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细胞色素C释放与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 被引量:2
1
作者 闫丽 康凤英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8期1540-1541,共2页
白内障致盲占致盲眼病的25%~50%。有文献报道,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可能为非先天性白内障形成的共同的细胞学基础。近年来研究表明,线粒体结构和功能障碍是各种刺激因素诱导细胞凋亡的中心事件,而位于线粒体内的细胞色素C的释放又是线粒... 白内障致盲占致盲眼病的25%~50%。有文献报道,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可能为非先天性白内障形成的共同的细胞学基础。近年来研究表明,线粒体结构和功能障碍是各种刺激因素诱导细胞凋亡的中心事件,而位于线粒体内的细胞色素C的释放又是线粒体凋亡途径中的一个早期事件。关于细胞色素C的生化特征及其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研究已取得了较大进展。研究发现在哺乳动物的细胞凋亡过程中,氧化损伤等刺激因素可诱导位于线粒体膜间腔的细胞色素C释放到胞浆中,促使Caspase-9和Apaf-1通过它们各自相应的结构域互相结合,从而激活Caspase-9,紧接着,活性Caspase-9又切割和激活Caspase-3。活化的Caspase-3可引起多聚ADP核糖聚合酶断裂,核小体间DNA水解、细胞皱缩、染色质边集、核碎裂等,导致凋亡的发生。抑制细胞色素C的释放有希望为因细胞过度凋亡所致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途径。就细胞色素C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释放在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色素c释放 白内障 晶状体上皮细胞 细胞凋亡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大鼠脑缺氧缺血后细胞色素C释放与凋亡的关系 被引量:4
2
作者 朱长连 王小阳 +2 位作者 邱林 杨平 程秀永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37-440,共4页
目的 探讨未成熟脑在缺氧缺血 (HI)后细胞色素C释放的时相变化及细胞色素C释放与半胱天冬酶的激活和DNA损伤的关系。方法  7日龄Wistar新生大鼠在缺氧缺血后不同时间点处死取脑 ,部分脑组织进行手工匀浆分离胞浆和线粒体成分进行West... 目的 探讨未成熟脑在缺氧缺血 (HI)后细胞色素C释放的时相变化及细胞色素C释放与半胱天冬酶的激活和DNA损伤的关系。方法  7日龄Wistar新生大鼠在缺氧缺血后不同时间点处死取脑 ,部分脑组织进行手工匀浆分离胞浆和线粒体成分进行Western蛋白印迹检查 ,部分进行组织切片用于细胞色素C免疫组化染色和免疫荧光双染色。结果 Western蛋白印迹显示线粒体中细胞色素C在HI后 1h未见明显变化 ,HI后 14hHI侧较对侧 (H)减少 4 6 % ;而HI侧脑组织胞浆中细胞色素C的含量在HI后 1h已明显增加 ,在HI后 14h增加更明显。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大脑皮层细胞色素C阳性细胞数在HI后 1h为 8 4± 1 8个 /高倍视野 ,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的 1 5± 0 8个 /高倍视野(P <0 0 1) ,并随HI后恢复时间的延长阳性细胞逐渐增加 ,在HI后 14h达到峰值 (2 9 0± 5 2个 /高倍视野 ) ;而TUNEL阳性细胞数在HI后 1h为 14± 3个 /高倍视野 ,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的 1 5± 0 8个 /高倍视野 (P <0 0 1) ,在HI后 2 4h达到峰值 (2 86± 86个 /高倍视野 )。荧光染色发现细胞色素C释放与活性半胱天冬酶 3仅在HI后早期同时染色 ,并且阳性细胞表现为核浓缩 ,随HI后恢复时间的延长 ,细胞色素C的阳性细胞明显少于活性半胱天冬酶 3的阳性细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大鼠 脑缺氧缺血 细胞色素c释放 DNA损伤 神经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烟草赤星病菌代谢产物诱导的烟草BY-2细胞ROS爆发和ATP损耗 被引量:4
3
作者 程丹丹 孙学娟 +3 位作者 高辉远 杨程 张立涛 孟庆伟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610-1617,共8页
【目的】探讨赤星病菌代谢产物(metabolic products of Alternaria alternata,MP)对烟草BY-2细胞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产生和ATP含量的影响以及产生这种影响的原因。【方法】用10%MP处理烟草BY-2细胞,用氧电极检测不同M... 【目的】探讨赤星病菌代谢产物(metabolic products of Alternaria alternata,MP)对烟草BY-2细胞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产生和ATP含量的影响以及产生这种影响的原因。【方法】用10%MP处理烟草BY-2细胞,用氧电极检测不同MP处理时间后,烟草BY-2细胞呼吸速率和呼吸途径的变化,同时分析BY-2细胞内H2O2产生和ATP含量等的变化。【结果】MP处理导致了烟草BY-2细胞H2O2爆发和ATP含量下降,此外,MP处理也导致了烟草BY-2细胞总呼吸速率、细胞色素途径(cytochrome pathway)和交替氧化酶途径(AOX)的下降,并且造成线粒体通透转换孔道(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PTP)开放和细胞色素c释放。【结论】MP对BY-2细胞呼吸速率和细胞色素途径的抑制不可避免地导致胞内ATP含量下降,此外MP诱导的烟草BY-2细胞氧化磷酸化的解偶联作用是MP导致胞内ATP含量下降的另一重要原因。而MP对AOX途径的抑制则是诱导胞内ROS爆发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BY-2细胞 赤星病菌代谢产物 活性氧爆发 ATP含量下降 线粒体PTP开放 细胞色素c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氧与内质网应激介导肝细胞凋亡研究进展 被引量:9
4
作者 刘芸野 谢青 《肝脏》 2006年第4期281-283,共3页
关键词 细胞凋亡 内质网应激 caspase-3 活性氧 死亡受体途径 caspase-8 caspase-9 程序性细胞死亡 线粒体跨膜电位 细胞色素c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ssential role of voltage-dependent anion channel (VDAC) in 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and cytochrome C release induced by arsenic trioxide
5
作者 YANHUAZHENG RONGSHI 《Cell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2年第3期304-304,共1页
Arsenic trioxide (As2O3) has been used clinically for treating cancers by inducing apoptosis of cancer cells.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and its targets for As2Os to induce apoptosis remain elusive. Here, we investigate... Arsenic trioxide (As2O3) has been used clinically for treating cancers by inducing apoptosis of cancer cells.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and its targets for As2Os to induce apoptosis remain elusive. Here, we investigated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underlying mitochondrial apoptosis induced by As2O3. Exposure of isolated mouse liver mitochondria with As2Oa elicited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 (PTP) opening, cytochrome c (cyt c) release (CCR) and collapse of 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 (△(?)m). PTP inhibitors cyclosporin A (CsA), Bongkrekic acid (BA) and Bcl-XL prevented these mitochondrial apoptosis and CCR induced by As2C】3. We, for the first time, provided evidence suggesting that As2O3 induces m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 VDAc 三氧化二砷 诱导 线粒体通透性 细胞色素c释放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甲基锡的神经毒性和耳毒性 被引量:9
6
作者 于进涛 丁大连 +2 位作者 孙虹 殷善开 Richard Salvi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82-587,共6页
有机锡化合物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众多有机锡化合物中三甲基锡(TMT)对人体有较强的神经毒性和耳毒性。TMT神经毒性可选择性破坏大脑边缘结构尤其是海马神经元以及听神经系统的神经元。TMT之所以选择性损害某些敏感神经元... 有机锡化合物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众多有机锡化合物中三甲基锡(TMT)对人体有较强的神经毒性和耳毒性。TMT神经毒性可选择性破坏大脑边缘结构尤其是海马神经元以及听神经系统的神经元。TMT之所以选择性损害某些敏感神经元,其原因是因为这些神经元富含一种被称为Stannin的蛋白质,而Stannin蛋白正是TMT攻击的特异性靶目标。由于这种蛋白同样存在于线粒体,因此富含线粒体的细胞比线粒体贫乏的细胞更容易遭受有机锡化合物的攻击。TMT与Stannin产生不可逆性结合之后进而破坏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最终导致线粒体损害,细胞色素C释放,从而启动细胞凋亡程序。TMT耳毒性主要表现在用药后迅速发生的高频听力损失,其最早期功能改变表现为听神经动作电位的反应阈升高,随后逐渐出现耳蜗微音器电位振幅的降低。因此,TMT对听觉系统的急性损伤部位很可能最早是发生在从内毛细胞到I型螺旋神经节的听神经末梢及其神经纤维,随着用药后时间的延长才会逐渐累及外毛细胞。TMT对周边听觉系统的损害作用包括兴奋性氨基酸毒性,氧化应激,细胞内钙超载,线粒体破坏,神经纤维脱髓鞘病变等多重损害机制,因此TMT模型可能有助于模拟和研究听神经病的多重损害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毒性 三甲基锡 耳毒性 细胞色素c释放 有机锡化合物 线粒体损害 兴奋性氨基酸毒性 海马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离辐射与线粒体DNA的变异 被引量:2
7
作者 庞玲娟 邵建永 梁小曼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214-217,共4页
关键词 线粒体DNA 电离辐射 caspases DNA修复系统 Bcl-2家族 细胞色素c释放 细胞凋亡通路 线粒体膜 DNA损伤 通透性改变 DNA变异 分子结构 双链环状 凋亡调节 调控作用 辐射诱导 死亡信号 组蛋白 点突变 突变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UMA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王海娟 林晨 詹启敏 《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 2004年第6期338-340,333,共4页
PUMA(p53 up-regulated modulator of apoptosis)是近年发现的可被内外源性p53快速诱导、具有强大促凋亡作用的Bcl-2蛋白家族一员。它通过BH3结构域与其他Bcl-2家族蛋白相互作用,诱导细胞色素c释放,引起凋亡。PUMA引起的凋亡有两种(p53... PUMA(p53 up-regulated modulator of apoptosis)是近年发现的可被内外源性p53快速诱导、具有强大促凋亡作用的Bcl-2蛋白家族一员。它通过BH3结构域与其他Bcl-2家族蛋白相互作用,诱导细胞色素c释放,引起凋亡。PUMA引起的凋亡有两种(p53依赖的和p53不依赖的)调控通路,已有研究表明PUMA敲除可显著抑制细胞凋亡。对于该基因的调控机制、作用机制及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等方面的问题,正待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凋亡作用 快速诱导 细胞色素c释放 研究进展 BcL-2蛋白 BcL-2家族 肿瘤治疗 结构域 敲除 调控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