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2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终末期肝病血清钠模型评分联合血清胆碱酯酶水平对预测肝硬化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2
1
作者 姚利琴 冯文明 +1 位作者 鲍鹰 唐成武 《中国现代医生》 2011年第6期48-50,共3页
目的评估终末期肝病血清钠模型(MELD-Na)评分联合血清胆碱酯酶(CHE)水平对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70例(存活组49例,死亡组21例),分别计算MELD-Na评分,测定血清CHE水平。分析MELD-Na评分和CHE水... 目的评估终末期肝病血清钠模型(MELD-Na)评分联合血清胆碱酯酶(CHE)水平对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70例(存活组49例,死亡组21例),分别计算MELD-Na评分,测定血清CHE水平。分析MELD-Na评分和CHE水平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存活组MELD-Na评分明显低于死亡组(P<0.01),CHE明显高于死亡组(P<0.01)。随MELD-Na评分升高CHE降低,且死亡率上升。2项指标与预后的Logistic回归分析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MELD-Na评分和CHE与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是0.868和0.878,提示二者在预测肝硬化患者预后时均具有一定的价值,二者无明显差异(P>0.05),而二者联合预测时AUC为0.972,准确性大于其中任何一项单独预测(P<0.05)。结论 MELD-Na评分和CHE水平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有重要的相关性,二者联合可明显提高对预后判断的准确性,为临床救治提供一定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代偿期肝硬化 终末期肝病血清钠模型评分 预后 血清胆碱酯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病终末期模型评分与心力衰竭的相关性及其对心力衰竭预后的预测价值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田雪 邢欣悦 李红 《中国医药》 2024年第3期341-345,共5页
目的探讨肝病终末期模型(MELD)评分与心力衰竭的相关性及其对心力衰竭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住院诊治的318例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随访1年,根据是否出现心源性... 目的探讨肝病终末期模型(MELD)评分与心力衰竭的相关性及其对心力衰竭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住院诊治的318例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随访1年,根据是否出现心源性再住院或死亡,分为非事件组(189例)和事件组(129例),重点比较以上2组患者的资料差异,分析MELD评分与心力衰竭的相关性和其对心力衰竭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随着MELD评分升高而增加,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随MELD评分升高而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事件组同型半胱氨酸、NT-proBNP、C反应蛋白水平、LVEDD及MELD评分明显高于/大于非事件组,而白蛋白水平及LVEF明显低于非事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ELD评分与NT-proBNP水平及LVEDD有一定的正相关性(r=0.375、0.403),与LVEDD的正相关性强于NT-proBNP,与LVEF有一定的负相关性(r=-0.392)(均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ELD评分升高是心力衰竭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相关因素中最强的因素(比值比=6.557,95%置信区间:3.082~26.841,P=0.004)。MELD评分预测心力衰竭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截断值为17分,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61,特异度为61.5%,敏感度为80.3%,预测价值优于NT-proBNP及LVEF(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58、0.682)。结论MELD评分升高是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其预测心力衰竭预后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肝病终末期模型评分 相关性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甲状腺激素、血脂水平、联合血钠的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对血浆置换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9
3
作者 章颖 明芳 +1 位作者 章幼奕 张晓芳 《上海医学》 CAS 2021年第4期237-241,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甲状腺激素、血脂水平、联合血钠的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Na)评分对行血浆置换治疗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7例接受血浆置换治疗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3个月的预后情况分... 目的探讨血清甲状腺激素、血脂水平、联合血钠的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Na)评分对行血浆置换治疗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7例接受血浆置换治疗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3个月的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71例)和死亡组(76例)。血浆置换前检测肝功能、肾功能、血钠、凝血功能、甲状腺激素[包括TSH、T4、T3、FT4、FT3],以及血脂[包括TG、高密度脂蛋白(HDL)、TC、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并计算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MELD-Na评分。采用ROC曲线、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评估甲状腺激素、血脂水平、MELD-Na评分预测行血浆置换治疗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3个月预后的准确性。结果死亡组白蛋白、血钠、TSH、T4、T3,TG、HDL、TC、LDL、apoA、apoB均低于生存组,FT3、总胆红素(TBil)、INR、MELD评分、MELD-Na评分均高于生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TSH、T4、T3、TG、HDL、apoA、TSH+T3、TG+apoA、MELD评分、TSH+T3+TG+apoA预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AUC分别为0.754、0.706、0.772、0.755、0.769、0.745、0.798、0.824、0.860、0.881,具有临床应用价值;MELD-Na、TSH+T3+MELD-Na、TG+apoA+MELD-Na、TSH+T3+TG+apoA+MELD-Na的AUC分别为0.904、0.923、0.932、0.955,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SH、T3、TG、apoA、MELD评分、MELD-Na评分是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或0.01)。结论血清甲状腺激素、血脂水平、MELD-Na评分对预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短期预后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衰竭 甲状腺激素 血脂水平 联合血终末期肝病模型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联合血清钠预测肝硬化预后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毕春山 展玉涛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9期9-10,共2页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联合血清钠(SNa)对肝硬化并发症及其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记录114例肝硬化患者入院当天MELD评分和SNa,分析其与肝硬化并发症及预后的关系。结果低钠血症及MELD评分≥18时肝硬化患者死亡率明显增高。MELD评...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联合血清钠(SNa)对肝硬化并发症及其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记录114例肝硬化患者入院当天MELD评分和SNa,分析其与肝硬化并发症及预后的关系。结果低钠血症及MELD评分≥18时肝硬化患者死亡率明显增高。MELD评分联合血清钠预测住院期间死亡率敏感性76.5%,特异性86.5%。住院期间发生食管静脉曲张破裂、肝性脑病、自发性腹膜炎及肝肾综合征患者MELD评分及SNa水平与无并发症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MELD和低钠血症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对肝硬化患者预后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 血清 并发症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动态变化联合血清钠预测肝硬化失代偿期预后的临床价值
5
作者 夏铭 张正坤 +4 位作者 杨廷旭 苗龙 曾海龙 王伟 姚建华 《医学信息(下旬刊)》 2010年第7期57-57,共1页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动态变化联合血清钠预测肝硬化失代偿期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5例住院治疗的终末期肝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入院血清钠浓度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Ⅰ组(血清钠≥135mmol/L)29例和Ⅱ组(血清钠〈135...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动态变化联合血清钠预测肝硬化失代偿期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5例住院治疗的终末期肝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入院血清钠浓度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Ⅰ组(血清钠≥135mmol/L)29例和Ⅱ组(血清钠〈135mmool/L)26例。根据当时厦1个月后的化验结果计算Child-Pugh、MELD评分及ΔMELD。并随访3个月的患者生存率。结果:血清钠正常的患者Child--Pugh评分C级、MELD评分≥20分及△MELD〉0的病例数明显少于低钠血症忠者,血清钠正常患者的Child—Pugh总体评分、MELD总体评分、△MELD均明显低于低钠血症患者。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3个月病死率与△MELD有关。结论:肝硬化腹水患者出现低钠血症预示病情较重,血清钠联合△MELD更能反映肝病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未期肝病模型 评分动态变化 联合血清 肝硬化失代偿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排除国际标准化比值的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对心脏术后急性肾损伤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预测价值
6
作者 张倩倩 秦藜韦 +2 位作者 于欢 李树杰 王伟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4年第10期923-928,共6页
目的分析术前排除国际标准化比值的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XI)评分与成人心脏手术相关急性肾损伤(CAS-AKI)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相关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2017年6月至2023年6月期间体外循环下行心脏外科术后... 目的分析术前排除国际标准化比值的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XI)评分与成人心脏手术相关急性肾损伤(CAS-AKI)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相关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2017年6月至2023年6月期间体外循环下行心脏外科术后发生CSA-AKI的患者351例,根据是否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治疗分为CRRT治疗组和保守治疗组。基于倾向性匹配法对两组进行1∶1匹配。单因素分析两组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AS-AKI行CRRT治疗的危险因素,ROC曲线下面积评价预测效能。结果共74例行CRRT患者,匹配出74对患者。经倾向性匹配后,两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均无差异。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在MELD-XI评分、EuroSCORE评分、术前尿酸、术前尿素、术前中性粒/白细胞比值(NLR)、手术时间、体外循环(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中钾离子、术中乳酸、心功能NYHA分级>Ⅲ级、围术期应用IABP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纳入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后显示,术前MELD-XI评分高(OR=1.176,95%CI 1.009~1.371,P=0.039),EuroSCORE评分高(OR=1.670,95%CI 1.274~2.190,P<0.001)是CSA-AKI行CRRT治疗的独立危险因素。MELD-XI评分和EuroSCORE评分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0.7分和5.5分,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7和0.832,两者联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921。结论术前MELD-XI评分高和EuroSCORE评分高是CSA-AKI行CRRT治疗的独立危险因素,均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两者联合预测价值优于单一指标。术前MELD-XI评分>10.7分,EuroSCORE评分>5.5分时应引起临床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手术 急性肾损伤 排除国际标准化比值的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EuroSCORE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终末期肝病模型联合血清钠模型对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5
7
作者 郭峰 王晓波 +5 位作者 马燕 庄小芳 乐永红 王宏峰 王燕 王晓忠 《肝脏》 2015年第9期674-677,共4页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联合血清钠MELD-Na、MESO、iMELD模型对评估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对53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患者4、12周预后,分别应用MELD、MELD-Na、MESO及iMELD模型进行评分,用受试者...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联合血清钠MELD-Na、MESO、iMELD模型对评估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对53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患者4、12周预后,分别应用MELD、MELD-Na、MESO及iMELD模型进行评分,用受试者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比较各评分系统预测患者生存不同时间的准确性。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AUC比较采用正态性Z检验。结果 53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4、12周内分别死亡31、1例。血清钠≤125 mmol/L,死亡4例;125~135 mmol/L,死亡16例;血清钠≥135 mmol/L,死亡13例;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ELD评分≤25,死亡8例;MELD评分25~30,死亡12例;MELD评分≥30,死亡12例,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判断患者4周的预后,MELD、MELD-Na、MESO、iMELD的AUC值分别为0.722、0.746、0.739、0.633。MELD的最佳截断值:24.5,敏感度83.3%,特异度36.4%;MELD-Na的最佳截断值:26,敏感度83.3%,特异度45.5%;MESO的最佳截断值:1.8,敏感度86.7%,特异度40.9%;iMELD的最佳截断值:42,敏感度83.3%,特异度63.6%。MELD与MELD-Na、MESO、iMELD对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不同生存时间的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ELD及其联合血清钠模型均可有效地预测评估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肝病模型 血清 慢加急性肝衰竭 预后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末期肝病模型与血清钠比值在肝硬化患者预后判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陈丽红 胡乃中 王亚雷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1年第10期1044-1046,1054,共4页
目的研究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与血清钠比值(MESO)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的临床价值;比较MESO与MELD及Child-Turcotte-Pugh(CTP)评分系统的预后预测能力;MESO结合CTP在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预测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07年9月... 目的研究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与血清钠比值(MESO)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的临床价值;比较MESO与MELD及Child-Turcotte-Pugh(CTP)评分系统的预后预测能力;MESO结合CTP在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预测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07年9月至2009年9月间入住本院消化科及感染科的179例符合入组标准的住院病例,根据设计的肝硬化患者MESO调查登记表登记相关临床资料。分别计算每例患者入院后的首次CTP、MELD及MESO的分值,应用受试者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衡量各评分系统预测患者预后的能力,及CTP在同一等级内,MESO指数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以入院时间为起点,死亡或者研究终止时间为终点。3个月死亡组(3个月内死亡)的MESO指数及MELD分值明显高于3个月生存组(P<0.05);MESO对3个月预后的预测能力优于MELD和CTP,Youden指数分别为60.92%、37.31%、30.12%;AUC分别为0.88、0.86、0.78(P<0.05)。CTP等级相同时,MESO指数>1.6组死亡率明显高于MESO指数<1.6组(P<0.05)。结论 MESO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短中期预后均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且优于MELD及CTP评分。在CTP等级相同时,MESO联合CTP评分能够更好的预测肝硬化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终末期肝病模型 血清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联合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比值评估老年失代偿期肝硬化预后的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白少华 朱小明 陈干涛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17期65-66,共2页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联合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比值对老年失代偿期肝硬化短期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135例老年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记录患者入院时的AST/ALT比值与MELD,根据患者的预后分为...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联合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比值对老年失代偿期肝硬化短期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135例老年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记录患者入院时的AST/ALT比值与MELD,根据患者的预后分为死亡组(住院期间因肝硬化死亡患者,32例)和存活组(出院时存活患者,103例)。观察两组AST/ALT比值、MELD评分,并计算两者单独及联合预测患者预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死亡组AST/ALT比值为(1.7±0.9),而存活组为(1.3±0.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MELD评分为(26.5±9.5)分,而存活组为(13.6±5.8)分,死亡组MELD评分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ELD评分以18分为界,MELD评分≥18分对死亡危险性预测的敏感性为86.07%、特异性为59.18%;而AST/ALT比值以1.6为界,AST/ALT比值≥1.6的敏感性为83.78%、特异性为67.21%;二者联合的敏感性为87.27%、特异性为67.7%,显著性高于单纯性MELD评分和单纯性AST/ALT比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ELD评分联合血清AST/ALT比值能更好地预测老年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短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失代偿期肝硬化 终末期肝病模型 预后 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钠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Na)评分对肝硬化患者血脂和短期预后的作用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培鸿 付淑红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9年第17期121-122,共2页
目的分析血清钠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Na)评分对肝硬化患者血脂和短期预后的作用。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60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依据MELD-Na评分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高分组和低分组,每组30例,对2组患者的血脂水平、预后等进行比较... 目的分析血清钠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Na)评分对肝硬化患者血脂和短期预后的作用。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60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依据MELD-Na评分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高分组和低分组,每组30例,对2组患者的血脂水平、预后等进行比较。结果高分组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L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载脂蛋白A1(Apo Al)、载脂蛋白B(Apo B)指标相较于低分组均明显较低(P <0. 01);高分组肝性脑病发生率、消化道出血发生率、肝肾综合征发生率、病死率均高于低分组(P <0. 01或P <0. 05)。结论 MELD-Na评分对患者血脂和短期预后的评估有重要意义,评分越高则预后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Na)评分 血脂 肝硬化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白蛋白、终末期肝病模型联合血清钠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联合检测对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娟 章颖 +1 位作者 刘先进 朱晓红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3年第19期94-100,共7页
目的 探讨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白蛋白(PTAR)、终末期肝病模型联合血清钠(MELD-Na)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联合检测对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54例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确诊第90天的预后... 目的 探讨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白蛋白(PTAR)、终末期肝病模型联合血清钠(MELD-Na)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联合检测对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54例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确诊第90天的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95例)和死亡组(59例)。比较2组患者入院时的临床基线指标。分析PTAR、HDL-C、MELD-Na之间的相关性。分析ACLF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绘制PTAR、HDL-C、MELD-Na单项及联合预测(PTAR+MELD-Na+HDL-C)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其对ACLF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根据联合模型的截断值(0.530),将患者分为A组(<0.530,n=47)和B组(≥0.530,n=107)。采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比较2组生存率。结果 2组患者年龄、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血肌酐(Cr)、凝血酶原时间(PT)、血清钠(Na+)、白细胞(WBC)、血小板(PLT)、PTAR、HDL-C、MELD-N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AR与MELD-Na呈正相关(r=0.407,P<0.001);PTAR、MELD-Na与HDL-C呈负相关(r=-0.316、-0303,P<0.001)。年龄、TBil、PT、PTAR、MELD-Na是ACLF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 HDL-C是ACLF患者预后的有效预测因子。PTAR、HDL-C、MELD-Na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22、0.717、0.738;联合预测模型的AUC为0.801(95%CI:0.722~0.881,P<0.001),敏感度为0.627,特异度为0.916,约登指数为0.543,截断值为0.530。Kaplan-Meier曲线分析显示,A组患者累计生存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PTAR、HDL-C、MELD-Na均是ACLF患者近期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上述三者联合预测模型对ACLF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衰竭 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白蛋白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终末期肝病模型联合血清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前白蛋白联合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在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临床预后评价中的意义 被引量:12
12
作者 余锐填 关佩玲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498-501,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A)联合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在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临床预后评价中的意义。方法:收集107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入院时的血清PA水平、MELD评分以及1年内生存情况等,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有34...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A)联合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在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临床预后评价中的意义。方法:收集107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入院时的血清PA水平、MELD评分以及1年内生存情况等,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有34例患者在1年内死亡;死亡组(34例)患者血清PA水平显著低于存活组(73例)(P<0.01);死亡组患者MELD评分显著高于存活组(P<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PA水平、MELD评分及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的两者联合预测模型预测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8、0.885和0.948,诊断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PA水平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1年内总生存率呈正相关(P<0.01),而MELD评分及其与血清PA的联合预测模型均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1年内总生存率呈负相关(P<0.01)。血清PA联合MELD评分预测患者1年内死亡的敏感度、特异性和准确度分别为79.4%、100.0%和93.5%。血清PA联合MELD评分的诊断效能最佳。结论:血清PA联合MELD评分能更好地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代偿期肝硬化 血清前白蛋白 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标准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昌江 王莉 +3 位作者 谢冬莲 阮海兰 符仲标 谢会忠 《医学综述》 2013年第13期2406-2408,共3页
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是应用血清胆红素、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和血清肌酐指标评价终末期肝病的评价系统,该模型各项指标容易获得,且简单客观,重复性好,具有临床实用性。多中心研究表明,MELD评分、MELD评分改良版及MELD评分联合其他指标... 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是应用血清胆红素、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和血清肌酐指标评价终末期肝病的评价系统,该模型各项指标容易获得,且简单客观,重复性好,具有临床实用性。多中心研究表明,MELD评分、MELD评分改良版及MELD评分联合其他指标可以帮助临床医师评估晚期肝病患者病情、预测终末期肝病患者短期预后和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帮助临床拟定肝移植方案、选择肝癌手术方法及晚期肝病患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止血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肝病模型 动态终末期肝病模型 终末期肝病模型联合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心功能改变与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纪文静 阿里木江.阿不都热合曼 +1 位作者 阿孜古力.阿不来提 丁永年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81-84,共4页
目的 研究肝硬化患者心功能的改变,探讨其与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心脏彩超检测反映心脏收缩、舒张功能的指标,将不同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的心功能进行比较,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肝硬化患者心功能与MELD评分... 目的 研究肝硬化患者心功能的改变,探讨其与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心脏彩超检测反映心脏收缩、舒张功能的指标,将不同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的心功能进行比较,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肝硬化患者心功能与MELD评分的关系:MELD≤9分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为(58.12±0.18)%,二尖瓣舒张早期流速峰值(E)/二尖瓣舒张晚期流速峰值(A)值为(1.04±0.03),左房直径(Las)为(30.48±0.36)mm;MELD 10-19分患者的LVEF为(60.58±1.21)%,E/A值为(0.78±0.03),LAs为(27.14±0.56)mm;MELD≥20分患者的LVEF为(56.71±0.54)%,E/A值(0.53±0.01),LAs为(34.12±0.72)mm。MELD评分3者间两两比较显示,1MELD≤9分、10-19分肝硬化患者的LVEF值均高于MELD≥20分患者,MELD≤9分患者的LVEF值与MELD 10-19分患者比较、MELD 10-19分患者的LVEF值与MELD≥20分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E/A值随MELD评分逐步降低,MELD评分3者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检验显示,E/A值与MELD评分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935,P〈0.05;MELD≥20分肝硬化患者的LAs高于MELD≤9分、10-19分患者,不同MELD评分肝硬化患者的La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硬化患者可出现心功能受损,其程度随肝功能的恶化而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心功能 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在预测肝移植患者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发生及预后中的价值 被引量:2
15
作者 朱铭力 严玉澄 +4 位作者 夏强 王思岳 仇一骏 钱家麒 倪兆慧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95-200,共6页
目的评价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在预测尸体肝移植患者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生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首次接受原位经典尸体肝移植手术的成人患者193例,收集患者的MELD评分等围术期资料。应用AKI... 目的评价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在预测尸体肝移植患者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生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首次接受原位经典尸体肝移植手术的成人患者193例,收集患者的MELD评分等围术期资料。应用AKI网络工作组标准评估患者术后AKI的发生情况,观察MELD评分对AKI发生的影响。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MELD评分预测术后各期AKI的准确性。观察AKI患者的28 d及1年预后,运用ROC曲线评价术前MELD评分预测术后患者死亡的准确性。结果193例肝移植患者中共有116例(60.1%)发生术后AKI,其中AKI 1、2、3期分别占AKI患者的50.0%、21.6%和28.5%。术前MELD评分≥16.87分的患者术后AKI的发生率为71.6%,显著高于术前MELD评分<16.87分的患者(51.8%,P<0.05)。AKI患者的术前MELD评分为(19.53±12.08)分,显著高于非AKI患者的(12.86±9.71)分(P<0.05)。术前MELD评分预测术后AKI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71。术前MELD评分预测术后AKI 1、2、3期发生的AUC分别为0.469、0.575和0.775。以MELD评分18.50分作为诊断截点时,预测术后AKI 3期发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2.7%和71.2%。生存分析显示,AKI患者术后28 d的病死率为15.5%,死亡患者的术前MELD评分为(30.99±11.00)分,显著高于存活患者的(15.42±10.74)分(P<0.05),MELD评分预测肝移植术后AKI患者术后28 d死亡的AUC为0.842。以MELD评分24.84分作为诊断截点时,预测术后早期死亡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8%和72.2%。术后1年AKI患者的病死率为25.9%,死亡患者的术前MELD评分为(23.22±14.08)分,显著高于存活患者的(15.65±10.78)分(P<0.05),MELD评分预测肝移植术后AKI患者1年死亡的AUC为0.651。结论肝移植术后AKI患者的术前MELD评分较高,术前MELD评分是术后发生AKI 3期的一种较为敏感的预测指标,是术后AKI患者早期死亡的非常敏感的预测指标,其在预测患者术后1年预后中的价值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急性肾损伤 预后 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末期肝病的预测模型:MELD评分与CTP分级的比较 被引量:2
16
作者 高敏 王怡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468-471,共4页
关键词 终末期肝病模型 MELD评分 预测模型 CTP 肝脏储备功能 治疗方案 临床医生 肝病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据循证医学方法将血清钠指标加入终末期肝病模型 被引量:25
17
作者 Biggins S.W. KimW.R. +1 位作者 Terrault N.A. 纪泛扑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胃肠病学分册)》 2006年第10期29-29,共1页
Background &Aims: Serum sodium (Na) concentrations have been suggested as a useful predictor of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end-stage liver disease awaiting liver transplantation. Methods: We evaluated methods to i... Background &Aims: Serum sodium (Na) concentrations have been suggested as a useful predictor of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end-stage liver disease awaiting liver transplantation. Methods: We evaluated methods to incorporate Na into 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 (MELD), using a prospective, multicenter database specifically created for validation and refinement of MELD. Adult, primary liver transplant candidates with end-stage liver disease were enrolled. Results: Complete data were available in 753 patients, in whom the median MELD score was 10.8 and sodium was 137 mEq/L. Low Na (< 130 mEq/L) was present in 8%of patients, of whom 90%had ascites.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67 patients (9%) died, 243 (32%) underwent transplantation, 73 (10%) were withdrawn, and 370 were still waiting. MELD score and Na, at listing, were significant (both, P < .01) predictors of death within 6 months. After adjustment for MELD score and center, there was a linear increase in the risk of death as Na decreased between 135 and 120 mEq/L. A new score to incorporate Na into MELD was developed: “MELD-Na" = MELD +1.59 (135 -Na) with maximum and minimum Na of 135 and 120 mEq/L, respectively. In this cohort, “MELD-Na" scores of 20, 30, and 40 were associated with 6%, 16%, and 37%of risk of death within 6 months of listing, respectively. If this new score were used to allocate grafts, it would affect 27%of the transplant recipients. Conclusions: We demonstrate an evidence-based method to incorporate Na into MELD, which provides more accurate survival prediction than MELD al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肝病模型 血清 循证医学方法 肝移植 浓度 数据库资料 移植肝 移植受体 风险度 积分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和甲胎蛋白对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
18
作者 吴智宏 郭伯棋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57-59,共3页
目的应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和甲胎蛋白预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预后。方法选择慢性重型肝炎患者83例,检测甲胎蛋白及按MELD系统进行评分,比较甲胎蛋白和MELD评分值与存活率的关系。结果MELD评分值≤19分者的存活率高于MELD评分≥20... 目的应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和甲胎蛋白预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预后。方法选择慢性重型肝炎患者83例,检测甲胎蛋白及按MELD系统进行评分,比较甲胎蛋白和MELD评分值与存活率的关系。结果MELD评分值≤19分者的存活率高于MELD评分≥20分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MELD评分<10分与10~19分者、20~29分者与≥30分者的存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胎蛋白<200μg·L^(-1)患者的存活率低于甲胎蛋白200~500μg·L^(-1)患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联合MELD评分和甲胎蛋白测定,在预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预后方面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重型肝炎 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 甲胎蛋白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素E1脂微球载体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郑仕诚 周渝 +3 位作者 卢涛 赖通彬 肖俊尧 杨正兵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09年第6期44-46,共3页
目的应用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差值(delta MELD)的变化,评价前列腺素E1脂微球载体注射剂(L ipoPGE1)对失代偿期肝硬化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135例失代偿期肝硬化住院患者,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67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给予支链氨基酸、门... 目的应用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差值(delta MELD)的变化,评价前列腺素E1脂微球载体注射剂(L ipoPGE1)对失代偿期肝硬化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135例失代偿期肝硬化住院患者,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67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给予支链氨基酸、门冬氨酸钾镁和复方甘草酸二胺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静脉滴注L ipoPGE1 300μg/d,治疗第30天和180天再次测量两组治疗前后delta MELD评分值的变化。结果治疗第30天,治疗组MELD评分值为(15.5±3.4)分,与治疗前(15.8±3.7)分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u=0.492,P>0.05);delta MELD值为(-0.2±0.3)分,与对照组治疗后(17.5+3.6)分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u=3.806,P<0.05)。第180天治疗组和对照组的MELD评分值分别为(16.6+3.6)分和(19.1+3.9)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u=3.765,P<0.05)。结论L ipo PGE1结合综合治疗能使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处于相对平稳或好转期,改善其储备和延长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素E1 失代偿期肝硬化 终末期肝病模型 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差值 前列腺素E1脂微球载体注射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介非 廖粤斌 +1 位作者 钱志平 巫善明 《肝脏》 2006年第5期365-366,共2页
关键词 终末期肝病模型 临床应用 国际标准化比值 评分 CLINIC 凝血酶原时间 回归系数 TIPS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