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17篇文章
< 1 2 1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6例儿童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分析
1
作者 邓丽欣 陈德晖 +5 位作者 林育能 吴上志 徐佳兴 黄展航 顾莹莹 冯俊翔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4-339,共6页
目的分析儿童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iffuse panbronchiolitis,DPB)的临床特点,以提高该病的临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9年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诊断为DPB的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6例患儿中,男2例,女4例... 目的分析儿童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iffuse panbronchiolitis,DPB)的临床特点,以提高该病的临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9年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诊断为DPB的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6例患儿中,男2例,女4例;诊断年龄为7~12岁。所有患儿均有咳嗽、咳痰、活动后气促症状,均有鼻窦炎史。2例血清冷凝集试验阳性,5例可见慢性细支气管炎的病理改变,6例胸部高分辨率CT见双肺弥漫分布小叶中心性结节并见“树芽征”。5例患儿予小剂量阿奇霉素维持治疗,3例治疗效果不佳,经验性抗结核治疗后肺泡灌洗液中发现非结核分枝杆菌。随访2年,治愈1例,明显好转3例,部分好转2例。结论DPB临床表现非特异性,极易误诊。对于临床诊断DPB明确,而小剂量阿奇霉素干预治疗无改善者,需要考虑特殊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 诊断 非结核分枝杆菌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方合用分期论治儿童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
2
作者 孟欣 张晓敏 韩雪 《国医论坛》 2025年第2期8-11,共4页
文章总结韩雪教授合用经方分期论治儿童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PIBO)的经验,认为肾阳虚为PIBO的发病根本,贯穿病程始终,因病机复杂,故多合用经方治疗。其常用经方为射干麻黄汤、麻黄细辛附子汤、肾气丸、桂枝汤、桂枝茯苓丸。临证时当... 文章总结韩雪教授合用经方分期论治儿童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PIBO)的经验,认为肾阳虚为PIBO的发病根本,贯穿病程始终,因病机复杂,故多合用经方治疗。其常用经方为射干麻黄汤、麻黄细辛附子汤、肾气丸、桂枝汤、桂枝茯苓丸。临证时当分急性发作期和慢性持续期论治,依据病情分期及病机变化灵活合用上方并随症加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 儿童 分期论治 经方实验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支气管肺腺瘤的CT影像表现分析
3
作者 屈晓艳 杨洋 +2 位作者 安攀 岳翠 李刚锋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5年第1期45-46,56,共3页
目的 分析肺细支气管腺瘤(BA)在薄层CT的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准确率。方法 对56例行薄层CT检查,且经手术病理证实为BA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基本信息、肿瘤病史、临床表现、病灶CT形态学信息。结果 56例患者中,女36例,... 目的 分析肺细支气管腺瘤(BA)在薄层CT的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准确率。方法 对56例行薄层CT检查,且经手术病理证实为BA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基本信息、肿瘤病史、临床表现、病灶CT形态学信息。结果 56例患者中,女36例,男20例,年龄32~74岁,54例(96.4%)无临床症状。47例(83.9%)位于下叶;52例(92.9%)结节周围可见边界不清的索条影;31例(55.4%)病灶内见伪空洞征;51例(91.9%)结节伴有血管异常。结论BA多表现为部分实性结节(PSN)或实性结节(SN),病灶内见伪空洞征,伴周围边界不清索条影,对本病具有一定提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支气管腺瘤 CT特征 结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腺病毒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覃军 陈玲 +1 位作者 邓蓉蓉 胡荆江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83-88,共6页
目的 探讨儿童腺病毒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2月在长江大学附属荆州医院治疗的腺病毒感染肺炎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患儿60例(观察组),另取同期该院腺病毒感染肺炎后未发生BO患... 目的 探讨儿童腺病毒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2月在长江大学附属荆州医院治疗的腺病毒感染肺炎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患儿60例(观察组),另取同期该院腺病毒感染肺炎后未发生BO患儿60例(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特征、高分辨率CT,分析腺病毒感染肺炎后BO患儿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 观察组患儿年龄<3岁、热程≥7 d、热峰≥40℃、喘息、气促、低氧血症、机械通气、有马赛克灌注征象、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壁增厚及受累> 3叶的构成比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预后不良患儿年龄<3岁、有低氧血症和受累> 3叶的构成比高于预后良好患儿(P <0.05)。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岁[O^R=0.505(95%CI:0.350,0.728)]、低氧血症[O^R=2.779(95%CI:1.505,5.132)]、受累> 3叶[O^R=4.540(95%CI:2.061,10.003)]是腺病毒感染肺炎后BO患儿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 <0.05)。结论 腺病毒感染后BO患儿年龄较小,临床症状较重,其预后受年龄、低氧血症及肺叶受累情况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病毒感染 闭塞性细支气管 临床特征 预后 影响因素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并原发肺癌的细支气管腺瘤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5
作者 吕玲 李晓慧 胡波 《中国临床医学》 2024年第6期905-910,共6页
目的探讨伴有原发肺癌的细支气管腺瘤(bronchiolar adenoma,BA)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方法收集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7例伴有原发肺癌的BA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征、免疫... 目的探讨伴有原发肺癌的细支气管腺瘤(bronchiolar adenoma,BA)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方法收集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7例伴有原发肺癌的BA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特点。结果17例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10例,年龄49~82岁;鳞癌2例、腺癌15例。BA大体呈结节状,无包膜,与周围肺组织界限清,最大径0.3~1.5 cm,切面呈灰白色、灰红色或灰褐色,质中至软,少数切面见明显黏液;镜下见BA由腔面细胞层和基底细胞层构成,腔面含数量不等的黏液细胞、纤毛细胞、立方细胞及柱状细胞。根据腔面细胞组成,将BA分为近端型和远端型。近端型5例;远端型12例,其中1例为非典型BA。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16例典型BA基底细胞CK5/6、p63、p40阳性,腔面细胞及基底细胞甲状腺转录因子1(thyroid transcription factor 1,TTF-1)阳性,Ki-67增殖指数为1%。结论BA是良性肿瘤,主要由腔面细胞和基底细胞构成,当基底细胞缺失或不连续时,易被误诊为恶性,须高度警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支气管腺瘤 肺癌 临床病理特征 误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支气管腺瘤/肺纤毛黏液结节性乳头状肿瘤一例
6
作者 贾西平 黄文君 +2 位作者 吴建霞 杨莹 敬文斌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14期2083-2085,共3页
最新世界卫生组织(WHO)肺部肿瘤分类将细支气管腺瘤/肺纤毛黏液结节性乳头状肿瘤(BA/CMPT)认定为腺瘤亚组中的一个新类型。本文患者因体检发现右肺上叶后段胸膜下不规则状实性小结节,多次随访均未见明显变化,经人工智能(AI)肺结节CT影... 最新世界卫生组织(WHO)肺部肿瘤分类将细支气管腺瘤/肺纤毛黏液结节性乳头状肿瘤(BA/CMPT)认定为腺瘤亚组中的一个新类型。本文患者因体检发现右肺上叶后段胸膜下不规则状实性小结节,多次随访均未见明显变化,经人工智能(AI)肺结节CT影像辅助检测软件评估均为稳定型结节、高危结节。最终病理结合免疫组化诊断为CMP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支气管腺瘤/肺纤毛黏液结节性乳头状肿瘤 计算机断层扫描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长疗程阿奇霉素联合吸入用糖皮质激素对小儿慢性细支气管炎的疗效
7
作者 马群英 李雪梅 +2 位作者 黎明真 张欢 李红霞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24年第5期350-355,共6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长疗程阿奇霉素联合吸入用糖皮质激素(inhaled corticosteroid,ICS)对小儿慢性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慢性细支气管炎患儿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 目的探讨小剂量长疗程阿奇霉素联合吸入用糖皮质激素(inhaled corticosteroid,ICS)对小儿慢性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慢性细支气管炎患儿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对照组患儿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使用小剂量长疗程阿奇霉素,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ICS治疗。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后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血清免疫功能指标、血清炎性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后随访6个月,比较2组患儿急性发作情况。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3.3%(56/60)与80.0%(48/60),χ^(2)=4.615,P=0.032]。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的喘息缓解时间、湿啰音缓解时间、咳嗽缓解时间分别为(4.6±1.2)d、(7.3±1.9)d、(6.2±1.5)d与(5.2±1.5)d、(8.7±2.1)d、(6.9±1.6)d,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419、3.826、2.472,P值均<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治疗后CD4^(+)、CD8^(+)、CD4^(+)/CD8^(+)分别为(39.6±4.3)%、(22.4±3.5)%、1.7±0.4与(32.3±3.5)%、(27.6±4.5)%、1.2±0.4,观察组CD4^(+)和CD4^(+)/CD8^(+)均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0.199、6.847,P值均<0.001),观察组CD8^(+)低于对照组(t=7.065,P<0.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治疗后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M-CSF)、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oluble interleukin-2 receptor,SIL-2R)、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分别为(731.6±224.6)mg/L、(239.1±58.5)mg/L、(39.6±4.0)ng/L与(962.5±262.5)mg/L、(287.3±62.4)mg/L、(44.6±4.3)ng/L,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5.177、4.365、6.595,P值均<0.001)。观察组患儿恶心呕吐、小腹疼痛、轻微皮疹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患儿细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率低于对照组[45.0%(27/60)与63.3%(38/60),χ^(2)=4.062,P=0.044]。结论小剂量长疗程阿奇霉素联合ICS治疗小儿慢性细支气管炎疗效确切,可以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免疫功能、炎症水平,安全性良好且能改善患儿急性发作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奇霉素 吸入用糖皮质激素 小儿慢性细支气管 临床改善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移植术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诊治进展
8
作者 朱海星 周敏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期72-76,共5页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综合征(bronchiolitis obliterans syndrome,BOS)是最常见的慢性肺移植物失功能的非感染形式。近年来,疾病早期0p期肺功能筛查、薄层CT扫描图像的小气道重建技术、3He-MRI等其他影像学检查技术、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来源...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综合征(bronchiolitis obliterans syndrome,BOS)是最常见的慢性肺移植物失功能的非感染形式。近年来,疾病早期0p期肺功能筛查、薄层CT扫描图像的小气道重建技术、3He-MRI等其他影像学检查技术、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来源生物标志物等诊断方式近年来取得一定进展,目前对该类疾病认识有了较大更新。预防性使用阿奇霉素、再次肺移植以及脐血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等许多有潜力的治疗方式已经出现。BOS的综合诊断方式和潜在治疗策略的进展为该类疾病发生、发展的早期监测和管理提供了更多理论参考和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肺移植物失功能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综合征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高危因素分析及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联合激素雾化疗效评价 被引量:2
9
作者 黄殷 肖力 +2 位作者 廖卫彬 卫绮燕 韦僖雯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6期669-674,共6页
目的探讨儿童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PIBO)的高危因素,评价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联合激素雾化治疗儿童PIBO的疗效。方法选择肺部感染患儿5705例,其中PIBO患儿100例,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PIBO的高危因素;将100例PIBO患儿随机分为灌... 目的探讨儿童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PIBO)的高危因素,评价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联合激素雾化治疗儿童PIBO的疗效。方法选择肺部感染患儿5705例,其中PIBO患儿100例,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PIBO的高危因素;将100例PIBO患儿随机分为灌洗组与雾化组,各50例。雾化组给予激素(普米克令舒)雾化治疗,灌洗组给予激素(普米克令舒)雾化+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热程>12 d、肺部喘鸣音、呼吸困难、无创机械通气使用、合并腺病毒、喘息、呼吸衰竭是儿童PIBO的高危因素(P<0.05)。灌洗组气促、喘息、咳嗽、肺部啰音缓解时间短于雾化组(P<0.05)。治疗后,2组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低于治疗前(P<0.05),灌洗组低于雾化组(P<0.05);2组潮气量(TV)、达峰时间比(TPTEF/TE)、达峰容积比(VPEF/VE)高于治疗前(P<0.05),灌洗组高于雾化组(P<0.05);灌洗组治疗有效率(96.00%,48/50)高于雾化组(84.00%,42/50)(P<0.05)。结论肺部感染患儿PIBO与多种高危因素有关,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联合激素(普米克令舒)雾化治疗能改善PIBO患儿临床症状、炎症反应、肺潮气功能,可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 高危因素 支气管 肺泡灌洗 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患儿照顾者家庭管理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雨晴 赵顺英 +1 位作者 王月 杨芹 《广西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1114-1120,共7页
目的分析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患儿照顾者家庭管理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例BO住院患儿及其照顾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家庭管理量表(FaMM)、父母应对方式量表(CHIP)分别调查患儿及其照顾者的一般资料、家庭管理水... 目的分析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患儿照顾者家庭管理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例BO住院患儿及其照顾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家庭管理量表(FaMM)、父母应对方式量表(CHIP)分别调查患儿及其照顾者的一般资料、家庭管理水平、照顾者应对方式效果。比较不同特征患儿及其照顾者的FaMM总分,并分析患儿照顾者的FaMM总分与CHIP总分的相关性。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BO患儿照顾者家庭管理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BO患儿照顾者的FaMM总分为(179.67±9.92)分,CHIP总分为(177.13±25.91)分,CHIP总分与FaMM总分呈正相关(P<0.05)。不同患儿年龄、患儿是否是独生子、患儿住院次数、患儿病程、患儿家庭居住地,以及不同照顾者的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的FaMM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儿年龄、患儿病程、患儿家庭居住地、照顾者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照顾者应对方式是BO患儿照顾者家庭管理水平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BO患儿照顾者的家庭管理能力处于中等水平,且受到患儿年龄、患儿病程、患儿家庭居住地、照顾者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照顾者应对方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塞性细支气管 患儿 照顾者 家庭管理水平 应对方式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1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许潆月 戴敏 +1 位作者 岳国龙 李延萍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2期181-184,共4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全身多系统均可受累,其中肺部是常见的受累系统之一。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是一种双肺弥漫性的呼吸性细支气管区域的慢性炎症性疾病,若不及时诊治,最终可能会发展成呼吸衰竭甚至导致病死。...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全身多系统均可受累,其中肺部是常见的受累系统之一。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是一种双肺弥漫性的呼吸性细支气管区域的慢性炎症性疾病,若不及时诊治,最终可能会发展成呼吸衰竭甚至导致病死。目前国内尚无SLE合并DPB的病例报道,加之此类病例主要以咳嗽咳痰及活动后喘累、呼吸困难等不典型临床表现为主,难以鉴别,容易造成误诊、漏诊。本文报告1例SLE合并DPB的治疗过程并回顾相关文献,分析此类病例的发病机制、鉴别要点,以期为临床诊治此类患者提供参考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 发病机制 病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支气管腺瘤的CT影像学特征
12
作者 朱冠嘉 孙士超 +3 位作者 杜贾军 李宁 林晓燕 马国元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24-329,共6页
目的探讨细支气管腺瘤(BA)的临床及高分辨率CT特征,提高对BA的认识水平。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3年3月在山东省立医院行手术治疗的62例BA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分析BA病灶的类型、大小、部位、CT征象及随访变化。结果62... 目的探讨细支气管腺瘤(BA)的临床及高分辨率CT特征,提高对BA的认识水平。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3年3月在山东省立医院行手术治疗的62例BA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分析BA病灶的类型、大小、部位、CT征象及随访变化。结果62例患者中,经病理确诊、有清晰CT图像的BA病灶63个,病灶长径3.0~37.0 mm,中位数9.0(6.0,13.5)mm。BA病灶外周分布61个,中心分布2个;43个病灶(68.3%)位于肺下叶;依据CT表现分类:实性型12例,磨玻璃型21例,空泡/囊腔型23例,炎症型7例;23例病灶伴发空泡/囊腔征,13例病灶伴发血管征。30例患者术前行CT随访,中位随访时间195.0(61.5,492.0)d,其中23例病灶无明显变化;5例病灶增长,平均速度为2.5 mm/年;2例病灶中新发空泡征和胸膜凹陷征。结论BA的CT表现为位于肺外周带的实性型结节、磨玻璃型结节、空泡/囊腔型结节及炎症型结节。病灶内最常见空泡/囊腔征和血管征。在随访中BA病灶稳定,少数可见增长或出现新征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肺结节 细支气管腺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疾病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支气管腺瘤的CT表现及病理分析初步探索
13
作者 潘小环 何萍 陈淮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24年第1期56-62,共7页
目的:总结分析细支气管腺瘤的临床资料、CT征象、病理特征,探讨其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术后经病理确诊为细支气管腺瘤的肺部结节18例,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肺结节胸部CT征象及术后病理特征。结果:18... 目的:总结分析细支气管腺瘤的临床资料、CT征象、病理特征,探讨其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术后经病理确诊为细支气管腺瘤的肺部结节18例,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肺结节胸部CT征象及术后病理特征。结果:18例患者中16例无临床胸部症状,2例出现胸痛。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51.8岁,中位年龄(25%~75%分位数)为52(49~59)岁,其中男性7例(39%),女性11例(61%)。胸部CT结节最大层面平均直径为11.1 mm,中位直径(25%~75%分位数)为8(6~15)mm,病灶距离胸膜位置≤10 mm者共15例。CT上表现为纯磨玻璃结节8例,部分实性结节7例,3例表现为单纯囊腔。表现为pGGN的细支气管腺瘤(8例)平均CT值为-690.7 HU,中位平均CT值(25%~75%分位数)为-717.5(-722~-681)HU。18例结节中边缘有毛刺征6例,结节周围出现胸膜牵拉征7例,结节内出现细支气管扩张5例。18例结节术后大体病理平均直径为9.1 mm,中位直径(25%~75%分位数)为7(6~9)mm。免疫组化抗体CK7阳性18例、p40、p63、CK5/6、TTF-1阳性均为16例。结论:胸膜下10 mm左右结节术前CT诊断时不容忽视该病,免疫组化抗体CK7、p40等指标是诊断细支气管腺瘤的定性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肺肿瘤 细支气管腺瘤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100天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综合征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14
作者 孙若楠 李泊涵 +12 位作者 郑德菲 赵夏莹 林子云 胡昳歆 高莉 高静 李捷 卢俊 肖佩芳 潘健 凌婧 方芳 胡绍燕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9-145,共7页
目的分析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综合征(BOS)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以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8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接受alloHSCT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共纳入351例... 目的分析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综合征(BOS)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以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8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接受alloHSCT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共纳入351例患儿,男213例、女138例。截止至2019年9月1日,共29例(8.3%)患儿发生BOS,男11例、女18例,中位年龄92.0(67.0~132.0)月。移植至发生BOS的中位时间为10.0(8.5~20.0)月。移植后1、2、3年BOS累积发生率分别为(6.0±1.3)%、(10.0±1.8)%、(10.7±2.0)%。29例BOS患儿中,28例BOS发病前合并其他靶器官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较大、女性、移植后100天内有呼吸系统疾病以及合并其他靶器官cGVHD是BO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BOS是HSCT后的严重并发症。女性、年龄较大、合并其他靶器官cGVHD、移植后100天内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儿发生BOS的风险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胞移植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综合征 移植物抗宿主病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并发闭塞性细支气管炎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铁虎 刘小雪 +2 位作者 汤洋 齐飞 刘登品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46-953,共8页
目的探讨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efractory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RMPP)患儿并发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ronchiolitis obliterans,BO)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方法回顾性纳入2021年6月—2023年12月湘雅常德医院儿科收治的116例RMPP... 目的探讨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efractory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RMPP)患儿并发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ronchiolitis obliterans,BO)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方法回顾性纳入2021年6月—2023年12月湘雅常德医院儿科收治的116例RMPP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7∶3的比例,81例分到训练集,35例分到验证集。其中训练集发生BO 26例,未发生BO 55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变量构建BO的风险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评估预测模型的区分度,采用校准度曲线和Hosmer-Lemeshow检验评估预测模型的校准度。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住院时间、发热持续时间、肺不张、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rophil percentage,NEUT%)、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峰值、铁蛋白、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峰值、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PaO_(2)/FiO_(2))、≥2/3肺叶实变、胸腔积液、支气管黏液栓、支气管黏膜坏死、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 oxygen partial pressure,PaO2)与RMPP患儿并发BO密切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训练集RMPP患儿并发BO的ROC曲线分析显示曲线下面积为0.904,灵敏度为88%,特异度为83%;验证集RMPP患儿并发BO的ROC曲线分析显示曲线下面积为0.823,灵敏度为76%,特异度为93%。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训练集和验证集RMPP患儿并发BO的Hosmer-Lemeshow检验的卡方统计量分别为2.17、1.92,P值分别为0.221、0.196。结论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构建的RMPP患儿并发BO的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性能;住院时间、发热持续时间、肺不张、LDH峰值、CRP峰值、NEUT%、铁蛋白、≥2/3肺叶实变、胸腔积液、支气管黏液栓、支气管黏膜坏死、PaO_(2)/FiO_(2)、PaO_(2)等指标可作为预测变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 闭塞性细支气管 风险预测模型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支气管腺瘤/纤毛黏液结节性乳头状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征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统 孟庆成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8-472,共5页
目的:探讨细支气管腺瘤/纤毛黏液结节性乳头状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和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2023年1月在本院经病理证实的14例细支气管腺瘤/纤毛黏液结节性乳头状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及术前影像学资料(CT检查14例,PET-CT检查... 目的:探讨细支气管腺瘤/纤毛黏液结节性乳头状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和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2023年1月在本院经病理证实的14例细支气管腺瘤/纤毛黏液结节性乳头状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及术前影像学资料(CT检查14例,PET-CT检查5例)。对患者的基本信息、临床症状和病史、影像学特征(部位、直径、血管征和SUV等)及临床诊断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14例中,男6例,女8例;年龄32~73岁,中位年龄59.5岁。4例有临床症状,包括咳嗽、咳痰、胸部不适或痰中带血。主要CT表现如下:病灶长径5~30 mm,平均(14.1±6.7)mm;病灶主要位于肺下叶(10例),位于右肺8例;实性病灶5例、部分实性病灶7例、非实性病灶2例;边缘模糊者7例、边缘清晰者7例;血管征阳性10例;细支气管充气征阳性3例;空泡征阳性3例。术前CT有2例被诊断为肺恶性病变、12例被诊断为恶性暂不除外并均建议结合穿刺活检。PET-CT检查显示3例有代谢异常,SUV_(max)值为0.6~13.9 kBq/mL;2例代谢无明显异常。1例被诊断为恶性病变暂不除外,2例被诊断为肺恶性病变,2例被诊断为肺良性病变。结论:细支气管腺瘤/纤毛黏液结节性乳头状肿瘤CT及PET-CT表现多样且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部分病灶SUV值升高,故临床上极易将其误诊为肺部恶性病变,因此在临床工作中需提高对此病变的认识并做好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支气管腺瘤 纤毛黏液结节性乳头状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支气管腺瘤的临床病理及CT特征分析
17
作者 彭佳 钟文强 +1 位作者 李坤炜 张亚琴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40-1348,共9页
目的:探讨细支气管腺瘤(BA)的临床、CT及病理特征。方法:对22例经病理证实的病例的临床、CT及病理学表现进行回顾和分析。结果:22例BA中19例术前胸部CT可检出病灶。19例中实性型5例、磨玻璃型12例、囊腔型2例。男8例、女11例,年龄36~82(... 目的:探讨细支气管腺瘤(BA)的临床、CT及病理特征。方法:对22例经病理证实的病例的临床、CT及病理学表现进行回顾和分析。结果:22例BA中19例术前胸部CT可检出病灶。19例中实性型5例、磨玻璃型12例、囊腔型2例。男8例、女11例,年龄36~82(60±12)岁。15例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呼吸道症状。BA均位于胸膜下区。19例BA病灶直径(9.24±1.22)mm,CT值为(-373.74±62.92)HU,形状不规则15例,边界模糊10例,分叶征3例,毛刺征或钙化1例,空泡征4例,胸膜凹陷征6例,异常空气支气管征8例,异常血管征10例。8例BA患者接受术前随访,2例直径增长速率为1~1.49mm/年,5例随访BA的体积倍增时间(VDT)为(1063±272)天。22例中有10例同时合并肺癌。12例术中冰冻提及BA。BA病灶显示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NapsinA、CK7表达100%,Ki-67为1%~2%。结论:BA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影像表现多样,临床极易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支气管 腺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例细支气管腺瘤临床病理分析及文献复习
18
作者 李晓玲 陈红宝 江文辉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276-279,共4页
细支气管腺瘤(bronchiolar adenoma,BA)是一种起源于细支气管黏膜上皮的良性肿瘤,于2018年由CHANG等[1]首先提出,依据肿瘤组织学表现及免疫表型特征分为近端型和远端型。2021年,BA被正式纳入第五版胸部WHO肿瘤分类中[2]。随着对BA认识... 细支气管腺瘤(bronchiolar adenoma,BA)是一种起源于细支气管黏膜上皮的良性肿瘤,于2018年由CHANG等[1]首先提出,依据肿瘤组织学表现及免疫表型特征分为近端型和远端型。2021年,BA被正式纳入第五版胸部WHO肿瘤分类中[2]。随着对BA认识的不断深入,近年相关文献报道日益增多。在显微镜下,若BA呈现典型形态,则诊断相对容易,但当肿瘤表现出非典型形态,尤其是在术中冷冻切片过程中,诊断则较为棘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支气管腺瘤 临床病理 术中冷冻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误诊肺细支气管腺瘤2例分析
19
作者 张胜波 张言敏 +1 位作者 张纪银 范作兰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1期146-149,共4页
肺细支气管腺瘤(BA)2例,患者无任何临床症状,肺部体检CT发现左肺实性结节及磨玻璃结节各1例,影像及冰冻病理诊断为肺腺癌,完善相关检查后行胸腔镜下左肺楔形切除,术后病理均为左肺细支气管腺瘤。术后未进行特殊治疗,分别随访至术后4年左... 肺细支气管腺瘤(BA)2例,患者无任何临床症状,肺部体检CT发现左肺实性结节及磨玻璃结节各1例,影像及冰冻病理诊断为肺腺癌,完善相关检查后行胸腔镜下左肺楔形切除,术后病理均为左肺细支气管腺瘤。术后未进行特殊治疗,分别随访至术后4年左右,患者情况良好,未出现肿瘤远处转移或复发迹象。细支气管腺瘤新近被提出的来源于细支气管黏膜上皮的一种良性肿瘤。通常在计算机断层扫描中偶然在周围肺野中发现。在2021年最新分类的第5版世界卫生组织胸部肿瘤,新增了细支气管腺瘤/纤毛黏液结节性乳头状瘤(CMPT)疾病,并明确表明此肿瘤是良性肿瘤。细支气管腺瘤的组织学变异可分为“经典”CMPT(近端型)和“非经典”CMPT(远端型)。病理典型特征为肺实质内结节,边界清晰,无包膜,呈乳头状或肺泡贴壁生长,含有连续的基底细胞层和(或)纤毛细胞、黏液细胞、Ⅱ型肺泡上皮细胞、肺泡细胞的腔面细胞构成,由于该肿瘤发病罕见,国内报道较少,其临床、放射学和病理学表现可能模仿各种良性和恶性过程。临床医生缺乏认识,极易误诊为腺癌,现将本院2例细支气管腺瘤误诊病例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支气管腺瘤 肺部CT 肺结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金水相生理论认识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
20
作者 杨犇 陈文霞 +1 位作者 郑晓华 王敏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148-2151,共4页
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是一种慢性阻塞性肺系疾病,该病具有病因复杂,病情迁延难愈,死亡率高等特点,且目前尚无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近年来发现,中医对该病的治疗有一定的优势。现基于中医五行学说,认为肺金与肾水本为同源,相互滋养... 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是一种慢性阻塞性肺系疾病,该病具有病因复杂,病情迁延难愈,死亡率高等特点,且目前尚无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近年来发现,中医对该病的治疗有一定的优势。现基于中医五行学说,认为肺金与肾水本为同源,相互滋养。故提出从金水相生角度认识儿童BO,研究其内在联系以及演变过程。治疗上则根据“治未病”思想,补肺益肾,增强正气,为中医药防治儿童BO从肺肾论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塞性细支气管 儿童 中医 金水相生 肺肾同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