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效应在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感染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
作者 万延民 徐建青 《微生物与感染》 2008年第3期178-181,共4页
关键词 特异性抗体 细胞毒性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感染过程 毒性效应 介导 免疫反应机制 病变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不同分期患者血清δ样蛋白4和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水平对微血管损伤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郭婧 李芸云 +3 位作者 刘思思 沙颖 马凯 王红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23期68-72,78,共6页
目的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不同分期患者血清δ样蛋白4(DLL4)和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水平对微血管损伤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2月—2023年2月收治的8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DR不同分期分为无DR组(n=37)、非增生... 目的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不同分期患者血清δ样蛋白4(DLL4)和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水平对微血管损伤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2月—2023年2月收治的8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DR不同分期分为无DR组(n=37)、非增生型DR组(n=19)和增生型DR组(n=24);检测血中DLL4及CREB水平,采用FACS Count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内皮祖细胞(EPC)、循环内皮细胞(CEC)及循环祖细胞(CPC)水平。结果增生型DR组血中DLL4及CREB水平最高,无DR组DLL4及CREB水平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DR分期与DLL4、CREB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糖尿病患者血中高DLL4及高CREB水平是影响DR分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增生型DR组血中EPC、CPC水平最低,CEC水平最高,无DR组EPC、CPC水平最高,CEC水平最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LL4、CREB水平与EPC、CPC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5),DLL4、CREB水平与CEC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DLL4和CREB预测DR患者微血管损伤的曲线下面积(AUC)均大于0.85。结论随着DR分期增加,患者血清DLL4和CREB水平呈显著升高趋势,且DLL4和CREB对其微血管损伤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δ样蛋白4 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 微血管损伤 内皮祖细胞 循环内皮细胞 循环祖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Hep-2及Vero细胞的病变特点及易感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叶芝旭 张梅 +3 位作者 金鑫 阳小凤 崔玉霞 余福勋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9期7-10,17,F0003,共6页
目的比较Hep-2细胞与Vero细胞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病变特点、易感性,及RSV在两种细胞上产生的子代病毒的感染性。方法实验分为Hep-2空白对照组、Hep-2实验组、Vero空白对照组及Vero实验组。空白对照组未感染病毒,实验组为RSV以MO... 目的比较Hep-2细胞与Vero细胞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病变特点、易感性,及RSV在两种细胞上产生的子代病毒的感染性。方法实验分为Hep-2空白对照组、Hep-2实验组、Vero空白对照组及Vero实验组。空白对照组未感染病毒,实验组为RSV以MOI=1感染细胞。RSV感染两组细胞后,显微镜观察细胞病变效应(CPE),免疫荧光检测RSV N蛋白表达及空斑实验测定病毒滴度,并进一步予Hep-2实验组及Vero实验组产生的子代病毒感染A549细胞,空斑实验比较子代病毒的感染性。结果Hep-2实验组感染后48 h,Vero实验组感染后84 h时均可形成明显的合胞病变,两个实验组的细胞病变特点存在明显差异,免疫荧光检测RSV N蛋白表达特点与细胞病变特点一致,两个实验组均能产生的较高的病毒滴度。但当Hep-2实验组及Vero实验组产生的子代病毒感染A549细胞,发现感染后36、48 h,两组细胞的子代病毒滴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后60 h,Hep-2实验组细胞的子代病毒滴度高于Vero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SV感染Hep-2及Vero细胞后均可形成明显的合胞病变,均能达到较高病毒滴度,但RSV在Hep-2细胞上产生的子代病毒感染性明显强于Vero细胞产生的子代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合胞病毒 细胞病变效应 易感性 子代病毒 病毒滴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石退热颗粒对乙型脑炎感染BHK-21细胞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志勇 孟毅 +3 位作者 常学辉 郭健 乔明亮 马秋玲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469-1471,共3页
目的:研究柴石退热颗粒对乙型脑炎病毒(JEV)感染BHK-21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分别采用不同浓度的柴石退热颗粒药液(40μg/mL、80μg/mL、160μg/mL及320μg/mL)及10μg/mL利巴韦林处理JEV感染的细胞,24 h后观察各组细胞的形态及蚀斑形成... 目的:研究柴石退热颗粒对乙型脑炎病毒(JEV)感染BHK-21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分别采用不同浓度的柴石退热颗粒药液(40μg/mL、80μg/mL、160μg/mL及320μg/mL)及10μg/mL利巴韦林处理JEV感染的细胞,24 h后观察各组细胞的形态及蚀斑形成,比较各组的细胞病变效应抑制率(CPE抑制率)及蚀斑抑制率。结果:不同浓度的柴石退热颗粒的CPE抑制率及蚀斑抑制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20μg/mL的柴石退热颗粒及利巴韦林的CPE抑制率及蚀斑抑制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0μg/mL、80μg/mL及160μg/mL的药液的CPE抑制率及蚀斑抑制率显著低于利巴韦林(P<0.05)。结论:柴石退热颗粒能抑制乙型脑炎病毒感染对BHK-21细胞造成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脑炎病毒(JEV) 柴石退热颗粒 利巴韦林 细胞病变效应(cpe) 蚀斑形成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TT分析法、空斑减数法及CPE观察法评估药物体外抗病毒效果的比较与分析 被引量:39
5
作者 刘媛媛 杨占秋 +2 位作者 何静 石丽桥 肖红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5年第2期199-202,共4页
目的:比较MTT分析法、空斑减数试验及细胞病变效应(CPE)观察3种方法在评估药物体外抗病毒效果分析中的优劣,为选择适宜的药物体外抗病毒效果的检测方法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分别采用 CPE法、MTT分析法和空斑减数试验法评价大黄素于体外... 目的:比较MTT分析法、空斑减数试验及细胞病变效应(CPE)观察3种方法在评估药物体外抗病毒效果分析中的优劣,为选择适宜的药物体外抗病毒效果的检测方法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分别采用 CPE法、MTT分析法和空斑减数试验法评价大黄素于体外抗疱疹病毒 1 型、疱疹病毒 2 型和柯萨奇病毒增殖的效果,比较 3 种检测方法的结果,并分析该方法的实用性与利弊。结果:在抗疱疹病毒增殖的检测中,MTT法与空斑减数法所测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空斑减数法比MTT法更准确,但对抗柯萨奇病毒增殖的检测,MTT法与空斑减数法无明显差异。结论:MTT法与 CPE法结合,可广泛用于对抗病毒药物的筛选,但对于疱疹病毒类非杀细胞病毒,使用空斑减数法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病变效应 MTT分析法 空斑减数试验 抗病毒作用 大黄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K15、Vero、BHK、CEF细胞增殖猪伪狂犬病病毒的比较 被引量:9
6
作者 王岩 杨明凡 +2 位作者 崔保安 张素梅 王学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8期5432-5432,5445,共2页
为了研究伪狂犬病病毒,从而预防该病的发生。[方法]对PK15、Vero、BHK、CEF 4种细胞增殖猪伪狂犬病病毒后细胞病变进行比较,并对4种细胞增殖的PRV分别进行毒价测定。[结果]4种细胞增殖PRV毒价分别为:PK15细胞107.15TCID50/ml;BHK细胞107... 为了研究伪狂犬病病毒,从而预防该病的发生。[方法]对PK15、Vero、BHK、CEF 4种细胞增殖猪伪狂犬病病毒后细胞病变进行比较,并对4种细胞增殖的PRV分别进行毒价测定。[结果]4种细胞增殖PRV毒价分别为:PK15细胞107.15TCID50/ml;BHK细胞107.00TCID50/ml;Vero细胞106.96TCID50/ml;CEF细胞106.70TCID50/ml。[结论]PRV毒株在不同细胞上增殖CPE表现不同,毒价也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伪狂犬病毒 细胞培养 细胞病变(cp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烯丙基二硫对人胃癌MGC803细胞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9
7
作者 张良运 凌晖 +2 位作者 苏琦 宋颖 梁晓秋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3年第9期1290-1293,共4页
目的:研究二烯丙基二硫(DADS)对人胃癌MGC803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MTT法、生长曲线分析、细胞活力检测、双层软琼脂集落形成率、及倒置显微镜等方法,观察DADS对体外培养的人胃癌MGC803细胞的影响。结果:DADS对MGC803细胞具有... 目的:研究二烯丙基二硫(DADS)对人胃癌MGC803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MTT法、生长曲线分析、细胞活力检测、双层软琼脂集落形成率、及倒置显微镜等方法,观察DADS对体外培养的人胃癌MGC803细胞的影响。结果:DADS对MGC803细胞具有明显的生长抑制效应,且呈剂量-效应依赖关系(P<0.05)。培养96 h,35mg/LDADS的抑制作用呈时间-效应依赖关系(P<0.05)。细胞群体倍增时间由33.8 h处长至DADS处理后的84.0 h(P<0.05);细胞存活率分别为阴性对照组97.4%和DADS处理组80.4%(P>0.05);软琼脂集落形成率由 1.23%下降到0.33%(P<0.05)。阴性对照组细胞多角形、圆形,体积大,多形性明显,核大小不一,见双核及核仁,细胞生长紧密呈堆叠生长,DADS处理后细胞异型性降低,为形态一致的梭形,体积小,境界清楚而分散,胞质丰富,核明显变小。结论:DADS对体外培养的MGC803细胞具有明显的增生抑制作用,且呈现剂量-效应依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烯丙基二硫 胃癌 MGC803细胞 MTT法 生长抑制效应 体外培养 癌前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更昔洛韦体外抗人巨细胞病毒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顾绍庆 顾小海 +3 位作者 陈慧娟 李继安 叶亮英 郑意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0年第3期199-202,I0001,共5页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体外抑制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的作用方式。方法:根据病毒复制周期设计3种作用模式来观察更昔洛韦对HCMV的抑制作用:模式Ⅰ将病毒与细胞混合后,再加入药物;模式Ⅱ将药物与细胞混合后,再加入病毒;...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体外抑制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的作用方式。方法:根据病毒复制周期设计3种作用模式来观察更昔洛韦对HCMV的抑制作用:模式Ⅰ将病毒与细胞混合后,再加入药物;模式Ⅱ将药物与细胞混合后,再加入病毒;模式Ⅲ将药物与病毒混合后再加入细胞。通过观察细胞病变效应,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以确定该药物治疗指数。结果:更昔洛韦对人胚成纤维细胞半数中毒浓度(TC50)为1 685.23 mg/L。在模式Ⅰ中,更昔洛韦对HCMV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35.255 mg/L,治疗指数为47.8;在模式Ⅱ和Ⅲ中,更昔洛韦对HCMV无明显抑制作用。结论:更昔洛韦对HCMV感染细胞后显示出显著的抑制作用,且随药物浓度的增加其作用逐渐增强,存在明显的量效关系。同时,体外实验显示,更昔洛韦对人胚成纤维细胞感染HCMV无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更昔洛韦 人巨细胞病毒 细胞病变效应 噻唑蓝比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PCR方法鉴定人巨细胞病毒临床病毒分离株 被引量:4
9
作者 丁俊彩 苏海浩 +3 位作者 胡兢晶 郭媛媛 谢斌华 王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2312-2314,共3页
目的:应用多重PCR技术鉴定体外培养、分离获得的人巨细胞病毒(HCMV)临床病毒株。方法:以先天性感染HCMV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采集尿液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将分离获得的临床低传代病毒感染HELF细胞,提取病毒DNA,针对较保守基因IE和LA,设计... 目的:应用多重PCR技术鉴定体外培养、分离获得的人巨细胞病毒(HCMV)临床病毒株。方法:以先天性感染HCMV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采集尿液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将分离获得的临床低传代病毒感染HELF细胞,提取病毒DNA,针对较保守基因IE和LA,设计两对引物,同时扩增IE和LA基因,扩增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结果:成功分离获得2株HCMV临床低传代病毒株(D2、D3),经多重PCR同时扩增出209bp(IE)和401bp(LA)目的片段。结论:多重PCR可以作为病毒分离后,基础研究中鉴定HCMV临床病毒株的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病毒 多重PCR 临床病毒株 病毒分离 细胞病变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酸镧对大鼠肝脏癌前病变发展的抑制作用及机制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7
10
作者 姜文华 陈东 +1 位作者 孟晓婷 聂毓秀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92-294,共3页
研究硝酸镧对大鼠肝脏癌前病变的抑制作用及机制。采用肝癌发生的短期动物模型,连续用0.2,10mg·kg-1的La(NO3)3灌胃2个月后,观察了不同剂量La(NO3)3对大鼠肝脏形态结构的影响,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肝脏中细胞周期素D1和P16及PCNA的表达... 研究硝酸镧对大鼠肝脏癌前病变的抑制作用及机制。采用肝癌发生的短期动物模型,连续用0.2,10mg·kg-1的La(NO3)3灌胃2个月后,观察了不同剂量La(NO3)3对大鼠肝脏形态结构的影响,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肝脏中细胞周期素D1和P16及PCNA的表达,并做半定量分析。同时取脾细胞进行淋巴细胞转化率试验。结果表明,0.2mg·kg-1剂量硝酸镧组动物健康状况明显改善,肝癌前病变程度明显减轻,cy clinD1,PCNA表达下降,P16表达上升,淋巴细胞转化率升高。提示低剂量硝酸镧具有一定阻抑肝癌前病变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镧 大鼠 肝脏 癌前病变 抑制作用 作用机制 生物效应 细胞周期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舌病毒HbC_3对几株人和动物肿瘤细胞的感染特性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肖安涛 董长垣 +3 位作者 Joseph K.-K.Li 陈冬娥 刘军 张蔚英 《中国病毒学》 CSCD 2004年第4期349-352,共4页
用BTV-HbC3感染人肺癌SPC-A-1细胞,人宫颈癌HeLa细胞,人星型胶质瘤U251细胞,小鼠星形胶质瘤C6细胞及人胚肺HEL细胞后,观察细胞病变效应(CPE);运用透射电镜技术及琼脂双扩散试验检测BTV-HbC3对各种不同肿瘤细胞及人胚肺HEL细胞的感染性;... 用BTV-HbC3感染人肺癌SPC-A-1细胞,人宫颈癌HeLa细胞,人星型胶质瘤U251细胞,小鼠星形胶质瘤C6细胞及人胚肺HEL细胞后,观察细胞病变效应(CPE);运用透射电镜技术及琼脂双扩散试验检测BTV-HbC3对各种不同肿瘤细胞及人胚肺HEL细胞的感染性;并用RT-PCR技术检测蓝舌病毒的增殖情况。结果显示,BTV-HbC3对正常HEL不感染,但能在不同来源的某些肿瘤细胞中选择性增殖,产生不同程度的细胞病变效应(CPE)及调亡现象,终致肿瘤细胞死亡。其中以人肺癌SPC-A-1细胞对其最为敏感。因此,初步认为BTV-HbC3株能靶向性杀死某些肿瘤细胞,从而为深入开展BTV-HbC3靶向性抗肿瘤的研究提供了第一手实验室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舌病毒 呼肠孤病毒科 环状病毒属 动物 肿瘤细胞 感染特性 细胞病变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ro细胞毒性试验法检测大肠杆菌O157:H7毒素 被引量:6
12
作者 郁燕萍 彭奕冰 +2 位作者 支立民 季育华 吴仲粱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7-18,共2页
建立Vero细胞毒性试验法检测大肠杆菌0157:H7毒素(Verotoxin.VT)的实验方法。采用Vero细胞培养法。利用VT对Vero细胞具有强力毒性作用特点,从细胞形态学及OD值变化确认有无毒素产生。普通大肠埃希菌(ATCC25922)对Vero细胞无毒性... 建立Vero细胞毒性试验法检测大肠杆菌0157:H7毒素(Verotoxin.VT)的实验方法。采用Vero细胞培养法。利用VT对Vero细胞具有强力毒性作用特点,从细胞形态学及OD值变化确认有无毒素产生。普通大肠埃希菌(ATCC25922)对Vero细胞无毒性,大肠埃希菌0157:H7(ATCC43889)使Vero细胞发生明显病变。以此方法检测了9株待检菌,其中仅1 株来源于人的对Vero细胞具有强力毒性作用。用Vero细胞毒性试验法检测VT是一种经典、特异、灵敏的检测法,它直观地确认毒素的生物活性作用,有效地检出产毒株,并根据毒素产量高低进行分类,有助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RO细胞 细胞病变效应 大肠埃希菌 O157:H7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蹄疫病毒诱导宿主细胞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吴海祥 郑从义 +2 位作者 屈三甫 郭荆哲 王燕丽 《中国病毒学》 CSCD 2001年第2期175-178,F003,共5页
本文报道了口蹄疫病毒 (Foot and MouthDiseaseVirus,FMDV)在体外诱导PK 15细胞凋亡的研究结果。采用Hoechst332 5 8荧光探针、DNA凝胶电泳、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 (TUNEL)技术均检测到了典型的细胞凋亡。结果显示 :使... 本文报道了口蹄疫病毒 (Foot and MouthDiseaseVirus,FMDV)在体外诱导PK 15细胞凋亡的研究结果。采用Hoechst332 5 8荧光探针、DNA凝胶电泳、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 (TUNEL)技术均检测到了典型的细胞凋亡。结果显示 :使用感染性滴度为 4.8lgTCID50 /mL的口蹄疫病毒感染PK 15细胞 ,在培养 32h后荧光探针检测呈现典型的凋亡细胞核固缩和梅花状碎裂核 ,并伴随有凋亡小体出现 ,凋亡率约为 2 0 % ;DNA凝胶电泳显示ladder梯带 ;末端标记检测到强绿色荧光标记物结合于凋亡细胞核上。研究结果提示 :口蹄疫病毒可以在体外诱导宿主细胞凋亡 ,细胞凋亡是其致细胞病变死亡的重要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 口蹄疫病毒 宿主细胞 细胞病变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伪狂犬病病毒Ra株对不同细胞增殖特性及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余文兰 张晓战 +3 位作者 黄红亮 刘碧涛 任常宝 唐兆新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64-168,共5页
本研究以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Ra株体外感染不同的细胞系为模型,研究PRV Ra株最适细胞系。试验采用ST细胞、PK-15细胞、Vero细胞、F81细胞、DF1细胞、MDCK细胞和CEF细胞7种细胞作为该毒株的接种对象,观察毒株在这几种... 本研究以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Ra株体外感染不同的细胞系为模型,研究PRV Ra株最适细胞系。试验采用ST细胞、PK-15细胞、Vero细胞、F81细胞、DF1细胞、MDCK细胞和CEF细胞7种细胞作为该毒株的接种对象,观察毒株在这几种细胞上病变特点、细胞病变时间及病毒增殖规律等并进行比较。观察结果发现,受试的各种细胞在PRV感染期间均能表现明显的细胞病变,但不同细胞在病变时间上存在较大差异,其中PK-15和ST细胞在感染后24h内出现明显细胞病变,时间最早。TCID50测定病毒增殖力结果表明,ST细胞在病毒增殖传代中毒力保持最好,与原毒株毒力相当,为106.9 TCID50/0.1mL。本试验结果表明,ST细胞是较适合于PRV Ra株体外研究的细胞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狂犬病病毒Ra株 细胞 细胞病变效应 病毒滴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3型、乙型流感病毒在MHL混合细胞中增殖的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姜庆五 居丽雯 +4 位作者 甘愉 蒋露芳 周联娣 陆嘉良 谈兆麟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150-151,共2页
〔目的〕建立MHL混合细胞瓶分离培养流感病毒的方法 ,为进行流感监测及临床快速诊断打下基础。〔方法〕采用MDCK、HEP -2、LLC混合细胞培养瓶和MDCK单一细胞培养瓶 ,同时分别接种甲 3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标准毒株 ,并设立阴性细胞对照组 ,... 〔目的〕建立MHL混合细胞瓶分离培养流感病毒的方法 ,为进行流感监测及临床快速诊断打下基础。〔方法〕采用MDCK、HEP -2、LLC混合细胞培养瓶和MDCK单一细胞培养瓶 ,同时分别接种甲 3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标准毒株 ,并设立阴性细胞对照组 ,观察甲 3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毒株在混合细胞瓶和MDCCK细胞瓶中的细胞病变效应 (CPE)、血凝滴度和单克隆抗体荧光染色情况。〔结果〕病毒血凝滴度分别均为 1:160 ,经 1:5稀释的甲 3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接种MHL混合细胞瓶和MDCK细胞瓶经 3 7℃、48h培养后 ,感染甲 3型病毒细胞出现细胞拉网、团聚病变现象 ,感染乙型流感病毒细胞则出现明显细胞固缩、脱落现象 ,MDCK单一细胞培养瓶CPE强于混合细胞培养瓶 :3 7℃、72h培养后 ,检测血凝滴度 ,感染甲 3型流感病毒的MDCK细胞和混合细胞均为l:40。感染乙型流感病毒的MDCK细胞为 1:12 0 ,MHL混合细胞为 1:2 0 ;单克隆荧光抗体检测 ,感染甲 3型和乙型流感病毒的MDCK细胞和混合细胞均呈阳性。〔结论〕应用MDCK、HEP-2 ,LLC混合细胞瓶分离、培养 ,不仅可对甲型流感爆发进行流行病学监测 ,同时还可分离鉴定其它呼吸道病毒 ,利于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3型 乙型 流感病毒 混合细胞培养 细胞病变效应 血凝滴度 单克隆抗体荧光染色 流行病学 MHL混合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热毒清抑制人巨细胞病毒的体外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李 冯晓亮 +1 位作者 吴德 唐久来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96-298,共3页
关键词 热毒清 人巨细胞病毒 抗病毒作用 细胞病变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p-2细胞用于肠道病毒71型分离培养的实验条件探索 被引量:1
17
作者 于翔翔 高玉朋 +1 位作者 李莉 张学军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110-111,共2页
目的 建立肠道病毒71型分离培养的Hep-2细胞法,探索最佳培养条件.方法 采用Hep-2细胞分别接种肠道病毒71型核酸检测阳性的咽拭子标本30份,观察标本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细胞病变.结果 分离肠道病毒71型22株,分离率为73.33%,肠道病毒71型... 目的 建立肠道病毒71型分离培养的Hep-2细胞法,探索最佳培养条件.方法 采用Hep-2细胞分别接种肠道病毒71型核酸检测阳性的咽拭子标本30份,观察标本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细胞病变.结果 分离肠道病毒71型22株,分离率为73.33%,肠道病毒71型接种细胞在35℃培养7天后出现拉网、圆缩、脱落等现象.降低培养温度(35℃)可提高病毒分离率.结论 初步建立了肠道病毒71型分离培养的Hep-2细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病毒71型 人喉癌上皮(Hep-2)细胞 细胞病变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石退热颗粒对乙型脑炎感染BHK-21细胞的抑制作用
18
作者 刘志勇 孟毅 +3 位作者 常学辉 郭健 乔明亮 马秋玲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715-1717,共3页
目的:研究柴石退热颗粒对乙型脑炎病毒(JEV)感染BHK一21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分别采用不同浓度的柴石退热颗粒药液(40μg/mL、80μg/mL、160μg/mL及320μg/mL)及10μg/mL利巴韦林处理JEV感染的细胞,24h后观察各组细胞的形态... 目的:研究柴石退热颗粒对乙型脑炎病毒(JEV)感染BHK一21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分别采用不同浓度的柴石退热颗粒药液(40μg/mL、80μg/mL、160μg/mL及320μg/mL)及10μg/mL利巴韦林处理JEV感染的细胞,24h后观察各组细胞的形态及蚀斑形成,比较各组的细胞病变效应抑制率(CPE抑制率)及蚀斑抑制率。结果:不同浓度的柴石退热颗粒的CPE抑制率及蚀斑抑制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20μg/mL的柴石退热颗粒及利巴韦林的CPE抑制率及蚀斑抑制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0μg/mL、80μg/mL及160μg/mL的药液的CPE抑制率及蚀斑抑制率显著低于利巴韦林(P〈0.05)。结论:柴石退热颗粒能抑制乙型脑炎病毒感染对BHK-21细胞造成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脑炎病毒(JEV) 柴石退热颗粒 利巴韦林 细胞病变效应(cpe) 蚀斑形成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细胞病毒感染、包涵体形成与生精细胞凋亡及不育症 被引量:6
19
作者 曹兴午 李翠英 袁长巍 《中国性科学》 2014年第3期66-73,共8页
本文就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传播途径、发病机制、细胞病变效应和包涵体侵入细胞过程进行了介绍。对血管内皮细胞脂质体的形成,多发性骨髓瘤浆细胞内包涵体类型,精液中生精细胞内检出的6种包涵体类型和形态特征进行了描... 本文就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传播途径、发病机制、细胞病变效应和包涵体侵入细胞过程进行了介绍。对血管内皮细胞脂质体的形成,多发性骨髓瘤浆细胞内包涵体类型,精液中生精细胞内检出的6种包涵体类型和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由病毒感染对精子运动的影响和生精细胞凋亡与男性不育,进行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病毒 细胞病变效应 包涵体 多发性骨髓瘤 精子 生精细胞凋亡 不育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城疫病毒感染体外诱导胃癌细胞热休克蛋白70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开扬 戴洁 +3 位作者 刘春霞 孙黎 刘芳 郭海燕 《肿瘤防治杂志》 2003年第5期479-481,共3页
目的 :观察NDV在体外抗胃癌细胞活性 ,研究NDV感染诱导胃癌细胞热休克蛋白 70 (HSP70 )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 ,MTT法测细胞生长抑制状况 ,血凝试验检测NDV在细胞中的增殖状况 ,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细胞中HSP7... 目的 :观察NDV在体外抗胃癌细胞活性 ,研究NDV感染诱导胃癌细胞热休克蛋白 70 (HSP70 )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 ,MTT法测细胞生长抑制状况 ,血凝试验检测NDV在细胞中的增殖状况 ,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细胞中HSP70表达情况 ,流式细胞术检测胃癌细胞HSP70的表达。结果 :NDV在体外可使BGC 82 3胃癌细胞形成明显的细胞病变效应及生长抑制作用 ,且这种抑制作用与肿瘤细胞被NDV感染后HSP70表达增加呈正相关。结论 :NDV的抗BGC 82 3胃癌细胞活性显著 ,其杀伤机制之一为通过感染而诱导BGC 82 3产生过多的HSP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病毒学 新城疫病毒 热休克蛋白70 生物合成 胃癌细胞 细胞病变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