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肌动蛋白、肌动蛋白结合蛋白质和细胞运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
作者 陈明 李爱媛 《生命科学》 CSCD 1997年第1期1-5,共5页
运动是生命细胞的基本特征之一。肌动蛋白、肌球蛋白和调节蛋白质参与细胞运动和肌肉收缩,籍以完成不同的生理功能。蛋白质的结构生物学、分子遗传学和体外运动分析的应用,阐明了肌动蛋白、肌球蛋白和一些结合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结... 运动是生命细胞的基本特征之一。肌动蛋白、肌球蛋白和调节蛋白质参与细胞运动和肌肉收缩,籍以完成不同的生理功能。蛋白质的结构生物学、分子遗传学和体外运动分析的应用,阐明了肌动蛋白、肌球蛋白和一些结合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结合功能域和原子结构,使运动和能量转换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探索,促进了运动蛋白质体系的运动及其调节机制和能量转换机制研究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动蛋白 结合蛋白 细胞运动 细胞生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质肌动蛋白在不同转移潜能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张俊 曹辉 +3 位作者 郭启帅 张涛 汤为学 李少林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76-480,共5页
目的筛选不同转移潜能的乳腺癌细胞亚系,并探讨皮质肌动蛋白(cortactin)在乳腺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经过连续人工基质膜侵袭实验后获得高、低转移潜能的乳腺癌细胞亚系,通过透射电镜观察比较两系细胞的超微结构,四甲基偶... 目的筛选不同转移潜能的乳腺癌细胞亚系,并探讨皮质肌动蛋白(cortactin)在乳腺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经过连续人工基质膜侵袭实验后获得高、低转移潜能的乳腺癌细胞亚系,通过透射电镜观察比较两系细胞的超微结构,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两系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系细胞周期,Transwell侵袭小室模型比较两系的迁移能力。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质印迹分析法检测cortactin蛋白在两系细胞中的表达。结果利用人工基质膜侵袭实验筛选出高、低转移潜能乳腺癌细胞亚系,并且两系细胞形态上无明显差异。MTT实验显示高转移潜能细胞体外生长速度显著快于低转移潜能细胞(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高转移潜能细胞亚系与低转移潜能细胞亚系相比,G0/G1期细胞前者比后者少[(52.67±3.69)%vs(64.46±2.79)%],而S期细胞前者比后者多[(30.53±6.19)%vs(24.63±2.04)%]。高转移潜能细胞亚系增殖指数(PI)高于低转移细胞亚系[(47.32±3.69)%vs(35.53±2.80)%,P<0.05],侵袭能力显著强于低转移潜能细胞亚系[(61.46±7.08)vs(25.32±4.87)个/视野,P<0.05]。免疫组化、RT-PCR和蛋白质印迹分析均显示在高转移潜能细胞亚系中cortactin在基因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均高于低转移潜能细胞亚系(P<0.05)。结论 Cortactin的过表达与乳腺癌的增殖和转移过程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皮质肌动蛋白 肿瘤转移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胞质分裂早期NRK细胞极区肌动蛋白聚合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王立 安美文 李晓娜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9年第S1期126-127,共2页
关键词 胞质分裂 肌动蛋白聚合 肾上皮细胞 加药 肌球蛋白 分裂沟 抑制实验 赤道板 细胞松弛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癌细胞中下调皮质肌动蛋白使细胞内吞作用减弱 被引量:2
4
作者 陈莉 朱建伟 Zhan Xi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79-582,共4页
目的探讨皮质肌动蛋白(Cort)对高表达Cort的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细胞)细胞内吞作用的影响。方法在MDA—MB-231细胞中使用CortsiRNA干预技术和“生物搬运法”系统将抗Cort免疫抗体(Cort多克隆抗体001或单克隆Cort抗体4F11)引... 目的探讨皮质肌动蛋白(Cort)对高表达Cort的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细胞)细胞内吞作用的影响。方法在MDA—MB-231细胞中使用CortsiRNA干预技术和“生物搬运法”系统将抗Cort免疫抗体(Cort多克隆抗体001或单克隆Cort抗体4F11)引入MDA-MB-231细胞,进行体内干预Cort功能。根据捕获ELISA法分析转铁蛋白摄入,免疫印迹分析细胞中Cort敲除的程度和免疫荧光直接检测评价Cort在转铁蛋白吸收中的作用。结果免疫印迹分析在CortsiRNA处理过的细胞质中未测出Cort蛋白;用荧光标记评价转铁蛋白密度水平,在CortsiRNA处理的细胞中要低于含相对高水平Cort的对照组细胞;在接受CortsiRNA处理后仅50%的MDA-MB-231细胞中有转铁蛋白摄入;在MDA—MB-231细胞中引入001或4F11抗体,其细胞的内吞作用减弱,导致明显的转铁蛋白吸收减少30%~60%。结论干扰Cort的功能或直接使用抗Cort抗体进行干预都能抑制细胞内吞作用。Cort是细胞内吞作用中必不可少的成分,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肌动蛋白(Cort) 细胞内吞作用 SIRNA 转铁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结合蛋白S100A8/A9对宫颈癌细胞系CasKi细胞F-肌动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王希涛 孙全梅 +3 位作者 张幼怡 陈嵘 韩东 耿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6期556-559,共4页
目的探讨钙结合蛋白S100A8/A9复合物对人宫颈癌上皮细胞癌细胞系CasKi细胞骨架及表面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应用20μg/ml S100A8/A9复合物作用于CasKi细胞,对细胞骨架F-肌动蛋白进行染色,应用快速共聚焦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骨架的改变。... 目的探讨钙结合蛋白S100A8/A9复合物对人宫颈癌上皮细胞癌细胞系CasKi细胞骨架及表面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应用20μg/ml S100A8/A9复合物作用于CasKi细胞,对细胞骨架F-肌动蛋白进行染色,应用快速共聚焦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骨架的改变。在生理条件下,应用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y,AFM)对活体细胞进行高分辨成像,观察细胞表面超微结构及应力纤维。结果S100A8/A9复合物作用24 h后宫颈癌细胞系CasKi细胞的F-肌动蛋白排列出现紊乱,主要分布于细胞的周边,细胞中央F-肌动蛋白含量明显减少。CasKi细胞经过20μg/ml S100A8/A9蛋白复合物处理前细胞核部位F-肌动蛋白光密度为92.42±5.16,经过S100A8/A9 72 h处理后,F-肌动蛋白的光密度降为57.67±3.70,两者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t=5.268,P=0.000)。AFM成像显示S100A8/A9复合物作用后细胞边缘卷曲,高度增加,伪足减少,细胞膜下应力纤维结构遭到破坏。结论S100A8/A9蛋白复合物可以对宫颈癌细胞系CasKi细胞表面的超微结构及应力纤维产生影响,并且这种影响主要是通过肌动蛋白的重新分布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力显微镜 结合蛋白S100A8/A9 CASKI细胞 宫颈癌 F-肌动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耳毛细胞肌动蛋白结合蛋白──丝束蛋白的结构与功能
6
作者 李永新 《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 1998年第6期334-337,共4页
本文主要介绍近年来有关内耳毛细胞丝束蛋白研究的进展,阐述了丝束蛋白在内耳毛细胞的结构特点及生理和病理情况下的分布和功能意义。
关键词 内耳 细胞 肌动蛋白 结合蛋白 丝束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EIF3J-AS1通过上调肌动蛋白结合蛋白表达促进肝癌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 被引量:2
7
作者 张迪 张惠娇 +4 位作者 叶剑鹏 王国胜 王建辉 房全党 李建国 《贵州医药》 CAS 2021年第10期1515-1518,F0003,共5页
目的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的异常表达与肝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lncRNAEIF3J-AS1通过上调肌动蛋白结合蛋白(ANLN)表达促进肝细胞癌(HCC)细胞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 目的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的异常表达与肝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lncRNAEIF3J-AS1通过上调肌动蛋白结合蛋白(ANLN)表达促进肝细胞癌(HCC)细胞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FQ-PCR)检测lncRNA EIF3J-AS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利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患者总生存的独立预测因子,利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方法估计lncRNA EIF3J-AS1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患者的总生存期,并使用Log-rank检验方法进行显著性检验。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lncRNA EIF3J-AS1对人Huh7和MHCC-97H肝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lncRNA EIF3J-AS1对ANLN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RTFQ-PCR结果提示,lncRNA EIF3J-AS1在肝癌组织中显著上调表达。EIF3J-AS1高表达与肿瘤癌栓(P=0.022)、肿瘤大小(P=0.016)显著相关。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lncRNA EIF3J-AS1表达量(P=0.038)是影响患者总生存的独立预测因子。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lncRNA EIF3J-AS1高表达组患者的总生存显著差于低表达组患者(P=0.007)。体外功能实验结果提示,敲减EIF3J-AS1或ANLN抑制人Huh7和MHCC-97H肝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机制研究实验结果提示,在线数据库GEPIA提示EIF3J-AS1与ANLN在肝癌组织中表达正相关(r=0.31,P=1.2 e-0.9),抑制EIF3J-AS1降低了ANLN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论Lnc EIF3J-AS1通过调控ANLN蛋白表达在肝癌进展中发挥肿瘤促进作用,Lnc EIF3J-AS1有望成为临床肝癌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IF3J-AS1 细胞 长链非编码RNA 迁移和侵袭 肌动蛋白结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动蛋白细胞骨架在小鼠第二生心区祖细胞部署发育中的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刘钟颖 黄霞 +2 位作者 李紫怡 杨子豪 袁白银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5-136,共12页
脊椎动物心管起源于早期胚胎的生心中胚层细胞,随后从邻近的咽中胚层和内脏中胚层中逐渐添加第二生心区(second heart field, SHF)祖细胞而延长。SHF细胞向心管贡献受损,使心管不能最大限度地延长,导致一系列的心脏发育缺陷,包括最常见... 脊椎动物心管起源于早期胚胎的生心中胚层细胞,随后从邻近的咽中胚层和内脏中胚层中逐渐添加第二生心区(second heart field, SHF)祖细胞而延长。SHF细胞向心管贡献受损,使心管不能最大限度地延长,导致一系列的心脏发育缺陷,包括最常见的右心室发育不良与流出道分隔旋转异常等先天性出生缺陷。SHF祖细胞构成非经典顶端-基底极性上皮,并具有顶部单纤毛、动态肌动蛋白(actin)富集基底端的丝状伪足等特点。本文总结了actin细胞骨架在小鼠SHF祖细胞部署发育过程中的研究进展,揭示actin细胞骨架在SHF祖细胞发育特别是SHF细胞向流出道部署过程中的重要性,以期为阐明和理解SHF祖细胞迁移、部署的细胞生物学特性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动蛋白 第二生心 细胞部署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四逆散对皮质酮和谷氨酸致损伤的PC12细胞中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及其磷酸化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严灿 吴丽丽 +3 位作者 潘毅 宋清 冉川莲 刘书考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70-274,共5页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加味四逆散(JWSNS)对皮质酮和谷氨酸致损伤的PC12细胞中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及其磷酸化的影响。方法以200μmol.L-1Cort和50μmol.L-1Glu损伤的PC12细胞作为体外药理学研究模型,制备JWSNS含药血清,采用免疫组织...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加味四逆散(JWSNS)对皮质酮和谷氨酸致损伤的PC12细胞中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及其磷酸化的影响。方法以200μmol.L-1Cort和50μmol.L-1Glu损伤的PC12细胞作为体外药理学研究模型,制备JWSNS含药血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blot法检测PC12细胞损伤模型中CREB和磷酸化CREB蛋白的表达。结果200μmol.L-1Cort和50μmol.L-1Glu可导致PC12细胞中CREB和p-CREB表达下降(CREB阳性细胞率分别为17.1%±4.2%和20.8%±5.7%,p-CREB表达量分别为0.587±0.123和0.515±0.157,P<0.05或P<0.01),10%JWSNS含药血清能升高CREB和p-CREB的表达(CREB阳性细胞率分别为62.6%±11.7%和79.5%±7.6%,p-CREB表达量分别为1.298±0.112和1.269±0.128,P<0.05或P<0.01)。结论10%JWSNS含药血清能通过调节cAMP-CREB信号通路发挥其神经保护和抗抑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四逆散 皮质 谷氨酸 PC12细胞 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细胞外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编码区的单核苷酸多态与腹脂性状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王启贵 李宁 +4 位作者 邓学梅 胡晓湘 连正兴 李辉 吴常信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20-422,共3页
以明星肉鸡和丝毛乌骨鸡杂交产生的F2鸡群为实验材料,以鸡细胞外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为影响鸡脂肪性状的候选基因,对该基因编码区和部分内含子用PCR—SSCP(单链构象多态)法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其中在检测的内含子中有3处碱基突变;在... 以明星肉鸡和丝毛乌骨鸡杂交产生的F2鸡群为实验材料,以鸡细胞外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为影响鸡脂肪性状的候选基因,对该基因编码区和部分内含子用PCR—SSCP(单链构象多态)法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其中在检测的内含子中有3处碱基突变;在第5外显子中有一处沉默突变.对鸡腹脂性状进行最小二乘分析,结果表明第9对引物扩增的具有HH型基因片段的鸡与GG,II型相比有较低的腹脂重和腹脂率(P<0.001),表明该基因对于鸡腹脂蓄积具有很大的影响或与控制腹脂性状的主基因连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外脂肪酸结合蛋白 基因编码 单核苷酸多态性 腹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氏盐藻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的细胞定位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鹏举 王天云 +2 位作者 冯英才 刘红涛 薛乐勋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5-58,共4页
为研究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的功能及调控机制,PCR扩增杜氏盐藻MBP的cDNA全长序列及N端和C端序列,与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融合构建真核表达载体,脂质体转染CHO细胞,Western blotting和荧光显微镜检测基因表达情况和细胞定位。结果显示:MBP及... 为研究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的功能及调控机制,PCR扩增杜氏盐藻MBP的cDNA全长序列及N端和C端序列,与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融合构建真核表达载体,脂质体转染CHO细胞,Western blotting和荧光显微镜检测基因表达情况和细胞定位。结果显示:MBP及N端和C端融合蛋白成功在CHO细胞表达,MBP和C端部分定位于细胞核且聚集于核仁,N端部分分布整个细胞,说明MBP定位于细胞核且细胞定位信号位于C端,MBP可能与rRNA前体结合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氏盐藻 核基质附着 核基质结合结合蛋白 真核表达载体 细胞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缺血再灌注后皮质区和纹状体区细胞周期蛋白D1和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4基因表达对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少萍 龚薇薇 +3 位作者 孙国岚 王粤 张红 郭云良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28期6228-6229,共2页
背景: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周期蛋白的表达以其在凋亡机制中的作用为主,部分细胞凋亡是由于细胞增殖周期的异常调控所致。目的:研究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和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4(cyclindependentkinase,CDK4)基因表... 背景: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周期蛋白的表达以其在凋亡机制中的作用为主,部分细胞凋亡是由于细胞增殖周期的异常调控所致。目的:研究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和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4(cyclindependentkinase,CDK4)基因表达及其与神经细胞凋亡的关系。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地点和材料:本实验在青岛大学医学院脑血管病研究所和山东省脑血管病防治重点实验室完成。成年健康雌性SD大鼠36只,体质量230~270g,清洁级,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将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4只和实验组32只,实验组再进一步分为缺血1.5h再灌注2,6,12h,1,2,3,7和14d亚组,每组4只。方法:全部实验均由本文作者完成。具体方法:应用线栓法经左侧颈外-内动脉插线建立SD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模型,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变化,原位杂交技术检测cyclinD1mRNA和CDK4mRNA的表达。结果:脑缺血再灌注2h脑组织即开始出现凋亡神经细胞,并于1d和2d分别在皮质区和纹状体区达高峰(分别为72.80±4.66和96.75±4.37)。神经细胞cyclinD1mRNA和CDK4mRNA的表达分别于再灌注2h和6h开始逐渐增强,并于12h和1d分别在皮质区和纹状体区达高峰(皮质区分别为94.50±2.75和85.75±3.73,纹状体区分别为88.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纹状体 CDK4 皮质 神经细胞凋亡 RNA 细胞周期蛋白D1 高峰 研究所 结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经由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磷酸化对缺氧大鼠胚脑皮质神经元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罗小丽 周晖 +3 位作者 孙小妹 李胜富 母得志 毛萌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377-1380,共4页
转录因子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yclic AMP response element-binding protein,CREB)是胚脑皮质神经元细胞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诱导基因表达的重要调节因子。我们前期的研究表明B... 转录因子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yclic AMP response element-binding protein,CREB)是胚脑皮质神经元细胞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诱导基因表达的重要调节因子。我们前期的研究表明BDNF对缺氧性神经元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为了阐明BDNF对缺氧性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是否经过了核蛋白CREB的磷酸化,本研究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单纯缺氧组和BDNF干预组胚脑皮质神经元细胞内CREB及Ser^133磷酸化CREB在不同时间点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缺氧及BDNF均能刺激胚脑皮质神经元细胞内Ser^133磷酸化CREB表达增加,在不同缺氧时间点BDNF干预组Ser^133磷酸化CREB表达水平较单纯缺氧组明显增强(P〈0.01),BDNF干预组1h后Ser^133磷酸化CREB表达至高峰,以后持续表达维持6h以上,维持时间较单纯缺氧组明显延长;在缺氧0~3h,BDNF干预组细胞内总CREB表达水平与单纯缺氧组基本一致;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单纯缺氧组细胞内CREB表达明显减少,以第5~6h最明显。结果表明,BDNF对缺氧性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经过了核蛋白CREB的磷酸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 缺氧大鼠胚脑皮质神经元细胞 蛋白 免疫印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96-5p通过下调肌动蛋白结合蛋白1促进卵巢癌干细胞顺铂耐药性
14
作者 王咏 胡蓉蓉 李芳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29-636,共8页
目的 探索微小核糖核酸(miRNA)miR-96-5p通过调控肌动蛋白结合蛋白1(profilin 1,PFN1)对卵巢癌干细胞(SiHa细胞)顺铂耐药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RT-qPCR检测miR-96-5p表达水平;将SiHa细胞置于不同浓度顺铂的培养基中,构建顺铂耐药细胞SiH... 目的 探索微小核糖核酸(miRNA)miR-96-5p通过调控肌动蛋白结合蛋白1(profilin 1,PFN1)对卵巢癌干细胞(SiHa细胞)顺铂耐药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RT-qPCR检测miR-96-5p表达水平;将SiHa细胞置于不同浓度顺铂的培养基中,构建顺铂耐药细胞SiHa/DDP;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蛋白的表达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miR-96-5p与PFN1的靶向关系;MTT、Transwell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侵袭和凋亡;成球实验检测细胞的成球能力。结果 miR-96-5p在SiHa细胞中高表达,且在SiHa/DDP细胞中的表达最高;敲降miR-96-5p可抑制SiHa/DDP细胞增殖、侵袭和干细胞成球能力并促进细胞凋亡;PFN1是miR-96-5p的潜在靶基因,过表达miR-96-5p通过下调PFN1促进SiHa/DDP细胞增殖、侵袭和干细胞成球,抑制细胞凋亡。结论 miR-96-5p通过靶向调控PFN1,促进SiHa/DDP细胞增殖、侵袭及其干细胞成球并抑制凋亡,从而增强SiHa/DDP细胞对顺铂的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细胞 miR-96-5p 肌动蛋白结合蛋白1 增殖 侵袭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连接蛋白细胞结合区功能多肽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中的表达与纯化
15
作者 陈小芳 陈元仲 +1 位作者 邹起练 陈显凌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08年第4期515-517,共3页
目的:利用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纤维连接蛋白(FN)细胞结合区功能多肽(CBD),并对其进行纯化和鉴定。方法:经PCR获得人血浆FN-CBD基因,酶切后定向克隆到T载体上,经测序正确后插入pFastBacHTB载体,转化大肠杆菌DH10Bac感受态细胞... 目的:利用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纤维连接蛋白(FN)细胞结合区功能多肽(CBD),并对其进行纯化和鉴定。方法:经PCR获得人血浆FN-CBD基因,酶切后定向克隆到T载体上,经测序正确后插入pFastBacHTB载体,转化大肠杆菌DH10Bac感受态细胞;用抗生素平板筛选重组杆粒,脂质体介导重组杆粒转染sf9昆虫细胞并进行蛋白表达;经Ni-NTA层析柱对重组多肽进行纯化,对纯化的多肽行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结果:得到融合6个组氨酸残基的FN-CBD,SDS-PAGE显示其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6000,Western-blot表明该多肽能与FN的多克隆抗体结合。结论:利用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能成功表达出人血浆FN-CBD,且表达产物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为后续结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连接蛋白 细胞结合功能多肽 杆状病毒表达系统 蛋白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含绿脓杆菌外毒素A受体结合区蛋白的表达、纯化、复性及细胞生物学活性研究
16
作者 刘晓明 马丛林 +2 位作者 郭学军 朱平 石瑾琪 《生物技术通讯》 CAS 1997年第Z1期107-108,共2页
绿脓杆菌是烧伤及外科手术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而绿脓杆菌外毒素A(PEA)是该菌的最主要的毒力因子之一,极微量的PEA便可引起肝、肾等组织细胞死亡,进而导致肝、肾等多器官功能衰竭,这是临床上绿脓杆菌感染后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同时,... 绿脓杆菌是烧伤及外科手术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而绿脓杆菌外毒素A(PEA)是该菌的最主要的毒力因子之一,极微量的PEA便可引起肝、肾等组织细胞死亡,进而导致肝、肾等多器官功能衰竭,这是临床上绿脓杆菌感染后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同时,PEA还严重影响创口的愈合。目前临床上对于绿脓杆菌感染的控制以及对PEA毒血症的防治尚无有效的方法与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结合蛋白 绿脓杆菌感染 外毒素A 生物学活性 包含体 外科手术 复性 大学研究 细胞死亡 毒力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SBPL2介导RhoA/ROCK2信号通路调控听觉细胞肌动蛋白细胞骨架
17
作者 张城 杨倩 +1 位作者 姚俊 曹新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48-654,共7页
目的:探索氧化固醇结合蛋白样蛋白2(oxysterol binding protein-like 2,OSBPL2)对听觉细胞肌动蛋白骨架形态和功能的影响及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采用OSBPL2基因敲除(Osbpl2-KO)HEI-OC1细胞探讨OSBPL2缺陷对听觉细胞肌动蛋白细胞骨架形... 目的:探索氧化固醇结合蛋白样蛋白2(oxysterol binding protein-like 2,OSBPL2)对听觉细胞肌动蛋白骨架形态和功能的影响及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采用OSBPL2基因敲除(Osbpl2-KO)HEI-OC1细胞探讨OSBPL2缺陷对听觉细胞肌动蛋白细胞骨架形态和功能的影响;扫描电镜观察Osbpl2-KO小鼠毛细胞静纤毛形态;Western blot实验检测HEI-OC1细胞和耳蜗内Rho/ROCK信号通路关键效应因子Rho激酶2(Rho-associated coiled-coil-containing protein kinase 2,ROCK2)、Lim激酶1(LIM domain kinase 1,LIMK1)、肌动蛋白解聚因子/丝切蛋白1(actin depolymerizing factor/cofilin 1,ADF/CFL-1)的表达水平。结果:Osbpl2-KO HEI-OC1细胞微丝骨架中纤维肌动蛋白(F-actin)的分布明显减少,细胞外周微刺突和丝状伪足明显减少,细胞迁移能力明显减弱;扫描电镜下观察发现Osbpl2敲除导致小鼠耳蜗内毛细胞静纤毛变短且排列紊乱;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在HEI-OC1细胞和小鼠耳蜗中OSBPL2-KO均导致RhoA/ROCK2信号通路的抑制。结论:在听觉细胞中OSBPL2介导的RhoA/ROCK2信号通路在维持肌动蛋白细胞骨架形态和功能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固醇结合蛋白蛋白2 肌动蛋白细胞骨架 RhoA/ROCK2信号通路 肌动蛋白解聚因子 丝切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多聚胞嘧啶结合蛋白E2诱骗RNA对32D-BCR/ABL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雅珍 曾建明 +7 位作者 袁颖 魏容 彭智 肖青 刘钉宾 黄世峰 陈新敏 冯文莉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18-522,共5页
目的: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由慢性期向急性期的过渡阶段伴随有多聚胞嘧啶结合蛋白E2[poly(rC)-binding protein E2,hnRNP E2]的异常表达。本研究初步探讨hnRNP E2诱骗RNA(decoy RNA)对32D-BCR/ABL细胞增殖... 目的: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由慢性期向急性期的过渡阶段伴随有多聚胞嘧啶结合蛋白E2[poly(rC)-binding protein E2,hnRNP E2]的异常表达。本研究初步探讨hnRNP E2诱骗RNA(decoy RNA)对32D-BCR/ABL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用电转染方法将hnRNP E2诱骗RNA野生序列和突变序列的表达载体(pGD和pGM)转入32D-BCR/ABL细胞,用G418筛选出稳定表达诱骗RNA的细胞。锥虫蓝染色法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FCM分析细胞周期,RT-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下游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CAAT/enhancer-bindingproteinα,C/EBPα)和c-Myc的表达。结果:筛选出稳定表达野生型和突变型诱骗RNA的32DP210-pGD细胞和32DP210-pGM细胞。野生型32DP210-pGD细胞与未转染32D-BCR/ABL细胞相比,其细胞增殖抑制率为(69.48±5.21)%,克隆形成能力明显减弱,细胞周期由G0/G1期向S期进展受阻;C/EBPαmRNA水平无改变,但在蛋白水平上42 ku-C/EBPα的表达增加(43.83±4.91)%;c-Myc mRNA水平下降(35.67±6.64)%,蛋白水平降低(30.91±3.84)%。突变型32DP210-pGM细胞与未转染32D-BCR/ABL的细胞相比,其上述各指标无明显差异。结论:hnRNP E2诱骗RNA能够抑制32D-BCR/ABL细胞的增殖,其机制可能是诱骗RNA阻断hnRNP E2和C/EBPαmRNA的结合,引起42 ku-C/EBPα表达增加,进而引起其下游靶基因c-Myc下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样 慢性 多聚嘧啶结合蛋白 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 细胞增殖 诱骗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动蛋白结合蛋白Girdin的表达及其磷酸化影响血管损伤后新生内膜的形成
19
作者 史俊秀 王瑾瑜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00-200,共1页
血管受损后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的增殖和迁移可导致新生内膜的形成和再狭窄的发生。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Akt(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rotein kinase B,
关键词 肌动蛋白结合蛋白 血管损伤 内膜 新生 磷酸化 磷脂酰肌醇3激酶 血管平滑肌细胞 KINA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球蛋白κJ区重组信号结合蛋白对CD133阳性室管膜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
20
作者 叶鑫 边维 +6 位作者 李梦一 吴安婷 张庭 李军伟 周鹏 崔怀瑞 孙臣友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4-154,共11页
目的 探讨免疫球蛋白κJ区的重组信号结合蛋白(RBP-Jκ)对CD133阳性室管膜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分离孕12 d的美国癌症研究所(ICR)胚胎小鼠(3只)侧脑室室管膜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并使用RBP-Jκ-siRNA干扰RBP-Jκ,以及选... 目的 探讨免疫球蛋白κJ区的重组信号结合蛋白(RBP-Jκ)对CD133阳性室管膜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分离孕12 d的美国癌症研究所(ICR)胚胎小鼠(3只)侧脑室室管膜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并使用RBP-Jκ-siRNA干扰RBP-Jκ,以及选用2~3月龄体重为20~25 g的CD133-CreER^(TM)::ROSA26-LacZ::RBP-Jκ^(flox/flox)小鼠(3只),通过腹腔注射他莫昔芬(TAM)敲除RBP-Jκ,通过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检测CD133阳性室管膜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变化的情况,最后通过Real-time PCR、Western blotting检测RBP-Jκ及其上下游相关分子表达情况。结果 干扰或敲除RBP-Jκ后,无论是细胞还是动物水平CD133或β-半乳糖苷酶(β-GAL)/双肾上腺皮质激素(DCX)/β-微管蛋白Ⅲ(β-tubulinⅢ)、CD133或β-GAL/微管相关蛋白2(MAP-2)或神经元核抗原(NeuN)、CD133或β-GAL/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双阳性细胞数目均明显增加。同时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在干扰或敲除RBP-Jκ后RBP-Jκ-和Splity多毛增强子1(Hes1)mRNA及蛋白表达量均显著下降,而Notch1 mRNA及蛋白的表达量反而显著增加。结论 干扰或敲除RBP-Jκ,通过Notch1表达上调、Hes1表达下调,最终引起CD133阳性室管膜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33阳性室管膜细胞 NOTCH信号通路 免疫球蛋白κJ重组信号结合蛋白 免疫荧光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