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应用后骨髓粒系统细胞形态学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
作者 林桂真 陈美莲 +3 位作者 黄仁魏 李芳 梁宁宁 王东宁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87-488,共2页
目的 观察血液肿瘤患者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 -CSF)后骨髓中粒系统细胞形态学改变以及与临床关系。方法 血液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后,行骨髓穿刺检查,分析骨髓中粒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 目的 观察血液肿瘤患者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 -CSF)后骨髓中粒系统细胞形态学改变以及与临床关系。方法 血液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后,行骨髓穿刺检查,分析骨髓中粒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恶性淋巴瘤(NHL)患者在化疗后粒细胞低下时应用粒细胞刺激因子,骨髓出现反应性中性粒细胞增多,可见粒系统细胞中某个阶段不呈比例性增高,可见早幼粒细胞明显增高以及分叶核粒细胞增高。并见早幼粒细胞或是分叶核粒细胞出现质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只是反应性、暂时性的,停止用药之后,这种变化随之消失。结论 急性白血病或恶性淋巴瘤化疗后应用G -CSF治疗期间,骨髓象可见到某个阶段的中性粒细胞不成比例的明显增高,如早幼粒细胞增多、分叶核细胞增多等;并有质的变化,与应用G -CSF关系密切,应与疾病的变化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骨髓粒系统细胞形态学改变 血液肿瘤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酸缺乏孕鼠子代血细胞形态学改变及脑额区皮层超微结构表现
2
作者 杨慧敏 孙轶 +4 位作者 廖国仪 周冬 余灵 黄云祖 周天鸿 《中国小儿血液》 CAS 2003年第3期105-113,101,共10页
探讨叶酸缺乏对胎鼠宫内脑发育的影响、研究叶酸缺乏孕鼠子代胎鼠脑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及为叶酸缺乏造成脑发育障碍提供细胞水平的依据 ,及采用雌性SD大鼠实验组 30只、对照组 2 0只 ,分别饲以不含叶酸和含 2mg叶酸 kg的纯合饲料 ,两... 探讨叶酸缺乏对胎鼠宫内脑发育的影响、研究叶酸缺乏孕鼠子代胎鼠脑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及为叶酸缺乏造成脑发育障碍提供细胞水平的依据 ,及采用雌性SD大鼠实验组 30只、对照组 2 0只 ,分别饲以不含叶酸和含 2mg叶酸 kg的纯合饲料 ,两周后与雄鼠交配 ,于怀孕第 2 0天对孕鼠剖腹取胎 ,对模型进行评价并观察叶酸缺乏对胎鼠发育的影响 ,应用透射电镜观察胎鼠额区皮层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显示 :1 .实验组孕鼠交配前及妊娠晚期末血清叶酸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外周血出现多分叶核粒细胞。实验组胎鼠血清叶酸也明显低于对照组 ,出现巨幼红细胞 ,RBC和HB均低于对照组 ,且伴有宫内生长限制。 2 .实验组胎鼠额区皮层超微结构观察示 :神经元出现核切迹、局灶性核周腔扩张、异染色质减少、胞质内细胞器肿胀、核糖体减少 ;某些胶质细胞亦见类似改变 ;神经毡膜性结构不完整。结论 :1 .交配前两周开始限食叶酸直至妊娠期结束 ,所建立的叶酸缺乏孕鼠动物模型处于叶酸缺乏第三阶段 ,其胎鼠宫内生长限制 ,红细胞出现巨幼变 ,但没有产生神经管闭合的异常。这是较理想的妊娠中晚期叶酸缺乏的孕鼠动物模型。 2 .母体叶酸缺乏能造成胎鼠皮层脑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 ,可能导致神经元功能的紊乱和丧失 ,以致防碍脑结构和脑功能的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酸缺乏 孕鼠 子代 细胞形态学改变 超微结构 脑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细胞形态学的探讨
3
作者 张鲁壮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年第26期154-154,共1页
关键词 细胞形态学 细胞形态学改变 全血细胞计数 临床诊断 临床医生 从业人员 提示作用 镜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K在NGF诱导PC12细胞分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6
4
作者 张雯 彭芳芳 +3 位作者 张百芳 沈晗 吴少波 武栋成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27-231,共5页
目的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在NGF诱导的PC12细胞分化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以NGF处理PC12细胞建立分化模型,运用免疫印迹检测不同浓度不同作用时间时NGF对ERK1/2蛋白和磷酸化ERK1/2蛋白水平的影响,并观察MAPK/ERK激酶(MEK)抑制剂U012... 目的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在NGF诱导的PC12细胞分化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以NGF处理PC12细胞建立分化模型,运用免疫印迹检测不同浓度不同作用时间时NGF对ERK1/2蛋白和磷酸化ERK1/2蛋白水平的影响,并观察MAPK/ERK激酶(MEK)抑制剂U0126对NGF诱导的细胞形态学改变的影响。结果ERK1/2蛋白的磷酸化呈现NGF剂量和时间依赖性。NGF作用细胞5min即可观察到明显的ERK1/2蛋白磷酸化,持续1h左右,2h时降低到初始水平,而细胞形态的改变出现在NGF作用12h以后。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可见PC12细胞分化的程度与ERK1/2活化持续的时间正相关,U0126可完全即时抑制ERK1/2的活化,而ERK1/2活化的抑制可完全阻断NGF诱导的PC12细胞分化。结论ERK1/2的活化是PC12细胞发生分化的必需事件,其活化时间的长短对分化具有决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分化 NGF ERK1/2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细胞形态学改变 PC12细胞 免疫印迹检测 ERK激酶 时间依赖性 蛋白磷酸化 作用机制 分化模型 蛋白水平 作用时间 不同浓度 MAPK 微镜观察 细胞发生 决定作用 2蛋白 活化 抑制剂 NCF 正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激素对实验性梗阻性黄疸肝细胞PC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张辉 刘金钢 +2 位作者 王勇 余云 秦晓英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05年第2期110-112,共3页
目的:研究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实验性梗阻性黄疸(OJ)肝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以证实rhGH促OJ肝细胞再生的作用。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阴性对照组(A组) ,OJ阳性对照组(B组) ,OJ +rhGH实验组(C组)。B组... 目的:研究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实验性梗阻性黄疸(OJ)肝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以证实rhGH促OJ肝细胞再生的作用。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阴性对照组(A组) ,OJ阳性对照组(B组) ,OJ +rhGH实验组(C组)。B组、C组建立OJ模型,C组应用rhGH进行干预。观察各组肝细胞形态学改变,检测白蛋白(ALB) ,谷丙转氨酶(ALT) ,肝细胞PCNA表达水平,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与A组相比,B组ALB明显下降,ALT明显升高(P <0. 0 1 ) ;与B组相比,C组ALB明显升高,ALT明显下降(P <0.0 1 )。肝组织形态学方面,A组为正常肝脏结构;B组肝细胞局灶性坏死;C组肝组织较B组损害减轻。PCNA标记指数B组较A组显著升高;C组较B组显著升高(P <0 .0 1 )。结论:rhGH能提高实验性OJ受损肝细胞PCNA表达水平,促进肝细胞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NA表达 梗阻性黄疸 实验性 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 Wistar大鼠 PCNA标记指数 重组人生长激素 细胞形态学改变 细胞再生 肝组织形态学 rhGH 阳性对照组 细胞损害 对照分析 肝脏结构 灶性坏死 肝脏功能 ALB ALT B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戟天寡糖对成肌细胞增殖及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影响
6
作者 吴瑶 冯国清 胡香杰 《中国药理通讯》 2009年第2期42-43,共2页
目的:研究巴戟天寡糖(Morinda officinalis How oligosaccha rides,MOO)诱导成肌细胞增殖、分化的机制并观察其是否可诱导心肌细胞标志物的表达,为临床探索运用心脏组织工程学治疗心肌梗死提供更有效的依据。方法:采用出生1~3d... 目的:研究巴戟天寡糖(Morinda officinalis How oligosaccha rides,MOO)诱导成肌细胞增殖、分化的机制并观察其是否可诱导心肌细胞标志物的表达,为临床探索运用心脏组织工程学治疗心肌梗死提供更有效的依据。方法:采用出生1~3d的SD大鼠乳离体差速贴壁法纯化培养双侧后肢骨骼肌成肌细胞的方法,用24h后的原代成肌细胞进行试验。实验分5组:空白对照组、5-氮杂胞苷(10μmol/ml)阳性药对照组、MOO各剂量(100gg/ml、300gg/ml、500μg/m1)组。分别检测以下指标:(1)观察加药前后成肌细胞形态学改变。(2)Desmin(结蛋白)鉴定。(3)加药前后成肌细胞对异丙肾上腺素(Isoprenaline,IP)的反应。(4)采用RT-PCR法检测成肌细胞中TGF-β1、GATA-4mRNA的表达。结果:(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MOO诱导48h后成肌细胞生长密集,胞浆丰富,增殖明显,具有较好的折光性。并呈一定方向性的长轴平行排列,细胞融合的肌管增多,分化良好,有明显自发性搏动的收缩现象,生长状态明显好于空白对照组。(2)与空白对照组相比,IP对阳性药对照组和MOO小剂量组成肌细胞正性变时作用不明显(P〉0.05);而IP对MOO中剂量组和大剂量组成肌细胞正性变时作用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样细胞分化 成肌细胞增殖 巴戟天寡糖 PCR法检测 心脏组织工程学 骨骼肌成肌细胞 细胞形态学改变 对异丙肾上腺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调PDEF表达可增强前列腺癌细胞的侵袭力及间质细胞基因的表达
7
作者 吴开杰 贺大林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344-344,共1页
关键词 前列腺癌细胞 细胞基因 间质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转化生长因子-β ETs转录因子 侵袭力 细胞形态学改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异常克隆与细胞形态的关系 被引量:5
8
作者 秦玲 王椿 +7 位作者 白萍 秦尤文 王小蕊 颜式可 高彦荣 蔡琦 赵初娴 蒋瑛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64-566,共3页
尽管细胞遗传学异常逐渐成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诊断、分型、预后判断的要素之一,血细胞发育异常的细胞形态学改变仍然是诊断MDS的一个必要条件,无论是FAB分型还是WHO分型都是在细胞形态学的基础上进行的。MDS的细胞遗传学、... 尽管细胞遗传学异常逐渐成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诊断、分型、预后判断的要素之一,血细胞发育异常的细胞形态学改变仍然是诊断MDS的一个必要条件,无论是FAB分型还是WHO分型都是在细胞形态学的基础上进行的。MDS的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特征已日益清晰,但是MDS异常克隆与造血细胞形态改变的关系仍不清楚。我们应用标尺定位Wright-Giemsa染色的骨髓细胞涂片,通过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探讨MDS异常克隆与细胞形态(病态造血细胞与非病态造血细胞)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细胞形态学改变 Wright-Giemsa染色 克隆 细胞遗传学异常 病态造血细胞 细胞发育异常 分子生物学特征
原文传递
一氧化氮在犬马尾神经压迫后腰骶髓神经元凋亡发生中的作用 被引量:2
9
作者 姬钢 王展 +1 位作者 贺西京 李浩鹏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15-517,共3页
目的探讨马尾神经压迫后NO含量变化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将24只健康家犬随机分为两组马尾神经压迫组(21只)假手术组(3只),马尾神经压迫组再分为7组即马尾神经压迫4h、8h、12h、24h、48h、72h和168h组(n=3)。水囊置于椎管内制成马尾... 目的探讨马尾神经压迫后NO含量变化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将24只健康家犬随机分为两组马尾神经压迫组(21只)假手术组(3只),马尾神经压迫组再分为7组即马尾神经压迫4h、8h、12h、24h、48h、72h和168h组(n=3)。水囊置于椎管内制成马尾神经压迫模型。检测NO含量变化,用TUNEL标记法标记凋亡神经元细胞。光镜(HE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结果1假手术组细胞形态未见异常,压迫组光镜电镜结果均提示细胞发生凋亡。2假手术组未见TUNEL法标记凋亡神经元细胞,压迫组于12h即可见凋亡神经元细胞,24~48h神经元细胞凋亡最多。3压迫12h后,NO含量即明显增高,24~48h达到高峰,72h后开始下降。结论马尾神经压迫后犬腰骶髓神经元细胞凋亡发生早,持续时间长,NO含量增高与神经细胞凋亡指数间存在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神经压迫 腰骶髓 神经元凋亡 一氧化氮 神经元细胞凋亡 细胞形态学改变 透射电镜观察 TUNEL法 细胞凋亡指数 含量变化 NO含量 HE染色 细胞发生 光镜电镜 72h后 持续时间 手术 24h 椎管内 标记法 正相关 增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膜转移癌1例并文献复习
10
作者 宋颖博 蒋菲 张新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3165-3166,共2页
脑脊液细胞学是对脑脊液中细胞形态学的研究。若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累及软脑膜(包括室管膜及软脊膜).往往伴有脑脊液细胞形态学改变,通过分析脑脊液中细胞的种类和比例,能提示脑膜的病变情况。本文报道1例脑脊液细胞学检查首先发现... 脑脊液细胞学是对脑脊液中细胞形态学的研究。若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累及软脑膜(包括室管膜及软脊膜).往往伴有脑脊液细胞形态学改变,通过分析脑脊液中细胞的种类和比例,能提示脑膜的病变情况。本文报道1例脑脊液细胞学检查首先发现肿瘤细胞的脑膜转移癌(leptomeningeal metastases.LM)病例,原发病灶可能来源于肺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转移癌 脑脊液细胞学检查 文献复习 细胞形态学改变 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病变情况 肿瘤细胞 原发病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药理研究中有关病理工作的一点体会
11
作者 朱建伟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1997年第4期F003-F003,共1页
中药药理研究中有关病理工作的一点体会朱建伟(山东省中医药研究所病理科济南250014)病理学检查是中药药理研究不可缺少的环节。笔者在多年实验病理工作中发现,某些中药在一定剂量、一定配伍情况下能造成脏器损伤,而在动物处... 中药药理研究中有关病理工作的一点体会朱建伟(山东省中医药研究所病理科济南250014)病理学检查是中药药理研究不可缺少的环节。笔者在多年实验病理工作中发现,某些中药在一定剂量、一定配伍情况下能造成脏器损伤,而在动物处死、脏器摘取、固定等过程中如不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药理学 病理学检查 细胞形态学改变 中药研究 实验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涂片的重要性
12
作者 古丽娜.阿力甫 杨洁 《新疆医学》 2010年第3期66-67,共2页
关键词 外周血涂片 全自动血液计数仪 细胞形态学改变 细胞计数 临床医师 检验人员 辅助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学检验与临床
13
《中国医学文摘(检验与临床)》 2008年第6期323-325,共3页
芥子气中毒患者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改变44例分析;网织红细胞参数在贫血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病态造血细胞的克隆性分析;败血症患者血小板相关参数的变化及意义;
关键词 临床价值 血液学检验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细胞形态学改变 网织红细胞参数 血小板相关参数 病态造血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CMV感染入神经胶质瘤细胞的光镜、电镜及免疫组化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戴橄 陈利玉 +2 位作者 李太存 邬国军 马琼山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3-143,共1页
本研究选用人神经胶质瘤细胞U251细胞株作为研究的靶细胞,以细胞形态学改变、细胞超微结构改变以及HCMVLA的表达为指标,研究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是否感染U251细胞,为进一步探讨HCMV致畸机制奠定基础。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细胞 HCMV感染 免疫组化 U251细胞 细胞形态学改变 人类巨细胞病毒 光镜 电镜
原文传递
硼中子俘获法诱导C6胶质瘤细胞凋亡 被引量:1
15
作者 章翔 曹锐峰 +5 位作者 江新标 张剑宁 费舟 肖艳 王西玲 梁景文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51-455,共5页
目的观察硼中子俘获法(BNCT)对体外培养C6细胞的作用并探讨其原理。方法实验分为未照射组(0 Gy)、γ射线组(48、Gy)、反应堆组(3 Gy)、BNCT组(48、Gy)。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照射后144 h内各组细胞生长曲线。光镜、荧光显微镜、电... 目的观察硼中子俘获法(BNCT)对体外培养C6细胞的作用并探讨其原理。方法实验分为未照射组(0 Gy)、γ射线组(48、Gy)、反应堆组(3 Gy)、BNCT组(48、Gy)。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照射后144 h内各组细胞生长曲线。光镜、荧光显微镜、电镜观察BNCT后细胞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成克隆分析法测定细胞存活分数。结果BNCT组细胞早期即出现凋亡的典型形态学改变。BNCT 48、Gy组细胞生长抑制作用显著强于等剂量的γ射线照射组(P<0.01)。BNCT 48、Gy组处理后48 h凋亡率分别为63.2%、88.3%,显著高于各组(P<0.01)。BNCT 48、Gy组存活分数均<0.0001,显著低于各组(P<0.01)。结论与γ射线照射相比较,BNCT对C6胶质瘤具有较高的相对生物学效应,其作用是通过诱导C6细胞凋亡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中子俘获法 细胞 肿瘤 细胞凋亡 细胞凋亡 C6胶质瘤 俘获法 中子 细胞形态学改变 Γ射线照射
原文传递
先天性红细胞生成异常性贫血Ⅰ型1例
16
作者 陈姣 张乐萍 程翼飞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1591-1592,共2页
先天性红细胞生成异常性贫血(congenital dyserythropoietic anemia,CDA)是一类罕见的遗传性疾病,主要特点是慢性难治性贫血,红细胞系无效造血及幼稚红细胞典型形态学改变.患者通常存在不同程度的贫血、黄疸、肝脾大及继发血色病.根... 先天性红细胞生成异常性贫血(congenital dyserythropoietic anemia,CDA)是一类罕见的遗传性疾病,主要特点是慢性难治性贫血,红细胞系无效造血及幼稚红细胞典型形态学改变.患者通常存在不同程度的贫血、黄疸、肝脾大及继发血色病.根据骨髓幼稚红细胞形态学改变及实验室检查特点,Heimpel和Wendt[1]将CDA分为3种经典类型(CDA-Ⅰ、Ⅱ、Ⅲ).2005年Wickramasinghe和Wood[2]增加了另外4种类型(CDAⅣ-Ⅶ).现报道1例CDA-Ⅰ型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以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认识,减少漏诊及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红细胞生成异常性贫血 Ⅰ型 细胞形态学改变 遗传性疾病 难治性贫血 幼稚红细胞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特征
原文传递
肿瘤患者血液和肿瘤组织中穿通支原体的分离与鉴定及其电镜观察 被引量:16
17
作者 周丽萍 余志贤 +4 位作者 蓝升红 陈宗静 温秀姝 郑飞云 黄颖鹏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6期1862-1864,共3页
穿通支原体(mycoplasma penetrans,Mpe)是近年来新发现与艾滋病相关的致病性支原体。1986年Tsais和1987年Zhang等报道穿通支原体感染小鼠胚胎细胞C3H6周引起C3H细胞形态学改变,不伴有恶变特征,但至11周即出现恶性改变,18周之后转... 穿通支原体(mycoplasma penetrans,Mpe)是近年来新发现与艾滋病相关的致病性支原体。1986年Tsais和1987年Zhang等报道穿通支原体感染小鼠胚胎细胞C3H6周引起C3H细胞形态学改变,不伴有恶变特征,但至11周即出现恶性改变,18周之后转化不可逆转,并在裸鼠体内形成瘤,提示穿通支原体存在致癌潜能。近年来进一步证实支原体感染与肿瘤发生相关,但报道从肿瘤组织和血液中分离到穿通支原体尚少。为试图从肿瘤患者的血液和肿瘤组织中分离检出穿通支原体,我们随机选取2004年4月至2005年5月在浙江省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就治的经病理切片确诊的107例肿瘤患者,肿瘤组织和血液进行穿通支原体分离培养、聚合酶链反应(PCR)、序列分析,并取经序列证实穿通支原体检出阳性的血液和肿瘤组织标本在电镜下观察穿通支原体颗粒的存在以及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结果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通支原体 肿瘤组织 分离培养 肿瘤患者 血液 电镜观察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聚合酶链反应(PCR) 细胞形态学改变 支原体感染
原文传递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髓及外周血62例各参数分析
18
作者 杨淑君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15年第5期587-588,共2页
血小板减少性疾病在临床较为常见,其中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临床上常见的血小板减少性疾病之一,现将骨髓巨核细胞形态学改变及外周血血小板各项参数变化作一分析。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外周血血小板 参数变化 骨髓 血小板减少性疾病 细胞形态学改变 临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