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63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葛根芩连汤调控细胞因子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1
作者 胡英男 唐静仪 +6 位作者 祝维涵 俞点 徐文君 方锦涛 查皓锐 王峰勇 张威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1-165,共5页
葛根芩连汤是记载于《伤寒论》中的经典名方,具有解表清里、升清止利功效,传统上主要应用于治疗由湿热引起的泄泻或痢疾。鉴于其与现代肠道炎症性疾病,尤其是溃疡性结肠炎,在病理机制和主治症状存在诸多共通之处,现代临床实践已广泛运... 葛根芩连汤是记载于《伤寒论》中的经典名方,具有解表清里、升清止利功效,传统上主要应用于治疗由湿热引起的泄泻或痢疾。鉴于其与现代肠道炎症性疾病,尤其是溃疡性结肠炎,在病理机制和主治症状存在诸多共通之处,现代临床实践已广泛运用葛根芩连汤治疗此类疾病。研究表明,葛根芩连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涉及多途径多靶点,包括调节免疫反应、保护肠黏膜屏障、抗氧化应激以及抑制炎症反应等。这些机制的实现与细胞因子间精细且复杂的调控网络密不可分。加之,细胞因子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其中促炎症与抑炎型细胞因子之间的平衡失调导致的免疫异常,被认为是影响溃疡性结肠炎进展和预后的关键因素,并逐渐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基于此,研究从细胞因子的角度出发对葛根芩连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进行系统综述,分别从促炎症细胞因子和抑炎型细胞因子两个方面深入探讨,旨为葛根芩连汤在临床合理应用提供进一步理论支持和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芩连汤 溃疡性结肠炎 细胞因子 促炎症细胞因子 抑炎型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变化的Meta分析
2
作者 崔艳 薛燕 +2 位作者 郭智勇 顾春钰 刘广平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6-169,共4页
目的通过对相关文献的Meta分析,探讨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database、EMbase、万方、维普自建库至2022年12月发... 目的通过对相关文献的Meta分析,探讨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database、EMbase、万方、维普自建库至2022年12月发表的研究对象为SOM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的相关文献,并进行质量评价。对符合条件的文献应用RevMan5.4软件进行Meta分析,分析SOM患者与对照组、急性SOM患者与慢性SOM患者的细胞因子水平的差异。结果共纳入符合要求文献12篇,包括821例SOM患者和655例健康对照组。Meta分析结果显示,SOM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IL-4、IL-6和IFN-γ的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L-4:SMD=1.83 pg/mL,95%CI:0.74~2.93,P=0.001;IL-6:SMD=0.38 pg/mL,95%CI:0.20~0.57,P<0.0001;IFN-γ:SMD=7.02 pg/mL,95%CI:3.08~10.97,P=0.0005)。此外,与急性SOM相比,慢性SOM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IL-4和IFN-γ的浓度明显较高(IL-4:SMD=2.43 pg/mL,95%CI:1.51~3.35,P<0.00001;IFN-γ:SMD=2.94 pg/mL,95%CI:1.86~4.02,P<0.00001)。结论细胞因子的表达与SOM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早期识别SOM和评估其的病程发展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泌性中耳炎 细胞因子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感染者疾病进展不同阶段细胞因子的表达变化分析
3
作者 陈慧 赵苗苗 +3 位作者 徐俊驰 朱月萍 朱启泰 胥萍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25年第1期77-82,共6页
目的探讨HIV感染者不同疾病进展阶段外周血中12项细胞因子(IFN-α、IFN-γ、IL-17、IL-6、IL-5、IL-1β、IL-10、IL-8、TNF-α、IL-4、IL-12P70、IL-2)的表达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的HIV感染者149例,根据CD4^(+)T细胞计数分为CD4^(+)... 目的探讨HIV感染者不同疾病进展阶段外周血中12项细胞因子(IFN-α、IFN-γ、IL-17、IL-6、IL-5、IL-1β、IL-10、IL-8、TNF-α、IL-4、IL-12P70、IL-2)的表达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的HIV感染者149例,根据CD4^(+)T细胞计数分为CD4^(+)T细胞<100个/μL、100个/μL≤CD4^(+)T<200个/μL和CD4^(+)T≥200个/μL 3组,选取同期体检的正常人40例为对照。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12项细胞因子的表达。结果(1)149例HIV感染组患者血清12项细胞因子中IL-2、IL-6、IFN-γ、IL-17、TNF-α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CD4^(+)T细胞绝对计数值划分区间,分为CD4^(+)T细胞<100个/μL、100个/μL≤CD4^(+)T<200个/μL和CD4^(+)T≥200个/μL 3个区间组,可见与正常人相比表达有差异的IL-2、IL-6、IFN-γ、IL-17在3个区间组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CD4^(+)T细胞<100个/μL和100个/μL≤CD4^(+)T<200个/μL组的表达均显著高于CD4^(+)T≥200个/μL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D4^(+)T细胞<100个/μLl组和100个/μL≤CD4^(+)T<200个/μL组的HIV感染者这4个因子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细胞因子在HIV感染中呈现不同程度的表达,其中IL-6和IFN-γ在HIV感染者中的变化最显著。随着疾病的进展,细胞因子的表达呈现差异化,疾病进展到更严重阶段后其表达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细胞因子 疾病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弗荷牛与荷牛主要细胞因子检测
4
作者 林为民 周彬 +2 位作者 史文军 刘强 黄新 《中国动物检疫》 2025年第1期121-124,共4页
为了解弗莱维赫乳肉兼用牛×荷斯坦奶牛杂交代乳肉兼用牛(以下简称“弗荷牛”)与荷斯坦奶牛(以下简称“荷牛”)在相同环境及饲养管理条件下,抗病力相关细胞因子之间的差异,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白介素、补体、干扰素... 为了解弗莱维赫乳肉兼用牛×荷斯坦奶牛杂交代乳肉兼用牛(以下简称“弗荷牛”)与荷斯坦奶牛(以下简称“荷牛”)在相同环境及饲养管理条件下,抗病力相关细胞因子之间的差异,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白介素、补体、干扰素、免疫球蛋白、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等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弗荷牛血液中的白介素质量浓度高于荷牛,表现出更强的免疫应答能力和抗病力;弗荷牛MHC质量浓度显著高于荷牛,表明弗荷牛在抗病性方面优于荷牛。结果说明,弗荷牛较荷牛表现出更强的抗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肉兼用牛 荷斯坦奶牛 细胞因子 抗病力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总皂苷对EAE小鼠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5
作者 王喜春 马冲 +2 位作者 黄月萍 吴春菊 孙爽 《智慧健康》 2025年第2期23-25,33,共4页
目的分析黄芪总皂苷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小鼠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于2021年10月—2022年5月选取研究所动物实验中心24只C57BL/6雌性小鼠,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三组,... 目的分析黄芪总皂苷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小鼠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于2021年10月—2022年5月选取研究所动物实验中心24只C57BL/6雌性小鼠,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三组,EAE组注射磷酸缓冲盐溶液(phosphate buffer saline,PBS),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注射黄芪总皂苷溶液40 mg/(kg·d)和80 mg/(kg·d)。记录对比各组体质量、临床症状评分以及炎症因子和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结果免疫28 d时,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体质量均高出EAE组,且高剂量组高出低剂量组(P=0.042);免疫14 d和28 d时,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症状评分低于EAE组,且高剂量组低于低剂量组(P=0.026);免疫28 d后,AST治疗组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表达水平高出EAE组,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 beta protein,IL-β)表达水平显著低于EAE组(P<0.001),AST治疗组的BDNF表达水平和GAP-43蛋白含量较EAE组显著上升(P<0.001)。结论黄芪总皂苷治疗能够减缓小鼠体质量下降情况和临床症状,且高剂量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可能是由于其对细胞因子及神经组织生长情况起到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总皂苷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细胞因子 影响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干细胞因子/C-kit信号通路探讨鼠李糖乳酪杆菌Glory LG12的润肠通便作用
6
作者 项芳琴 李玉星 李柏良 《食品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26,共7页
目的:基于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C-kit信号通路探讨鼠李糖乳酪杆菌Glory LG12的润肠通便作用。方法: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以及鼠李糖乳酪杆菌Glory LG12低剂量(1.5×10^(6)CFU/只)、中剂量(1.5×10^(7... 目的:基于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C-kit信号通路探讨鼠李糖乳酪杆菌Glory LG12的润肠通便作用。方法: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以及鼠李糖乳酪杆菌Glory LG12低剂量(1.5×10^(6)CFU/只)、中剂量(1.5×10^(7)CFU/只)和高剂量(1.5×10^(8)CFU/只)组,各组小鼠分别连续灌胃相应的药物15 d后,灌胃盐酸洛哌丁胺混悬液(4 mg/kg)建立便秘模型,测定各组小鼠的体质量、首粒黑便排出时间、5 h内黑便排出数量及质量、小肠推进率、血清中胃肠调节肽和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及小鼠结肠组织SCF、C-kit转录水平,并观察结肠病理结构。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中、高剂量的鼠李糖乳酪杆菌Glory LG12均能缩短小鼠的首粒黑便排出时间(P<0.001),增加小鼠5 h内排黑便的粒数和质量(P<0.01、P<0.001),提高小肠内的墨汁推进率(P<0.001);升高小鼠血清中胃动素、胃泌素、P物质和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0的质量浓度,降低内皮素1、生长抑素、血管活性肠肽和IL-6的质量浓度;增加结肠组织中SCF和C-kit mRNA相对表达量(P<0.01、P<0.001);修复受损结肠屏障。结论:鼠李糖乳酪杆菌Glory LG12能够通过调节SCF/C-kit通路,进而影响胃肠调节肽和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发挥其促进胃肠蠕动的功能,改善便秘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李糖乳酪杆菌Glory LG12 便秘 润肠通便效果 炎性细胞因子 胃肠调节肽 细胞因子/C-kit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司美格鲁肽联合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效果及对细胞因子IL-4和IL-10水平的影响研究
7
作者 张天英 刘思佳 《中华养生保健》 2025年第1期49-53,共5页
目的 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采用司美格鲁肽联合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的效果。方法 以2022年6月—2024年4月于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6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盐酸二甲... 目的 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采用司美格鲁肽联合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的效果。方法 以2022年6月—2024年4月于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6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试验组采用司美格鲁肽联合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对比组间血糖水平、血脂水平、胰岛β细胞功能指标、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治疗后,两组治疗后血糖水平低于干预前,试验组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_(1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稳态模型胰岛β细胞分泌指数(HOMA-β)、稳态模型胰岛抵抗指数(HOMA-I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和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药物安全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使用司美格鲁肽与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能降低细胞因子IL-4和IL-10水平,还能够降低血糖和血脂指标,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优势显著,且药物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美格鲁肽 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 老年糖尿病 细胞因子 血脂水平 血糖水平 胰岛Β细胞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脓毒症相关细胞因子风暴的机制与治疗策略
8
作者 王婷婷 秦海东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25年第2期263-267,共5页
脓毒症(sepsis)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死亡率居高不下。细胞因子风暴(CS)作为脓毒症的核心病理机制,其免疫系统的持续激活和大量细胞因子的无序释放对患者的组织和器官造成严重损伤,导致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甚至多器官功能障... 脓毒症(sepsis)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死亡率居高不下。细胞因子风暴(CS)作为脓毒症的核心病理机制,其免疫系统的持续激活和大量细胞因子的无序释放对患者的组织和器官造成严重损伤,导致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甚至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严重威胁患者健康。因此,本文针对细胞因子风暴在脓毒症中的作用及当前治疗策略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细胞因子风暴 先天免疫 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司他丁联合乙酰半胱氨酸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炎性细胞因子、肺纤维化相关因子的影响
9
作者 常振东 杨莹 黄凯歌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5年第1期77-83,共7页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乙酰半胱氨酸对急性百草枯中毒(APP)患者炎性细胞因子、肺纤维化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于某院治疗的96例AP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两组...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乙酰半胱氨酸对急性百草枯中毒(APP)患者炎性细胞因子、肺纤维化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于某院治疗的96例AP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洗胃、血液净化、抗炎、抗氧化等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基础治疗基础上给予注射用乌司他丁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治疗,两组均治疗14天。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机械通气、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Ⅰ型呼吸衰竭]、血气分析指标[氧合指数(OI)、动脉血氧分压(PaO2)]、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肺纤维化相关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肝肾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血肌酐(SCr)]及治疗14天后存活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Ⅰ型呼吸衰竭发生率及ICU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OI、PaO2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TNF-α、hs-CRP、IL-6、MMP-9和TGF-β1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ALT和SCr水平均降低,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14天后存活率(62.50%)高于对照组(41.67%,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乙酰半胱氨酸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指标,缓解炎症反应,抑制肺纤维化相关因子生成,且不增加肝肾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乙酰半胱氨酸 急性百草枯中毒 炎性细胞因子 肺纤维化相关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因子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危人群中的诊断价值研究
10
作者 胡小英 杨双 吴碧颖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25年第2期131-136,共6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究细胞因子这一核心炎症介质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Disease,COPD)起病、进展及恶化过程中的具体作用机制,为COPD的早期识别、病情监测及个性化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 目的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究细胞因子这一核心炎症介质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Disease,COPD)起病、进展及恶化过程中的具体作用机制,为COPD的早期识别、病情监测及个性化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以上海市闵行区江川路街道35~75岁居民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身体测量及肺功能检查,筛选出34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同时筛选出56例COPD高危人群作为高危组。比较两组22项血常规参数及12种细胞因子水平,包括干扰素-α、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细胞因子在COPD中的变化及其诊断与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COPD高危组的TNF-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5、白细胞介素-8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5),而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2p70水平较对照组降低(P<0.05)。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中,TNF-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4及年龄等因素对COPD高危状态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通过步进法、向前选择法及向后剔除法构建的模型均显示出一定的诊断效能。步进法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9716,正确分类比例为87.78%。向前选择法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9680,正确分类比例为88.89%。向后剔除法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9643,正确分类比例为88.89%。结论COPD高危人群组的TNF-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5和白细胞介素-8水平显著升高,而白细胞介素-4和白细胞介素-12p70水平则显著降低。TNF-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4以及年龄等因素对COPD高危状态具有显著影响。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能够有效用于COPD的早期识别、病情监测以及预后评估,且为个性化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阻塞性 细胞因子 诊断 预后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1型和Th2型细胞因子对人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
11
作者 姜丽娜 苏振兴 +3 位作者 刘宏升 郑如明 李君如 汪洪涛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8-12,共5页
目的探讨Th1型和Th2型细胞因子对人中性粒细胞(Polymorphonuclear neutrophil,PMN)吞噬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FITC)进行标记,PMN与E.coli-FITC作用,流式细... 目的探讨Th1型和Th2型细胞因子对人中性粒细胞(Polymorphonuclear neutrophil,PMN)吞噬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FITC)进行标记,PMN与E.coli-FITC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吞噬率。将Th1型细胞因子IL-2、IFN-γ和相关因子IL-12以及Th2型细胞因子IL-4和共同细胞因子GM-CSF预处理PMN,流式细胞术检测吞噬率,同时计算细胞因子处理组吞噬变化率。结果PMN的吞噬率随时间增加而增加(P<0.05)。IL-2、IFN-γ和IL-12预处理PMN,吞噬率和吞噬增加率随浓度增加不断增高;随IL-4浓度增加,PMN吞噬率逐渐降低(P<0.05),而5 min吞噬百分率仅在较高浓度时降低;不同浓度GM-CSF用于PMN,吞噬率在5 min和15 min均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Th1型细胞因子上调PMN吞噬功能,而Th2型细胞因子则下调PMN吞噬功能。结论Th1型和Th2型细胞因子可以调节PMN吞噬功能,PMN可能通过Th1/Th2细胞参与感染性疾病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1型细胞因子 TH2型细胞因子 中性粒细胞 吞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司库奇尤单抗与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中重度银屑病患者对皮损面积及血清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
12
作者 杨林芳 安丽辉 王俊龙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2025年第1期70-73,共4页
目的探讨司库奇尤单抗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中重度银屑病患者对皮损面积及血清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4年2月邢台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中重度银屑病患者107例,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53例)和研究组(54例)。对... 目的探讨司库奇尤单抗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中重度银屑病患者对皮损面积及血清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4年2月邢台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中重度银屑病患者107例,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53例)和研究组(54例)。对照组使用阿维A胶囊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研究组给予司库奇尤单抗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变化、血清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皮肤病生活质量评分(DLQI)及不良反应的变化。结果治疗8周后PASI评分的改善程度指标PASI 75、PASI 90、PASI 100研究组[分别为98.15%(53/54)、90.72%(49/54)、51.85%(28/54)],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1.51%(22/53)、35.85%(19/53)、11.32%(6/53)](χ^(2)=40.933、5.094、20.269,P<0.05)。治疗后对照组与研究组血清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分别为(64.26±11.57)pg·mL^(-1)、(52.35±9.68)pg·mL^(-1)、(3.54±0.58)pg·mL^(-1)、(1.79±0.26)pg·mL^(-1)]均低于治疗前[分别为(89.45±16.23)pg·mL^(-1)、(88.67±17.34)pg·mL^(-1)、(7.98±1.46)pg·mL^(-1)、(7.47±1.26)pg·mL^(-1)],治疗后对照组与研究组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分别为(19.58±3.67)pg·mL^(-1)、(23.56±3.69)pg·mL^(-1)、(29.42±4.68)pg·mL^(-1)、(34.25±5.97)pg·mL^(-1)]均高于治疗前[分别为(13.23±2.52)pg·mL^(-1)、(12.67±2.13)pg·mL^(-1)、(21.56±3.78)pg·mL^(-1)、(22.61±3.35)pg·mL^(-1)],且研究组血清IFN-γ、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IL-4、IL^(-1)0高于对照组(t=5.779、20.202、5.593、4.652,P<0.05)。治疗4、8周后,对照组与研究组DLQI评分[分别为(9.29±1.36)分、(6.52±1.21)分、(5.48±0.97)分、(2.36±0.21)分]均低于治疗前DLQI评分[分别为(16.49±2.46)分、(17.31±2.07)分],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t=11.136、23.093,P<0.05)。治疗后研究组为14.81%(8/54)低于对照组的16.98%(9/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7,P>0.05)。结论司库奇尤单抗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中重度银屑病患者效果显著,能更有效地改善皮损状况以及平衡血清Th1/Th2细胞因子状态,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库奇尤单抗 窄谱中波紫外线 中重度银屑病 皮损面积 TH1细胞因子 TH2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联合放化疗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疗效观察
13
作者 吴文清 柯传庆 +2 位作者 江龙委 吴嘉 孙玲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7-72,共6页
目的观察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联合放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1年9月东部战区总医院秦淮医疗区肿瘤科收治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0例,其中行DCCIK联合放化疗治疗的30例患... 目的观察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联合放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1年9月东部战区总医院秦淮医疗区肿瘤科收治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0例,其中行DCCIK联合放化疗治疗的30例患者为联合组,同期接受单纯放化疗治疗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统计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前后1,25-二羟维生素D3、T细胞亚群的变化,分析1,25-二羟维生素D3及T细胞亚群与治疗疗效的关系。结果治疗后联合组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80%vs 76.7%、93.3%vs 9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PFS)、中位总生存期(OS)均高于对照组(14.6个月vs 9.3个月、25.8个月vs 18.5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CD3^(+)、CD4^(+)、CD8^(+)、CD56^(+)T细胞水平及CD4^(+)/CD8^(+)比值均较治疗前升高,对照组治疗后上述细胞水平均下降,联合组治疗后的淋巴细胞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其中CD3^(+)、CD4^(+)、CD4^(+)/CD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前后1,25-二羟维生素D3变化及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DC-CIK联合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能提高患者PFS和OS,是安全有效的,能达到更好的临床获益并改善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放疗 化疗 1 25-二羟维生素D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梗死面积与细胞因子和免疫状态的关联性分析
14
作者 苏醒麒 赵灵敏 +6 位作者 马迪 尤久琳 陈盈 冯良枢 王晶 冯加纯 王川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4-132,共9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脑梗死面积与细胞因子和免疫状态的关联性,为不同程度脑梗死患者的免疫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取发病72 h内的67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脑梗死面积与细胞因子和免疫状态的关联性,为不同程度脑梗死患者的免疫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取发病72 h内的67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的最大梗死层面面积将患者分为大面积脑梗死组(n=34)和非大面积脑梗死组(n=33)。收集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既往病史等临床基线资料,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组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2、IL-6、IL-10、IL-17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计算2组患者外周血中淋巴细胞绝对值(LYM#)、淋巴细胞百分比(LYM%)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同时计算IFN-γ/IL-4比值、TNF-α/IL-4比值和TNF-α/IL-10比值;并依据临床神经专科查体体征评价2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采用秩相关分析检验2组患者脑梗死面积与NIHSS评分、细胞因子和免疫状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非大面积脑梗死组比较,大面积脑梗死组患者血清中IL-2、IL-6、IL-10、IL-17A、TNF-α和IFN-γ水平以及外周血中NLR均明显升高(P<0.01),LYM#、LYM%和TNF-α/IL-4比值明显降低(P<0.01)。秩相关分析,大面积脑梗死组患者脑梗死面积与患者NIHSS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_(s)=0.521,P<0.05),非大面积脑梗死组患者脑梗死面积与患者NIHSS评分呈明显正相关关系(r_(s)=0.721,P<0.001)。2组患者的NIHSS评分与血清中IL-6(r_(s)=0.306,P=0.005)、IL-4(r_(s)=0.252,P<0.001)、IL-2(r_(s)=0.109,P=0.025)、IL-17A(r_(s)=0.405,P<0.001)和IFN-γ(r_(s)=0.146,P<0.001)水平均呈正相关关系;NIHSS评分与TNF-α(r_(s)=0.039,P=0.726)和IL-10(r_(s)=0.121,P=0.192)水平无相关性。2组患者的NIHSS评分与血清中LYM#(r_(s)=-0.026,P=0.036)和LYM%(r_(s)=-0.008,P=0.002)呈负相关关系,与NLR呈正相关关系(r_(s)=0.315,P=0.009)。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梗死面积与NIHSS评分、炎症反应、适应性免疫损伤程度和免疫状态具有相关性,细胞因子和免疫指标也与梗死面积总体呈正相关关系;与非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比较,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更易发生免疫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免疫 炎症 细胞因子 炎性细胞 梗死面积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循环炎症细胞因子与骨密度的因果关联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帅 金杰 +2 位作者 韩化伟 田宁晟 李志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56-1564,共9页
背景:最近许多研究表明,炎症细胞因子与骨质疏松症和骨密度之间存在密切关系,然而炎症细胞因子与骨密度之间的因果关系尚未完全揭示。目的:采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方法探究炎症细胞因子与骨密度之间潜在的因果关系。方法:从全基因组关... 背景:最近许多研究表明,炎症细胞因子与骨质疏松症和骨密度之间存在密切关系,然而炎症细胞因子与骨密度之间的因果关系尚未完全揭示。目的:采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方法探究炎症细胞因子与骨密度之间潜在的因果关系。方法:从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公开数据库中筛选出与41种循环炎症细胞因子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作为工具变量。骨密度的GWAS汇总数据来自骨质疏松症遗传因素联盟(GEFOS),共涉及32735名欧洲血统的个体。逆方差加权法作为主要的分析方法来评估因果效应,加权中位数法、MR Egger回归法、简单中位数法和加权中值方法用于补充说明。利用MR-Egger Intercept和MR-PRESSO分析方法进行多效性检验,采用Cochran’s Q检验结果是否存在异质性,同时使用留一法评估结果的稳定性。另外,为了更准确地评估因果关系,采用Bonferroni校正来确定与骨密度有强因果关系的炎症细胞因子。结果与结论:①逆方差加权法分析结果显示,白细胞介素8与腰椎骨密度之间呈正向因果关系(β=0.075,95%CI:0.033-0.117,P=0.0005),白细胞介素17与腰椎骨密度之间呈负向因果关系(β=-0.083,95%CI:-0.152至-0.014,P=0.018),肿瘤坏死因子b与股骨颈骨密度之间可能存在负向因果效应(β=-0.053,95%CI:-0.088至-0.018,P=0.003),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股骨颈骨密度之间可能存在正向因果关系(β=0.085,95%CI:0.016-0.154,P=0.015),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a与全身骨密度之间可能存在负向因果效应(β=-0.056,95%CI:-0.105至-0.007,P=0.025),白细胞介素5、基质衍生因子1a、肝细胞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4与足跟骨密度之间存在负向因果效应(β=-0.019,95%CI:-0.031至-0.006,P=0.004;β=-0.022,95%CI:-0.038至-0.005,P=0.010;β=-0.021,95%CI:-0.041至-0.002,P=0.030;β=-0.016,95%CI:-0.032至-0.001,P=0.034),神经生长因子、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足跟骨密度之间存在正向因果关系(β=0.019,95%CI:0.002-0.036,P=0.033;β=0.011,95%CI:0.000-0.022,P=0.050);经Bonferroni校正后发现,白细胞介素8与腰椎骨密度之间有强正向因果效应(P=0.0005)。MR Egger法、加权中位数法、简单中位数法和加权中值法分析结果方向一致。②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循环炎症细胞因子对骨密度的因果效应没有异质性、多效性或异常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密度 炎症细胞因子 孟德尔随机化 因果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风痰瘀虚”辨析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细胞因子风暴
16
作者 余欢 蔡萌 +1 位作者 王孟清 帅云飞 《陕西中医》 CAS 2025年第1期80-83,87,共5页
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常由肺炎支原体肺炎进展而来,儿童发病率逐年升高,临床上迁延不愈容易并发多器官损伤。中医药辨治该病有一定优势,重归经典,与本病病理变化结合,提出细胞因子风暴是导致肺系重症症候群的主要原因,其特点与风... 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常由肺炎支原体肺炎进展而来,儿童发病率逐年升高,临床上迁延不愈容易并发多器官损伤。中医药辨治该病有一定优势,重归经典,与本病病理变化结合,提出细胞因子风暴是导致肺系重症症候群的主要原因,其特点与风温之邪致病相类,痰瘀为病进之主因,虚象显现于疾病始末。现以“风痰瘀虚”为总纲,阐述儿童RMPP细胞因子风暴之治则治法,当分三期:细胞因子风暴前驱期,宣泻结合以平温热;风暴爆发期,化瘀逐痰以通肺络;细胞因子风暴缓解期,健脾益肺以养气阴,当灵活遣用方药,并结合中医外治之法以进一步提升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 肺炎支原体感染 细胞因子风暴 儿童 辨证论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膜透析滤出液外泌体细胞因子信号抑制物1、斑点蛋白140、钙周期蛋白结合蛋白表达对腹膜纤维化的诊断价值
17
作者 韩小丽 王加伟 +5 位作者 卫志锋 王琳琳 郭宝珠 曹艳春 金玉杰 刘圣君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25年第1期43-49,共7页
目的研究腹膜透析滤出液外泌体细胞因子信号抑制物1(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 1,SOCS1)、斑点蛋白140(speckled protein 140,SP140)、钙周期蛋白结合蛋白(calcyclin binding protein,CacyBP)表达对腹膜纤维化(peritoneal fibro... 目的研究腹膜透析滤出液外泌体细胞因子信号抑制物1(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 1,SOCS1)、斑点蛋白140(speckled protein 140,SP140)、钙周期蛋白结合蛋白(calcyclin binding protein,CacyBP)表达对腹膜纤维化(peritoneal fibrosis,PF)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1月1日至2023年9月30日期间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行腹膜透析的90例终末期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腹膜组织活检分为符合PF的PF组(n=38)和排除PF的对照组(n=52)。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腹膜透析滤出液外泌体SOCS1、SP140、CacyBP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腹膜平衡试验检测4 h超滤量、4 h时透析液肌酐与血肌酐比值(4 h dialysate/plasma creatinine,4 h D/PCr)、4 h和0 h时透析液葡萄糖含量比值(dialysate/dialysate at 0 h,D/D0)。分析SOCS1、SP140、CacyBP表达对PF的诊断价值。结果PF组患者腹膜透析滤出液外泌体SOCS1[(0.84±0.11)比(1.00±0.15)]、SP140[(0.82±0.12)比(1.00±0.13)]、CacyBP[(0.85±0.09)比(1.00±0.13)]的mRNA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内、PF组内、对照组内腹膜透析滤出液外泌体SOCS1、SP140、CacyBP的mRNA表达水平与4 h超滤量、4 h D/PCr呈正相关,与D/D0呈负相关(P<0.05)。SOCS1、SP140、CacyBP表达水平对PF具有诊断价值,三者联合诊断PF的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967(95%CI:0.936~0.997),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38%和92.11%。结论腹膜透析滤出液外泌体SOCS1、SP140、CacyBP表达降低与PF相关,三项指标联合对PF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纤维化 外泌体 细胞因子信号抑制物1 斑点蛋白140 钙周期蛋白结合蛋白
原文传递
阿替普酶联合替罗非班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18
作者 黎二虎 管生 +3 位作者 晋亚洲 杨秀慧 宁亚琦 谢桥涛 《黑龙江医学》 2025年第1期61-63,共3页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联合替罗非班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2月漯河市第六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200例发病4.5 h内的急性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溶栓后是否加用...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联合替罗非班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2月漯河市第六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200例发病4.5 h内的急性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溶栓后是否加用替罗非班以及加用的时间不同将其分为<2 h组、2~<12 h组、12~24 h的试验组和不加用替罗非班的对照组,每组各50例。记录所有患者溶栓前、溶栓后24 h、溶栓后7 d、溶栓后14 d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溶栓后3个月的改良Rankin(mRS)评分。观察所有患者临床症状进展情况、出血情况、再梗死及转归情况。结果:溶栓后24 h,<2 h组与2~<12 h组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84、3.35,P<0.05);溶栓后7 d,<2 h组与2~<12 h组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19、3.40,P<0.05);溶栓后14 d,<2 h组与2~<12 h组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52、7.64,P<0.05);溶栓后3个月,<2 h组、2~<12 h组与12~24 h组良好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48、6.13、1.65,P<0.05);试验组患者症状加重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4,P<0.05);非症状脑出血、其他部位出血及症状出血、脑死亡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7、0.04、0,P>0.05)。结论:阿替普酶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显著降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改善神经功能,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阿替普酶 替罗非班 血清细胞因子水平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钩吻素子对小鼠CD4^+T淋巴细胞Th1类及Th2类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志睿 张忠义 +2 位作者 黄昌全 张兰兰 林敬明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693-695,共3页
目的研究钩吻素子(Koumine,Kou)对小鼠CD4+T淋巴细胞Th1类及Th2类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分离纯化小鼠脾脏CD4+T淋巴细胞,经刀豆球蛋白A(ConcanavalinA,ConA)刺激诱生细胞因子,然后加入不同浓度的Kou,继续培养24小时后离心收集细胞培... 目的研究钩吻素子(Koumine,Kou)对小鼠CD4+T淋巴细胞Th1类及Th2类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分离纯化小鼠脾脏CD4+T淋巴细胞,经刀豆球蛋白A(ConcanavalinA,ConA)刺激诱生细胞因子,然后加入不同浓度的Kou,继续培养24小时后离心收集细胞培养上清。用酶联免疫法(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中Th1类细胞因子IL2、IFNγ以及Th2类细胞因子IL4、IL10的含量变化情况,观察药物对CD4+T淋巴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结果对于Th1型细胞因子,各浓度组Kou作用24h后均可显著降低IL2、IFNγ的水平,并呈剂量依赖性;对于Th2型细胞因子,Kou对IL4表达影响不大,但中浓度组Kou(100μg/ml)可显著升高IL10的水平。结论对CD4+T细胞Th细胞因子分泌的调节可能是Kou治疗银屑病等T细胞活化异常炎症性疾病的免疫药理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吻素子 细胞因子 Th细胞 CD4^+T淋巴细胞 TH2类细胞因子 TH1类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分泌 小鼠脾脏 TH1型细胞因子 TH2型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红花子醇提物对大鼠肝纤维化及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20
作者 李亚菊 郭闪 魏飞力 《北京医学》 2025年第1期55-59,共5页
目的探讨水红花子醇提物对大鼠肝纤维化和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8只。除对照组外,其余4组分别于大鼠腹腔注射猪血清0.5 ml,2次/周,连续12周;低剂... 目的探讨水红花子醇提物对大鼠肝纤维化和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8只。除对照组外,其余4组分别于大鼠腹腔注射猪血清0.5 ml,2次/周,连续12周;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灌胃药物0.58 g/(kg·d)、1.16 g/(kg·d)和2.32 g/(kg·d),1 ml/100 g,1次/d,连续12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大鼠血清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层黏连蛋白(laminin,LN)、Ⅳ型胶原(type IV collagen,Ⅳ-C)和Ⅲ型前胶原(procollagenⅢ,PCⅢ)含量。采用Masson染色观察肝组织纤维化改变。采用Luminex xMAP检测大鼠血浆细胞因子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HA、LN、IV-C及PCⅢ明显升高;3种不同剂量药物灌胃后,与模型组相比,中剂量组HA、LN、IV-C及PCⅢ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sson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可见点状坏死和慢性炎细胞浸润、肝索排列紊乱,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肝小叶结构破坏,提示造模成功;不同剂量药物灌胃后,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纤维间隔变薄、胶原沉积减少、肝小叶趋于完整,其中以中剂量组改善更为显著。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Th1类细胞因子IL-2、IFN-γ的水平均下降;Th2类细胞因子IL-4、IL-6、IL-13和IL-5均升高;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和调节激活正常T细胞表达分泌因子(RANTES)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中剂量组IL-2、IFN-γ的水平均升高,Th2类细胞因子IL-4、IL-6、IL-13和IL-5均下降,G-CSF、RANTES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水红花子醇提物能降低大鼠血清HA、LN、Ⅳ-C及PCⅢ含量,调节大鼠血清细胞因子分泌水平,通过改善免疫功能,发挥对大鼠肝纤维化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红花子 猪血清 肝纤维化 血清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