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CU细菌流行病学调查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6
1
作者 杨海燕 方静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286-288,共3页
目的 通过调查加强监护病房 (ICU)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状况 ,寻找有效的护理措施 ,旨在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 从护理角度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ICU不同部位细菌感染情况及感染原因。结果 ICU医院感染逐年增加 ,革兰氏... 目的 通过调查加强监护病房 (ICU)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状况 ,寻找有效的护理措施 ,旨在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 从护理角度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ICU不同部位细菌感染情况及感染原因。结果 ICU医院感染逐年增加 ,革兰氏阴性菌感染占多数 ,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克雷伯杆菌、肠杆菌等。近年来 ,革兰氏阳性菌感染增多 ,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占首位 ,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比例明显增高。结论 ICU感染率呈上升趋势 ,革兰氏阳性菌感染比例在增加 ,加强护理干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 细菌流行病学 调查 护理 监护病房 医院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4-2007年某医院细菌流行病学及药敏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杨玉彬 廉芬 +3 位作者 王小飞 赵志钢 王朝鹏 侯鹏国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12期1092-1095,共4页
目的了解四年间大同市三医院细菌分布以及对抗菌药物敏感性。方法对2004-01~2007-12大同市三医院各临床科室感染部位标本进行培养,对培养阳性细菌分离鉴定,并应用纸片扩散法检查药敏性。结果研究期间共分离细菌1190株,其中G-杆菌861株,... 目的了解四年间大同市三医院细菌分布以及对抗菌药物敏感性。方法对2004-01~2007-12大同市三医院各临床科室感染部位标本进行培养,对培养阳性细菌分离鉴定,并应用纸片扩散法检查药敏性。结果研究期间共分离细菌1190株,其中G-杆菌861株,占72.35%;G+球菌329株,占27.65%。G-杆菌中大肠埃希氏菌最多,187株占21.72%,之后依次为克雷伯菌属163株,占18.93%,肠杆菌属157株,占18.23%等;G+球菌中以β溶血性链球菌最多,共119株占36.17%,之后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59株,占17.93%,肺炎链球菌40株,占12.15%等。药敏试验以亚胺培南对G-杆菌最为敏感,为77.7%-100%,而万古霉素对G+球菌敏感性居首位在98%-100%。结论监测医院感染细菌流行病学和药物敏感性对临床经验性选用抗生素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细菌流行病学 药物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感染的细菌流行病学变化与感染遗传易感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彭志海 钟林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01-803,共3页
目前肝移植已成为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最有效手段,随着移植外科技术的成熟,新一代免疫抑制剂和器官保存液的应用,免疫排异对受体生存的威胁越来越小。相反,由于受者术前状况差、移植手术复杂、有创检查治疗多以及术后免疫抑制剂的使用... 目前肝移植已成为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最有效手段,随着移植外科技术的成熟,新一代免疫抑制剂和器官保存液的应用,免疫排异对受体生存的威胁越来越小。相反,由于受者术前状况差、移植手术复杂、有创检查治疗多以及术后免疫抑制剂的使用等因素,肝移植患者术后极易发生感染,感染已成为受体死亡的第一原因[1]。近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的滥用及社会自然环境的一些原因,细菌的流行病学较十年前发生了很大变化,机会菌和耐药菌明显增多,并出现了一些少见细菌感染和机会感染的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流行病学 肝移植患者 术后感染 遗传易感性 免疫抑制剂 终末期肝病 器官保存液 广谱抗生素
原文传递
RCR Ribotying在细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应用
4
作者 高大威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1年第5期549-550,共2页
关键词 细菌分子流行病 RCR Ribotying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宝山区门诊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 被引量:5
5
作者 程克文 周世彦 +4 位作者 马佳韵 李明珠 梁丽 张有志 朱颖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9年第8期1385-1387,共3页
【目的】探讨上海宝山区门诊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该地区CAP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上海宝山区25家医院门诊就诊的成人CAP8911例,根据不同年龄组CAP季节分布情况、不同年龄CAP... 【目的】探讨上海宝山区门诊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该地区CAP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上海宝山区25家医院门诊就诊的成人CAP8911例,根据不同年龄组CAP季节分布情况、不同年龄CAP发生部位情况、不同季节CAP性别分布情况、不同部位CAP性别分布情况及不同年龄组病原学分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老年患者为CAP高发人群,春季为CAP高发季节,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不同季节CAP或不同部位CAP在不同性别的人群中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组病原学分布存在较大差异。【结论】加强门诊成人CAP流行病学研究,制定CAP防治策略是一项重要工作。治疗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年龄、症状、辅助检查结果及基础疾病等多方面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细菌性/流行病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伤病区细菌学调查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1
6
作者 肖越英 黎明 刘颖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中旬版)》 2007年第2期26-27,共2页
感染是严重烧伤患者死亡的3大主要原因之一,烧伤病区细菌流行病学变化与病区的消毒隔离和无菌操作等护理措施的有效实施与否有着密切的关系,直接影响严重烧伤患者的抢救治疗。鉴于既往不同阶段优势菌的变更交替,本研究收集了2003年1... 感染是严重烧伤患者死亡的3大主要原因之一,烧伤病区细菌流行病学变化与病区的消毒隔离和无菌操作等护理措施的有效实施与否有着密切的关系,直接影响严重烧伤患者的抢救治疗。鉴于既往不同阶段优势菌的变更交替,本研究收集了2003年1月-2005年12月我院烧伤病区患者送检标本中的病原菌,对其菌种分布特点及耐药性进行了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病区 细菌调查 护理对策 严重烧伤患者 细菌流行病学 菌种分布特点 护理措施 无菌操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严重烧伤患者感染细菌调查 被引量:2
7
作者 田社民 李允 +1 位作者 魏莹 闫玉玲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4年第9期1548-1549,共2页
关键词 烧伤/微生物 细菌感染/流行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U病房的细菌耐药监测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志超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0年第2期158-158,共1页
院内感染细菌耐药性日趋严重,成为近年来备受关注的问题。为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病房的细菌流行病学及其耐药的特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索以提高危重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我们对该病房分离菌株和耐药性进行监测及统计,现将结果报告... 院内感染细菌耐药性日趋严重,成为近年来备受关注的问题。为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病房的细菌流行病学及其耐药的特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索以提高危重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我们对该病房分离菌株和耐药性进行监测及统计,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耐药监测 ICU病房 细菌耐药性 细菌流行病学 重症监护病房 救治成功率 院内感染 危重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璧山地区细菌性阴道病感染调查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彭代雄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478-478,共1页
关键词 阴道病 细菌性/流行病 重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性阴道病的相关调查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蕴慧 原继红 吴花荣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2期2920-2921,共2页
关键词 阴道病 细菌性/流行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年徐州市铜山区细菌性痢疾流行病学分析
11
作者 孙政 《中国校医》 2017年第7期506-507,共2页
目的掌握2016年徐州市铜山区细菌性痢疾的流行病学特点,为今后菌痢的防治提出参考意见。方法运用流行病学方法对2016年徐州市铜山区细菌性痢疾的监测数据分析。结果 2016年铜山区共报告菌痢病例128例,发病率为9.78/10万,6—10月的发病... 目的掌握2016年徐州市铜山区细菌性痢疾的流行病学特点,为今后菌痢的防治提出参考意见。方法运用流行病学方法对2016年徐州市铜山区细菌性痢疾的监测数据分析。结果 2016年铜山区共报告菌痢病例128例,发病率为9.78/10万,6—10月的发病数较多,流动人群较多的区域其发病率也较高,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性别比2.35∶1,发病人群以散居儿童和农民为主。结论菌痢在铜山区的发病率处于较低的水平,但由于致病因素普遍存在和志贺菌属的流行特征,仍然要高度重视该病的防控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痢疾 细菌性/流行病 细菌性/预防和控制
原文传递
2005—2010年睢宁县细菌性痢疾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12
作者 张申亮 《中国校医》 2012年第5期372-372,374,共2页
目的分析睢宁县2005-2010年细菌性痢疾流行特征,为制订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睢宁县2005—2010年疫情报告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睢宁县菌痢年平均发病率为12.28/10万;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6—8月份发生病例最多,占发病总数的... 目的分析睢宁县2005-2010年细菌性痢疾流行特征,为制订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睢宁县2005—2010年疫情报告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睢宁县菌痢年平均发病率为12.28/10万;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6—8月份发生病例最多,占发病总数的57.59%;男女性别比为1.75:1;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及农民为主。结论采取综合性防控措施,能够有效降低菌痢的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痢疾 细菌性/流行病 痢疾 细菌性/预防和控制
原文传递
“外地来穗”W135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4
13
作者 崔敏 蔡衍珊 +5 位作者 许建雄 王大虎 张欣强 谭慧峰 吴德平 王鸣 《医学动物防制》 2012年第2期171-172,175,共3页
目的对1起"外地来穗"W135群流脑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为制订和调整流脑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现场采用病例收集、现况调查、实验室检测,病例诊断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诊断标准(WS295-2008... 目的对1起"外地来穗"W135群流脑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为制订和调整流脑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现场采用病例收集、现况调查、实验室检测,病例诊断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诊断标准(WS295-2008)》执行。结果患者以急性发病、反复发热伴全身瘀斑、瘀点入院,脑脊液样品经PCR扩增检测CrgA基因阳性,siaD(W135)阳性。密切接触者咽拭标本中1例检出并被鉴定为W135群脑膜炎奈瑟氏菌,该菌株对头孢曲松、阿齐霉素、环丙沙星等12种抗菌药物均敏感。结论该病例是广东省第2例由W135群脑膜炎奈瑟氏菌引起的普通型流脑病例;对于外地病例,各级医疗机构应严格按照流脑监测方案要求,履行各自职责,分工合作,加强信息沟通。流脑流行的威胁仍然存在,防控工作不能放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脑膜炎奈瑟菌 W135群 流行病细菌
原文传递
老年人院内获得性肺炎的回顾性分析
14
作者 邵润霞 《医师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25-26,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院内获得性肺炎的发病特点及细菌流行病学变化。方法:对我院1998年3月-2000年3月收治的1040例60岁以上患者进行了回顾性调查。结果:合并院内获得性肺炎者183例,其中有154例同时获得细菌学依据,共培养出致病菌196株... 目的:探讨老年人院内获得性肺炎的发病特点及细菌流行病学变化。方法:对我院1998年3月-2000年3月收治的1040例60岁以上患者进行了回顾性调查。结果:合并院内获得性肺炎者183例,其中有154例同时获得细菌学依据,共培养出致病菌196株,仍以革兰阴性杆菌占绝对优势,但真菌的感染,特别是二重感染有明显增加趋势。革兰阴性杆菌中虽然仍以铜绿假单胞菌占首位,但不动杆菌属及产碱杆菌感染也占有重要比例。结论:老年人机体抵抗力差,院内感染发生率较高。同时老年人院内感染的细菌学种类也不断发生变化,细菌的耐药率明显增加,为经验选药增加了难度,为此临床上应合理用药,有针对性选用抗生素,以减少细菌耐药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院内获得性肺炎 临床特点 NP 细菌流行病学 病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降阶梯治疗老年重症下呼吸道感染20例分析
15
作者 赵丽 关继奎 孙启玉 《中国民康医学》 2011年第19期2435-2435,共1页
降阶梯治疗(De-Escalation TherapyTM)是2001年3月21日在布鲁塞尔召开的第21届急诊医学及加强监护国际研讨会上提出的以本地区细菌流行病学及药敏结果为基础,选择广谱或超广谱抗生素作为起始治疗,以阻断感染进展及由此引起的多器官功... 降阶梯治疗(De-Escalation TherapyTM)是2001年3月21日在布鲁塞尔召开的第21届急诊医学及加强监护国际研讨会上提出的以本地区细菌流行病学及药敏结果为基础,选择广谱或超广谱抗生素作为起始治疗,以阻断感染进展及由此引起的多器官功能衰竭[1]。一旦明确了致病菌及其药敏结果,即针对性地降级使用抗生素,防止细菌产生耐药[2]。我科对20例老年重症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了降阶梯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降低了住院费用,为老年重症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下呼吸道感染 降阶梯治疗 老年重症 细菌流行病学 广谱抗生素 多器官功能衰竭 药敏结果 国际研讨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肿瘤医院1997~2003年临床感染病原菌的回顾性调查
16
作者 许青霞 洪锡田 王传兵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4年第9期1547-1548,共2页
关键词 细菌/分离和提纯 细菌感染/流行病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A severe complication of liver cirrhosis 被引量:12
17
作者 Jan Lata Oldich Stiburek Marcela Kopacova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44期5505-5510,共6页
This report presents a survey of current knowledge concerning one of the relatively frequent and severe complications of liver cirrhosis and associated ascites-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 Epidemiology,aetiology... This report presents a survey of current knowledge concerning one of the relatively frequent and severe complications of liver cirrhosis and associated ascites-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 Epidemiology,aetiology,pathogenesis,clinical manifestation,diagnosis and present possibilities of treatment are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ver cirrhosis Portal hypertension ASCITES 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evalence of non-Helicobacter pylori duodenal ulcer in Karachi,Pakistan 被引量:6
18
作者 Javed Yakoob Wasim Jafri +5 位作者 Nadim Jafri Muhammad Islam Shahab Abid Saeed Hamid Hasnain AliShah Hizbullah Shaikh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23期3562-3565,共4页
AIM:To determine the prevalence of non-Helicobacter pylori (H pylori)-related duodenal ulcer in patients with acid-peptic diseases. METHODS: Medical records of patients who attended the Gastroenterology Department at ... AIM:To determine the prevalence of non-Helicobacter pylori (H pylori)-related duodenal ulcer in patients with acid-peptic diseases. METHODS: Medical records of patients who attended the Gastroenterology Department at Aga Khan University Hospital from 1999 to 2001 and had endoscopic diagnosis of duodenal ulcers were reviewed. Duodenal ulcer associated with H pylori was diagnosed on the basis of endoscopy, rapid urease test and histopathology whereas histories of aspirin or other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 related duodenal ulcers. Non-H pylori, non-NSAID duodenal ulcers were those without H pylori infection and history of NSAID intake. Co-morbid conditions associated were noted. RESULTS: Of 2 260 patients, 10% (217/2 260) had duodenal ulcer. Duodenal ulcer related to H pylori infection accounted for 53% (116/217), NSAID-related 10% (22/217), non-H pylori non-NSAID 29% (62/217), and 8% (17/217) had both H pylori infection and histories of NSAID intake. Fifteen percent (18/116)_patients had past histories of peptic ulcer disease in H pylori infection, while 8% (5/62) in non-H pylori non-NSAID ulcer. Co-morbid conditions in H pylori infection were seen in 23% (27/116) and 34% (21/62) in non-H pylori non-NSAID ulcer. CONCLUSION: Incidence of H pylori infection related with duodenai ulcer is common. In the presence of co-morbids, non-H pylori and non-NSAID duodenal ulcer is likely to be pres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 pylori Acid-peptic diseas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oes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eradication modify peptic ulcer prevalence? A 10 years' endoscopical survey 被引量:5
19
作者 Giorgio Nervi Stefania Liatopoulou +9 位作者 Lucas Giovanni Cavallaro Alessandro Gnocchi Nadia Dal Bò Massimo Rugge Veronica Iori Giulia Martina Cavestro Marta Maino Giancarlo Colla Angelo Franzè Francesco Di Mario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15期2398-2401,共4页
AIM: To compare peptic ulcer prevalence in patients referred for upper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in two Italian hospitals in pre-Helicobacter era and ten years after the progressive diffusion of eradication therapy.... AIM: To compare peptic ulcer prevalence in patients referred for upper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in two Italian hospitals in pre-Helicobacter era and ten years after the progressive diffusion of eradication therapy. METHODS: We checked all the endoscopic examinations consecutively performed in the Gastroenterology Unit of Padova during 1986-87 and 1995-96, and in the Gastroenterology Unit of Parma during 1992 and 2002. Chi Square test was used for statistic analysis. RESULTS: Data from both the endoscopic centers showed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the prevalence of ulcers: from 12.7% to 6.3% (P〈0.001) in Padova and from 15.6% to 12%(P〈0.001) in Parma. The decrease was significant both for duodenal (from 8.8% to 4.8%, P〈0.001) and gastric ulcer (3.9% to 1.5%, P〈0.001) in Padova, and only for duodenal ulcer in Parma (9.2% to 6.1%, P〈0.001; gastric ulcer: 6.3% to 5.8%, NS). CONCLUSION: Ten years of extensive Helicobacter pylori (H pylori) eradication in symptomatic patients led to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peptic ulcer prevalence. This reduction was particularly evident in:Padova, where a project for the sensibilization of H pylori eradication among general practioners was carried out between 1990 and 1992. Should our hypothesis be true, H pylori eradication might in the future lead to peptic ulcer as a rare endoscopic fin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cer prevalence HPYLO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STUDY ON PCR FOR DETECTING INFECTION WITH M.LEPRAE
20
作者 吴勤学 李新宇 +5 位作者 侯伟 李涛 尹跃平 张津平 蔡秀玲 叶干运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37-241,共5页
Objective. So far, it has not been established a satisfactory method for early diagnosis and studying on epidemiology for leprosy, we want to develop a molecular biological method for solv... Objective. So far, it has not been established a satisfactory method for early diagnosis and studying on epidemiology for leprosy, we want to develop a molecular biological method for solving this point. Materials and methods. Based on the M. leprae gene coding groEL, 65kD and 16S rRNA, thre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 were developed by using plikaytis’, Woods’ and Pattyn’s procedures. It was optimized that the experimental parameters for each PCR, and a comparative study on practivity among three PCRs was also conducted for practical purpose.Results and conclusion. For detecting infection with M. leprae, all of PCRs established by us were highly sensitive and specific, but for practicl purpose, the woods’ PCR optimized by us ought to be chosen first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PROSY PCR M. lepra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