉坦前列腺素治疗患者虹膜切除标本的组织病理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Daniel M. Albert Ronald E. Gangnon +7 位作者 Michele L. Zimbric Christine M. Damico Marian R. Fisher Joel Gleiser Hans E. Grossniklaus W. Richard Green 尚庆丽(译) 马景学(校) 《美国医学会眼科杂志(中文版)》 2005年第3期131-136,共6页
目的:观察青光眼手术患者虹膜切除标本的组织病理学特征。比较拉坦前列腺素治疗组与非拉坦前列腺素治疗组(对照组)组织学差异。方法:虹膜切除标本及患者病史资料呈送拉坦前列腺素病理学中心。标本由3位眼科病理学家以盲法分别观察... 目的:观察青光眼手术患者虹膜切除标本的组织病理学特征。比较拉坦前列腺素治疗组与非拉坦前列腺素治疗组(对照组)组织学差异。方法:虹膜切除标本及患者病史资料呈送拉坦前列腺素病理学中心。标本由3位眼科病理学家以盲法分别观察。评估内容包括:癌变。癌前改变及其他病变:色素沉着水平差异,细胞构成差异。炎症,血管异常情况及虹膜色素上皮改变。结果:所收集标本中,449例曾接受拉坦前列腺素治疗,142例无拉坦前列腺素或其衍生物治疗史。所有标本均未发现癌或癌前病变。拉坦前列腺素治疗组,虹膜痣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基质成纤维细胞和黑色素细胞数为对照组2倍(P〈0.001)。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分析2002年6月收集的各亚组标本,结果显示:拉坦前列腺素治疗组与非拉坦前列腺素治疗组黑色素细胞均数无显著差异(P=0.35)。结论:本研究结果支持已有观点,即:拉坦前列腺素诱发的眼部颜色的改变是由于虹膜基质黑色素细胞内黑色素数量增多而引起,虹膜痣数量增加可能是此效应的局部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坦前列腺素 组织病理学特征 虹膜色素上皮 切除标本 治疗患者 基质成纤维细胞 黑色素细胞 免疫组化染色技术 癌前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血管成形术中远端栓塞:组织病理学特征和预测参数
9
作者 Limbruno U. De Carlo M. +2 位作者 Pistolesi S. R. De Caterina 高登峰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心脏病学分册)》 2006年第1期24-24,共1页
Background: Distal embolization during 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PCIs) may affect myocardial reperfusion. We evaluated the prevalence and features of embolization during primary PCI and its relations... Background: Distal embolization during 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PCIs) may affect myocardial reperfusion. We evaluated the prevalence and features of embolization during primary PCI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clinical and angiographic variables. Methods: Forty-six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underwent primary PCI with a filter-based distal protection device. Histopathologic analysis was performed on retrieved embolic fragments, assessing the presence and relative amount of fibrin, necrosis, lipid droplets, collagen, mucopolysaccharides, and leukocytes, as well as the total debris volume. Such variables were related to baseline clinical and angiographic variables. Results: Embolic material was recovered in 41(89%) of 46 cases, with a mean total debris volume of 1.2±2.2 mm3. Prevalent histopathologic patterns were organized thrombus(47%), fresh thrombus(29%), and plaque fragments(24%). At multivariate analysis, none of the baseline clinical variables considered significantly predicted the total debris volume. Among angiographic variables, angiographic signs of high thrombus burden(cut-off coronary occlusion pattern or large intracoronary minus image) independently predicted the total debris volume at multivariate analysis(odds ratio 15.8, P< .005). Compared with its nonuse, abciximab did not affect the total number and the mean total volume of embolized material(15±16 vs 10±8 fragments, 1.5±2.5 vs 1.0±1.9 mm3, respectively, for both P >.20), or its qualitative composition. Conclusions: Distal embolization occurs in most patients during primary PCI and mainly consists of plaque fragments and partially organized thrombi, which are likely to be scarcely responsive to antiplatelet drugs. Baseline angiographic signs of a high thrombus burden are the only significant predictors of the extent of distal embol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病理学特征 远端保护装置 预测参数 直接血管成形 栓塞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直接PCI 术中 心肌梗死患者 临床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XD-VIBE的DCE-MRI在预测局部进展期胃癌组织病理学特征中的应用价值
10
作者 桑梓桐 后雅珺 +4 位作者 李琼 许玮月 于瑞磊 李博文 刘希胜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44-1749,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额外维度容积内插屏气检查(XD-VIBE)的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在预测胃癌组织病理学特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21年12月至2023年6月采用XD-VIBE序列进行DCE-MRI检查且经术后病理证实为局部进展期胃癌的... 目的探讨基于额外维度容积内插屏气检查(XD-VIBE)的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在预测胃癌组织病理学特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21年12月至2023年6月采用XD-VIBE序列进行DCE-MRI检查且经术后病理证实为局部进展期胃癌的患者。两名放射科医师在不知病理信息情况下分别对病灶进行测量,测量的定量参数如下:容积转运常数(K^(trans))、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V_(e))、逆流速率常数(K_(ep))、血浆分数体积(V_(p))以及体积。基于术后不同的病理组织学亚型,获得肿瘤侵袭性的总组织病理学特征评分,并将其分为高危组及低危组。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估DCE-MRI参数的观察者间一致性。采用t检验及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胃癌组织病理学高危及低危组间的DCE-MRI定量参数特征差异,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多参数MRI预测模型。结果191例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于MRI检查后行根治性胃切除术且取得术后病理资料,其中低危组122例、高危组69例。体积、K^(trans)mean、K^(trans)median、V_(e)mean、V_(e)median、V_(p)mean、V_(p)median值在鉴别总组织病理学特征高危组与低危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DCE-MRI定量参数预测组织病理学特征模型,体积、K^(trans)mean、V_(e)median是独立预测因子,模型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是87.0%、37.7%、87.7%、55.1%,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UC)为0.811(95%CI:0.748~0.874)。结论基于XD-VIBE的DCE-MRI定量参数在术前预测局部进展期胃癌组织病理学特征中具有较好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额外维度容积内插屏气检查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 组织病理学特征
原文传递
不典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形态学和组织病理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龚旭波 卢兴国 +5 位作者 吴先国 肖希斌 朱蕾 张晓红 徐根波 赵小英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563-566,共4页
不典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aCML)是Ph染色体及bcr—abl融合基因均阴性的克隆性造血异常疾病,该病不是传统CML的变异,而是初诊时骨髓增生异常和骨髓增殖性疾病同时表现的白血病。aCML发病率低,中位生存期短,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及核... 不典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aCML)是Ph染色体及bcr—abl融合基因均阴性的克隆性造血异常疾病,该病不是传统CML的变异,而是初诊时骨髓增生异常和骨髓增殖性疾病同时表现的白血病。aCML发病率低,中位生存期短,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及核型异常。目前国内关于aCML报道甚少,为提高对aCML的进一步认识,对我院收治的11例aCML患者细胞形态学和组织病理学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CML—CP)及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作对比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典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组织病理学特征 细胞形态学 骨髓增殖性疾病 克隆性造血异常 单核细胞白血病 骨髓增生异常 PH染色体
原文传递
食管恶性肿瘤850例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慧 詹俊 +2 位作者 于钟 钟娃 刘思齐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816-821,共6页
目的分析10年内850例食管恶性肿瘤患者的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纳入2002年1月至2012年1月被诊断为食管恶性肿瘤的850例患者,回顾性分析其肿瘤部位、大体类型、肿瘤病理类型、TNM分期等。所有数据以例数和百分数表示。结果850例食管恶性... 目的分析10年内850例食管恶性肿瘤患者的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纳入2002年1月至2012年1月被诊断为食管恶性肿瘤的850例患者,回顾性分析其肿瘤部位、大体类型、肿瘤病理类型、TNM分期等。所有数据以例数和百分数表示。结果850例食管恶性肿瘤中,病变位于食管颈段33例(3.9%),食管上段119例(14.0%),食管中上段44例(5.2%),食管中段409例(48.1%),食管中下段123例(14.5%),食管下段122例(14.4%)。大体类型诊断明确的724例食管恶性肿瘤病理类型中,溃疡型最多,为305例(42.I%);其次是髓质型,为260例(35.9%);蕈伞型和缩窄型分别为80例(11.0%)和70例(9.7%);腔内型最少,为9例(1.2%)。850例食管恶性肿瘤中,鳞状细胞癌最多,为794例(93.4%);其次是小细胞癌,为19例(2.2%);腺癌较少,仅7例(O.8%)。在确定TNM分期的724例食管肿瘤患者中,Tis、TI、T2、T3、T4期分别为8例(1.1%)、6例(O.8%)、271例(37.4%)、278例(38.4%)、161例(22.2%)。122例下段食管癌中(其中104例具有明确的TNM分期),以鳞状细胞癌为主,为112例(91.8%);腺癌仅3例(2.5%);另外可见小细胞癌3例(2.5%),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腺鳞癌、神经内分泌癌、癌肉瘤各1例(各占0.8%)。结论食管恶性肿瘤多位于食管中段,其中鳞状细胞癌占大多数,腺癌较为少见。下段食管癌具有较广的组织病理谱,鳞状细胞癌仍占主导地位,但食管腺癌罕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恶性 食管腺癌 组织病理学特征
原文传递
黑素细胞痣1011例的特殊组织病理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琬 王巧贤 +4 位作者 高小曼 杨敏 孙凯律 傅裕 常建民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2-108,共7页
目的分析黑素细胞痣的特殊组织病理学特征及其与年龄、性别、部位和病理亚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北京医院皮肤科2005年1月至2019年1月就诊的1011例黑素细胞痣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 目的分析黑素细胞痣的特殊组织病理学特征及其与年龄、性别、部位和病理亚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北京医院皮肤科2005年1月至2019年1月就诊的1011例黑素细胞痣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1011例黑素细胞痣患者就诊年龄为(40.90±19.19)岁,男289例,女722例。皮损发生及取材部位:躯干402例(39.8%),面颈部268例(26.5%),四肢138例(13.6%),手足133例(13.2%),头皮53例(5.2%),外阴17例(1.7%)。病理亚型:皮内痣580例(57.4%),混合痣333例(32.9%),交界痣98例(9.7%)。特殊组织病理学特征:172例(17.0%)有神经化、155例(15.3%)有脂肪增生表现,女性多于男性、年长患者多于年轻患者、头皮部位多于其他部位(均P<0.05);313例(31.0%)有血管增生表现,头皮部位多于其他部位(P<0.05);502例(49.7%)可见痣细胞沿毛囊/皮脂腺分布,面颈部多于其他部位(P<0.05);203例(20.1%)有痣细胞松解、384例(3&0%)有裂隙表现;以上特征皮内痣多于混合痣(均P<0.05)。20例(2.0%)有痣细胞沿血管分布的表现,四肢多于躯干、手足(P<0.05),混合痣多于皮内痣(P<0.05)。结论黑素细胞痣的多种特殊组织病理学特征如神经化、脂肪增生、血管增生、痣细胞沿毛囊/皮脂腺分布等,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皮损发生部位和病理亚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素 发病年龄 黑素细胞痣 组织病理学特征 病理亚型
原文传递
口腔黏膜增殖性天疱疮的组织病理学特征
14
作者 高岩 华红 +1 位作者 阎志敏 徐岩英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84-286,共3页
目的研究口腔黏膜慢性增殖性天疱疮的临床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对7例口腔黏膜慢性增殖性天疱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病理学切片进行分析.结果 7例患者中5例女性,2例男性,平均52.7岁.病程3个月~10年.口腔黏膜表现为斑块状或疣状增生,伴有广... 目的研究口腔黏膜慢性增殖性天疱疮的临床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对7例口腔黏膜慢性增殖性天疱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病理学切片进行分析.结果 7例患者中5例女性,2例男性,平均52.7岁.病程3个月~10年.口腔黏膜表现为斑块状或疣状增生,伴有广泛的水肿、糜烂及渗出,可有结痂形成.5例患者伴有增生性皮肤改变.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病变区上皮增生,钉突延长;上皮内形成深棘层细胞间或棘层与基底层间的裂隙或疱,邻近裂隙的上皮中可见细胞间水肿;上皮内及上皮下有嗜酸性细胞浸润并可在上皮内形成嗜酸性微脓肿;固有层存在炎症性变化.结论口腔黏膜慢性增殖性天疱疮的上述病理变化特点对于该病的病理学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性天疱疮 组织病理学特征 口腔黏膜表现 病理学切片 病理学观察 病理学诊断 上皮内 临床表现 疣状增生 皮肤改变 上皮增生 细胞浸润 重要意义 变化特点 细胞间 嗜酸性 慢性 患者 斑块状 增生性 基底层 炎症性 固有层
原文传递
视网膜母细胞瘤经眼动脉灌注化学药物治疗与经静脉全身化学药物治疗后摘除眼球的组织病理学特征研究
15
作者 刘雯 张楠 +4 位作者 张诚玥 赵军阳 李莉 李宁东 李彬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 2022年第3期140-145,共6页
目的探讨视网膜母细胞瘤(RB)经眼动脉灌注化学药物治疗(IAC)或经静脉全身化学药物治疗(IVC)后摘除眼球的临床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眼科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期间经IAC或IVC治疗后行眼球摘除术的19例(1... 目的探讨视网膜母细胞瘤(RB)经眼动脉灌注化学药物治疗(IAC)或经静脉全身化学药物治疗(IVC)后摘除眼球的临床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眼科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期间经IAC或IVC治疗后行眼球摘除术的19例(19只眼)RB病例。其中,男性10例(10只眼),女性9例(9只眼);年龄4~45个月,平均年龄(24.7±11.9)个月。根据治疗手段不同分为IAC治疗组和IVC治疗组。记录患者的治疗方法、临床分期(cTNM)、组织病理学分期(pTNM)、组织病理学特征及组织病理学高危因素(HRF),以例数(眼数)和百分比进行描述。结果采用IAC疗法治疗者8例(8只眼),占42.11%(8/19),采用IVC疗法治疗者11例(11只眼),占57.89%(11/19)。采用AJCC第8版TNM分期法进行分期,其中IAC治疗组cT2期、cT3期及cT4期分别有4例(4只眼)、3例(3只眼)及1例(1只眼),分别占50.00%(4/8)、37.50%(3/8)及12.50%(1/8),pT1期、pT2期及pT3期分别有5例(5只眼)、1例(1只眼)及2例(2只眼),分别占62.50%(5/8)、12.50%(1/8)和25.00%(2/8);IVC治疗组cT2期、cT3期及cT4期分别有1例(1只眼)、9例(9只眼)及1例(1只眼),分别占9.09%(1/11)、81.82%(9/11)和9.09%(1/11),pT1期、pT2期及pT3期及pT4期分别有1例(1只眼)、6例(6只眼)、3例(3只眼)和1例(1只眼),分别占9.09%(1/11)、54.55%(6/11)、27.27%(3/11)、9.09%(1/11)。全部19例(19只眼)经IAC与IVC治疗的RB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肿瘤有不同程度的钙化、出血及坏死,IAC治疗组和IVC治疗组发生脉络膜广泛性萎缩患者分别有8例(8只眼)和2例(2只眼),分别占100%(8/8)和18.18%(2/11),IAC治疗组和IVC治疗组发生血管壁均质性增厚改变者分别有8例(8只眼)和1例(1只眼),分别占100%(8/8)和9.09%(1/11)。全部19例(19只眼)中肿瘤存在HRF者7例(7只眼),占36.84%(7/19)。其中,HRF在cT2期、cT3期及cT4期者分别有1例(1只眼)、4例(4只眼)及2例(2只眼),分别占14.29%(1/7)、57.14%(4/7)及100.00%(2/2)。IAC治疗组和IVC治疗组存在HRF者分别为2例(2只眼)和5例(5只眼),分别占25.00%(2/8)和45.45%(5/11)。结论IAC治疗后特征性组织病理学改变为脉络膜广泛性萎缩、血管壁呈均质性增厚改变。cTNM分期较高的患者存在组织病理学高危因素风险可能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母细胞瘤 经眼动脉灌注化学药物治疗 经静脉全身化学药物治疗 组织病理学特征
原文传递
91例涎腺基底细胞腺瘤临床特征及组织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吕中静 丛荣 +5 位作者 袁健 李琳琳 李家锋 曹焜 徐恒 鲍强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11期843-846,共4页
目的分析涎腺基底细胞腺瘤的临床特征及组织病理学表现,总结其临床特点和病理学特征,以提高对涎腺基底细胞腺瘤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收集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口腔科2009-2018年经病理确诊且临床资料完整的涎腺基底细胞腺瘤91例,分析... 目的分析涎腺基底细胞腺瘤的临床特征及组织病理学表现,总结其临床特点和病理学特征,以提高对涎腺基底细胞腺瘤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收集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口腔科2009-2018年经病理确诊且临床资料完整的涎腺基底细胞腺瘤91例,分析其临床特征和组织病理学表现,并进一步分析临床特征与组织病理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患者发病年龄21-81岁,中位年龄(55±12.9)岁,其中女性52例,男性39例;发生于腮腺者82例,发生于颌下腺者4例,腭部3例,翼腭窝1例,牙龈1例;绝大多数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无痛性、孤立、缓慢增大的圆形或类圆形肿块,界限清楚,其中18例患者伴有局部疼痛不适症状;病理学检査结果示91例患者肿瘤直径0.8~7cm,平均(2.4±1.1)cm。包膜完整或不明显,肿瘤主要由基底样细胞构成,可囊性变,可侵及邻近脂肪组织,可恶变。结论涎腺基底细胞腺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好发于腮腺浅叶,临床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手术切除可获得良好的疗效,临床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细胞腺瘤 临床特征 组织病理学特征 回顾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组织病理学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杨志刚 《医疗装备》 2022年第15期193-196,共4页
结直肠癌是常见且危害性极高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早期诊断与治疗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5年生存率的关键环节,亦能改善其生命质量。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结直肠癌的早期筛查率得以明显提高,同时,治疗方法从手术逐渐延伸至放化疗、... 结直肠癌是常见且危害性极高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早期诊断与治疗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5年生存率的关键环节,亦能改善其生命质量。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结直肠癌的早期筛查率得以明显提高,同时,治疗方法从手术逐渐延伸至放化疗、生物靶向治疗等领域。基于此,该研究分析结直肠癌组织病理学特征,探讨结直肠癌转移及相关治疗措施,旨为结直肠癌的诊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组织病理学特征 转移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所致的移植心脏组织病理学变化的观察
18
《现代医院》 2013年第2期9-9,共1页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郭晖、周洪敏、昌盛等共同发表论文,旨在研究心脏移植术后移植心中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的发生情况及其组织病理学特征。研究指出,AMR是心脏移植术后主要的并发症之一,EMB及其...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郭晖、周洪敏、昌盛等共同发表论文,旨在研究心脏移植术后移植心中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的发生情况及其组织病理学特征。研究指出,AMR是心脏移植术后主要的并发症之一,EMB及其C4d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是早期诊断AMR的有效方法。该文章发表在2012年第33卷第7期《中华器官移植杂志》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移植 排斥反应 抗体介导 病理学变化 心脏组织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心脏移植术后 组织病理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颈动脉鞘的组织病理学研究
19
作者 Kolomvos N Skouteris CA Papadogeorgakis N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493-493,共1页
颈动脉鞘系口腔癌根治术后颈部复发的潜在部位,但其复发状况并没有得到充分论证。该文旨在研究口腔癌患者颈动脉鞘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判断颈淋巴清扫术切除颈动脉鞘是必须抑或多余。应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29例患者进行观察,
关键词 鳞状细胞癌患者 组织病理学特征 颈动脉鞘 口腔 颈淋巴清扫 癌根治术 后颈部 术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5例髓母细胞瘤临床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苗娜 楚慧 +4 位作者 王志强 蒲红伟 马志萍 李桂芳 佐力克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77-79,共3页
目的探讨髓母细胞瘤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收集85例髓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观察其组织病理学及免疫学表型特征,分析其临床特点及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85例髓母细胞瘤患者中男性49例... 目的探讨髓母细胞瘤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收集85例髓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观察其组织病理学及免疫学表型特征,分析其临床特点及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85例髓母细胞瘤患者中男性49例,女性36例,平均发病年龄(9.35±1.18)岁。75例患者病变位于小脑(其中59例位于小脑半球,16例位于小脑蚓部),10例分别位于脊髓(5例)、第四脑室(1例)、大脑颞叶(1例)、大脑额叶(1例)、大脑枕叶(1例)、中脑(1例)。临床表现主要为颅内压增高、共济失调及患侧肢体运动障碍等,部分病人表现为言语不清、记忆力下降及肢体感觉麻木等。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突触素(Syn)阳性表达率为64%,β连环蛋白(β-catenin)阳性表达率为45%,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表达率为50%;NF、CD99肿瘤细胞散在或弱阳性表达;Vimentin、CK、Neu-N、EMA肿瘤细胞呈阴性表达;肿瘤细胞Ki-67增殖指数较高,约为60%。结论髓母细胞瘤儿童多发,预后不良,β-catenin和Ki-67免疫组化染色对其诊断与鉴别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可能成为髓母细胞瘤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母细胞瘤 组织病理学特征 鉴别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