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7篇文章
< 1 2 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程序性死亡1/程序性死亡配体1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信号通路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林芝娴 陈江锋 郭勇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57-865,共9页
膀胱尿路上皮癌是泌尿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长期以来以铂为基础的化疗一直是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标准治疗方法,但预后不良。针对程序性死亡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TLA-4)通路的... 膀胱尿路上皮癌是泌尿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长期以来以铂为基础的化疗一直是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标准治疗方法,但预后不良。针对程序性死亡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TLA-4)通路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了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可耐受的安全性和长期持久的反应性,开创了晚期膀胱尿路上皮癌治疗的新时代。本文回顾PD-1/PD-L1及CTLA-4信号通路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关系,综述膀胱尿路上皮癌中已经完成和正在进行的抗PD-1/PD-L1及CTLA-4治疗的临床试验,重点介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不同阶段中的使用和最佳组合策略的临床研究,以期改进免疫抑制剂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使用,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1/程序性死亡配体1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 膀胱尿路上皮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血浆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基因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李衍强 石慧 +2 位作者 王文珊 林学贤 王英运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831-834,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血浆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TLA-4)基因多态性变化。方法2015年9月~2020年12月我院诊治的PBC患者30例和同期健康体检者35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检测血浆CTLA-4基因rs23177...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血浆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TLA-4)基因多态性变化。方法2015年9月~2020年12月我院诊治的PBC患者30例和同期健康体检者35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检测血浆CTLA-4基因rs231775、rs4675369和rs7599230位点多态性。Logistic回归分析疾病风险关联。结果PBC患者CTLA-4基因rs7599230位点基因型为CC型、CT型和TT型比率分别为16.7%、46.7%和36.6%,与健康人的20.0%、45.7%和34.3%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等位基因C和T比率分别为40.0%和60.0%,与健康人群的42.9%和57.1%比,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PBC患者CTLA-4基因rs231775位点基因型为GG型和等位基因G比率分别为40.0%和61.7%,显著高于健康人的14.2%和35.7%(P<0.05),AA基因型和等位基因A比率分别为16.7%和38.3%,显著低于健康人的42.9%和64.3%(P<0.05);PBC患者CTLA-4基因rs4675369位点基因型为GG型和等位基因G比率分别为43.3%和65.0%,显著高于健康人的17.1%和41.4%(P<0.05),AA基因型和等位基因A比率分别为13.4%和35.0%,显著低于健康人的34.3%和58.6%(P<0.05);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校正性别和年龄,结果显示rs4675369位点GG基因型是影响PBC发生的危险基因型,其OR值为1.523(95%CI:1.113~2.085),rs231775位点GG基因型也是影响PBC发生的危险基因型,其OR值为1.636(95%CI:1.161~2.305)。结论CTLA-4基因rs231775和rs4675369位点GG基因型可能是PBC发生的易感基因型,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 基因多态性 易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在日本血吸虫免疫逃避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3
作者 唐春莲 申志琴 +1 位作者 严玲霞 刘晓宏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61-1064,共4页
目的探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TLA-4)在日本血吸虫免疫逃避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成3组,即正常对照组、感染对照组和抗CTLA-4单克隆抗体(Anti-CTLA-4mAb)组。各感染组每只小鼠经腹部皮肤感染日本血吸虫尾... 目的探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TLA-4)在日本血吸虫免疫逃避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成3组,即正常对照组、感染对照组和抗CTLA-4单克隆抗体(Anti-CTLA-4mAb)组。各感染组每只小鼠经腹部皮肤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40条,感染2周后,Anti-CTLA-4mAb组每只小鼠连续3d腹腔注射300μg anti-CTLA-4mAb,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的PBS。感染后6周杀鼠冲虫,计数每只小鼠虫荷及每克肝脏虫卵数。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小鼠脾淋巴细胞中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s)百分比。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脾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IFN-γ、IL-4、IL-5和IL-10的含量。肝组织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感染组小鼠肝脏虫卵肉芽肿病理变化。结果 Anti-CTLA-4mAb组减虫率为18.99%,脾淋巴细胞中CD4+CD25+Tregs百分比显著升高(P<0.05)。Anti-CTLA-4mAb组脾细胞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IFN-γ、IL-4、IL-5和IL-10的含量均高于感染对照组,肝脏虫卵肉芽肿直径较感染对照组明显增大。结论 AntiCTLA-4mAb使用同时增强Th1型和Th2型免疫反应,有利于机体清除日本血吸虫但以损伤机体为代价。研究结果提示宿主CTLA-4利于日本血吸虫免疫逃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 免疫逃避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小RNA-142-3p与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的相互作用探讨细胞因子在原因不明反复性流产的作用
4
作者 刘细红 李丽 +3 位作者 谭素萍 张金瑞 李辉珍 李琪 《大医生》 2023年第5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原因不明反复性流产(URSA)过程中微小RNA-142-3p(miR-142-3p)与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TLA-4)的相互作用对细胞因子影响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12月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光明)收治的45例URSA患者纳入... 目的探讨原因不明反复性流产(URSA)过程中微小RNA-142-3p(miR-142-3p)与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TLA-4)的相互作用对细胞因子影响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12月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光明)收治的45例URSA患者纳入流产组,选取同期于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光明)进行检查的40例健康早孕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研究对象外周血中CD4^(+)CD25^(+)Treg细胞百分比,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Th1型细胞因子与Th2型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流产组研究对象CD4^(+)CD25^(+)Treg细胞百分比低于对照组(P<0.05);流产组研究对象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10(IL-10)和白细胞介素-4(IL-4)的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而白细胞介素-2(IL-2)和γ干扰素(IFN-γ)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流产组研究对象的IL-2/IL-10、IFN-γ/IL-4比值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显示,miR-142-3p与CTLA-4具有较强的结合能力。结论miR-142-3p对CTLA-4的表达具有潜在的抑制作用,这可能是促使URSA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因不明反复性流产 微小RNA-142-3p 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辅助性T淋巴细胞和C-反应蛋白对脓毒性休克患者28d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
5
作者 杜晓露 廖蕾蕾 项美姣 《现代实用医学》 2025年第4期363-366,共4页
目的探索辅助性T淋巴细胞(CD3^(+)CD4^(+))和C-反应蛋白(CRP)对脓毒性休克患者28d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3月至2024年4月金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1例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28d预后分为死亡组(40例)和存活组(61... 目的探索辅助性T淋巴细胞(CD3^(+)CD4^(+))和C-反应蛋白(CRP)对脓毒性休克患者28d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3月至2024年4月金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1例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28d预后分为死亡组(40例)和存活组(61例),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脓毒性休克患者28d死亡的影响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D3^(+)CD4^(+)、CRP单独及联合检测对脓毒休克患者28d死亡的预测价值。根据最佳值对患者进行亚组分析,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CRP(=1.009,95%=1.001~1.018,<0.05)、高CD3^(+)CD4^(+)(=0.996,95%=0.993~0.999,<0.05)、高SOFA评分(=1.229,95%=1.050~1.440,<0.05)、合并急性肾损伤(=4.559,95%=1.409~14.745,<0.05)为脓毒性休克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CD3^(+)CD4^(+)、CRP单独及联合预测脓毒性休克患者28d死亡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42、0.654、0.700。亚组分析显示,CD3^(+)CD4^(+)<210.14个/l组脓毒性休克患者28d病死率显著高于CD3^(+)CD4^(+)≥210.14个/l组(<0.05),CRP>102.08mg/L组脓毒性休克患者28d病死率显著高于CRP≤102.08mg/L组(<0.05),其与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一致。结论CD3^(+)CD4^(+)和CRP均对脓毒性休克患者28 d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且两者联合预测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助性t淋巴细胞 C-反应蛋白 毒性休克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与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的表达及意义
6
作者 许毅芳 林媛珍 梁毅 《蛇志》 2024年第2期187-191,共5页
目的检测吸烟者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外周血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B7及Treg细胞的表达,观察免疫指标在COPD外周血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8名健康志愿者为A组(正常对照组)、8名吸烟但肺功能正常者为B组、8... 目的检测吸烟者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外周血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B7及Treg细胞的表达,观察免疫指标在COPD外周血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8名健康志愿者为A组(正常对照组)、8名吸烟但肺功能正常者为B组、8名轻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C组,收集3组研究对象的外周血标本,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方法检测各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11c^(+)树突状细胞(DCs)的比例、CD11c^(+)DCs表面CD80及CD86的表达,Treg细胞(CD4^(+)CD25^(+)FOXP3^(+))及CD4^(+)CD25^(+)CTLA4^(+)的表达。结果与A组比较,B组及C组的CD11^(+)DCs、CD80(B7-1)和CD86(B7-2)表达均显著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Treg细胞表达上,与A组相比,B组及C组的Treg细胞减少(均P<0.05),而B组与C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相比,B组及C组的CTLA4^(+)细胞表达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吸烟者及COPD患者外周血中CTLA4/B7呈高表达,Treg细胞比例减少,提示吸烟所致免疫细胞异常可能参与COPD全身炎症进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树突状细胞 tREG细胞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表达多亮氨酸重复区免疫球蛋白样蛋白1调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影响胶质瘤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及其分子机制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兵 卓毅 +4 位作者 袁饶饶 程世奇 张国锋 黄向群 张焱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65-667,共3页
目的探讨过表达多亮氨酸重复区免疫球蛋白样蛋白1(LRIG1)通过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TLA-4)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影响神经胶质瘤细胞增殖、迁徙和侵袭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选取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 目的探讨过表达多亮氨酸重复区免疫球蛋白样蛋白1(LRIG1)通过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TLA-4)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影响神经胶质瘤细胞增殖、迁徙和侵袭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选取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8年9月至2020年6月手术治疗的103例患者的神经胶质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为研究对象,癌旁组织为对照组。培养胶质瘤U251细胞,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T-qPCR)、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LRIG1、CTLA-4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利用Flag-LRIG1质粒构建LRIG1过表达细胞模型,命名为对照组和LRIG1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两组细胞增殖能力,细胞划痕及Transwell实验检测两组细胞迁徙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PI3K、Akt蛋白表达水平。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胶质瘤组LRIG1表达水平(1.54±0.11)明显低于癌旁对照组LRIG1表达水平(2.11±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70,P<0.01)。胶质瘤组CTLA-4表达水平(3.82±0.09)明显高于癌旁对照组CTLA-4表达水平(0.51±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90,P<0.01)。Flag-LRIG1质粒转染后LRIG1组LRIG1蛋白表达水平(2.83±0.17)高于对照组LRIG1表达水平(1.41±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090,P<0.01)。LRIG1组细胞吸光度值(0.51±0.04)低于对照组细胞吸光度值(1.11±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550,P<0.01);划痕实验24 h LRIG1组细胞迁移面积[(9.52±0.12)%]低于对照组细胞迁移面积[(12.05±0.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20,P<0.05);Transwell实验LRIG1组细胞迁移数量[(43.15±5.17)个]低于对照组细胞迁移数量[(70.13±6.13)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30,P<0.01)。LRIG1组CTLA-4蛋白表达水平(0.50±0.08)低于对照组CTLA-4蛋白表达水平(0.83±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50,P<0.05)。结论LRIG1通过下调CTLA-4表达来调控PI3K/AKT通路从而抑制脑质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
原文传递
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及CD4^(+) T淋巴细胞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患者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8
作者 马波 卫峥 陈国春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36期116-120,共5页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及CD4^(+)T淋巴细胞水平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患者结核分枝杆菌(Mycobaterium tuberculosis,MT)感染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4...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及CD4^(+)T淋巴细胞水平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患者结核分枝杆菌(Mycobaterium tuberculosis,MT)感染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4年5月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69例HIV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MT感染分为单纯HIV感染组(n=35)和HIV合并MT感染组(n=34)。检测两组患者的PCT、CRP及CD4^(+)T淋巴细胞水平,比较两组以上指标的差异,并对HIV合并MT感染患者的以上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PCT、CRP及CD4^(+)T淋巴细胞水平在MT感染早期诊断中的效能。结果:HIV合并MT感染组的PCT、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单纯HIV感染组,CD4^(+)T淋巴细胞水平显著低于单纯HIV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IV合并MT感染患者中,PCT与CR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s=0.607,P<0.001),CD4^(+)T淋巴细胞水平与PCT、CRP均呈负相关(rs=-0.751、-0.700,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PCT、CRP及CD4^(+)T淋巴细胞联合检测MT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11,特异度为97.1%,均显著高于单独检测。结论:PCT、CRP及CD4^(+)T淋巴细胞水平的联合检测在HIV患者MT感染的早期诊断中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结核分枝杆菌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CD4^(+)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奇霉素联合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及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炎性因子及相关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丁杰 张冰 宋爱琴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4期54-59,66,共7页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联合大剂量维生素C(VC)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效果及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白细胞介素(IL)-17、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E2相关因子2(Nrf2)蛋白和咽拭子P1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联合大剂量维生素C(VC)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效果及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白细胞介素(IL)-17、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E2相关因子2(Nrf2)蛋白和咽拭子P1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240例MPP患儿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大剂量VC组、小剂量VC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予以阿奇霉素治疗,小剂量VC组予以阿奇霉素+小剂量VC治疗,大剂量VC组予以阿奇霉素+大剂量VC治疗,3组均治疗2周。记录3组患儿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持续时间。采集3组治疗前后空腹静脉血和咽拭子。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IL-17、hs-CRP、VC;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rf2蛋白和咽拭子P1蛋白mRNA表达水平。记录并对比3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大剂量VC组和小剂量VC组发热、咳嗽咯痰、肺部湿啰音持续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大剂量VC组退热、咳嗽咯痰、肺部湿啰音持续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小剂量V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VC组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小剂量VC组和对照组,小剂量VC组CD4^(+)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血清IL-17、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大剂量VC组血清IL-17、hs-CRP水平均低于小剂量VC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VC组IL-17、hs-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VC组和小剂量VC组血清VC水平较治疗前上升,且大剂量VC组血清VC水平高于小剂量V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VC组IL-17、hs-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rf2、咽拭子P1蛋白mRNA表达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大剂量VC组Nrf2 mRNA表达水平高于小剂量VC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PI蛋白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阿奇霉素联合大剂量VC可有效改善MPP患儿临床症状,提高免疫力,降低IL-17、hs-CRP水平,维持Nrf2 mRNA水平,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 阿奇霉素 大剂量维生素C t淋巴细胞亚群 炎性因子 E2相关因子2蛋白 咽拭子P1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白蛋白比值、白细胞介素-6、CD4^(+)T淋巴细胞计数对重症肺炎并脓毒症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10
作者 苗芝育 张磊 +3 位作者 李晓燕 张瑞霞 赵梦姣 高延秋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232-239,共8页
目的探讨乳酸/白蛋白比值(LAR)、白细胞介素-6(IL-6)、CD4^(+)T淋巴细胞计数对重症肺炎并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呼吸重症医学科(RICU)收治的73例重症肺炎并脓毒症患者为... 目的探讨乳酸/白蛋白比值(LAR)、白细胞介素-6(IL-6)、CD4^(+)T淋巴细胞计数对重症肺炎并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呼吸重症医学科(RICU)收治的73例重症肺炎并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28 d生存结局将其分为生存组(n=43)和死亡组(n=30)。通过查阅电子病历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及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HD)情况,入住RICU治疗时的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态评价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平均动脉压(MAP)、英国胸科协会改良肺炎评分(CURB-65)、总胆红素(Tbil)、血肌酐(Scr)、血小板计数(PLT)、白细胞(WBC)计数、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入住RICU后第1、3、7天,抽取患者动脉血,应用全自动血气分析仪检测乳酸水平;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患者血清中白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CD4^(+)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计算2组患者第1、3、7天的LAR。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第1、3、7天的LAR、IL-6及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重症肺炎并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的影响因素,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影响因素对重症肺炎并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合并高血压占比、合并糖尿病占比、合并CHD占比、RICU住院时间以及入住RICU时的Tbil、MAP、PLT、Scr、WBC、PCT、CR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CURB-65评分显著高于生存组(P<0.05)。第1、3、7天,死亡组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显著低于生存组,SOFA评分显著高于生存组(P<0.05)。第1天,死亡组与生存组患者的LAR、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7天,死亡组患者的LAR及IL-6水平显著高于生存组(P<0.05)。生存组患者第3、7天的LAR、IL-6、SOFA评分显著低于第1天,第7天的LAR、IL-6、SOFA显著低于第3天(P<0.05);生存组患者第3、7天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显著高于第1天(P<0.05);生存组患者第7天与第3天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第7天的IL-6水平显著低于第1、3天(P<0.05),第1天的IL-6水平与第3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R、CD4^(+)T淋巴细胞计数、SOFA评分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第3天,重症肺炎并脓毒症患者LAR、IL-6水平与SOFA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385、0.394,P<0.05);第7天,LAR、IL-6与SOFA评分亦呈显著正相关(r=0.418、0.402,P<0.05);第3、7天,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SOFA评分均呈显著负相关(r=-0.451、-0.454,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PACHEⅡ评分、第3天的LAR、IL-6、CD4^(+)T淋巴细胞计数及第7天的IL-6、CD4^(+)T淋巴细胞计数是重症肺炎并脓毒症28 d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APACHEⅡ评分,第3天的LAR、IL-6、CD4^(+)T淋巴细胞计数及三者联合,第7天的IL-6、CD4^(+)T淋巴细胞计数及二者联合对重症肺炎并脓毒症患者的28 d死亡均有一定预测价值(P<0.05);第3天的LAR、IL-6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联合预测重症肺炎并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91,APACHEⅡ评分预测重症肺炎并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的AUC值为0.769,第3天的LAR、IL-6、CD4^(+)T淋巴细胞计数预测重症肺炎并脓毒症28 d死亡的AUC值分别为0.795、0.757、0.770,第7天的IL-6、CD4^(+)T淋巴细胞计数及二者联合预测重症肺炎并脓毒症28 d死亡的AUC值分别为0.743、0.802、0.888。结论入院3 d LAR、3 d IL-6、3 d CD4^(+)T淋巴细胞计数以及7 d IL-6、7 d CD4^(+)T淋巴细胞计数是影响重症肺炎并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的相关因素;联合检测第3天的LAR、IL-6、CD4^(+)T淋巴细胞计数能够更好地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脓毒症 乳酸/白蛋白比值 细胞介素-6 CD4^(+)t淋巴细胞计数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1、CTLA-4、Th1/Th2及其相关细胞因子在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与肿瘤标志物的相关性
11
作者 陈永霞 李琦 刘春梅 《广东医学》 2025年第2期176-180,共5页
目的探索肝细胞癌(HCC)患者外周血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associated antigen-4,CTLA-4)、Th1/Th2及其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并分析其与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lpha... 目的探索肝细胞癌(HCC)患者外周血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associated antigen-4,CTLA-4)、Th1/Th2及其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并分析其与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异常凝血酶原(protein induced by vitamin K absence or antagonistⅡ,PIVKAⅡ)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简阳市中医医院收治的50例HCC患者作为HCC组,选择同期行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测定外周血AFP、PIVKAⅡ、CTLA-4、PD-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的水平。采用酶联免疫斑点法测定外周血Th1/Th2。比较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差异,并采用Pearson法将上述指标与HCC组患者AFP和PIVKAⅡ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CC组患者外周血TNF-α、IFN-γ及Th1/Th2细胞比例明显下降,而AFP、PIVKAⅡ、IL-6、IL-10、CTLA-4和PD-1水平则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Th1/Th2与AFP和PIVKA负相关性最高,而PD-1与AFP和PIVKA正相关性最高(r>|7|,P<0.05)。结论HCC患者外周血Th1/Th2明显降低,而CTLA-4和PD-1显著升高,且与HCC血清肿瘤标志物AFP和PIVKA具有密切关系,基于上述指标可为HCC的临床诊断和免疫治疗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 细胞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辅助性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基因多态性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8
12
作者 周文旭 施秉银 +3 位作者 王惠芳 侯敏全 吴晓燕 崔巍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0-173,共4页
目的 探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 4 (CTLA 4 )基因外显子 1的 4 9位点和启动子的 318位点多态性与中国人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 (AITD)的相关性。方法 共收集 5 0例GD ,4 6例HT患者和 5 0例正常对照静脉血标本提取基因组DNA。采用多... 目的 探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 4 (CTLA 4 )基因外显子 1的 4 9位点和启动子的 318位点多态性与中国人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 (AITD)的相关性。方法 共收集 5 0例GD ,4 6例HT患者和 5 0例正常对照静脉血标本提取基因组DNA。采用多聚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PCR RFLP)方法 ,分别用BbvⅠ和MseⅠ检测外显子 1和启动子的多态性。计算CTLA 4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①与正常人相比 ,外显子 1GG纯合子基因型发生频率在AITD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而AA纯合子基因型和AG杂合子基因型发生频率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G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 (P <0 .0 1)。②GD患者启动子的CC纯合子基因型发生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 ;CT杂合子基因型发生频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 ;C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 (P<0 .0 1,OR =2 .6 1) ;HT患者虽然有较多的CC基因型及较少的CT基因型 ,但与正常对照无显著性差异。③GD患者启动子为CC纯合子 ,外显子 1为GG基因型显著高于对照 (P <0 .0 1,OR =2 .38) ,计算连锁不平衡系数揭示启动子的C等位基因和外显子 1的G等位基因有连锁不平衡。结论 CTLA 4基因外显子 1G49等位基因与AITD显著相关 ;CTLA 4基因启动子的多态性 (C T)与GD的相关性是由于其与外显子 1连锁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基因多态性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 CtLA-4 多聚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遗传易感性 被引量:7
13
作者 高淑娜 姜综敏 +6 位作者 孟炜 江峰 顾伟鸣 胡伟忠 付朝伟 许爱娥 赖声汉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93-197,共5页
目的探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associated antigen 4,CTLA-4)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发病的相关性。方法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应用PCR-RFLP技术... 目的探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associated antigen 4,CTLA-4)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发病的相关性。方法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应用PCR-RFLP技术分析了97例SLE患者和200例对照在启动子区-1722T〉C和-318C〉T位点的多态性。结果SLE患者组-1722T〉C位点TT基因型频率高于对照组(P=0.002),患者中的T等位基因比例高于对照组(OR=1.94,95%CI1.34-2.80,P=0.000);而在-318C〉T位点,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无显著差异。但是,两位点等位基因间存在连锁不平衡(精确P<0.05),且在病例组和对照组,单倍型频率分布不同(χ2=12.64,P=0.005);其中,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中T-C单倍型具有较高的频率(P=0.001)而C-C单倍型频率较低(P=0.002)。结论CTLA-4基因-1722T〉C位点多态与SLE易感性有关。虽然本次研究结果未发现-318C〉T位点多态与SLE发病相关,但发现T-C单倍型为SLE易感单倍型,而C-C单倍型为其保护单倍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单核苷酸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基因多态性与肝癌的易感性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崔伟丽 李娜 +2 位作者 于君 亓玉琴 崔京远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4-28,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外显子49位点、启动子1661位点及1722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青岛地区人群乙肝肝癌的易感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来自青岛地区人群肝癌患...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外显子49位点、启动子1661位点及1722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青岛地区人群乙肝肝癌的易感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来自青岛地区人群肝癌患者98例、非肝癌乙肝病毒感染组185例、健康对照组205例CTLA4基因型分布。结果 1以健康人群为对照组CTLA4外显子49位点及启动子1661位点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启动子1722位点基因型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LA4+49位点AG、GG基因型携带者、CTLA4-1661位点AG+GG基因型携带者肝癌发病风险明显增高(O■值分别为2.48、5.22及2.51)。2以非肝癌乙肝感染者为对照组,49位点AG、GG基因型、1661位点AG+GG基因型显著增加肝癌的发生风险(O■值分别为2.48、4.60和2.13)。3以所有非肝癌者对照,49位点AG、GG基因型、1661位点AG+GG基因型显著增加肝癌的发生风险(O■值分别为2.48、4.91及2.32)。结论CTLA4外显子49位点、启动子1661位点基因多态性与肝癌易感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单核苷酸多态性 肝癌 HBV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性不孕症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叉头状转录因子3、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的水平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马兴璇 孙一帆 +6 位作者 生淑亭 韦丽丽 刘春明 张红雨 吴玉芬 王林春 龙康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4期88-90,94,共4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叉头状转录因子3(Foxp3)、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与免疫性不孕的关系,为免疫性不孕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60例免疫性不孕妇女(研究组)和60例正... 目的探讨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叉头状转录因子3(Foxp3)、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与免疫性不孕的关系,为免疫性不孕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60例免疫性不孕妇女(研究组)和60例正常妊娠的育龄妇女(对照组)外周血中CD4+CD25+Treg、Foxp3、CTLA-4水平,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外周血中CD4+CD25+Treg、Foxp3、CTLA-4水平值分别为:(3.66±0.59)%、(2.97±0.63)%、(3.17±0.36)%,均低于对照组[(8.17±0.63)%、(7.17±0.53)%、(8.21±0.5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免疫性不孕症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reg、Foxp3、CTLA-4的表达水平比正常妊娠的育龄妇女少,CD4+CD25+Treg、Foxp3、CTLA-4表达的降低可能是免疫性不孕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 CD25+调节性t细胞 免疫性不孕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叉头状转录因子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增强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2质粒DNA的免疫效应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永娟 朱善元 +2 位作者 李碧春 胡成 左伟勇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24-829,共6页
为评价分子佐剂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对IBDV VP2质粒DNA的免疫增强作用,试验采用重组质粒载体表达重组蛋白mLTA-VP2-CTLA-4和mLTA-CTLA-4,家兔毒性试验确定其安全性,后选择10日龄非免疫健康鸡进行随机分组试验,设不同剂量... 为评价分子佐剂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对IBDV VP2质粒DNA的免疫增强作用,试验采用重组质粒载体表达重组蛋白mLTA-VP2-CTLA-4和mLTA-CTLA-4,家兔毒性试验确定其安全性,后选择10日龄非免疫健康鸡进行随机分组试验,设不同剂量mLTA-CTLA-4加IBD活疫苗免疫组、不同剂量mLTAVP2-CTLA-4免疫组、IBD活疫苗免疫组及空白对照组,免疫后用ELISA法定期检测鸡血清抗体IgG及小肠黏膜抗体IgA效价;鸡在加强免疫后用IBDV野生毒株攻击,连续观察2周并计算保护率。结果显示,mLTA-VP2-CTLA-4免疫组、mLTA-CTLA-4加活疫苗共同免疫组产生的IgG和IgA抗体水平与活疫苗免疫组无明显差别,mLTA-CTLA-4加活疫苗共同免疫组产生的IgG和IgA抗体水平略高于mLTA-VP2-CTLA-4免疫组,疫苗对鸡的保护率为100%。结果表明,构建的IBDV分子佐剂DNA疫苗载体能表达无毒性的重组蛋白质,并能产生很好的免疫保护率,为进一步研究IBD亚单位疫苗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 分子佐剂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VP2 DNA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灸干预免疫抑制兔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的作用效应分析
17
作者 熊罗节 田岳凤 +2 位作者 徐小珊 翟春涛 李玮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64-1068,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艾灸干预下免疫抑制兔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及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表达变化的异同。方法:20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艾条灸(MSM)组与隔药饼灸(HPM)组,每组5只,连续7 d腹腔注射环磷酰胺(CTX)诱... 目的:比较不同艾灸干预下免疫抑制兔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及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表达变化的异同。方法:20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艾条灸(MSM)组与隔药饼灸(HPM)组,每组5只,连续7 d腹腔注射环磷酰胺(CTX)诱导免疫抑制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进行MSM与HPM干预,均为隔日灸,共治疗10次。治疗结束后麻醉白兔,取血清、肝脏与脾脏,ELISA检测血清中PD-1、PD-L1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PD-1含量,RT-qPCR检测肝、脾组织CTLA-4 mRNA含量。结果:HPM和MSM均可降低免疫抑制下PD-1及PD-L1水平,并可有效抑制脾脏CTLA-4和肝脏PD-1、CTLA-4水平升高,与免疫抑制模型组相比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且Pearson相关性检验表明肝组织中CTLA-4与PD-1呈显著正相关(r=0.7807,P<0.001)。结论:HPM可通过调控多个免疫抑制位点改善机体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隔药饼灸 免疫抑制 环磷酰胺 程序性死亡受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晚期卵巢癌的疗效及血清HE4、CA125、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的临床意义
18
作者 徐利本 徐惠 +2 位作者 龙璐璐 林方方 王承伟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21期3121-3125,共5页
目的探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晚期卵巢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人附睾蛋白4(HE4)、糖类抗原(CA)125、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晚期卵巢癌患者临床资料,对照组(29例)... 目的探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晚期卵巢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人附睾蛋白4(HE4)、糖类抗原(CA)125、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晚期卵巢癌患者临床资料,对照组(29例)采用紫杉醇脂质体联合卡铂治疗,观察组(29例)采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两组均治疗6个疗程。比较两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血清HE4、CA125、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观察组ORR为79.31%,高于对照组的51.72%(χ^(2)=4.884,P=0.027)。观察组DCR为93.10%,高于对照组的79.31%(χ^(2)=4.062,P=0.044)。对照组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HE4及CA125水平存在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和交互效应(P<0.001)。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4、6个周期后HE4、CA125水平均下降(P<0.008),多变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2、4、6个周期后HE4、CA125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01)。两组治疗前CD3+、CD4^(+)、CD8^(+)T淋巴细胞比例及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D3+、CD4^(+)淋巴细胞比例及CD4^(+)淋巴细胞/CD8^(+)淋巴细胞比值升高(P<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D8^(+)T淋巴细胞比例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晚期卵巢癌患者临床疗效更佳,安全性更好,且可明显降低血清HE4、CA125水平,促进淋巴细胞发挥免疫调节作用,改善机体免疫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结合型紫杉醇 卵巢癌 人附睾蛋白4 糖类抗原125 t淋巴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与肺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9
作者 陈赫 赵玉霞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7年第4期645-650,共6页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 associated antigen-4,CTLA-4)是一种跨膜蛋白质,能够抑制T细胞的增殖与活化,降低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CTLA-4与多种肿瘤的形成相关,其与肺癌的内在联系也备受关注。同时在肺癌的免...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 associated antigen-4,CTLA-4)是一种跨膜蛋白质,能够抑制T细胞的增殖与活化,降低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CTLA-4与多种肿瘤的形成相关,其与肺癌的内在联系也备受关注。同时在肺癌的免疫治疗中CTLA-4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就近年来CTLA-4与肺癌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肺癌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肠癌易感性与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的关系 被引量:2
20
作者 崔京远 马红 +2 位作者 崔伟丽 马文慧 亓玉琴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3年第2期127-130,共4页
目的:探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基因外显子49位点及启动子1661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及临床病理参数与青岛地区人群结肠癌的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分析(PCR-RFLP)检测来自青岛地区人群... 目的:探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基因外显子49位点及启动子1661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及临床病理参数与青岛地区人群结肠癌的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分析(PCR-RFLP)检测来自青岛地区人群结肠癌患者及对照组中位CT-LA-4+49A/G,-1661A/G基因多态性的分布,并研究多态性与结肠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1)CT-LA-4+49A/G:与AA基因型携带者相比,AG及GG基因型人群罹患结肠癌的风险都显著增加(P=0.00),携带GG基因型罹患结肠癌的风险明显增加5.12倍,且男性、吸烟结肠癌患者携带AG及GG基因型明显增加;2)CTLA-4-1661A/G:以AA基因型为对照,AG+GG基因型携带者的患病风险显著增高,为对照组的2.50倍(P=0.001),多态性与结肠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程度及TNM分期无相关性。结论:CTAL-4+49A/G及-1661A/G基因多态性与结肠癌的遗传易感性相关,性别、吸烟与否也是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多态性 单核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