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细小病毒B19宫内感染与新生儿贫血的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彭建明 陈艳玲 +1 位作者 王冬娥 付四毛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0年第14期1434-1435,共2页
目的探讨细小病毒B19宫内感染与新生儿贫血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38例贫血新生儿和85例未贫血新生儿的脐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两组患儿脐血中的人细小病毒B19IgM抗体水平。结果两组患儿脐血检测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目的探讨细小病毒B19宫内感染与新生儿贫血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38例贫血新生儿和85例未贫血新生儿的脐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两组患儿脐血中的人细小病毒B19IgM抗体水平。结果两组患儿脐血检测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19病毒宫内感染与新生儿贫血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小病毒B19 细小病毒科感染 新生儿贫血 免疫球蛋白M 宫内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小病毒B_(19)感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赵蔓 《医学综述》 2002年第4期246-247,共2页
关键词 细小病毒科感染 细小病毒B19 DNA病毒 生物学特征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细小病毒H-1(rhH1△/p21)对胃癌细胞HGC27生长抑制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冉志华 冯缨 +1 位作者 邱德凯 萧树东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51-255,共5页
目的:了解重组细小病毒H-1(rhH1△/p21)对胃癌细胞株HGC27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p21wif1的生物学作用以及肿瘤的基因治疗奠定基础。方法:采用RT-PCR技术,构建表达p21蛋白的重组细小病毒H-1(rhH1△/p21),并将其转染胃癌细胞HGC27,观察细胞... 目的:了解重组细小病毒H-1(rhH1△/p21)对胃癌细胞株HGC27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p21wif1的生物学作用以及肿瘤的基因治疗奠定基础。方法:采用RT-PCR技术,构建表达p21蛋白的重组细小病毒H-1(rhH1△/p21),并将其转染胃癌细胞HGC27,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用Western blot检测转移基因蛋白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用MTT法检测其对HGC27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其对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重组细小病毒H-1(rhH1△/p21),所得病毒滴度达到3.5×107PFU/mL,在胃癌HGC27细胞中成功过表达转移基因蛋白p21,使胃癌细胞株细胞周期比例改变,G1期含量明显增加,并抑制其增殖。结论:重组细小病毒H-1(rhH1△/p21)可诱导胃癌细胞株HGC27细胞G1期阻滞,抑制细胞增殖,该基因疗法可有效抑制体外胃癌细胞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DNA 重组 细小病毒科感染 癌基因蛋白p21 基因表达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人类博卡病毒检测与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伍严安 曾秀雅 +3 位作者 周建林 付希 陈发林 陈发文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9年第2期159-162,共4页
目的探讨人类博卡病毒(HBoV)与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ARTI)的关系。方法RT-PCR检测2006年11月-2008年4月连续2个冬春季儿科418例呼吸道感染鼻咽分泌物标本的HBoV。结果HBoV阳性率为5.0%(21/418)。阳性者年龄在4月~5岁。下呼吸道感染HBoV... 目的探讨人类博卡病毒(HBoV)与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ARTI)的关系。方法RT-PCR检测2006年11月-2008年4月连续2个冬春季儿科418例呼吸道感染鼻咽分泌物标本的HBoV。结果HBoV阳性率为5.0%(21/418)。阳性者年龄在4月~5岁。下呼吸道感染HBoV阳性率11.1%(17/153)显著高于上呼吸道感染的1.5%(4/265)(χ2=18.741,P<0.001)。结论HBoV是本地区冬春季儿童呼吸道感染、尤其是下呼吸道感染的的重要病原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感染 急性病 聚合酶链反应 细小病毒B19 细小病毒科感染 福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细小病毒B19致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
5
作者 张芳 郭静 +1 位作者 杨楠 荣丽英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50-150,共1页
近年来,国外研究报道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可能与人类细小病毒B19(HPVB19)感染有关[1],国内文献报道极少.人类细小病毒B19属于DNA病毒,能在人体骨髓的红系祖细胞及幼稚细胞内进行复制[2,3].目前,HPVB19感染的特异性检测方法是核酸杂交及... 近年来,国外研究报道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可能与人类细小病毒B19(HPVB19)感染有关[1],国内文献报道极少.人类细小病毒B19属于DNA病毒,能在人体骨髓的红系祖细胞及幼稚细胞内进行复制[2,3].目前,HPVB19感染的特异性检测方法是核酸杂交及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2,3].我科自1998年10月-2000年12月利用PCR方法检测方法确诊因HPVB19感染引起的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4例,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小病毒B19 细小病毒科感染 婴儿 新生儿 血小板减少症 病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细小病毒B19感染与小儿风湿性疾病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11
6
作者 曹玉红 张国成 +2 位作者 成胜权 张光运 许东亮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662-664,共3页
目的 研究人类细小病毒B19感染与小儿常见风湿性疾病的关系。方法 用巢式PCR法对 95例小儿常见风湿性疾病患者进行B19 DNA检测 ,对部分患者进行B19 IgM检测。结果  (1)病例组B19 DNA阳性 33例 (34 7% ) ,健康对照组B19 DNA阳性 2例 (... 目的 研究人类细小病毒B19感染与小儿常见风湿性疾病的关系。方法 用巢式PCR法对 95例小儿常见风湿性疾病患者进行B19 DNA检测 ,对部分患者进行B19 IgM检测。结果  (1)病例组B19 DNA阳性 33例 (34 7% ) ,健康对照组B19 DNA阳性 2例 (4 0 % ) ;病例组B19 DNA阳性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 (P <0 0 1)。 (2 )病例组B19 IgM检测 5 0例 ,阳性 11例 (2 2 0 % ) ,健康对照组B19 IgM均为阴性 ;B19 IgM阳性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 (P <0 0 1)。 (3)过敏性紫癜、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皮肌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川崎病患儿B19 DNA及IgM阳性率分别为 2 5 %和 2 0 %、37 2 %和 2 0 %、4 0 %和 2 0 %、4 2 9%和 2 8 6 %、37 5 %和 2 5 0 %。五种风湿性疾病B19 DNA及IgM阳性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4) 5 0例成对标本中 ,10例B19 DNA、IgM均阳性 ,1例仅B19 IgM阳性 ,7例仅B19 DNA阳性 ,B19 DNA和IgM同时阴性 32例 ,B19 DNA和IgM一致率为 84 0 % ,两者结果有一致性 (P <0 0 1) ;5 0例中B19 DNA阳性 17例 (34 0 % ) ,IgM阳性 11例 (2 2 0 % ) ,两者差异无显著意义(P >0 0 5 )。结论  (1)我国风湿性疾病患儿有较高的B19感染率。 (2 )B19与小儿风湿性疾病密切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细小病毒B19 细小病毒科感染 儿童 风湿性疾病 聚合酶链反应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原文传递
人细小病毒B19感染在心肌病发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饶丹 姜红 +3 位作者 曾秋棠 詹先化 杨光敏 张桂清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30-132,共3页
目的 :探讨人细小病毒B19(HPVB19)感染在心肌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病理诊断确诊为炎症性心肌病患者 30例 ,扩张型心肌病 (DCM)患者 36例 ,肥厚型心肌病 (HCM)患者 13例 ,无心肌炎、DCM或近期感染者 (对照 ) 36例。所有被研究者均行心... 目的 :探讨人细小病毒B19(HPVB19)感染在心肌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病理诊断确诊为炎症性心肌病患者 30例 ,扩张型心肌病 (DCM)患者 36例 ,肥厚型心肌病 (HCM)患者 13例 ,无心肌炎、DCM或近期感染者 (对照 ) 36例。所有被研究者均行心肌组织活检 ,用于病理组织学检查和巢式聚合酶链反应 (PCR)检测分析HPVB19 DNA。结果 :炎症性心肌病中有 4例HPVB19 DNA阳性 (占 13.3% ) ,DCM中有 3例HPVB19 DNA阳性 (占 8.3% ) ,HCM中有 2例HPVB19 DNA阳性 (占 15 .4 % ) ,而对照组HPVB19 DNA均为阴性。结论 :心肌病患者中HPVB19感染率较高 ,HPVB19感染可能是心肌病的重要病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疾病 细小病毒B19 细小病毒科感染
原文传递
人类博卡病毒感染的持续喘息患儿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29
8
作者 邓昱 刘恩梅 +6 位作者 赵晓东 丁媛 李渠北 罗征秀 王莉佳 黄英 杨锡强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732-735,共4页
目的探讨人类博卡病毒(HBoV)感染的持续喘息患儿临床特点。方法从2006年4月至2007年1月共收集39例持续喘息患儿的呼吸道分泌物标本,其中33例通过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吸取下呼吸道分泌物,6例为鼻咽分泌物。先进行呼吸道常见7种病毒筛查,并采... 目的探讨人类博卡病毒(HBoV)感染的持续喘息患儿临床特点。方法从2006年4月至2007年1月共收集39例持续喘息患儿的呼吸道分泌物标本,其中33例通过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吸取下呼吸道分泌物,6例为鼻咽分泌物。先进行呼吸道常见7种病毒筛查,并采用 PCR 的方法检测HBoV 基因片段,对检出的阳性标本进行测序分析。结果 (1)用免疫荧光快速诊断的方法在39例持续喘息患儿呼吸道分泌物中共检出呼吸道合胞病毒阳性13例,腺病毒阳性9例,副流感病毒3阳性4例,流感病毒 A 阳性2例。对检出的13例 RSV 阳性的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培养后提取 RNA,RT-PCR 进行呼吸道合胞病毒检测,检出8例阳性。(2)PCR 和测序均证实,39例患儿呼吸道分泌物标本中有12例检出 HBoV 阳性。(3)12例 HBoV 阳性标本中的10例收集于冬春季,其余2例收集于夏秋季,与 RSV 的流行季节相似。(4)12例 HBoV 阳性患儿中7例出现发热,其中高热5例,明显高于RSV 感染的患儿(1/13),其胸 X 线改变出现间质性改变的例数也多于 RSV 感染患儿。其他如咳嗽、喘息、呼吸困难等临床表现两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BoV 感染是引起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毒病原之一,首次发现在持续喘息的患儿呼吸道分泌物中 HBoV 的阳性率高达31%。与RSV 感染的患儿相比,HBoV 感染发热例数相对多,但其他的临床症状与 RSV 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小病毒科感染 哮喘持续状态 呼吸道感染
原文传递
南京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人博卡病毒的检出与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陈倩 曹新 +2 位作者 胡正 施圣云 张其华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37-442,共6页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HBoV的检出情况,并探讨HBoV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呼吸科收治的397例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为病例组,对照组为50例无呼吸道感染症状的儿...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HBoV的检出情况,并探讨HBoV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呼吸科收治的397例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为病例组,对照组为50例无呼吸道感染症状的儿童。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鼻咽分泌物标本HBoV。对HBoV阳性标本,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P和CT,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RSV、ADV、IVA、IVB、PIV-1、PIV-2、PIV-3和hMPV。随机选取5份HBoV阳性标本扩增HBoVNP—I片段后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结果与GenBank中已知序列进行比对,绘制系统进化树。结合HBoV阳性患儿临床资料,分析HBoV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和最终临床诊断。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出HBoVDNA阳性率为8.3%(33/397),其中有57.6%(19/33)混合其他病原体感染。与HBoV混合感染的前3位病原体依次为MP(27.3%,9/33)、RSV(24.2%,8/33)和PIV-3(12.1%,4/33)。7~36个月龄感染HBoV患儿有25例,占HBoVDNA阳性患儿的75.8%(25/33)。5份标本HBoVNP-I基因序列均一致,与stl、st2和WHL-1等序列同源性为99%-100%。结论HBoV是南京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病原之一。HBoVNP-1基因高度保守,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时期的流行株问变异较小,可作为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方法的检测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感染 博卡病毒 细小病毒科感染 聚合酶链反应 儿童
原文传递
特发性塌陷性肾小球病
10
作者 牛余宗 周军平 何威逊 《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 2004年第6期314-316,共3页
特发性塌陷性肾小球病是一严重肾损伤类型,与非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如细小病毒B19)、免疫性疾病以及某些药物相关。肾小球塌陷的机制还不清楚,可能与足细胞表型异常调节致足细胞激活并进入细胞增殖周期有关。该病的主要病理特征为肾... 特发性塌陷性肾小球病是一严重肾损伤类型,与非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如细小病毒B19)、免疫性疾病以及某些药物相关。肾小球塌陷的机制还不清楚,可能与足细胞表型异常调节致足细胞激活并进入细胞增殖周期有关。该病的主要病理特征为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塌陷伴肾小球上皮细胞肥大、增生和明显的肾小管.间质损伤。临床主要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并迅速进展到肾功能不全,对激素耐药,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肾小球硬化症 病灶性 细小病毒科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地区首例人博卡病毒的检出及鉴定 被引量:5
11
作者 陆学东 林广裕 +4 位作者 周仁彬 王琼 林创兴 杨来智 陆长东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614-616,共3页
目的建立人博卡病毒(HBoV)筛查检测平台,了解广东地区支气管肺炎患儿HBoV感染情况。方法采用PCR技术筛查HBoV核蛋白(NP)基因片段,阳性标本作HBoV衣壳蛋白(VP)基因片段鉴定,并进行核酸序列和进化树分析。结果从50例住院支气管... 目的建立人博卡病毒(HBoV)筛查检测平台,了解广东地区支气管肺炎患儿HBoV感染情况。方法采用PCR技术筛查HBoV核蛋白(NP)基因片段,阳性标本作HBoV衣壳蛋白(VP)基因片段鉴定,并进行核酸序列和进化树分析。结果从50例住院支气管肺炎患儿鼻咽分泌物中检测出1例HBoV,为广东地区首例,命名为GD-1株。HBoVVP基因部分序列分析与基因库中HBoVVP基因序列同源性比对,除与韩国KNIH-2K6GJ2713株同源性为36%、与美国NH4549株同源性为77%外,与其他所有VP基因序列同源性均〉95%,与法国株、北京株、加拿大株的同源性〉98%。GD-1株HBoV部分VP基因片段与北京CZ株、加拿大株、西班牙株、意大利株等在同一基因进化簇主分枝中,与法国175/03/2002FRA株同在一个侧枝中。结论广东地区存在HBoV感染,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卡病毒 聚合酶链反应 序列分析 DNA 细小病毒科感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