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皮-平滑肌联合培养:细胞间相互作用对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刘青 邓漪平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2年第4期18-22,共5页
作者建立一个新的摹拟动脉壁结构的内皮和平滑肌细胞体外联合培养模型,并以此检测内皮、平滑肌细胞在合成和分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中的相互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细胞组分的条件培养液(CM)中,t-PA活性有明显差异。内皮的CM中,t-P... 作者建立一个新的摹拟动脉壁结构的内皮和平滑肌细胞体外联合培养模型,并以此检测内皮、平滑肌细胞在合成和分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中的相互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细胞组分的条件培养液(CM)中,t-PA活性有明显差异。内皮的CM中,t-PA活性最高,而平滑肌的CM中则最低。两种细胞联合培养时,培液的t-PA活性也明显比单纯内皮的降低。提示了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对血管壁溶栓机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肌 细胞培养 T-PA 细胞间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细胞间相互作用:Notch-1信号转导与调控机制 被引量:7
2
作者 李莉 熊妮娅 +3 位作者 张婧 杨红 吴春惠 刘贻尧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84-290,共7页
Notch-1信号通路在细胞分化、发育以及增殖、凋亡方面起重要作用,并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与肿瘤的侵袭、运动和转移过程密切相关。活化的Notch-1信号通路能够直接或间接调控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促进肿瘤细胞发生上皮细胞间充质转换,并维持... Notch-1信号通路在细胞分化、发育以及增殖、凋亡方面起重要作用,并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与肿瘤的侵袭、运动和转移过程密切相关。活化的Notch-1信号通路能够直接或间接调控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促进肿瘤细胞发生上皮细胞间充质转换,并维持其间充质特性,增强肿瘤细胞的黏附能力。同时,Notch信号通路与PI3K/Akt、NF-κB等途径交互作用,将信号级联放大,从而加强调控肿瘤细胞的恶性行为。多种实体瘤中存在异常活化的Notch-1信号通路。从Notch的结构和功能、Notch-1信号通路与肿瘤发生和转移的关系、Notch-1调控肿瘤转移的分子机制与调控网络和以Notch为靶点的肿瘤治疗5个方面进行综述。阐明Notch-1信号通路在肿瘤转移过程中的作用与调控机制以及目前针对Notch-1信号通路的治疗策略,能够为肿瘤的病理机制和临床治疗研究提供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tch-1信号通路 细胞相互作用 肿瘤细胞 细胞黏附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于细胞间相互作用的微流控芯片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黄明宇 冒卫星 张华丽 《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46-452,共7页
单个细胞与相邻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决定了细胞功能的实现及细胞的形态.理解细胞间相互作用机理对于细胞生物学,特别是免疫学、组织工程学、癌症治疗、干细胞再生药物领域十分重要.微流控技术可实现单细胞数量级的操纵,已成为近年来最具应... 单个细胞与相邻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决定了细胞功能的实现及细胞的形态.理解细胞间相互作用机理对于细胞生物学,特别是免疫学、组织工程学、癌症治疗、干细胞再生药物领域十分重要.微流控技术可实现单细胞数量级的操纵,已成为近年来最具应用前景的单细胞分析技术之一.着重论述了微流控技术在单细胞间的配对、融合、迁移,以及细胞间免疫应答方面的应用进展,并以器官芯片为例展望了微流控芯片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相互作用 微流控技术 配对与融合 迁移 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嗪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间黏附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钟瑜 张焱 杨国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3年第5期257-257,293,共2页
目的 :探讨川芎嗪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局灶区白细胞与内皮细胞黏附性变化的影响。方法 :通过免疫荧光标记技术和显微超高速录像系统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及应用川芎嗪后局灶区白细胞黏附性的变化。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局灶区微动脉白细... 目的 :探讨川芎嗪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局灶区白细胞与内皮细胞黏附性变化的影响。方法 :通过免疫荧光标记技术和显微超高速录像系统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及应用川芎嗪后局灶区白细胞黏附性的变化。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局灶区微动脉白细胞附壁指数升高 ,白细胞与内皮细胞间断裂应力降低 ,黏附力显著增强 ;应用川芎嗪后附壁指数及黏附力显著下降 ,断裂应力增高。结论 :川芎嗪可显著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内皮细胞与白细胞的黏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细胞黏附作用 细胞 内皮细胞 实验研究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间的相互作用与肿瘤的浸润转移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姜凯 黄志强 《肿瘤防治杂志》 2003年第5期549-552,共4页
肿瘤细胞的浸润转移过程是十分复杂的 ,这一过程包括了一系列的肿瘤细胞与肿瘤细胞、肿瘤细胞与宿主细胞、肿瘤细胞与细胞外基质 (extracellularmatrix ,ECM)间的相互作用 (interaction) ,在多种细胞因子的参与调节下 ,使某些肿瘤细胞... 肿瘤细胞的浸润转移过程是十分复杂的 ,这一过程包括了一系列的肿瘤细胞与肿瘤细胞、肿瘤细胞与宿主细胞、肿瘤细胞与细胞外基质 (extracellularmatrix ,ECM)间的相互作用 (interaction) ,在多种细胞因子的参与调节下 ,使某些肿瘤细胞能够发生成功的转移或 和迅速的生长。就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细胞间的相互作用 ,对肿瘤的浸润转移与术后早期复发的影响研究进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转移 肿瘤浸润 病理学 细胞相互作用 肿瘤细胞 宿主细胞 细胞外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极通天液在急性脑缺血中抗细胞间粘附作用的实验研究
6
作者 黄文 陈曼娥 +1 位作者 周华东 高长越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2年第2期84-86,共3页
目的 :探讨太极通天液在急性脑缺血后的抗细胞间粘附作用。方法 :成年雄性 Wistar大鼠 32只 ,随机分为 4组 ,即正常对照组 ,伪手术组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组 (脑缺血组 )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组加太极通天液组 (脑缺血组加太极通天液 ) ... 目的 :探讨太极通天液在急性脑缺血后的抗细胞间粘附作用。方法 :成年雄性 Wistar大鼠 32只 ,随机分为 4组 ,即正常对照组 ,伪手术组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组 (脑缺血组 )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组加太极通天液组 (脑缺血组加太极通天液 ) ,每组为 8只大鼠。分离培养大鼠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Cerebral capillary vessel endothelial cell,CCEC)和多形核白细胞 (Polymorphism nuclearleucocyte,PMN) ,利用微管吸吮技术 ,观察各组 CCEC和 PMN间粘附力特性的变化。结果 :脑缺血 -再灌注后各时间点 CCEC和 PMN的粘附力和粘附应力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伪手术组 (P<0 .0 1) ;加太极通天液后 ,CCEC和 PMN的粘附力和粘附应力均明显下降 (P<0 .0 5或 P<0 .0 1)。结论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后 ,太极通天液可抑制 CCEC和 PMN的粘附 ,减轻脑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研究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内皮细胞 多形核白细胞 太极通天液 细胞粘附作用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间相互作用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7
作者 韩冰 韩凌 《实用糖尿病杂志》 2005年第1期48-50,共3页
关键词 细胞相互作用 糖尿病 视网膜病变 并发症 蛋白激酶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形成中腺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圆月 汪宏波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2014年第4期319-320,322,共3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具体发病机制未明确,单纯培养的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或腺上皮细胞无法在裸鼠体内形成异位病灶,两者共培养可形成新病灶。在EMs病灶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腺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相互作用,缺一不可。本文将从子宫内膜腺...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具体发病机制未明确,单纯培养的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或腺上皮细胞无法在裸鼠体内形成异位病灶,两者共培养可形成新病灶。在EMs病灶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腺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相互作用,缺一不可。本文将从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两者相互作用抑制细胞凋亡、促进黏附种植和新生血管形成、改变激素微环境等方面做一综述,以阐述两者在EMs疾病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腺上皮细胞 细胞 细胞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附睾内细胞间的相互作用:结构完整与精子成熟的重要决定因素 被引量:8
9
作者 DanielG.CYR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6期351-357,共7页
附睾细胞间相互作用是由粘着连接介导的 ,这种粘着连接在形成血 附睾屏障的细胞粘着和紧密连接中必不可少。这些细胞连接的调控对附睾中精子的成熟起决定性作用。相邻主细胞的紧密连接形成了精子成熟所必需的附睾腔微环境。深入理解细... 附睾细胞间相互作用是由粘着连接介导的 ,这种粘着连接在形成血 附睾屏障的细胞粘着和紧密连接中必不可少。这些细胞连接的调控对附睾中精子的成熟起决定性作用。相邻主细胞的紧密连接形成了精子成熟所必需的附睾腔微环境。深入理解细胞间相互作用的调控机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附睾在精子成熟过程中的作用。这些细胞间相互作用的应用 ,将最终调节附睾功能以及精子成熟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睾 细胞相互作用 粘着连接 紧密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细胞和肿瘤细胞间的相互作用与肿瘤的浸润转移 被引量:1
10
作者 任宗娜(综述) 冯玉梅(审校)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15年第5期459-460,F0003,共3页
肿瘤的浸润和转移是恶性肿瘤最主要的生物学特征,也是引起癌症患者死亡的首要因素。尽管目前对肿瘤的化疗、放疗、生物治疗及非手术综合治疗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仍未能阻止肿瘤的浸润和转移的过程。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是肿瘤细胞、宿主... 肿瘤的浸润和转移是恶性肿瘤最主要的生物学特征,也是引起癌症患者死亡的首要因素。尽管目前对肿瘤的化疗、放疗、生物治疗及非手术综合治疗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仍未能阻止肿瘤的浸润和转移的过程。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是肿瘤细胞、宿主和肿瘤微环境之间一系列复杂、多步骤、多因素相互作用的连续过程。这一过程涉及肿瘤细胞自身转移能力的获得,细胞间黏附能力的降低,癌细胞对细胞外基质(ECM)和基底膜(BM)的降解与破坏,细胞骨架重构引起细胞运动与迁移,细胞因子诱导的癌细胞器官特异性靶向归巢,肿瘤血管和淋巴管生成,癌细胞逃逸凋亡和免疫杀伤等诸多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转移 基质细胞 肿瘤微环境 细胞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转录组技术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及前景
11
作者 梅曼 王晨璨 +3 位作者 蔺宏霞 张玉倩 丁文静 赵媛媛 《植物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4,共12页
空间转录组(spatial transcriptomics,ST)是一种用于从空间层面上解析RNA-seq数据的技术,利用该技术解析单个组织切片中的所有mRNA。空间条形码逆转录oligo(dT)引物在显微镜载玻片表面的有序附着,使得在mRNA样品处理和后续测序过程中编... 空间转录组(spatial transcriptomics,ST)是一种用于从空间层面上解析RNA-seq数据的技术,利用该技术解析单个组织切片中的所有mRNA。空间条形码逆转录oligo(dT)引物在显微镜载玻片表面的有序附着,使得在mRNA样品处理和后续测序过程中编码和获取位置信息成为可能。与传统的转录组技术相比,空间转录组技术能获得细胞在组织原位环境下真实的基因表达特征,以及与微环境的关系,为基因表达提供高精度、高分辨率原位的空间信息。近年来,空间转录组技术取得了重要进展,检测的细胞通量、转录本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空间定位信息更加准确全面,并已在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水稻(Oryza sativa)、杨树(Populus)等植物中展开研究。该文阐述了空间转录组技术在植物动态发育轨迹、不同组织和细胞类型差异分析、解码植物与微生物群相互作用等研究中的成功应用,讨论了空间转录组测序在植物组织原位测序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揭示了其在植物研究中的巨大潜力,为相关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组技术 分布模式 发育谱系 细胞类型鉴定 细胞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NA纳米结构的细胞间相互作用的调控
12
作者 胡灵 殷垚 +1 位作者 柯国梁 张晓兵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284-3294,共11页
细胞通过化学信号、电子交换和直接接触等方式交换彼此之间的物质和信息,以调节生命体的生长发育.因此,细胞间的相互作用研究与调控在细胞功能的机制研究和疾病的诊断及治疗等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DNA纳米结构具有易合成、易修饰、... 细胞通过化学信号、电子交换和直接接触等方式交换彼此之间的物质和信息,以调节生命体的生长发育.因此,细胞间的相互作用研究与调控在细胞功能的机制研究和疾病的诊断及治疗等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DNA纳米结构具有易合成、易修饰、可编程性设计及生物安全性高等优点,有望实现操作简单、精确可调、智能响应的细胞间相互作用调控,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寡核苷酸链杂交、受体-配体结合和核酸适体靶向识别等基于DNA纳米结构的细胞组装策略,总结了pH调控、金属离子调控和DNA链激活等细胞间相互作用的调控手段,并重点介绍了其在细胞间作用力的测量和成像、体外组织模型的构建、细胞间的通讯交流和细胞免疫治疗等领域的应用.最后对该领域进行了总结和展望,希望为相关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氧核糖核酸纳米结构 细胞相互作用 细胞组装 调控手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后少突胶质细胞再生的细胞间相互作用机制
13
作者 陈鑫 张菁 《医学研究杂志》 2019年第2期165-168,共4页
白质损伤是包括脑卒中在内的很多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临床表现。脑白质由成熟少突胶质细胞形成的髓鞘包绕轴突构成,且作为连接各灰质部位的发挥信号传递作用。在脑卒中的急性阶段,少突胶质细胞死亡、脱髓鞘导致了白质功能失调。而在... 白质损伤是包括脑卒中在内的很多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临床表现。脑白质由成熟少突胶质细胞形成的髓鞘包绕轴突构成,且作为连接各灰质部位的发挥信号传递作用。在脑卒中的急性阶段,少突胶质细胞死亡、脱髓鞘导致了白质功能失调。而在慢性阶段,白质环境对于神经元修复、血管重塑以及髓鞘再生都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oligodendrocyte precursor cells,OPCs)能增殖分化为成熟少突胶质细胞完成髓鞘再生,重新包绕轴突进行修复。在这过程中,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其他种类的细胞在缺血情况下对OPCs的支持作用。本文聚焦白质损伤或者生理情况下,对OPCs如何获得其周围其他细胞支持,完成少突胶质细胞再生以及髓鞘再生的过程进行综述,为白质损伤后修复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白质损伤 髓鞘再生 细胞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高糖高脂环境下肾小球内皮细胞与系膜细胞间相互作用对细胞外基质产生的影响
14
作者 赵晋晋 雷闽湘 《求医问药(下半月刊)》 2011年第6期24-25,共2页
目的:探讨高糖高脂条件下肾小球内皮细胞与系膜细胞间相互作用对细胞外基质(ECM)产生的影响。方法:建立内皮细胞与系膜细胞共培养模型,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甘露醇组、高糖组、高脂组、高糖高脂组及阻断剂干预组,分别培养12,24,48h后,EL... 目的:探讨高糖高脂条件下肾小球内皮细胞与系膜细胞间相互作用对细胞外基质(ECM)产生的影响。方法:建立内皮细胞与系膜细胞共培养模型,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甘露醇组、高糖组、高脂组、高糖高脂组及阻断剂干预组,分别培养12,24,48h后,ELISA法测定细胞上清液Ⅳ型胶原(ColⅣ)、纤维连接蛋白(Fn)含量。结果:(1)高糖高脂培养条件下,共培养组细胞上清液ColⅣ、Fn的含量较单培养组明显增高(P<0.05);(2)氯沙坦可抑制高糖高脂引起的Fn和ColⅣ升高(P<0.05);结论:(1)高糖高脂环境下,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间存在相互作用,这种作用能促进ECM-ColⅣ、Fn的产生;(2)氯沙坦能通过抑制ECM的产生影响细胞间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糖 溶血卵磷脂 细胞相互作用 细胞外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DCs表达的多聚唾液酸化的NRP-2调节DCs与T细胞间的相互作用
15
作者 吕楠 马文聪 徐红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18-618,共1页
关键词 细胞相互作用 唾液酸化 DCS 神经细胞黏附分子 调节 NK细胞 多聚唾液酸 cel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血小板与循环血中单核细胞间粘附作用的意义
16
作者 梁立权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02年第11期657-658,共2页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血小板 循环血 单核细胞粘附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肝脏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孙文静 刘凯军 +1 位作者 文良志 陈东风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394-396,共3页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是成体干细胞主要类型之一,能产生所有的间质谱系细胞,可修复受损的组织,具有干细胞的特性.近年来,随着BMSCs在治疗慢性肝病中的临床研究以及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对肝- 骨轴双向...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是成体干细胞主要类型之一,能产生所有的间质谱系细胞,可修复受损的组织,具有干细胞的特性.近年来,随着BMSCs在治疗慢性肝病中的临床研究以及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对肝- 骨轴双向调节模式、骨髓细胞及BMSCs对肝脏的影响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充质干细胞 肝脏 细胞再生 细胞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癌相关成纤维细胞与肿瘤细胞相互作用对肿瘤发生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武剑 邓红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8年第2期212-217,共6页
间质细胞与细胞外基质成分构成的肿瘤微环境对肿瘤细胞的生长、浸润和转移具有重要作用。特征性间质改变通常伴随甚至先于上皮细胞的恶变。这一过程中的关键成分——活化的成纤维细胞,又称为肌成纤维细胞或者癌相关成纤维细胞,是肿瘤间... 间质细胞与细胞外基质成分构成的肿瘤微环境对肿瘤细胞的生长、浸润和转移具有重要作用。特征性间质改变通常伴随甚至先于上皮细胞的恶变。这一过程中的关键成分——活化的成纤维细胞,又称为肌成纤维细胞或者癌相关成纤维细胞,是肿瘤间质中数量最丰富的细胞类型,它们通过细胞与细胞间相互接触,在各种可溶性因子的媒介作用下,促进上皮细胞恶性转化。文中主要介绍癌相关成纤维细胞及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 肿瘤 癌相关成纤维细胞 肌成纤维细胞 细胞相互作用 生长因子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高糖高脂环境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与人肾小球系膜细胞相互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素娴 雷闽湘 +1 位作者 赵晋晋 蒋铁建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076-1080,共5页
目的探讨高糖高脂环境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与人肾小球系膜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及阿托伐他汀对内皮细胞与系膜细胞相互作用的影响。方法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与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共培养和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单独培养,分为对照组、甘露醇组、高糖高... 目的探讨高糖高脂环境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与人肾小球系膜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及阿托伐他汀对内皮细胞与系膜细胞相互作用的影响。方法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与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共培养和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单独培养,分为对照组、甘露醇组、高糖高脂组、BN52021组、阿托伐他汀组。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纤维连接蛋白(Fn)、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含量,实时荧光定量检测系膜细胞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PAF-R)mRNA表达。结果(1)高糖高脂条件下,共培养和单培养Fn、PAF升高(P<0.05);高糖高脂条件下,共培养Fn、PAF较单培养升高(P<0.05),BN52021和阿托伐他汀可抑制高糖高脂引起的Fn升高(P<0.05),阿托伐他汀可抑制高糖高脂引起的PAF升高(P<0.05);(2)高糖高脂可上调系膜细胞PAF-RmRNA表达(P<0.05),阿托伐他汀可显著抑制PAF-RmRNA表达上调(P<0.05)。结论(1)高糖高脂环境下,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存在异常的相互作用。(2)阿托伐他汀可影响高糖高脂环境下内皮细胞与系膜细胞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糖高脂 细胞相互作用 纤维连接蛋白 血小板活化因子 阿托伐他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钙对人腹膜间皮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岩 李军 +3 位作者 彭佑铭 刘虹 刘映红 叶琨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6年第2期198-201,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钙对体外培养的人腹膜间皮细胞(human peritoneal mesothelial cells,HPMCs)及细胞外基质的影响。【方法】采用人腹膜间皮细胞株体外培养,用乳酸脱氢酶(LDH)和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评估细胞的活力和增殖能力;...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钙对体外培养的人腹膜间皮细胞(human peritoneal mesothelial cells,HPMCs)及细胞外基质的影响。【方法】采用人腹膜间皮细胞株体外培养,用乳酸脱氢酶(LDH)和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评估细胞的活力和增殖能力;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来检测纤维连接蛋白(FN)的表达。【结果】不同浓度钙均可促进HPMCs增殖(P<0.01),而以1.25 mmol/L及1.0 mmol/L钙作用最明显,且呈时间依赖关系。不同浓度钙组与对照组相比均可明显升高LDH水平,其中以1.25 mmol/L钙的LDH水平最低(P<0.01),且呈时间依赖关系。2.0 mmol/L和1.75 mmol/L钙可明显上调FN的表达(P<0.01)。【结论】高钙可明显损伤HPMCs及促进FN合成,其在腹膜纤维化的发生中可能起了一定作用;而浓度为1.25 mmol/L钙可保护腹膜,并在一定程度上有预防腹膜纤维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细胞 细胞/药物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